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5
    • 经验4102
    • 文章48
    • 注册2012-10-16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8pt]我听,你说[/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8pt]([/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8pt]20131026[/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8pt])[/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12pt]【摘要】他让我懂得了,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P46[/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现在我懂得了莫顿所说的这句话的涵义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P47[/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在剖析《“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这一部分,看到一个实验学院的主任在项目进展不顺时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作者说这就好比医院的医生再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好医生。”在扑哧一笑的同时,我何尝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新学年开学前,我们是不是也常祈祷:但愿分一个好班给我吧!千万不要有太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啊![/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过往,在这些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所谓问题生中,那些躲在角落里扮演着沉默者角色的学生则令我尤为头疼。[/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记得上一届学生中有个叫蓝的小不点男孩,他学习能力在年级都算得上佼佼者,乐意的时候无需埋头苦读都能考个前三甲,但拒绝学习的时候能交张白卷。不仅学习上有着两极化的现象,生活中也如此:开心时能与同学打打闹闹(但这是少有的);更多的时候,他都自己静静待在座位或角落里,往往同学一个小动作或一句简单的话语都能激怒到他,每当此时,他几乎不会采用言语上与同学或老师沟通的方式解决,而是拳脚相加,甚至气急了就直接咬上一口,有几次还在同学手臂上留下了一圈发紫[/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且渗出血迹[/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的牙印。[/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通常学生间有矛盾时,老师往往会把双方叫来互相询问了解情况。起初接触的一两个月里,这孩子永远一副沉默是金的态度,任凭怎么问也不吭一声,最大的回应也就点点头或摇摇头,哪怕让家长一起来沟通也如此。这对急性子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煎熬,恨不得能拿个U盘把他脑子里的想法一骨脑复制粘贴出来。向前任班主任请教,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但对于原因却不得其解。[/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一次又与同学打架后,对方喋喋不休控诉着他的不是,把错误和责任统统归结到他身上。我留意到他虽然不吭一声,但眼泪却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我猜事实未必全如另一个孩子所言。于是我把另一个孩子暂时支开,跟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我首先表明了自己处理事情的基于事实的中立态度,然后复述了一遍另一孩子讲述的事情经过,问他是否如此?他沉默。于是我打趣道:你不否认那我可就认为他说的是全部事实咯,那责任可是全在你哦!他继续沉默。我继续:如果事实不是如此,那你可多委屈啊。你看啊……我列举了一堆他在学校、在家里、甚至以后出去社会可能会遇到的矛盾,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沉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尽量说得很慢,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色有了些变化,仿佛陷入了沉思。于是我不再言语,而是让他先到一空位坐着,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有什么想说了再来跟我说。过了一会,他主动过来,慢慢地把另一孩子没有说出的经过说了出来,并且自己把双方的对错分析了一遍,还说出了自己的处理办法。我认可了他的主动态度,并顺着事情跟他一起分析,假若他继续沉默,老师完全听信另一同学的话结果会怎样?现在他说出来结果又如何?我没有明说[/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大道理[/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因为如他这般聪明的孩子不是不懂理,只是在想与做的一致上,他遇到了一些瓶颈。[/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当然,这一次的谈话不是神仙药水,事情也不可能因此来个大逆转。他还是继续保护一贯的沉默作风,只是在遇到矛盾时,他不再有强烈的敌对态度,只要给他一定的时间安静思考,一般他都会主动开口,有时候实在不想开口,他也会换以纸条的方式跟我沟通。[/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到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也尝试从各方面去了解。后来在跟孩子妈妈的沟通中发现,蓝的爸爸妈妈在教育问题上一直持相左意见,妈妈主张遵从孩子的意愿自由发展,爸爸则秉持棍棒教育,并严格要求孩子按照他所制定的计划学习,包括课后繁重的练习、每天的体育运动等等。父母在家经常为此争吵,有想法的蓝在屡屡表达意愿后被爸爸加以棍棒压制后渐渐不说话了,只能有时对周围事物狂躁施暴以示发泄。与他父母沟通几次后,虽略有改善,但两人的教育观念始终未达成一致,事情也终不能完满解决。我想,孩子在家庭的沉默可能源于对父母教育问题处理上的恐惧,那在学校呢?他的恐惧来源又是什么?这是值得我去挖掘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在看完《一种恐惧文化》这一章后,让我意识到更要去寻找学生在恐惧、沉默背后的缘由,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光看到表象或只听到孩子口中发出的声音,而要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去发现那些没有说出的话。[/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怎样才能让给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我觉得倾听很重要。