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心语茶馆
    【心语茶馆】重开张,欢迎朋友来品教育新闻茶
    [ 此贴最后由 opp 在2016-2-16 20:32:22编辑过 ]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SIZE=5][B]     自我教育能力是成才的重要因素[/B][/SIZE][/P][P][SIZE=4]             ——摘自《中国教育报》电子版[/SIZE][/P][P][TR][TD][SIZE=4][IMG]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3/20/06/zhangp150321_b.jpg[/IMG][/SIZE][/TD][/TR][TR][TD][P][SIZE=4]    CFP供图[/SIZE][/P][/TD][/TR][/P][P][SIZE=4]    ■冉乃彦[/SIZE][/P][P][SIZE=4]    自我教育对于孩子成才、成人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最终,它在人的成才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SIZE][/P][P][ALIGN=center][SIZE=4]    [B] [U]自我认识推动自己行动[/U][/B][/SIZE][/ALIGN][/P][P][SIZE=4]    [B]自我教育四环节[/B][/SIZE][/P][P][SIZE=4]    自我教育大致是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与过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形成新的自我肯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不断超越的过程。[/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1:自我认识。[/SIZE][/FACE][/P][P][SIZE=4]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对自己提出相匹配的要求;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推动自己怎样行动。一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有尝试的积极性;而一个自认为很笨的孩子,则往往在成功面前令人遗憾地停下了脚步。[/SIZE][/P][P][SIZE=4]    自我认识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认识自己;发展地认识自己。[/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方法2:自我要求。[/SIZE][/FACE][/P][P][SIZE=4]    一个人如果仅仅是认识自己,而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愿望,没有进一步的自我要求,自我教育的这四个环节只能中断,更不能出现螺旋式的上升。所以,要推动自我教育的进行,需要关注的是紧接着进入自我要求这一环。[/SIZE][/P][P][SIZE=4]    自我要求也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形成动机,提出目标,安排计划。安排计划这一个层次,老师、家长应该多一些具体引导。[/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3:自我践行[/SIZE][/FACE][/P][P][SIZE=4]    自我践行是自我教育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没有这一环,自我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它包括三个层次:自我强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 [/SIZE][/P][P][SIZE=4]    一个人由“想”变成“做”,由愿望变成行动,是既重要而又艰难的一步。因为“想”,比较容易,它仅仅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心理活动,不需要克服实际困难,也没有什么付出。然而,一旦要行动,敢不敢付出,愿不愿意承担责任,都会成为“拦路虎”。[/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环节4:自我评价。[/SIZE][/FACE][/P][P][SIZE=4]    如果把自我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自我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这一环将决定自我教育过程在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时驶入哪一个轨道。自我评价也包括三个层次:选择标准,分析自己,肯定自己。[/SIZE][/P][P][SIZE=4]    例如,一位小学老师发现绝大多数同学不会照顾别人,于是在班上发起了“照顾行动”,就是在每次体育课后每个人都会感到疲劳、口渴、燥热,全班同学分成两人一组轮流互相照顾——为对方打水、扇扇子、按摩,目的是体会照顾人与被照顾的感觉。事后发现,有的学生会主动照顾家长了,虽然老师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SIZE][/P][P][SIZE=4]    这个“照顾行动”使学生们在照顾人与被人照顾两种不同体验中,肯定了自己关心别人的价值,获得一种幸福感。这样,他们就会充满信心,主动提出关心、照顾别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SIZE][/P][P][ALIGN=center][SIZE=4]    [B][U]自尊是核心需要[/U][/B][/SIZE][/ALIGN][/P][P][SIZE=4]    [B]自我教育五途径[/B][/SIZE][/P][P][SIZE=4]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孩子只有把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变成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途径1:通过培养,满足自尊需要。[/SIZE][/FACE][/P][P][SIZE=4]    一个人有许多需要,但是核心的需要是自尊,孩子也不例外。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具有自尊感。家长常常反映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打不起精神,其实这后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自尊心被忽视、被压抑了。家庭教育必须及时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SIZE][/P][P][SIZE=4]如果没有自尊心,孩子就没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无法持续发展、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途径2:通过审美活动,提高情感修养。[/SIZE][/FACE][/P][P][SIZE=4]    自尊需要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审美活动和情感修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虽然每个孩子都有对美的追求,也有不断发展着的情感,但是,追求是否强烈、情感是否丰富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他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SIZE][/P][P][SIZE=4]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审美活动局限在艺术教育上,应该让孩子从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引导孩子成长。