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关于教育学的谈话》(1894)等。
        1、论活动的课程与方法
        从批判传统的课程与方法出发,帕克尝试在一些来自于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原理基础上采用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他强调说[/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儿童必须是教育经验的中心,所教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儿童有意义。"[/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因此,昆西学校"抛弃了固定的课程以及缀字课本、读本、语法书和习字帖,教师在教室里使用杂志、报纸和自己设计的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教科书。"在学校课程中,艺术活动和手工劳动有重要的地位。在怕克看来,重要的是便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观察来培养自我表现的能力。
        由于儿童每日每时都在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即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已经自发地和无意识地学习每一门科目,因此,[/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帕克强调教学中要注重使儿童有兴趣的活动[/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例如,学习语言应该从最简单的词和句子开始,而不是从硬背字母表开始;学习算术应该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使儿童结合日常生活来掌握数量关系及原理,而不是仅仅死记算术运算规则;学习地理应该从到附近地区农村的旅行开始;学习绘画应该注重发展手的灵巧性,提高儿童个人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儿童一般被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活动。总之,怕克主张必须用自然的活动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帕克认为,通过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使得学校的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他强调说:"每个儿童热爱的自然界:鸟、花和动物是他用之不尽的好奇心和惊讶的一种源泉。我们应该把这种热情带到教室里去。…¨儿童也具有一种具体地表现他思想的愿望。我们也应该把这种冲动倾向带到教室里去。"在帕克看来,[/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儿童喜欢与自然界打交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进行"自然学习"。[/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对于帕克强调的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人们一般称之为"昆西制度"或"昆西方法"。
        2、论教师
        帕克指出,对于美国公立学校来说,教师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位教师他应该受过专业的训练,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教育科学的知识,热爱儿童和教育工作具有巨大的热情和献身精神。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儿童从事充分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帕克强调说:"教师的重要性在于使儿童的心灵真正地重视生活和去生活。"[/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在他看来,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革新课程内容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很好地引导儿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具有观察和学习自然界的能力。
        为了能给学校提供好的教师,帕克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担任芝加哥库克县师范学校校长长期间,他采用了新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活动和实际练习来学习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而使得这所学校成为最富有进步主义精神和启发意义的学校。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因此,[/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论儿童与教师
          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学的观念》(1946)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1、教学方法
            雅斯贝尔斯反对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他强调说,"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所以,应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他又指出: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他批评当时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那样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习惯"。在雅斯贝尔斯看来, "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因此,他主张(1)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2)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3)模仿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
            2、论"全人教育"和 "全民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the wholemaN),因此需要一种"全人教育"。[/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但如何具体进行这种教育,雅斯贝尔斯并未设计出方案。他的意思可能是主张通过日常的教学等活动有意识地去实现这种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他说,"今日教育不可能再局限于某个阶层,它必须是全民的教育,惟有这样,才能发生效用。"就高等教育而言,雅斯贝尔斯特别强调要破除阶级的障碍,真正按能力标准把最好的学生挑选出来送大学深造。据他统计,1700-1860年间,德国的名人有83.2%出身于上层阶级,只有16·8%出身于下层阶级。他接着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上层阶级的子弟享有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机会罢了,而决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更有才能、天资更高。这充分反映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民主的思想。[/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
              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域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职业则应适合于人的天赋和志向。因此,可以说,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由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
              1、体育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身体健康发展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他说:"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而孩子生病、体弱和带有病患素质,则是众多不幸的祸根。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把体育看作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活力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身体的保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他要求学校的环境布置、教学设备和通风采光等都要从学生的健康方面考虑。他还认为,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因为这是 "身体健壮和精神振奋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深信不疑。他确信:"有规律的经常性锻炼不仅可以便身体变得健美、运作协调,而且可以培养性格、锻炼意志。"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学校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馆和操场上的各种体育器材设备一应俱全。
              2、德育
              [/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要给每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使每个人有丰满的内在精神世界,能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具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个人遵守"神圣的、不容争议的、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道德和道德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因此,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德育应当居于首位。
              (1)道德教育应当及早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道德教育是从儿童有意识的生活刚刚一开始就进行的,也就是说,早在他们还理解不了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道德文明的顶峰这一真理之前,就开始进行了。"因为,儿童幼小时,心灵容易接受情感的影响。
              (2)道德教育应当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诸如同情心、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珍惜一切劳动创造等基本道德素养应当从小培养,并形成习惯。在道德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自觉性、自尊心和责任感这三大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历3个阶段,即正面教育阶段、自我道德评价阶段和道德成熟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教育学生体验"亲切的同情,"对恶行的愤懑不平"等情感,使学生养成关心别人、关心周围世界的习惯。在第二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在第三个阶段,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成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过程。
