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有快乐、桂花的探讨,使问题更深入,我写的也更有动力。谢谢两位美女的支持。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良心教育
    • 级别
      • 积分3167
      • 经验126858
      • 文章3149
      • 注册2005-09-27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的确,不断地阅读,让人的视野越来越宽阔,方法也越来越多,这样就能够发现更有效的方法,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因此,老师的阅读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个不断滋养的过程。
        老师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节约时间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把有限的时间\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之后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这样的时间也能更加体现其价值.  我缺少的是持之以恒.向大师苏老学习,把鲁迅先生挤时间的海绵找到.呵呵,只要愿学,时间总是会有的.
        深受启发.谢谢乐山.
      子曰: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谢谢网开一叶的鼓励。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与大师同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六

                           用成就感激励学生成长

                        ——读《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也形成了很多的成果,从教育期刊上不断读到一些成*****的案例。但放眼教育现实,“后进生”却层出不穷,前生未改,后生又续,让我们的老师疲于应付。找来那些杂志上的“灵丹妙药”照方尝试,却又缕缕碰壁。那么有没有一个真正的良方呢?我们还是看看老苏是如何做的吧。

              后进生占用了老师的大部分教育时间,却收效甚微,因此让老师头疼不已。老师为了平均分好看,于是给学生一些良方,让他们紧扣教材,死背考点,力争多得一点分数。老苏认为:“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老苏建议通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种看似增加了学习量的方法比起那些背住考点就能得分的方法可能更有效,因为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后者却只是“兴奋剂”的效果,后遗症很大。因此老苏对这些学生,总是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们提供相关的文章,“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因为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老苏的这种做法和当前比较流行的“赏识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目前大行其道的赏识就是老苏在中国的遗产。但不同的是一般的老师只是停留在语言的赏识上,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的快乐。没有成就感做基础的的赏识让人感觉不踏实,甚至有些虚假,因此效果难以持久。而老苏的赞叹是在学生的阅读中进行的,是根据学生的具体进步进行的。这样学生的感觉就会持久,得到的快乐就会很多,积极性就会提高。他又举了一个名叫费佳的学生的转变的例子。这个学生最初学习上有很大的障碍,“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我估计在很多老师看来甚至有“智力障碍”。但老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下面也举两道习题看看。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皮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嘿。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费佳就是在老苏的帮助下,逐渐解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解答一些较难的题目,老苏不断给予惊奇的鼓励。于是,费佳整天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在费佳阅读了这种100本带有一定“智力训练”作用的书籍和小册子之后成绩逐渐提了上来。两年后,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

              很多老师都有很好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爱学生,有了爱就有方法。这种爱不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是发自内心,付诸行动。老师既不要让自己的赞美廉价,也不要过于吝惜,在学生有成就感的时候及时的赞美和激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最后,引用老苏的一段话供大家思考: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3
            • 积分4780
            • 经验53288
            • 文章4693
            • 注册2008-05-22
              先认真拜读,暂时不发表评论!
              乐山老师真是个好学的好老师啊,我一直想买老苏的书,但总是未果,看来,只能到乐山老师这里拜师学艺了。还请乐山老师不要怪罪哦!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论坛惊现逍遥的风采, 我不是路过!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读着乐山兄的帖子,我躲在一边偷偷地乐——杏坛从此就热闹了,真正具有校园气息了。这种快乐阅读,快乐感受,细心体会的氛围,不正是一个纯粹的教师所渴望的精神家园吗?
              感谢乐山,感谢老苏,感谢杏坛的各位先生。是你们让名著如此亲近,让大家如此亲近,让教育如此生动!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QUOTE][B]下面引用由[U]逍遥山庄客[/U]发表的内容:[/B]

                  先认真拜读,暂时不发表评论!
                  乐山老师真是个好学的好老师啊,我一直想买老苏的书,但总是未果,看来,只能到乐山老师这里拜师学艺了。还请乐山老师不要怪罪哦![/QUOTE]
                感谢逍遥兄的赞美,大家一起努力。现在越来越发现老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在教育一线流行的做法都有老苏的印痕。真理往往都是相通的,老苏的有些做法和我们的孔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孔子是论语型的,言简意赅,而老苏是详细的论述,又有实力,所以读起来更容易接受。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郑学志[/U]发表的内容:[/B]

