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推荐:做个有思想的教师(博客推荐5)
    [SIZE=3][B]                孙明霞: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TABLE][TR][TD]
    [ALIGN=left][SIZE=2]                                                                                     [/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SIZE=2][/SIZE][/ALIGN][ALIGN=left][SIZE=2]张志勇研究员曾提出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思想是名师之魂”。对照自己,我不计暗自思量:我有思想吗?我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吗?我们的老师中有多少是有思想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有思想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SIZE=2]一[/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SIZE=2]  为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于是开展了若干活动。每次活动通知一发,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开始忙碌着和学生一起应付学校的活动。弘扬爱国精神读书演讲活动,我亲眼看着一些班主任老师忙忙碌碌在网上搜索适合学生朗诵的文章,然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亲自指导朗读,其他学生无需参加;团委组织绿色校园征文活动,班主任直接指定几位作文较好的学生完成上交,其他学生没有任务……[/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为什么参赛,老师不曾想过,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活动,还怕自己的班级名次落后,所以亲自出马督战,并且还同时在抱怨着学校举行的活动太多。假如老师能够认真地思考一下,借助读书演讲比赛,在班级里掀起读书的热潮,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后每个人都谈一谈读书的感想、收获,让同学们选出读书最好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参赛,既是一种奖励,也是对同学的鼓舞,由此使得同学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不仅仅是当时,而是长久的乃至一生的影响![/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但是,老师没有让全体同学参与,对于学校一个月前就发起的读书活动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忙于抓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提高考试成绩的训练,认为让全体学生去搞读书活动耽误了学习时间,等到比赛在即的时候,才想起赶紧收集资料让一个自己选定的学生训练参赛,这对全班同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以为,肯定不会是一种积极的影响。[/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为了促进教师的阅读与思考,学校每周选择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文章或者是美文给老师学习,要求老师们学习之后上交一篇学习体会或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文章。我却悲哀的发现,有的老师没有自己的思考,但为了完成任务,就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学习体会,就连原文中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学科都没有修改就上交了,也听到个别老师抱怨“学校吃饱了撑的”布置这些额外的任务给老师,增加了老师的负担。[/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一个整天疲于应付的老师能有自己的思想吗?[/SIZE][/ALIGN][ALIGN=left][SIZE=2]  “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一般教师与名师的根本区别。”(张志勇语)我以为,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努力做有思想的教师,虽不能成为名师,但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有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是机器,不是容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有着鲜活的个性和独立意志的人,假如老师没有思想,就如同教书的机器,每天以完成课程表上的教学任务为己任,把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为了把知识装入学生的脑袋里,可以不顾学生的感受,采取强硬的措施,比如成堆的作业,重复无数遍的抄写,哪管学生身体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愉悦?有人说这样的教师像复印机,我以为还不如复印机,因为复印机还能真实的、不走样的复印,但教师有时候还可能传递给学生错误的、扭曲的知识和思想……当我们仅仅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搬运工时,我们又如何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思想的教师我们能允许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思想的人吗?不能。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有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是毋庸置疑的。[/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SIZE=2]二[/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SIZE=2]  教育,必然表达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上,表达在教师全部的教育教学行为中。[/SIZE][/ALIGN][ALIGN=left][SIZE=2]  只是一味的抱怨学生脑袋愚笨、辱骂学生的老师不能算是有思想的教师。当学生作业不完成的时候,老师想到的是这孩子太懒了,应该想办法治治他的懒?还是想到可能是作业的布置有问题,应该去了解这孩子的问题究竟在哪里、怎么帮助他?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出现违纪现象的时候,是怨恨自己的班级里没有优秀学生、尖子生太少,抱怨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分到了自己的班上?还是想到:是不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2]  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懂得教育规律的老师,懂得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懂得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们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进而会产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他们会思考怎样教育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淋甘露,即使批评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他们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绝不会讽刺挖苦学生,不会歧视、伤害学生;他们的眼睛里不会只有学生的缺点而没有优点。[/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不能经常反思自己、只是机械重复教学的老师不能算是有思想的教师。结束了一天的教学,是感觉终于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松了一口气,还是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的表现,成*****的、失败的做法,期待明天的教学能够改进、完善,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享受学习?在每年的期末常规检查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因为平时备课不认真或者不听课,但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突击抄写以往的教案甚至他人的教案的现象,有的老师甚至不听课也能造出几十节的听课笔记……凡此种种现象表明,有的老师没有反思意识,所谓的备课、上课,乃至写论文,都不过是应付差事,而一天天、一年年的工作,不过是在重复做着过去的工作,没有创新,也没有发展,也才出现“工作30年,真正认真备课、研究只有一年,重复工作29年”的说法。