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
    • 经验33
    • 文章1
    • 注册2020-02-03
    用一辈子学着爱学生
    [P][FACE=宋体][SIZE=12px]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x]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老师,我真的没偷东西,你相信我”。[/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爸爸会打,会生气的...”。[/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我只是想提醒他站好一点,不是故意打他”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不自觉中,我用我的固执、刻板、贴标签的方式去“爱学生”。我以为我是在爱,却在某刻惊醒,自己的“爱”是师道尊严掩盖下危险的,是阻碍生命成长的爱。[/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被要求要“爱”学生,而我们自己在各种不同场合,也习惯着表达“本人爱学生...”。我们心里想着,口头上念着,说的多了自己也信以为真了,认为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爱学生。于是,有了很多打着“爱”的幌子却不合理的行为。于漪老师说,要用一辈子时间学做老师,对于我,也是要用一辈子学着爱学生。[/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先生在他《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产生的始终如一的行动;是关注,是倾听。根据这些定义,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爱学生的行为,并如作者一般先思考爱不是什么。[/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案例1:“我真的没偷东西,你相信我”。[/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男孩小A是一个萌萌的的小胖,反应机敏,善撩。做错事情的时候,习惯动作是抱一抱亲亲你的手背眼睛滴溜看着大人请求原谅。起初,他几次被同学反映拿别人东西,口头教育几次就让他离开了。到学期中,发现偷东西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并且他据不承认,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我很生气,一是气自己的正面管教的理论没有发挥作用,二是自认教书育人却没有帮助学生纠正爱说谎爱偷东西的习惯,愧于心。[/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某天中午,当我再看到他从午托班回来学校,手里把玩着彩虹笔时,下意识地走过去低声问,这只笔哪来的?他反射性把笔藏进口袋,结巴着说这是他爸爸买给他的。我再次提高声调质问,他不自觉哆嗦了一下,小声说这是高年级姐姐给他的。听到他改口,更确定自己开始的推断——他又一次偷东西了,还当着面说谎。我第三次厉声呵斥他把笔拿出来,并决定带他去找口中的姐姐确认。对于说谎偷东西的行为我坚信,必须要一次性解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是对他成长有利的。他急着想哭,挣脱我的手不肯去。僵持了一段时间,我让其他人去找那个学生,却被告知学生不愿意下来,于是我自己直接去找。刚到班级,听到同学们说,她在厕所哭,心里隐隐不是滋味,看到她被同学搀扶出来,还是坚持去问了事情的缘由。她别过脸,似乎因为什么事情崩溃,大声回了句“是我给他的”。我愣了一下,反而不知该如何处理。强装镇定走回去,站在小胖的面前,语气淡淡说:“我问过了,是给你的,下次不要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虽然后来内心的不安我选择再一次向他诚恳道歉,但是我和他的师生关系很明显有危机,正如我不信任他一样,他也不信任我,甚至有对抗的行为。[/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后续反思,这件事一开始对他就是不公平的,是我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创造出了问题。“为了他以后不变成一个爱说谎爱偷东西的人,必须要让他承认错误”——多么崇高的理由,超强的教师责任感成功掩盖了我给学生贴标签,对学生有偏见的事实。我的固执与刻板真实地伤害了两个孩子。我忽略了,真正的爱不应该是草率的思考,不是有选择的倾听,更不是时刻抓住学生思维漏洞,攻其不备。真正爱学生,应该是信任为本,隐恶扬善,引导学生自己成长向善。只有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这样,孩子也就更渴望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而师生也就能在爱的互动中,彼此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案例二:   “爸爸会打,会生气的...”[/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放学回家,晨晨瘫坐在座位上,任由抽屉的书散落在地。我一边组织放学一边提醒他收拾。他哼了一声来了句我就不收拾。对他的情绪习以为常,我便先避免与他起冲突,安排其他孩子放学。再回来课室,看到着急的杨老师帮他收拾书包。教育理念作祟,我严厉地说“自己的书包自己收拾!”。晨晨瞬间生气地甩手大叫,挥舞着拳头对我说,我讨厌林老师!