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1
    • 积分1326
    • 经验25241
    • 文章1209
    • 注册2011-03-07
    关于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P][LINE-HEIGHT=22pt][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关于“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SIZE][/FACE][/B][B][FACE=宋体][SIZE=22pt] [/SIZE][/FACE][/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ALIGN=center][B][SIZE=14pt]胥加洲[/SIZE][/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体系中,学生缺少广泛阅读的土壤。虽然新课标中也曾规定,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总量不低于145[/SIZE]万字,也曾要求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遗憾的是,课外阅读一直游离于语文教学体系之外。一来,考试不考课外,或者考得很少;二来现行语文课时比较紧凑,没有时间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仔细盘算一下,语文一个单元正常教学需要2~3周,而苏教版教材中一般都是7个单元,等7个单元上完了,一学期也差不多结束了。至于课外阅读,绝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游兵散勇上,还停留在学生课后兴趣和自觉上。这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杯水车薪。[/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 [/SIZE]“[SIZE=14pt]大单元”[/SIZE]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单元教学中,不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而是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高度,在不改变现有教材编排体系的前提下,立足于单元主题,深入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并依此统整教材,整合课内课外阅读资源;教师也不计较一字一词的得失,而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发挥串联作用,让学生有整块的时间去课外阅读,去感悟。[/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B][SIZE=14pt]一、组织“[/SIZE]大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B][/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1.[/SIZE][SIZE=14pt]新课标的具体要求。[/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针对语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IZE]年版)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B]”“[/B]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B]体会[/B]、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B]”“[/B][B]大单元”[/B]教学注重学生阅读体验,减少教师繁琐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课标中还提到:“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B]“[/B]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与“大单元”教学目标也是一致的。课标中还提到“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这完全可以纳入到“大单元”教学体系中。[/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2.[/SIZE][SIZE=14pt]教材体系的支持。[/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虽然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甚至还有一点“[/SIZE]杂乱无章”,但是按照主题构成的要素来看,选材则有一定的侧重。[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本文选用课文均出自此册)为例,全册分[/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7[/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鲜明的教育主题。比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有《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江南春》《春日偶成》;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方法的教育,有《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有《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有《永远的白衣战士》《[/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番茄太阳[/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这种以单元为主题的编写体系,更有利于教师整合资源,串联课外,以点带面,真正组织实施[/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大单元[/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教学,从而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达到[/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的教学效果。[/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3.[/SIZE][SIZE=14pt]学生发展的需要。[/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SIZE]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再从建构主义来谈,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这些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大单元”教学在有效整合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课外阅读就是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等充分融合,从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4.[/SIZE][SIZE=14pt]教学条件的改善。[/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近几年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图书、网络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以苏北学校农村学校为例,基本上都达到了每生20[/SIZE]册的标准。因此很多学校也大力倡导课外阅读,比如校园读书节等,有条件的学校不但校有图书馆,班有图书角,就连网站也有电子图书,甚至连走廊,过道都摆放图书。这些资源完全有条件支持学校践行“大单元”教学。[/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B][SIZE=14pt]二、“[/SIZE]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环节[/B][/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SIZE][SIZE=14pt]大单元”[/SIZE]教学,本着教材是个例子,倡导大语文、大教育观的思想,不仅关注一个课时的教学,更注重一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遵循“整体性原则”来组织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单元”教学为整体,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统领整个教学流程,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实现了语文教学真正的低负高效。[/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按照教学环节可以分为“[/SIZE]自学合作”“领悟表达”“随文阅读”“自主阅读”“读书汇报”“读写联动”等几种类型。其中“随文阅读”“自主阅读”是主要环节,其余几个环节穿插进行,而不必面面俱到。[/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1.[/SIZE][SIZE=14pt]自学合作。