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勇敢是爱的恩赐

        “一个曾经当面顶撞你的学生,如果成为一个当面尊重你,背后也维护你利益的一个人,你的威信想没有也很困难了!”——日记摘抄

        翻开2006年3月19日的日记,那一幕让我胆战心惊而又自豪的情景浮现在脑海: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朗读课文,我也完全投入在学生们抑扬顿挫的童音里。
        “砰!”——教室的门被人踹开了,吓懵的同学还没有缓过神来,几个彪形大汉就闯进教室,像老鹰叼小鸡一样把华锦(化名)从教室里揪出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这一突然袭击让我也措手不及。稍缓片刻,我也不知到哪里来的那么大勇气,猛然扑过去用身体护住了那个非常顽皮而身体又极为单薄的华锦 ,失声力竭的吼道:“你们也太无法无天了!今天可是市两会开幕的第一天,你们献给两会的礼物不小啊!”或许是那几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莽撞无理,或许是我伤逝理智的咆哮,其中一个穿着西装、干部模样的男人拉住了搧华锦巴掌的“小胡子”:“算了,给老师一个面子,今天先饶这小子不死!”……,事后才了解到这场闹剧的原因:华锦在昨天放学的路上动手打了5班的陶鑫,陶鑫是家里3代单传的宝贝疙瘩,其父又是公安局副局长,哪能吃这口窝囊气!于是,那位局长大人几个哥们一商量就上演了这场“拳打镇关西”的精彩一幕。(后经多方协商,事情总算圆满解决)
        就是这场闹剧,让华锦告别了从前极端顽皮而又屡教不改的性情,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触动从神经进入”这一肺腑之言,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曾经多次当面顶撞老师的学生,不但当面尊敬老师了,而且在背后也极力维护着老师的利益……
        那是第二学期的某天晚自习放学,身兼12个班级级部主任和9班班主任的我照例等学生离校后才推起自行车准备回家。
        “老师,救救我!”三年级二班的陈渊飞快地向学校园里跑去。此时,学校值班领导都已经回家了,我看到学校西胡同口路灯下停了两辆“昌河”牌面包车,七八个男人在学校胡同口来回走动,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还没有等我询问事情原委,陈渊就面如土色吞吞吐吐的交待了:“我前天和东方中学的学生打架了,今天人家家长要找我算帐!”我望望那条足有500米的漆黑的狭长胡同也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人家找了那么多人一定是非要‘报仇’不可了!人家能给我这个老师面子吗?那么深的胡同万一发生了……”看看那个曾经是“英雄”的陈渊此时也变成了“狗熊”,吓得哆哆嗦嗦泣不成声:“乔老师,我闯了大祸了,他家可能是黑社会的,说是今天要我的一条腿!”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又把我从恐惧中唤醒:“陈渊,今天恐怕你也躲不过去了,我劝你老老实实的向人家家长承认错误,不要害怕老师保护你!” 当我们离胡同口还有几十米的时候,那七八个人就向我们走来。我紧紧抓住陈渊的手以稳定孩子的情绪。我发现人群中有一个妇女,便主动的向前道歉:“大姐,我是这个学生的老师,孩子错了,请您高抬贵手原谅孩子吧,明天让家长给您赔罪好吗?”“不行,非卸这个东西一条腿不可!”一个凶神恶煞的声音使人毛骨悚然,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辆小汽车向学校开来,在我们面前戛然停止,“乔老师,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呀?”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华锦和他爸爸,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正在和家长谈心,你们走吧!”我和华锦递了一下眼色,华锦便机智的对他爸爸说:“爸爸,我们乔老师离家挺远的,咱们送他一程吧!”我见时机成熟:“各位家长,要不咱们明天再聊!”那位中年妇女看看我:“那好吧!老师您也挺辛苦的,但是也请您理解我们的心情,那我们就明天到学校在处理吧!”几个男人跟在中年妇女后边骂骂咧咧的悻悻走了……
        原来,华锦听说过陈渊和东方中学的学生打架的事情,在晚自习放学经过西胡同口的时候,听到那几个男人在议论陈渊是什么长相,他就意识到可能是东方中学的家长要找华锦的事了,华锦知道我每天晚自习总是等所有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才回家,他担心我护送陈渊可能要遇到麻烦,就和爸爸商量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晚上睡觉”的小耗子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个与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那是2008年4月3日的下午,我的办公桌上赫然出现了一指宽的纸条:“老班,刘芊(化名)今天又割腕了,求你帮帮她!一个最敬佩老班的女孩。” 刘芊,最近两三个月表现挺乖巧的呀?难道上个学期给她做得那么多工作又付之东流了,她不是已经答应我坚决改正错误,不再自我戕害了吗?是什么原因又让她故伎重演开始自残了呢?
          我决定利用我班郊游的时间探探这个“刚愎自用”的毛丫头。
      美丽如画的泗河岸边,杨柳吐絮,草长莺飞,48个孩子陶醉在大自然清新秀丽的氛围之中,学校里的那种紧张竞争的情感完全被抛到九霄云外。
           “刘芊,把你的风筝给我,我教你如何把它放得更高更高!”就在我帮助刘芊把风筝放飞的同时,我的“侦探”计划开始了:
          “我要考一考你是不是聪明!有这样一个故事: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撬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就把锁打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 刘芊,你能回答出来吗?”我瞥了刘芊一眼,故作神秘。
           “钥匙能够把锁心打开!” 刘芊沉思了很久,调皮的笑着说。
          “聪明!”我竖起拇指用来表示祝贺。
          “你的胳膊怎么了?”我话题一转。
           “没有什么,只是闲得无聊,划了一刀子!”刘芊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非常平静地说。
      我看着那条足足有5厘米长的血口子,关切地问:“疼吗?”
          “不疼,已经习惯了!”刘芊一脸的冷静。
          这情景使我想到去年9月份刚刚接到新班级的时候,刘芊给我说过的一句话:“我要‘封心’,没有一个能讲真话的朋友!”
          “刘芊,最近又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吗?”我试探着问。
          刘芊长叹一声:“哎——易遥真的好可怜呀……”,她说着这话,眼睛很是忧虑。
          “易遥是谁?”我感到惊奇。
          刘芊瞪大眼睛,感到不惑:“郭敬明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中的主人公啊!你连这都不知道,真是可怜!”
          为了进一步探听刘芊的内心世界,我非常友好的请教道:“请你介绍一下《悲伤逆流成河》这部小说好吗?”
          刘芊看看我的脸色,确定我没有什么恶意,非常伤感的打开了话匣子:“无任何生活技能的离异女人林华凤因无力抚养女儿易遥,转而开始了自己的妓女生涯,却和女儿的矛盾每日升级。少女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怀孕,和她比邻而居的齐铭则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他是老师的宠儿,父母的掌中宝。两人之间有种介于爱情和友谊之间的微妙情感。直到顾森湘和顾森西姐弟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齐铭和顾森湘恋爱,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顾森西对易遥产生了好感……家境优越的男生齐铭一直暗恋着易遥,却再不经意间发现经济极其窘迫的易遥陷入堕胎危机……”
      我听着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如此悲伤的讲述着,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我们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是呀,刘芊的家庭教育环境确实令人担忧:爸爸天天打麻将,只是到领工资的那天才去铁路局上班;妈妈在刘芊很小的时候就只知道一味的谩骂训斥,以致母女到了“断绝母女关系”的地步,春节前我才给她母女架起了“母女沟通”的桥梁……
      “老班,请你给我帮个忙,好吗? ”刘芊仍然平静地对我说:“同学们都叫我‘晚上睡觉的小老鼠’,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我好偷偷的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课下就拼命的玩!我的《悲伤逆流成河》被‘灭绝师太’数学老师没收了!”
          我试图转移刘芊的话题:“你身上的伤疤很还多吗?”
          刘芊瞟了我一眼:“那就查一查吧!”她挽起袖子,一五一十的数了起来:左胳膊新旧刀伤21处,右胳膊大小疤痕7处;据她说,她的腰上还有一条长约20厘米的一天刀疤是两帮打架砍的!
      望着这个两个月之后即将走向社会的娃娃,我的心里有一种无限的悲凉……
          就在我无言以对的时候,刘芊悄悄的递给我一本装祯精致的小说《狼的诱惑》([韩]可爱淘  著),神秘兮兮的对我说:“老班,你看看吧,故事很真实很感人的!”我打开一看,其内容提要是:狼拥有永远填补不满,感到无限空洞的灵魂,它内心深处热烈期盼和怀念的究竟是什么?世上没有不伤人心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都会在你的灵魂上留下伤痕。以伤痕为代价换得感情的喜悦,以感情的喜悦作为回报的伤痕。让青春期的孩子得以寻回自己真正面目的纯情故事,它一定会唤起你内心深处那不为人知的感触。
          不一会儿,刘芊又从她的好友李丹丹(化名)的书包里掏出了另一本情爱小说《那小子真帅》,翻开扉页,里面的文字让我愕然:“可爱淘”(本名:李允世,18岁)的网络连载小说《那小子真帅》(全2册)一经面世便受到了中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截止到现在已经销售了200万余册,成为不少大型书店最畅销的书。小说给人一种日本漫画式的感觉,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女高中生和一个叛逆桀骜不驯的男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智银圣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因身患艾兹而去世,他也因为受到旁人的歧视而变得桀骜不驯起来,然而“斗胆”反抗他的韩千穗便是小说的女主人公了。
          望着满脸兴奋又满足的刘芊,我该说什么呢?
          我友好的把书还给了她,并答应严守机密。刘芊快活的回到了伙伴中间,挽起裤腿下河摸起了蜗牛……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表现出心理闭锁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与矛盾,等等。
          告别童稚,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人处于青春期,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生物化学试验室,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处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混乱与无序。因此,对少男少女来说,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同时也是最需要老师和父母理解和帮助的时期。对老师和家长来说,只有学习成绩和望子成龙成凤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用脑。学一点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和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我不是一个“逃课”的坏孩子
           

