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近几张帖子,我都一一拜读了。很好的内容。的确,现实生活中,教育者,不能不考虑到阅读问题,现实教育问题等。而这些,又离不开自己的心态与思想。祝好!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QUOTE][B]下面引用由[@黄长贵]发表的内容:[/B]

      近几张帖子,我都一一拜读了。很好的内容。的确,现实生活中,教育者,不能不考虑到阅读问题,现实教育问题等。而这些,又离不开自己的心态与思想。祝好![/QUOTE]
      谢谢黄老师关注,的确,这些不同的视角折射出问题的值得思考学习!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B][COLOR=rgb(255,0,0)][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学术名著的阅读方法[/BGCOLOR][/COLOR][/COLOR][/B][P][B][COLOR=rgb(255,0,0)]一部名著的阅读应当注意什么?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四种方法:即文本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方法、批判阅读方法和运用阅读方法。[/COLOR][/B][/P][P][COLOR=rgb(255,0,0)]  
        [/COLOR][/P][P]
           今天是我首次参加法学院法理所组织的这个读书活动。尽管在其他地方工作时我曾经组织或参与过百余次读书活动。我注意到,胡老师给大家布置的是一部学术名著——大家知道,《社会契约论》毫无疑问是一部学术名著。当代宪政有四大支柱: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代议政府和权力分制,而这部书就提出并论述了这四大支柱中的两大支柱,即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学说。当然,社会契约学说更为古老一些,不是卢梭最早提出来的,有人说古波斯的一位商人很早很早就阐述过社会契约,所以我们现在考察社会契约学说可能得从波斯那位商人考察起。在古希腊,伊壁鸠鲁等学者都强调社会契约,所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追寻社会契约问题时,上溯到了古希腊和伊壁鸠鲁。近代以来,关于社会契约的学说就更多,大家很熟悉,我在这里不多谈。[/P][P]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古典学说当中也存在类似社会契约的观念,我们叫不叫它是社会契约论是一码事,但事实上,它有社会契约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荀况所说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样的理念,能不能称为社会契约论另当别论,但其有类似于社会契约的功能。再比如,君权神授论,虽然是统治者的宣扬,君主作为“天之子”是接受上天的委派来人间进行统治的,但种理念中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种契约精神在。卢梭在这部书中集大成地论述了社会契约问题,并且这一论述后来成为现代宪政的基础性理念。[/P][P]   至于主权在民说,尽管洛克等学者也作出过很大贡献,但真正把这一学说系统化并发扬光大的仍然是卢梭的这部《社会契约论》。所以,这是部堪称伟大的书,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今天,我们谈宪政、主权、人权、社会契约等“大词”时,几乎离不开这部书,所以它当然是一部学术名著。[/P][P]   今天,我就结合这部学术名著,并结合各位方才的阅读研讨活动,想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可以说,法学研究生需要阅读的内容和方向很多,其中有些同学喜欢专门阅读法律和判例;有些同学喜欢阅读怡情养性的作品,如诗歌、小说、生活日记等,但有些同学却喜欢阅读义理深奥的那些作品,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术名著。我想在这儿谈谈后一个问题,即学术名著阅读的方法。当然,我这儿谈的也是一个初步的思考,因为之前我对此没有仔细思考过。结合今天我们阅读讨论的这部名著,我想到的更多的问题是阅读名著应注意哪些方法?就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我以为至少应注意如下几点:[/P][P]  [/P][P]
         [B]  第一种阅读方法,文本阅读[/B][/P][P]
        [/P][P]   文本阅读可能会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P][P]   一方面是文义阅读,即要通过阅读,掌握名著的文义,这是“点”的阅读。如《社会契约论》这部书就提到了很多概念,像自然状态,在这本书里面,卢梭是如何论述其独特的自然状态观的?再像契约及社会契约,卢梭所讲的社会契约是什么?还有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卢梭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再有像主权在民,卢梭又是如何证成的?这些概念,不仅是这本书的精义之所在,而且影响到近现代人类的政治建构和制度实践。只有把这部书中这些关键词的文义弄清楚了,才算对这部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所以在文义阅读当中,涉及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一部书中的基本概念弄清楚。[/P][P]   另一方面,紧接着“点”的阅读,是“线”的阅读,也就是背景阅读,即和这部书相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这一点方才李杰提到了。要阅读一部书,理应了解这部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显然,这里的文本阅读就是“线”而非“点”了。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弄清楚,那么阅读就仅仅限于文义本身,而文义背后的其他故事、逻辑,我们并不清楚。结果就会陷入刚才王老师批评义辉时的那种情形:阅读大概就仅限于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讲的只能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至于这些常识背后的缘由和逻辑,说的就不太清楚。[/P][P]   再一方面的文本阅读,就是“面”的阅读。即“点”、“线”阅读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到“面”的阅读,事实上它就是意义阅读。这是指我们要从一部书里找到其精义和真义究竟何在。凡是对一本书的意义阅读,或者对一部书的意义检寻,其必然的结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这本书全体精神的把握,所以我把它叫做“面”上的阅读。综上,如果我们简单地用点、线、面概括文本阅读的话,那么“点”的阅读是文义阅读;“线”的阅读是背景阅读;“面”的阅读则是意义阅读。[/P][P]  [/P][P]
        [B]   第二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B][/P][P]
        [/P][P]   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加深入地领会一部书。比较阅读可以分为理论比较阅读和实践比较阅读两方面,我们先来看理论比较阅读:[/P][P]   首先,要对名著作者的不同文本有所了解并比较。例如我们阅读了这部《社会契约论》后,对卢梭的理解可能还是表面的,还需要和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漫步遐想录》等著作结合起来读,要比较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作品间的比较,才可能对作者的一生或者某一时段的整体精神状态有所把握,并进一步理解《社会契约论》在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才有好多同学和老师都已经谈到了,要阅读《社会契约论》,至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是阅读它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社会契约论》在卢梭思想中的地位。当然,要领会得更深,还应当把阅读的触角伸展到他的生活当中,因此,像《爱弥儿》这样一部小说,以及《忏悔录》这种自传体的作品,甚至《漫步遐想录》这些小品,都应当多少涉及。这样,通过比较他的不同文本,通过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勘,就会对卢梭的思想有一个更加整体性的把握,进而对其《社会契约论》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更深刻一些。[/P][P]   其次,还需要阅读和他之前的作家,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以及和他之后的作家相比,在类似问题的见解上有何区别?在方才进文老师的发言中已经谈了许多。例如,大家知道,贵族制、共和民主制以及君主制这样的一些概念,实际上已经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的著作中系统论述过。甚至在整个西方政制学说中,这些概念都是习以为常的,但卢梭对这些概念给出了怎样的结论,他与古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区别?再如针对自由说,卢梭的自由说和伯林、贡斯当的自由说有什么区别和关联?针对主权学说,卢梭的主权学说和博丹、格劳秀斯们的主权学说有什么区别或关联?他对后人的主权学说有什么影响?针对自然状态,卢梭和洛克、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又有什么区别和关联等等。说到自然状态,这个概念的比较范围甚至还可以拓展得更宽泛一些,因为它不仅在西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学者中,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老庄他们追求的自然状态是“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韩非子也强调自然状态下人民的生活方式:“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这样,人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争,至少是一种不太坏的状态吧?这种自然状态假说和洛克、卢梭的自然状态说较为接近,但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说就很有距离。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说,要和他的前辈、同侪、后人的思想做比较,甚至要和其他国家文化史上的相关作家和作品相比较,他的这部《社会契约论》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会更加深入、更为明晰。[/P][P]   再次,还需要了解一部名著的学术和社会反响。比如卢梭这部书出版以来,引起了什么样的批判和反响。方才李杰已经提到了,伏尔泰就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贡斯当也在当时就对他的自由学说展开了认真的批评。批评他的学者非常多,在当代,就有像美国学者布鲁姆对“道德共和国”所提出的理性批评,并认为雅各宾派的专制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就来自于卢梭的道德共和国。我国学者朱学勤,尽管前两年因他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可能借鉴了布鲁姆的立意和观点而受到负面评价,但他至少以精彩的文笔,把布鲁姆对卢梭的一些批判传布到我国。特别在这部书中,他将公意和众意严格区分开来。在他的书中,自然让人们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和卢梭激进主义思想的关系。类似的观点,陈寅恪和吴宓等都曾谈到过:反观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历史,和法兰西激进主义的政治思潮颇为接近,而和英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相去甚远。我举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什么?