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
    • 经验715
    • 文章31
    • 注册2012-02-02
    读《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之杂感(三)
    [P][SIZE=2]教育离不开惩戒,但惩戒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如何把握?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明的,更不是若干个理念、原则亮出来就能够用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管是从保护自己来说,还是从“引领”社会文明来说,教师都有必要树立一些自己信奉的正确理念。例如,遵守现有的法律,在教育惩戒过程中,绝不能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更不能用语言侮辱学生(尽管体罚和变相体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教师实施相关肢体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学生的接受、理解,否则宁可无为);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实施惩戒绝不能采用连坐方式,这一方式早已被历史所摒弃;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规律,以及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切实明白惩戒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等等。[/SIZE][SIZE=2]有了正确的理念引导,我们才能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避免情绪化、躲开浮躁,至少可以少犯错误,或者说把错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SIZE][/P][P][SIZE=2]其中,有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惩戒方式很值得一提,这一惩戒方式不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仁者见智智者见仁”,甚至是“仁者见仁也见智智者见智也见仁”。这一惩戒方式就是适当地“罚款”。在第三章第七节,郑老师对“罚款”的惩戒方式几乎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其中给出了6条鲜明的理由(如果加上不够鲜明的部分,那么可能多达十多条理由)。然而,在第二章对“温馨班规”的点评中,又见这样的评论“如果有学生对违反班级规约,对班级规约认可的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方面的惩罚、体能方面的惩罚可以由学生选出的惩戒委员会操作,由教师予以适当的监督。”可见,既是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惩戒方式都可能出现“矛盾”的现象。但我想,这也正好符合哲学里的矛盾论——辩证统一的两面在斗争中推动事物的发展。[/SIZE][/P][P][SIZE=2]我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也采用了“罚款”的惩戒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理念的引领作用。[/SIZE][/P][P][SIZE=2]首先,考虑到对学生惩戒不能转嫁给对父母的惩罚,希望得到家长的有机配合。例如特别告知父母“为使惩罚取得教育意义,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请家长与教师取得有效配合——孩子犯错误需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因此对孩子的罚款(或罚物)必须来自于孩子的零用钱,压岁钱和购衣购物的钱。谨防对孩子的教育惩罚变成对家长的教育惩罚。”[/SIZE][/P][P][SIZE=2]其次,实施这一惩戒,根据班级实际事先制定了惩戒方案,而且得到父母签字认可。[/SIZE][/P][P][SIZE=2]再次,还寻找了辅助配套措施,例如要求学生事先签收如下保证书:“为了加强自我教育,我完全同意高一(23)班的班级条例和教育惩罚方案,接受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监督;为了培养责任意识,不把责任推向父母和其他人,由于违反高一(23)班班级条例而受到的罚物罚款,完全取自于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和购衣购物的钱;并按照惩罚方案备注5及时缴纳罚款罚物。特此保证!(备注:此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留有学生本人,一份留有班主任备案存底,一份留有家长备份存底。)”[/SIZE][/P][P][SIZE=2]最后,对所得罚款的用途也做了规定说明:“违规所得罚款,用来奖励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前三名、学习成绩前三名、进步最快前三名、优秀班干部(包括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等”。[/SIZE][/P][P][SIZE=2]应该说,在实施这一惩戒办法过程中做了以上细致的考虑,几乎把负面影响降低到了零。曾经把这一具体做法写成了一篇教育随笔《[URL=http://liudaming83921.blog.163.com/blog/static/458444782012120103145248/][COLOR=#ff0000]教育惩戒的原理是什么[/SIZE][/URL]?》,公布于博客后,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甚至有些单位引用过去作为学习资料。[/COLOR][/P][P][SIZE=2]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我计划放弃这一惩戒措施。这是为什么呢?[/SIZE][/P][P][SIZE=2]班级中有几位“惯犯”需要“照顾”。其中有一位,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这是中学生行为规范所不容许的,也是校纪所不容许的。为了响应这一点,迟到和旷课自然也是班级纪律条例中重要内容。根据班级教育惩罚方案,违规一次罚款2元,如此计算该生的罚款将达到百元以上。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一方面家长不能完全理解“教育惩戒的原理”,另一方面面对孩子十分无助,因此,罚款这一惩戒方式对于该生完全失效。考虑到不能把对孩子的惩戒转嫁给对家长的惩罚,我不能不降低对该生的要求。显然,降低对该生的要求,那么罚款措施对于其他同学有失公允,更重要的是这条惩戒措施的权威性大打折扣。综合考虑,放弃这一惩戒措施应该为明智的选择。[/SIZE][/P][P][SIZE=2]回顾一年来的教育惩戒措施,存在众多问题,例如教育惩戒措施过于单一;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缺乏弹性;教育惩戒未能做到因人而异。这一特点,也加剧了班级教育惩罚方案的破产。[/SIZE][/P][P][SIZE=2]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能够引导家长按照教育惩戒的原理,在“家法”(在现在的小口之家早已没有了家法,但我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制定适当的家庭规约,不愧是当今家庭教育中一枝奇葩!)中采用“罚款”的惩戒方式,应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网络中流传一个美国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两三岁开始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其中大量地采用物质奖励和物质惩戒,例如帮着父母搞家庭卫生一次,奖励多少美元;帮着父母做了一件业务工作(例如打字),奖励多少美元。这些奖励,全由孩子自由支配,例如购买衣服。这位妈妈的这种做法,让孩子从小切身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生活自己供。有些专家可能会说,如此一来,那就缺乏亲情了,少了些天伦之乐。这些专家未免僵化了,在孩子的生日、获得荣誉等重大节日时,送上父母的“最大”祝贺,这不是最大的亲情(如果父母过生日,孩子能用自己所得祝贺父母,这不更具骨肉亲情)吗?难道只有父母的无味付出才能培养亲情?多有报道:父母无味付出引来了孩子弑亲之灾。这难道还不让人们警醒吗?[/SIZE][/P][P][SIZE=2]综上,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不仅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引领,更要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离开班级实际的教育措施,必定是短命的措施(短命的措施,有时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适当使用未尝不可)。[/SIZE][/P][P][SIZE=2][/SIZE] [/P][P][SIZE=2][/SIZE] [/P][P][URL=http://liudaming83921.blog.163.com/][COLOR=#090900][B]欢迎光临姚铎俟教育博客[/B][/COLOR][/URL][B] [/B][/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582
      • 经验52148
      • 文章2522
      • 注册2008-12-16
      [SIZE=2]实施教育惩戒,要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很有启发![/SIZE]
       
       感谢有您的一路同行。

       [URL=http://blog.sina.com.cn/u/1764588987]博客:一凡教育行走http://blog.sina.com.cn/u/1764588987[/URL] 欢迎您的光临!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