这样,审美活动和情感修养就会和自我教育联系在一起了。人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这就是自我教育。[/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途径3:通过劳动、游戏,进行创造。[/SIZE][/FACE][/P][P][SIZE=4]    更深刻的审美应该是体现在劳动中,尤其是体现在劳动的创造之中,而且归根结底,自我教育能力也是产生在创造之中。[/SIZE][/P][P][SIZE=4]    童年时期的劳动通常同游戏紧密相连。像刷碗这种家务劳动往往让人感到繁琐单调,但是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提议爸爸刷碗、妈妈擦干净、自己负责摞在一起,边做边唱歌,劳动就变成了愉快的游戏。孩子的自我教育一定是来自他的创造性劳动,来自劳动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途径4:通过读书,学习榜样。[/SIZE][/FACE][/P][P][SIZE=4]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人对人类文化掌握得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与要求往往也会越高。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SIZE][/P][P][SIZE=4]    作为家长,不仅要观察孩子崇拜什么样的英雄,也要引导孩子去学习具有正能量的英雄。英雄也不是完人,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崇拜的偶像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盲目地模仿,甚至把缺点也学过来。[/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 途径5:通过集体,相互影响。[/SIZE][/FACE][/P][P][SIZE=4]    在儿童的成长中,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巨大。家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家庭共同的目标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下面一个小学生对家里民主生活会的生动描述可见一斑:我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我是会议的主要人物,我提出了大家需要改正什么。比如爸爸禁止吸烟喝酒,妈妈禁止唠叨、给我加作业,我禁止多看动画片和没耐心。我们都要改正自己的缺点。[/SIZE][/P][P][B][U][SIZE=4]老师家长激励引导[/SIZE][/U][/B][/P][P][SIZE=4]    [B]自我教育六方法[/B][/SIZE][/P][P][SIZE=4]    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应该表现为以下五方面。[/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1:发现。包括观察、倾听、追问、分析、理解等。[/SIZE][/FACE][/P][P][SIZE=4]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发觉,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萌芽。例如,一个一岁多的小孩看到别人用筷子也非要用,第一次夹东西掉了,大家笑话他,他又去夹,最后夹到食物放到嘴里,自己就使劲鼓掌。这就是自我教育四个环节中的自我评价,他认为自己成功了。[/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2:唤醒。包括关注、重视孩子,打破心理定势,放大优点。[/SIZE][/FACE][/P][P][SIZE=4]    每个孩子都有潜能,但如果遭遇到恶劣的环境条件,它可能永远沉睡再不发芽。家长不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还要善于及时唤醒他的潜能。例如一位画家,他小时候信手涂鸦,妈妈对他加以赞赏,后来他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认为,妈妈对他绘画潜能的发现和激发对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使他感到“我能行”。[/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3:激励。包括“哪壶开了提哪壶”、同伴鼓励、激将法等。[/SIZE][/FACE][/P][P][SIZE=4]    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证明,教师的话,会在幼儿、少年和男女青年身上激发起人的感情,使他们都能深深感受到,自己身边的人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情趣爱好以及各种需求。”中国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强调了语言对人的重要影响。[/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方法4:反馈。包括谈心、对话、过程性评语、叙述性评语、好朋友评议。[/SIZE][/FACE][/P][P][SIZE=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做得对与不对,家长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做当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家长寸步不离地去反馈。幼儿有的毛病特别难改,给他讲道理又听不懂,有的家长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反馈,效果比较好。[/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 方法5:引导。包括提出建议,价值观引导,提供条件。[/SIZE][/FACE][/P][P][SIZE=4]这里有十个策略: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交往,让他自己学合作;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SIZE][/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 方法6:等待。包括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进度。[/SIZE][/FACE][/P][P][SIZE=4]    边等待边观察,发现新情况及时调整。不是消极等待,要善于和孩子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解,然后调整为合理的进度。 [/SIZE][/P][P][SIZE=4]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SIZE]究院)[/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ALIGN=center][B][COLOR=#0000ff]中国教育,别丢掉你的自信[/COLOR][/B][/ALIGN][/P][SIZE=5]           教辅“出国”值不值得喝彩[/SIZE][P][SIZE=3]2015年03月20日  作者:耿银平 姚跃林 杨国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FACE=仿宋_GB2312][SIZE=4]编者按: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将在今年走出国门在英国出版,原因是英国教育部门希望借鉴上海的教学经验,以提升本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消息传来,有人说,这充分说明中国教育并不比西方差,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有人说,一个数学教辅书说明不了问题,中国教育改革依旧任重道远;还有人认为,等哪天中国教育能输出思想和价值观了,那才真正值得喝彩。