是想说要深入地了解一部书,就需要对后人如何评价这部书,或者该书对后人的影响有所了解。以这种深入的阅读来衡量,则义辉今天在读书报告中的问题也就来了。你看就有同学质问你:“你文章的副标题是《读〈社会契约论〉之所思》,那么你的思在何处?”之所以没见你的思,原因或许就在于你对上述理论的比较阅读还不够。[/P][P]   除了理论比较阅读,还有一种比较阅读,即实践比较阅读:[/P][P]   例如,卢梭这部书的观点和主张被导演到社会实践以后,会发生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他的一些概念,如主权在民的共和国,放到实践中时客观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阅读这部学术名著,还要阅读和这部学术名著相关的历史实践,把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书本位移到实践,从学术名著位移到历史作品。例如对于民主和人民主权问题,在西方就有些人基于历史实践而有所反思:这样的理念不符合人类的一般天性。人类的天性是倾向于专制的,只要有条件,所有的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得比别人的势力更大:拥有的财富更多,行使的权力更大,支配的对象更广泛。这也是人类竞争性的根源。只有一个人把其势力扩展得比别人更大更广时,只要其能支配更多的人、财、物时,才能更加凸显其价值和地位。所以,人类的天性是专制的,而不是民主的。记得一位挪威学者就认为:民主只是人类政治制度的一种例外,而专制才是人类政治制度的一种常态。但问题在于,卢梭们恰恰要把这种例外的东西变成常态的东西,这可以吗?在什么意义上可以?[/P][P]   再如置于实践,人民主权是不是就一定有效率?一些新权威主义者,包括我国的一些新权威主义者就强调,并不是民主就一定有效率,而权威就一定效率低下,事实上,反倒是民主往往导致效率低下?如今,像亨廷顿、奥尔森以及福山等都在反思民主本身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可见,以效率的实践来衡量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他所讲的民主共和国,究竟这是不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制度?这可能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例如美国总体上是有效率的,它是民主的;印度效率是较低的,但它也是民主的;而菲律宾很多年来基本上是负效率的,但它也是民主的。如今不少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反倒没效率,而一些实行专制的国家反倒有效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上述内容,主要是我介绍别人的说法,而不是我的说法)。那么,结合《社会契约论》,我们应当怎么看待这些问题?至于在“法国大革命”中这部书的观点已经产生的诸多实践效应,在近现代民主共和中这部书导致的其他实践效应,就更有认真比较的必要。这样,我们通过对这部书的实践比较阅读,就会使对它的理解更上层楼。[/P][P]  [/P][P]
        [B]   第三种阅读方法,批判(反思)阅读[/B][/P][P]
        [/P][P]   批判,至少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批判是逻辑/理性批判。在逻辑立场,批判的任务是要找到一部书有什么逻辑毛病?这部书中的逻辑毛病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社会契约论》,它的大前提“自然状态”的假设是对还是不对?“权利让渡”理念究竟是作者的一个无根据的假设,还是一种社会事实?现实中,我们是不是让渡了,如果是,我们又让渡了什么?如果不是,那这一假设能否成立?显然,这样的一些逻辑前提,无论是作为大前提,还是小前提,能否合乎逻辑地得出书中的结论?即书中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要求?这种逻辑上的反思和批判,是我们在阅读学术名著时首先要关注的。方才端祥同学就提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命题,像什么是立法者,什么是主权等,他的界定对不对?对此,我们只能从逻辑上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的阅读如果上升到了一定层次,就要设法找到一部书的逻辑缺陷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明一部书的逻辑合理性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逻辑批判——不论是说明一部书的合理性,还是说明一部书的不合理性,都需要从逻辑批判的视角进入。[/P][P]   第二种批判是实践/规范批判。这种批判和刚才讲的逻辑批判具有紧密关系。一部名著及它的理论观点落实到实践中后所导致的效果究竟是什么?这需要实践批判的立场。当然,这种批判既不是刻意要赞扬它,也不是追求要推倒它,而是要看到这部书在实践中客观上取得了什么效果?如刚才我谈到了现代宪政的四大支柱有两大支柱就出自《社会契约论》,即使在我们中国,虽没有明确肯定社会契约论,但是主权在民这个原则还是被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主权在民的中国版。只不过“主权在民”这个词更简洁,而我们宪法的规定略显啰嗦而已。我们不但采用了主权在民的学说,在一定程度我们正在引入社会契约学说,所谓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事实上就是要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契约看待,国民和政府都要把法律看作契约,从而尊重法律、信任法律、甚至信仰法律。法学家所推动的事业,就是设法把法律、宪法奉为社会契约。这种实践阅读和批判,是通过实践检验证成、肯定,或者证伪、否定一部书的价值。因此,实践批判还必须指出一部书可能对社会实践中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比如《社会契约论》所表达的积极自由理念及其实践,在伯林、贡斯当、哈耶克等主张消极自由的人们看来,它的实践可能会把人类带向一个歧途,带向“致命的自负”,带向“奴役之路”。为什么呢?当国家强调公民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时候,事实上,国家已经强加给公民一种意志、侵夺着他的自由意志。[/P][P]   第三种批判是道德/价值批判。名著阅读中的道德批判,是指对一部书的道德/价值根据以及其道德/价值指向和后果的批判。无论什么样的学术名著,都不可能是价值无涉的。尤其当名著的理论付诸实践时,甚至连自然科学的学术名著,也被人常常带入道德/价值评判的领域。因为它总是会导致一定的道德/价值效果。正因如此,就需要在名著阅读中保持一种道德/价值批判的立场。当然,只有我们自身具有独特的道德/价值立场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价值批判。所以,作为读者,在阅读中理应有一定的道德/价值立场。这也要求对学术名著的阅读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如果没有自身的道德/价值立场,读者的道德/价值批判就不可能深中肯綮。例如,倘若义辉同学面对王老师对这部书的说法,就以为王老师的道德/价值主张非常对,而我义辉却没什么可说的了;面对谢老师对这部书的说法,又觉得谢老师的道德/价值主张也对,而我义辉没什么可说的了;待一会儿面对胡老师完全不同于王老师、谢老师对这部书的说法,我义辉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样,你就不可能以一个道德批判者的姿态和立场出现,来对这一部学术名著作出道德/价值批判。[/P][P]  
        [/P][P][B]   第四种阅读方法,运用阅读[/B][/P][P]
        [/P][P]   我们的阅读,有些是为了愉悦身心;有些是为了谋生求福;有些则是为了济世救民。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我想对于学术名著的阅读,绝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身心,也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求福,反之,这种阅读一定是通过致知而追求更高的境界的。否则的话,阅读学术名著就有些得不偿失,因为学术名著总是枯燥的。对于这种枯燥的书,如果我们不追求更高的阅读境界,何须要耗时费功地去阅读它?那还不如去阅读小说、阅读一些小故事、甚至阅读那些在微信上大家转发来、转发去的笑话、段子就行了,因为阅读这样的文字,即使带不来读着的身心愉悦,也不需要太大的阅读负担,更何况它总是能带给读者以一定的感官刺激。所以,为什么艰苦地阅读那些学术名著?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定的实用或运用效果。[/P][P]   我把这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运用阅读。它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运用,是学术运用。譬如我们阅读了某部名著,对我们日后写一篇论文,或者攻克一个难题也可能会提供一些灵感,提供一些思维方向,也提供一些学术资料。显然,这是学术名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用领域。它不仅带领我们思想,而且还催发我们独特的思考。对于在座的诸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言,更是面临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将来大家要完成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术名著的阅读对各位而言,就应当在运用层面对各位写作论文有帮助,帮助大家克服思维困顿,开阔学术视野,并启发更进思考。可见,对于在座的各位而言,今天阅读学术名著的致用方向,也就昭然若揭。对我们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对学术名著的一种最现实的、最实用的阅读。因为我们要在自己撰著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中靠这些学术名著更有力地阐释和佐证我们的观点。[/P][P]   第二个层次的运用,就是社会实践的运用。我把人类的实践分为三种:一种是精神生产实践;一种是制度生产实践;一种是物质生产实践。我在这里讲的主要是社会的制度生产实践和物质生产实践。阅读一部书,对我们当下而言,在物质生产实践上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在制度建设或生产上又有什么值得运用的地方?我们将会在哪些领域按照该书的设计去做,在哪些领域按照该书的要求还做得远远不够?按照该书的要求去做时其实践效果如何等等,都属于社会实践方向的运用。特别是包括法学在内的社会学科的学术名著,尽管有作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重要价值,但更多地是将相关主张投放到制度的生产和建设上。只有在阅读中把一部学术名著的思路、观点、立场、精神发扬开去,运用并观察我们的物质和制度实践时,才更表明我们的阅读得以实现了致用的效果。[/P][P]   第三个层次的运用,即通过阅读一部学术名著,产生对阅读者的身心修养。这可称为修养运用,即学术名著对阅读者身心修养方面的运用。大家知道,刘少奇曾著有《论共产党人的修养》。修养有很多种,如学术修养、德性修养、技术修养等。通过阅读一部书,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技巧,可以学到论辩方法,可以学到作者是怎样设定这部书的大前提的,在书中,他是怎样组织/运用大量材料的等等,这都是通过阅读名著在技术和学术手段上的修养。但这还远远不够,读者还可以通过一部学术名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其德性境界。例如通过《社会契约论》,我们可以领会尽管专制是人类、人性之本然,但是在民智普遍被开发的背景下,所有有能力的人都需要收敛其行为,才能维系社会的普遍自由,才能让所有的公民都行使权利。可见,我们将来做学者要收敛,要尊重我们的所有学术对手;做法官或其他官员要收敛,要尊重所有的被管理者;做商人也要收敛,要尊重所有的竞争对手……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有每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所谓社会契约中的自由。这正是我们在阅读《社会契约论》时所应获得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运用。[/P][P]   好,啰里啰嗦地讲了这么多,其实我的思考也是非常肤浅的,因为我到了这里才知道我们要讨论的是《社会契约论》。一言以蔽之,一部名著的阅读应当注意什么?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刚才讲的四种方法:即文本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方法、批判阅读方法和运用阅读方法。我的思考肯定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是基于我个人阅读经验的一些思考,希望对义辉及参与今天讨论的其他同学能有所帮助。[/P][P]