[/SIZE][/ALIGN][ALIGN=left][SIZE=2]  所以,懒惰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反思力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不读书学习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只是掌握点教学技能、技巧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过于追求名利地位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善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自私狭隘的教师也不能成其为有思想的教师。[/SIZE][/ALIGN][ALIGN=left][SIZE=2]  真正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勤奋、谦虚、善学的教师,是善于反思自我的教师,是淡泊名利的教师,是求真务实的教师,是宽容豁达的教师。[/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SIZE=2]三[/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SIZE=2]  那么,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张志勇研究员的观点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即,认真思考并处理好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理论与思想的关系、思想与实践的关系。[/SIZE][/ALIGN][ALIGN=left][SIZE=2]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教育当然也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心理问题、信仰问题、道德品质问题、犯罪、吸毒、生存危机等等,我们说是全社会的问题,很多老师苦于无力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而无奈的宣布教育不是万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人的发展不仅受教育的影响,更受社会的影响,但不能由此而放弃教育。有的老师说,大环境如此,我只有随波逐流。须知,大环境是由一个个小环境构成的,一个小环境虽不能左右大环境,但许多小环境都改善了,大环境也必然得到改善。作为一名教师,虽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可以影响一个班级,一群学生。当每个教师都能给学生以健康的、积极的影响,都能给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时,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也会改变大环境。按说,教育的发展应该超前于社会的发展,以此引领社会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很多问题产生了才开始教育,而不是在问题产生前开始教育,防患于未然。为什么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为什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我们能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对待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少了些盲目和急*****近利,少了些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而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SIZE][/ALIGN][ALIGN=left][SIZE=2]  “先有教育后有学科,学科是为教育服务的。”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中学科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育往往被忽略了?这还是教育中急*****近利的体现。有人归结为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窃以为这还和一些拥有评价职权的领导者心态有很大关系,也与教师自身的知识道德水平相关。当一位市长评价教育局长只看本市高考考上了多少清华北大、在全省排名第几的情况下,教育局长肯定会不遗余力抓高考,只要成绩上去,就是了不起的政绩;同样,当一位教育局长只用升学率来评价校长的工作时,校长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当然也会把全部精力放在抓升学率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管你是加班加点还是题海战术;再具体到每个老师来说,是只重视自己的学科教学还是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生命?有很多的领导乃至学者经常说,如果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喜欢你的课堂,你就应该有好的成绩,高分数与高素质、高能力并不矛盾。我以为,这种观点并不完成正确。当考试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还看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时候,高素质一定等于高分数;但当考试只考知识而无法测量能力与道德水平的时候,就不能将成绩与能力和道德水平划等号。假如说我将一名经常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和家长甚至经常在外面干些小偷小摸的学生教育成为守纪律、懂礼貌的文明学生,但他考试成绩却不高,能不能说我的教育是无效甚至是失败的?如何处理教育和教学的关系,诚如张志勇所言,“既要立足于学科,又不能局限于学科,必须善于走出学科看教育。”[/SIZE][/ALIGN][ALIGN=left][SIZE=2]  说到思想和实践的关系,让我想起了现在形形色色的评优课、公开课。现在对公开课做秀的抨击声不绝于耳,是因为现在的许多公开课不仅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更因为它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表演、形式主义。集体研讨本来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应该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教学研讨形式,但现在有些执教公开课的老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是在表演别人的教学设计,就连提问、回答问题乃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生提问也是提前设计好的;还有许多的公开教学上出来的课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完成教案而上课,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上课。曾经在一次全市的评比中看到一位老师设计了丰富、美丽的课件并能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合理、效果也不错,但同样内容的几节课听完之后,却一点也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教学设计都完全相同!是他们共同备课的结晶吗?不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可能进行集体备课,而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同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简单加工之后就进行了“表演”,当然也就不可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2]  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SIZE][/ALIGN][ALIGN=left][SIZE=2]  雨果说过“思考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理想与行动,需要学习与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SIZE][/ALIGN][ALIGN=left][SIZE=2]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SIZE=2]            (《创新教育》2007年第1期,总第36辑)[/SIZE][/ALIGN][/TD][/TR][/TABLE][/B][/SIZE]
    [ 此贴最后由秋阳在2009-8-9 7:19:50编辑过 ]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孙明霞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9389231/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生命的色彩:孙老师的课堂随笔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193&page=1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谢谢彩秀老师的推荐,孙老师的帖子果然很好,值得大家去仔细研读。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积分1620
            • 经验93687
            • 文章1718
            • 注册2008-04-06
            [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阳[/U]发表的内容:[/B]