愣住,还是没有习惯他的“童言无忌”,僵在那,我内心涌起的刚更多是悲哀:“家访、课外辅导、谈心...怎么,付出的最多换来的却是吼叫?拳头?讨厌?是我太过于宠爱他了吗?”课室里值日的两位家长很有默契地在忙,没有加入这个尴尬的场景。此时杨老师牵着他的手走到了门口,突然,他又意识到了什么,大叫,“不是这样的!爸爸不是这样教我的!”。说罢挣脱杨老师的手,瘫坐在门口,很痛苦地呜咽:“爸爸要生气了...”。杨老师顺着他,引导他重新收拾。收拾好了,他也平复下来了,终于乖乖牵着杨老师的手。我跟在后面,一直护送着他。[/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爸爸会打,会生气的...”这些话时常在耳边响起,提醒着自己。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却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所谓的伤口。与晨晨相处的那些时光,本就是自己因为喜欢去做的,怎么如今却被自己拿来捆绑他。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对真正爱的不理解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真正爱学生,不是理所应当的“我付出了你就要乖乖的”,是关注他的需求,是不过分归因,是不随意放弃,是一辈子,学着去爱。[/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案例三:“我只是想提醒他站好一点,不是故意打他”[/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早操时间两个男生在争执,一扫过去,又是那两个被投诉的调皮的男孩。我快步走过去,眼神严厉地看着他们,快速向他们传递守纪律的意思。担心他们在我离开后起争执,低声问了事情缘由。这倆孩一听我在问,立刻开始互相推诿:“我明明没动他,他打我”“他也打我了”...意识到目前不适合解决问题,我打断了他们,跟他们说回到课室再解决,眼神确认了他们明白后便离开。回到课室,看着这两个站在面前还在小小声争执的孩子,脑子里响起一个声音“解决问题不能够凭臆想,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调整了自己的心情,我弯腰低头轻问了句:“涵涵,怎么回事”? “我其实是想提醒他站好在点上,但是我嗓子疼,所以用手碰了一下他,他就打我了”。“不是!明明就是他打我!”...再问细节,再听,也对得上,确认是误会一场。两个孩子沟通后,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方式不对,互相道歉完手挽手又开心地玩去了。我站在原地,思绪万千:“万幸的是,没有着急下结论 ,不知道这样有没有保护好涵涵那颗柔软的心?不过他表达的方式,还是需要多引导。”[/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感叹孩子们的纯粹,更感慨自己的局限,自己所谓的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与同伴相处意识的观点,在孩子面前似乎渺如尘埃。教育离不开爱,但真正的爱,不是无可挑剔的出发点,不是虚假的正义;而应该是尊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忠于事实,致力于解决问题。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作为教师,实在不应该仅仅依靠于某一刻的声音回响进行教育,而应该是时刻勤于自省:“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我的动机是为孩子们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设想?我是否真正了解他们?他们的行为是否存在合理的因素,我是否过于武断?”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学生错误要指出,但需采取谨慎又积极的态度。若利用学生尊师爱师的心理而对学生的行为妄加批判,一旦失去学生的信任便很难再重建。人非圣贤,教师有育人的责任,更应该致力于自我完善,增长智慧,慎使批评权。[/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著名爱尔兰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诗中有一段对孩子的论述:他们借助你认识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真正爱孩子,应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孩子。当孩子出现我们称之为问题的时候,尝试摈弃他故意捣蛋的思维,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去思考:他是不是在处理情绪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战所以大叫?他是不是在面对喜欢的东西不懂如何处理所以偷盗?他是否在与同伴相处时,选择方式不对所以有误会?多些倾听,多些行动,多些事实更多些对生命的尊重。用一辈子的时间,学着去理解成长的意义,去爱学生。我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够足够睿智,懂得真正爱的方式,无愧于心地说出:“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25
      • 文章2
      • 注册2020-02-03
      😄,,在线请求帮忙,误
      怎么删除这篇帖子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