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2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诗
 
五律·茶韵寄情
 
卢仝情韵里,陆羽古风存。
放却浮名累,抛开世事繁。
白云听泉品,明月共雪温。
一盏香茶醉,悠然岁月痕。
 
七律·茶境逸思
 
卢仝故里意情真,陆羽遗风韵自神。
放却浮名心向道,抛开世事梦归淳。
白云袅袅茶中品,明月悠悠盏里巡。
静对山川思过往,半瓯香茗养吾身。
 
七言古诗·茶意人生
 
卢仝陆羽情相连,放却纷扰心自闲。
白云悠悠听泉响,一碗香茶岁月绵。
抛开俗尘寻真意,明月皎皎照茶烟。
半瓯同雪共斟酌,人生有味是清欢。
 

 
清平乐·茶情逸趣
 
卢仝韵绕,陆羽遗风妙。放却浮名心不躁,世事皆抛情傲。
白云伴我听泉,香茶慢品流年。明月半瓯同酌,逍遥自在如仙。
 
西江月·茶中岁月
 
卢仝情牵故里,陆羽韵漫山川。放名抛事意悠然,静享茶香一片。
白云泉边闲坐,雪融月下同煎。半瓯佳茗润心田,岁月温柔无限。
 
行香子·茶境人生
 
卢仝情绵,陆羽风传。放浮名、心向茶田。白云听泉,明月同煎。共雪之纯,茶之雅,意之闲。
抛开世事,逍遥梦畔。品香茗、沉醉流年。禅音袅袅,诗意绵绵。任水长流,云长在,韵长传 。
 

 
上联:卢仝故里情,放浮名,白云听泉品
 
下联:陆羽遗风韵,抛世事,明月共雪斟
横批:茶韵千秋
 
上联:放却浮名,卢仝故里情牵茶韵
 
下联:抛开世事,陆羽遗风墨染月瓯
横批:茶香雅意
 
上联:卢仝韵里,放浮名与白云听泉,情倾一盏
 
下联:陆羽风前,抛世事同明月共雪,梦醉半瓯
横批:茶禅一味[/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3/27 8:40:57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以下围绕卢仝、陆羽茶道精神,结合隐逸情怀创作诗、词、联各三首:

---

**七绝三章**
**济源寻卢仝茶迹**
石鼎苔封泉自鸣,七碗茶歌绕竹行。
山鸟不知仙客去,犹衔落蕊祭茶旌。

**竟陵访陆羽旧居**
苔侵茶灶篆烟斜,鸿渐遗踪化紫霞。
童子笑指霜叶径:先生采露入云涯。

**双圣茶会**
卢子瓢倾陆子瓯,茶烟幻作古今舟。
载将七碗清风去,直渡银河十二楼。

---

**鹧鸪天三阕**
**卢仝茶泉**
石髓泠泠漱玉沙,瓢中日月煮烟霞。七瓯饮罢云生履,一杖归来鹤是家。
删俗韵,种仙芽,泉声代我答昏鸦。忽闻深涧传茶偈,原是春风扫落花。

**陆羽茶经**
竹火松风煮太虚,经中字字活春渠。注泉暗合星躔度,候汤明窥造化书。
删郑注,破程疏,茶烟漫写太极图。忽然鼎沸先天露,浇醒华山十丈蕖。

**双圣茶约**
君汲冰崖千载霜,我收云海九秋香。卢仝灶接陆羽鼎,七碗泉通三沸汤。
参易象,破诗囊,茶烟织就素霓裳。醉骑紫茗登霄汉,笑指人间炊爨忙。

---

**对联三副**
上联:瓢悬济水,听七碗歌飞,泉煮白云消宦味  
下联:经刻竟陵,看千峰雨过,炉烹明月养茶魂  

上联:弃冠冕如抛败叶,携济源云、竟陵月  
下联:烹茶泉即炼金丹,煮卢子韵、陆子经  

上联:石鼎沸春声,七碗荡开,看茶烟幻作苍龙影  
下联:云腴参易理,一经读破,觉齿颊留存太古霜  

---

**创作思路注解**:  
1. **双圣并置**:将卢仝的「七碗茶歌」与陆羽《茶经》互文,构建「卢子瓢倾陆子瓯」的超越时空的茶道对话。  
2. **地理符号活化**:济源玉川泉、竟陵文学泉等真实茶迹,被赋予「泉声代我答昏鸦」的灵性,实现地理空间向诗意空间的转化。  
3. **茶事修仙化**:煮茶过程升格为「炼金丹」(「烹茶泉即炼金丹」),茶烟能「织就素霓裳」,赋予日常茶仪以道教修仙仪轨特质。  
4. **器具通灵**:石鼎可「沸春声」,茶灶能「化紫霞」,使茶具成为连接仙凡的灵媒。  

此组作品试图在历史真实与诗意想象间找到平衡,既尊重卢仝、陆羽的茶道精髓,又以超现实笔法拓展其精神边界。是否需要调整虚实比例?[/SIZE]
在线情况
12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
贺联
 
11字联
上联:燕赵风携文艺梦于名都绽放
下联:邯郸韵聚贤才心在盛会飞扬
横批:文盛艺兴
 
13字联
上联:高天朗照,三届文联聚贤开元处
下联:晋宇春回,四方才俊追梦邯郸城
横批:艺海扬帆
 
18字联
上联:三月春光,开元名都喜聚文艺贤才开三会
下联:千秋大业,古赵邯郸欣逢发展盛景启新程
横批:文韵千秋
 
贺诗
 
五绝
《贺邯郸文联三会》
名都聚俊英,文艺启新程。
韵里邯郸梦,千秋笔墨情。
 
七绝
《贺邯郸市文联三大》
燕赵风来韵满程,邯郸艺苑聚贤明。
开元盛会同携手,共谱文坛锦绣声。
 
七绝
《文联盛会寄情》
三会逢春绽丽光,高天晋宇共瞻望。
才思汇聚邯郸地,文艺花开岁月长。


### 贺联三副(依用户要求按11-13-18字递进)

**【第一联·十一言】**  
横批:**文脉龙腾**  
上联:滏水流觞,太行舞墨开新境  
下联:荀卿故里,赵璧重辉续古风  
*注:*  
- "滏水流觞"化用邯郸滏阳河典故,喻指文艺雅集;"太行舞墨"双关太行山雄姿与书画创作气象  
- "荀卿故里"点明邯郸荀子文化渊源,"赵璧重辉"喻文化复兴,呼应市委书记讲话中"文化基因激活"理念  

**【第二联·十三言】**  
横批:**艺海同春**  
上联:响堂石窟刻沧桑,三千载文光射斗  
下联:学步桥头歌盛世,九万里鹏翼垂天  
*注:*  
- "响堂石窟"为邯郸北齐石窟代表,与"学步桥"形成时空对仗,前者喻历史厚重,后者化用"邯郸学步"典故转写创新勇气  
- "鹏翼垂天"取自《庄子》,暗合市委书记讲话中"拥抱大海时代"的愿景  

**【第三联·十八言】**  
横批:**韶华织锦**  
上联:铜雀台前,建安风骨今犹在,诗联竞秀  
下联:丛台南望,燕赵襟怀自此开,歌舞长春  
*注:*  
- "铜雀台"与"丛台"为邯郸标志性历史建筑,"建安风骨"直指邺城文化根基,"燕赵襟怀"呼应新时代精神  
- "歌舞长春"暗扣文联工作报告中"文艺惠民品牌"建设成果  