            我一向是个练旧的人,这一点可以从我的书柜里面看出来。
            我的书柜是一个拥挤的世界,塞满了许多值得与不值得收藏的东西——旧书、旧文具以至于针头线脑的东西也充斥其中。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开始清理书柜,猛然间,从一个红色的“贺卡”里掉出来一封双重信封的挂号信,看着信封上那三行苍劲有力的文字,7多年前的情景又唤起了我的沉思:
            他叫祁程(化名) ,一个瘦削的高个男孩,留着长长的偏分头,说话时偶有点口吃。初一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就迟到了,他站在教室门口可怜兮兮的样子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就是这个屡教不改的学生,让我们初一九班的纪律分每周在全校36个班级排名中“永葆”最后一名。为此,我给他下过“通缉令”、也曾经多次罚他扫地,但都是未见成效。
            记得那是一次月考之后,祁程干脆就不到学校上课了。我万般无奈,就只好请同学喊祁程的家长到学校商讨。
            “请问:哪一位是乔老师?”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当我扭头去答话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位弓腰驼背、柱着拐杖的白发苍苍老太太站在门口。
            “老人家,你是——?”我把老人让到座位上,给她倒了一杯水。
            “老师,我是祁程的奶奶!孩子惹你生气了,我给你陪不是!”老人说着,两行泪水从眼角里流了出来,“孩子不听话,又逃学了!我一个87岁的老妈子该怎么办呀?” 老人抹抹眼泪,万分的无奈。
        通过老人的介绍,我才了解到祁程的家庭境况:老人家8个儿女,祁程的爸爸是老人最小的孩子。祁程的爸妈已经离婚多年,天天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玩扑克就搓麻”的麻木生活。老人瞒着其它7个儿女省吃俭用的供孙子上学 ,可是这个出身单亲家庭的孩子好像“玩世不恭”!
            我从四楼的办公室一直搀扶着老人走下一楼的台阶,送老人回家。
            在距离老人的家不到100米的地方,我们发现了祁程。
        原来,祁程听说他妈妈要结婚嫁到很远的地方,他背着奶奶去妈妈的住处了。
        “奶奶——”祁程扑进老人的怀里大哭起来,“我妈妈在坏,可他毕竟是我妈妈,她要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以后就不会再见到她了!——”
            我也被眼前的情景打湿了眼睛。
            就是那一天的晚上,我见到了祁程的爸爸妈妈。但是,任凭我磨破嘴皮,两人还是唇枪舌战,甚至爆发“武力战争”。
            祁程在无比气愤之下,决定与父母中的任何一个家庭“分道扬镳”。
            也就是那一天,我经历了参加工作17年以来第一个因为学生而 “一夜未眠” 的经历:
            我约祁程到一个同事的单身宿舍里,给他做了一碗荷包面,并且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一定完成学业!
            祁程冷静的接受了。
            ……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祁程还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
            “乔老师,您好!这是一封一直没有人有资格打开的信,请您老人家过目……如果您老人家还没有收到这封信的话,我还会再寄给您第三次、第四次…… ”我打开信封,极其不解,里面竟然还有一个没有拆开的贴着邮票和盖着邮戳的信封:“乔老师,您好!当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您能猜得到我是谁吗?——……您的那位‘逃兵’在很远的沈阳以一个战士的名义给您写信!我现在后悔极了,多么想再回到您身边听听您风趣的讲课、诙谐幽默的谈话;看看您慈祥的容貌、娴熟刚劲的书法……”
         

