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坚定地修炼我们的精神
    [P][LINE-HEIGHT=18.00][ALIGN=center][b][SIZE=10]坚定地修炼我们的精神[/SIZE][/b][b][SIZE=10][/SIZE][/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18.00][ALIGN=center][b][SIZE=10]张万祥[/SIZE][/b][SIZE=10][/SIZE][/ALIGN][/LINE-HEIGHT][/P][P][ALIGN=center][SIZE=10]    [FACE=宋体]做为一位把帮助、启发青年班主任成长为退休后的责任、义务乃至乐趣的老班主任,我已经主编了几本展示青年班主任聪明才智专业成长的书,如,[/FACE]2008年出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2010年出版的《班主任其实好当——44位优秀[/SIZE][SIZE=10][/SIZE][/ALIGN][/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的秘诀》,[/FACE]2011年出版的[/SIZE][SIZE=10][FACE=宋体]《全国知名青年班主任谈专业成长》,[/FACE]2014年出版的《[/SIZE][SIZE=10]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SIZE=10]-16[FACE=宋体]位知名青年班主任讲演录[/FACE][/SIZE][SIZE=10][FACE=宋体]》。而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FACE]31[/SIZE][SIZE=10]位名班主任的精神修炼之旅[/SIZE][SIZE=10]》这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素材、全新的高度,展现享誉全国的名班主任的精神追求、精神修炼。[/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本书群英荟萃。这里有曾经走进中南海,被党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前总理温家宝接见的班主任,有全国屈指可数的教授级中学教师,有省市级的最美教师,有[/SIZE][SIZE=10][FACE=宋体]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看抗战胜利[/FACE]70周年阅兵式的教师,有年仅32岁就出版了七本班主任工作专著的专家型班主任才俊,[/SIZE][SIZE=10][FACE=宋体]有已经出版了[/FACE]32本畅销书,[/SIZE][SIZE=10]总发行量已经超过[/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110[/SIZE][/FACE][SIZE=10]万册[/SIZE][SIZE=10]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些出类拔萃的班主任精英虽然获得了荣誉,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他们依然是低调的,是奋进的,因为他们着意修炼精神之道。[/SIZE][SIZE=10][FACE=宋体]创建了民间班主任工作研究团体[/FACE]“心语沙龙”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从而[/SIZE][SIZE=10][FACE=宋体]荣获[/FACE]“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SIZE][SIZE=10]的郑立平[/SIZE][SIZE=10][FACE=宋体]说[/FACE]:[/SIZE][SIZE=10] “[/SIZE][SIZE=10]教师身上要有一种亘古般的圣洁气质,要有一种宗教般的承担精神。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我们永远不要停止对自我的完善,对幸福的追逐。[/SIZE][SIZE=10]”[/SIZE][SIZE=10]走进中南海的郭玉良说:[/SIZE][SIZE=10]“教育是诗,也是思。我愿一生都在这条诗与思的河流中徜徉放歌。”郭玉良用她的心灵在做教育,她让教育走进了青少年的心灵。以“不做庸师”而闻名于世的常作印说:“作为教师,有思想才有尊严,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又何以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未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的思想家,能够传播思想并且拥有自己的思想。”……[/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些名班主任是坚定地修炼自身精神的楷模。[/SIZE][SIZE=10][/SIZE][/P][P][SIZE=10]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班主任要坚定地修炼精神?[/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要修炼精神。班主任工作内容繁多: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建设班集体;做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学生搞好学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评定学生操行;拟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对学生德、智、体、美、心理全面负责;加强班级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FACE]……而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SIZE][SIZE=10][FACE=宋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FACE]“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人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班主任工作千条万绪,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引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使之成长为追求真善美的一代。