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陈晓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范例(压缩版)
                    [B][COLOR=red]陈晓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范例(压缩版)[/COLOR][/B]
                                     张万祥
        毋庸置疑,陈晓华老师是成功的,在教学上,他1984年大学毕业即任教于湖南省重点中学邵阳市二中,1990年到深圳,在育才中学任教。在中学讲台上耕耘了22年,其间既教语文,又担任班主任。连续十二年获得深圳市南山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1998年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的称号,是深圳市首批名师,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全国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2005年1月出版了《守望高三的日子》和《追寻教育的诗意》,2006年1月出版了《怀揣着希望上路》。陈晓华在教育在线等网站上有很高的声誉,是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上的资深版主。
        从陈晓华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探索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轨迹,取得借鉴,取得提速专业成长的动力。
        一、浓烈的情感是陈晓华的特点之一,情感架起了他与外界的通衢大道
        陈晓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是经历的丰富,也许是多情善感。在我的教育过程当中,情感几乎是无处不在。怒骂中含情,对话中有情,演讲中煽情,课堂中更是渗透着真情。”他的情感是真挚的、自然的、恒久的、全面的、浓烈的。他具有善良的天性,发展到对生话产生了浓烈的情感,进而对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浓烈情感,对学生产生了浓烈的情感。这样的情感雕塑出热情、率真、质朴、谦逊、平易近人的性格。
        他对父母具有浓烈的情感。他多次哽咽着和他的学生们倾诉对父母的深情。他对83岁的老父亲2000年12月上旬去世的描述,催人泪下!!他对母亲一往情深,老母亲要回老家,他送,为母亲置办生话用品,担心母亲回老家后寂寞,特意找了许多《知音》、《读者》等休闲书,特意购买载有旧歌曲的磁带、黄梅戏和越剧磁带,到老家后紧锣密鼓地给母亲安排生话,又陪母亲去父亲的墓地。他有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用“心”尽孝》,他确确实实用心在尽孝,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孝悌”的精髓。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注意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自己的学生,他说:“说实话,我班上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但我希望他们懂得感情懂得亲情,成为一个善于体悟幸福并且能够创造幸福生话的劳动者。”
    他对学生具有浓烈的情感。例子可以说俯拾即是。只举一个。下面是他的两次讲话的片断。前者是代表全校老师在2004届高中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他说:“……我要对你们说,在我们迎来陌生的三年前的你们的时候,我会时时想起你们。在他们学习松散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严谨;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乖巧;在他们让我生气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善解人意;在他们让我烦恼的时候,我更会想起你们给我的幸福。我要对你们说,无论你将来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劳动者;也无论你是一方父母官,还是普通平民;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在天涯海角,抑或是异国他乡,我要对你说,你都走不出老师的心里。”两年后,他带的普通班高三(1)班参加高考前夕,他对学生深情地说:“高三(1)班的同学们,无论你们考得好还是不好,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不管你们将来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劳动者,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将来无论你们走向哪里,在国内还是异国他乡,你们都走不出我的心里……”只有具备了浓烈的情感才会说出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话语。
        只要和他接触,即使只见一次面,也会为他的情感所打动、感动。他在学校有长足发展,他在网络中有一呼百应的人缘,他有了困难,即使不曾谋面的网友也会倾心相助,他和出版界有很深厚的友情……这都是他迅速崛起成长的保障,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具有浓烈的情感。
        更多的时候,我们从陈晓华的讲演中、教学中、生话中,感受到令人心潮澎湃的激情。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苦战在一线的老师们消磨了激情,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远离了激情。而激情对教育而言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如果教育与激情再不相关,教育也就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二、诚挚的感恩是陈晓华的特点之二,感恩平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陈晓华说:“有了感激,就少了抱怨;有了感激,就少了冷漠。感激让我多了一份热情,感激也让我多了一份理解;感激使我有了良好的心态,感激也让我发现了学生的可爱。感激让我的批评变得友好,也让我的教育变得温馨。感激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他还说:“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如果是这样,天空会变得,空气会变得润泽,心情会变得舒朗,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话也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他解释说:“也许是出身的低贱,也许是道路的坎坷,我对生话、对教师的职业,就多了一份敬畏和感恩之心。”