        [ 此贴最后由童心永恒在2011-1-29 14:52:13编辑过 ]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苦恼了三年的我,终于笑了”


              安静的办公室里,李丹丹走进来满脸愁苦地说:“老师,现在学校都在进行个性化教育,可是我的妈妈总是要限制我的个性发展,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吗?”
              “真的吗?说说看。”
              “我的性格都比较外向,喜欢保持自己的个性,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笑就怎么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是妈妈平时总唠叨,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儿的样子,注意言行,比如:吃饭不能出声音呀、笑不能露齿呀等等。真的好烦……”
                ……
              原来如此。听着孩子的倾诉,我联想到一段时间内,从学校到社会总会听到“张扬个性”或“个性张扬”的说法。于是有些学生把无所顾忌,我行我素当成有“个性”,留着长头发的男孩儿、穿着男装的女孩儿认为自己很“酷”、很有个性;一些言行怪异的卡通形象如:蜡笔小新、流氓兔等也被赋予有性格,个性鲜明的象征……
                “个性教育”可与学生们理解中的张扬“个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那么我们要个性发展,是不是将所有的个性特点都加以“张扬”呢?
              我告诉她: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个性差异。人的气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先天遗传的神经系统造成的,例如:积极肯干可以是某个人的个性,而消极懒惰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个性;豁达大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个性,而刻薄自私又可以是另一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各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性地继承下来的,先天就具备的本能的部分,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从这而来的。但这不是个性的全部。
              个性中的“性格”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在所处环境中接受种种事物的影响、后天培养而形成的理性的部分。所谓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包含着复杂的心理成分:(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2)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淡、暴躁或任性。(4)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无自制力、是否勇敢等。
              人的性格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与变化,也会得到发展和变化的。比如,一个性格开朗、热情的同学,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紧张的环境,就可能对自己性格的发展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反之,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身处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性格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而逐渐变得坚强起来;一个性格忧郁的人,身边有几个热情开朗的朋友,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共同语言,也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感染和改变。
              可见,人的个性是由于气质和性格融合而成的。现在的中学生性格都较开放,社会意识社交能力都较强,但由于年龄尚小,生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识还很浅薄,社会经验可说一无所知,心理素质又很脆弱,这两者很明显形成一个“落差”。你们将个性、性格与气质混为一谈,无视性格的可塑性,误将那些无原则地追新求异看成是有“个性”的表现,有少部分同学对人格认识偏面、任性、以我为核心,或是过份自尊或是极度自卑。这些都是对个性不完全或错误的认识。
          在讲清上述道理之后,我进一步明确的应该告诉她:
              “作为一名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都是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表现,你能够有自己个性的追求,耻于平庸,渴望与众不同,这非常好。但妈妈的要求并不是要你否定自己的个性,她只是希望你的性格品质能够日臻完美。要知道,人的各种气质类型沒有好与坏的分别,但是由于性格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却有好坏之分。如果不加注意,动辄口若悬河、说话鲁莽、粗心大意、自我吹嘘、感情冲动或等害羞脸红、斤斤计较、郁郁寡欢、谨小慎微、孤僻肚怯,很容易形成性格障碍,比如:做事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发展成为不安定、自我毁灭、没有自信心的人。这也是妈妈和老师所担心的。”
               “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呢?”李丹丹似有所悟。
              “性格的培养是一个渐变过程,不宜操之过急,应有计划有步骤。 首先要‘知己’。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自我测试、他人评价等方法,客观地分析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及其性格中的优缺点。要正确对待先天因素,比如:貌美者不应沾沾自喜,旁若无人;生理有缺陷者不能自暴自弃。”
          “其次要‘知彼’。即确定自己个性的发展方向。要了解哪些性格是受人欢迎的性格。  据有关调查表明,最受人欢迎的性格是诚实、正直、聪明并值得信赖。对女孩而言,受人欢迎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六类: ①聪明、有点神秘、安静。②喜欢社交、态度积极、热情、性感。③活泼可爱、亲切、体贴人、直率。④有活力、健康、开朗。⑤喜欢听人说话、自制力强、诚实,认真。⑤做事干脆、和蔼可亲。你想成为哪一类呢,想想看。”“最后要‘行动’。性格体现在行动中,同时性格也形成于行动中。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狗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在每次喂食前,都伴随着铃声,经过多次重复训练之后,只是铃声一响,尽管未给食物,狗仍会分泌唾液。铃声成了进食的‘信号’,成了条件刺激。学生性格的形成也可通过相似情境反复刺激,使某种行为表现或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并成为习惯后建立起新的性格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和创造条件对良好的性格特点进行反复行为训练,逐渐使行为习惯化,这样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好书,找榜样,交益友等方法来扬长避短,培养良好的性格特点,改造自身气质的不足,这是每个人个性培养最基本的途径。”
              “可是妈妈每天的唠叨实在很烦呀!”
              “既然你知道怎么做啦,为什么还要等妈妈说呢?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言行,相信你们会成功的。”
              “老班,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李丹丹的眸子里闪现出自信的神情……
                李丹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一个苦恼了三年的女孩,我终于会笑了!”





          [ 此贴最后由童心永恒在2011-1-29 14:51:01编辑过 ]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家长对孩子上网该不该过于敏感

             


             

                据了解,假期“上网”是不少中学生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家长则担心孩子上网无节制染上“网瘾”。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上网的“权利”比较敏感, 家长越是不让上网,孩子就偏要上;家长则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阻止孩子上网,反而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为此,孩子和家长 “斗智斗勇”。为此,我们初三·三班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甲组:

                A:假期是我们了解世界最新信息,科技最新动态的大好时光。网络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我们利用假期坐在家中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学到特别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对扩大我们有限的知识空间不无裨益的。就算是玩一玩电子游戏也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精神品质,家长没必要那么紧张! 2001年广东省中考状元汪冬梦同学就引以为豪的说:“我酷爱上网,尤其爱玩电子游戏,当我指挥几个士兵迎战敌人的千军万马之时,我会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从而磨砺了我的意志。当我一次次遭受挫折但又一次次闯关时,电子游戏给了我自信和勇气。然后以此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觉得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关。”这就是楷模的心声,她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汪冬梦同学骄人成绩的取得,不就是上网助她一臂之力的结晶吗?

                B: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我们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比如最简单的“扑克牌”游戏,看似简单却内藏玄机,奥妙无穷。如何才能迅速快捷的完成任务呢?每一张扑克牌的移动都得要认真琢磨,不断创新思维。记得新闻媒体曾经报道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刘汝佳同学参加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澳门回归赛”比赛一等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这一切都来源于自己从小玩电子游戏时培炎起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知如果没有他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刘汝佳同学是很难在考场上大胆创新,取得如此优越成绩的。难道家长就希望我们成为那种连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新时代的“范进”吗?