让我们一起分享几位作者的观点。[/SIZE][/FACE][/P][P][ALIGN=center][FACE=仿宋_GB2312][SIZE=4][IMG]http://opinion.jyb.cn/gjjy/201503/W020150320322848833234.jpg[/IMG][/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仿宋_GB2312][SIZE=4][COLOR=#0000ff]薛红伟 绘[/FACE] [/SIZE][/COLOR][/ALIGN][/P][P][ALIGN=center][B][COLOR=#0000ff][SIZE=4]中国教育,别丢掉你的自信[/SIZE][/COLOR][/B][/ALIGN][/P][P][SIZE=4]  中国的教育方法论,注重“学海无涯苦作舟”,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灌输。在孩子的思维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知识和思维的培养,给其未来人格的发展乃至综合素养,打下深厚的“物质和思维基础”。毕竟,创造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该有充分的知识积淀、广阔的思维通道作为必要支撑。[/SIZE][/P][P][SIZE=4]  “十字架人才”理念目前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十字架的“横”代表西方教育的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敢于尝试和实践能力,顽皮和无所顾忌的个性;“竖”是指东方孩子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等。英国人“进口”《一课一练》,意在让英国孩子既具备本民族的“横”的特色,又具备中国教育的“竖”的优势,对其未来发展,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补缺。[/SIZE][/P][P][SIZE=4]  英国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如何成就一流教学法》的研究报告,这项报告说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勾画重点,并背诵重点知识”,“心理学上的证据清楚地表明,迎合每个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他们的知识习得没有任何好处”。一项针对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的研究也得出结论:如乘法表、易于诵读的儿歌、民谣和诗歌这类知识,必须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直到他们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在强化知识灌输方面,所谓的“填鸭”,是有用、有效的,不能“一棍子打死”。[/SIZE][/P][P][SIZE=4]  遗憾的是,近些年,中国教育在注重开放、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评价的改革过程中,陷入了一种不自信,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当做“更好的教育”,将所谓的“轻松”、“没有负担”等当做重要的教育追求,而本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却被忽视乃至被扔掉了。孩子不够快乐,就是“填鸭式教学”造成的;孩子压力大,承受力弱,祸首也是“填鸭式教学”,很多人把教育问题的一切责任都推给了传统教育模式。[/SIZE][/P][P][SIZE=4]  勇于改革固然是值得赞许的,可为了所谓的国际化和改革,将中国教育中的一些优秀做法和合理化成分都放弃了,切断了民族土壤的养分,这种教育上的妄自菲薄,是不足取的。[/SIZE][/P][P][SIZE=4]  当然,笔者绝非盲目地为“填鸭式教学”唱赞歌,让孩子都成为思维僵化而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学习的鸭子”;而是想说,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想要不付出代价和努力就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教育在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不能丢掉对本国教育的自信和坚守。(耿银平 作者系河南省开封市信息工程学校教师、媒体评论员) [/SIZE][/P][P][TR][TD][P][P][SIZE=4][/SIZE][/P][P][ALIGN=center][B][COLOR=#0000ff][SIZE=4]不必夸大教辅“出口”的意义[/SIZE][/COLOR][/B][/ALIGN][/P][P][SIZE=4]  不少人认为,输出《一课一练》发端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此次评估中,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数学成绩,上海学生的平均分是613分,英国仅为494分。这是上海2009年首度参加PISA并折桂后又一次获得冠军。这之后,英国还派中小学数学老师到上海学习交流,其教育部长甚至表示,“我希望英国能够用填鸭式教学授课”。[/SIZE][/P][P][SIZE=4]  然而,颇为吊诡的是,芬兰学生曾多次PISA夺冠,却未引起英国人如此剧烈的反应,说明英国人对中国教育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按说,编辑《一课一练》之类的教辅书并不比造航母更难,英国人为何不自编一套呢?笔者认为,这更多的只不过是一次出版业的商业合作而已。[/SIZE][/P][P][SIZE=4]  上海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本就不逊于发达国家,而与芬兰比,上海中学生PISA夺冠也许只是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学生娴于应试。同是夺冠,但内涵很不一样。中国学生离不开教辅书源自频繁的甄别性考试。不要说数学一类“技能型”学科,即便是语文,如果不做几本教辅,根本无法应试,因为试卷上的题型只有在教辅里才能见到。据笔者了解,芬兰基础教育的理念、方法与我国大相径庭,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平时考试并不多,但成绩却非常出色。[/SIZE][/P][P][SIZE=4]  教育是以孩子抑或以知识为中心,这是纵贯中外教育史的两大流派,并无明显优劣,关键是要做到恰到好处。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在于应试教育倾向明显,竞争激烈,学生负担重。相反,英国教育却给学生提供了太多的自由学习机会,以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缺陷。目中无“人”,教育则失根本;轻视知识,人的发展必受限制。两方面互为关照,教育才有意义。[/SIZE][/P][P][SIZE=4]  与英国类似,美国教育界也曾为中小学生学习水平较低、应试能力不足困扰。为此美国政府2001年推行《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采取推行区域标准化统一考试的办法,督促学校和教师加大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力度,且将成绩与学校评估和教师的绩效挂钩,从而使美国基础教育多元、开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等传统受到束缚。