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SIZE=2]八(12)班学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沟通 理解 双赢[/SIZE][/ALIGN]
[SIZE=3]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SIZE][SIZE=3]大家好![/SIZE][SIZE=3]我是本班的班主任——,联系电话:15872926915。首先,感谢你们对我们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你们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学生鼓鼓劲,只要自己的家长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当然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这一班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以后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使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以实现老师、家长、孩子三者共同的心愿。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我们的该子”。这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同时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SIZE]
[SIZE=3] [/SIZE][SIZE=3]本学期,我班的工作目标是:力求人人进步,争取个个成材。我们这个大集体里共有52张可爱的面孔,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你们的心肝宝贝也是老师们的心头肉。但是,由于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加之我们班的大多数家长都在外自主创业,对学生管的太少,关心太少,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初,我针对此状况,想到学生这样下去,对他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不利,更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学到现在这阶段,我对班级学生的文明礼貌、集体观念、行为习惯、作息时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教育。学期初的前两周,每天放学用十分钟,对学生进行座姿的强化训练,接着利用班团会,通过学规范,重塑完美的自我;树理想,勇往直前;学习奥运精神,勇于拼搏,努力学习等主题班会的开展,分别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规范行为教育,使我八(12)班的班风和学风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九月份,我班被学校八年级组评为先进班级,放学路队先进班级,杨淑蓉、吴强两同学被学校评定为学习标兵,曾雪儿被评为校优秀劳动委员,吴霜被评为优秀科代表,李敏、彭瑞雪、等同学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竞赛获校二等奖。现在,班上极积要求进步的学生多了,本学期有文刚、杜珍珠、王丹妮、杨梦喋、吴霜、漆帅君、陈丽莎、车国倩、张园、李双龙、王振宇、庄轶岚、陈翔、李萧萧、熊志文、杜佩文、罗毅等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已向团委递交了入团申请书。现在班上是,上下课大喊大叫的人少了,爱学习的人多了;教师批评,学生顶撞的人少了,能进行自我批评的人多了;上课随意打断教师上课,搞恶作剧的学生少了,关心班集体,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多了;像田慧、杨淑蓉、李敏、文刚、吴强、漆帅君等同学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的多了,像邓旭东、刘佳承、马放、郭鑫鑫、陈翔等同学的行为习惯比过去都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只要你走进八(12)班的教室总会看到有自觉学习同学的身影,如:樊祥雪、任洁、王丹妮、杨淑蓉、马栖瑶、吴强、杜佩文、杜珍珠、裴璇、漆帅君等。通过班风的好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在九月份的月考和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有杨淑蓉、文刚、杨梦蝶、涂源升、谭笑若、王丹妮、李双龙、樊祥雪、余震宇、陈翔、李敏、邓旭东、刘振宇、马放、陈辉等同学成绩有了较大进步。通过十月份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开展,班上还涌现出了一些乐于付出和奉献的好学生,他们分别是杜洁、裴璇、周金兰、付杰、蔡青青、廖雷鸣、王振宇、任皓等,他们能为班级分忧,极积主动的为班级做一些有益的事。[/SIZE]
[SIZE=3] [/SIZE][SIZE=3]当然,我们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与在座的各位家长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更差,对学习的重要性还没有很好的认识。上课就睡觉,下课就打闹;课上老师大讲,他小讲,左顾右盼实在忙;制造噪声扰乱课堂,使教师的课不能正常上,作业不完成,让他做作业,他总是拖到放学就走人。老师说服教育他不听,只好把学生的表现告诉家长,而我们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太忙,我的孩子逆返心理太强,在家我们没法管,还请老师多加教育和见谅。尊敬的各位家长,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这样,让自已的孩子任其发展,对孩子的漠不关心,那你在外奔波、奋斗,又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孩子怎么能健康的成长,想知道“学校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他更而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 我想试问一下:我们有哪些家长问过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看他用本子抄过的作业任务没有?检查过他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对他的作业签过字?有几个家长关心过自已的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有几个家长每天在家陪过孩子学习过?又有几个家长主动打电话来问过自已的孩子在校的表现呀?因此,为了我们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我想主要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SIZE]
[SIZE=3]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冲洗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益便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隐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盘子有什么区别?少洗一两次嘛。”日本学生听后,与他渐渐疏远了。餐馆老板偶尔抽查盘子的清洗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留学生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为了生计,他又到其他餐馆应聘洗盘子,再也没有老板用他。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要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半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找他谈话要他转学,因为怕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囊,搬到另一所城市,一切从头开始。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同伴和将要去日本的留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SIZE]
[SIZE=3]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也是一名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毕业时成绩优异,却在求职时处处碰壁,连一家很小的公司都拒绝他的求职请求。最后一家公司的德国老板给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在乘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德国逃票被抓住的几率是万分子三)。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当前中国教育的缺失,那就是忽略了品德教育。我们家长要把学生的“德”放在教育首位。现在,我们的学生是说假话的多,说真话的少。他们美丑不分,对社会一些不良行为接收的快,对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接收的少。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明礼”“诚信”“尚美” “求真”“守信”“生命”等主题的品德教育。要求学生回家除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让他们自觉的学习,保证每晚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做家务,扫地等。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劳动过后的快乐!总之,要让他们在家有事做,让他们远离网络游戏,远离不建康的误乐场所,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做人。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不学会做人,不讲诚信,不听大人和教师的教诲,处处认为自已做的对,那么,他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吗?那么他能学会求知和处事吗?他能自学遵守校纪班规吗?他在学校会有快乐吗?[/SIZE]