        [/P][P](原载爱思想网)[/P][/BG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教师的“主业”与“副业”[/BGCOLOR][/COLOR][/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i]夏祥程[/i][/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BGCOLOR][/COLOR][/P][P][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近年来,关于教师“主业”与“副业”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教师职业有了“主业”与“副业”两副“面相”,教师该何去何从?[/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什么是教师的“主业”与“副业”?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探讨。[/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一是教师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自主安排,即以工作时间为边界划分主、副业。此时,所谓的“主业”是指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课堂这个“一亩三分地”的耕耘;所谓的“副业”就是在业余时间办培训班、辅导班,开公司,做业务,等等。[/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翻开近年的新闻,我们会读到“学与商,界线在哪里”、“部分教师兼职成主业,教书退为副业”、“在职教师做家教,主业副业孰轻孰重”、“人大代表呼吁加强对教师搞副业的监管”……这样的信息时刻告诫我们:个别教师从事这样的“副业”,严重影响了“主业”。中小学教师擅自在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从事兼职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都是明令禁止的。[/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二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对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观认识,即以工作内容为边界划分主、副业。此时,所谓的“主业”是指教师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等常规性工作,或者是教学成绩、技能证书等“实绩”;所谓的“副业”,则是指教育写作、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等“务虚”活动。[/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毋庸置疑,教师理应以教学为“主业”,理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如果连最核心、最重要的日常教学都做不好,遑论写作、科研。同时,过分强调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分数让路的观点,则是窄化教育,这将导致教师“眼里有分”,却“目中无人”。[/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当下的教育界流行一句很时尚的话——“教育要指向人的完整成长”。然而,教育只是将完整成长的权利与使命赋予学生,却很少关注教师该如何完整成长。那么,对于教师的完整成长来说,究竟有主、副业之分吗?[/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有一个观点:教师业绩就是学生的成长,包括学业和其他方面的成长,教师的公开课、论文、课题等都是属于学术成绩。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努力,要以能否促进自身的成长,并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来考量。[/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发展标准的制定,从专业发展的视域,为教师制定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师德观念等方面的发展指标,但对一个教师如何提高精神海拔,如何培养人格、性格、品格的关注却不够。事实上,一个教师的精神成长,远比专业发展重要。教师取得专业发展之前,必先提振精神,只有精神海拔提高了,他的思想水平才会高,人生格局才够大。[/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255,255)][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教师的完整成长,没有主、副业之分。只有“精神面相”与“专业面相”和谐统一,“秋水共长天一色”,才能让教师在追寻教育梦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作为一个教师,如何让职业“面相”更丰富?我想,一是要“两懂”:懂学生,懂教育;二是善“两教”:善教育,善教学;三是能“两研”:能教研,能科研。如此,才是一个立体、完整、丰富的教师。[/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宋体][BGCOLOR=white][SIZE=12pt](原载《中国教师报》)[/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BG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积分476
            • 经验19503
            • 文章447
            • 注册2014-08-28
            [QUOTE][b]下面引用由[@风满楼]发表的内容:[/b]

                           闫学:好书不妨重读       曾经读过叶灵凤的《重读之书》,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古语所谓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在机械生产的今日,一个人即使财力和精力都胜任,恐怕也不能读尽所...[/QUOTE]
            [P]
            [/P][P]好书确实需要重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根本书籍。[/P]
            知不足而后进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邮箱;gsap888@sina.com   qq;2861163349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BGCOLOR][/COLOR] [/LINE-HEIGHT][/P][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闫学:微信时代,留一点空间给阅读[/SIZE][/FACE][/LINE-HEIGHT][/SIZE][/FACE][/LINE-HEIGHT][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刚读了村上春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他感慨现代人不去书店、不读书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被阅读以外的活动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真正能够安安静静沉下心来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村上春树的这些说法在当下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确,单是从这两年国内大热的微信即可窥见一斑:打开微信,满眼充斥的不是美食就是购物,不是娱乐就是旅游,要不就是孩子在体育馆学习游泳,在农家乐采摘果实。这么多活动都玩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读书?[/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即便不说玩乐,单是微信这东西本身就是例证。当下不使用微信的年轻人几乎就是个怪物。我算是使用微信比较迟的,刚上去那半年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一如当年开始拥有微博的兴奋心情,每天时时上网刷刷微信朋友圈就像当年时时上网刷刷微博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渐渐地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刷微信朋友圈占据了我生活中绝大部分碎片时间,而过去这些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更糟糕的是,刷过朋友圈点完赞之后,那种空虚和沮丧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后来我发现原因就在于微信朋友圈里呈现的信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完全是两回事——由于纸质媒体没有网络媒体时时更新的特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你可以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甚至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也同时规避了那些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信息,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具有很大的主动性。所以,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让人宁静致远,那么刷微信朋友圈就让人心浮气躁。[/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事实上,我发现微信里绝大多数信息对我都没多大意义,空耗了时间和精力。这样说可能有点功利,但稍微分析一下微信里的信息,就不难理解我这点自私的感受了。大体看来,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晒孩子,晒美食,晒旅游。家庭生活隐私,个人情绪变化,甚至喝杯咖啡过个红绿灯,都等着朋友来给你点个赞。除此之外,就是互相转发的一些关于养生、娱乐的图文,还有大量空话连篇的心灵鸡汤和让人心神不定的小道消息。这些东西充斥着每个人的手机屏幕,让你不得不被动地窥视着别人的隐私,觊觎着人家的幸福,以为这世界上唯独自己的生活如此单调,如此乏味,就自然想着是不是也该把自己的隐私和幸福晒一晒,免得让朋友们觉得自己自私。而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无形之中给自己添了一些压力。这种糟糕的感觉久了,就开始反思微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人宁愿一天到晚盯着手机也不愿与身边的亲人多聊几句,以至于网上开始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其实,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对生活的侵蚀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危害不止于此。当人们不再有兴趣安静下来阅读一本书,那些人类社会中最素朴、最纯真的东西将以惊人的速度离我们远去。生活变得没有沉淀,没有回味,怀念童年和故乡成为一种奢侈,难过时连哭一场都觉得浪费时间。对当下许多人来说,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老了,但这种衰老没有祖辈的饱经沧桑,而是生命的迅速风化,哪怕很小的一阵风,那团风化后的粉末就会随风而逝。[/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微信作为一种个体表达媒体,对于朋友圈的读者来说,它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和生活品位。