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01
    • 经验3354
    • 文章189
    • 注册2011-01-18
    十月份研修发言稿
     十月份研修发言稿
    1、      什么是积极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积极管理?
    答:班级的积极管理就是班主任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构想并制定班级全体成员在班集体里应该培养的情操,品德,修养等目标规划,并共同积极为之努力奋斗.在奋斗过程中,共同收获,共同成长.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积极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的种种活动,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成功感。要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实现了某个目标进而获得某种成功的充实感。因为唯有成就感和成功感才能为每一个孩子带来尊严、勇气和光明。建立能使学生拥有自信的班级,使他们感到,“这才是我的班级”,“能在这个班真好”,“喜欢老师,喜欢全班同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使每一个班级都真正称得上是“学习团体” (想成为某团体的一员而心向往之,或是和该人拥有同样观点、思想和感受的人们的集合)。每一个体都真正不愧为“学习主体”(人的学习是最具观念或内在性的活动,班级里的学习对于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主体性的活动)
    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一生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那么进行积极的管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2、      我们平时的管理中哪些是非积极管理,甚至是消极管理?请自我批判。
    答:我们平时的管理中的非积极管理,甚至是消极管理,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十个方面: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人们在了解某人时,对他的某种特征和品质有清晰明显的印象,由于这个印象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了解。这是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反应,或者说这种突出的特征或品质像一个光环一样,把人笼罩起来了,使观察者无法注意到他的其他特征和品质,从而以一个人的一种特征或品质,做出对他的整个特征的判断。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就是这种晕轮效应的反应。 有老师说: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无论干什么都会干的很好!通过这句话可以发现学生的品德行为已经被学习成绩的“光环”所笼罩。同事的双眼已经被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光芒所刺伤。同事已经很难再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和指导。

    2、定型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各种类型的固定形象。这种固定形象使人们在看他时,常常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特征的依据。也就是说,用老眼光看人。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臆断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会违反纪律,或违法纪律的事情一定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干的。听话、懂事的学生就一定不会发错误。有这样的一个笑话:在一堂语文课上,同桌两个学生睡觉。一个学习好,一个学习差。老师对学习差的学生狠劲批评说:你看看自己,一看书就睡觉!于是学习差的学生就向老师发问:同桌也睡觉了,你为什么不批评他呢?老师答:你再看看同桌,人家睡觉还在看书!

    3、责任分散效应: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现近期班级纪律涣散。有些班主任常会采用的方法就是对全班的学生进行批评。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因为对全班学生的批评会分散违反纪律的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的罪恶感和内疚感减低。从而会大大的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应该找出引起班级纪律涣散的几个学生,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促使他们带动其他学生。

    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有一次,班上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在我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有一段时间没有违反过纪律。同时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因此,我认为这个学生从此将会越来越好。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少时日他有违反了纪律!当我得知他再次犯错误的时候,我在情感上根本就不能接受!当时即刻认为:这个同学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5、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幕:一位老师正在批评一位做了错事的学生。老师说:你要么写检查,要么请家长来!这时学生往往是选择前者。但那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最后学生交来的检查往往不符合要求! 

    6、破窗效应: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7、波纹效应∶ 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称之为波纹效应。波纹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理解:班主任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惩罚,采取讽刺、挖苦等损害人格的作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抗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这时班主任的影响力往往会下降或消失不见,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品质和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

    8、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转变后进生不是一劳永逸的,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而反复又是转变中的中心环节,甚至会出现几次较大的反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超限效应”的消极影响。因为有的教师面对后进生的反复,会失去教育的信心,过分责备后进生,在批评学生之后,会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后进生,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从心理角度上讲,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9、去来器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行为反应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去来器效应”即“飞镖效应”。此处借喻情绪逆反的心理现象。
    如有位教师拖堂引起的学生“情绪逆反”现象,情况是这样的:已是上午第四节课了。同学们都期望着教师能早点下课,最起码是按时下课,因为他们实在有点疲劳了。但是,化学教师还没有察觉到学生的心理反应,还一个劲地往下讲。下课铃声响了。他仍津津有味地讲着课。看得出来,这位教师是位认真负责的教师,干劲十足,毫不马虎。但学生听课的劲越来越差,开始还认真听讲,继而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最后交头接耳,传递纸片,甚至故意咳嗽,搬动桌椅,打哈欠,整个教室骚动起来。弄得这位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作为班主任在做说服、导学等工作时,一定要防止这种效应的危害作用。因此,要注意运用如下几方面的导学育人对策:首先,班主任一定要杜绝事与愿违的傻事。不该说时坚决不说,不该强行灌注时坚决不去强行灌注,“不说倒还好,越说越糟糕”的傻事坚决不做,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轨迹,注意说服、劝解等的时机与场合,做时机相符的导学育人行为。
    10、瀑布心理效应:教师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学生如此“不得意”,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这种心理效应现象,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格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个性品质,教育他们应有宽阔的胸怀,不轻易被环境所左右,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明明只是无心地说了一句话,却“有意”地伤害到了别人。轻则引起对方的反感,重则给自己引来灾祸。因此,当你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就需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很多人都有过被别人的“无心之言”刺伤的经历,如果你心胸开阔,很可能在愤恨不快后原谅了对方,但却无法再喜欢上他。而如果你心胸狭窄,则很可能为他这一句话耿耿于怀一辈子。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加留心,多加注意消极的心理效应,多进行积极的管理。

