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向您推荐:家教美文
    [TABLE][TR][TD=2,1][ALIGN=center][COLOR=#ff6600][SIZE=5][B][ALIGN=center][SIZE=2][SIZE=3][COLOR=#ff6600][B]向您推荐我收集整理的[/B][/SIZE][/COLOR][COLOR=#ff6600][B]家教精华文章:[/B][/COLOR][/SIZE][/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B][/B][/SIZE] [/ALIGN][ALIGN=center][SIZE=2][B][URL=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dID=31&ID=62938][U][COLOR=#0000ff]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dID=31&ID=62938[/SIZE][/U][/URL][/B][B][/B][/COLOR][/ALIGN][/B][/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ff][SIZE=5][B][U][/U][/B][/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ff][SIZE=5][B][U][/U][/B][/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6600][SIZE=5][B][/B][/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COLOR=#ff6600][SIZE=5][B]001:每天20分钟,孩子受益一生 [/B][/SIZE][/COLOR][/ALIGN][/TD][/TR][TR][TD=2,1]
      
    [SIZE=4]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似乎是令不少年轻父母头疼的问题。许多父母抱怨孩子太贪玩,书本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岂不知孩子的阅读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在这里像您介绍美国流行的一种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SIZE]
    [SIZE=4]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折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应越早越好,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SIZE]
    [SIZE=4]  特米里斯近年来广泛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告,宣传这种听读启蒙教学法,吸引了众多幼教工作专利号和父母们的参与和尝试。他编写的“儿童听读手册”也非常畅销。而且他的倡导得到了许多有识人士的赏识和支持,几个州都发起了“请为孩子朗读”、“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的活动。[/SIZE]
    [SIZE=4]  可能许多父母都没想到用这样一种简单方法,就可以把孩子的目光渐渐吸引到图书上来。有些人也许还在怀疑听读的效用,他们会问:我的孩子现在每天看电视不止三四个小时,难道看电视时不也是在“听读”吗?怎么不见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对此,特米里斯认为,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会使孩子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听”上,而且还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无法使孩子专心感受语言的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三小时左右,读书效率会骤减。这一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的父母,大量看电视将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孩子。您不妨每天晚上或其它时间,当孩子***静下来时,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为他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SIZE]
    [SIZE=4]  请相信,每天20分钟,孩子的收获却可享用一生。[/SIZE][/TD][/TR][/TABLE]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感悟: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忙碌起来的时候,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这样重要的事情抛在脑后,也就把孩子的成长抛在了一边,置之不理。其实,孩子非常需要我们的耐心呵护,孩子非常需要听我们为他们朗读,感受我们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关爱。

      我曾经买过一本《犹太人家教圣经》一书,书的封皮设计就是妈妈坐在椅子上,孩子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托着小脸在认真地听妈妈读书。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说的确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听我讲故事。慢慢地发展到听磁带学故事。在两年前,我就开始给儿子买了国学小书院的丛书,让他每天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他竟然能够熟练地背诵出来,让我惊喜不已,于是我逐渐提高了对他的要求,最近又开始读背《泰戈尔诗选》中的《飞鸟集》。其中大部分内容也能会背了。他很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每次的背诵都是一次快乐的旅程,有时我和他一起背,还没有他背的快。有时不懂还问问我是什么意思。更多的时候我也答不出来,因为这对于我来说也是那样的陌生。我和儿子一起慢慢地学习吧。

      这里引用一段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一段精彩文字,与大家共享!

      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有了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朗读,学生在小学的4年的时间内,朗读的总时数不得少于200小时(以一、二年级每天朗读10分钟,三、四年级每天朗读15分钟计算)教师对这项工作应当在时间上加以统筹分配,而校长则要检查教师是怎样指导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阅读的。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002:居里夫人教女成凤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当伊雷那和艾芙还在幼年时期,居里夫人就不许女儿怕黑,不许雷声轰隆时把头藏在枕头下,不许怕贼与流行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恐怖日子里,居里夫人强迫她的女儿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她俩还加入收获队,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抢收麦子,从小培养她们勇敢而有主见的独立人格。



        每天*****课一完,这两个孩子就被带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伊雷娜和艾芙总要步行很长的路。自家的花园里还设置了一个横架,上面有吊杆、一条滑绳、一副吊环,让她们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而居里夫人无 论如何疲倦,她总要陪女儿骑自行车出游。在1911年暑假,居里夫人带女儿第一次旅行去波兰,姐妹俩学着骑马,居里夫人背着旅行袋在前面引路她们在山里旅行了五天,晚上住在山民的小屋里。



        为了发掘孩子的天赋,当女儿刚上学时,居里夫人让她们每天进行一小时的智力工作。当姐妹俩入中学后,她就让女儿每天放学后再上一 节“特殊教育课”,即在索文本的实验室里,请人教姐妹俩化学、数学、文学、历史、雕塑、绘画及自然科学。



        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家教中,居里夫人是唯一盼女成凤成*****的一位,因为她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强化体魄训练,锻炼意志和力量,特别是她成*****地发掘了两个女儿的天赋,而最终使她们成为杰出人物。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感悟:

          有一次,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位专家这样说到:有些家长以自己忙为理由不去照顾孩子。其实,这只是借口,原因就是认为孩子教育不重要。只要重要的事情一定会有时间去做得。听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她的工作时间,她的工作紧张程度,我想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且还要自己照顾两个女儿。对她来说,她不仅仅用自己的爱来温暖孩子的心灵,更是一位理智的母亲--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习惯和品质,为了这样的目的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奉献着,她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她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己事业的成*****和孩子事业的成*****。

          对于孩子的未来,每一个家长都有着各种美好的设想……关键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在做着怎样的准备?我们是否在做?正如一位网友的签名中所写:母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想我们都能掂量出这句话的份量。

          行动,行动,马上行动,这是走向成*****的关键。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003:猜猜我有多爱你
             
            梅子涵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故事,是讲给父母们听,因为令他们感动了。他们会去讲给他们的孩子听的。他们的孩子或者很小,或者已经长大了,这都无所谓,很优秀的儿童文学,其实已经不只是“儿童”文学了,而是可以给任何年纪的人阅读和品味,快活地笑起来,或者是流下感动的泪。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举起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跳那样高。

            栗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伸到河那边。”“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翻过那座山。” 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它说,然后闭上了眼睛。“噢,这真远,” 栗色的大兔子说,“这非常远、非常远。”

            栗色的大兔子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到月亮那么高,再——绕回来。”



            我们真是想不到大兔子说出的这最后的一句话。它是我们想不到的,可是它在任何一个已经长大的人的记忆和感念之中。因此一旦它说了出来,我们就在心的很深之处受到拨动。我在很多的场合朗读出这最后一句,总有人眼眶立刻就涌满了泪,而我的声音也总是哽咽的。每当我朗读完这个故事,就想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问她好吗;想起我已经去逝的外祖母,她给我的那么多从月亮上回到这里的爱。她现在肯定地拥有了天堂的幸福吗?有无尽的思念、无尽的牵挂。

            很小的小孩,他们的现在,不会有和我们相同的理解和感情,这没有关系。但是他们会对这两只兔子的故事有兴趣,会记住它们的爱的表达,记住小兔子的挖空心思和大兔子的深情灵感,小兔子的天真可爱和大兔子的母爱的诗意。记住那些比方,那些联想,那一句句巧妙、睿智的话和里面的温暖。

            记得住这些,在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精神里,就是栽下了美丽的花,是在五张很白的纸上画了一棵会长得很大、发出香气来的树。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感悟:

              爱是最好的礼物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004
                给中国家庭教育的建议

                                                   ---佳佳教育咨询服务  韩老师


                   第一: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多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多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想法要先表示理解、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第二: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不行,你不能那样做,那是错的!”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草率地作任何决定,这才是最关键的。

                   第四:作为父母,须时时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特征,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讲究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

                   第五:对孩子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从分数上的高低来衡量,要看孩子学习的原有基础、每次考试试题的难易、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及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对孩子的成绩要进行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

                   第六:要经常告诫孩子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识到“失败是成*****之母”,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第七:孩子的优点不说不得了,孩子的缺点少说就逐渐少。一位正常的孩子如果很少被父母肯定,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有逐渐被摧毁的可能。

                   第八:很多时候并不是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而多是因为父母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对,孩子不能接受,或者是根本没能听得进去。

                   第九: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几乎天天都有新的变化,作为父母,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必须更新思维,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感悟: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005 当孩子找不到家的感觉,教育就失败了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2日 09:24

                      中国青年报消息:家长高期望值造成孩子厌学,过分保护造成孩子无能,溺爱令孩子冷漠,寒假期间两代矛盾进一步凸显。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不少学生已经精神抖擞地做好了开学的准备,但是对于已经上初三的洋洋来说,这个寒假可是一点都没歇着,放假前,他妈妈就托人到区里的重点中学找了正在教初三的外语、物理、数学老师,给他“开小灶”。

                      家教从放假第一天准时开始,3门课每周各上两次,洋洋的寒假缩水为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3天。

                      一位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担任小学校长,现在早已离休在家的老教育工作者痛心地说:“现在某些家长,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摧残孩子,当孩子在自己家里找不到家的感觉时,我们的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不少教育专家也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是很多家长却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家庭教育的误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误区一:只抓学习

                      父母们每天都说一句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

                      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陆在班里学习中等,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她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教育小陆,老师请来了她的父母,当这对父母听说小陆偷东西时,没有太多的反应;而当老师提到,小陆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有所下降时,父母一下子急了,说:“小偷小摸的毛病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但是学习不好可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

                      “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幽默地说:“虽然全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全国的父母每天却说着非常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首要任务。据报道,2003年北京市人均教育支出达到了上千元,比1997年增长了1.9倍,平均每年递增19.6%。

                      但是父母的教育似乎只局限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追求上。孙云晓介绍,很多父母甚至为了保证孩子成绩好而放弃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项刚刚完成的全国城市青少年儿童生活习惯调查显示,35.5%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做运动”,还有11.3%的父母认为“为了学习,孩子少睡点没关系”。

