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86
    • 文章2
    • 注册2008-03-26
    师爱--孩子的渴望
                      师爱——孩子的渴望
                  海南省农垦保显学校  胡荣雄
    [摘要]   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使当前教育领域出现许多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却少爱。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对学生要时时、事事都充满爱,让爱的火焰代代相传,越烧越旺。
    [关键词]  教育出现问题   根源  师爱
               教育的一些违规违纪现象,令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头痛的事情。我从做教师几年中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关键在于要有爱心,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爱是任何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的。
    一、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生都坐上了直通车。由于没有留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课前不预习,课堂上听课很盲目,不认真听讲,不做课堂笔记,对老师讲的重难点心中无数,课后又不爱复习,作业不完成或抄别人作业应付检查,结果“负积累”太多。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知识的难度加深和科目增多,学生越学越不懂,越不懂就越不想学,加上学校怕学生出现不安全事故,不敢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就决得上学没有意思,不光上课睡觉还逃学产生厌学现象,一出校门,像脱缰之马自由自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上网聊天、打游戏、溜冰、打桌球、歌舞厅唱歌、跳舞,很快还染上喝酒、抽烟、赌博等恶习。没有钱,就敲诈、勒索、去偷去抢、更为严重的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现象。以至走上犯罪道路,成为少年犯。
         某校一名17岁少年小新,整天沉迷于网吧,家里不给钱就偷,先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后又去奶奶家去偷他爸爸给他奶奶的生活费,发现后他竟把最痛爱他的奶奶用菜刀砍死,又将爷爷砍成重伤。
         某生的父亲是屠夫,麻将瘾君子,从不过问孩子读书的事。孪生兄弟五年级时退学在社会上和一群狐朋狗友混,母亲弃家信佛做了庵尼。他逃学打架、似乎是家常便饭,让人气得发疯——亲人、亲戚、邻居、老师、同学、不认识的受他“骚扰”过的陌生人,无不咬牙切齿,对他愤怒至极,他得不到爱,成了“人厌”等很多案例。
    二、剖析出现问题的根源
       外在因素主要是家庭与社会。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父母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大,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完成功课很吃力,身体虚弱, 睡眠不好;恶劣的学习环境, 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学习适应能力差. 以及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长大,却乏关爱和沟通,形成自卑,孤独,甚至厌世的心理;或家庭成员有某种恶习、或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和袒护孩子,造成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现在孩子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只注重体质与营养,物质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而不注意心理品格的训练,不注意培养孩子勤奋,独立自主精神.或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粗暴压制的方式、非打即骂,或家庭中缺乏严格的管教,任其发展,自生自灭等;又因为社会的不良影响及各种不法分子的欺骗、威胁、诱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恶习,形成不良品德。都可以使孩子纯洁的心灵抹上“墨迹”。因为学生未成年,表现出来的是好强心,好胜心,易冲动,克制力不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分不清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他们往往把破坏纪律说成是“敢于反抗”;把打架、斗欧认为“勇敢”;把流氓行为看成“英雄行为”。行动之后也不能产生忏悔和改正的意向,因此一错再错。内在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无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味追求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只管分数、不管其它。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加上沉重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练习,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孩子望而却步. 再加上学校生活过于单调,学校纪律过严而刻板.学生发生错误,不容解释、不容分辩,帮助收拾学生书包,挂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立即卷铺盖回家;或立马通知家长来告状;或像罪犯一样,立即隔离,让犯错误学生站在教室的角落里、或让学生站在门口、或站在办公室——面壁反思 。种种现象表明,教师缺少耐心,却少师爱,缺少职业道德,没有用心教育孩子.