                C: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快捷的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上网还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强烈抗议假期家长限制我们上网,绝不能够因噎废食。唐代大诗人王勃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网上知识丰富、快捷迅速,要是装上一个视频,还真的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现在,网络已进入我的世界,我时常漫步在网络的原野上,感受来自异国他乡的缕缕清风。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吸引我努力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我愿意走进网络的天地,去实践我驰骋世界的梦想,也能为我已经离不开网络世界。我要大声呼吁:我们热爱生活,家长大人们——我们没有“网瘾”!

            乙组:

                A:上网有相当多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我们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应该利用假期搞一些社会实践或者弥补自己学习偏差的功课才是,当然在双休日和假期适当上网,甚至是玩一玩电子游戏也无可厚非,可是不少同学整天躲在游戏厅或网吧里,没选择无节制的玩那些鱼龙混杂的游戏,就会荒废了学业,这是极端有害的。中央电视台“聊天”栏目曾将属于这样一个故事:化名叫小良的西安某大学学生,其父靠卖血供他上学,可是小良却不珍惜机会,整天上网玩游戏,功课几乎门门不及格,最终外出退学,葬送了美好的前程。还有,不少青少年因为上网被欺骗、拐卖、抢劫,甚至杀人,难道这不是上网惹得祸吗?就是因为我们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家长才更应该约束我们上网!

                B:我们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是根本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我们的自制力则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数据对比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这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扶持,才能学会一步一步的走路一样。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分昼夜的上网打电子游戏,既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又严重损坏了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这难道不是“网瘾”吗?难道不需要我们的家长来加以控制吗?

                C: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有很大程度的利的一面,但也不可忽略不足的一面,网络游戏、沉湎聊天、黄色网站目前已经成为三大社会公害。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冲突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谙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素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们强烈建议:全社会都要监督青少年无节制无选择的上网。科学上网,人人有责!

            第三组:

                A:对待任何事物的认识,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的,双方的观点各有优势,应该取对方之长,完善自己的观点。网络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上网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把握好尺度,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掌握好它就能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B: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给我们带来“学习的革命”,也能传播非健康资讯,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建议做好“引导”和“规范”两篇文章。

                “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我们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让青少年在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为青少年在思想上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

                “规范”,就是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和时间加大监督力度,规范其上网行为。俗话说:凡事皆有度。要让家长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就要学会尊重。无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日,我们都要做到“劳逸结合”,适时适度的尽享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之光。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让伸开的五指攥成拳头——“周边现象”初探
                 
                  无论任何一个新的班集体组成以后,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不十分了解,大多是按照个子高矮来编排座位。一段时间下来,也许是人为的原因,也许是客观的原因,周边座位大多成了那些学习不够理想,思想不够上进的学生的"专座"。抓住这批学生,小则对整个班级体的建设,大则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因此,正确对待"周边现象",应该成为每个班主任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工程"。
                (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营造良好氛围。
                目前,在我们的教室里,学生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成排成行的,看上去四四方方,整齐划一,可对于教育而言,就在人为地制造前后区别,就在人为地制造"周边现象"。因此,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犹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多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以包围的形式编排座位,这样,问题就会减少。
                如果,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只能采取"成排成行法",也要考虑如何合理地安排前后左右的次序。要综合考虑各个学生的目前学习成绩、以后进步可能度、自我约束控制能力等等,努力做到优劣结合、合作发展,共同提高。不能简单地让"周边"与"后进"划上等号。平时要经常调换座位,不仅换前后,还要换左右。这样,既避免了优生的优越感和后进生的自卑感,又增强了班级的竞争性和团结性,真正形成一个"帮、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听课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班主任的活动范围小,就很容易会无意识地忽略了周边的学生。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周边现象"的改变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积极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周边学生无人关注的现象。班主任也要走下讲台,投入到学生中,特别是投入到周边学生的讨论中去,既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又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避免了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班主任视野外的"自由活动"。
                另外,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既可以避免周边学生看不清的弊病,又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何乐而不为?
                 (三)加强心理疏导,促进整体提高。
                平时,我们会发现,本来并没有有意把后进生编排在周边,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坐在周围的学生,一般就会慢慢表现出他们在学习上的劣势。这又是为什么呢?班主任关注相对少,接受暗示相对弱,"自由活动"相对多固然是原因,然而,挖掘其根源,观念上的"周边"才是实质。
                中央的学生犯错了,经常会有班主任说"站到周围去!",或者有些班主任干脆让经常犯错的学生坐到周围去以示惩罚。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观念:"坐在周边的,都是差的!"长久下来,坐在周边的学生就会觉得低人一等,差人一级,当然也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因此,加强对周边学生的心理疏导,才是最关键的。班主任要经常找周边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以便让问题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周边学生的有意注意;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周边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鼓舞,帮助他们建立高度的自信。
                (四)努力实施"小班化"教育,提高班主任关注度。
                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是班额过大,往往一个班级的学生达到六、七十之多。而班主任的精力和关注度是有限的。在"大班化"教学中,必定有一些学生会很少得到班主任的恩泽。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都有着各种程度的暗示。而暗示的强弱往往与师生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中央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强,周边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弱。这样,周边学生就很自然地成为不公平的一族。
                如果,学校能从实际出发,积极倡导"小班化"教育,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倒不失为改变"周边现象"的一味良方。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冷静地思考"周边现象",有效地改变"周边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实现"人性"的教育。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上好暑假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

                期末将到,暑假就在眼前了。怎样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过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假期呢?为此,我们初三·三班利用暑假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规划了自己暑假生活主题:这样的暑假才有趣……