              (3),道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大林基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他看来,德育首先要培养人对美好的、惹人喜爱的、令人神往的东西的敏感性,也要培养对于丑恶的、不能容许的、不可容忍的东西的敏感性。同情心是指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尊重和体贴。因此,"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4)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为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顶峰,"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确立个人的道德信念。在他看来,道德权念是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知识性理解,而道德信念 "不只是指人知道些什么,而首先是指他怎样把这些知识变为他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信念的形成应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因为当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己经形成习惯时,道德信念就稳定地形成了。
              3、智育
              智育是苏霍姆林斯基"个体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智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智力[/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因此,他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当成为学生智力的得法的、有头脑的培育者。"值得注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在他看来,智育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即使学生能够对他所看到的、所认识的、所做的事情采取积极的态度,其中包括对待知识的态度。反过来,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是积极,其求知欲也就越强烈。
              4、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劳动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少年时期和青少年早期就对劳动产生兴趣并热爱它。"
              5 、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感知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美育也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美育就"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 (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感知和领会美的手段主要有3种:一是通过浏览和远足去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二是阅读文艺作品,以便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味和含意。三是欣赏绘画作品和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在感知美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他主张学生通过练习写作和绘画等,学会用语言和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应当使学生在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自然美。他曾有一句名言:"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合作教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孩子们,你们好!》(1983)、《六岁入学》(1984)、《目标始终如一一一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1987)等。
                (一)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采取强制的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是与学习的自学性、独立性和发展创造才能的原则相违背的。[/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学生有成效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而是以能否激起儿童的求知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转移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学过程的性质应当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持久的认识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
                因此,阿莫纳什维利提出,学校要有目的地优化教学条件。在改善和优化教学条件方面,他赋予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说,"只有师生关系建立在人道原则基础上的教育过程,才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是对作为个性特点的认识积极性的发展最有效的教育过程。"在阿莫纳什维利看来,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的方式是学校生活赖以建立的支柱,那就是师生应该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阿莫纳什维利极为推崇这样一种被他称为是"人道的、合作的教育学"。他认为,在"合作"的气氛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能有这样一些特点:关于思考和热爱思考;有自学学习的能力;有组织工作和交际的才能;有创造的才能;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并非入学前就有的,而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心理与教材的相关度。阿莫纳什维利接受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赞同对于学生发展最有力的因素是:教学激起儿童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
                阿莫纳什维利还认为,从心理学的发展观点来看,没有障碍、没有困难的学习,可能会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从克服困难、掌握和发现中获得的快乐感受。因此,学习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被积极调动起来,力争克服困难去获取知识,这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源泉。
                (三)教学要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
                阿莫纳什维利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潜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因此,他[/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主张教师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起他们对获取各种知识的渴望,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通过有目的地改变和优化教学条件的办法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开发儿童的无限潜力、天赋和才能。他还认为,以发展为目标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忽视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作用[/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他明确指出,"问题不在于用损害掌握知识的办法来保证儿童的发展,而在于要有意识地使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发展为目标。儿童的发展是目的;知识、技能、技巧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四)"取消分数"要以发展学生的认识积极性为目标
                在《合作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中,合作教育学思想的倡导者指出,"我们所教的班级无论有多差,在十年中我们从来也不给学生打坏分数,从来也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从来也不在课上指责学生。"阿莫纳什维利则更进一步,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取消了传统教学中的分数,但他不是简单地取消分数,因为没有分数的教学并不等于没有评价的教学。在他看来,分数与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目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学习过程的本质。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分数使学生的内在动机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被外在动机(为了教师的表扬、让家里人买东西等)所替代,使学生为追求分数而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他主张采用实质性评价,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的进程或结果,与拟定的学习和认识任务要达到的目的相对比,以便确定和接受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与拟定的标准相对比,其目的在于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如果评价致力于别的什么,那么它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五)论教学原则
                在教学原则上,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以下3条原则:
                1、相信儿童的原则。所谓相信儿童,就是指教师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儿童的潜力及其发展前景,对他的成功始终要持乐观主义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而自豪,同时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挫折、失利表示同情,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信他自己将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受到尊重。
