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0
    • 经验4398
    • 文章114
    • 注册2004-11-11
    电话薄上的“911”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去一所学校交流。在闲暇时刻,我习惯性地一人到学生宿舍,想找学生了解一些情况。在一位同学放在桌上的电话本上看到他写的通讯录当中有一个“911”的代号,很是令我好奇。我问他怎么会这么一个带有点恐怖色彩的号码,他诡秘地笑了笑,还是告诉我了,说是他们班主任的外号。
    作为教师,我心里一愣。为什么班主任在学生眼里成了“911”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他聊天:
    “你平时怕班主任吗?”
    “当然怕了!”
    “是全班同学都怕班主任吗?”
    “那也不是。”
    “你为什么怕?”
    “学习成绩不好呗。”
    “成绩对你来说很重要吗?”
    “那当然。”
    “重要在哪?”
    “这还要说吗?家长要成绩呀,他们都望子成龙;老师也要成绩呀,他们的许多钱(可能代表各种待遇荣誉什么的)都和我们的成绩有关系。再说了,没有好成绩也就上不了好大学,那将来在社会上也没出息。”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认识,还是听别人说的?”
    “两种情况都有。”
    “你说你成绩不好,有压力吗?”
    “肯定的了。其实,班主任平时找我们一点麻烦也是为我们好。可在他眼里好象只有成绩了。只要分数上不来,动不动就朝我们发火,有时实在受不了,但和谁也说不出道理来。毕竟自己的成绩上不去嘛。苦恼也只能搁在心里,实在没办法有时就到操场跑跑步或是去网吧玩一会。”
    “班主任知道你们学生给他起了外号吗?”
    “没让他知道。”
    “所有老师都有外号吗,在你们学生眼里?”
    “大多数都有。一般老师特征明显的就可能有;另外,外号中也有好的,不全是讽刺挖苦的。”
    “什么标准呢?”
    “就看老师对我们的态度了。”
    “像你平时交往,喜欢跟什么样的同学在一块?”
    “那也不一定。基本上学习成绩差不多的。一般不跟成绩好的玩,那样老师会找我们,说是影响了别人的学习。”
    “自卑吗?”
    “有时有点。不过,我想得通。我就是这块料子,也是没办法的事。”
    “想过把成绩搞上去,让家长和老师高兴吗?”
    “当然想过。其实老师和家长真的不理解我们,要说好成绩哪个不想;做学生的都想自己的成绩能好,那样家长老师都喜欢。可毕竟学习太难了,而且竞争也太激烈了。我就一次次努力过,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我现在确实是没办法了。”
    “你希望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对于这个提问,他没有回答,而是朝我笑了笑。这时,其他同学回来了,我也停止了交谈。走出学生公寓,我突然想到在28届行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场景:
    光束异常耀眼,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身材并不标准、肚子有些凸起、年纪也有些大了的但打起鼓来很有力的女鼓手,她一直走在镜头当中,与别的鼓手一边行进,一边敲打着挂在身体前面的鼓。他们敲打出了心跳的声音。那种颇具震撼力的心跳声,在整个会场上回荡。
    我在想,那个身材不太标准的女鼓手真是幸运呀!要是以我们固有的审美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个开幕式,在开幕式的第一场,而且是这么重要的位置,最先出现的却是这样一个上了年纪的并不漂亮的女鼓手?难道全国就找不到一个大美女?
    再看队伍中的其他鼓手,真的让人开眼界。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参差不齐,像是一支临时召集起来的军队。
    我对这个场面很感兴趣,原因是它体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平等和参与。如果一色的美女或是俊男,可能要“好看”一些,但是为什么身材有些缺陷的人就不能参加呢?
    不光是在这样的表演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象上面说到的,老师在学生心中成了“911”,不就是因为老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吗?
    在学生中,确有一部分是属于学生困难的。但是,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希望。为师者如果能在自身多找些原因,多作些努力,是会有收获的。有一种理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到了不少老师的抨击。硬要说当然可以说出一定的道理来,可问题是,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大的。
    我们先来听听教育家陶先知先生的几句话吧:“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如果能有先生的心怀,还会有教不好学生?
    现在有一种声音,就是支持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学生都能教好的。对于智商有问题的学生,只能是放弃。其实,这样的认识过于绝对化了。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成功的。下面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麦琪是学期中间被调到一所学校的,校长要她当4年级B班的班主任。他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很“特别”。
      第一天走进教室,麦琪先被吓了一跳:横飞的纸团、架在桌子上的脚、震耳欲聋的吵闹声……整个教室活像混乱的战场。麦琪翻开讲台上的点名册,看到上面记录着20个学生的IQ(智商)分数:140、141、160……在美国,学生入小学都要测试智商,按智商分快慢班。正常人的智商在130左右。麦琪恍然大悟,噢!怪不得他们这么有精神头,原来小家伙们个个都是天才!麦琪为能接手这么高素质的班级而暗自庆幸。
      刚开始,麦琪发现很多学生不交作业,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潦草不堪,错误百出。麦琪找孩子们单独谈话。“凭你的高智商,没有理由不取得一流的成绩,你要把潜力发掘出来。”她对每个学生这样说。
      整个学期里,麦琪不断提醒同学们,不要浪费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殊天赋。渐渐地,孩子们变得勤奋好学,他们的作业准确而富有创造力。
      学期结束时,校长把麦琪请到办公室。“你对这些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他激动地问,“他们统考的成绩竟然比普通班的学生还好!”
      “那很自然啊!他们的智商本来就比普通班学生要高呀,您不是也说他们很特殊吗?”麦琪不解地问。
      “我当时说B班学生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的患情绪紊乱症,有的智商低下,需要特殊照顾。”
      “那他们的IQ分数为什么这么高?”麦琪从文件夹里翻出点名册,递给校长。
      “哦,你搞错了,这一栏是他们在体育场储物箱的号码。”原来这个学校的点名册,在一般学校标智商分数的地方,注的是储物箱号码。
      麦琪听了,先是一愣,但随即笑道:“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天才,他就会成为天才。下学期,我还要把B班当天才班来教!”
    这是真实的故事。它能告诉我们的是,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天才,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而把他们分成了三五九等罢了。反思一下就会明白,老师被说成是“911”难道都是怪学生调皮手捣蛋?

    [URL=HTTP://blog.eduol.cn/user1/569/index.html]金龙点睛[/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639
    • 经验23585
    • 文章1380
    • 注册2004-12-15
    赞同!!
    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
    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