                【抛砖引玉】

                美国中学生暑假生活扫描

                 美国的学校暑假作业很少,学生有机会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国的学生暑假作业很多,玩一天做一天,假期过得总不是那么随心所欲。既然放假,还是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给学生安排轻松愉快的活动。看看美国学生怎么安排精彩的暑期生活吧。
                     1、美国学生的暑期班
                     美国学校主办的暑期补习班,收费很少,一般6周左右,每次半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二是为学生在正常学期腾出时间上其他课程,许多学生高中时很喜欢上暑期班,因为下学期就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上学习大学课程,这些课有助于申请大学。
                    社区学院在暑期为学生开设数学和英文等课程,免费或收费很少,但要提早报名才有位子。此外,高中生也可以去社区学院补习,可以选修一些大学的课程。私人办的补习班,有不同档次,可根据孩子的学业需要来选择,如可以参加SAT、Pre-SAT班。
                     2、不满12岁不能独自在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法律规定,小于12周岁的孩子不可以独自呆在家。如果家里没有大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照看,父母要想尽办法安排他们。送他们到亲戚家。如果没有其他去处,只得安排到私人办的补习班。
                    3、学才艺  健身体
                    暑假也是美国学生玩乐和学习才艺的好时机,如踢球、游泳、唱歌、跳舞、画画、跆拳道等等,市政府、学校、社区学院和私人都办有这些培训班,费用不高。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送他参加各种训练班,不指望孩子学得多精,只当作玩乐儿。
                    4、 主题鲜明的夏令营
                    夏令营是中高中生最喜爱的活动了,有各种主题、多种形式的夏令营,如旅游、科学、音乐、教育等。
                    学校或单位办的主题夏令营,具有教育意义,费用也较省。如孩子上高中可以参加城市警察局主办的DARE夏令营,为期一周。能去风景优美的大熊湖,多名警员同行,每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为警察局的安全教育活动配套的夏令营,平时城市警察局每周派一名警察来学校,给学生讲解毒品的害处和如何抵制毒品及遵纪守法等内容。
                     有位朋友自费送孩子去欧洲参加音乐夏令营,但费用就不菲了。也有的夏令营组织学生到发展中国家,体验当地孩子的生活。在美国优裕生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亲身体验贫穷,触动巨大。不少孩子回来后,初步领悟到应该珍惜生活,努力学习。
                     旅游野营也不错,全家出动,外出露宿,享受大自然风光。有人因工作无法脱身,只好送孩子独自参加一些旅游团。
                     一些华人家长送孩子回祖国度暑假,此举不但让他们联络了亲人感情,还学习了中文,体验了魅力永恒的中国文化。
                    5、 打短工  助人利己
                    美国的孩子从小独立自主,打工是他们一个重要生活体验。
                    高中生可能找比较正式的工作,如,到快餐店、超市做临时工,或当家教,女生还可以帮人家照看小孩,虽然薪水很低,但总比向大人要零花钱痛快。一位朋友的孩子暑假去一家电影院打工,挣了3000多美元,开心极了。
                    家教挺适合学生的,有的高中生给低年级的孩子上课,每小时约10至15美元,也是一份不错的收入。有的孩子帮助父母干活,也可以得到一些报酬。一位朋友让孩子到他的公司帮忙,按每小时最低薪水付给孩子工钱。
                     别忘了还可以当义工,许多地方都提供机会。有几个暑假,我邻居的孩子都抽时间去图书馆和动物避难中心当义工。他申请大学时,这些单位还为他开介绍信呢。

                【相关链接】

                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吃苦”教育展示

                美国: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女孩,从高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女孩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家长从不代劳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承担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暑假生活规划】

                1、 健身:打造身体 “梦工场”

                张尚卿:我打算利用暑假到我家附近的健身俱乐部学健美操,因为跳健美操对提高身体素质很有帮助。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这项运动。健美操让他们年轻的心插上了翅膀,在轻松欢快的节奏里,他们体会到了青春的活力和张扬。

                “我们班的男生则经常跑到学校去打篮球。”体育委员刘飞说,“打篮球既调节了大脑,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彼此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    

                班长点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我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去学习?怎么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多去锻炼身体,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愉悦身心,使自己在运动中变得更活泼、更开朗。
                    2、阅读:好书伴我行
                    闫悦:我从小就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把自己的文章奉献给读者,与他们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可是,由于平时学习任务重,我的阅读时间比较有限。到了暑假,我终于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了。我办了图书馆的阅览卡,准备在阅读里度过我的暑假。我喜欢图书馆安静、温馨的学习氛围,所以,暑假去图书馆就是我最好的选择了。《鲁滨逊漂流记》《傅雷家书》《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徐志摩诗集》……这些都是我向往的好书,这回我可要大饱眼福了。
                    同桌点评:暑假是阅读的好时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书籍,也可以请教老师让他们给我们推荐好书,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书香的假期。另外,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适当做些摘抄和笔记,阅读的效果会更好。
                    3、远足: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松:我平时不是很善于交际,除了学习,很少与同学沟通,因此我有时会感到孤独。前几天,妈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我在暑假里约同学去远足。一方面能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大家的友谊。我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我已经与周围的同学商量了,果然大家对我的提议举双手赞成。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我们这阵子一直在学习野外生存技能,让自己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这不仅是一次旅游,还是一次很好的生存体验,所以大家谁都不愿错过这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好友点评:利用暑期,同学们一起远足值得提倡,因为我们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同时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身体素质也会有显著增强。真是一举多得啊!
                    4、实践:做“义工”
                    楚征: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假期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累了就看一会儿电视,或者到楼下的公园里转一圈,感觉非常枯燥。听到同学们谈论假期里参加的活动时,我也总是躲得远远的。不过,今年暑假我想参加同学们组织的社会实践小组,锻炼一下自己的实践能力。
                    团支书点评:适当参加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扩充知识面,在人生百态的亲历中,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5、衔接:承前启后
                     刘菲:过了暑假,我就要上高中了。听老师和爸爸妈妈讲,高中和初学是有很大差别的,而暑假刚好是调节自己去适应这个过渡的好时机。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先外出旅游,放松一下中考的紧张心情,然后我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系统的再复习一遍,在总结初中所学知识时,我打算不是从具体的细节入手,而是结合自己的收获和取得的进步,对知识做了深刻的思考,“温故而知新”嘛。另外,我已经请邻居大姐姐给我讲了她上高中时的课业情况:比如科目会比以前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听课效率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高中时我们会学到一些跟初中有衔接的知识等等。经过假期的学习和总结,我会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很有信心,充满向往的。
                    老班点评:暑假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有可能要告别自己的母校,升入高中或者职业学校。对于这些将要面临学段衔接的你们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松身心。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出门旅游,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轻松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也可以让自己对高中学段的知识提前有所了解。老班建议,暑期里你们可以找高年级的朋友聊聊天,多了解一些学习经验。同时不妨也让先借些教材进行自学,熟悉一下新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暑假更是阅读的好时机。我们一方面可以多读些名著名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在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和同学们一起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等到秋天收获的季节来时,愿你、愿他、愿我,愿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欢乐、带着体验的成果在新的校园里重逢!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撑起学生“心理安全”的“太阳伞”
                   