    3、是否有过积极管理的成功体验,请分享并自我分析。
                     班级积极管理的成功体验一
                     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思想较为复杂又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因此管理一个班级无疑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也并非无规律可寻。“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    选举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同样,班级学生也应拥有选举权,这是对他们最大地尊重,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选举权都没有,那么谈什么“以学生为本”,谈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得先有一个得力的班级骨干,这就要求班主任先做好班干部的选举工作。班干部的选举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不应由班主任凭个人喜好指定。因为班干部是要带领全班同学搞好班集体的,而只有深受同学拥护的班干部才能令同学信任,叫同学听从,从而很好地为班级服务。所以,每学期初我都十分重视班干部的选举工作,我实行“自我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举班干,先叫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决定,最后,我根据当选的学生的特长在征求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由于班干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所以学生大都听从班干的指挥,而被当选的班干也有种光荣感,因此他们都乐意为班级服务,从而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有了班级制度,学生才能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否则,学生只能如一群脱缰的野马,四处乱闯,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班级制度的建立要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因为制度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制度能否顺利执行要看它是否切合本班学生实际,是否能让学生承受得了,“过严”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松”则无法起到约束作用,而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制度一般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实施起来就比较顺利;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制定班级制度的讨论,所以,当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制度确定权交给他们。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先由班主任拟定出班级制度若干细则,再拿到班上给学生讨论修改和补充,然后印发成文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不断完善。由于班级制度由学生讨论制定,因此,起到了应有的规范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行班干负责制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负责人,但班主任不应该独揽班级管理大权,事实上也无法做到。因为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法事必躬亲。再说,因工作性质所限,班主任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少,这样,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相对来说就比较片面,而班主任如果独揽大权,孤军作战,工作就难免陷入忙乱而不能尽如人意。相反,班主任如果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把班级工作化整为零,就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教育目的。因为学生之间由于彼此天天相处,他们对全班情况以及同学的表现等的了解较为全面,因而管理起来较有针对性,再说,学生管理学生往往效果较好,这无疑会对班级工作的良好开展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上,我把权利下放给班干,实行组长、班干、课代表负责制,即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的作业完成、背书、打扫卫生等情况,班干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轮流值周,值周班干每天负责汇总宿舍长和组长汇报上来的情况,同时检查本周里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劳动、体育、卫生等表现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一个同学进行量化评分,周末开班会时在班上进行全面总结,评出优秀者。因为我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下放给班干,即使没有班主任在时,同学们都能听从班干的指挥,所以班级秩序良好。  
     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或有了缺点怎么改正。然而,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的缺点却很难,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然后加以改正,无疑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所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圣人,是与他自己经常“吾日三省吾身”分不开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现自身缺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完善自我,促使自己思想进步的一种重要途径。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可以养成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树立班级正确的舆论,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每学期我都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寻找缺点和自己检查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书面的形式定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对此表现较为积极,纷纷进行互评和自评,并积极改正缺点,渐渐地,班上的许多坏习惯不见了。
     总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产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唯其如此,班级才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班级积极管理的成功体验二  
                           老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

    一日,我接到学生的一条信息,上面写着:“老师,还记得吗?有一次在办公室门口等英语老师的到来,您从外面进来,看到我,亲切的喊了一声“清明”(备注:学生名字的后两个字)在这干什么?我永远记得您那天的微笑和亲切,真让我感动。每到各种节日,我总会接到学生的一些短信,我发现在他们的留言中,更多的是谈到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一类的事。
    与学生见面,老师主动与学生打一声招呼,看是小事,然而就是这样的小事,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心,有时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学生不懂礼貌,听到这些话,我不知道是在批评学生,还是在批评我们这些成年人,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聪明伶俐,为何不懂礼貌呢?有一次,我在与一个学生聊天中,问这位学生:“几个老师都反映,你在路上看见老师,为何一个招呼声都没有?”“我以前看到老师也是打招呼的,但有时与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望都不望我一下,在路上感到很尴尬,就不与他们打招呼了。”他答道。
    其实学生都是尊重老师的,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老师对学生讲那么多道理,不如遇见学生,我们带头给他们送上一句主动的问候,不仅是给学生做了表率,而且无形中的教育学生懂礼貌从何做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长期坚持遇见学生问寒问暖,所以在路上,远远的看见我的影子,他们都会过来与我聊上几句。
    当我们养成了与学生到招呼的习惯,也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遇事就容易与老师说,给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作为老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不仅利于班级管理,还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的教学业绩基本上都处于全年级前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和我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上课听不懂的,作业做不到的,都会主动或在路边或在办公室来问我,在整个班级很容易形成一股勤学好问的学风。
    老师习惯与学生打招呼,你会发现,在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中,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在与学生打招呼中,你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无法知道的学生秘密、教育教法,它很容易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寻找良方的窗口。

    4、如何才能让积极管理成为常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和构建?
    答:
    ( 1)、为班级集体设立一个远景目标,画一幅未来的蓝图 。
    (2)、让学生了解你的远景并为这个远景努力 。
    (3)、信任团队成员并授权给学生,提供给学生足够而且确切的信息 。
    (4)、不断激励团队成员以激起成员巨大的热情。
    (5)、开创一种能得到大家认同的环境(基于班级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