            生命的色彩:孙老师的课堂随笔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193&page=1[/QUOTE]
            非常好的帖子.特别是看到与自己同学科的老师写的.原来课堂也可以写的那么精彩.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B][FACE=宋体 ][COLOR=magenta]面对“迎春花开”,反思生命色彩[/FACE][/COLOR][/B][B][/B][/ALIGN]
              [COLOR=magenta][/COLOR]
              [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花开是因为花喜欢开,迎春花开,是在书写生命的色彩,是在显示生命价值。那怒放的生命啊,在时间的沙漏里是怎样的滴哒?[/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题记[/COLOR][/FACE]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000000]      读着《[/FACE][/COLOR][B][FACE=黑体 ]生命的色彩[/FACE][/B][COLOR=#000000][FACE=宋体 ]》早已潸然泪下。不是花开的声音,只为花开的本身。[/COLOR][/FACE]
              [FACE=宋体 ][COLOR=#000000]     许多年前,我也曾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踏上三尽讲台。“[/FACE][/COLOR][B][FACE=楷体_GB2312 ]初为人师,孙明霞内心充满了激动、不安和渴望,她希望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能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怎么备课,怎么上课?如何处理学生问题?上课学生不守纪律怎么办?[/FACE][/B][B][FACE=宋体 ]”[/FACE][/B][FACE=宋体 ]这些想法和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我,[/FACE][COLOR=#000000][FACE=宋体 ]“我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做一名不被学生讨厌的教师”的想法时常提醒着自己,虽然也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但我的身边并不乏同科优秀的教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课前,尽管我非常自信地按照学习时的教案格式做好了大量地资金准备,但是上课前一个晚上,我仍然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自己的教案本去请教任同一年级的姓谢的一位老教师。看看谢老师写得比我的还要详细的教案,我感到有点无地自容。但是宽容的谢老师仍然鼓励我,说了好多祝愿的话,当时没有“生成”这样的流行语,但在谢老师的话语中,却说到:“课堂里变化很多。教案写得太详细了,不便于随机应变”等话语。我知道这中间有谢老师师对我的“开脱”和保护,也有的是对我的期待。[/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当时学校没有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政策,我也只是偶而地去请教一下谢老师。当时学校也没有“听课任务”,但我仍然时常去听一下谢老师的课。[/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 ] [/FACE][FACE=宋体 ]谢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师生平等、融洽、自由的交流,看到了自己理想的课堂。时常被谢老师信手拈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故事所折服,那些发生在庄户人家的家常里短,发生在张庄王村的趣闻轶事竟然都被恰当地做成了课堂上诱人的佳肴!每听一节课,总让我感到有些失落,因为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也有一份期待,就像学生一样,我也常常被故事所吸引,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在情感上接受着谢老师的影响。作为政治课,我认为就应该这么上。[/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谢老师的“模式”是我无法模仿的。我没有谢老师几十年扎根农村的生活阅历,我的生活模式是从学校到学校。但是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我所接触的东西大多是外面的世界比较流行的,相对比较封闭的农村和学校生活而言,是学生渴望知道的。通过我课堂给学生打开了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也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达到教学效果。我可以诗词名句化在课堂中,可以把最新时事穿插在知识的讲解中,可以和学生一起说说唱唱,有时也会情不自景的表演一番……我的课堂从而有了别样的快乐。曾有学生对家长说:“上李老师的课,觉得时间走得太快了”。[/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然而,我也就停留在这样的情景中,沾沾自喜,再加上封闭的环境,心中尽管时常也泛起学习、追求卓越的念头,但经常在电视机的频道转换着消失得无影无踪。[/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再后来,随着学生人数的膨涨,十分缺乏师资的农村学校,仅仅工作了三四年的我,又担负起了学校教科研的领导责任(也许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得已而设立的机构),这时的我自己没有多大的成就,却时常去指导比我更年轻的老师,去为别人的成长指指点点,在此前,因为参与了一次课题实验,我的课堂居然也被格式化了,就是现在的课堂上也总带着这一模式的影子。