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推荐:活着就是爱
    [TABLE][TR][TD]
    [TABLE][TR][TD]活着就是爱(节选)[/TD][/TR][TR][TD]
     

    [SIZE=3]  外表毫不起眼
      生活朴素无华
      生命却迸发出闪烁光芒
      她的生命演绎了她的信仰
      ——热爱人类生命
      ——满足人的需要
      ——唤醒人性尊严
      【作者简介】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一九七九年九月葬于加尔各答。
      本书收集了特蕾莎修女的谈话、祷文、默想和书信,充分反映了她对人那份深切的爱。她的一言一语极具震撼力,既能振奋人心,也能***慰心灵。
      特蕾莎修女亲身细说一段段看似简单的洞见;若反复咀嚼,身体力行,生命必倍觉丰盛。
      【译序】文/王丽萍
      在翻译特蕾莎修女著作的过程中,译者深深体会到,特蕾莎修女的谈话确具震撼力,能打动人的心弦当我们每一次阅读她的著作时,都感觉神借着特蕾莎修女和我们说话她对神那份爱慕之情及顺服之心,时刻都以她的生命来作见证。她的牺牲精神及对神的回应,使她更明白神的心意,为神所使用。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不少的困难,因为特蕾莎修女说话一向言简意赅,直接领受圣灵的声音,发自内心深处。因此在翻译时,要将她的谈话再三咀嚼,才能完全明白个中深意。特蕾莎修女把爱心、和平带给贫困中的最贫困者,正是这种高贵情操,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只有在神的爱中,人的生命素质,才会有所提升。特蕾莎修女是我们时代的瑰宝,值得我们效法。愿特蕾莎修女的芬芳香气,将神的爱带到世上每一角落。愿读者也能借着她的谈话,领受神对我们的爱,从而改变我们的生命。
      (《活着就是爱》 特蕾莎修女著 32开¥ 13.50)
      四川人民出版社
      
      
      苦难
      特蕾莎修女
      今天,我们在这世界上所要承受的苦难愈来愈多。因此世人更热切地渴望一些美妙的事,而这些美事是一般人无法提供的,只有神才能施与。今天,世人对神的渴慕愈来愈迫切。虽然世上到处都有苦难,然而世人对神的渴慕,及渴望彼此相爱的心,更加迫切。
      人 活着 ,除了需要口粮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所以人们的内心极度痛苦。
      受苦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假若我们能在受苦当中体验到基督的受难与死亡,这就是一份恩赐。人所得着的最美丽礼物,就是他能够有分于基督的受难与死亡。这正是基督赠予我们的一份恩赐,他藉着这份恩赐来显示他的爱。这也就说明父神如何藉着耶稣基督的死,证明他深爱着世人。
      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显示了他的爱,乃是他给世人的最大礼物:他甘愿为我们的罪受苦。
      没有基督,我们绝不能成就什么,更何况,我们现在就是在祭坛上遇到受苦的穷人。所以我们要在基督里,才明白到受苦可以成就更大的爱和更大的恩慈。
      假若我们没有受苦,那么我们充其量只是在做社会工作,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帮助别人,但这些却不是耶稣基督的事工,也不属救赎的一部分。耶稣藉着与我们一起,分享生活,共度孤寂、愤怒、死亡的时刻,来帮助我们。他必须成为我们其中一分子,才能救赎我们。
      神也对我们作出同样的要求;这些濒临绝境的穷人,无论在物质或精神上都同样匮乏,亟待救赎。我们必须和他们一起分担他们的痛苦,才能将神带入他们当中,让他们来到神的面前。与受苦共存共生的,乃是喜乐。
      我们的同工当中,有些是患病和身染残疾的,他们往往未能参与我们的工作,但他们会挑选一位弟兄或姊妹为代表,为他或她献上身受的痛苦,并为那位弟兄或姊妹代祷。而那位弟兄或姊妹,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与患病的同工,一起投入服侍。他们好像成为一体,视对方为另一个自己。在比利时,我也有另一个自己,上一次我在比利时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知道你今回所要面对的事情,相当艰巨,你要到处奔走、工作,以及与人交谈。我明白你的处境,就如我脊椎患处的痛苦,和我将要接受的那一项十分痛苦的手术一样。"那时,她将要接受第十七次手术。每当我有特别的使命要完成时,她总是在背后给我力量和勇气,使我能够完成神的心意,这是我仍有力量服侍的原因。这位姊妹,作为另一个我,事实上正为我担当着我工作里面最艰巨的环节。
      各位身在苦难中的弟兄姊妹,你们都是我敬爱的,我们确信可以在神的宝座面前,支取到你们的爱,而每天我们在这里都将你们的灵魂,以及每一个人的灵魂献给基督。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同工,该对那些在受苦中的弟兄姊妹深表谢意。你们在受苦,我们在不断作工。我们彼此相辅相成,补足我们各自与基督关系中所缺欠的。你们在生命中所作出的牺牲,就如我们在圣餐中所饮用的杯,又或者我们的誓言是圣餐中的杯,你们所受的苦和我们的事工,就是那圣杯里的酒.那一颗无玷污的心。我们站在一起,同举圣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那颗热切渴望灵魂的心,得以饱足。
      每当我想起受苦的弟兄姊妹,繁重的工作会变得轻松得多,而我的脸上更能流露真挚的笑容。在困苦中的弟兄姊妹,基督需要你们以爱和牺牲,就像油一样,不断倾倒在我们生命的灯里。你们真正释放出基督的爱。你们虽然伤痕累累,满是痛苦,甚至必须与人隔离。纵然如此,你们仍然接受耶稣进入生命之中。
      在我们当中,若然有些贫困的兄弟姊妹,死于饥饿,这并不是由于神没有关心他们,而是因为你和我都没有伸出援手,成为神的器皿,将爱带给他们,给他们食物和衣服。因为我们未能觉察基督以忧伤的装扮出现,身处于这些饥饿、孤寂、无家可归和四处寻觅栖身之所的人当中。
      神与这些饥饿、患病的、赤身露体的、无处栖身的人认同。这些人饥饿,所渴求的不单是日用的口粮,而是爱、别人的照顾及与他人的关系;这些人赤身露体,所需要的不单是用来蔽体的衣服,而是一份爱,一份甚少人愿意付出给陌生人的爱;他们无家可归,所需要的不单是一座坚固的房子,而是别人视他们为亲人的那份关心。[/SIZE][/TD][/TR][/TABLE][/TD][/TR][/TABLE]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特蕾莎修女箴言
      ★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People are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Love them anyway.