最近在看《超级演说家》,听到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演说之余,更学到有力量的说话需要敞开自己,不仅说的是真诚发自内心的话,还要懂得放下自己,倾听别人说话。对学生,更是如此。作为老师,不要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分析孩子的心思,而是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耐心等待,静心倾听,让他们能渐渐抛开恐惧、沉默,卸下自我保护的盔甲,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做到——我听,你说。[/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PS.老实说,这本书看得很慢,一些叙事性的教育类书籍,快的可以一两天就看完,可是看这本书有时候一个章节反复看几遍还未必吸收透的感觉,而且还必须在很安静的环境下才能边看边思考。是否由此可见,认识自我并不比认识别人容易,甚至更难?呵呵。。感觉工作几年,自己的步调还是略显急躁,很多时候就像跟着大部队在赶路。也许,[/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除了要倾听孩子的声音,[/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我[/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也[/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该放慢脚步,好好审视自己,听听自己内心尚未发出的声音。[/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这本书看得很慢。[P]
      [/P][P]
      [/P][P]黄老师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开始慢慢学会这种读书的方法了。“光明夜话”的读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炖书,文火慢炖,一点点地品出其中的滋味。在这里你也许学不到具体的一些班级管理操作方法,但是会更新你以往的一些教育理念,让你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去看待自己的工作。现代社会需要慢生活,我想专业阅读也是如此,需要慢慢细品,其中真滋味,妙不可言。[/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7
        • 经验5997
        • 文章102
        • 注册2012-10-17
        [P][LINE-HEIGHT=22pt][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夜读有感[/SIZE][/FACE][/B][B][SIZE=22pt][/SIZE][/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细读这本书,是源于谢主任的《勇气》。越读,就感觉这书的内容广博,意境深远。读到最后,竟然一步三回头,很有些殚精竭虑,思维枯涩的感觉了。诚然,其中有译者难以真正把舶来的文化转化成本土的语言的问题,更重要,书本的知识含量已经远远超出我的内存了。现仅就前面部分做两点简单的思想共鸣。[/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一、解开老师困惑[/SIZE][/FACE][/B][B][SIZE=12pt][/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1[/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适宜人群。[/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本书开篇就提出“适合的人群是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并体验过因为这种爱而快乐和痛苦过的教师”。从这里看,真的很有诱惑,事实上,作者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2[/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三个困惑。[/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作者就提到了教学的三个困惑:“广泛和复杂的学科内容使我们难以把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清晰、完整地认识学生并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人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reud, S)[/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和所罗门[/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Solomon)[/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的智慧。这三个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的解析了我们的教学和教育。”看到这类我不禁想:是不是我们就一直漂浮在第一个问题上,从来没有深入的考虑过我们的课堂?有多少人开始真正的认识我们的学生?有多少人在研究教育的智慧,从而做到清晰、完整的人生学生并作出明智的反应?我又走到了哪里了呢?冷汗不由就出来了。[/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本书为了能够帮助老师成长,首先帮助教师显露其本真。[/SIZE][/FACE][COLOR=red][SIZE=12pt][/SIZ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3[/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了解自我。[/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个问题很重要:“教师的自我是什么样的[/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作者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他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核心问题来处理的。他认为这是有关教学、教师与学生的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我对这一观点举双手赞成,我们都明白,人生规划中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我,这是是完善自我的基础,完善自我,作者用的词是教师的自身完整,就是要求教师识别能整合到自我个性中的东西,赋予生命活力更多的力量。通过自身完整,教师会变得更加完整,从而趋向于一种理想状态的老师,使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这里,无论是甘地[/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Gandhi, M. K.)[/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的“体验真理”,还是布贝尔[/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Buber, M.)