比如,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新书的信息,因为他本人是一个出版人;另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她的读书随感,因为她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还有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英文名著片段,因为她是一位专业水平很高的英语教研员……但现在许多年轻的教师朋友,微信内容几乎全部是家庭、孩子和美食、玩乐的信息,却没有任何关于学习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些老师的微信中,你看不到任何职场追求,也看不到任何足以让我们认出他是教师的蛛丝马迹。他们似乎完全屏蔽了自己每天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心里眼里只剩下了家庭、孩子、美食和玩乐。虽然家庭、孩子很重要,美食、玩乐也不可或缺,而且这些信息反映的也都是下班之后的生活状态,但我依然无法对这样的教师表示足够的信任——不是怀疑他们的人品和职业道德(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没有多大问题),而是怀疑把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角色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上的教师,让阅读和学习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容身之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又能有多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他本人的职业生涯又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同样是教师,我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校长,坦率地说,我可能不会对这样的教师委以重任。[/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LINE-HEIGHT=24px][FACE=宋体][SIZE=16px]微信时代,请给阅读留一点空间,也给心灵留一点空间。■[/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
              [/P][P](原载《教师博览》原创版2014年11月)[/P][/BG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SIZE=14px][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德式阅读的力量:习惯改变命运[/BGCOLOR][/COLOR][/SIZE][P][SIZE=14px][/SIZE] [/P][P][SIZE=14px]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SIZE][/P][P][SIZE=14px]
                [/SIZE][/P][P][COLOR=rgb(0,0,0)][BGCOLOR=rgb(0,176,240)][SIZE=14px][B]德式阅读[/B][/SIZE][/BGCOLOR][/COLOR][/P][P]
                [/P][P][SIZE=14px]到底什么是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SIZE][/P][P][IMG]http://mmbiz.qpic.cn/mmbiz/CHMrfFHseHDicmtd9T8Advc6ecLfTEmCuWYOdoHG81fnrIoAFN8RdSO2ABTLibbia2MZjTq6qhQkOrvUaNmJfAL1Q/640[/IMG][/P][P][SIZE=14px]先来看一些数据调查,告诉你德国人读书状况: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SIZE][/P][P][/P][P][SIZE=14px]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SIZE][/P][P][/P][P][SIZE=14px]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SIZE][/P][P]
                [/P][P][COLOR=rgb(0,0,0)][BGCOLOR=rgb(0,176,240)][SIZE=14px][B]德国的读书文化[/B][/SIZE][/BGCOLOR][/COLOR][/P][P][SIZE=14px]
                [/SIZE][/P][P][COLOR=rgb(0,176,240)][SIZE=14px][B]读书习惯[/B][/SIZE][/COLOR][/P][P][SIZE=14px]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 da》为列,约在19.9欧(约170元人民币)。[/SIZE][/P][P]
                [/P][P][SIZE=14px]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1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2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SIZE][/P][P]
                [/P][P][SIZE=14px]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SIZE][/P][P]
                [/P][P][SIZE=14px]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SIZE][/P][P]
                [/P][P][COLOR=rgb(0,176,240)][SIZE=14px][B]读书氛围[/B][/SIZE][/COLOR][/P][P][SIZE=14px]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SIZE][/P][P]
                [/P][P][SIZE=14px]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SIZE][/P][P]
                [/P][P][SIZE=14px]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SIZE][/P][P]
                [/P][P][SIZE=14px]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SIZE][/P][P]
                [/P][P][COLOR=rgb(0,176,240)][SIZE=14px][B]读书设施[/B][/SIZE][/COLOR][/P][P][SIZE=14px]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SIZE][/P][P]
                [/P][P][SIZE=14px]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SIZE][/P][P]
                [/P][P][SIZE=14px]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SIZE][/P][P]
                [/P][P][SIZE=14px]如果你的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SIZE][/P][P]
                [/P][P][SIZE=14px]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SIZE][/P][P][SIZE=14px]
                [/SIZE][/P][P][COLOR=rgb(0,176,240)][SIZE=14px][B]德国的图书馆[/B][/SIZE][/COLOR][/P][P][SIZE=14px]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人们只要花约10欧元办一张年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在公立图书馆,看书则是完全免费的。[/SIZE][/P][P]
                [/P][P][SIZE=14px]不得不介绍的几个德国图书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书馆,属于非借阅图书馆,成立于1946年,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承担着从1913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SIZE][/P][P]
                [/P][P][SIZE=14px]柏林国家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659年的前身德国皇家图书馆,以大约一千万的藏书量成为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SIZE][/P][P]
                [/P][P][SIZE=14px]德国的乌尔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建于18世纪,是德国南部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以高雅的氛围为文化活动提供使用场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SIZE][/P][P]
                [/P][P][SIZE=14px]德国沃芬布托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成立于1572年,是德国典藏、修缮古籍的国家级图书馆,古籍典藏的数量以及修缮维护的技术皆是欧洲之冠。[/SIZE][/P][P][/P][P][SIZE=14px]曼海姆伊斯兰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拥有25000册图书,准备将藏有量扩增到10万册。[/SIZE][/P][P][/P][P][SIZE=14px]海德堡大学图书馆,是德国最古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260万册,其中拥有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极为珍贵的14世纪手本。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5位。[/SIZE][/P][P][/P][P][SIZE=14px][SIZE=14px]除此之外德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可圈可点,比如[/SIZE][FACE=宋体][COLOR=rgb(227,108,10)][SIZE=14px]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被视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见本日第二条微信内容)[/SIZE][/COLOR][/FACE][LINE-HEIGHT=25px][SIZE=14px],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彰显了艺术气息,德国科特巴斯大学图书馆更像是一个现代博物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则采用环保材料和自然采光系统,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如果有几乎不放把图书馆作为你旅游途中的一道风景看一看。[/SIZE][/LINE-HEIGHT][/SIZE][/P][P]
                [/P][P][BGCOLOR=rgb(0,176,240)][SIZE=14px][B]读书背后的故事[/B][/SIZE][/BGCOLOR][/P][P][SIZE=14px]
                [/SIZE][/P][P][SIZE=14px]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SIZE][/P][P]