      ★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 如果你成*****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Do good anyway.

      ★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People favor underdogs but follow only top dogs. Fight for a few underdogs anyway.

      ★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Build anyway.

      ★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People really need help 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do help them. Help people anyway.

      ★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特蕾莎修女——尘世间仁慈的天使(1)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 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1910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1928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 圣玛丽亚女校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最大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蛆和虱子。她沉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地走向死亡呢?”之后,她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那些无家可归者,能够帮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再加以包扎,好让孤苦无依者有个***静面对死亡之所。她觉得这么做,至少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可以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就这样,特蕾莎创办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纯洁的心之地。她借用加尔各答一家香火鼎盛的庙旁招待香客的一间禅房,开始来收容垂死的游民。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秉持同样信念,特蕾莎又创办了弃婴之家,专门收容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有一日在倾盆大雨中,在及膝的水里,一个贫穷的妇人手上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因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毁了屋顶,妇人、孩子无助地立在雨中,无处避雨。特蕾莎伤痛地说:“想想看,只是因为缴不出8卢比的房租,一个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

           
            除此之外,特蕾莎又创办了麻风病之家。当时,特蕾莎听说一个修女会所支助的麻风病院将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为他们向市长求情。后来市长将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拨给特蕾莎作为麻风病人之家,这就是麻风病之家的由来。在其中的麻风病人得以受到妥善照顾。

            1979年,特蕾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同年也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全世界许多的大学争相颁授荣誉学位予特蕾莎,各地也纷纷邀请她去演讲。一夕之间,特蕾莎修女竟成为拥有众多头衔的名人。但是,她从未被这些虚荣迷惑,她穿著朴素,单纯地接受这些由人而来的赞美与光荣。她代表穷人发表简单的感言,词句里充满了爱与感谢。她这样说道:“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所以,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说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1997年9月特蕾莎逝世,葬于加尔各答。特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特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心怀大爱做小事