                  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探究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典型个案】
                  邱小双(化名),女,17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单亲家庭。邱小双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初的两个月还正常上学,但是两个月后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
                  【案例探究】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邱小双母亲的交谈了解到,邱小双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邱小双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邱小双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邱小双受到很大打击,加上邱小双母亲常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邱小双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邱小双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邱小双,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尽责,帮邱小双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邱小双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邱小双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邱小双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邱小双的心理负担,影响邱小双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邱小双,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二步:架起爱的桥梁,使邱小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邱小双还不愿上学,我去到邱小双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邱小双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邱小双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邱小双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邱小双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邱小双聊天,给邱小双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邱小双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邱小双瘦弱的身影也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邱小双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邱小双都能自学。有一天邱小双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邱小双。开始,邱小双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邱小双,亲切地对邱小双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邱小双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邱小双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邱小双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邱小双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邱小双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邱小双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激发邱小双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同学们还用精彩的小品,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扶起邱小双瘦弱的肩膀,把邱小双引到会场的中心,“想说说你的看法吗?”邱小双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邱小双的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个案反思】
                  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自然的规律与人性的内在动力。“乱班”的学生也无不懂得自尊和尊重,因此,随意给任何一个学生不光彩的标签,都是对学生的羞辱,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请先看一看下面的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

                    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早,自己又养老又养小的,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娶了媳妇,终于盼出头了,没想到孩子不孝顺,不给粮不给面,养老费也常不给。听着都了解她家的情况,对她十分同情,纷纷谴责这个儿子。母亲的话,不断传到儿子的耳朵里,儿子对母亲让他丢脸的做法十分生气,本来还有积分孝心,最后变得更不孝顺了。

                     另一个母亲却没有这样做。儿子不给生活费,她就主动去要;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让儿子给她去买。儿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碍于情面也不好不给她。她拿了东西就四处去夸,说这是儿子买的,那是儿子给的。虽然有时儿子也常常不给她,但她从不说儿子的不是,仍是到处去夸儿子的好处。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她有个十分孝顺的儿子,见了她的儿子都赞不绝口。在别人的夸赞下,儿子渐渐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最后变得十分孝顺了。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结果。反思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我们不能不为那位宽厚仁慈的母亲而感到敬佩,既让别人改正缺点,有让自己得以内心的安慰——合适的鼓励有时要比严厉的批评效果好得多

                    20世纪初,著名的法国蒙台梭利学校就有一个最基本的规范: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蹲下来,绝对不能对学生训斥和教训,绝对不能告诉学生这是错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错误。蒙台梭利学校这样教育的结果,并没有使那些“无知”的学生“骑”到班主任头上为所欲为,反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就会深深影响一个人道德的成长,何况学生的生命和心理还很脆弱。因此,尊重学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每个班主任的神圣责任,绝不要去做以关爱的名义去羞辱学生、伤害学生的事情。

                    庸才和天才都与教育有关。庸才,无不是因为学生“天才”的萌发,遭遇了或者家庭或者学校的压抑、扼杀;天才,无不是因为学生“天才”的萌发,幸运地遇到了或者家庭或者学校创造的良好环境。这就是尽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天才潜质,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成长为天才的原因。一般说来,庸人是不会创造新东西的,所以也就很少出错。学生比成年人创新的时候多,也便常常出错。但成年人往往不以为然,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甚至痛恨学生不循规蹈矩。

                     “人之初,性本善”不无道理。“没有坏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的教育信条。读一读卢梭的《忏悔录》,查一查诸多的名人传记,哪一个名人童年和少年时期没有调皮过?创作恶作剧几乎成为学生的最大快乐。国学大师钱钟书上小学时,课堂上用弹弓打人,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大师。我们应该记住泰戈尔的一句话:“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

                    丢掉坏标签,尊重、赏识并用智慧帮助每个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本份。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森汉恩实验揭示了标签效应的弊端:一旦医护人员认定某一个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就会把他的一切行为和举动视为反常。其实病人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倒是医生的眼力和判断力。相反,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实验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即使一些普通的人学生,一旦班主任相信了权威所宣称的“这些学生有远大前途”的断言,从而对这些学生另眼相看,并对这些学生的潜能产生某种期望,这些学生最终也会变得更加出色。这是好标签效应。

                    马卡连柯始终强调一条教育原则: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和尊重是学生成长的营养源。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我无论是对哪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对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的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阅读的图书,为学生便携式和学生的习题;对于那些品德出了问题的学生,不给于过多的指责,相反,要千方百计的创造环境让这些学生取得成功并给与鼓励。同时要把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剥离开来。学生学习不好,就在他的学习上找问题,帮助分析原因——可能是他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去为他的学习进步创造适合的环境。至于学生犯错,则要就事论事。以事论人,对成年人尚且慎用,对教师教育学生而言,则是大忌。

                    古人云:使人畏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乐之。

                    透过学生们的一丝微笑,或者是一律忧愁,来捕捉学生的心灵;在每一次转折的关口,班主任都要伸出宽大的手掌,传递出一份温暖,支持和力量;更多的时候,是提醒、呵护奔跑的学生,小心悬崖,小心迷失方向……

                    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冠以亮丽、荣耀的标签吧!假如你发现有一个学生某一方面暂时不够理想,那你就一方面用你的智慧去帮助他,一方面努力去发现他独特的可爱之处,让学生在阳光心理中成长,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一种大爱。

                    “学习优秀之星”“突出进步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爱护公物之星”“清洁卫生之星” “文明守纪之星”“知荣向上之星”“合作创新之星”等十星在我们班卓有成效。

                    实践证明:丢掉“差生”“后进生”的标签,你的班级就不是“乱班”,你的学生才能和谐,才能够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自从03年接毕业班以来,我们班级从来没有辍学或是公开和教师发生冲撞的事件,相反,班级各项活动得心应手,每年的中考和春季分流,不论中考成绩还是分流人数始终位居学校前茅。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微型家长学校”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推剂”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就是挖掘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责任至上,尽责是金。“班主任专业化”的服务理念就是要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这不仅表现在校园内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强化服务于家长,创造性的拓宽为家长服务的渠道,拉近家校教育的距离,增进彼此了解,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的身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长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微型家长学校”科学地利用了家庭教育的亲和力,班级工作高效快捷,学生综合素质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得那是1996年暑假,我把自己多年来收集到的大约10万字家教材料整理分编为《我们如何做家长》《让孩子学会负责任》《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四本小册子,每月一册发给学生家长,并要求家长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写出相关心得体会。虽然是传统的文本“教材”,但是颇受大部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不少家长朋友把自己家里有关“家教”的资料拿到班级“资源共享”。学生狄某的父亲在“兖州日报”做编辑工作,热心的编辑先生向我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创建一个“班级微型家长学校”。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初一九班“微型家长学校”于1997年元旦迎来了第一批学员,44位家长围坐在布置一新的“椭圆”型“会场”里,面对面的和我互换思想,既让我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又拉近了和家长“心”的距离。不少家长的疑难问题就在他们的争论中“就地解决”,还有部分家长因为“班级微型家长学校”打破传统的“家长会”模式而兴奋地畅所欲言,以致于原本准备2个小时的“课程”“拖堂”了近1个小时。尝试成功的欣喜坚定了我办好“班级微型家长学校”的决心。冯某某的妈妈是文化路小学的教师,她的《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孩子去做》被编辑在“班级微型家长学校”的“教材”里;徐某某的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他的《别让孩子活得太累》给家长敲醒了警钟;邱某某的姑姑是一位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他的《利用逆反心理》令所有家长颔首赞许;张某的父母是“进城”经商的个体老板,他们的《生意人的孩子该怎么办?》激起了长久的争论而未见分晓……