                2、师生合作的原则。所谓师生合作,指在完成学习和认识任务中,师范生在兴趣、情绪、努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它既是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为了很好地贯彻这一原则,阿莫纳什维利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情景,便儿童感到自己和教师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是独立自主的主体,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加者,而且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创造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的原则在阿莫纳什维利称为"自由选择感"的原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自由选择感的原则。所谓自由选择感,指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从他们己有的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出发,运用巧妙的教育艺术,使必需的学习任务变为内在的自学要求。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听从于教师,教师的活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阿莫纳什维利始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完全排队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他们跟教师是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所以在一切可行的场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即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感。[/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布鲁纳(1915-):[/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发现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发现学习。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1902-1987):[/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处理》(1939),《人的形成》(1961)等。
                    1、论创造性培养
                    罗杰斯对儿童的创造性及其培养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与对儿童学马的看法一样,罗杰斯也将创造性看成是人类大脑所具有的先天性潜能。它具有可感知、人皆有之十天好坏之分十天等级区分等特性。创造性的发展正是人的创造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罗杰斯试图通过心理安全、自由环境的创设,来帮助儿童走向创造性。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无条件的接受和移情性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一种没有外部评价的、自由的环境,那么儿童就会获得心理安全感,充分地思考、感受和形成自由的心理。在这种气氛中,儿童能以其真正的自我出现,无需戴上面具加以伪装,能充分地发现对他自己有意义的东西,能努力以一些新的、自发的方式加以自我发现,并尽情地表达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看法,这样,儿童就可以不断地走向创造。罗杰斯认为,这是一种基本的对创造性的培养。
                    2、论教学
                    罗杰斯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即[/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一种能促进儿童进行"意义学习"的教学[/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在于形成一种"不寻常的或者独辟蹊径的环境,借助这种环境,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开发,便学生的"意义学习"得以产生,最终达到便学生学会学习及完善个性的目的。
                    由于罗杰斯崇尚的是儿童的自由的学习,因此,在罗杰斯看来,[/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学是一个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教学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产生与解决问题来达到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自己的行为。用一句话说,教学即"经验"的运动过程。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为了使这种以学生自由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得以实现,罗杰斯提出了以下教学要求(1)最为基本的原则是教师或促进者自己首先要充满安全感,并且充分信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2)这种教学需要教师(促进者)、儿童、甚至家长、社会人士来共同承担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责任。促进者应提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来自促进者自身的及其个人的经验,也来自书籍等材料及社会活动等。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单独地或与他人协同地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自己作出选择,并对此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并作出自我评价。(3)教学组织过程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促进"的学习气氛真实的、充满关心的和理解性倾听的气氛,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真实的、理解的、移情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促进的气氛中,便儿童的学习以更快的速度、更深刻地展开,并且更广泛地弥散到儿童的生活和行为中,使"完整的人的学习出现"。(4)教学过程必须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当儿童学会怎样学到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并取得显著进步时,学习(教学过程)才能结束。
                    总之,罗杰斯一再地强调[/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3、论教师的作用及要求
                    对于教师,罗杰斯有其独特的看法。他认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师"这个词"是一个很不幸的概念",[/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它隐示着一个人将知识赐予别人的过程。他建议使用"协作者"或"促进者"这一术语,以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
                   罗杰斯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与成败。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并非放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相反,教师作为促进者应积极地参与教学的组织活动。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其任务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引出并且澄清所希望做的东西。(2)帮助学生组织己认可的经验,并且提供广泛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3)为学生服务。(4)建立学生接受的课堂气氛。(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小组成员而活动。(6)主动地与小组一起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7)认识、并承认自己的缺点。
                    罗杰斯从构建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出发,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要求。在他看来,"真实"、"接受"、"移情性理解"是构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要素,[/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师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因此,[/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教师应具备3方面素质:第一,做一个真实的人[/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罗杰斯将此要求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当促进者是一个真实的人,坦诚无疑,同学生建立关系时没没一种装腔作势或者一种假面孔,这个时候,他总是能富有成效的。"[/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第二,无条件地接受学生。[/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由于在人性观上持乐观的态度,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具有优越的先天潜能,这些潜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安全的心理气氛。这种良好的心理气氛需要教师对学生各个方面条件地接受,并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第三,对学生的移情理解[/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罗杰斯认为,移情性理解是一种对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1913-):"[/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掌握学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
                      (一)、论 "掌握学习
                     1、"掌握学习"的概念
                      布卢姆通过广泛的调查和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而且也不是完全稳定不变的,相反,只要教学的时间充分,教学的方法得当,具备适当的条件,这些差异是可以改变的。他强调说;"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学习,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掌握学习"不仅是掌握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掌握学科的方法和手段。