            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永远纯粹,这丝毫无可置疑。而人总有向善的一面,纯粹的爱能以光明之灯为黑暗指路。人可以不善,但必须有爱。无爱之源,便无生命之根。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在工作时,往往有一种危机,就是为工作而工作。只有我们为基督而工作的时候,尊重、爱心、热忱才会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事办得更尽善尽美。”

            现在我们在工作与学习中蕴藏着一个生计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让我们对生活中诸种善美熟视无睹,因而不能发现生活意义的美好。而心灵之所以虚泛动摇乃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对这个世界抱以冷眼的旁观,对爱的宣扬不敢苟同。我们活着孤独,而微笑就在自己的嘴边,物质却让它蒙蔽。

            在书中特蕾莎修女还举了一个例子:“澳洲一个有六七个孩子的家庭。他们开家庭会议,决定不买一部新电视机。他们希望能够彼此相亲相爱。他们需要的,已经彼此满足了……他们终于摆脱了妨碍互助互爱,并得着爱的欢乐的东西了。”

            而对于爱的理解,在人们心中存在着迥异的态度。举母爱为范例:对孩子的希望与失败,有的母亲会说:相信你自己,你会成*****的,并给他以亲切的吻;有的母亲则会忧心忡忡地叹息一番,然后以严肃的口吻告诉孩子: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去扫厕所当清洁工被人看不起。如果是在外人面前,出于面子的需要,则难保不讪讪地长叹自己的孩子天生笨、没办法之类的话语。倘若成*****则一定是“光耀门楣”、“光宗耀族”诸语。她们爱孩子只想给他们以名利的武装。而有的母亲却必会祝贺他们:孩子,你终于成*****,好样的,这是你努力的成果。就像那个故事:在美国一位记者采访某总统的母亲,问她一定为她儿子的成*****而自豪吧。那个母亲却这么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自豪。”平等的爱是尊重人性的,而不应以利害为衡量的标准。

            北村曾在《爱是幸福的宽慰——爱的沉思之二》中说,“拥有一件东西和爱一件东西是两回事”,“爱需要和奉献联系在一起,爱是不需要回报的”。如果有一种爱蕴涵着自私、不义,这是不是爱呢?特蕾莎修女的回答如此之简单:爱是基督给我们的回报。确实,当一个人爱着别人的时候,他是不会孤独的,他相信着爱,并拥有了爱。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难道不是幸福的吗?但爱有大爱与小爱的区分。所谓的“爱蕴涵着自私,不义”是在大爱与小爱的冲突中所促全的小爱。所以爱需要奉献,以成就大爱。

            “不要等待带领,自发地逐个服侍吧。”

            “我们感到所做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赞成做大事,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

            “我们不要说太多话:那么你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拿起扫把,清理他人的房子,这就足够了。”

            特蕾莎修女不但阐述纯粹的爱是一种信念,更说明了履现这个信念要自觉从小事做起,马上行动,而非被动地希翼一下成就大事,把时间浪费在空谈上。她的做法比许多耽于玄思冥想的人更具有实践与实际的态度。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9
            • 经验90154
            • 文章3149
            • 注册2008-01-13
            好有分量的帖子,活着就是爱,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能拥有爱!一定要读。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配合周老师推荐一下《史怀泽传》!一样的心中藏爱的人!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简介 · · · · · ·
                  史怀泽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的巨擘,他的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像他这样在生前即普受尊崇,去世后,仍活在人们心中的伟人,举世并不多见。他长达九十年的生命中,充满了可歌可泣另人激动的伟大事迹,在在都可以使我们感动而奋发。可史怀泽虽是尽人皆知的伟大人道主义者,但对他何以成为伟大人物,及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仍未有一本深入浅出的传记,以让读者了解史氏的一生,并藉引进入史氏那悲悯的襟怀。这本《史怀泽传》,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陷。本书以生动的笔触介缫了史怀泽博士一生的行迹,从他诞生,一直到非洲行医长达小半世纪之久后溘然长逝的经过。他那种浩然正气,贯彻始终的毅力,无私的爱,在在均值得我们作为一生的榜样。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好书推荐:《史怀泽传》  