这在一时可能对提高学生某一学科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会逐渐受损,故而在美国受到诸多批评和抵制。《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英国引进《一课一练》又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吧。(姚跃林 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SIZE][/P][/P][/TD][/TR][/P][P][ALIGN=center][B][COLOR=#0000ff][SIZE=4]中国教育何时能输出价值观[/SIZE][/COLOR][/B][/ALIGN][/P][P][SIZE=4]  “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这话据说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的。虽然刺耳,但于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教育人而言,也不啻为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不要为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我们现在可以“出口”教辅书了,但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呢?何时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更大的影响力?[/SIZE][/P][P][SIZE=4]  英国引进中国教辅书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一些网友的狂欢,认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胜利,甚至把《一课一练》这本很普通的教辅书说成“神书”……不难发现,这些网友看上去过于兴奋的反应其实只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本教辅书又能说明多大问题?计算一下中英两国教育的“进出口”情况不难发现,别的不说,中国千千万万的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而中国只不过向英国输出了一些教辅书,我们的“教育逆差”依然巨大。再比较一下中国自费赴英留学的学生人数与英国学生来华留学人数,会让我们更清醒。[/SIZE][/P][P][SIZE=4]  平心而论,教育资源与方法的国际共享、融会贯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课一练》这样的教辅书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代表性衍生品,如今能够走出国门,大小算是个好事。但众所周知,数学是较为纯粹的技术性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承载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是极少的,比如网友热议的“九九乘法口诀”,放在任何国家都只是数学基本能力的训练,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组组数字而己。英国方面此番引进中国数学教辅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只是为了加强其本国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和应试能力,应该说,这个“口子”开得是非常小的,也是非常谨慎的。[/SIZE][/P][P][SIZE=4]  《孙子兵法》中有句话“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这原本说的是军事,如果套用到教育上,“道”指的是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普遍规律;“术”则是指具体的方法、知识,即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流程和策略,以及可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技巧。用现代西方学术词汇来解释,就是价值观与方法论。有英国教育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西方国家的教育总是谈创造性,但在这之前,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先打好基础,然后才能谈创造性。这次英国方面引进中国的教辅书,显然是对数学教学之“术”的借鉴,引进中国教育之“道”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这一方面是因为东西方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固有差异,同时或许也说明,中国教育之“道”还没有高明到让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发达国家钦服的地步。[/SIZE][/P][P][SIZE=4]  据媒体报道,中国的一档歌曲选秀类节目去年已被引入英国,撒切尔夫人的话似乎正在被打破。如果有一天,中国教育能够输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那才是真正的成功。(杨国营 作者系本报记者)[/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好帖子,点赞👍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谢谢!欢迎常来看看[EM04][/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真爱:建立优质家庭关系的前提[/SIZE][P] [SIZE=4]作者:赵丹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SIZE=4]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与听众分享了他的真爱密码,对如何建立优质家庭关系做了深刻解读。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构建优质家庭关系的重要前提,要想建立优质家庭关系,必须要明白什么是真爱,并将真爱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操练。 [/SIZE][/P][P][SIZE=4]  [B]真爱DNA有十五要素[/B][/SIZE][/P][P][SIZE=4]  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只有保有真爱,才能够建立优质的家庭关系。在鹿永建看来,真爱DNA由十五个要素组成:六大核心、五大对敌、四大特征。真爱包含六个核心,即持久的忍耐、可感的爱心、包容的胸怀、利他主义、喜爱真理以及彼岸的盼望。要想持守真爱,必须与五大对敌进行战斗,也就是与人心的嫉妒战斗、与自夸和张狂对峙、避免做害羞的事、避免轻易发怒、不计算别人的恶。真正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具有四个特征,即单向而持续、甘心主动、不求回报、勇敢无畏。 [/SIZE][/P][P][SIZE=4]  爱对方不求回报,这是最难的。也只有有一颗不求回报的心,你自己的爱心才能够不受伤害。操练不求回报的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鹿永建在此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妻收养了一个女孩,十几年后,养女不辞而别。原来这对夫妻养女儿只是为了给自己养老,并不是为了孩子自身的幸福。这种投资回报的压力使得养女最终离家出走。所以说寻求回报的爱最终的结果是苦涩的。而北京的一对夫妇从两个省份分别收养了一个女孩,并从收养之初就告诉这两个孩子,她们的亲生父母是爱她们的,只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抚养不起。他们告诉女儿以后要跟他们去美国读书,但是最终必须要回到中国,因为中国有她们的亲生父母。