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05年第一期的读后感
    05年第一期的读后感:
    卷首语“营养不足的优点”写得很有意味,有《读者》的隽永,对于每一个阅读者,不论年龄与身份都是有益的,人生哲语,惟巧思妙构,三两语间便通透了。
    热点聚焦:“来自课堂的诊断报告”文章很长,5个页码,十个关键词统领全文,关键词彼此处于并列位置,内在逻辑性不强,只是在描述一些现象,而这些现象的描述早已在其他教育媒体铺天盖地,此文只是罗列整合到一起而已,信息量乏善可陈,对读者的冲击力似乎微弱。而且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对于解决路径的探讨稍嫌不够,往往一笔笼统带过,颇不过瘾,尽管我们说指出问题很重要,但如果仅仅指出大家都知道且已经公开的问题却提不出什么新的解决的方式是不够的,《班主任之友》作为一本国内专业大刊,在这方面还有东西可以挖掘。这仅仅是个人意见,这意见也仅仅对于文章而言,对于编者和作者的劳动还是心存敬意。
    “文化反哺:教育资源新领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哪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如此而已。这篇文章对于老师而言是有启发意义的。
    (未完待续)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学生错误资源利用浅析”一文假定了“教师正确”的这样一个前提,而这样一个前提现在看来是脆弱的,教师所谓的“正确”更多的是依赖于自己的习惯、经验,而从上文“文化反哺”的角度来看,学生所有的行为之间都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面对未知世界所产生的情绪、感悟乃至于行为都是独特的,有时候这样的独特会违反某些世俗习惯,请注意仅仅是违反习惯,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然后教师就是大量的“思想工作”、“纠错策略”等等,想要把这些违反习惯的行为纠正到“正确”的路径上来,例如文中提到的一个孩子打架,经过教育之后,孩子在日记上写道:“老师您的教诲我铭记在心,我要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果然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其实这打架与后来考取重点大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进而言之,目前的选拔机制下面,德育的优劣与重点大学与否也没有关联,这个案例放在此处也是多余的。
      学生违反习惯的行为(也即错误)要重视起来,但不是先假定教师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对于孩子行为的判断能力并不强,一些自以为是的“正确”做法,往往会和最终的目的相差甚远,孩子们不买账,“立志成才”的概率很小。在目前社会转型期间,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在面临多元化的情况下面,以单一的“正确”观点教育学生是无法有满意效果的,这也是多年来困扰德育界一个问题。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走出青春的迷网”一文直面目前青少年网络问题,很有意义。谈到“网德”一词,大概是从德育角度来规范,网络的发展是社会所始料不及的,也使教育一下子懵了,到目前为止,网络没有很好的融汇于教育之中,当然这里面有诸多的因素,不过有一个是很突出的,我们的教育还不具备开放性,在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是远远落后于网络发展的实际状况的,文中提到的十条网络原则应该是某些信息素养的产物,尽管防范意识多于积极的利用意识,但在目前的社会现实里面也是必需的。而信息素养应该是不属于网德范畴,叫“网能”似乎更为确切。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班主任应学会精神关怀”一文非常好,“精神关怀”实际上应该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理念,不独独班主任要有,一切教育者都应该具有。在功利教育的态势下面,精神关照已经缩小成一个点,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关注分数,教育只是关注精英,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东西,这是很悲哀的,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
          笔者另有一个想法,“精神关怀”是无法学会的,它不是技能型的,不是说蹲下身子就是平等了,更多的和一个教师内在的学养和为人的品质有关,一个有着悲悯之心的教师他必然是会具有精神关怀的要素,不管在任何功利的时候,他都会全心的爱着自己的学生;反之一个不具有善良品质的教师,即使他在一切外在的行为上都有模仿的表象,但孩子们感受的决不会是“关怀”,所以说“学会”一词似乎不妥。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管理方略”栏目的两篇文章具有时代性,“同桌天天赛”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只是过于模式化,也会让孩子们沉于事务之中,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懈怠,但愿这是杞人忧天,无论如何这个管理案例对于其他老班是有借解意义的;“依法治班”与笔者曾经的一个班级管理案例相仿,1999年时曾接受本地媒体采访,以“法治化班级管理”为题在本埠日报通栏刊载。与此文不同的是,我更强调让孩子们来立法管理班级,成立“立法会”“执行会”“仲裁会”,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让孩子们体会法律本身的意义,和自己在法律“产生”时的话语权,让一种民主、透明的法治意识渗透入孩子们的心田,效果很好,但是这一界孩子被集体评为大市级“红旗中队”。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9999
            • 积分10320
            • 经验6823
            • 文章185
            • 注册2004-09-01
            写得非常好。请在以后多多提出这样的宝贵意见!