                      伟大的人不常有。有些人之伟大是因为得到了很多,比如皇帝。有些人之伟大是因为奉献很多,比如史怀泽。对于前者我没有什么感觉,对于后者我充满敬意。
                      史怀泽作为神学家、音乐家、作家,为了帮助非洲土著,治疗他们的疾病,毅然花费七年的时间取得行医资格。七年后,和妻子从舒适的欧洲来到条件恶劣的非洲,从此为黑人付出53年的心血和生命。
                      人生有很多苦,病苦是第一苦。史怀泽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抱着悲天悯人的情怀,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既体现了他作为基督徒的救世之爱,又实践了自己“敬畏生命”的人生理念。至于是不是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他是不重要的。
                      读这部书应该和特雷莎传一起看,这些伟大而谦卑的心灵都值得我们尊敬。
                  ==================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钟肇政

                      非洲圣人史怀泽博士逝世,迄今已超过30年的岁月,但他那伟大的胸襟和辉煌的事业,一直都活在人们心目中。
                      《新潮文库》里早就译介过史怀泽博士的著作,如《文明的哲学》、《原始森林的边缘》、《非洲故事》、《非洲行医记》、《史怀泽的世界》、《史怀泽自传》等一系列著作,均拥有广大的读者,想必大家早就熟悉。他是在赤道非洲,为黑人贡献了一生的当代伟人,他的大名,响遍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在某些人心目中,他还是被神格化
                    的。史怀泽确乎是个了不起的人。可是,他为什么伟大呢?他的哪一点值得人们那样崇拜呢?为什么黑人们对他无限孺慕,景仰他,崇拜他呢?
                      是因为他的许多了不起的著作吗?
                      是因为他弹风琴的不凡身手吗?
                      是因为他得了歌德奖、诺贝尔奖,以及许多的奖章与荣誉吗?
                      是因为他医治了那么多黑人的病,救活了那么多黑人的生命吗?
                      这些答案也许都对,但我们愿意在这里强调的,是他生活的信念。他是神学家、牧师、哲学家、音乐家、著作家。他透过作为一个医生的身份,将基督的爱传播给蛮荒的非洲社会。他是身体力行的人----用他的身体、他的行动、他的牺牲,来传播了爱。这才是真正的爱的实践。我们都知道,没有实践的宗教、道德,不外都是空论而已。当今人类面临分崩离析
                    、道德沦丧的惨境,在这种情况下,脱离了现实的说教,完全无补于事。史怀泽的伟大,应该在于这爱的实践。在举世滔滔中,史怀泽医生的行为,显得那么珍贵,那么值得吾人崇敬。

                      崇高的实践和思索
                      关于史怀泽一生的事迹,本书里有颇为详尽的叙述,无需在此多作介绍,但这儿似乎不妨略作鸟瞰。
                      1913年,史氏携妻来到现今加蓬共和国的兰巴伦地方。当时,史氏38岁,已是个近中年的人。在这以前,史氏已是个成名的神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一片光明的坦途正展现在他眼前,可是他却把这一切弃如敝屣,毅然决然地从头学医,花了七年漫长岁月,始获得医学学位,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来到这热带非洲的蛮貊之地。夫妻俩抵非后,马上展开了义诊工作。受诊的绝大多数是黑人,因此备极艰辛。支持他们的,是基督的爱的精神。为了减轻土人们的病痛,他们拼命地工作,日以继夜,做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他忽然想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伦理:“尊重生命”。一切有生之物,都值得尊崇,因而守护它,促进它,便是善,反之,便是恶。个人与社会,如果能一体来遵守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人类文化始能生生不息,为人类带来福祉。而靠这伦理观念来改造个人与社会,人类文化才能免于沦丧,获得重建的生机。
                      史怀泽就以这观念为基础,发展出他独特的哲学体系。他那本著名的作品《文明的哲学》,便是这哲学体系的具体表现。而他一直努力过的,以及日后努力不懈的事业,也不外就是基于这哲学理念的实践。
                      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被关进俘虏营,辗转各地。大战结束后,不但重建医院渺不可期,连健康也受到损害。有段期间,史怀泽过着郁郁不得志的日子。然而,意料不到的援手,从意料不到的地方伸过来,很快地就把这僵局打开。他应邀到瑞典去演讲,得到空前的成*****,使他明白靠演讲与演奏,居然也可以赚到不少钱,不数月之间,不但生活可以解决,历年来因办医院而负的债也可以还清了。紧接着,他到欧洲各地去旅行,从事演讲与演奏,有关非洲行医的情形,也写成书发表,在各地畅销,版税收入可观,使他终能实现重建医院的愿望。于是他回到非洲,
                    新医院盖起来,较前更具规模。此后的数十年间,虽然屡次面临困难,都能一一克服。