这对女儿与养父母之间的感情一直非常融洽,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越了许多血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不求回报的爱,才是最智慧最温暖的爱,才是优质家庭关系的本源。 [/SIZE][/P][P][SIZE=4]  [B]利他主义利于优质家庭关系建设[/B][/SIZE][/P][P][SIZE=4]  对每个家庭而言,建立健康、和谐家庭的目标必须有个抓手,而这个抓手就是优质家庭关系的建设。鹿永建从家庭与市场环境的对比中对如何建立优质家庭做了分析。他引用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斯坦利·贝克尔的代表作《家庭论》中的观点,认为利他主义多见于家庭,利己主义多见于市场环境。家庭中的利他主义,也就是为他人着想,可以极高的效率来构建优质的家庭关系。 [/SIZE][/P][P][SIZE=4]  如何在实践中操练真爱呢?鹿永建给我们提供了五个方法。第一,鼓足勇气,树立理想家庭关系的旗帜;第二,找差距,从现在开始;第三,下定决心,做出承诺;第四,日常操练,不避细小;第五,利用“工具”加以辅助,如家庭早晚餐、家庭节日等。鹿永建曾参加电视台的一次心理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一位重组家庭中的母亲。现场有位记者对这位母亲提问:“你是怎样把这个小孩(男方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的?”这位母亲淡定而又坚定地回答:“既然我们结婚了,她就是我的女儿,我们是一家人!”在场的观众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在这位母亲看来,结婚就是一种承诺,就是一种决心,只要是结婚了,不管以前怎样,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 [/SIZE][/P][P][SIZE=4]  [B]亚健康家庭关系提醒我们持守真爱[/B][/SIZE][/P][P][SIZE=4]  在分享真爱密码之余,鹿永建对家庭关系预警与提升做了简单讲述。家庭关系可以分为五种状态:优质关系——比较理性的关系;良性关系——比较有活力,没有明显问题的关系;维持性关系——虽然没有活力,但是双方理性地维持着,并为维护婚姻而努力;亚健康关系——婚姻和家庭的爱意正在耗尽,活力正在消失;恶性关系——由于家庭中主要成员之一的问题,随时可能爆发家庭暴力,甚至家庭内部的刑事案件。随着现代社会中亚健康家庭关系越来越多,鹿永建提醒我们必须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学习和持守真爱。我们要用三种武器,即与伟大而谦卑的灵魂对话、相信自己独一无二、完全饶恕,去打败真爱路上的三大敌人:不相信真爱、嫉妒别人、数算人的恶。 [/SIZE][/P][P][SIZE=4]  现在的父母需要思考一下夫妻之间或者是亲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爱?对对方的付出是否不求回报?是否甘心情愿?现如今,许多的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只有重视夫妻关系的建立,才能够建成优质的家庭。另外,诸多父母并不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这并不是真爱,亲子关系也难以和谐。(实习生 赵丹青)[/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农民工子女的家教困局[/SIZE][P] [SIZE=4]作者:谢洋 庞王霞  来源:中国青年报[/SIZE][/P][P][FACE=仿宋_GB2312][SIZE=4]□对于他们而言,即使在学校的地板上打滚都是一件幸福的事[/SIZE][/FACE][/P][P][FACE=仿宋_GB2312][SIZE=4]  □父母的生计问题都没完全解决,哪还有时间精力顾得上教育孩子呢[/SIZE][/FACE][/P][P][FACE=仿宋_GB2312][SIZE=4]  □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家庭教育能力,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大事[/SIZE][/FACE][/P][P][SIZE=4]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如既往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SIZE][/P][P][SIZE=4]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两会前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这预示着随迁子女在不远的将来,将不分地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SIZE][/P][P][SIZE=4]  但是,机会的均等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均等。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周振波所言,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城市学校敞开大门就能实现。[/SIZE][/P][P][SIZE=4]  据媒体报道,周振波去年曾到监狱调研,发现有不少服刑的年轻人都是农民工子女,这给他很大触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要特别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家风家教建设。“很多农民工每天只顾干活儿,忽视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家庭教育能力,这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大事”。[/SIZE][/P][P][SIZE=4]  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一些城市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感触很深。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广西柳州两所接收农民工子弟较多的学校采访,试图探寻问题的症结所在。[/SIZE][/P][P][SIZE=4]  [B]家教缺失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难[/B][/SIZE][/P][P][SIZE=4]  张同刚是柳州市革新二小的副校长,刚刚从市区来到这所市郊学校履职时,他发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下午3点上课,市区的学校两点半门前都没人,而革新二小刚过1点,门口就围了一圈孩子,到两点半时门口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校门一开,孩子们像潮水一样“哗”地涌入校园。[/SIZE][/P][P][SIZE=4]  家访时,张同刚才知道,这些孩子之所以愿意往学校跑,是因为家里实在待不下。这里的孩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有的家里没有电、没有窗户,有的家里没有自来水,有的甚至在田间菜地里搭个棚子住下。[/SIZE][/P][P][SIZE=4]  “对于他们而言,即使在学校的地板上打滚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张同刚说,忙于生计的父母无暇照管孩子,不少孩子几天不洗澡,头发乱糟糟,衣服上满是污垢。这让他们看上去就与城市的环境格格不入。[/SIZE][/P][P][SIZE=4]  “在市区,这些孩子经常会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慢慢就会对城市产生恐惧感。”张同刚发现,有的孩子来柳州几年了,生活半径还停留在家与学校一带的郊区,没去过大商场、公园,甚至连电梯都没乘坐过。