                [/P][P][SIZE=14px]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SIZE][/P][P]
                [/P][P][SIZE=14px]就是因为信息爆炸,我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呢?[/SIZE][/P][P]
                [/P][P][SIZE=14px]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读一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SIZE][/P][P][SIZE=14px]【文章转载自 当代教育家】[/SIZE][/P][/BG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27
                  • 经验81770
                  • 文章5064
                  • 注册2011-08-17
                  [P]非常扎实的阅读奉献[/P]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QUOTE][B]下面引用由[@yhglll]发表的内容:[/B]

                    非常扎实的阅读奉献[/QUOTE]
                    分享给大家!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P]    [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P]郑也夫:我们该怎样读书、怎样思考[P][/BGCOLOR][/COLOR] [/P][P] [/P][P]       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在这儿我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P]
                      [/P][P]  [B][COLOR=rgb(75,172,198)]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COLOR][/B][/P][P]
                      [/P][P]  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还是大范围,都不怎么令我满意。整体来说,和其他民族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民族现在不太爱读书。[/P][P]
                      [/P][P]  有一本书非常好,叫《钢铁、细菌与大炮》,在美国卖几十万册,我向同学推荐,没有一个人看完不说好。但这本书在我们这儿只能卖一两万册。再举个例子,日本的地铁里,等车的所有人都拿着书看,车来了以后,上车的上车,下车的下车,很拥挤,相互把位置调整调整,从兜里拿出书报继续看,一个车厢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站台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P][P]
                      [/P][P]  我在学校呆的时间不多,北大2年,人大5年。教书七年来我只见到一个学生,在我教“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的时候,感觉这个学生读这路书有点痴迷了,很快我读的书他差不多都读了,我们能对上话。这以后他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英美学术刊物上关于社会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成果发过来,我很受益。我就碰到这么一个学生,非常高兴,也非常失落,这样的学生怎么就碰到一个呢?所以还是那句话,全国上下,包括我们名牌学校的学生,我看不到他们热爱读书,这是最使我悲哀的事情。[/P][P]
                      [/P][P]  什么原因呢?中等教育是祸根之一:我们的中等教育不但没有激发,相反挫伤了大家的读书兴趣。我们学的东西太狭窄了,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只有被动地去重复,去记忆。而且,在这个过于狭窄的领域中又逼迫同学们用力过猛。狭窄、单调而且用力过猛,最后造成学生们厌学。[/P][P]
                      [/P][P]  还有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化太早,而后还是大家学的东西狭窄、单调,同学没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这是我猜想的又一个原因。[/P][P]
                      [/P][P]  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氛围太过功利,不重视主体自身的乐趣,不重视开发主体阅读的兴趣,这种氛围之下人们动辄要发问:这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工作?能帮我升官?能帮我赚钱?对不住,往往都不能。很多人类的文化精品不能帮你这个忙。[/P][P]
                      [/P][P]  这三个原因结合起来使我们无法建立起读书的兴趣。我想说,即使不做学术工作,如果你最终没有养成对读书的热爱也是很遗憾的,我觉得你人生当中少了很多乐趣。而你如果以后想做学术,我以为是绝对做不好的。[/P][P]
                      [/P][P]  [B][COLOR=rgb(75,172,198)]读完书要和人交流、要会“卖弄”[/COLOR][/B][/P][P]
                      [/P][P]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你才能够发现你自己,知道自己读书的乐趣、研究的乐趣在什么地方。此前我们为什么没有培养起读书的乐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狭窄,是因为让我们看的书都是服务于“科举”的。那么要开发大家的乐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让大家有选择的自由,能接触各种类型、风格的图书,在这样宽泛的阅读当中,一个人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起自己的读书兴趣。[/P][P]
                      [/P][P]  读书兴趣的培养跟生理上的一些其他喜好的养成很相似。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原因。我们胃里缺少一种酶,小的时候多喝牛奶,就能够开发这种酶。读书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道理,小时候如果不开发广阔的兴趣范围,大了就费劲了。童子功是非常要紧的。[/P][P]
                      [/P][P]  如果一个写作者读书的兴趣窄了,写的书就没人愿意看。中国的经济学家——水平差的不谈——水平好的经济学家和外国经济学家写的书比起来索然无味。差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专业上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国外的优秀经济学家们非常之博学。知识面太窄了,书写得没有味道,人家怎么能爱看呢![/P][P]
                      [/P][P]  下面谈一点点怎么读书。读书是要记笔记的,笔记是给自己做的,自己能看懂就行。笔记可以记得极其简短,实际上是一个索引,看到两个字,哦,他说的是这个观点。或者再加个页码,在这本书某页,日后要引用,要深入思考,把那本书拿来翻到那一页,就行了。[/P][P]
                      [/P][P]  读完书以后要和人交流,要经常去卖弄,跟别人吹牛。这是非常好的,这样能帮助你记住书里面的东西。你给人讲的时候你可不是拿书给人家念,会不知不觉地加进你的思考,至少加进你所强调的东西。这样有助于将书中的内容跟你的思想融合。你当时能从脑子里拎出什么东西来,肯定无意识中进行了筛选,那是你最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你才能牢牢地记住。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开发你的心智、开发你的思想,读了以后跟作者的认识完全一样,第一没有可能,第二也没有意义。要都是这样,人类的思想就不会发展和拓宽了。一个好的思想激发了杰出的少年,他们受到激发以后将这思想稍微变异了一下,思想就是如此发展的。所以重要的是受书的启发产生一些新的念头,是不是正确理解不是最重要的。[/P][P]
                      [/P][P] [B][COLOR=rgb(75,172,198)] “思想”不是一个谋生的差事[/COLOR][/B][/P][P]
                      [/P][P]  下面转向另一个主题:思考。社会科学是什么?社会科学是一个个解释系统,解释我们的社会,解释我们的世界。解释并非不是一种参与,并非不能影响这个社会,那么我们怎么发育出解释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学会思考。[/P][P]
                      [/P][P]  要从解释你身边的生活开始,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思考,要学会解释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疑团。你要对你周边的日常生活有好奇心,要问为什么。可能你跟你的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你除了活着以外还会经常好奇和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刺激我们的好奇心,可以诱发我们去思考、去解释。比如家里的状况,你来到世界上最先目睹最先感受的小环境;比如你亲属的谋生之道,他们靠什么活着;他们怎么有的人下岗了;在你记忆中你的家庭消费在这二十年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怎样发生的,和大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P][P]
                      [/P][P]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故事会更多。因为一个村落中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分化,在农村会目睹形形色色的生存方式。你会看到分家,看到村庄政治。我相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非常耐人寻味,这才是真实的生活。[/P][P]
                      [/P][P]  要从日常生活去学会思考、学会思想、学会解释。因为日后你要去解释社会,去解释世界,首先要从解释周边开始培养这个能力。如果你解释周边的能力远远逊色于你的同龄人,日后你要去解释社会、解释世界,你不可能解释好。[/P][P]
                      [/P][P]  我们要培育自己的思考能力、思想能力。现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工作是和生活脱离的、割裂的,这很遗憾。那些大思想家们的思考、研究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是融于一体的。他们的研究、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生存的核心,也就是说,那不是一个谋生的差事,那是另一种境界的东西。对他来说,那是跟他的生存完全一体的,甚至是他生存的核心。我觉得这是一种像天职一样的东西,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当然包括他的日常生活,去发现信息,去提出问题,将生活和学术融为一体,他的很多基础感受依赖于生活给他的刺激。[/P][P]
                      [/P][P]  再给大家说一个培养思想能力的小手段:记笔记。读书记笔记似乎平常,但观察周围的事情有什么想法记笔记,多数同学恐怕就做不到了。要记笔记,要深入去想一些事,一些小事,然后记笔记。那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是你思想成长的轨迹,你记下你怎么想的,你再想的时候就像登台阶一样走得更高了,而不是像拉磨一样在转圈。实际上由于高度分工,现代人的生活接触面是不大的,甚至非常狭小,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是非常珍贵的;而我们所特别强调的是,要从这个方面开始思想、开始思考。[/P][P]