            怅望祁连,只身打马过草原...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积分11410
            • 经验27494
            • 文章676
            • 注册2004-10-28
            我们将会把您的意见反馈给各位编辑。
            并且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就我们杂志的文章进行评论,我们将在近期杂志中辑选采用其中的精彩议论!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0001
            • 积分100212
            • 经验1289
            • 文章98
            • 注册2004-10-28
            云鹰先生,你好,我拜读了你的《读后感》,感到你写得很有见解,能否将此文发表在杂志上呢?请回复。田恒平
            平子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田主任,非常感谢你及时的回复,今年自费订阅贵刊的选择是对的,除了精彩的文章之外更让我感受到制作杂志的你们这样真诚的态度,作为读者提出一些看法当是份内之事,这样的看法应该在此处的“家里”发表更为好,至于杂志上应该有更好的引领性的文章去“覆盖”,再次表示感谢,我会接下来对其余的文章提出一个读者的意见,不当之处,因为是在“家里”,请多包涵!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班主任之友》更好!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座位编排大比拼”是一个专题,对于一线教师很实用,很多诸如此类的班级管理细节之处都会看出一个班主任的治班理念:“抓阄”一文李老师采用了一种最原始的民主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境遇的偶然,以及衍生出的很多情感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小口诀”一文着力点更多的在口诀上,不过是不是每一个学生一听这首打油诗就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一些主张倒是值得商榷的,“打油诗”富有哲理,面对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学生改变了主意是情有可原的,所有孩子都改变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孩子容易被同化,要么纯粹是作文预设的情景;“有话讲在先”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体现的应该是某种教师霸权主义的思维,当然由于沈老师是“公平、公正、没有私心”的,所以他觉得处理得很好,这个事实应该承认,不过如果大而广之,就难保出现教师独断专行的结局,不仅仅体现在“排座位”上,顺便说一句,“民主、公平、公正”这样的词汇绝不能挂在嘴上唬孩子,以免他们过早的失去对这些精神力量的追求信心;“萝卜”一文想要彰显民主却因为没有一些底线保障反而会使这种模式陷于混乱,例如矮个子坐最后和最高个坐前面使班级管理的一些基本规则被打破了,在实践中会有很的阻力;“插班生”一文里“民间组织”一词也许是编辑选稿的一个亮点(这是个人的妄自猜度),这些班级“民间组织”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有很重要的非职权影响力,这和班主任的民主化精神是分不开的;“毕业”一文以“一种站岗的心态”对待孩子们也是教育无奈的现状,大概是现实使然,作者那种防范意识,如履薄冰的内心体验跃然纸上,若干年以后会成为一种故旧的标本心态。
                专题做得很好,建议以后不妨请一些心理学专家或者社会学专家也来参与一些班级管理细微之处的评点,更具专业化引领的水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从检讨书到契约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深思熟虑,只是某些想法还是属于超前意识的,在实施契约书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社会背景,那就是我们目前并不是一个契约社会,这种在契约社会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我们来说显得遥不可及,在进入契约之前,首先要有规则意识,这规则并不只是指向于孩子,而应该是生命个体间的规则,教师不应该只是规则的制定者,充其量只能是规则的参与者,拥有一个发言的机会,孩子拥有另一个,每一个想要遵守这规则的人都有一个平等的发言机会,一旦确定之后就要无条件的遵守,可惜现在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教育无法做到,社会无法做到,诚信的令人担忧,毁约的普遍充斥于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无法根深蒂固的去理解规则,当你说这是规则的时候,他会笑着说,那不是。于是一切都结束了。
                  检讨书来自于王权社会,契约书盛行于平等社会,这背景无法绕开,不过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实施教育的任务也从来不是首先有一个全善的环境,即使有恶存在,教育的任务还是要坚持下去,孩子的生命历程里必然会有第一缕阳光出现,这是要坚信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1
                    • 经验5586
                    • 文章28
                    • 注册2005-01-26
                    班主任的“嘴功”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很有启发意义,班级管理中怎能没有“说”,这“说”的道道很有讲究,此文分析得很好,也有实践做基础。
                    “如何借钱给学生”一文说的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中学生为多一些,向老师借钱,老师如何处理,文章的四个小标题也讲得很有道理,值得一看;
                    “关注社会”不仅仅是一次班队活动的主题,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与社会脱离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文章选取“人大代表”作为一个活动对象,很有现实意义,在民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在,让学生具备公民行使权力的一些初步的表征是有益的,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更进一步,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班级管理的实际过程里面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从民意的表达,到民权的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师也只是其中一员,尤其在初高中阶段如果能够实施,对于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极为深远,这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课题,又不仅仅是课题。
                    “健康”与“分享快乐”两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味,非常好,可以借鉴。
                    “其实我们可以快乐地教”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有许多话值得作为教师的座右铭,例如“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是对的,世界便是对的”,诚然社会氛围与教育的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但作为教师,一个看着幼小生命成长的灵魂,没有理由颓废,即使你身背着诸多的苦难,让孩子看到的应该是他们所希望的美好,“快乐地教”也要有底气,作一个优秀的教师,才会感到充实,这“优秀”不一定是名利的光环,而是你内心的体验,那是一种职业生存的智慧。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