        感恩使他走出了低贱,闯过了坎坷。只要和陈晓华接触,就会感受到高贵的人品,就会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他感激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给他心灵的震撼,他感激朱永新先生对他的鼓励,即使是朱永新先生赠送的亲笔书写的“长袖善舞,红袖善教”的贺卡也成了他的珍爱。他衷心感激他的学生,他时时不忘父母的恩情,他始终对生话怀有深深的敬意。
        其实,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是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人们都愿意和知情达理的人交往,结为朋友。陈晓华是知书达理之士,人们愿意和他做推心置腹的朋友。感恩之心给陈晓华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功。
        三、炽热的追求是陈晓华的特点之三,追求促他大踏步前进
        2004年8月上旬,学校领导恳请刚刚从高三前线归来的陈晓华接手高三(1)这个为人们视为“人间地狱”弄不好将“身败名裂”的班级,8月9日在学校举办的庆功宴上,他想:“如果再年轻一些,我将热血沸腾,仰天大笑而去,因为这是挑战自我的机会,也是展现自己风采的平台,我将有受命于危难之秋的豪情……可惜我年过不惑,豪情不再……”于是他酩酊大醉。这是真实的内心斗争的写照。难道他真是“豪情不再”吗?否!他永远是豪情万丈的。正是这豪情,让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怀揣着希望上路,怀揣着希望拼搏,怀揣着希望闯过重重难关,趟过道道天堑。正因为他具有炽热的追求,所以,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意志、迎难而进的情绪、百折不挠的干劲。朱永新先生这样评价他:“有思考有反省有追求有梦想。”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有意志的接班人,就必须具有炽热的追求。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在教育上永远不会干出什么名堂的。学校教育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东西,诸如公平正义、诚实信用、民族精神等人类文明的美好,都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实现着传承和构建。教师这个职业,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信念,不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因此,教师追求教育的信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现实中,陈晓华深刻认识到――教育要有高尚的追求,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他说:“真诚对话,自省反思,放飞心灵,是教育的诗意;求异创新的火花,灵光闪动的言说,心灵的触摸与交碰,情感的摇曳与共鸣,也是教育的诗意;教育者与其对象唤醒着彼此的爱心与期待,并且引领他们在坎坷的路途中追寻着人生的诗意,在艰难与困惑中体悟和构建幸福生话,这更是诗意。与其说教育过程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如说是抒写一首明丽清新而又意味隽永的教育诗篇。教育者胸有诗意,就会行走在诗意间。”《追寻教育的诗意》这本书的题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矢志追求的教育境界。
       起点不高,是陈晓华自己承认的事实。可是,他却加大了生命的宽度,提升了生命的高度。无论是在《守望高三的日子》的艰难日子里,还是在《怀揣着希望上路》的崎岖山道上,陈晓华始终高举着猎猎飘扬的大旗,大旗上鲜明地书写着“追求”两个大字。陈晓华的成功启示我们,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不可怕,学历低不可怕,重重困难不可怕,屡屡挫折不可怕,只要追求得的大旗高扬,我们就一定开创教育生命的辉煌。否则,就会成为失意、黯淡、灰色、颓丧的俘虏,永远深陷于失败的泥潭不能自拔。根本就提不到教师专业成长了。这是何等可悲可叹的结局啊!
        四、深厚的积淀是陈晓华的特点之四,积淀保证他厚积而薄发
        在教学上,陈晓华有很高的造诣。刚刚走上讲台,他所带的班级一跃成为市级优秀班集体,升学考试的成绩在全市名列第一,紧接着教学高中语文,在全市一炮打响。到深圳以后,他的教学成绩在强手如林的地方依然是名列前茅。这与他的追求息息相关,与他的钻研息息相关,也与他的深厚的积淀密不可分。
       说到他的深厚积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悟。一是文笔;二是口才。
       说到文笔,我们可以从他出版的三部书,尤其是《怀揣着希望上路》这本书窥其全豹。看他的文章,不能不钦佩他的生花妙笔。如果没有长期的博览群书的阅读,怎能有这汩汩欢腾的语言的溪流?
        说到口才,不能不提及他的几次成功的演讲,尤其是在2004届高中学生毕业典礼上他代表全校教师发言,既有慷慨激昂,又有缠绵低徊;既有抒情,又有记叙,声情并茂,神采飞扬,文采斐然……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要知道,他是在群星荟萃的深圳育才中学中脱颖而出的演说家。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少不了对学生讲道理,启迪心灵,而我们看看这三部书里所记载的他的若干次讲话,无论是对集体的慷慨陈词,还是对个人的绵绵私语,都是厚重的,都有很高的含金量,都打动了学生……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积淀。试想,如果胸中少笔墨,少书卷气,只知道就事论事……能够打动学生吗?学生的心扉打不开,学生也就无动于衷,教育就只有失败。
        五、顽强的毅力是陈晓华的特点之五,毅力促他攀登上事业的峰巅
        陈晓华是语文教师,他教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是班主任,几十个学生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的心,他带的班级都是优秀班集体……我们试想一下,一位主科教师,要备课,要阅作文,学生大多又是尖子生,对教师要求高,老师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才能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啊!带班,几十位学生的方方面面,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世界,该牵扯老师的多少精力啊!陈晓华是个孝子,关爱老人;他是个好父亲,时刻关心女儿;他是个好丈夫,要心系爱人;他热爱生话,热爱家庭,这些都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可是,他竟然出版了三部书,发表了上百篇文章,而且是网上的热点人物,长期担任版主,为青年朋友们排忧解难,解惑答疑,而且身体力行,坚持在网上发帖子。他没有分身术,他的秘诀就在毅力,而且是超乎寻常的顽强毅力。可以说,毅力促他攀登上事业的峰巅。看到他的成长足迹,网盲还能以时间紧张事务繁重为自己不读书不写作的借口吗?