                      [/P][P]  这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两本笔记,一本是读书笔记,一本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所做的笔记。这两个东西是相互对照、相互促进的。对书本理论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你就能在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有更深的理解,跟没有读过那么多理论的同龄人比起来,对生活的解释就不一样。反过来说,你对日常生活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积累了很多心得,回过头来再读那些理论著作,你的理解同没有对生活做细致思考的人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它也会帮助你读懂很多书,帮助你和一些书产生共鸣。二者融合在一起,一个人的思想学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P][P]
                      [/P][P](原载[B][LINE-HEIGHT=22px][FACE=宋体][COLOR=rgb(255,0,0)][BGCOLOR=rgb(255,255,255)][SIZE=14px]学问思辨行[/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P][/BG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P][ALIGN=center][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SIZE=4][B]读了那么多年书,你为什么还不是读书人?[/B][/COLOR][/BGCOLOR][/COLOR][/SIZE][/BGCOLOR][/ALIGN][/P][P][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COLOR=#000000][/COLOR][/BGCOLOR][/COLOR] [/P][P][COLOR=rgb(62,62,62)][BGCOLOR=rgb(255,255,255)][COLOR=#000000][/COLOR] [/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平时喜欢买书读书,被很多人说成是“读书人”。这不奇怪,但当很多读书读到学历封顶的人也这么说时,我就十足纳闷了。每次都想问一句:你读了那么多年头,还不是读书人么?[/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上周,有人在人民日报上写一篇评论,说“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依我看,原因有两个:[B][COLOR=rgb(192,0,0)]一是读书人没能靠读书解决生计问题,于是义无反顾地信奉“读书无用论”;二是读书人压根没找到读书的门道和乐趣,于是心生倦意,见书头痛。[/BGCOLOR][/B][/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犹如我一个朋友所说,“搞文字的人被文字给搞了”,许多读书人也觉得自己“被书搞了”。就是少有人去反思:是不是读书方法出了问题?有没有好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与书相得益彰?[/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这两年,我一边读一边反思,算是把读书的问题想明白一点了。真的,在我从小学到博士的读书生涯中,我只是在晚近才发现,原来阅读可以这样,原来阅读需要这样——[/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B][FACE=宋体][/FACE][/B][/FACE][/LINE-HEIGHT][/P]第一,经常自问:读什么,怎么读,读了做什么[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这些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人要永远背负着。就像社会学家,总是经常问自己“社会学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如何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也不乏专门论著。去年某天和北师大的一群本科生交流这个话题,我说,“你们讨论读书让我确信,我面对的是一群读书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在当下的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大学教授中,不读书的占大多数。当然,前提是不把‘上学’、‘念书’、‘考学’等同于读书”。人固然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的两类,但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B][COLOR=rgb(192,0,0)]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惟有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并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BGCOLOR][/B][/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FACE=宋体][/BGCOLOR][/FACE][/LINE-HEIGHT][/P]第二,最好是读那些“钥匙般的书”[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读书要有选书的意识,读一本就能打开一个领域或者说清一个问题。读书人要弄明白“读什么书”,至少是对书保持挑选、比较的意识,如此摸索,也能渐渐明白什么书最值得读。[B][COLOR=rgb(192,0,0)]任何领域都有堪称集大成的书,读这样的书可以“以一当十”。在这方面,需要多借鉴高人的做法和建议,因为每个时期的我们都身在相应的认知情境中,很难有超越的眼光和意识来引导自己。[/BGCOLOR][/B]但凡读书高手,对某些领域都形成了统摄的视野,他们说某本书值得读,一定是基于体验和比较得出的结论,其中也一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试错”经历。聪明的人,从来都是从别人身上得到教训,不是么?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搞明白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的问题在哪,你可以看韦伯和吉登斯,但把现代性讲得最透彻的人,还是鲍曼,他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囊括了前人对现代性的论述,又有更深刻的见解;如果你想打下哲学基本功,当然得看《西方哲学史》,但书店里摆着不下十种,走过弯路的人会建议你,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最值得入门者看。[/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B][FACE=宋体][/FACE][/B][/FACE][/LINE-HEIGHT][/P]第三,读书要得法,让虚头巴脑的“书香”见鬼去吧[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说到读书方法,通常只有“精读”和“泛读”这样的粗略表述,对初学者来说,等于什么都没说。事实上,很多人喜欢笼统地谈读书,或者诗意地表达读书感受,什么“书香校园”、“书香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一种信仰”……听起来无限美好,不过细究起来,还是“跟着感觉走”。我还颇为好事地观察过,[B][COLOR=rgb(192,0,0)]凡是喜欢说这么说的人,多半没读过几本书,还搞不清楚读书的道道。[/BGCOLOR][/B]一句话,只有满足了“具体、可操作、有用”的要求,读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FACE][/LINE-HEIGHT][/P]第四,多方探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单说“读书方法”,也是一个笼统的提法。还得想想,我们怎么读一本书,读一个领域的书,读一个书店的书?还有,我们怎样读一本小说或散文,怎样读一本调研报告,怎样读一本理论著作?对不同量级的书,对不同领域的书,我们都要建立相应的读书方法。也就是说,[B][COLOR=rgb(192,0,0)]我们要在分类的原则下建立方法,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借鉴别人的读书法,也注意探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BGCOLOR][/B][/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B][FACE=宋体][/FACE][/B][/FACE][/LINE-HEIGHT][/P]第五,不会“结构化读书法”的人不算读书人[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用一张图把书中的脉络和观点画出来,你可以试试。我不仅用于一本书,而且用于一个领域,[B][COLOR=rgb(192,0,0)]比如初读社会学理论的时候,总感觉读起来无从下手,读到的东西又无处存放,后来,我试着梳理每个学者、每个理论、每个观点前后左右的联系或对立,涂尔干为什么要研究劳动分工,他的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也研究劳动分工,为何他们的观点迥异[/BGCOLOR][/B]……这样去梳理,你得到的东西就是成串的,记忆效果好,而且更能增进理解。[/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B][FACE=宋体][/FACE][/B][/FACE][/LINE-HEIGHT][/P]第六,学会批注,建立自己的符号体系[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读书方法还有更微观的体现:很多人读完的一本书,里面还是整洁如新,我敢说,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我觉得,一本书于你的价值,在你读过、划过、批注过之后,会得到成倍的提升。[B][COLOR=rgb(192,0,0)]我个人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标注方法,除了留白处的文字批注,遍布书中的下划线、小三角、大三角、圆圈以及问号等都各有所表。这样的好处,不仅在于增强记忆和理解效果,还在于无论什么时候翻看,就能迅速地浏览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内容,以及自己彼时的所思所感所悟。[/BGCOLOR][/B][/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FACE][/LINE-HEIGHT][/P]第七,一定要相信“读书进化论”[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知道如何选书,我们的阅读之路就会拾阶而上了,我们的认识与思想也自然不断提升。我谓之“读书进化论”,就是说,通过读书,我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会始终处于进化的状态,从低级趋向高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读一本观点,每看到一种理论,最好都问问自己,它的上游在哪?作者受过哪些人的影响?[B][COLOR=rgb(192,0,0)]很多人读书很勤,阅读量也很大,但读来读去,读了几十年还是一个层面的书,这是读书人尤其要警惕和反思的事情![/BGCOLOR][/B]我以前看过一个调查,说农民工的阅读量其实很大,业余无聊,他们很喜欢买《知音》《婚姻恋爱家庭》那样的杂志看。从十几岁读到几十岁都很专一,即使现在能用手机上网,看的也还是这类东西!你观察一下,很多高学历的人,如果案头有读物,无非是业务类或成功学之类的书。我了解过某国家机关年终订阅情况,最受欢迎的杂志是《读者》,年年如此。[/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B][FACE=宋体][/FACE][/B][/FACE][/LINE-HEIGHT][/P]第八,读书贵在融通,别让专业和学科误了自己[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COLOR=rgb(192,0,0)]读书拾阶而上,还要看看,我们走的不要是“窄窄的梯子”。