[/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的所谓“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都是对这个过程的有益的诠释。[/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4[/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认识恐惧。[/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本书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是一个很特殊的说法。加缪[/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Camus, A.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有这样的说法“旅行给人的价值就是恐惧”,这就适合于描述优秀教师与学生共同穿越陌生的真理景观的尝试活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恐惧当成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来解释,或者看成是兴趣。[/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二、正视问题学生[/SIZE][/FACE][/B][B][SIZE=12pt][/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1[/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面对同样的问题:问题学生。[/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本书对“有问题背景”的学生用了不少笔墨。如果[/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5[/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年前让我说出做到优秀教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可能也会说是“问题学生”。因为学生们“沉默寡言、郁闷孤僻,没有社交会话能力,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太短,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流观点……”[/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现在我也开始思索了:真正出问题的,是学生吗?如果是学生,那这问题出在哪里呢?根源是什么呢?“双亲缺失,家庭破碎,公共教育不到位,电视和大众文化平庸之极,毒品和酒精造成危害,所有这些都是使得我们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处于低迷状态的罪因?”而这些,都是作者的列举。这些罪因令人痛心。“有些教师坚持认为当今的学生远不如他们自己那一代的人”。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知道我的想法,但我确实这么想过,也曾经这么看待过他们。“无论责备学生的陈词滥调在多大程度上确有其事,它们都严重歪曲了事实,而且它们扩大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相分离的程度。这些夸张性的描述不仅使得我们的生活和这些粗野学生的生活相比显得更加高贵,而且也在更大程度上把学生问题的根源与教学分离开来。”[/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2[/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由案例说开去。[/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书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学生的父亲是一个失业工人、酒鬼,认为他的儿子想大学毕业成为专业人才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个年轻人和他父亲住在一起,他父亲每天都训斥他的愚蠢[/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愚弄我们……大学是对我们的一个骗局……不要上学了,找份快餐店的工作,存点钱,凑合着过吧。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学生读大学的动机日益减弱。“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个年轻人有一个特别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但这个案例让我们知道,这些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不语忧郁无奈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里面充满了恐惧,他们需要帮助……但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的课堂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呢?[/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些问题学生,他们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的,而是被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3[/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解读问题学生。[/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慢慢转变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适合这些孩子。他们不应该被忽视,更不应该在今后游离于我们社会的边缘。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沉默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经常采用的一种沉默——这些人在恐惧,他们知道,不说话也许比较安全,最起码不会因为说错了而被老师骂。现在我们知道,必须要看清他们心中的担忧,解决掉他们的恐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做真正的教育。[/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就像书中所说“没有任何教学技术能够挽回我课堂上处理的失败,因为问题始于我不能敏锐地读懂他和他的行为这一事实。我不是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而是以我自己的观点来解读他们……”我再一次流出了冷汗,这就是现实中的现象![/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我们不能把问题学生看作是无知的、不可救药的人,而要理解学生,体谅他们,让教学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当我们都能这样做时,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SIZE][/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SIZE=3][FACE=Times New Roman]4[/SIZE][FACE=Times New Roman]、学会倾听。[/FACE][/FACE][/LINE-HEIGHT][/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莫顿[/SIZE][/FACE][FACE=宋体][SIZE=10](Morton, N.)[/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的确,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并且成长。[/SIZE][/FACE]