班主任[/SIZE][SIZE=10][FACE=宋体]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班主任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FACE]“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主任只有修炼好自己的精神,才能实现[/SIZE][SIZE=10][FACE=宋体]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FACE]……这样的艰巨任务。[/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主任要做精神高贵的人。[/SIZE][SIZE=10]什么是高贵的人呢?出身、地位、金钱,这些的确能使人显得高贵,但这种高贵只是表面和形式的高贵。真正高贵的人是有高贵的心灵。一个心灵庸俗的人,自然是猥琐卑劣的,即使有百万身家,也掩饰不住他的市侩与俗气;而一个心灵高贵的人,就像天空中的白云,轻捷而有灵气,即使暂时贫穷,也遮掩不了他气质上的光华。一个有高贵心灵的人,是一定不会满足现状甘于平庸的,他总是要寻求发展,体现自己的价值。精神高贵的班主任[/SIZE][SIZE=10][FACE=宋体]没有猥琐,没有卑劣,更没有铜臭味和名利场的喧嚣声。她让人成为仁义之士、伟岸丈夫、坦荡君子,玉洁而冰清。她教人爱国爱民,[/FAC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她教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她教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怎样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怎样孝敬父母、修身养性,怎样敬业重道、惜时如金,她一清二楚,如数家珍。[/SIZE][SIZE=10]精神高贵的班主任应该[/SIZE][SIZE=10][FACE=宋体]充满凛然正气,泣天地而动鬼神。这里有盗火给人间而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的普罗米修斯,有掏出心脏做火把把迷路的众人引出密林的丹柯,有[/FACE]“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肝胆照日月的岳飞的满腔赤诚;这里有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铮铮铁骨,有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万钧雷霆;有不为金钱所动毅然回归祖国的钱学森的一身正气,也有那为莘莘学子鞠躬尽瘁、为人师表的两袖清风。班主任的精神世界容不得奴颜媚骨、恃强凌弱、狗苟蝇营。[/SIZE][SIZE=10]班主任的精神世界[/SIZE][SIZE=10]有哲学家的睿智,有艺术家的灵感,有科学家的聪明。她素淡优雅,她魅力无穷,让人心醉神迷,令人赏心悦目,教育代代青年去挥写辉煌灿烂的人生。[/SIZE][b][COLOR=rgb(255, 0, 0)][SIZE=10][/SIZE][/COLOR][/b][/P][P][SIZE=10]当今物欲横流,班主任更要注意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SIZE][SIZE=10]不能一味在物质上攀比,物欲是个无底洞,欲壑难填,而且攀比只能自寻烦恼。[/SIZE][SIZE=10][/SIZE][/P][P][SIZE=10]我们应该记住这样的道理: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追求物质,不要被外在的条件所困惑,所束缚。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役,眼光瞄准前方,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有可能获[/SIZE][SIZE=10]得成功。过分的、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只有淡化物欲,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SIZE][SIZE=10][/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FACE=宋体]我们应该坚守这样的信念: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中沉没,多[/FACE][/SIZE][/FACE][SIZE=10][/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FACE=宋体]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给自己一条冷板凳,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最低也不会虚度一生。[/FACE][/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FACE=宋体]记住这样的道理,坚守这样的信念,我们就可以拥有平常心。教育事业需要平常心,拥[/FACE][/SIZE][/FACE][SIZE=10][/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FACE=宋体]有平常心,才能正确对待[/FACE]“[FACE=宋体]比[/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字;才能板凳坐得十年冷,安心学习、安心生活、安心工作;不烦恼,不失意,心态平和;才能干一番事业;才能继续努力不断努力[/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也才能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FACE][/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全书按这些名班主任的姓氏笔画多少为序,全书按这些名班主任的年龄段分为三辑,即第一辑:而立之年,迈上精神修炼之道;第二辑:不惑之年,夯实精神修炼之道的根基;第三辑:知天命之年,攀上精神修炼的珠穆朗玛峰。[/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样我们必须明白而立之年,要立什么?不惑之年,要明白什么?知天命之年,要知道什么?[/SIZE][SIZE=10][/SIZE][/P][P][b]三十而立[/b],我们书中的名班主任刚刚从事教育事业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就坚定了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担任班主任的决心。面对物欲横流,他们能够冷静;面对灯红酒绿,他们能够坦然,他们一心一意修炼自己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神圣的教书育人的[FACE=宋体]事业。他们明白[/FACE]“三十而立”就要立身立业。