常以这种格式来评价别人的课堂(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好笑,课堂教学怎么能够固定为一种程式呢?!),年轻的我从而也就开始“不思进取”了,尤其是观摩了所谓的“全省优质课大赛”后,便更加地自我陶醉了。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七个年头。[/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Times New Roman ]        2006[/COLOR][FACE=宋体 ]年,来到现在的这所学校,全新的环境使我有了一种初登讲台的感觉。农村的中学没有阅览室,我不知道这里是为学生还是为老师服务的,经常怯怯地在门口徘徊,忽然有天,看见某老师从阅览室里拿着一沓书昂着头走了出来,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推开了门,作为了被批评的准备,走进这间有些神秘的房间,不曾想,这一推,不但改变了我初到新环境后的谨慎,而且也改变的我的行走方式。从此,与书相伴,以书为友的生活真正变成了现实。[/FACE][/FACE]
              [FACE=宋体 ][COLOR=#000000]    见到成架的书,就像饥饿的人见了面包。我成了阅览室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成了借书还书最勤的人。学校每年都要求老师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并把此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而单列。每次我总要先年年学校都订了什么报刊杂志,好多价格比较贵的,也总是动员学校订阅,而我从不订阅与学校、与其他老师重复的东西,目的无非是花最少的钱,读到最多的内容。“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只是借口,但实情是,我很少自己购书,每年超不过三四本,那些微薄的工资全部用于还贷了。书架上除了上学期间发的教科书外,很少见到使人心动的图书。但是枕藉并不缺少书香,常常有数本学校图书和杂志堆放,[/FACE][/COLOR][FACE=宋体 ][FACE=Times New Roman ] [/FACE][/FACE][FACE=宋体 ]“读书,就是和一个个智者对话,惠及终身。浮躁时读书,让心平静;烦恼时读书,快乐自然潜入;无聊时读书,感到充实;迷茫时读书,方向自明。”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同行,时常也[/FACE][COLOR=#000000][FACE=宋体 ]写一些读书笔记。发发自己的感慨,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这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近两年以来,相比其他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是说没有,[/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 ]2007[/FACE][FACE=宋体 ]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 ]10[/FACE][FACE=宋体 ]月听魏书生报告会、[/FACE][FACE=Times New Roman ]2008[/FACE][FACE=宋体 ]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 ]5[/FACE][FACE=宋体 ]月参加全省班主任培训、[/FACE][FACE=Times New Roman ]10[/FACE][FACE=宋体 ]月参加全省高考研讨会,每次学习都有所得、有所获,也有所失望。看着网络上好多教师大谈听了什么动人的讲座时,总感到遗憾,而且因为经济问题,家里至今网络也不通,每天只能在学校办公室快速浏览一下,一些网络资源(比如专家聊天室、视频讲座等)也总是擦肩而过、失之交臂。[/FACE]
              [COLOR=#000000][FACE=宋体 ]    自己也知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也经常教育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但是自己却总是在“取法其中”,也就只能“得乎其下”了。阅读弥补了走进大师的遗憾,但也生出更多的遗憾。[/COLOR][/FACE]
              [COLOR=#000000][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FACE=宋体 ]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也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变得波澜不惊了。课后反思也越来越少,有时就是有,也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埋怨,而少了对自己的拷问。孙明霞老师的“[/FACE][/FACE][B][FACE=楷体_GB2312 ]每堂课都是新的[/FACE][/B][FACE=黑体 ]”[/FACE][COLOR=#000000]不啻是一记响雷,我之追求是使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从而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但是却忘记了教育的本真:对学生负责。教育现场是变化的,教学对象是变化的,教学手段是变化的,教学材料是变化的(尤其是政治课,一定要与最新的时事材料相结合),而困守着模式论的思想是多么的可笑啊,平时还教育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等,还经常批评学生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想想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这好像是一出教育讽刺剧![/COLOR]