身在专业之中的大学生、研究生尤其要有反思,学科、专业、方向……这些都是传授知识和学术研究的权宜之计,专业之人最好要有扩展和融通意识[/BGCOLOR][/B],请不要说“我是学学前的”,“我是学教育学的”,“我是学经济学的”……至少,你要在社会科学这个层面上定位和发展自己。当然,每个学科有自己的视角和方法,这种划分和训练也不宜排斥。比如,这个学期我们讨论学校和社区关系,读很多教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相关文献,但是你要知道,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对社区都有关注和论述,我们要不要也一并了解一下?[/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FACE][/LINE-HEIGHT][/P]第九,读书要有“产品意识”[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一定有师长告诫过你“读书不要总想着‘有用’,不要太功利”。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读书一定要追求“有用”。当然,绝不仅仅是“颜如玉”、“黄金屋”层面上的有用。假定你们都是有学术追求的人,每拿起一般书,你的兴趣绝不应该只是消遣,而要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进入。读完,你得问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得到了什么启示,书上哪些内容你特别认同或质疑,结合这本书能对人作什么样的陈述,写出什么样的文章?[B][COLOR=rgb(192,0,0)]你可以把这些都视为“产品”,是的,读书一定要有“产品意识”。[/COLOR][/B][/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B][FACE=宋体][/BGCOLOR][/B][/FACE][/LINE-HEIGHT][/P]第十,聚集“散落的人”,共建读书交流圈[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我觉得读书人应该有自己的圈子,至少得有几个可以交流的人。我曾说过,在微观层面,改善我们生存环境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让案头的好书多起来,一个是让身边可以探讨严肃问题的朋友多起来。基于读书而交流的好处,[B][COLOR=rgb(192,0,0)]一是获知他人的见解和思想,二是检验自己的观点和逻辑,三是营设相互激荡的读书氛围。[/BGCOLOR][/B]我们由此能结识很多“散落的人”(尼采语),渐而形成价值共同体,甚至行动团队,为改善自己的生存,为改善这个并不如意的世界做更多的事情。[/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
                        [/BG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BGCOLOR=white](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之声事业部舆情评论总监张以瑾,教育学博士)[/BGCOLOR][/LINE-HEIGHT][/P][/COLOR][/COLOR]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风满楼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7
                          • 积分4424
                          • 经验114902
                          • 文章4369
                          • 注册2009-09-13
                          [P]  [/P]【开学啦】新学期,做个幸福的老师吧(朱永新、于漪、窦桂梅、李镇西告诉您如何更幸福) [P]  [/P][P] [/P][P] [/P][P]      [FACE=宋体][SIZE=16px]嗨,老师们,要开学了,“好老师”微信又与您见面啦![/SIZE][/FACE][/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您准备好“满血复活”了吗?[/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这个学期,您打算怎样度过呢?[/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小编猜想,您一定为新学期做了精心的计划。不管您的计划是什么,千万不要忘了,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要让自己更幸福——[/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您幸福了,学生才能幸福,教育才能幸福哦![/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那么,怎样收获幸福的新学期呢?听听朱永新、于漪、窦桂梅、李镇西等教育名家们怎么说吧![/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SIZE][/FACE][LINE-HEIGHT=150%][B][FACE=宋体] [/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朱永新:提高效率[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圝圝[/SIZE][/COLOR][/FACE][LINE-HEIGHT=150%][FACE=宋体]职业倦怠是各行各业均可能发生的一种状况,但我在百度里输入“职业倦怠”,首页“相关搜索”共有九条,其中六条是指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个结果应该说是触目惊心的。[/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它充分说明,教师的幸福正在被偷走。[/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  教师的职业倦怠,一般无外乎有几种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二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三是社会期望与教师实际素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四是成就感过低。而一般的解决方案,从外部而言,多是要求给教师减压并提高教师待遇;从内部而言,往往是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情绪管理等策略自我减压。[/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一定产生职业倦怠。最根本的原因,与其说是由工作压力所致,不如说是没有充分专业化的必然结果。[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当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时候,职业与教师个体生命之间必然产生断裂并构成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正是职业倦怠的根源。[/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其实,比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减少无用功。要提高效率,只有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条路可走。与其“减负”,不如“增效”,效率提高了,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6px]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教师的自主创造和专业追求有足够的空间、受到足够尊重。[/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6px][/SIZE][/COLOR][/FACE][/LINE-HEIGHT][/P][B]小编说:[/B][P][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虽然不能仅依靠教师自身,这与教改的进程、学校的管理等“保卫教师幸福”的环境都有关系,学校要给教师通过专业成长实现更好生命状态的动力和环境,可是咱老师本身也要更努力。[/SIZE][/BGCOLOR][/COLOR][/P][P][COLOR=rgb(192,0,0)][BG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从这个学期开始,给自己列一个时间利用、专业发展的计划详单吧!提高工作效率,感受到专业发展带来的快乐,幸福感自然就来啦![/SIZE][/BGCOLOR][/COLOR][/P][P][LINE-HEIGHT=150%]
                          [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6px][/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于漪:让工作有趣[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很穷的,但是却感到很幸福。如果每一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又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课上得得心应手,学生喜欢,那么我就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感到很幸福。[/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其实,若想感受做教师的幸福,要把了解学生当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6px]若想上好课你是要动很多脑筋的,不仅对文本解读要到位,而且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内心需求、兴趣爱好都进行了解。[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如果把事情都看得很累,那自己就不舒服了。其实带着一种兴趣,一种探究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沟通,你会觉得很有趣。[/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B]小编说:[/B][P][SIZE=16px][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谈起教育,于漪经常提起“[/SIZE][LINE-HEIGHT=1.4][FACE=inherit][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幸福”二字。怎么能那么幸福呢?原来,于漪认为,若觉得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很有趣,一定会更幸福![/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GCOLOR][/COLOR][/P][P][LINE-HEIGHT=1.4][FACE=inherit][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以有趣的心态看待您的学生、看待您的教育教学任务,就从这个学期开始吧![/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6px][/SIZE][/FACE][/B][/LINE-HEIGHT][/P]窦桂梅:捧起好书[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曾国藩说,有的人天生气质高贵,有的人,需要后天的读书来改善。甚至可以说,书,是最高档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缤纷的映像,让我们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此刻,你的脸上不洋溢着从容、淡定的自我满足才怪呢。[/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有的老师苦于没有时间读书,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你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不仅如此,还要读无字的书,要悉心结交那些爱读书的人。[/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6px]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经常在生活中,在书信里、电话中,和朋友交流读书、工作的体会。交流完毕,每每心情舒畅,仿佛从空气清新的田野刚刚休整归来。[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百忧劳心的日子里,能有这样的朋友们一起经营人生的时光,实在是一种幸运。[/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B]小编说:[/B][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幸福的教师都明白: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工作永葆活力,还会带来宁静、浪漫、激情……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学期,我们一起努力吧![/SIZE][/BGCOLOR][/COLOR]