        认认真真做事,简简单单做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15957377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陈老师的见解很深刻,我觉得完全可以再拓展一下,形成一系列的论文。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xx-large]白天不懂夜的黑,更不懂夜的美[/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xx-large]
            [/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P][LINE-HEIGHT=150%][SIZE=4][LINE-HEIGHT=150%]我们对孤独和集体的需求是一样的,这两种需求彼此对立,构成了,对很大的矛盾,一旦被拆开分离,原本都赋予生命活力的两种存在状态就蜕变为它们自身的亡魂。与群体相分离的孤独不再是丰富的、有满足感的内在体验,而是变成了寂寞,一种可怕的与世隔绝。与孤独相脱离的群体也不再能滋养一种关系网,而是变成乌合之众,变成聚集了很多人、发出众多噪音的疏离的人群。[/LINE-HEIGHT][LINE-HEIGHT=150%] [/LINE-HEIGHT][/SIZE][/LINE-HEIGHT][/P][P][SIZE=4]P85[/SIZE][/P][P][SIZE=4]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不合群学生。这些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与众不同,但由于不合群也常常被主流所排斥,展示的机会比较少。合群,顾名思义,就是跟大家合得来,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其在社会学上来说,属于一个人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特征。从心理学上来说,合群属于人的一个本能,在最初时候,人因为恐惧和生存需要形成一定的群体。实际上,中国有句古话说得特别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和谐相处与彼此之间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如果说班级里面的班风不好,这个人喜欢独善其身不参与其间,不合群那是一种和人格优秀的表现。这种独善其身的“不合群”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我个人现在很多学生不合群有两个重要原因:[/SIZE][/P][P][SIZE=4]    一、自我概念偏差导致不合群,现在很多小孩是独生子女家里唯一的一个宝贝疙瘩,家长以孩子马首是瞻,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的自私性格。孩子在自我概念上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难以合群,一部分独生子女是自身的自理能力过差,也难以融入学生群体,还有一小部分表面上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容易出现不合群的情况,这也是自我概念上产生偏差导致的后果。[/SIZE][/P][P][SIZE=4]二、恐惧导致的不合群,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和发展,这些学生对城市的陌生生活带有一种恐惧感,对城市和学校缺少归属感,城市学校里的这些小伙伴给他们带来的常常是一些不安的情绪。他们害怕自己与城市格格不入的衣着打扮被别人嘲笑,害怕自己那带有家乡乡土气息的口音被别人嘲笑,害怕自己认知视野的狭窄被别人嘲笑。这一系列对城市生活的恐惧常常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合群”的情况。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帮助流动人口子女提升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逐步合群,适应城市生活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SIZE][/P][P][SIZE=4]三、高智商的不合群,我个人特别喜欢看美剧《生活大爆炸》,谢耳朵从小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因为其智商远远地高于同龄人,他自身也很享受那种丰富,有满足感的内在体验。最终他也取得了我们普世价值认同的成功。[/SIZE][/P][P][SIZE=4]     我们就会发现了前面两部分不合群的人群急需要我们的关注,而且他们还是有交集的,流动人口子女的不合群很有可能是由第一部分自我概念偏差的学生间接导致的,第一部分的学生很可能会看不起第二部分的学生。简单一点说,第一部分人作为班主任需要多给他们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集体从事团队运动的项目,让他们逐步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而第二部分人群则需要我们老师私底下多给一点爱,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抹平他们与其他孩子的差距。[/SIZE][/P][P][SIZE=4]曾经我有个四川的学生口音很重,普通话也说不好,平时不愿意跟同学打交道,我专门策划了一个班会课,所有人用方言介绍自己的故乡,让学生认识到方言只有特点,没有优劣,逐步消除对方言的歧视,孩子也因此慢慢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当然我也在暗中偷偷使了很多招数。消除不合群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更努力地想办法。[/SIZE][SIZE=9pt][/SIZE][/P][/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670
              • 经验24479
              • 文章636