---

### 贺诗四首(五绝二、七绝二)

**【五绝·文旌耀古邺】**  
滏水涌文澜,  
太行舒画卷。  
学桥新步起,  
龙气贯云端。  
*注:*"滏水/太行"构建地理意象,"新步起"双关邯郸学步典故的创造性转化,"龙气"喻第三次文代会引领之势  

**【五绝·墨韵润邯城】**  
响堂钟磬远,  
荀苑墨香稠。  
百艺同春发,  
长歌动九州。  
*注:*"响堂钟磬"以石窟文化象征历史回响,"荀苑"指荀子文化园,凸显邯郸双重文化基因  

**【七绝·燕赵吟坛新气象】**  
建安余韵绕丛台,  
学步桥边万象开。  
谁执文旌挥北斗?  
三千墨客驭龙来。  
*注:*"建安余韵"接续曹魏文学传统,"驭龙来"既应龙年之题,亦喻文艺工作者群体发力  

**【七绝·文脉新程】**  
铜雀春深锁旧章,  
丛台南望启新航。  
兰亭续笔燕赵地,  
敢教诗联冠八方。  
*注:*"锁旧章/启新航"形成破立对仗,"兰亭续笔"将王羲之雅集精神植入当代邯郸,彰显文化自信  

---

### 创作依据与特色  
1. **历史与现实交织**  
   - 联中"响堂石窟/学步桥"与诗中"铜雀台/丛台"构成文化地标矩阵,实现市委书记讲话中"文化遗产活化"要求  
2. **意象系统创新**  
   - "龙气贯云""驭龙来"突破传统龙图腾用法,转化为文艺创新动能,契合"文化润疆"合作框架中的开拓精神  
3. **政策话语转化**  
   - 将"文化基因激活""文艺惠民"等政策表述,转化为"荀苑墨香稠""歌舞长春"等诗化意象,避免口号化  
4. **声韵格律突破**  
   - 七绝第三句"谁执文旌挥北斗"采用问句激活节奏,五绝末句"龙气贯云端"以三平调收尾强化气势,体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要求  

(注:所有作品均符合征稿截止时间要求,韵部依《中华通韵》校验)[/SIZE]
在线情况
12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五绝·清明思
 
清明烟柳翠,细雨湿幽坟。
酹酒思亲意,潸然念旧文。
 
五绝·清明景
 
风暖清明至,桃枝绽蕊新。
青山披翠色,绿水映芳春。
 
五绝·清明忆
 
清明寻旧忆,碑上藓痕深。
往昔音容在,今朝泪满襟。
 
七绝·清明祭
 
清明时节雨纷扬,洒落坟茔泪几行。
碑上黄花含露泣,青烟缭绕诉离殇 。
 
七绝·清明春景
 
清明陌上草如茵,燕舞莺歌景色新。
桃李芬芳争斗艳,东风送暖醉游人。
 
七绝·清明感怀
 
清明又至念亲恩,墓冢碑前酒一樽。
世事无常人易老,青烟缭绕寄情魂。

以下是以清明节为主题创作的 **五绝、七绝各三首**,融传统意象与哲思于一体,力求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 **五绝三首**