                      吾志浩然,一以贯之
                      史怀泽还是一个极有成就的歌德研究家,53岁时,荣获由歌德的出生地法兰克福颁赠的“歌德奖”。70岁生日那天,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都播放了特别节目来为他祝寿。他已是名震全球的人物,来自各地的鼓励与赞美,接连不断。到了他78岁那年(1953年),世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也颁给了他。除了这些以外,来自各国的大大小小的荣誉奖不知有多少种。但是,这所有的荣誉与奖赏,史怀泽都没有私用。只因对医院的扩建与充实有所裨益,所以得奖才使他高兴。事实上,诺贝尔奖的奖金,他悉数用来改善医院,没有为个人而花费一文。史怀泽逝世已这么多年,如今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一生,实在难禁一份感慨。当今世界,像史怀泽这样享有盛名,普受尊崇的人物,实在不容易找到第二个。集在他身上的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美誉,指不胜屈,曰:人性的天才,曰:和平的使徒,曰:基督的重生,还有丛林的圣者,人性的布道者、人类之友、活的巴赫、20世纪最伟大的人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所想象的最高赞誉,他不但当之无愧,而且是及身而见的。
                        但是,如果我们光是读他的诸多著作及有关他行为的介绍文字,而受到感动,实在还不够。他那种浩然正气,贯彻始终的毅力、无私的爱、永远不厌倦的奋斗,在在都值得我们作为医生的榜样。尤其今日的年轻一辈,一般以为最缺乏的就是克服困难、奋斗不懈的精神。如果能
                      借明了史怀泽一生事迹而得到一些启示,作为人生的指南针,对许多人的未来,必有莫大的裨益。这也是笔者在暑热中苦苦翻译这本书的最大心愿。史怀泽不顾父母亲友的反对,四面八方议论纷纷,教授他管风琴魏多老师严厉失望的斥责,旁观者揣测“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想骤得大名的冷嘲热讽,或者怀疑他在感情上受创企图逃避蛮荒疗伤的各种传闻,毅然决定献身非洲,他完成医学博士教程之后,便着手准备行囊,带着新婚的妻子海伦向兰巴伦启程。
                        一个在盛年(36岁)拥有哲学、神学、音乐、医学四个博士学位,并具备多种才能(一流的管风琴演奏家)和成就,摆在前面的是可以预见的锦绣前程,等待他攫取的各种声名,但是史怀泽竟然无动于衷,把一切荣名弃之如敝屣,决心接受上帝的呼召,去非洲为苦难的黑人进行医疗工作,当时坐在船里的这对年轻夫妻,他(她)的心中究竟在想什么?不过,显然很清楚的,他们知道这不是去度蜜月,他们的航程从宛若天堂的
                      欧洲,奔向有如炼狱的非洲蛮荒。38岁的史怀泽心里早已做好坚定的准备,他不认为自己尔后在欧格威河的航行是指向“黑暗之心”,而是一般人当时无疑理解的实践上帝之爱的天堂之旅。。。。。。
                        如果我们要在耶稣之后拣选最坚定的门徒,史怀泽应该是其中之一吧。尽管当时提出前往非洲服务的时候,他是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传教士的资格去的。决心抵达非洲之后,毅然决然放弃心中的最爱:讲学、传道、写作、演奏、研究生活的史怀泽,在往后53年的献工生涯中,以每天工作16小时的惊人意志力,照样在哲学、神学、音乐的领域留下一流的著作,上帝对他的施舍也给予爱的回报。
                        希望史怀泽的脚踪,会有更多的追随者,也许这是苦难的时代唯一的救赎之道。


                                        1976年8月,译者识于桃园九龙书室
                                        1997年1月 重排大字修订本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手75[/U]发表的内容:[/B]

                        好有分量的帖子,活着就是爱,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能拥有爱!一定要读。[/QUOTE]
                         
                        享受那份关爱,奉献那份关爱!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在为爱忙碌,我们就多了一份快乐和充实!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高堂明镜[/U]发表的内容:[/B]

                          配合周老师推荐一下《史怀泽传》!一样的心中藏爱的人![/QUOTE]
                          谢谢您又让我认识了一位为人类之爱忙碌的人。握手!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6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