[/SIZE][/P][P][SIZE=4]  2014年8月~10月,共青团广西区委在广西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南宁、桂林、柳州、钦州、百色、梧州6个城市,对1193名10至17岁的城市本土儿童及流动儿童进行专项调研发现,只有39%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认为自己是外地人的占了40.7%,更有20.3%的流动儿童对自己的身份表示“说不清”。主持该项调研的广西师范学院社工系主任覃明兴博士表示,这种身份认同的纠结,说明相当多流动儿童的城市认同和城市融合较差。[/SIZE][/P][P][SIZE=4]  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成为影响这一群体城市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农民工家长能做到“经常”辅导、检查流动儿童功课的占33.3%、“偶尔”辅导和“从不”辅导或检查功课的占40.5%。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其自信的建立。[/SIZE][/P][P][SIZE=4]  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孩子的父母“经常”和“偶尔”闹矛盾的各占5.9%和36.4%,其中有7.8%的家长平时的娱乐项目主要是“打牌、打麻将”、“研究六合彩”。[/SIZE][/P][P][SIZE=4]  文惠小学教师黄菊荣对此深有感触。学校位于青云菜市附近,不少学生的家长都是以卖菜为生的外来务工人员。每次开家长会,学校的会议通知短信都得写上:“请注意参加会议的礼仪,如不穿拖鞋、睡衣参加家长会;注意卫生,不乱扔垃圾,在校园内不吸烟等”。[/SIZE][/P][P][SIZE=4]  “孩子在学校待5天,回家两天,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将导致学校的教育成果大打折扣。”黄菊荣认为,农民工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往往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想通过调皮捣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二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造成孩子不良情绪累积,只能在学校通过打架来宣泄。[/SIZE][/P][P][SIZE=4]  [B]学校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家长[/B][/SIZE][/P][P][SIZE=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小颜的爸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文惠小学的教室里,与其他家长一起跟着老师齐声诵读古诗。在此之前,他完全不清楚什么叫“吟诵”。[/SIZE][/P][P][SIZE=4]  2011年,文惠小学开始开展“家长义工俱乐部”活动。副校长田梦雪表示,把家长吸纳到学校的特色活动中来,才能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了什么,知道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SIZE][/P][P][SIZE=4]  但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开始,颜爸爸也如黄菊荣所说,觉得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但后来,黄菊荣跟他沟通了几次,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的观念慢慢有了转变。特别是受邀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工作室活动,他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SIZE][/P][P][SIZE=4]  丝网花、建模、书法……21个科技工作室在每周四下午向家长和学生开放。在小教室里,颜爸爸跟女儿一起进行电子制作。“不对,这个元器件不能放在这儿!”女儿俨然成了小老师。“哦!对!对!我想起来了,应该是这样!”父亲的脑海里迅速地回忆起初中学过的电路知识。[/SIZE][/P][P][SIZE=4]  “参加这个活动挺好的,既开发女儿的智力,我也感兴趣,而且现在父女之间有了共同话题,不像以前要么跟女儿没话说,要么生硬地说教。”经营美发店的颜爸爸现在经常抽空参与学校的活动,而且在父亲的关注下,女儿学习兴趣更浓了,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SIZE][/P][P][SIZE=4]  而让黄菊荣头痛的另一点——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校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干预。[/SIZE][/P][P][SIZE=4]  她记得,班上有一位孩子很特殊,只要有人不小心碰到他一点儿,他就立刻暴跳如雷,甚至打骂对方。她跟孩子的父亲沟通了好几次,但收效甚微,最后一次,这位父亲把手一摊:“老师啊,没办法,打也打了,讲也讲了,他还是这样。等这两个学期上完,我就送他回老家读中学。”[/SIZE][/P][P][SIZE=4]  后来,黄菊荣上了一次阅读写作课,让学生读了几篇关于与父母交流心里话的文章,再把自己想跟父母说的话写下来。之后,又召集部分家长开了一次小型的阅读分享会。家长们看了孩子的信后,有十多秒的时间都默不作声。[/SIZE][/P][P][SIZE=4]  黄菊荣给家长们提了一两条处理亲子矛盾的建议,又推荐了一本名为《我陪孩子共同成长》的书。没过多久,那位父亲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中真诚地道歉,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如何相处。孩子后来告诉黄菊荣,他们父子之间已3个月没说话了,可接到信后他又开始叫爸爸了。而黄菊荣则惊喜地发现,这孩子后来不再打骂同学了。[/SIZE][/P][P][SIZE=4]  [B]生计都没解决的家长顾不上教育[/B][/SIZE][/P][P][SIZE=4]  文惠小学“家长义工俱乐部”活动的成效,让革新二小副校长张同刚感到羡慕。革新二小也开展了类似的家校共建活动,但时常出现家长到不齐,以及教育成效难持久的情况,离预期效果仍有一定距离。[/SIZE][/P][P][SIZE=4]  “没办法,情况不一样。文惠小学家长还是素质相对高些,思想观念更容易改变。”张同刚仔细分析后发现,虽然都是进城务工人员,但文惠小学地处城中区,家长多从事卖菜之类的生计,也算是工作收入稳定,经济有保障了才有心思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SIZE][/P][P][SIZE=4]  而革新二小的家长更多是打零工的,有的父母到外地打工,因别的城市公办学校难进,就把孩子留在本地就读让亲戚看管,这些孩子既是外来儿童又是留守儿童。[/SIZE][/P][P][SIZE=4]  学生小王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他有个弟弟跟爷爷奶奶住在老家,他与外公外婆住在柳州。中国青年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他的父亲,提起孩子的教育,父亲淡然说:“娃不聪明,怎么关心?”当问到孩子的成绩时,他支支吾吾地表示不是很了解。[/SIZE][/P][P][SIZE=4]  小月的父母倒都在柳州,但父亲因患病只能打点零工,母亲做清洁工,每月固定收入1000元。记者去小月家探访时,正值她母亲上连班,早上6时40分就出了门,要工作到晚上12时才结束。小月说,平时节假日父母也要打零工,姐弟几个只能待在家里,唯一的娱乐就是捉迷藏。[/SIZE][/P][P][SIZE=4]  张同刚学校的一名男生在附近工地偷窃建材被抓了,他去家访时了解到,这个孩子跟姐姐住在一间小屋里,父母在桂林打工。男孩已经五年级了,长得又黑又瘦,穿得又脏又破。他说妈妈给姐姐的钱用完了,没钱吃饭,只好去偷工地的铁来卖。[/SIZE][/P][P][SIZE=4]  “仓禀实而知礼节,父母的生计问题都没完全解决,哪还有时间精力顾得上教育孩子呢?”