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2
    • 经验2794
    • 文章66
    • 注册2018-01-0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有感
          这段时间,认真读了管建刚的《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他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指向写作”,最应该关注的是从文本中读出“怎么写”。在“怎么写”的探究上,尤其要关注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那么写,将文本还原到写作行为过程中。阅读要“指向写作”,不能只是考虑“表达”了什么,还要考虑作者是怎样品一步步地逼近“表达”,实现“表达”的,了解写作行为发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效迁移到学生的写作行为中。教学中着眼于“学写”,则是进入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引导学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还可以怎么写,关注写作的共性特征。
          读到此,我禁不住想到了我的作文教学探索从“山穷水复”到“柳暗花明”的一路艰辛:
    一、作文教学多次设想,终归“山穷水复”。
    我曾经想过既然写作是语文最核心的素养,何不将作文单独列为一科,或者在语文教学中居于“统治者”地位呢:我可以将作文按学生的年级段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升华篇、实战篇,每个阶段完成相对应的作文教学任务,如基础篇主要介绍作文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高年级有针对性地解剖命题、半命题、自命题、看图等7大类型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并配以考场心理训练、应变能力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听说在某些作文培训班还挺走俏,但试想一下,作文教学完全摆脱课本的约束,不去理睬课本上这些选择考究的文章,而是去另起炉灶选例文,是不是太傲骄了?缺少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的作文教学,难以保证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作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社会的支持,便将奄奄一息了;同样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基础知识与情感态度的渗透,很难确保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缺少了好文章的熏陶,即使作文在短期作文水平会有过步,但从长远看还是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
         在此基础上,我又考虑到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小学作文教学。
         第一,小学作文教学要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渗透,这样就避免了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第二,小学作文教学要结合生活与实践探索,让学生进行体验教学。评价应该贯穿着于教学的始终,这种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精彩表现的鼓励,也是对教学是否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监督,不仅是对学生写作结果的总结,也是对写作目标的一次再实践。教学内容应该走进生活,体现真善美课标要求写作要取自于生活。
        第三,小学作文教学要遵循发展的阶段性。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分为低年级阶段、中年级阶段、高年级阶段。就自由这个价值观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作文教学就可以侧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不错写作方法,班级准备几本厚的软面超作为写作手册,每个组一本写作手册,按顺序一人一天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要求文通字顺、真实有趣,让家长签字,老师评改,优秀的作品可以在班级传看,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这样不仅有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自信;对于高年级阶段,应该基于前者,培养他们对纪律与规则的认同,这时就可以让他们结合所读写一篇读后感啊,进行观察、思考等专题讲解,并结合阅读训练、句型操练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思考和写作,为他们的初中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第四,小学作文教学要协同各方面的因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学校内部要协同。2.学校与家庭教育协同。比如阅读教学,一部分家长他们经常推荐孩子买经典,带孩子去书店看经典,买经典 ,我觉得这样的家庭培养加上学校良好的阅读训练,更可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或写作水平达到1+1>2效果。3.社区等校外环境与家校的协同。比如网络媒体、路人的行为,如果能传播富强、民主、平等、诚信这些价值观,那么学生耳濡目染,观察到的,倾听到的,感受到的自然也是社会的和谐、富强、民主、诚信……这些素材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对他们的写作甚至是本身的发展都是长远而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使校外环境与家校教育达成协同,促成教育的最优化。
          第五,重视经典阅读教学,加强学生情感与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青年时代是学生情感体验与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体验情感,良好的价值观形成也会在阅读中生根、发芽、开花。在教学过程中,我每个星期发给学生一张小书虫摘录,让他们每天坚持阅读一到两篇,每周评选出一位周阅读能手,每个月评选一位阅读冠军,传看他的作品并给予文具的奖励。这样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价值观融入作文教学从形式上来看显得高大上;从内容上来看,光讲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也显示了语文教学没有关注他的核心素养。于是作文教学再次打回头:课堂上多以教科书为蓝本,以作文教学为痛事的老师偶然会照本宣科,忽略了过程的体验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审题、构思、行文与选材的方法。作文教学似乎真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地步。
    二、读后感悟,探究作文教学,又如“柳暗花明”。
          叶圣陶先生说明过写作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管老师说:“语文课上的阅读则是专业性阅读,语文课上的学生是专门来学语文的。”而写作是语文最核心、最综合合的素养就是写作。
          反思自己,我们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教育材教学傘的深入度开掘,更多在于文本内容,情理等方面的深广开掘,或者对文本中某些词句表达特色与效果的散点式品析,缺乏少对文章整理构思、布局匠心的分析与思考。妙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管老师在这次阅读革命中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要注意以下要点:
    1.指向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值得教。
    2.高年级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由原来的“写什么”,转向了“怎么写”。          写作奥秘是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研读教材的视角、精力分配都要有所侧重。
    3.阅读教学要有“篇感”教学、“段感”教学,不能在生字词上打转。
    4.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朗读方式要以默读为主。
    5.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典型的,正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要关注、渗透和解决的。
         读了第一遍后,回忆起自己在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海伦 凯勒》第二课时,关注的是学习感受形象化的语言的实际含义,品读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逐步地品读句段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总体看来这只是局限于文本内容与散点的分析,指向的是文本的内容。如果有一段写话会不会有所不同呢?比如本班学生意志力不强,通过感悟可以写一写文章最感人之处,表出自己做人的决心?这样的写话练习不说很空洞,也是为“读”服务,不是“指向写作”的写作,缺少思考和提升价值。
        如果重建这节课,根据本班已有的阅读现状和写作状况,包括写人记事类文章的现状,我将确定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联系实际、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学会思考。
       目标中体现了:阅读要指向最核心的语文素养写作。最先,学生用简短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胳,并结合已读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第一节后说一说海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而引出大问题: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何在她童年体现的?这样就有了“篇感”。同学们在品读海伦早年顽强学习的事例,如摸盲文、拼写单词和句子,练习说话等,体会她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生在默读后回答问题了解片断内容,最主要的是能抓住海伦自己学习的句子,边读边画出关键句,品读“吮吸”、“如饥似渴”,从而感悟人物对知识渴求、不屈不挠的品格。为了体现学法的迁移,学生在理解第三部分内容时能过默读等朗读方式了解内容,最主要的抓住了海伦如何努力学习的句子,联系关键词,品读人物的性格。这样就有了“段感”意识。
           阅读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如何写好一个人呢?学生可以总结出:1.文章的事例要有代表性,反映一个人一生的主要精神和特点。主人公闻名于世的就是她那自强不息的拼博精神,所以文章以此为主要对象,着力表现的。2.对选择的人生历程某个阶段的事例要交代具体,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和感受。
    学生最后联系自己身边的不屈不挠的人具体写一写,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正如管老师所希望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学生要有一个阅读中的探索,探索中发现的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思维,专业的阅读理解。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