[SIZE=10][FACE=宋体]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他们[/FACE]“为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努力”,他们“[/SIZE][SIZE=10][FACE=宋体]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开辟辉煌的教育人生[/FACE][/SIZE][SIZE=10]”,于是他们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荣获了一顶顶桂冠。他们三十伊始,就驶上精神修炼的快车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面对名利之风渐盛的社会,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这些刚刚步入[/FACE]“而立之年”的班主任保持淡定的心态,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如赘物。他们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并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境界。[/SIZE][SIZE=10][/SIZE][/P][P][b][SIZE=10]四十而不惑,[/SIZE][/b][SIZE=10][FACE=宋体]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FACE]……他们历经事业磨刀石的磨砺,多了沉稳,多了冷静,多了理智,多了责任心, 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有理想,而不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为,而不妄为。[/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们云淡风轻,平和平易,不断创造奇迹,更坚定了做精神高贵的追梦书生、让教育走进心灵、让学生心田开满鲜花的决心。[/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们更加明确这样做才能不做庸师[/FACE]——[/SIZE][SIZE=10]1、[/SIZE][SIZE=10]要有为师的尊严,要有高尚的思想。[/SIZE][SIZE=10]2、[/SIZE][SIZE=10]要有不同凡响的追求[/SIZE][SIZE=10]3[FACE=宋体]、要有超过常人的做为。[/FACE][/SIZE][/P][P][SIZE=10]他们更加明白自己从事的事业的[/SIZE][SIZE=10][FACE=宋体]高度[/FACE]——为现代社会培育最优秀的公民;广度——让脉脉书香充盈学生的精神家园;温度——倾情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厚度——让积累反思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们开始更深刻地思考一个个重要的课题[/FACE]——怎样用文化确立灵魂的高度;怎样崇尚智慧的教育,探寻教育的艺术;怎样用生命唱响爱的乐章……[/SIZE][SIZE=10][/SIZE][/P][P][b]五十而知天命:[/b][SIZE=10]“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指必然性或命运。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一般的教师到了五十岁,更甚者,一旦获得高级职称,往往会产生“车道码头人到站”的思想,工作常常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这本书中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的班主任依然激情不老,[/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王有鹏仍然没有停止执著追求的脚步,他对自己是这样定位的:[/FACE]“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继续保持闲适宁静的心态,继续保持端正大方的仪态,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已经成为“教授”的他,深有体会地说:“年龄越大,越有一种紧迫感;职称越高,越有一种责任感;荣誉越多,越有一种压力感;教书越长,越有一种紧张感;读书越久,越有一种无知感;研究越深,越有一种肤浅感。”[/SIZE][SIZE=10][/SIZE][/P][P][SIZE=10]名师刘祥[/SIZE][SIZE=10][FACE=宋体]即使戴上[/FACE]“特级教师”的桂冠时,他想到的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功成名就,颐养天年,而是说:“需要将五十岁看作一个开始,重新规划我们剩余的十年教育生涯。……现在,有了这新的平台,更应该重新开始,唯有不断上路,才能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无限丰盈。”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位名师说,心怀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即使跌倒在阴沟中,也会抬起头来,仰望星辰。我愿永远做这样的仰望星辰者,不愿如葛朗台,死守着可怜的家私一遍遍盘点。”[/SIZE][SIZE=10]因为胸中有一杆猎猎飘扬的追求大旗,所以他能做到十余年来,每天读一万字,写一千字。[/SIZE][COLOR=rgb(255, 0, 0)][SIZE=10][/SIZE][/COLOR][/P][P][SIZE=10]这本书中还报道了两位年过半百的女教师的精神修炼之道。[/SIZE][SIZE=10][/SIZE][/P][P]王莉知道了生命的真谛,于是她[SIZE=10]在沉静中走远,在简单中年轻[/SIZE][SIZE=10]。她经过修炼,深刻悟到:[/SIZE][SIZE=10]教师,就应该安守讲台,远离喧嚣。只有沉下心去、不浮不躁,才能有深入的研究、深刻的思考;只有简单做人、不计名利、不慕富贵,才能有专注的探索、独特的创新。[/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申淑敏成为[/FACE]“[/SIZE][SIZE=10]情感智慧场与教育魔术师[/SIZE][SIZE=10]”[/SIZE][SIZE=10],笛声悠扬,意蕴深长,申老师吹奏出的不仅是班级和谐的乐曲,而是让家庭社会都能和谐的曲调,因为她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教师功利之隅。