              • 注册2010-11-28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22pt]教师的心灵(013[/SIZE][/FACE])10-28[/B][/ALIGN][/P][P][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B][FACE=黑体][SIZE=12pt]摘要[/SIZE][/FACE][/B][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记住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力量可以导致革命,但仅仅回想一些事实是不够的。记住我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使我尊重真实的自我。[/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到教师的心灵,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但对于我而言,“心灵”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我记得李镇西有一本书,叫《走进心灵》,与此类似,市面上、学术界有许多有关心灵的书,但可能是学科的原因,一直对这个有点玄乎的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教学勇气》的出现,让我有可能对心灵,尤其是教师的心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首先是“什么是心灵?”在我看来,心灵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一个属于我私人的精神世界,尽管在这个世界里,各人有各人的精彩,有人丰富,有人贫乏,有人有序,有人无章,但毕竟都存在着这样一个东西。从内容来看,它可能包含情感、智能、意识、价值观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从层次上来看,可能包含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而这些东西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的言行。当然,在作者来看,对自己的认识可能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一个需要终生来回答的命题。[/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其次是“心灵有什么力量?”作者说得很好,他说心灵可以引发革命,通过改变内心的小宇宙,我们可以来改变大宇宙。其实,这与我们时下许多观点是异曲同功。我们对世界的改造,首先应该从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许多事情我们没做好,不是我们在能力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内心的宽度与广度,也在于我们内心的韧性有多么强大。[/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再次是“如何丰润心灵?”作者说要自我对话,要学会自言自语,按我们时尚的话来说,这叫自我反思。我觉得都没错。但由于今天在苏州大学听课,听到了陈国安教授的《教师阅读与教师成长》,我便觉得,在反思之前,还要加上一句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阅读,大量阅读,大量经典的阅读。没有阅读,我们的反思还是在低层次徘徊。陈教授提出,阅读是教师的“宿命”,是无法拒绝的。他还提出,教师阅读应该走出“功利化”、“快餐式”、“技术型”、“流行风”的误区,应该坚持为己的阅读。我理解,这里的“为己”就是为了丰润自己的心灵。说到这里,我突然感到,我们的阅读还是太少了,对传统经典了解得太少了,对文化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自己也陷入了“有知识没文化”的陷阱。因此,谁来丰润心灵,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有文化的心灵,才是真正丰润的心灵,才能是有内在自信的心灵。[/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光明夜话”读书活动,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坚持,我们一起努力。[/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谢主任的这段感悟让我想起一个人,“心学”的开宗立派大师王阳明,我觉得我们做老师也可以多接触一下心学方面的东西。王阳明的学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算是一个奇葩,受到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一致推崇,以至于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还专门给一座山改名为阳明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1
                  • 经验3601
                  • 文章47
                  • 注册2012-10-17
                  [P][P][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直面恐惧([/FACE][/SIZE][/B][B][SIZE=16pt][FACE=Times New Roman]2013-10-31[/SIZE][/FAC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FACE][/SIZE][/B][B][SIZE=16pt][/SIZE][/B][/ALIGN][/P][P][/P][P][P][ALIGN=left][FACE=微软雅黑][SIZE=3]【摘要】恐惧是一种使我们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恐惧关闭了一切“求真试验”,也禁锢了我们教学的能力。[/SIZE][/FAC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      恐惧,让我的教学战战兢兢、缩手缩脚。因为在我的思想里,恐惧并不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它会让人不安,我的这种痛苦又将加诸于学生,进而让我的学生也产生恐惧。阅读本是一件让身心愉悦而放松的乐事,但说实话,啃读《教学勇气》一书,这种恐惧感并没有消失。书中的案例以及分析仿佛都是我教学生活的影子,因而让我恐惧。我害怕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沉默不语、了无生趣、启而不发,我担心我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与支持,我更恐惧自己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这确实是一本需要莫大勇气来阅读的“心灵启示录”,当老师们热衷于研究如何智斗学生,研究各种技巧和方式时,心浮气躁的我们更需要沉潜,直面自身,直面恐惧。毫不夸张地说,每次读完一章,合上书卷,我并不知道帕克想阐明什么,导致下次翻开书页时,却在进行重复阅读。我想原因并不是书中内容的艰涩难懂,而是我并未开始真正漫步心灵,这才是让我恐惧的根源。[/FACE][/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     然而,《教学勇气》总能给我安慰和鼓励,“这种能够使得人们对真正的学习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恐惧是一种健康的恐惧,这种恐惧能提高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找到激励它的方法。”我不知道自己的上述恐惧是否属于健康的恐惧,但我知道原来恐惧并不全然都是坏事,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我怎样将自身的恐惧积极地破解,并作用于我的教育。