               
              [FACE=黑体][SIZE=3]   孙老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是我去年读孙老师事迹后写得感受文章。[/SIZE][/FACE]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9
                • 积分11026
                • 经验227850
                • 文章11166
                • 注册2008-12-25
                又读到了秋阳老师推荐的好文章,还同时读到了行走在风中老师的佳作,同时收藏了两篇美文,谢谢秋阳老师和行走在风中老师的精彩奉献!

                因爱而生,为爱而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722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76
                  • 经验2223
                  • 文章174
                  • 注册2008-03-18
                  我们是普通的老师,没有几个成大家的,有时还是要有自己的方法,能够让你完成工作就好,至于是不是出色,成功就很难讲了。
                  成功一定有方法
                  失败一定有原因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07
                    • 经验11455
                    • 文章1180
                    • 注册2009-02-15
                     好文章,专家就是不同凡响,就是秋阳的字太小了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5
                      • 积分8536
                      • 经验104447
                      • 文章8249
                      • 注册2006-09-11
                      值得学习与收藏。行走在风中老师写得感悟也不错,学习了。
                      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东省泰山学院附中生物教师孙明霞印象

                                 王新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花儿为什么这样鲜?/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题记

                        孙明霞,山东省泰山学院附中生物高级教师, 网名“迎春花开”。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近年来,生命教育网、教育在线、《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等多家知名教育网站都能见到孙明霞老师的主题帖《生命的色彩》,里面汇总了她的课堂记录、教育教学反思等几百篇百万字的文章,这都是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字字码出来的,花费了她大量的心血。点击率一路攀升。现在孙老师已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一朵生命之花红遍大江南北。

                        花香引蝶来

                        初识孙明霞老师,是我在2007年3月份来《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创新课堂”分坛之后。最初见到“迎春花开”这个网名和她的主题帖《生命的色彩》感觉好新鲜。随后,走进了孙老师的帖子——“春色满园关不住”,阵阵“花香”拂面来。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记者茅卫东曾说:“走近孙明霞,走进她的课堂,你就会发现,她,就是一片洁白的云;她,就像一颗挺拔的树,她,就是一个拥有高贵灵魂的人。”

                        读过孙老师帖子里的文章,感觉没有太深奥的道理,也没有太玄乎的高论,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生命的气息,透着生命的绚丽色彩。孙老师的语言,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让你感觉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这就是孙老师文字的魅力,这就是迎春花的魅力。

                        时间久了,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闲暇时间总要禁不住到孙老师的帖子里读文章,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生命的色彩,每次都会收获不小的惊喜。徜徉在孙老师的“园子”里,不仅感觉不到身心的劳累,反觉得十分轻松。工作的劳累,内心的种种不悦很快便会烟消云散,尽情地享受孙老师带来的喜悦,这里有净化了的空气,这里是生命的氧吧,生命,便在这里得到净化,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一种生命的气息早已浸润我的生命之中了。有时候,读帖的同时,也回复孙老师:“春天来了,愿迎春花开老师在教育的天地里,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享受教育的美丽,享受美丽的生活!”

