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B][COLOR=#0000ff][SIZE=4]《名校》启示录(转贴)[/SIZE][/COLOR][/B][/ALIGN][B][ALIGN=left]
[/B] 前两天,在中央八台热播的电视剧《名校》,不知大家看了没有?本人对于该剧是无比欣赏,非常喜欢,尤其是充满魅力的张一白老师,我个人更是非常钦佩和崇拜!虽然该剧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夸大和极端化了,但它还是淋漓尽致的反映了目前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教育内容的好剧。本想看完后趁热写点观后感,但看了网友们对于该剧的评论后,这里面既有教师的观点,也有学生的看法,还有很多关注教育的人士的评论。我觉得自己不会比他们写得更出色了,他们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的就是我的心声。因此,特摘录几段,和大家共享:[/ALIGN]
评论一: 这部电视剧很有针对性,反映了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以我为中心,认为父母为他们做什么都有是应该的.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自私,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是家中唯一的宝贝,被长辈们宠坏了.找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电视剧中能有张一白老师顶着压力,想方设法教育孩子们,那么现实中如何解决问题呢?我们的国家和教育部门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评论二: 教育之难,难于上青天,教师之难,难于上天外之天。感谢编剧和导演以及所有参与人员,把我们教育行业最棘手、最突出、最应该直面解决的问题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作为教师心甚慰之。我讨厌做教书匠,我讨厌那种为了学生的成绩不择手段而又心生愧疚的感觉。我之所以坚持,是因为我对教育的理想还没有完全被埋没,我还会因为偶尔救了几个孩子纯洁的童心而自我欢欣。但是我又很痛苦,如果教育继续像现在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的话,社会会毁了教师的良心,而教师会毁了孩子,我们的民族岌岌可危。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教师的出路又在哪里!
评论三: 我自己也是一个老师,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学生是有不少的问题。可以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家长的影响很大,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懂付出、不尊敬长辈,甚至剧中的折老师也是有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说用人单位不喜欢应届大学生的原因之一。但是所有的错不能归因于学生,这与家长、社会有很大关系。社会、家长的追名逐利、见利忘义、冷漠自私无不在影响他们,我很担心,我们慢慢老了,社会总有一天会交到这些人手中,那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吗!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荣誉,社会上的种种压力都在拼命压迫学生。我怜惜学生的处境,也怒其不争。哎……
评论四: 有谁明白孩子的苦,在家长的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
成绩,可以让家长在亲戚朋友面前争光,但是,我们这些孩子如何来释放这些压力。
当我们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行为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叛逆,有谁知道这是我们缓解压力的方式。有时,或许我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思想,一些可以永远摆脱所有压力和烦恼的思想。
评论五: 我是80后的,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罚学生站或气极了踢学生两脚觉得是很正常的事,而家长也会感谢老师如此严格地管自己的孩子,而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也是很淳朴的。而再在看看现在的家长,法制意识加强了,自己的孩子真正成了骂不得、碰不得的皇帝,在学校老师根本不敢采取我们那个年代的方法教育学生,不然动不动就被冠之“体罚”,我不禁在想,在十多岁这个年龄的学生光用讲道理就真能教育好吗,他能听得进去吗?我就不明白,同样是独生子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那么娇贵。再看家长们,给老师送礼成风,好像不送礼,这老师就不好好教孩子了,我们那时可没这种风气,也不见得老师就把我们都教成废品了。所以说现在的教育现状是内忧外患,恐怕不是一个美好理想就能改变的,重疾必需猛药。
评论六: 我们的独生子女,从生下来起就被周围的人所关心,但是包括父母亲在内,又有几个是真正用“心”关心自己的孩子了呢?你对他的吃喝拉撒睡很关心,问寒问暖,但小孩子心里怎么想,又有多少家长真正清楚?家长们总是说,我整天在外工作,劳碌奔波,赚钱,你们还那么让我操心,我想说的是:一天24小时,真正有多少时间花心思在孩子的事情上?养儿育女,关健是“培育”,而不是“养活”,等到出问题了,又总想把问题往学校和老师甚至孩子身上推,难道被人喊“爸爸”、“妈妈”就真正做到称职的“爸爸”、“妈妈”了吗?
评论七: 虽然这部电视剧的问题反映得有点极端,但还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张一白作为教师的痛苦,很多家长的无奈,社会中部分人的金钱至上观,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部分教育官员的官本位思想和学校管理上的家长制作风,部分教师职业操守的丢失都反映出来了。通过育慧中学这个小空间,把这许多的矛盾一一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这恰恰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家庭而单独存在,片子里反映的许多问题,决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好的学校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每一个休戚相关的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领导、教师、家长的相互沟通、配合和合作。
评论八: 花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电视剧《名校》,感觉到这部电视剧虽然是针对的是独生子女问题,但其实焦点与核心则在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剧中所反映的问题虽然有点极端,但还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张一白作为教师的痛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以及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的无奈,社会中部分人的金钱至上观,部分教育官员的官本位思想和学校管理上的家长制作风,部分教师职业操守的丢失都反映出来了。通过育慧中学这个小空间,把这许多的矛盾一一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这恰恰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家庭而单独存在,片子里反映的许多问题,决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好的学校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每一个休戚相关的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领导、教师、家长的相互沟通、配合和合作。育慧初中的曲折,既有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张一白以其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和伟大的人格,最终感动了学生和老师,但我不禁想,大概这究竟是一种理想吧,对于10多岁的青少年而言,不到一个月的影响会抵得过十几年的成长习惯吗,广大家长允许这样一个真空般的理想化的教学改革实验继续吗,即便抛开这些不谈,孩子们真的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大的改变吗,我对此好像显得比较悲观,因为我清楚教育的复杂、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反复,如果没有持续的努力,如果没有各方面的配合,我想这种改革终究会流于失败。张一白的调离,实际上就是改革对于现实的妥协,面对现实的无力与失败。剧中张一白实际上已经占据了改革的非常有利的条件,学校和教委等行政领导都是他的亲人朋友,他们虽然对他的改革有些不理解,但还是能够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这是一般的教师想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所不具备的,即便在这样有利的情况下,改革还是失败、或者说是与现实达成了妥协,这再一次警告我们教育改革的艰难。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实际上,就我本人而言, 我更愿意看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比如张一白、左昊,张目,林阳等,了解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思考,在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时,张一白是如何认识的、如何思考的,在面对老师和家长时,孩子们是如何思考的,我觉得导演和编剧在这方面做得有些仓促,有些简单。而如果搞清楚了后者,这部电视剧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就会有更大的启发意义。 对于这部电视剧,我每天追着看,眼泪我淌着流。没错,那就是中国的教育,社会的原形!有时也在想,我们周围虽没有育慧这样的知名学校,但也有几所家长社会所推崇的“名校”,每年都有家长不惜一切手段把孩子塞进去,孩子进去了一定就会成才吗?学习成绩可能不错,但其他方面呢,也出类拔萃吗?我想,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想过这个问题,即使想到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真的希望目前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又在做表面文章。希望所有人都能关注教育,为教育献计献策,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