班里有个特殊的学生,在接班之初,前班主任就再三叮嘱要注意班里的“辉哥”,他一人足以搅乱一锅粥。带着前班主任的有色眼镜,我开始过于关注文辉,他调皮、多嘴、粗鲁,又缺乏学习兴趣,确实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渐渐地,我担心自己不能妥善处理他的问题,恐惧便开始产生。这种恐惧让我和文辉关系紧张,他在我面前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模样,当我以“权力”威慑时,他才唯唯诺诺的答应以后不再犯错,可是“以后”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不当引导,放大了学生的错误,造成学生的人际交往危机,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相处。记得有一天中午,好动的文辉踩着班里同学的凳子,一个一个跳过去玩耍。班长过来和我抱怨,我找来文辉,问他犯错的原因,他却说因为看到远鑫踩了同桌的凳子,觉得很好玩。文辉的恐惧是缺乏同伴影响,他总是在尽力的寻找榜样或者同伴,只是他的同伴观念需要加以引导。于是,我问他如何处理自己所犯的错误,文辉倒是爽快的答应给全班的同学擦干净凳子。[/FACE][/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     我以为事情可以圆满结局了。不料,放学时,文辉一脸无辜地来找我,说自己已经擦完凳子,但是有几个同学说不需要他帮忙擦,他觉得很难过。我看到他眼中的绝望,那是一滩毫无波澜死水般的绝望。为什么他平日里为所欲为、不加节制?因为他的世界里没有了观众,没有观众便没有了掌声,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审判。这一天,我不再对他进行批评,我给他挪来一张凳子,端来一杯水,拍拍肩膀说:“和老师说说这么多年以来,你在学校里的不开心好吗?”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词语、句子,我只是倾听,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发泄的绝妙,向我说出了几年以来的烦恼,有爸爸妈妈的嘲讽、朋友们的绝交等等。同时,我也和他分享了自己读书时的小秘密,那是一些我自己不愿意启齿的尴尬事,在家长、老师面前乖巧听话的我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三年级时,拿铅笔戳破了男同桌的脖子,严重流血;高二时,不听班主任的劳动安排,偷偷跑去聊天,结果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骂哭等等。学生时代,每个人都可能犯过一些错误,这也是人生成长的历程。我并不期待一次的交流能够彻底改变文辉,但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点一滴的改变。[/FACE][/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     是的,“他们充满了恐惧”。“有问题背景”的学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的,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我非常欣赏帕克将这类特殊的学生定义为“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而不是“问题学生”。这样,当我们以后解决学生问题时,不再是针对学生个人,指责他的愚笨或恶行,而应该研究他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真是让人掩卷而喜![/FACE][/SIZE][/ALIGN][/P][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5
                    • 经验4102
                    • 文章48
                    • 注册2012-10-16
                    [P][P][/P][FACE=宋体][P][/P][P][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拥抱你的内在恐惧[/SIZE][/FACE][/B][B][SIZE=16pt][/SIZE][/B][/ALIGN][/P][P][ALIGN=center][B][SIZE=16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B][/ALIGN][/P][P][FACE=宋体][SIZE=12pt]【摘要】我们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P48[/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那些对学生如此恐惧的教师选择了停滞状态。他们把自己关在他们的资格、他们的讲台、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研究之内,不许别人接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对停滞的选择反映了一种教师与他所害怕的学生的分离:因受到顽劣的学生制约而彷徨的教师,惶恐地防范着他们的学生,这样就陷入了恐惧的恶性循环。P49[/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中,“恐惧”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书中的观点就是,我们内在小孩的最大特征,就是恐惧。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有着深沉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这在工作中尤其深有体会。刚入行时,总是生怕孩子不乖、捣乱,那些老师口中的顽固份子时常成为自己既怕却又非得花最多时间面对的对象。有时候甚至开学前想到要面对这些顽皮的孩子就百般不想面对上班这个事实。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我给他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施于奖惩措施,想尽各种方法试图驯服他们。无形中就把自己的恐惧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于是形成了我恐惧学生、学生也恐惧我的恶性循环。但是这种恐惧所带来的却不是顺利解决问题,学生表面上貌似服从了,但更多的是在权威的压制或奖励的诱惑下实现的,而不是学生从心底乐于去做。而学生表面的缓解并不能消除我内心的恐惧,反而更陷入一种怀疑和彷徨。[/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前段时间看《拯救地球》,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电影让我对恐惧有了不同的认识。当年轻的儿子基泰·[/SIZE][/FACE]瑞奇终于摆脱恐惧,成功像父亲一样“隐身”将外星怪物Ursas刃于刀下的时候,脑子里回想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你必须意识到恐惧不是真实的,恐惧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暗示。虽然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惧与否是你的选择。” 所以恐惧的影响,恐惧只是个影子,其中什么都没有。等到恐惧的面纱被揭开,背后隐藏的东西就会呈现。那我的恐惧背后是什么呢?