张同刚认为,要解决这些家庭的教育问题,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好经济问题。吃得饱,穿得暖,居住条件改善了,家长才有心思关心教育。[/SIZE][/P][P][SIZE=4]  他表示,目前社会爱心团体和企业给农民工子弟捐赠了不少钱款物资,的确能直接帮到孩子,但要更根本地解决问题,还要从改变家长的生存技能、就业观念以及对城市的认知入手:“他们不懂得如何主动拥抱城市,更需要社会力量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谢洋 通讯员 庞王霞)[/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B][SIZE=5]防性侵不能单靠性教育[/SIZE][/B][/P][P][SIZE=4][/SIZE] [/P][P][SIZE=4]■冯婉桢[/SIZE][/P][P][SIZE=4]    近日,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应尽快将性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随即,有教育工作者回应——针对幼儿园性侵事件,性教育应延伸至学前阶段。幼儿性教育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之一,其能够获得哪些效果还未达成一致结论。[/SIZE][/P][P][SIZE=4]    应该说,对幼儿实施性教育是必然需要的。幼儿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例如,小男孩儿会摆弄自己的小鸡鸡,研究尿是怎么出来的。同时,随着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他们在有意无意地观察、发现男女身体特征的区别。接着,许多幼儿都会关心一个重大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直接触及了人类性生活的奥秘,推动成人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可以说,性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需要。[/SIZE][/P][P][SIZE=4]    成人应该在幼儿关心和困惑的时候,及时地用科学和关爱的态度,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运用和保护它们。假若成人引导不及时,幼儿就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满足对性的好奇,例如,反复捏挤阴茎或者与同伴进行性游戏,这就有可能造成自我伤害或同伴伤害。这种情况在今天媒体过分暴露性相关信息的背景下,更需要引起成人的重视。[/SIZE][/P][P][SIZE=4]    近些年,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性侵案件屡见不鲜,并且呈增长趋势。其中,幼儿园成了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带。犯罪者多是幼儿园里的保安或后勤人员,也不乏幼儿园教师。生活在如此让人不安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教会幼儿自我保护,不让除父母以外的人碰触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跟危险的人单独相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灵活求助,遭遇伤害后及时报告,等等。知道什么是性侵害,学会自我保护,这些是幼儿性教育中应有的内容。[/SIZE][/P][P][SIZE=4]    但是,要预防幼儿园性侵事件,仅对幼儿实施性教育是不够的。让幼儿“练内功”只能降低幼儿受伤害的可能性与程度,决定性侵发生与否的是幼儿身边的成人。所以,“管好”幼儿园里的成人是关键。这要从内部自律和外部他律两个角度进行设计,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是道德社会建立的基础。[/SIZE][/P][P][SIZE=4]    一方面,幼儿园里的所有工作人员要自律。幼儿园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要考核他们在以往生活经历中的德行表现,将德行高低作为是否聘用的首要条件。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幼儿园对应聘者的德行不考核或者不能有效考核,把一些“危险的不能自律的人”送到了幼儿身边。此外,幼儿园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不断培育其自律精神。[/SIZE][/P][P][SIZE=4]    另一方面,幼儿园内外部环境要形成有效约束力。法律要严惩此类性侵犯罪,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严惩办法,在成人群体中形成震慑作用;警务部门要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经常对幼儿园进行巡查巡访,指导幼儿园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利用摄像头等技术设备,形成全局管理与全程管理机制,不给犯罪留下可能;幼儿园工作人员之间要互相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SIZE][/P][P][SIZE=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好老师要做好“三个主人”[/SIZE][P][SIZE=4]作者:陈鹏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SIZE][/P][P][SIZE=4]师者,一帅也。  [/SIZE][/P][P][SIZE=4]  老师的核心教育资源,是其和谐、圆融的生命本身。拥有这种生命状态的老师,拥有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的影响力。好老师就是拥有这样影响力的人。这样的老师在社会上是精英,在人群中是表率,在班级里是“统帅”。 [/SIZE][/P][P][SIZE=4]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才能成为这样的“帅”呢? [/SIZE][/P][P][SIZE=4]  好老师应该是一个成熟的人。 [/SIZE][/P][P][SIZE=4]  教育是让一个生命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品尝了教育甘甜果实、人格渐趋成熟的人,成为老师后才可能了解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过程,滋养学生的心灵。 [/SIZE][/P][P][SIZE=4]  一个成熟的好老师会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做老师,不是基于被动、被迫、无奈,而是基于对自己了解、把握后的决定。 [/SIZE][/P][P][SIZE=4]  一个成熟的好老师会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他知道喜、怒、哀、惧的情绪没有好坏,就像春夏秋冬不断地轮回和转换。他不堵塞,不压抑,而是透过表达和体验,让情绪疏通和流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不指责,不冲动,而是心思越来越细腻,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当学生有情绪时,他知道透过情绪走进学生的世界,然后协助学生走出去。 [/SIZE][/P][P][SIZE=4]  一个成熟的好老师会是自己知识的主人。他不迷信权威,善于思考和发现。他相信知识只是完善生命的工具,注重践行和体验,不但“学”而且“习”,有“知”又有“识”。 [/SIZE][/P][P][SIZE=4]  好老师应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SIZE][/P][P][SIZE=4]  一个人走向成熟有两个重要转折,一个是开始带孩子,一个是开始带团队,而家庭就是我们的重要团队。 [/SIZE][/P][P][SIZE=4]  一个年轻老师结婚生子后才真正开始走向成熟。