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晚风老师,我一个月前投的《尊重个性,倡导自主》,是否录用?烦请查阅。谢谢!
下面是文稿内容:
尊重个性,倡导自主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尝试
如何让班级管理工作适应新课程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顺利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须的创新型人才,我深深地感触到自主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最佳选择。 “自主管理”不是说教师什么也不管,一盘散沙,它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班级管理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权利,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教育者的高尚动机才会“内化”到学生心中,才会获得成效。新课标也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班级的主人。所以,我在让学生制定新的班级制度时不仅是为了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更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权利制定班规,也有义务履行班规。这样做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为学生自觉执行班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学期,我把学校纪律、班规章制度让学生学习、讨论,根据学生实际问题,制定了相适应的新班规。再是班规要实行量化管理,把各项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这样学生的平时表现完全是透明的。量化管理既对学生起到了约束作用,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二、我也有机会当班长
新课改唤醒了沉睡于学生思想中的民主意识,班主任任命或简单调查了解即确定班团干部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采用“竞选”的方式,即班中所有同学,只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愿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均可参加班团干部的竞选并发表竞选演说。另外,班级管理中除了设班委等常设的班干部外,还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每天一人,按座次轮流,值日班长要负责当天的全部日常工作,并翔实记录当天的真实情况,班会时总结。这样,人人都有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个同学都体会到当“干部”的滋味。有很多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以前只认为做班干部有班主任撑腰,动不动告状,在同学面前很威风,可以随便指派别人做什么,但当我也当了班长,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不容易,是这么累!有的同学感悟特别深刻:做班长很难,做一个出色的班长更难,做一个从未担任过此职务的好班长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这个尝试,改变了班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少数学生对班级漠不关心的不良现象,很多同学转变了被人管的思想,平时主动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完成班级里的一些任务。 三、班会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那么班主任满灌班会的包办就必须坚决打破。应实行班会招标:相信学生,将班会交给学生自己承办! 有利于将班级目标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 也许在起始阶段办得有些糟,但他们一定有兴趣去不停地探讨;也许一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但班级是几十个学生的集体,他们一定会在讨论甚至争辩中去不断地修正。这样原来的“批评会”就变成了“辩论会”,“班主任的一言堂”就变成了“班集体的宣言书”。让学生成为班会舞台的主演,让班会成为学生自主教育的阵地。教师可以在班会前倾听一下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想探讨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但不能独揽大权。这样坚持下来,会发现许多问题是不用老师就解决好的,并且因为是自己参与的,执行起来比老师泛泛的说教会更好些。 四、我也有让人佩服的地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可在平常班级管理中,存在一部分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各科成绩都较差的学生,平时就更显得少言寡语,更谈不上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了。为了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我特别注意他们的爱好与个性。有一个女生因为身有残疾的缘故,性格孤僻执拗,很不合群,但她读了很多书,字也写的漂亮,在语文课上我发动同学们拜她为师,并将她的作文张贴在学习栏上,这样,大大鼓舞了她的自信心,她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有一男生,上网成瘾,自称“网虫”,平时作业老完不成,班干部对他也无能为力,我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担任“信息技术小老师”定期给同学讲解电脑知识,他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形象,学习也赶趟了。另外,我号召所有同学“擦亮一双慧眼”: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准自己的缺点。这样,自己的优势让在别人的注视下让自己更加自信了,自己的缺点在自我的反省下更加清楚了,这有利于全班同学的成长。 总之,自主型班级管理模式是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尊重学生的个性是自主型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先走出统得过死的老方法旧观念,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合作、参与的重要性。新课程来了,学生“活”了,教师“笑”了,课堂“沸腾”了,班级管理还有什么理由非要板着“僵硬的面孔”?走出去,眼前一定是一方更加蓝蓝的天。(共194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