[/P][P][FACE=宋体][SIZE=12pt]感谢《教学勇气》给了我更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我希望能在它的带领下能开启另一扇门,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关于恐惧,我认为并不完全是坏事,我们既可以畏惧它也可以利用它。如本书所言:[/SIZE][/FACE]丢掉那种对“来自地狱学生”的恐惧,而保留“当我没有与年轻人产生赋予教师生命力的亲密联系时所感到的恐惧。”当然,至于该如何利用恐惧,还有待慢慢思索。[/P][P][FACE=宋体][SIZE=12pt]书中说“旅行给人的价值就是恐惧。”我对此深有同感。时常在出发前想到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及很多未定的因素会心生畏惧。但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旅途,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SIZE][/FACE]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所以想要逃避的时候,我会直接先把票定了,让自己只剩下直面的可能,事实证明,踏出了一步,其实后面也没那么难。所以,不管畏惧还是利用恐惧,我们都要先接受这种恐惧、认清这种恐惧,然后,努力寻求与恐惧安然相待的方式。  [/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PS[/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因周末有事,先提前交作业了呵。思绪混乱,有点不知所言。关于恐惧,自己也还在慢慢梳理中,但愿能渐渐明晰吧。[/SIZE][/FAC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2pt]2013[/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年11[/SIZE][/FACE]月1日[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ALIGN][/P][P][/P][/FAC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4
                      • 经验6533
                      • 文章158
                      • 注册2012-10-16
                      [P][SIZE=16]                     [/SIZE][b][SIZE=16pt]呐[/SIZE][/b][b][SIZE=16] [/SIZE][/b][b][SIZE=16pt]喊[/SIZE][/b][b][SIZE=16][/SIZE][/b][/P][P][SIZE=14pt]【摘要】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SIZE][SIZE=14][/SIZE][/P][P][SIZE=14]     [/SIZE][SIZE=14pt]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被鲁迅先生的《呐喊》所震撼,在那个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里,他作为一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发出了自己内心正义的呐喊,向那个腐朽的封建社会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那一声呐喊,唤醒了民众,中国大地唤发了生机,使中国迅速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SIZE][SIZE=14][/SIZE][/P][P][SIZE=14]     [/SIZE][SIZE=14pt]今天我在阅读《教学勇气》时,又读到了一句话,它再次震撼我的心灵。“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真正认识自己,用心灵来引领自己的教学的,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理论上说确实应该这样(应然),但实际现状是这样吗?非也。我们看到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或者说他根本就不适合他目前做的工作。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说:“我很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老师都在感叹:教书怎么这么难?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没有休闲,没有钱途,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这是教师过的日子吗?有谁会去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呢?现实是残酷的,好多人只能就这样干下去,他不知道自己除了教书还能做什么?我自己也是如此。我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我哪天不教书了,我能去做点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我觉得自己真是悲哀。我想大多数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吧。[/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庆幸的是:我在教书中找到了自己,我热爱教书,我钟情于教书,我热爱学生,我能在和学生相处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所以我没有好多人都有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一种奢求,而对于我来说,我真正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我幸运遵从了我的内心,找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尽管我还没有达到作者真正意义上的“自我”。[/SIZE][SIZE=14][/SIZE][/P][P][SIZE=14]      [/SIZE][SIZE=14pt]如果教师还处在自我挣扎阶段,我觉得不妨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像鲁迅先生一样,发出一声呐喊,去找寻真正意义上“真我”吧。[/SIZE][SIZE=14][/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4
                        • 经验41239
                        • 文章373
                        • 注册2010-11-23