                        细节决定成败

                        孙老师关爱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有一次,在帖子里读到孙老师的“课堂浪花”:自己端进教室的一杯茶让给学生喝了。学生说:“老师,您的茶真好喝!”再一次将孙老师的帖子里的文章一一读来,再一次感受到了孙老师课堂的灵动源于每一个灵动的细节,禁不住回帖感叹:“比尔·盖茨说过:‘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孙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重视应该是比尔·盖茨这句话的生活动体现。教学中,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着,关键一点是能否做个有心人,能否及时捕捉到。能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坚持下来,就是一笔非常惊人的财富。孙老师做到了,值得学习!”孙老师回复说:“王老师如此夸奖让明霞汗颜了,我们是做小事情的人,比尔·盖茨是做大事情的人啊,所以他成了世界首富。我呢,小小的富足(心理满足)……”——好个“小事情”,好个“做小事情的人”!哪个大的成功不都是将一件件小事情做好的?很多人没有成功,关键不在于他没做什么大事情,而在于小事情没有做好。孙老师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每一堂课上得实实在在,上得丰富多彩。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孙老师一直坚持做着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小事。记得孙老师讲过一个“追赶蝴蝶”的故事:“众神对西西弗斯的惩罚是让他不断把巨石推到山顶,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用尽气力将巨石往山上推,巨石却一次又一次地滚下山去。大家都听说这种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苦役已经把西西弗斯折磨得不成人样了,他可能悲观沮丧到了极点吧?可是,有一天,我们却遇见正在下山的西西弗斯,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瞧,西西弗斯已经正在追逐着一只蝴蝶下山了。这太让难以让人置信了,在这么枯燥,繁重的日常劳作中,他居然还能够注意到天气及路边的野草、蝴蝶,还说:‘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孙老师说她自己的境界就是:将一块块石头推上山,下山好能追蝴蝶。孙老师能多年如一日,请学生给自己评课,给自己树起一面面镜子,几乎将每一堂课的设计、讲授过程进行逐一反思,孙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哲人的圣言:“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它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植根于生命的土壤,“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有网友说,到孙老师的帖子《生命的色彩》里来补课:补生物知识、补“钙”、补生活,补营养、补人生……补生命的色彩。我也越来越感觉需要补的东西太多了,于是在孙老师帖子里说:“好好补补自身的欠缺!”

                        卢崇斌老师在孙老师的帖子里留言:“读您的帖子,愈来愈强烈地让我们感受以下十二个字:立足课本,根本生活,关照心灵。您的生物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课堂只有根植于生活才更彰显其生命力,也只有根植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才能表现出其迷人的广度、深度和新鲜度,才能拨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琴弦,引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是的,生命离不开土壤,但花儿能否开得鲜艳,还要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和追求。再肥沃的土壤里也有杂草,也有稗子;再贫瘠的土壤里也有花开。“迎春花”生长的土壤并不肥沃,她曾经有着艰难困苦的日子(见孙老师《那些年,那些事》),也有迷茫,也有失意,也曾彷徨,但是她善于在贫瘠的土里用对生命的热爱努力地汲取营养,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从不放弃开花的梦想(我曾思考过苦菜花:把苦的根,苦的心,藏进土里,把灿烂的笑容留给春天。恐怕迎春花也该如此吧!)。