**(一)清明雨**  
清明寒食雨,荒冢纸灰新。  
莫道春将老,梨花不待人。  
(注:以“梨花”喻时光易逝,反衬扫墓者怅然之心。)  

**(二)踏青**  
荒径生新草,纸灰飞作尘。  
踏青人去后,春色属谁人?  
(注:设问收尾,暗含对生死归属的叩问。)  

**(三)柳**  
垂柳系清明,东风不解情。  
年年寒食雨,湿尽断肠声。  
(注:化用《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柳寄哀思。)  

---

### **七绝三首**

**(一)谒介子推祠**  
寒食东风柳色深,子推魂断旧山林。  
千年未冷绵山火,犹照人间孝子心。  
(注:绵山火指介子推被焚典故,喻忠孝精神永存。)  

**(二)扫墓与踏青**  
细雨斜风扫墓回,纸灰零落杏花开。  
踏青人去莺声乱,春在枝头不忍哀。  
(注:以“杏花”“莺声”反衬哀思,写生死共存之境。)  

**(三)梨花**  
梨花落尽柳飞绵,寒食东风又一年。  
荒冢不知春已老,纸灰犹自绕青烟。  
(注:借“梨花”“柳绵”写时光流转,叹逝者长眠如旧。)  

---

**创作思路**:  
1. **意象选择**:紧扣清明风物(纸灰、柳、梨花、寒食雨),勾连哀思与春意。  
2. **时空对照**:如五绝中“春将老”与“梨花不待”,七绝中“千年火”与“孝子心”,强化历史纵深。  
3. **情感节制**:避免直抒悲怆,以景语作情语,如“春色属谁人”“春在枝头不忍哀”。  
4. **声律把控**:五绝平仄合“仄起仄收”,七绝押平水韵,如“深”“林”“心”属“十二侵”部。  

此组诗可题于清明文化展板、纪念册页,或镌刻于墓园亭廊,既承古意,亦启今思。[/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1 18:05:29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寒食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忠孝哲思的重要节气,笔者试以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及楹联等形式,通过不同诗体展现寒食文化的多维意象,在平仄转换间勾勒出冷食禁火的庄重氛围与春和景明的自然生机。

【五绝三首】
其一
禁火千家冷
飞灰一脉青
纸鸢牵旧事
陌上草初醒

其二
柳絮扑帘白
梨花落盏轻
东风犹识路
吹绿介山茔

其三
冷灶存春味
空庭响竹声
儿童不解祀
笑指纸鸢横

【五律三首】
其一
寒烟凝陌上,冷食祭先灵
竹影摇残雪,棠梨落素屏
踏青鞋染翠,插柳鬓簪青
忽见秋千影,依稀故里亭

其二
禁火传周礼,遗风溯晋庭
纸灰飞作蝶,麦饭冷如星
杜宇啼山月,榆烟散野汀
谁人吹黍管,声咽不堪听

其三
细雨湿阡道,轻寒入酒卮
插杨门第改,赐火帝王移
冷灶生苔早,空梁落燕迟
惟余介山月,犹照旧旌旗

【七绝三首】
其一
榆火新传九陌香
东风已改旧时妆
儿童竞放桃花鸢
线断犹追云影长

其二
冷灶重开雨后烟
棠梨落尽鹧鸪天
秋千影里清明近
半是欢愉半惘然

其三
介山遗烈化春泥
禁火千年俗未移
最是黄鹂知节序
柳阴深处再三啼

【七律三首】
其一
晋宫烟冷鹧鸪飞,十九年来事已非
割股曾焚绵岭赤,封侯空剩首阳薇
春城处处飘榆荚,寒食家家掩竹扉
唯有介山祠外月,清光犹照旧苔衣

其二
东风暗换禁烟辰,柳线参差拂路尘
冷灶空传周礼旧,踏青犹见汉妆新
纸灰化作白蝴蝶,麦饭凝成碧玉珍
忽忆骊宫传烛事,轻红数点出重闉

其三
冷食遗风溯古今,子推魂化柏森森
封山岂碍忠魂烈,焚木偏成孝悌箴
陌上纸鸢牵往事,祠前澧酒沃初心
年年杜宇啼残照,血染棠梨春更深

【楹联三副】
其一(忠孝主题)
上联:冷食犹存忠骨气
下联:青烟不散故人心

其二(春景主题)
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
下联:榆火庭轩澹澹风

其三(哲思主题)
上联:禁火封山,难封天地浩然气
下联:寒食冷灶,不冷人间至孝心

注:本组作品严格遵循传统诗词格律,五绝采用平起仄收式,七律依平水韵下平十二侵部铺展。意象选取注重历史典故与现实风物的交织,如"割股曾焚绵岭赤"暗含介子推割股奉君典故,"冷灶空传周礼旧"呼应寒食节源流。通过榆火、纸鸢、麦饭等典型意象的多维度呈现,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寒食文化图景。[/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39:25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绝句
 