                        [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SIZE=15pt]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人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 [/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SIZE=15pt]这段话我个人深有体会,前两天听同事的公开课,我就在想我们好像还一直在假想着有一根绳子系在我们和学生之间。我们上课就靠着这绳子一味地拉着学生前进,如果他的方向产生了偏差,我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法去引导学生顺着我们的指引走下去,然后就获得引导得当四个字的优秀评价。这样的教学是否能够真正地倾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呢,我表示怀疑。在公开课上,学生一旦答不出来,或者答案跟老师预设的有差别,我们老师也会很宽容用各种智慧的办法去弥补,玩一玩乾坤大挪移,让学生似乎又顺着我们所欲想的那样去前进。这个事情想想挺可怕的,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思考他们到底想要些什么?我们在他们眼中是不是一个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SIZE=15pt]一个师者在学生眼中如果不能塑造这样的一个形象,也许也就只能靠所谓的“师道尊严”去上课了,让这四十分钟上得有尊严一些。[/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670
                          • 经验24479
                          • 文章636
                          • 注册2010-11-28
                          [P][ALIGN=center][FACE=宋体][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教师的自信[/SIZE][/FACE][/B][B][SIZE=22pt][/SIZE][/B][/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3] [/SIZE][/FACE][/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SIZE=12pt][[/SIZE][B][FACE=黑体][SIZE=12pt]摘要[/SIZE][/FACE][/B][SIZE=12pt]][/SIZE][SIZE=15pt] [/SIZE][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权威、威信赋予给那些被认为是原创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生活创者,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扮演远远疏离于他们自己心灵的角色。[/SIZE][/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FACE=宋体]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SIZE][/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宋体]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我们常说,一个女人不是因为漂亮而美丽,而是因为自信而美丽。其实,把这句话用到老师身上,也是相称的。可以想像,一个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家长面前唯唯诺诺的老师,无论怎么样,都难以得到认同,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和增强老师的权威与自信呢?[/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恰恰在前几天,我们一行约[/SIZE][/FACE][SIZE=12pt]50[/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人去了苏州培训,接触到了大量苏州中小学一线名师、名校长。无论是管建刚、张学青、吴锷,还是吴金根、卢志文、王力耕,我们都强烈地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气质,那就是自信,再到他们的学校,也明显存在着一种气质,那就是从容。于是,深圳去的老师们开始感慨,原来我们的教育,离他们的距离真不是一点点,于是乎,大家便纷纷找原因,批评政府管理体制,批评官员管理水平,批评家长素质,批评老师们不思上进,批评校长们官僚作风,但唯独没有想到自己。[/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于是,我在想,难道来自中国最发达的经济特区的我们,真的就在“强大”面前,无所作为了吗?真的自甘人后、抬不起头吗?我觉得不是的,我们在喧闹的时代面前,忘记了思考自身,忘记了清晰反观周围,忘记了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首先是对周边的认识。其实,文化与环境本身并无优劣可言,它只是一个基础,只有善于把文化整合进自我实践的人,才可能获得力量。深圳文化,或者更具体地说光明文化,比较年轻,而且特别年轻,我们底子薄,沉淀不够,但正因为这样,社会才更呼唤我们出成绩。同时深圳的经济,为我们单位和个人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资源,只要我们有愿望,有想法,都有可能去实现,就更容易出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文化,相信在全国可能都是少见的。[/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其次是对自我的认识。回顾我们来深之初,大多都是热血青年,绝大多数都怀惴着创业的愿望而来,踌躇满志,尽管我们大多数貌似被日子、被生活磨砺得开始失去棱角,开始习惯于平庸,习惯于过平常日子,习惯于被周边同化,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我们是否偶有一种激动,一种曾经似曾相识的创业冲动。[/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苏州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深处于太湖旁边,是一个苏州最偏僻的学校之一。人烟稀少、生活不理想,设备陈旧,校舍简单,但吴校长在这个简陋的学校工作了[/SIZE][/FACE][SIZE=12pt]20[/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多年,并在此成长为特级老师,全国名老师,[/SIZE][/FACE][SIZE=12pt]10[/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年后,又回到母校担任校长,但干事业的热情不减,依旧给我们做课,讲座。很难想象一个全国知名特级老师,居然是在这样一个类似于,甚至于不如光明新区村办小学的环境里成长、发展、坚守,同样还保留着那种激情。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批判外部环境的理由,更就是我们用自身激情努力的榜样,在外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强大的内心便成了我们最好的动力。另一方面,他也启发我们,还要善于将自我奋斗与外部环境相整合,充分发挥外部的优势,为我们所用,不断完整自身并扩大自身,坚守下来,就会成功。[/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因此,对于深圳光明的同行来说,我们的权威从哪里来,就应从我们内心深处中来,从我们与环境的高度整合中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并将这种自信传递给我们的孩子。[/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