[/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这一环节属于“[/SIZE]大单元”教学的前置环节,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学,掌握生字词以及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为主,一般2-3课时。对于生字词教学,主要是以单元识字为主,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巩固的原则,即前一两课时集中学习生字词,以后在每节课中用十分钟练字时间进行巩固,从而达到练字识字双丰收的效果。生字词教学中,一般也是简单字词随文学习,重点字词重点关照。这是其一。其二,语文重点是一个“悟”,传统是靠教师氛围营造,步步引导;而“大单元”教学中,则是通过大量辅助资料让学生去自悟,去自读。比如《三顾茅庐》就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让学生对书中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则需要补充一些宋庆龄的事迹,以便学生通过“借樟树”来更好地理解宋庆龄的人格魅力。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甚至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形式不一,关键是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辅助材料的大量运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课文。当然,前置环节主要还是学生通过自读,自学为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给学生大量读的时间,学生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在以后 “跳跃式”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针对课文具体段落,具体语句才能信手拈来,以便减少翻阅,查阅的时间,增加课堂容量。[/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2.[/SIZE][SIZE=14pt]领悟表达。[/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阅读虽然重要,但是领悟表达也同样重要。以练习3[/SIZE]为例,第一部分介绍了《三国演义》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第二部分则进一步扩充,让学生了解 “三国”故事以及与“三国”有关的成语;第三部分读读背背中又选用了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其实,这些内容完全结合《三顾茅庐》乃至《三国演义》进行统整。这种教学环节设计即为“领悟表达”,一般1-2课时;不过与传统流程不同的是,“领悟表达”更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人为分割,单打独斗。当然教师如有可能,也可以自行归纳总结,比如在第四单元中,就可以结合《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几篇课文用标题、图表等方式提炼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主题。[/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3.[/SIZE][SIZE=14pt]随文阅读。[/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SIZE][SIZE=14pt]随文阅读”[/SIZE]是“大单元”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一般3-4课时。它是依托教材的有效拓展,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某一共同点,积极拓展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并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立体网络,真正丰富“大单元”教学主题的内涵。“随文阅读”最为关键的就是构建课内与课外的共同点。这一共同点可以是由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诗引起,也可以由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人物引起,更可以由同一个单元主题引起,进行有效拓展,从而达到。比如《燕子》乃至第一单元颂春篇可以结合朱自清的《春》《匆匆》等优美散文,让学生诵读。又比如第二单元以倡导“创新”为主题,就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乔布斯以及有关“苹果”或者一些发明家的故事。“随文阅读”最主要的就是抓住“随文”,紧扣“随文”,并依此延伸,做好拓展阅读,真正做到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4.[/SIZE][SIZE=14pt]自主阅读。[/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阅读更多的是来自读者自身的感悟,而不是教师先入为主的“[/SIZE]引导”。其实针对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更多的只是培养一种兴趣,一种闲情,他们最需要的只是阅读时间,阅读书籍。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特设立“自主阅读”环节,一般1-2课时。“自主阅读”,顾名思义,也就是给时间,给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而教师呢,也不需要什么作为,很多时候只需要静静地捧着一本书,与学生一起共享快乐阅读时光而已。[/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5.[/SIZE][SIZE=14pt]读书汇报。[/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有学生自主阅读,就必然有学生读书汇报,两者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同样,在“[/SIZE]大单元”教学中,“读书汇报”教学时间也是1-2课时;不过不同的是,这种环节设计不仅仅与课外阅读链接,更重要的是与每单元练习后面“口语交际”相联系。当然,这最为根本的就是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有“我所喜爱的一本书”或者“我所推荐的一本书”;也可以就“同读一本书”活动中,举行“我最喜爱的人物”或者“我最喜欢的故事”等等,重点是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也可以将口语交际的一些技巧及要领巧妙贯穿于点评之中。这样既给学生搭建平台,交流读书所得;又能满足口语交际的需要,一举两得。[/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6.[/SIZE][SIZE=14pt]读写联动。[/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现今,习作成了学生最大的难题。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习作在教学中走向了功利,过分强调了写作技巧,而忽略了习作的“[/SIZE]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从这可以看出,习作需要积累,需要广泛阅读,需要厚积薄发,而不只是几节课,几点技巧就能解决的。在“大单元”教学中,为解决读写问题,寻找读与写之间的共鸣,就设置了“读写联动”环节。它一般占3-4课时。与常规习作指导一样,它也分作前指导和作后点评;不过不同的是,作前指导不是教师讲授习作技巧,而是提供素材让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寻找感动,感悟,在读中寻找写的冲动,写的灵感,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比如《习作5》中要求学生写一种植物,除了要求学习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更需要补充《石榴》《荷塘月色》等,即便学生一时领悟不了其中的写作技巧,但学生长期浸淫其中,耳濡目染,就能为写好文做好铺垫。这种直接使阅读指向言语表达和习作,打破习作中所谓的陈规旧律,让学生去发现习作中有意思的地方,原来习作也可以这样写。这样,学生就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对于习作素材自然就能信手拈来。[/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4pt]诚然,“[/SIZE]大单元”教学中也远远不止这几种流程,各环节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无论怎样,最为根本的就是真正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把大量的课外阅读“塞”进教学体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ALIGN=right][SIZE=14pt] [/SIZE] [SIZE=3] [/SIZE][SIZE=14pt](作者单位:[/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江苏省建湖县沿河中心小学[/SIZE][/FACE][SIZE=14pt])[/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ALIGN=right][SIZE=14pt]责任编辑:张艳[/SIZE][/ALIGN][/LINE-HEIGHT][/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