[SIZE=3]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从严治班,爱在细微处。本学期,我们制定了《八(12)班级一日常规荣辱观》和《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及奖惩措施》,我们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细化量化,实行量化管理,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从值日到劳动的各种行为,,一一具体化,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实行天天评等,周周总评定。对于周评定为C等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要写说明书,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连续两周评定为C等的,要求学生请家长到校,协助教师教育;对于连续三周被评定为C等的学生,要求家长带回家才教育或者劝其转学。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得到了改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同时在此,我也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配合学校的教育,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这里,我还想请家长想一想: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习惯,他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出骄人成绩吗?而一个勤恳踏实的孩子,也许天分并不聪颖,却很可能在人生博弈中脱颖而出,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世原则,更会让他如虎添翼。[/SIZE]
[SIZE=3]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在巴黎。有记者问到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我家里。”“在家里你学到了什么呢?”记者接着问。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都是父母教给我的,我想我为此受益一辈子。”他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就是父母教会了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这是他迈向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SIZE]
[SIZE=3] [/SIZE][SIZE=3]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沃土。[/SIZE][SIZE=3]家庭教育需要智慧。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这里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SIZE][SIZE=3]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刚刚上幼儿园。在家长会上,幼儿园的阿姨对她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他在凳子上竟然连三分钟都坐不到。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母亲没有说话,她低下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她在想,该怎么和儿子说呢?回到家里,她恢复了平日灿烂的笑容,她抱住儿子,说:“阿姨今天夸你了。说你以前只能坚持安静地坐一分钟,现在,你居然可以坚持三分钟了。别的爸爸妈妈都羡慕我有你这样的宝宝呢!”接下来吃晚饭时,母亲发现,儿子居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而没有像平时那样要她喂。[/SIZE][SIZE=3]几年后,儿子上小学了,母亲又去开家长会。家长会上,儿子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弱智,你应该带他去看医生。”他的儿子考了全班第59名。母亲低下头。回到家里,她对儿子说:“老师夸你进步非常大,如果你努力,你一定可以超过你的同桌。他考了第21名。”母亲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睛开始发亮,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开来,惊恐的脸庞也开始变得温柔起来。[/SIZE][SIZE=3]儿子上了初中,母亲又一次去开家长会。奇怪的是,这次家长会上,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儿子的名字。母亲变得有些不习惯,家长会一结束,她就急急地追上老师问道:“怎么没有点我儿子的名字?”老师对母亲说:“你的儿子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母亲回到家里,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非常有实力,如果你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考上重点中学。”后来,她的儿子果真如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几年后,他竟然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SIZE][SIZE=3]这位母亲不是职业老师,却胜似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她的母亲显然起了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这位母亲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的儿子不会有今天的自信和成功。如果她在教子过程中只是一味盲目地责怪和训斥,就会吹灭孩子心头那微弱的希望的灯火,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SIZE][SIZE=3]教育怎样进行呢?教育就在生活的点滴中。[/SIZE][SIZE=3]生日时。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SIZE][SIZE=3]就餐时。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SIZE][SIZE=3]交际时。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SIZE][SIZE=3]旅游时。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或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石场面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SIZE][SIZE=3]家务劳动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SIZE][SIZE=3][/SIZE] [SIZE=3]我要讲的第四个问题是:给家长的一些提醒和建议。[/SIZE]
[SIZE=3]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例如,学校不准学生留长发,穿名牌鞋,带首饰,带手机和贵重物品回校,家长在这方面要紧密配合学校。如果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些不理解,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或发牢骚。造成孩子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SIZE]
[SIZE=3] 2、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成绩状况,每个家长心里大致有数,不要给孩子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要求,以免伤害孩子的进取心,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督促孩子在家自觉学习,确保学习时间,少玩一下,多陪一下孩子,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SIZE]
[SIZE=3] 3、在我们学生班级常规里面,有几条是高压线,学生不能犯,一旦违反,学生将面临家长带回教育、劝退或劝其转学的危险,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接受,并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几条高压线是:盗窃、抽烟、喝酒、打架、看黄色不健康的图书、影碟、网页等。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在家的异常举动,及时和老师联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SIZE]
[SIZE=3] 4、要教育孩子远离危险,在公共场所不围观,不随便与陌生人打交道,更不要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打交道,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烦脑。在学校不要追赶打闹,我们学生心目中有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下课,疯一下,玩一下,又没打架,又有什么不行呢?殊不知危险就在身边。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多讲,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在守纪的情况下,才会有安全,才会有快乐![/SIZE]
[SIZE=3][/SIZE]
[SIZE=3] 5、家长关心孩子,不仅在学习上,而在学生的生活上,学生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上。希望我们的家长要能积极配合,不要给孩子拉后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完成。如这次学校布置的《经典的励志故事的收集,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我班有许多家长就做的很好,但有的家长可能还不知道信,学生也没有完成;还有交生活费、班费及其它,希望我们家长能配合,积极的按时的完成,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如有的学生将家长的钱用来打游戏等。还有也可以避免学生做事形成拖拉的习惯。[/SIZE]
[SIZE=3] 总之,学生的成长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愿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把孩子培养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贡献,有作为的人。下面的时间个别交流。谢谢大家![/SIZE][SIZE=2][/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