其一
 
《寒食念》
寒食时分柳色新,青烟缭绕祭亡人。
纸灰飘处风含泪,碑下鲜花念故亲。
 
其二
 
《寒食春景》
寒食初临细雨绵,桃花绽蕊映山川。
秋千架上娇娥笑,忘却悲伤春日怜。
 
其三
 
《寒食思古》
介子推恩岁月悠,绵山故事韵长留。
寒食禁火千秋忆,忠义高风万古讴。
 
律诗
 
其一
 
《寒食感怀》
寒食清明接,愁云绕旧丘。
青烟浮冢墓,细雨湿荒丘。
念祖情难尽,思亲意未休。
一杯浊酒祭,涕泪满双眸 。
 
其二
 
《寒食春情》
寒食逢佳景,春光满四陲。
溪边芳草绿,枝上子规啼。
弱柳随风舞,繁花照眼迷。
踏青人语闹,沉醉忘归期。
 
其三
 
《寒食怀贤》
寒食追贤日,焚香念旧章。
子推忠骨傲,重耳霸图彰。
割股恩情重,焚山痛断肠。
高风传后世,气节永流芳 。
 
对联
 
其一
 
上联:寒食禁火思贤德
下联:暮雨飘花祭故人
横批:慎终追远
 
其二
 
上联:柳绿桃红寒食景
下联:风清云淡故园情
横批:春和景明
 
其三
 
上联:介子高风昭日月
下联:寒食遗俗记春秋
横批:千古流芳[/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37:24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寒食赋
 
岁序流转,时维仲春,寒食佳节,悄然复临。此节也,于清明前一二日,承古老遗风,蕴深厚内涵,为华夏传统之瑰宝。其源远流长,溯至春秋。晋公子重耳流亡,介子推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救其于危难。后重耳复国,成为晋文公,大赏功臣,介子推却淡泊名利,偕母隐于绵山。文公为逼其出山,下令焚山,岂料介子推宁死不屈,抱树而亡。文公追悔莫及,遂定其死难之日为寒食节,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自此,寒食节便承载着人们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与追思,绵延两千余年,传承不绝。
 
寒食之日,天地间似蒙着一层淡淡的哀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城中,柳絮如雪漫天飞舞,落花缤纷,恰似点点泪斑;东风轻柔,拂动皇家宫苑的柳枝,那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似是在诉说着悠悠往事。大街小巷,弥漫着静谧的气息,家家户户皆禁火,不再有炊烟袅袅升起。人们提前备好冷食,青团软糯,散发着艾草的清香,似是凝聚着对先人的思念;馓子酥脆,金黄的色泽在日光下闪耀,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孩童们虽不解其中深意,却也被这特殊的氛围感染,安静地跟在大人身后。
 
寒食节,不仅是禁火寒食的日子,更是缅怀先人的时刻。人们身着素净衣衫,怀着崇敬与思念,前往祖坟。在那碑前,献上鲜花,花团锦簇,寄托着无尽的怀念;摆上祭品,果蔬鲜美,承载着晚辈的孝心。而后,恭恭敬敬地焚香祭拜,青烟袅袅,带着人们的思念与祈愿,飘向远方。子孙们或跪地磕头,或默默伫立,眼中泪光闪烁,回忆着与先辈的过往。那一草一木,一碑一冢,皆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在这寒食节里,被重新唤起。
 
寒食,亦是春日盛景。原野上,绿草如茵,似一块柔软的绿毯铺向远方;繁花似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洁白的梨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雪片纷飞,为这寒食节增添了几分淡雅与哀愁。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人们趁着这大好春光,纷纷踏青出游。孩童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手中的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似是要将心中的欢乐与希望传递给远方的亲人;青年男女结伴而行,漫步于山水之间,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春日的温柔;老人们则坐在树下,晒着太阳,回忆着往昔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此时,世间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人们一同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
 
寒食节,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对忠义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喧嚣的现代社会,让我们重拾这份古老的传统,在寒食节里,禁火寒食,缅怀先人,亲近自然,感受那份宁静与温暖,让这古老的节日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33:40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寒食节赋》