[/SIZE][SIZE=10][/SIZE][/P][P][SIZE=10]年轻的班主任朋友们,我们应该向这些名班主任学习,坚定地修炼自己的精神之旅,[/SIZE][b][SIZE=10] [/SIZE][/b][SIZE=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摆脱名利的羁绊,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谱写出最美的青春之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SIZE=10]目录[/SIZE][/b][b][SIZE=10][/SIZE][/b][/P][P][b][COLOR=rgb(255, 0, 0)][SIZE=10]     [/SIZE][/COLOR][/b][b][SIZE=10]     [FACE=宋体]序[/FACE][/SIZE][/b][SIZE=10]:张万祥[/SIZE][SIZE=10][/SIZE][/P][P][b][SIZE=10] [/SIZE][/b][/P][P][b][SIZE=10][FACE=宋体]第一辑[/FACE]  [FACE=宋体]而立之年,迈上精神修炼之旅[/FACE][/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牛瑞锋:为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努力[/FACE] [/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振刚:耕耘教育,激情似火[/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赵[/FACE][/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  [/SIZE][/FACE][SIZE=10][FACE=宋体]坡: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开辟辉煌的教育人生[/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梅洪建:独立特行,创造[/FACE]“奇迹”[/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梁[/FACE]  [FACE=宋体]岗:[/FACE]“我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专业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P][P][b][SIZE=10] [/SIZE][/b][/P][P][b][SIZE=10][FACE=宋体]第二辑[/FACE]  [FACE=宋体]不惑之年,夯实精神修炼之旅的根基[/FACE][/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王[/FACE]  [FACE=宋体]君:见自我[/FACE][/SIZE][SIZE=10]  [/SIZE][SIZE=10]见天地[/SIZE][SIZE=10]  [/SIZE][SIZE=10]见众生[/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国明:小老师有大情怀,也会赢得大发展[/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          [/SIZE][SIZE=12pt]王怀玉:[/SIZE][SIZE=10]转身,为了更好的遇见[/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SIZE=10][/SIZE][/P][P][SIZE=10]王秀菊:用文化确立灵魂的高度[/SIZE][SIZE=10][/SIZE][/P][P][SIZE=10]许丹红:和学生编织课程的文化点灯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李[/FACE]  [FACE=宋体]迪,追求美的使者,播种美的园丁[/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杨春林:绝不退缩的勇者[/SIZE][SIZE=10][/SIZE][/P][P][SIZE=10]吴樱花[/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SIZE=10]云淡风轻,平和平易,不断创造奇迹[/SIZE][SIZE=10][/SIZE][/P][P][SIZE=10]张国东:[/SIZE][SIZE=10]成功需要一种笨笨傻傻的坚持[/SIZE][SIZE=10][/SIZE][/P][P][SIZE=10]陈立军:做学生的天使,尽享教育的幸福[/SIZE][SIZE=10][/SIZE][/P][P][SIZE=10]林志超:崇尚智慧的教育,探寻教育的艺术[/SIZE][SIZE=10][/SIZE][/P][P][SIZE=10]郑立平:[/SIZE][SIZE=10]做精神高贵的追梦书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郑学志:[/SIZE][SIZE=10]成功不是靠奇迹,而是靠奋斗的轨迹[/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钟[/FACE]  [FACE=宋体]杰:尘埃里开出来的花,[/FACE][/SIZE][SIZE=10]分外娇艳[/SIZE][SIZE=10][/SIZE][/P][P][SIZE=10]郭玉良:让教育走进心灵,让学生心田开满鲜花[/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秦[/FACE]  [FACE=宋体]望:风雨兼程,执着追求,凝聚珍贵的[/FACE]“龙诞香”[/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钱碧玉:爱上教育[/FACE]  [FACE=宋体]嫁给幸福[/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常作印[/FACE]: 读出来的教育名师,灵魂浸润书香[/SIZE][SIZE=10][/SIZE][/P][P][SIZE=10]覃丽兰:[/SIZE][SIZE=10]磨练当机遇,幽兰亦自芳[/SIZE][SIZE=10][/SIZE][/P][P][SIZE=10]韩素静:用生命唱响爱的乐章[/SIZE][SIZE=10][/SIZE][/P][P][SIZE=10]董彦旭:诗意地行走、耕耘在教育园地[/SIZE][SIZE=10][/SIZE][/P][P][LINE-HEIGHT=16.00][SIZE=10]管宗珍:执着,成就精彩人生[/SIZE][SIZE=10][/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0][SIZE=10] [/SIZE][/LINE-HEIGHT][/P][P][b][SIZE=10][FACE=宋体]第三辑[/FACE]  [FACE=宋体]知天命之年,攀上精神修炼的珠穆朗玛峰[/FACE][/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SIZE][/b][/P][P][SIZE=10]王有鹏:[/SIZE][SIZE=10]大鹏翱翔,激情不老[/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FACE]  [FACE=宋体]莉:在沉静中走远,在简单中年轻[/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申淑敏:情感智慧场与教育魔术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刘[/FACE]  [FACE=宋体]祥:虚怀若谷,终成大器[/FACE][/SIZE][SIZE=10][/SIZE][/P][P][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                                       [FACE=宋体]([/FACE][/SIZE][/b][b][SIZE=10]全书以姓氏笔画为序)[/SIZE][/b][b][SIZE=10][/SIZE][/b][/P][P][b][SIZE=10] [/SIZE][/b][/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31位名班主任精神修炼之旅》2016年12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SIZE=14pt][FACE=宋体]第一辑[/FACE]  [FACE=宋体]而立之年,迈上精神修炼之旅[/FACE][/SIZE][/b][b][SIZE=14pt][/SIZE][/b][/P][P][b][SIZE=10][FACE=宋体]牛瑞锋:为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努力[/FACE] [/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一个游走在内蒙古东西两极的教育赤子,一个努力提升自己精神境界进而感染学生精神境界的班主任。[/FACE]“教育就是改变人的精神境界”是他的教育信仰,十五年来,他围绕这一信仰思考着、实践着、努力着[/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是《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同时也是《新班主任》的重点推荐教师与编委。撰写工作日记[/FACE]100多万字,发表文章5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班主任的智慧》、《打造有精神的班级》,参编一部《卓越校长的修炼标准》。在北京、西安、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开设讲座,同时也是内蒙古“国培计划”讲师团成员。[/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班主任,他有三句自励名言,读之让人精神振奋:[/SIZE][SIZE=10][/SIZE][/P][P][SIZE=10]用极致的状态追求极致的境界。[/SIZE][SIZE=10][/SIZE][/P][P][SIZE=10]活在当下读书教书写书,瞻望未来求真趋善近美。[/SIZE][SIZE=10][/SIZE][/P][P][SIZE=10]铁肩担道义义重千秋,妙手著奇文文传万代。[/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说:[/FACE]“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只能是尽最大可能的接近教育的本质,决不能说哪一种理念与方法就是教育本身,这就是教育魅力之所在。这也是一代又一代教育者能够孜孜以求的原因,行动起来修炼‘善’心,追求‘善’的教育,教育的‘善’,教育永远在路上!”[/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是一个激情教师,他用激情激励自己,他用激情鼓舞学生,他用激情感染同事。[/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是一个梦想教师,他为自己造梦,他为学生造梦,他为同事造梦。[/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激情成就梦想,梦想锻造激情!这是他[/FACE]“精神教育”的逻辑。[/SIZE][SIZE=10][/SIZE][/P][P][SIZE=10]佛心诗心青灯修炼,爱心善心身后评述。这是他努力前行的动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 [FACE=宋体]这就是我的徒弟,我的青年班主任挚友[/FACE]——牛瑞峰。[/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一[/FACE]  [FACE=宋体]牛瑞锋:在生活与工作中锻造激情[/FACE][/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给我一把土,我要攥出油。[/SIZE][SIZE=10][/SIZE][/P][P][SIZE=10]给我一块砖,我要盖栋楼。[/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给我一个学生,我要他精神抖擞![/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为什么,这么狂?[/SIZE][SIZE=10][/SIZE][/P][P][SIZE=10]尼采不是太阳![/SIZE][SIZE=10][/SIZE][/P][P][SIZE=10]“萎靡不振”这个词在班主任嘴里应该是一个高频词语。面对“萎靡不振”的学生他却要学生精神抖擞。他说:“学生的状态就应该像注射了鸡血的斗士,是我的学生就要让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你的激情,你的斗志,你的理想。翻阅古今中外文化史,哪一个有识之士不是激情澎湃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就连我们认为‘出世’的庄子都有翱翔于九天的壮志[/SIZE][b][SIZE=10]……[/SIZE][/b][SIZE=10][FACE=宋体]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激情史,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史前神话那个不是这样[/FACE]——后羿射日、精卫填海[/SIZE][b][SIZE=10]……[/SIZE][/b][SIZE=10][FACE=宋体]所以被誉为百经之首的《易经》开篇就说:[/FACE]‘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综上推论,‘萎靡不振’就不是中国人,简言之,‘萎靡不振’就不是人!”[/SIZE][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牛瑞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十三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带着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艰难地生活。童年的[/FACE]“人情世故”让他懂得了感恩,生活劳作造就了他强壮的体魄,也赋予了他无穷的精力。所以,他有几个外号“铁人”“夜猫子”。他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上的一篇文章《感恩苦难》曾经介绍过自己的成长过程。