                      “父母的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无望”,“知心姐姐”卢勤碰到了不少这样的家庭悲剧。

                      一天,一位母亲给卢勤打电话:“我女儿只差几分未被北大录取,吃了***眠药,现正在医院抢救……”这名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心想上北大。结果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女儿因几分之差被北京另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虽然这也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但这女孩从此便一言不发,借机跑到公园自杀。

                      她的父母哭着对卢勤说:“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这两个‘全部’就是问题所在”,卢勤说,“父母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事业、生活、社会责任等”,正是由于他们把女儿当作生活的全部,女儿的“全部”才变成了北大,“这太绝对了,人生变成了只有一条道儿,很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

                      误区二:事事包办

                      家长过度保护会使孩子变得无能

                      小培老师现在在北京中关村附近一所学校当班主任,她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难了。

                      一次,小培看到教室地上有一支铅笔,就捡起来问是哪位同学的,结果没有一个同学认领。

                      “孩子们并不是不想要这支铅笔,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的”,小培老师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是由父母帮助收拾书包,因此,很多孩子根本不清楚自己都有什么“装备”。小培老师说,现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事事包办。

                      “父母的过度保护已经使孩子越来越无能了。”卢勤介绍,一次,她带领几十个城市的孩子到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搞夏令营,第一天早上发鸡蛋,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熟的鸡蛋,不知怎么下手。一问才知道,每天早上都是妈妈给她把鸡蛋剥好了,因此她只见过“白的、软软的鸡蛋”,不知道“黄的、有硬皮的”也是鸡蛋。

                      家长的这种关照不仅使孩子在生活上变得无能,而且也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无能。

                      郭颖小学毕业后就被送到美国,刚到美国时她发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的孩子很有主见而中国的孩子事事都要与老师、同学商量。“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郭颖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个孩子生病了,家长带他上医院前,先要征求他的意见:有两种治病的办法让孩子选择,中医———不打针,但慢;西医———打针,但快。“其实,美国家长的做法不仅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作决定,同时承担所作决定的后果,比如打针的‘疼’和不打针的‘慢’”。在这样的过程中,美国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他们在作决定的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将是什么。但是中国的家长常常事事都为孩子想到了,孩子慢慢地丧失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即使作了判断也很难为结果负责。

                      北京某高校做后勤工作的方老师告诉记者,那些被罩都要等着家长来换的学生,在学校里通常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无法在一个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孩子即使大学毕业了,也只能是块废才”。

                      误区三:无原则的爱

                      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变得冷漠、无情

                      北京某中学的一次学生与家长互动的专题活动上,一位妈妈在录音中哭着讲述了一件事。元旦前的一天,是这位妈妈的生日,妈妈买了一个蛋糕。

                      儿子几口就把蛋糕吃了,妈妈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高兴之余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便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听了这话,儿子先是一愣,紧接着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录音中,妈妈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未必知道怎么去爱孩子”,卢勤老师说。

                      去年年底一个刮大风的日子,在轻轨站,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记者身边转悠。记者和他搭话,他告诉记者,他每天在这里等妈妈一起回城北的家。

                      大约十几分钟后,这个男孩儿的妈妈来了,手里拿着一盒外卖的“吉野家”鸡肉饭,男孩拿起就吃,快吃完的时候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把饭盒向妈妈面前让了让。妈妈却说:“瞎让什么,我要吃还不会自己买?”儿子吃完饭就向站台跑去,临跑前没有忘把自己的书包扔给已经背了两个包的妈妈。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经说过,父母对孩子过分的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爱,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进而变得自私,甚至变得冷漠、无情。

                      孙云晓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心育”,对于家庭来说,对孩子的“心”进行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误区四:不打不骂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鼓励孩子是对的,批评孩子同样也是对的。”孙云晓对记者说。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不善于表扬和鼓励孩子,这使很多孩子缺乏自信,于是有不少教育专家呼吁,要告诉孩子你真棒!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孩子说不得了。

                      小培老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女生没有完成作业,她的班主任简单地批评了几句,没想到中午这名女生就从学校“出走”了,下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陪着家长四处找她。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在家里很少挨批评,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就受不了,他们太脆弱了。”小培老师说。

                      据了解,很多家长不仅自己在家里很少批评孩子,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批评也不答应。小培老师介绍,家长们经常因为孩子在学校里挨了批评找到学校,而且这些家长根本不问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只是和老师理论为什么欺负孩子。“越是这样,孩子们越是听不得批评”。

                      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们不再敢“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了。

                      “家长要学会向孩子说‘不’”,孙云晓老师指出,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很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又恨铁不成钢。其实,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就是父母的不当教育造成的,正如卢勤老师所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很可能就出在父母身上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感悟:

                      温馨的家最需要彼此之间的关爱和鼓励!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4851
                        • 经验277290
                        • 文章4755
                        • 注册2008-01-11
                        好有借鉴的意义,我一定要找时间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地学习才行!

                        [url=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2410][color=red][B]让我的爱永驻学生的心田。[/B][/color][/url]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77
                          • 经验8942
                          • 文章273
                          • 注册2006-10-04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由的耕种。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