而他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他的生命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他能否成为好老师。 [/SIZE][/P][P][SIZE=4]  亲密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是一个人“学会爱”的课堂。夫妻双方没有血缘关系,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要在一起相处几十年,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SIZE][/P][P][SIZE=4]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老师需要补上这重要一课。 [/SIZE][/P][P][SIZE=4]  亲子关系,让老师们透过教育孩子,反思教育行为,转变教育观念,了悟教育真相,增长教育智慧,学会“不伤害”和“能等待”。一个能走出自己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引领孩子走向他想去的世界的父母,才真正走进了教育的殿堂,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SIZE][/P][P][SIZE=4]  “不伤害,学会爱,能等待”,难道不是好老师的箴言吗?(陈鹏宇 作者系教育培训师)[/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P]好老师的标准多的狠,这个视角也挺好![/P]
                      共同进步!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同感。[/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SIZE][P][SIZE=4]2015年03月26日  作者:刘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ALIGN=center][SIZE=4][IMG]http://www.jyb.cn/opinion/gnjy/201503/W020150326351918480901.jpg[/IMG][/SIZE][/ALIGN][/P][P][ALIGN=center][FACE=仿宋_GB2312][COLOR=#0000ff][SIZE=4]王铎 绘[/SIZE][/COLOR][/FACE][/ALIGN][/P][P][SIZE=4]  [FACE=楷体_GB2312][B]面对这些日后可能产生争议的“不雅画面”,如何让孩子忘掉过去,健康成长,这便涉及国际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概念——“被遗忘权”。[/B][/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日前,在杭州某车展上,一名半身赤裸的男童与身穿比基尼的车模同台“演出”,这一幕引来无数人的目光。其后,“演出”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各方争议。 [/SIZE][/FACE][/P][P][SIZE=4]  这幅极不“协调”的视觉图景展示的是对儿童赤裸裸的“成人化消费”。跟那些比基尼女郎一样,儿童也被强行拉入一个极为诡异的欲望结构。当孩子扭动着赤裸的身体出现在公众的目光中,最终成为成人消费的欲望符号,辱没的恰恰是成人世界的“消费伦理”。[/SIZE][/P][P][SIZE=4]  类似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某电视台的少儿选秀节目上,一位五岁的小女孩身着“性感露背装”如痴如醉地学扭臀;2012年11月16日,几名身着比基尼的女童出现在武汉“楚天汽车文化节”现场……我们的时代正在炮制出各种指向儿童的精神伤害,是时候保护孩子的“精神健康”了。 [/SIZE][/P][P][SIZE=4]  资本总是制造出各种消费暴力,其中最隐蔽的暴力形式是“视觉暴力”。“视觉暴力”虽然不是对儿童的直接创伤,但却将儿童本身视为一种猎奇性的消费元素,这种符号学意义上的“组合”关系,无疑激活了成人的色情联想与欲望叠加,任由他人目光的肆意入侵和冒犯,其结果就是将儿童抛入一个不设防的消费世界。 [/SIZE][/P][P][SIZE=4]  心理学、教育学早早地就发现了“儿童成人化”带来的诸多危害。孩子的成长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属于每个阶段的文化和快乐。如果孩子过早地成熟,过早地进入成人化的消费景观,将会导致儿童是非观的混乱,尤其是会在无意识中强化孩子的虚荣心和物质欲。 [/SIZE][/P][P][SIZE=4]  面对这些日后可能产生争议的“不雅画面”,如何让孩子忘掉过去,健康成长,这便涉及国际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概念——“被遗忘权”。“被遗忘权”是欧盟于1995年在相关数据保护法中提出的一种法律观念,即任何公民可以要求把网页上可能会令人尴尬的内容删掉。“被遗忘权”是人的一种权利形式,目的是保障每个个体自由地健康成长,许多国家将其视为一种基本的“人权”。在儿童缺少主体行为意识的前提下,这些画面被成人有意炮制并推向网络,这不就是对儿童的一种侵权行为吗? [/SIZE][/P][P][SIZE=4]  从根本上回应儿童的“被遗忘权”困惑,需要在观念源头上予以防范,而这直接指向司法层面的公共治理问题。在未成年人保护上,我国依然存在很多“司法盲区”。针对儿童的“成人化消费”,《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未涉及。眼下显然已经到了正视、完善法律条文的时候了,尤其是对那些模糊的、隐蔽的违法形式,给出最清晰的表述与惩治。 [/SIZE][/P][P][SIZE=4]  许多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在不断“探索”可能威胁未成年人权益的模糊地带。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74年就将儿童的“成人化消费”直接定性为“淫秽”。“淫秽”原本指各种冒犯性、暴力性的色情,但在儿童问题上则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刑事界定方式;美国乔治亚州通过了《儿童虐待示范立法协议》,其中将“儿童身体表现有不合适的着装”、“不顾场合的黄色幽默和表演”直接视为对儿童的虐待行为。显然,抛开成人应该承诺的伦理责任和监管责任,我们更需要一张“制度的网”。[/SIZE][/P][P][SIZE=4]  其实,早在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就通过了《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其中将“使用、招收或提供儿童卖淫、生产色情制品或进行色情表演”视为“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这一国际公约。按照法律规定,杭州某广场安排男童与身穿比基尼的车模同台“演出”已经涉嫌违法,可主办方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一味地批评毫无底线的商业行为,敢问又有多少人听说过这条法律规定?显然,在普法道路上,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SIZE][/P][P][SIZE=4]  在一些盛大的仪式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儿童作为快乐、健康与纯真的“符号身影”。球童跟随球星一起踏入绿茵场,花童陪伴新人一起踏入婚姻殿堂,他们诠释了文化深层的祝福。然而,当孩子“乱入”豪车和比基尼的世界,这里谈不上什么文化寓意,只不过是一场被“成人化消费”的视觉暴力。如何从源头上回应儿童的“被遗忘权”困扰,还孩子们一个没有暴力伤疤的童话世界,这不单单是成人需要时刻反思的消费伦理问题,更是未成人权益保护法需要迫切跟进的公共治理问题。(刘涛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SIZE][/P]
                          山间小溪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