                          [P][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6px][/SIZE][/FACE][/B][/LINE-HEIGHT][/P]李镇西:心态阳光[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幸福,源于心态;不幸福,也源于心态。[/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我曾给年轻的老师们评论过网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我说,[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这些段子初一看觉得很解气很痛快,“终于有人为我们鸣不平了”。但实际上这些段子大多似是而非,夸大其词,不但不能减轻自己的郁闷,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痛苦。[/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放眼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更累。[/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我不是主张面对不公平要逆来顺受,不,如果可能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权益。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种种不公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彻底消失。那怎么办呢?[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还是得调节心态,从容应对。[/SIZE][/FACE]何况,很多时候缠绕我们的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烦恼,完全可以一拂了之。李白有一句诗:“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不是天空没有飞鸟,而是晴空万里,辽阔无边,一两只鸟简直微不足道;不是水面没有船只,而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两只船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是胸襟,也是心态。[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好心态,便拥有了幸福。[/SIZE][/COLOR][/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B]小编说:[/B][COLOR=rgb(16,14,14)][BGCOLOR=rgb(255,255,255)][SIZE=16px]一样的工作、一样的生活,换一种想法和心态,疲惫、忙碌、压力、纠结……也许都会变得不一样!从这个学期开始,改变您的心态,事不宜迟![/SIZE][/BGCOLOR][/COLOR] [P][LINE-HEIGHT=24px]
                          [/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6px]亲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新学期,可以参考的不仅仅是这些哦,小编还为您搜罗了更多实操型的教师幸福秘籍。从这个学期起,让我们一起关注下面这8个关键词吧:[/SIZE][/FACE][/B][/LINE-HEIGHT][/P][P]
                          [/P][P][U][SIZE=18px][B][U][COLOR=rgb(227,108,9)][SIZE=18px]1、目标[/SIZE][/U][/B][/SIZE][/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都说心中有梦是最美好的。新学期,给自己定一个美好的目标吧,[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时时望向前方,就不会纠缠于哪一件事情太费力,哪一天过得太疲惫![/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COLOR=rgb(227,108,9)][SIZE=18px][B]2、交流[/B][/SIZE][/COLOR][/U]
                          [/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交流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我们年龄多大、身在何处,交流都始终是不可缺失的。几个朋友小聚,天南海北地聊,无拘无束地笑,敞开心扉地说,的确是一种闲适和惬意。[/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和家人谈心是交流,给孩子一个拥抱是交流,和学生谈心是交流,作业的批改也是交流……[/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SIZE=18px][B][U][COLOR=rgb(227,108,9)]3、微笑[/SIZE][/U][/B][/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一个微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一个微笑能够表达我们的友好与支持;在与家人的相处中,一个微笑能让家人感到快乐和幸福……[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作为老师,应该慢慢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那样,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微笑变得越来越多,幸福越来越近![/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COLOR=rgb(227,108,9)][SIZE=18px][B]4、记录[/B][/SIZE][/COLOR][/U][COLOR=rgb(227,108,9)][/COLOR][/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些好的做法、观点闪现,这时我们要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哪怕是简单的三言两语,甚至是一句话,适当的时候,当我们把这些记录加以整理、汇总就会成为经验的总结,[/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发表更多文章、提高专业能力,更会让我们梳理内心,感受更多的细腻与幸福。[/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COLOR=rgb(227,108,9)][SIZE=18px][B]5、反思[/B][/SIZE][/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智慧的人不是生活中不遇到问题,不犯错误,而是在遇到问题或者犯错之后能够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得失,查找原因,不断成长。[/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作为教师,反思可以让我们避免"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可以让你更有规划,找到方向。[/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SIZE=18px][B][U][COLOR=rgb(227,108,9)]6、主动[/SIZE][/U][/B][/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可以说,幸福的教师个个是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人、眼中有活,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提前看到学生与家长的下一步要求、打算,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也就是说,[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主动起来,你会感觉自由且幸福。[/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SIZE=18px][B][U][COLOR=rgb(227,108,9)]7、运动[/SIZE][/U][/B][/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运动不仅仅意味着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还意味着压力的适度宣泄和放松。除了竞技体育之外,几乎没有人在运动中也会紧张不安,而是在运动的参与中忘了烦恼和压力。[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运动吧,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减轻压力。[/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
                          [/SIZE][/FACE][/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U][COLOR=rgb(227,108,9)][SIZE=18px][B]8、文化生活[/B][/SIZE][/COLOR][/U][/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学一点浪漫,多一点情调——这样,便可以“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心不累了,自然就轻松了、幸福了![/SIZE][/COLOR][/FACE]
                          [/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16px]
                          [/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FACE=宋体][COLOR=rgb(192,0,0)][SIZE=16px]怎么样,以上秘籍是不是总有一款适合您!开始行动吧,小编祝您新的学期更幸福![/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综合自《朱永新: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于漪:做目中有人的教师》、《窦桂梅: 阅读是最好的精神美容》、《 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中国教育报微信文章《12个习惯让教师更幸福》[/LINE-HEIGHT][/P]
                          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wangtao19851110][color=blue][B]风满楼的博客[/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