    三、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凭自己的良心,多给学生一点爱心。才无愧于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口号。要多关心他们,使他们精神上轻松愉快,在家、在校、在班中处处都得到温暖,这样我们事业的成功就达到一半。也只有孩子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会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爱只一个字,说容易;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心血的付出。教师给孩子的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是的,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的确如此,没有爱,就难以教育!热爱孩子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学校,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紧密联系的。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启迪智慧、激发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和学习的任务。热爱孩子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真挚地爱孩子,就能对孩子尊重、宽容、理解和信任,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而当孩子犯错,教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时,如果缺少对孩子的爱、宽容、尊重、循循善诱,而是一味训斥、挖苦,或是大发脾气、变相体罚,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了消极、对抗的心理,当然也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环境要素之一,它有力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质量。毋庸质疑,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书育人事半功倍,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提高。常言道“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生”。的确,热爱孩子是教好他们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孩子,这样就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成功实现教育目标,达到预定效果。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师爱是一种理智的高尚的情感,是把具有不同的思想、知识、性格的师生联系起来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情感因素。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
    那么,如何用爱去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呢?首先,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其次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孩子。许多调查表明,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的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公正是孩子信任教师的基础。再次,爱孩子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应该将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最后,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孩子,因为微笑是师生情感的“保温瓶”,能使孩子“敬”而“畏”。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四、师爱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爱,作为人的普通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爱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爱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与无私;而师爱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师爱不仅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更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多枝多彩的百花园中耕耘,尤其要关注“弱苗”的成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教师爱的呵护与培养,正如“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所说:“爱的力量是人间中的重要力量。”作为教师,没有爱就难以教育。而师爱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用爱的目光赏识孩子
        没有赏识就没有爱。教师的赏识是激励孩子成才的动力;而教师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在一个集体中,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淘气还是“温顺”,他们总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以体验自身的价值。而教师的安慰、帮助、鼓励和赞扬往往能激起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点燃他们心灵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儿叫王家兴,他精力充沛,整天难得安静,上课时坐不稳,在椅子上来回转圈;不管在什么场合,他只要想说话,张口就说,那作业本揉得又脏又破,更不用说完成作业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放任不管,只能助长他的“恶习”;过于严厉又会产生逆反心理。根据“行为改变技术”中的正强化理论,转变他的关键是老师要用爱的目光去注视他,去观察和发现他的长处,去挖掘他的闪光点,从而取长补短。让他够受到学生时代的乐趣。成为一名习惯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学生。我不禁想到:爱的目光,是老师对孩子的信赖与赏识,爱的目光是孩子的需求与渴望。难怪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将走进孩子的心灵,激励他们成长。
    2、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这该是多么不幸呀!孩子们的渴望并非金银财宝、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雏鹰奖章”;有的想得到一张奖状;有的想当个组长;有的想在光荣册里记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当一天值日班长。面对孩子的渴望,老师切不可熟视无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挚的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渴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进。而爱的渴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从而使我体会到,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作为班主任,要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多给他们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3、用爱的情感尊敬孩子
        孔子说:“爱人者,人必爱之。”是的,这几乎成了定理,人与人之间如此,学生对老师更是如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此,为了使我的学生把爱传给社会,把爱的种子播下明日的世界,为了招致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当教师的一定得从心底爱自己的学生。我懂得这个道理,我也刻意在工作中体现这个道理。
    陈珊珊因家庭困难,早上常空着肚子上课,我发觉了,便私下为她想办法:要求学校给予补助,给他找份假日家教工等。林雪玫入学之初思想动荡不安,想退学,曾经有过不辞而别。为了她的前途,为了她好,我反复奔走游说,游说成功,今日她学有长进,她从心底感谢老师。
    4、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宽阔!法国作家雨果回答:“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宽阔的心灵能够包容万物。哪怕是孩子的缺点,老师也要用爱的胸怀给予包容。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给予一定时间让他改正,并在改正的道路上给予支持,帮助和鼓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缺点,都需要包容,正如办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以爱的胸怀学会包容,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热爱学生是我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因为品德只能依靠品德去培养,心灵只能依靠心灵去浇灌,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倡导爱满天下。但师爱是一种与亲情、友情不同的爱。做为教师我们爱学生是自觉的爱,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祖国繁荣、民族希望的责任感的爱。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教师热爱学生就是对教育事业热爱的具体表现,具有教育性。我们应使用“自尊心的原油,点燃自信心的火种,”来推动学生前进的初级动力。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让师爱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师爱的火焰一代比一代越烧越旺。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3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