                  读着乐山兄的帖子,我躲在一边偷偷地乐——杏坛从此就热闹了,真正具有校园气息了。这种快乐阅读,快乐感受,细心体会的氛围,不正是一个纯粹的教师所渴望的精神家园吗?
                  感谢乐山,感谢老苏,感谢杏坛的各位先生...[/QUOTE]
                  谢谢老郑的赞美,我只怕误读了老苏,误导了大家啊,所以还恳请大家多多斧正。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今天听了快乐作文大师袁刚教授的演讲,感慨颇多,也很惭愧。其实他讲的内容和大部分高中老师讲的内容差不多,我相信每一个带过高三的老师都讲过,只不过他讲授的技巧和激情更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于是我深思,研究教法是多么重要啊。以后还是要多多学习才是。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与大师同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七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老苏本文的论述也许能让我们明白,为什么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却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会学习的问题。

                          我相信“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我感觉浅显是一位大家都知道,但我又感觉很深奥,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致用”?

                          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来的问题。谁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考试的时候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方式使学生感觉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这样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摆脱它。所以才有平时不记忆,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因为谁也不想天天背着包袱生活。

                          如果把知识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精神活动等联系起来,那么效果就截然相反了。“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例如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如果知识一遍遍地默写,记住该词的写法和意思,但在生活的表达中根本不被利用,只有到考试的时候,到考卷上才能体现自己的知识,为了两个小时的考试平时要不断的艰苦地记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就是死的,是负担。但如果利用所学的词语进行表达、描写等,用词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思想,那么他对词语就会越来越有兴趣,老师教起来也就越来越轻松。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意思,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袁刚讲作文的例子,所讲内容没有新奇的,都是老师平时所讲的内容。不同的是他教给了学生如何利用所背诵的东西,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在讲解学会引用增添文采的时候,他通过同样内容的文章因为引用与否而造成的差别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引用的好处,关键是这些引用的句子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这样既给学生以兴趣,也给学生以信心,还交给了学生引用的技巧。既交给了学生知识,又让知识成为学生提高的工具,思维在动,情感在动,难怪学生听课如此认真。

                          学以致用,以用导学,让学生既记住知识,又会用知识,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进入有效的轨道。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乐山老师,先谢谢你把“老苏”献给论坛的朋友们,稍后我会慢慢老苏学习老苏,有什么感受我将及时反馈给你。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4
                          • 积分4987
                          • 经验44056
                          • 文章4989
                          • 注册2008-05-25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博采众长,过去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在除了读书,还有上网。两条腿同时走路,步子才会协调,行走得也就越远。
                              边读书边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不能很好让读书和思考步调一致。我们平时总是反复强调,好读书不如烂笔头,就是希望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从而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曾经给“桂花妹妹”说过,时间是上天给的,也是我们自己经营的。合理地***排时间,你的24个小时就倍于他人的24个小时。我还觉得,如果心情很好,环境很好,事半*****倍,那么时间也就腾出来了。其实只要你想要时间,你就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年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做着分数的奴隶,我们都很自觉地进入分数的怪圈。所有的评价机制都与分数挂钩,所有的先进优胜同样与分数挂钩,职评也是分数决定。我们食人间烟火,我们只能凭着一股改革既定柜架的勇气,作出一些微调,尝试一些能展示个性、能尊重学生心理特征的方案。
                              基础的问题很多朋友都已经提及,我也深深感觉到“架梁”之难。可我们这个时候不得不再去抓基础,可一抓基础我们的时间就“窘迫”了,我们的分数就上不了的。所以很多时间我们只能不能不强行“演习”。“误人子弟”啊!
                              其实语文学习也像其它科目一样,还是有循的。只是这些规律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惜我们的学生一直都在围着分数打转转,而很少有时间去阅读,更不要说去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带着欣赏的目光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只能充分调动自己“煽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读本去体会中国文化无限的魅力。
                          快乐女人,精彩人生.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