        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往往就在是否具有毅力上。有了毅力,就会找到拓宽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毅力,条件再优越,也会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机遇垂青,也会失之交臂。生话中,有些人,也知道教书育人要读书,下定决心,捧起书本,可是用不了一个星期,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也懂得写教育笔记对专业成长的决定因素,可是记个十天半月,就马放南山了;有些人,也明白在信息社会,不能做网盲,应该学习新信息技术,应该驰骋在网络,于是上网,于是兴致勃勃地发帖子,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成了昔日黄花,再难觅到仁兄踪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专业水平怎么提升?
        六、认真地思考是陈晓华专业成长的保障之六,认真思考使他的工作精益求精异彩纷呈
        勤于思考、善于琢磨,是杰出人物的共同品质。科学巨匠牛顿说:“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划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勤于思考、善于琢磨也应该成为优秀班主任的个性之一。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时代,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重大冲击、众多困惑;而我们面对的是与任何时代都不同的教育对象,他们具有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的“三不”特点。德育工作不能再靠老经验、老方法、老套子。时代背景、教育形势、工作对象的巨变,逼使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要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青少年具有现代观念的问题;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处理索取与奉献关系的问题,以及在国门大开之际,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接轨的问题;在生活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教育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如何提高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各种矛盾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品质与能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一常谈常新的问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的问题,如何艺术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如何让主题班会对症下药的问题,如何发挥青少年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问题;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的问题……多少问题要求我们去思考啊!而陈晓华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力争每项工作、每次讲演都异彩纷呈。
        正因此,他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几成“经典”,试着分析一则。
        陈晓华有不少教育个体学生的成功案例,其中教育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同学的案例更是十分精彩,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教育疏导学生上的过硬功夫。
        这是个比较孤僻、和母亲关系紧张的女孩子。一天,晚自习后,回家,和母亲争吵,一气之下,一走了之。给同学的短消息是从此不再读书,然后是关机。同学们四处寻找,找到后她坚决不回家。她父亲没办法,只好在宾馆里给她开了个房间。这时情况非常不妙,她坚决不再读书,而且,家里人都认为谁劝谁倒霉,这时陈晓华刚接这个班,对疏导这个学生没有把握。试着和学生预约见面,被断然拒绝。在困境面前,他经过思考,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们看看他是怎么一步步进行疏导的。首先不是批评,而是真情倾听,引导学生尽情地释放苦闷烦恼,产生了心理相容的转机。然后,是转移话题,站在朋友的角度,丝丝入扣,帮助她认识到离家出走属于主动离校,二是伤害了最敬重的父亲,三是告诫将失去最好的朋友,四是用学校生话的美好来激起她对学校生话的眷恋,五是批评她轻重把握失调。从头到尾,态度是真诚的,谈话是自然的,交往是畅通的。最后,陈晓华轻声说:“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我本来没有面子,但是,我还是希望你给老师一个面子,我们一起回家。我将把你送到家里,明天我会在教室门口等你!”问题解决了,她回家了。可见,陈晓华的专业水平。事后,他总结自己的体会:“当学生把信任交给你,越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红袖(陈晓华的网名)怀揣着希望上路,不仅记载着希望的厚重,而且也传承着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相信他的弟子定能接过他心中的梦想,深藏心中,继续前行!”新教育在线总版主李镇西博士赞扬这位“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并且说:“我以我是他的志同道合者而自豪。” 陈晓华像匍伏的纤夫,艰难地坚毅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像饱满的谷穗,低着沉甸甸的头颅,勤苦地思考,他会给我们奉献出教育的精彩,展示出他在“追寻教育的诗意”的路上龙腾虎跃的雄姿。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我们“怀揣着希望”“守望”着。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
      • 经验261
      • 文章19
      • 注册2006-10-13
      我也是班主任,我现在出在朦胧的感觉中,看了这个文章我感觉自己面前的道路豁然开朗了很多,谢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
        • 经验894
        • 文章11
        • 注册2005-08-20
        路途是坎坷的,但我会坚持下去.谢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2
          • 经验263
          • 文章17
          • 注册2006-11-14
          我坚信有付出必将得到回报,不管是好是坏,我都会努力地去面对。
          我是一颗夜晚的星星
          要努力地闪耀光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