                      兴趣对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生活的必须。互联网的普及为绝大部分的家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更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交流时空。它不仅仅能消除家长到学校交流沟通的局限性,更能够让那些“敢讲真话”的家长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肆无忌惮”的“抨击”教育时弊,班主任工作就更加“有的放矢”了。我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借用BBS平台、聊天室、QQ群以及“家校通”平台把典型的正反个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探究点评,引擎现代家庭教育航向,帮助家长管理教育学生,深受家长朋友的好评。

                      1、家长课堂:以传授家庭教育理论为目的,汇集名家名言、传授科学家教理念,开设“家长必读”“家教锦囊”“教子有方”“家长信箱”“学生心声”“老师建议”等栏目,并以“网上链接”的“友情提示”引导家长查阅“互联网”上的海量相关信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家长课堂”模块业已成为我和家长共成长的“一片绿洲”。

                      2、知心论坛:针对父母与学生时常争执的话题,以小见大引发思考,为学生和父母提供一个发表观点的场所,让其畅说欲言各抒已见,达到明辨事理的目的。如:“知心QQ论坛”架起学生、老师、家长的平等交流的平台,不论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管是快乐的或烦恼的,还是感到困惑的人或事……想说就说,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况,与学生做最知心的朋友,共享快乐,分担忧愁,师生长三者和谐共赢。可以说,知心论坛就像一把雨伞,为学生们的青春撑起一块不湿的天空。

                      3、心灵驿站: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正常的交流对话渠道,架起父母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心灵之约”以“网易博客”和“家校通”为交流平台,“博客”不受时间的限制,“家校通”为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在空间上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4、亲子乐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在道德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欣赏,就和学生一起成长”系列活动,让家长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①和学生一起探讨他所崇拜(欣赏)的人物对自己产生的影响;②和学生一起探讨最喜爱的电视节目;③和学生一起浏览最喜欢的网页,探讨网页的引人之处;④与学生一起休闲,观察其最喜欢的休闲方式;⑤以学生一起浏览订阅的报刊杂志,一起到新华书店阅览课外书籍;⑥与学生一起探讨最喜爱的老师,最喜欢的学科;⑦与学生一起寻找曾经最快乐的事情,最难忘的经历;⑧与学生一起探究其最向往的职业,询问该职业最让其动心之处。       

                      5、倾诉沙龙:其主题就是“倾诉让你变得更轻松”,鼓励家长把学生在家庭的所作所为如实和盘托出,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掌握科学“多鼓励,少批评;多关爱,少严厉;多谦逊,少傲慢;多指教,少唠叨”的教子方法。

                      6、“名著”推荐:“不当的爱让孩子丧失生存智慧”。《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漓江出版社)一书谈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巨大,如果家中有个温柔而善解人意的母亲,孩子就能感到家的温暖。家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孩子出生后的一步步成长,时刻离不开母亲的陪伴和教诲,孩子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此间养成的。” 中国的“保姆妈妈”“奴隶妈妈”“棍棒妈妈”越多,中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问题,关注孩子教育应先从提高母亲素质开始。

                      …………

                      自2003年始,我连续多年接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微型家长学校”让我的班主任工作之树常青:我所带毕业班级多年在初中学生春季分流和中考都遥遥领先于学校同等班级!

                      家长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推剂”!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过:“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因此,班主任工作墨守陈规只能算做是“春蚕”“蜡烛”“火炬”,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春蚕”“蜡烛”“火炬”远远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班主任工作创新是灵魂,是动力,更是责任。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易”字博得众心欢

                         

                          

                        教师节这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刚上,我正准备去学校会议室参加联欢会,学生王杨(化名)哭哭啼啼的跑到办公室:“乔老师,我的英语点读机被人偷走了!”我的心“咯噔”一下:难道在初一、初二被老师们惯称为“坏蛋”的那两个学生又“重操旧业”了吗?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偷”字在学生中是最忌讳的字眼,偷盗事件是绝不能够在教室里随随便便张扬的,更何况这是一个有12个班级的同学刚刚组建起来的新班级呢?我再一次向王杨询问英语点读机丢失的情况时他非常肯定的哭诉:“上完体育课后回到教室就发现点读机被人偷走了!爸妈几个月省吃俭用才买了这台点读机,为的就是让我补习英语听力,刚买了才一天!”可以肯定的得出结论:点读机是在同学们上体育课时在教室里被别人偷走了。

                        为了这个贫困的家庭,更为了教育那个偷别人东西的同学,我放弃了去参加联欢会的想法,开始琢磨处理班上出现“偷盗”这一偶发事件:“以往处理学生丢东西的时候,调查调查再调查,搞得全班同学人人自危过度紧张,尤其是采取过激的方式去搜身对学生来说伤害太大了,而且效果往往是不了了之。该怎么办呢?”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个“寻物启事”的方法忽然闪现在我的脑海。对,就采取这个方式!

                        我让王杨在教室里不要声张自己的点读机被盗的事情。

                        第四节自习课,我打开了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投出了“寻物启事”:王杨同学的步步高牌点读机在今天下午不慎“丢失”,由于他的粗心大意,到底是“丢”在路上了还是“丢”在操场上了呢,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小心丢在教室”了!希望我们帮助这位家境贫困的同学“找一找”,恳请捡到的同学发扬“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归还“失主”。我特意在寻物启事下面加上了着重号,把“不小心丢在教室”几个字加粗。

                        看到不少同学窃窃私语,我声情并茂的发出“感慨”:今天是教师节,我希望大家能送给我一份厚礼,那就是让王杨同学 “丢失”的点读机失而复得,大家说好不好?教室里响起出人意料的掌声,大家纷纷出谋献策,甚至有的同学建议:大家集资帮助王杨买一部点读机,一定让“老班”过一个有意义的教师节!

                        就在同学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掌声里,我的眼光迅速的落在那两个曾经在初一、初二“坏”的出了名的学生脸上,发现他们俩并无异常的表现,心中不由得庆幸自己没有盲目的怀疑他们。当我的眼光扫过每个学生笑脸上的一霎那,发现王杨的同桌罗广文(化名)脸上闪现出一丝“苦恼人的笑”,就在我“迷茫”的内心似乎找到了目标之时,罗广文的眼睛正好和我的眼睛两两相对,他迅速的低下了头!