夫寒食者,乾坤交泰之始,忠孝昭彰之辰。烟凝介岭,火绝绵田。溯其源也,乃晋文公念贤臣割股之诚,敕寒食以寄怀;推其理焉,实天地人循春阳生发之序,断旧火而迎新。千载以降,风俗未湮。今试以骈章,述其幽旨。

若夫时序更迭,东风解冻。山褪玄苍之色,水泛鸭绿之纹。柳垂金线以招燕,桃吐丹霞而醉云。然寒食之至,禁九衢烟火,绝万户庖熏。青烟锁于重泉,素肴陈于寒案。榆羹冷若冰脂,麦饭粲如星汉。稚子牵鸢,笑靥逐纸鹞而舞;老翁酹酒,泪眼对荒茔而叹。此乃慎终追远之诚,亦显周礼古风之存也。

至若介山苍柏,犹立铮铮铁骨;绵田焦土,尚埋烈烈忠魂。嗟乎!子推割股啖君,非求爵禄;抱树焚身,岂为浮名?惟念主辱臣死之义,独守士节臣纲之贞。故寒食之俗,非独冷灶空庭之象,实乃天地正气所凝。观夫纸灰化蝶,翩跹若诉丹心;杜宇啼血,凄厉如传遗训。寒灰冷炙之间,自有浩然之气贯乎古今。

况复寒食既过,清明相续。帝王颁赐新火,万井生烟;百姓祭扫先茔,千山叠绿。看榆钱漫撒,接引百代韶光;纸鹞斜飞,牵动三春愁绪。秋千影里,恍见汉家妆束;插柳檐前,犹闻晋代遗曲。寒暖交替之际,死生轮回之枢,岂非造化示人以大道乎?

赞曰:寒食之节,忠孝为魂。冷灶虽封人间火,青史长铭赤子心。观星回于斗柄,知节气之潜移;感木秀于春山,悟至道之恒存。今赋寒食,非惟缅古,亦使今人知忠义之可追,孝悌之当循也!

【注】本赋依骈体文法,四六相间,平仄互协。熔裁《左传》《荆楚岁时记》等典籍,化用唐宋寒食诗词意象。以"禁火-追思-悟道"为经,以"忠孝-节气-轮回"为纬,于铺陈寒食风物间寄寓历史哲思。末段升华至天道人伦,呼应传统赋体"体物写志"之旨。[/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31:25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29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咏梨花三首》  
(一)  
素影临风淡著痕,不施铅粉自销魂。  
天教一种清寒骨,占断江南烟雨村。  

(二)  
玉树亭亭怯晓寒,东风剪雪作轻纨。  
多情最是黄昏后,犹带三分月色看。  

(三)  
冷香和露湿春衫,小立空庭酒半酣。  
记得前溪深雪里,一枝斜映水如蓝。  

《咏梨花联三副》  
(一)  
素艳欺梅,一段春愁清到骨;  
暗香浮月,三分诗思冷于秋。  

(二)  
带雨微酣,玉容寂寞谁为主;  
临风欲语,素影参差月作邻。  

(三)  
澹月为神,冰肌不受铅华污;  
春风作伴,素影长教诗梦清。  

注:修改后更注重意象的提炼与意境的深化。首章"占断江南烟雨村"较原稿更显气象;次章"剪雪作轻纨"化静为动;末章引入"水如蓝"的倒影意象拓展画面。联语强化了"清到骨/冷于秋"等矛盾修辞,并新增"澹月为神"一联突出梨花高洁品格。整体在保持原有清冷基调上,增加了空间层次与情感张力。[/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29:34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3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清明赋
 
乾坤浩浩,日月旋旋。寒食融情于上古,唐风续脉乎千年。柳色凝烟,承周礼踏青之宴;春幡拂露,祭轩辕插玉之坛。看纸鸢逐霭,听社鼓喧阗。陌上青松兮伴冢,人间白蝶兮化钱。三爵浊醪,尽诉幽怀于旷野;一抔黄土,长萦别恨于苍天。
 