                      布卢姆认为,实施"掌握学习"办须把握3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二是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三是教学质量,指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直接控制因素。这3个变量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 "掌握学习"的效果。
                      2、"掌握学习"的关键要素
                      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把"掌握学习"的要素分解为课程计划、教学程序和评价3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若干子要素,形成了"掌握学习"计划的要素结构。
                      3、"掌握学习"的实施
                      实施"掌握学习"地过程也就是围绕"掌握学习"的要素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布卢姆把"掌握学习"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给"掌握"下定义;制定实现 "掌握"的教学计划;为实现"掌握"而教。
                     第一阶段:给"掌握"下定义。布卢姆认为,应用 "掌握学习"理论时,首要任务是给"掌握"下精确的定义,也就是详细说明要达到的"掌握水平",即教学的目标、测验及成绩及格的标准。其主要作用就是将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前景告知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和家长。
                     给"掌握"下定义可以分成4个步骤:一是确定课程目标;二是编制总结性测验试卷;三是制定单元目标;四是编制形成性测验试卷。
                      第二阶段:制定实现"掌握"的教学计划。布卢姆认为,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避免出现被动地凑合地解决问题的情境。而且,这一计划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全体学生实现单元目标。因此,制定计划要注意高质量教学的2个关键:一是在课堂上讲授的与每个目标有关的材料和方式应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配备有相应材料的各项活动应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阶段:为实现 "掌握"而教。
                      "掌握学习"的教学可分为2个步骤:一是介绍情况,即向学生介绍有关学习内容、方法、考评方式和标准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如果他们需要,可以得到额外的时间和帮助,以保证他们"掌握"。二是课堂教学。教学测验确定学生掌握的水平,并对其分组。随后,根据不同的分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活动。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1910- ):[/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终身教育引论》(1970)等。
                        1、终身教百的涵义
                        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教育并
                    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
                        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或者是从中吸取一切有益的东西,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具体来讲,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新人。[/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朗格朗指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2)实现教育民主化。朗格朗将实现教育民主化作为终身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在他看来,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他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并认为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的手段。"
                    [/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yhglll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5433
                      • 经验81770
                      • 文章5070
                      • 注册2011-08-17
                      [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24px]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SIZE][/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百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他强调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他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向前行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他强调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前途的希望。这个工作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途,运用己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因此,前景教育原则又可称为"明日欢乐论。"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二)、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他说:"如果没有也不去培养一定的共同的作风,那么,这一切外部行为的准则就毫无意义了。"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其表现形式为朝气蓬勃和行动的决心。这也是集体成员对集体和自己的将来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表现。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在内部关系上,集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批评,甚至可以互相"压制",但在外人面前,集体成员应到相保护,不让同伴追受任何苦恼和羞辱。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在集体中持强凌弱者应当受到处罚,弱者应当得到必要的保护。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随时准备去从事有条有理的,讲究实效的活动或文化娱乐活动,克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困难,并且热爱这样的活动,热爱与困难作斗争。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
                          2、集体的纪律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与旧社会纪律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应当伴随着自觉",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马卡连柯强调说:"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三)、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他说"凡是教师没有集合成一个集体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10个随心所欲地单独工作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鉴于教师集体的重要性,马卡连柯研究了如何建设教师集体的问题。在他看来,[/SIZE][/BGCOLOR][/COLOR][/FACE][B][LINE-HEIGHT=22px][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COLOR=#ED1C24][SIZE=24px]建设教师集体[/SIZE][/COLOR][COLOR=#ED1C24][SIZE=24px]应当注意4个方面,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而不是偶然的集合体。在组织教师集体时,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以及教师的性格和业务能力等因素。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第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SIZE][/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    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家庭中进行集体教育,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谩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SIZE][/BGCOLOR][/COLOR][/FACE][FACE=Microsoft YaHei][COLOR=rgb(70, 70, 70)][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24px]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等品质。[/SIZE][/BGCOLOR][/COLOR][/FACE]
                      多读多写,且行且思,天道,毕竟酬勤。勇敢学会拒绝!
                      小博链接,欢迎指点 http://blog.sina.com.cn/u/2009694182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
                        • 积分8650
                        • 经验562262
                        • 文章8544
                        • 注册2012-12-05
                        [SIZE=4]感谢版主收集如此多的教育名家论著,细细读来受益匪浅![/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有益的帖子,需要反复学习。谢谢姚老师的分享!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10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