                        放学后,我有意识的等在办公室里。大约十分钟的时间,从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尊敬的乔老师,我一时糊涂偷偷的拿走了王杨的点读机,这是因为我欠下网吧的20几块钱,人家逼着给我要钱,我没有勇气给家长要钱,正巧王杨新买了点读机,我就趁大家去上体育课前的机会偷偷的拿走了……我现在非常后悔,很想把点读机还回去,可是我已经把点读机转移到初二、五班的张孝童(化名)那里去了。明天您替我还给王杨可以吗?您的学生罗广文祝您教师节快乐!”

                        ……  ……

                        【反思】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列宁曾引西方谚语说: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宽容,是凝聚人心的良药,是促使天良未泯的人悔过自新的良药。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非就在一念之间,如果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教育方式,将其揪出来示众,可能就永远毁了这个孩子。“教育学生要抓住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学生偶尔犯错,当以攻心为上,挽救为主,因为学生很好面子,若当众斥责,甚至羞辱,或许会令其恼羞成怒而关死了悔过之门。

                        教书是硬道理,育人是最根本。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心善为根,人和为本;遭难有勇,遇困有谋”,定能够“天天开心,幸福一生”!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425
                          • 经验9948
                          • 文章324
                          • 注册2010-12-24
                          “惩罚”并快乐着

                           

                           

                          作家林清泉曾经说过: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之上,总有极少部分非同凡响的“异类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耳不闻,教师“谈罚色变”导致这部分“异类学生”无所羁绊,只好听之任之,成为流荡在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样的“异类学生”呢?

                           “在开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为了荣誉和自由而锻炼的心灵时,我反对一切粗暴的行为!”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使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的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有一天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跟同学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一割离观察。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狗竟然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的一条心爱之狗。校长知道后非常恼怒,但校长从麦克劳德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他觉得孩子是出于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切原动力。于是,校长在心平气和后,想出了一个理智而又巧妙的处罚办法,既让麦克劳德认识自己的错误,又能保护他的好奇心,并给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他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面对校长的谈话,知道自己错了,并高兴地接受了校长交给的任务。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将图画成了。校长和老师看了图之后,对麦克劳德的认真态度和在两幅图中表现出来的潜在才能,感到很满意,杀狗的事就这么了结了。

                          谁也未曾想到,正是校长的善意“惩罚”,为麦克劳德的未来,成功地打开了一扇大门。麦克劳德果然没有辜负校长的一片苦心,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解剖学家。他首先研究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于192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校长把保存的麦克劳德的两幅图画作为学校的荣誉,捐献给了博物馆。

                          这位给予麦克劳德惩罚的校长实在是高明。

                          因此,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什么是“惩罚”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种教育方式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说得时髦点,“惩罚”教育就是“另类爱心”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一)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只要我想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意识,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取、甚至去夺。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看成具有潜在的危险的事情,因此孩子的全部创造都是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完成,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虽然在学校生活中有一定的集体生活,也常听到老师、父母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还是小皇帝、家庭生活的主心骨,因此互相帮助等行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缺少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一味地用“表扬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甚至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大人们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大人们那种表面上的夸奖。可见只是一味地表扬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比如: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是与表扬教育、挫折教育等手段并行的,只有与其他教育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把握“惩罚”教育的适度性。
                            虽然“惩罚”教育好处多,但是倘若一个不小心,往往会闯进“体罚”的禁区。那么如何做好“惩罚”教育?关键在于掌握好一个“度”字,即科学地使用处罚。比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的惩罚就是别具一格:他罚犯错的学生画画、罚写作、罚做好事。这类彰显学生特长的罚,与其说是罚,毋宁说是一种激励。这么富有人情味的惩罚,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因此我们在使用“惩罚”教育时需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的批评。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学生的恶性后果。尖刻的训斥犹如利剑一样刺伤学生,刺伤师生关系、更会把学生推向更远,导致学生逆反思想的产生,最终导致教育失败。
                            二是把握惩罚尺度,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杀一儆百”,以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有部分老师当着其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的面历数学生的斑斑劣迹。这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初中生较特殊的年龄特点是多反叛,有逆反心理,被批评后极易产生思想疙瘩,此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慢慢疏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基础上的批评,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乐于接受师长的批评教育。
                            三是掌握惩罚的主动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能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错误。因为了解、调查清楚后,就可以把被动批评变为主动批评。恰当、适时的批评犹如一帖良药,使人幡然醒悟,催人奋进。不经调查的批评会对学生不公平,而犟学生会背上思想包袱,不服气之余会继续犯错,而内向学生则会对老师产生意见,意志会消极沉沦。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三)严格惩罚与体罚的区分。
                            性质不同:教育所必需的处罚来自于学校的的规章制度,来自于法律法规,其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简单地制止某种错误的行为,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错误并形成正确品行,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准。只要学校或教师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处理得合理合法,不致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应是合理的。而体罚则往往发生于教师自己的情感化,它很可能是一种主观的、超越法律限度的不当行为。惩罚是教育,而体罚则是伤害。可见惩罚教育和体罚(包括变相体罚)的严格区别,所有的依法处罚教育都不会有体罚。在教育中,体罚这种违背教育法规的行为是必须反对的。
                            后果不同:因为惩罚教育是以爱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性的批评中扬蹄奔驰。它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春风拂面式的教育,让学生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走出错误。如有些孩子集体意识差,好吃懒做的习气明显,本该他做值日的时候一溜烟跑了。如果老师仅对他说教一番,并让他补上,他极有可能拿老师的说教当耳旁风,下次依然如此。可如果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前提下,带有惩罚性地再让他做两次,情况可能会大为改观。所以,教育带点儿惩戒手段未尝不可。只要“惩罚”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寄之以望、使之受益,那我们的“惩罚”教育就是成功的。
                            但是体罚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且往往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在一女生的课桌里发现一本武侠小说,这本是一件小事。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正面教育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但教师却将该女生罚站并让她停课找家长,这就激化了矛盾,使小事变成了大事,结果导致学生离家出走被人拐卖、而家长南下救女,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纠纷。这本都是不该发生的事,但因为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这些都发生了,不仅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麻烦,也影响教师本人的事业发展,更对学生本人一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尽管学生离家出走也许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但毕竟是与老师的这一次体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体罚(包括变相体罚)的危害甚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教育失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恰当处理师生关系,避免一些不良后果。如果教师越过法律这条线,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触犯了法律,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对教师自己也极为不利的。
                            总之,爱心教育不可少,但也需要适时适地地运用“惩罚”教育,因为科学的”惩罚”教育也是真正的爱心教育,以爱为中心的批评才是理智的爱、深沉的爱,学生才能在被“惩罚”的同时,内心充满着快感,为师者不妨善加使用。

                           



                           ——做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