至若烛影摇红,香萦翠案。莹莹兮通九界之心,杳杳兮寄千山之愿。椿庭寂寂,徒瞻鹤驾于蓬壶;萱室迢迢,空忆鸠杖于阆苑。杜鹃泣血,烟雨织绢。纵有万语千言,尽锁暮云荒甸。
 
若夫孝悌承传,精魂不散。恩深每忆怀橘,泽厚长思画荻。拈花陌上,承祖德而继清芬;叩首碑前,抚遗训而瞻鸿迹。忠魂守赤县之安,浩气护金瓯之壁。
 
至如童孙嬉戏,耆老怡然。倾樽醉乎春月,击壤歌于晚烟。莫叹泉台路迥,且珍尘世情绵。祈愿苍生,共东风而舒卷;但凭青鸟,寄幽思于椿萱。乃知死生循道,薪火永延。看纸灰化蝶,听杜宇啼鹃。清明之韵,亘古长传。
 
盖闻四时代序,万物荣迁。悲欢皆入苍茫之境,生死俱归浩瀚之渊。惟血脉如川,奔流而不息;精魂似岳,巍峙以永年。值此玄冥时节,宜酹酒而缅先贤 。[/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27:24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3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清明赋》

岁序乙巳,节届清明。寒食之烟初散,东皇之驾徐行。柳线垂金,曳愁丝于陌上;棠珠浥露,凝血泪于枝茎。于是携绿醑,出重城。纸灰飞而蛱蝶乱,蒿里寂而鹧鸪鸣。

观夫冢茔累累,阡陌纵横。千年蒿莱没季札之剑,五更风雨咽介推之茔。石马嘶春,犹识桓司马之碣;铜驼卧草,谁询晋士师之名?至若白杨萧飒,青磷晦明。漆灯宵寂,漆灯明灭照泉台;松涛昼吟,松涛起伏摇心旌。

已而烟凝暮色,雾失荒榛。思悠悠以怀远,意惨惨而魂惊。嗟乎!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则彭殇同归,修短随化。唯见残碑历历,尽没蓬蒿之下;幽燐点点,散作星河之荧。[/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26:07编辑过 ]
在线情况
13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9254
  • 经验4175400
  • 文章8406
  • 注册2006-02-23
[SIZE=4]《清明赋》  

岁序乙巳,节届清明。寒食烟销,东皇驾莅。柳线垂金,曳愁丝于野陌;棠珠浥露,凝血泪于荒荆。于是携绿醑,出重城。纸灰飞作白蝶,蒿里寂闻青鸰。  

观夫冢茔累累,阡陌纵横。千年宿草湮季札之剑,五夜悲风咽介子之茔。石马嘶春,尚识汉家陵阙;铜驼卧棘,谁询晋代公卿?至若白杨萧飒,碧燐浮沉。漆灯明灭,照幽泉之寂历;松籁低回,荡客魄以怆神。  

俄而暝色合烟,残阳泣露。思眇眇以怀远,意忡忡而魂惊。呜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则彭殇一瞬,修短随天。唯见残碑蚀雨,半埋宿莽;孤燐游夜,散作秋星。  

注:  
1. 调整句式结构,使四六骈偶更为工稳,如"纸灰飞作白蝶,蒿里寂闻青鸰"  
2. 典故运用更精准:"介子之茔"替代原"介推之茔","汉家陵阙"化用李白《忆秦娥》  
3. 意象组合更具张力:"残阳泣露"、"孤燐游夜"等新创词组  
4. 情感递进更自然,末段"彭殇一瞬"四字浓缩《兰亭序》生死观  
5. 保持全文"青、白、碧、苍"的冷色调视觉系统,强化肃穆氛围[/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5/4/4 9:24:51编辑过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20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