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下
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探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发中学 吕钟波02365540918
2004,6,24。
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方能显示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同时我国教育正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教育又以德育为先,作为一线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我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以期找到解决当前初中学生新的德育问题的教育方法。
一 当前初中学生出现的新德育问题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一代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思想和品德上都涌现出了新的特点,如果不能发现和把握这些新的变化,作为教育者是很难解决好学生的德育新问题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对当前初中学生的新的德育问题作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
1、 个体生理成长的加快和心理成熟迟缓导致的心理问题:
当前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较以前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加快趋势,他们的身高,体形,以及第二性征较以前都发展较快,所以从外表上看,他们严然已经是“大人”了,由此他们在心理,思想,行动,语言等方面都渴望自由,解放,“成人化”。这一方面,他们有主见,能从多方面想问题,不愿意别人帮忙,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不再随便听从教师和父母的安排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易受新鲜,潮流的影响,不再是“乖宝宝”了。他们的亲合力和溶解力强,并且会在能在各种场合中露一手,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取得他人的认可,这是以前的中学生相对弱的。
但是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外在表现为“我行我素”的主观自我性,利已性,片面地强调自己的个体意见,沟通性差,协调和合作性弱,个体性很强,对客观环境和他人理解性弱,习惯于成功和表扬,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以致在心理上,精神上,行为上,语言上都有些让人无法理解,这是他们的心理年龄阶段的不成熟的表现,他们有成年人的个头却只有小朋友的心理年龄和社会阅历,所以他们以为自己长大了,实际上还只是个孩子。例如在学习生活中易同他人发生矛盾,不易协调,理解;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挫折易受一次考试和小事的影响而产生很多的叛逆行为和心理,如孤僻,性格粗暴,行为怪异,还有的甚至是专门和教师和学生作对,以出问题来表现自己,或者说封闭自己,遇到问题易走极端,产生斗殴,请凶,离家出走,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些新的德育问题的出现是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深思和注意的动向。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通常如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在情感上的早恋,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怪异和自控能力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症结。特别是近段时间常有学生自杀,离家出走,互残,吸毒,杀人等报道。所以这个问题特别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 成长环境影响与个性修养产生的反差
俗话说“寒门出将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来形容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子弟,用“为富不仁”“败家子”来形容家境较好的子弟,但是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学生中却产生了新的变化,如家境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在个性修养上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差,条件好的反而认真,差的反而不认真,当然这只是一种新的现象,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关注的地方了。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学生的个性修养产生不同的作用。个性修养成为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性研究问题,而我们首先要注意他们的成长环境。
3、审美情趣方面: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还不健全的成长期,对美的审视标准不完备和价值观不完善的情况下,常会出现一些审美偏差,如穿着和发式上喜欢模仿明星的样式,将头发染成彩色,将新的牛仔衣或裤剪一些小洞或线条状扮酷,有的则喜欢模仿明星的不同扮相,从而扭曲了心灵,特别是对传统美德的挑衅和不屑;有的学生则缺乏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单一,无法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激发点。
4、 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当代中学生不是没有理想,没有人生观,价值观,相反他们的理想和人生观,价值观还很明确,坚定,但是他们中一些人的理想和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方向性的问题,如家庭出身优越受经济影响的享受人生观,家庭出身不好的自卑人生观,也有家庭不和或离异带来的悲观。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几点想法:
二、实施新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决当代中学生在德育上的新问题,我想作为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思考。
1、 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
(1)、完备的学校的德育管理和教育体系是德育工作的保障。
在传统的初中德育管理和教育机制中,形成以校长和党支部为首,下设德育处,校团委,学生会等分管机构,最后以班主作工作为主,政治教师和科任教师协助的校本德育体系。后来,有的学校又增设了心理咨询处,家长会等机构,聘请了法制校长等,但是我们还须从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中发掘德育教育机制,比如设立“社会实践部”,“校本德育研究部”,“学生德育论坛----学生自主讨论德育问题的专题讲座与例会”等机构。所以我认为当前学校的德育管理和教育体系应当由校本、学生、家庭、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构成。
(2)、学校德育队伍的培训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学校的德育队伍素质如何,加强对学校德育队伍在德育方法和新时期下德育观念、手段和德育内容的培训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例如对班主任的定期培训,加强德育心得交流会,整体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
(3)、学校德育的研究和调控体系。
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复杂的,这与学校,家庭,所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发生的一点变化对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应有校本德育研究和调控体系,这个部门可由班主任研究会与学生会干部或学生代表组成。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调控,将学生的许多德育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这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对德育关注和解决。这就解决了有问题处理,没问题怕问题的德育被动工作局面。
(4)、学校德育的评价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应分阶段和分层次地依计划进行,预期目标和达成效果的比对是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体系可分为三部分: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与领导评价、家长与社会评价组成。学生评价体系主要是学生的阶段性德育教育体会和成绩,不足构成;教师和领导评价体系主要由德育目标达成效果和不足构成;家长和社会评价则主要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的行为效果上。这些都可以以德育阶段目标量化成分数来评分。
2、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具体建议。
(1)、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氛围。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更重要的还是环境育人,我们可以从全国闻名的重点名校的育人环境来看,它们无不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健康心理的陶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共同的良好心理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其次家庭和社区的文化建设也是很重要。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好,就可以看出它的学生素质高,相反学生素质也是可以看出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的。这对学生的德育是很重要的,如外国曾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剑桥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呢,就是剑桥的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生身上的反应,让人一眼观之。
(2)、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关注德育新问题,成立研究中心,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另辟蹊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效益为重的今天,社会上“金钱论”、“权力论”、“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期的中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经济条件的优越和贫富差距,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如部分富学生的厌学、惰性和娇惯,穷学生的自卑、偏激和仇视心理,普遍存在的将来的就业压力的紧张心理,单亲家庭学生的孤僻心理和怀疑心理等引发的学生弃学、自杀、吸毒、犯罪现象上升等新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予他们无尽的关怀,化解他们心中的冷冰,防止学生意外不幸事故发生(特别是毒品和人身安全教育),注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期的道德新风尚相联系,突出时代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建档,研究对策,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适用于现在的德育形势。
(3)、转变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做服务型德育工作者。
在素质教育新时期,要求德育工作者也必须改变那种以主观臆断的整齐划一的德育观念,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和阶段差异来进行我们的工作,适应社会实际,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四有新人”为初始目标,分层次、阶段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不都是精英人才,这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
时代的进步,老一套的说教和急于求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走进学生心理,进入社会,通过实践让学生领悟,认知,内化为行动。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有序列、计划地为学生服务,帮助他们,引领他们。
(4)、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和技能塑造两相结合,培养新时代有创新精神的合格公民。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仅限于智能有多高,关键的是看人才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而那种处处以占小便利,耍小聪明的人是无法干出大事业的,而当前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在这方面有成就必要性的就是要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下功夫,现在学生不喜欢学校的好多活动,是这些活动不好吧,不是,是这些活动太成传统了,是这些活动太陈旧了,学生希望的活动不行,不想的成堆,试问作为学生能感受兴趣吗?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安排我们的校内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精神和理想。才能完成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5)、注重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和示范作用。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是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和使命,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走进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了解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理有据,有力有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我们的教育,我们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师是因信师,爱师,如果学生对师不亲,那就不会信师,既是亲师,而师道不合学生发展和实际需要,生也是不会信师,所以要在自身素养上下功夫,做新时代有魅力的教育者,有信服力的教育者,有创新性的教育者。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研究探索出现的新问题,找到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出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我们在工作中应增强交流与合作,将我们德育事业进行得更加灿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