                        孙老师签名档里的图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无边的沙漠里,一棵小草展示着它生命的色彩。孙老师说:“别怕自己的工作平凡,别怕自己的工作卑微,也不要总是想当英雄,关键在于用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认真、投入,只要想让自己精彩,就一定能精彩。”孙老师诗意的生物课堂,源于她诗意的人生态度,源于她对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的理解和追求,源于她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她说:“我希望通过生物学教学,真正能够让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其他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生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体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巍巍乎,泰山!孙老师是泰山脚下一朵奇葩,艳艳乎,迎春花!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在教育的路上奋斗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谓桃李满天下,孙老师也该算是个名人了,可孙老师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低调的平凡。在孙老师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话:“她并不娇艳,只是用一抹淡淡的鹅黄展露出她的容颜;她并不多姿,只是将几个小小的花瓣伸展;她并不芳香,只是在悄悄地点缀着春天。那小小的淡黄色的花瓣是她的笑脸,那小小的绿叶是她的心情。那就是小小的迎春花。就让我做一株小小的迎春花吧。让我匍匐在地,悄悄地绽放,悄悄地凋落,留下小小的绿叶,装点着我热爱的土地。” 孙老师的这段话应该是她的写照。正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

                        走进孙明霞老师的帖子,走进孙明霞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感受生命的色彩。我们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孙老师爱着生命,爱着生命赖以生长的这片大地,我们相信,用青春的血液来浇灌,孙老师的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更艳!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给孙老师的一封信

                          秋阳


                          明霞姐:

                          我很幸运,能与齐鲁大地上最善良的女性成为网友,成为彼此欣赏的好朋友。您这朵迎春花已开遍齐鲁大地和教育在线等诸多论坛,而我还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不过我有勇气和信心让这朵小花静静地开放。至少我要让我的学生、儿子和好朋友闻到花香。至于其他人是否欣赏,我真的不是很在乎。

                          对我来说,我的讲课水平和理论水平都需要迅速提高。为此,我一方面看书丰富自己,一方面我挤时间去听三位老师的课。争取每周都听。一位政治老师,与我教同样的学生,一位初二的历史老师,很有思想的年轻教师,还有一位我的好朋友-阎立敏,一位初二的语文老师。那次听你在钟声教育论坛的讲座,我深有感触。既然没有太多的机会出去学习,那就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服务。我和她们已经定好每周至少听一节,她们也随时可以来听我的课。彼此之间真诚地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素质。

                          另外,我还有一项计划。暂时保密。过一段时间再和你说,现在是试运行阶段,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这件事。这学期我在学校基本上不开电脑。把时间用来备课和辅导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对于我来说,上课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享受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我想对您来说未尝不是如此。我想如果那位同事回来,您离开课堂,对于您和您的学生来说都会不适应。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教师就应该上课,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您同意吗?当然,您让更多的老师接受您的理念、思想,会间接地让更多地学生受益。我今天跟学生说了,有人说我把教育当作诗歌来经营,每次想到这句话,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不允许自己怠惰。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都要用心去做,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承担起对自己的那份责任感。

                          今天我碰到了落雪无言。她最近家中有些事情要做。她说大约定在三月底的时候想请您过来。那是天气会暖和一些。不知您是否有空!具体时间到时再定。对于我来说,我同样期待那一天。我想我不会让您对我失望的。尤其在您没来的这段日子,我一定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尤其是您的文章。我决定把您的文章(感动)和这次的来信打印出来,随身携带。我想随时想看都可以看到。我遇到挫折一定会挺住的,这点您可以放心,因为您和众多的朋友是我强大的后盾和精神支柱。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我会更多地把我的快乐传递给你们。

                           

                          我要更多地思考一些我工作中的困惑,预备您来时,好好向您请教一番。到时我是不会客气的。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看到网上虚怀子还邀请您去他们学校做报告呢。真的是马不停蹄地为教育服务。真的希望向您这样爱教育、懂教研的老师越来越多。

                          昨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读书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的确如此。读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朋友也是一本书,您正在改变我的一生,与您交流,我有说不完的话。我不想做一颗耀眼的明星,只想给更多的人知识和快乐,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发展自己,享受发展自己的快乐。

                          您每天很忙,所以我的信您不用每次都回。能有时间听我诉说,我就已经很高兴了!看了您的长信,我很受感动,在您心中把我看得很重。谢谢您的关注!本来中午想给您发个手机短信,可是我的手机显示出了问题。直到晚上我才能够静下心来给您回信。

                          祝您一切如意,幸福健康!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