他当过工地小工、卖过菜、卖过羊肉串,还开过小饭馆。“生活真美好!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热爱美好的生活,让美好的生活赋予我们无限的激情!”这是他每年春节年夜饭上的祝酒词。[/SIZE][SIZE=10][/SIZE][/P][P][SIZE=10]对学校安排的任何工作从来不推脱,他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高中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师,还有三个行政职务。虽不能说每项工作都干的风生水起,但也绝不误事。[/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还是一个烹饪高手,用他的话说:[/FACE]“一个会烹饪的男人,就是一个有情调的男人。”他在《厨房里体悟家的温馨》一文中这样写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头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是爱人及同事对我的戏谑。我的反驳是:头大是智慧,脖粗是伙食,学生爱我的智慧,老婆爱我的伙食。”[/SIZE][SIZE=10][/SIZE][/P][P][SIZE=10]“‘烹饪’的目的是怡情,享受佳肴最大意义不在味觉的快感,而在情感的愉悦。烹几碟小菜一家人围坐桌前,其乐融融。不要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不要以方便快捷为目的,每周找点时间烹几碟小菜,沐浴一下家的温情,体会一下亲人的关心。”[/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不但自己做饭,也要求自己的学生会做饭,每学期他都要组织学生进行[/FACE]“烹饪大赛”。[/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发表在《班主任》杂志的《劳动教育是学生走向幸福的阶梯》全面介绍了他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操作。[/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不仅爱自己的学生,也关爱那些僻远地区的孩子贫困孩子。他的爱心社在贵州省贵阳市的一个小学资助了五名小学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用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概一个人的人生成长:一靠自己奋斗,二靠高人指点,三靠贵人相助,四靠小人监督,五靠菩萨保佑。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永远激情高涨。[/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二、牛瑞锋:在读写中构建[/FACE]“精神王国”[/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给我一双手,我要翻书。[/SIZE][SIZE=10][/SIZE][/P][P][ALIGN=center][SIZE=10] [FACE=宋体]给我一双眼睛,我要看书。[/FACE][/SIZE][SIZE=10][/SIZE][/ALIGN][/P][P][ALIGN=center][SIZE=10]给我一双耳,我要听书。[/SIZE][SIZE=10][/SIZE][/ALIGN][/P][P][SIZE=10]给我一颗心,我要品书。[/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为什么,总是书?[/SIZE][SIZE=10][/SIZE][/P][P][ALIGN=center][SIZE=10]     [FACE=宋体]教师没有书,结局就是[/FACE]“输”![/SIZE][SIZE=10][/SIZE][/ALIGN][/P][P][SIZE=10][FACE=宋体]在阅读与写作的交互循环中,牛瑞锋孜孜不倦地构建着自己的[/FACE]“精神王国”。[/SIZE][SIZE=10][/SIZE][/P][P][SIZE=10](一)[/SIZE][b][SIZE=10][FACE=宋体]阅读[/FACE]“名师经典”——寻找成长的力量[/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语言神经程序学([/FACE]NLP)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了解对方的地图,自己也会成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位好老师!”这是他初登讲台时的演讲辞,当然也是他的从教誓言。那时他有一个特别朴素的想法——要想和别人不一样,就需要了解别人怎样做,要想了解别人怎么做,办法只有一个——读书。[/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开启了牛瑞锋网络阅读的征程,也就是从这本书他了解到了[/FACE]“K12教育论坛”。在点击率的刺激下,牛瑞锋开始网络写作的征程,网络也为他打开了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让他激动不已的是写在论坛上的帖子竟然被北大出版社以《班主任的智慧》为名出版了。更让他难以预料的事情因此有人邀请他做讲座了。网络阅读让他认识了王晓春、陆爱民、屈红霞、周勇、郭景瑞等专家。[/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说:[/FACE]“将我引向班主任专业化纵深发展的就是师傅张万祥老师。可以这样说,从2009年之后,我在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每一点进步都与张万祥老师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SIZE][SIZE=10][/SIZE][/P][P][SIZE=10] 2008年通过K12牛瑞峰知道了“教育在线”,他在“教育在线”上看到了我收徒的帖子,但很可惜错过了时间。为了能够成为我的徒弟,牛瑞锋给我写了第一封信。2009年1月1日牛瑞锋收到了我给他寄去的书和赠言,我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瑞锋,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你我正式结为师傅,希望你在班主任领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在《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的扉页上我写道:“班主任事业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为了激励他,我介绍了中青年专家的成长经历。郑立平、郑学志、李迪、王莉、韩素静、覃丽兰、黎志新、梁岗、王三阳、常作印、梅洪建、秦望……走进了他的心灵。为了激励自我,牛瑞锋将我在《致青年班主任》一书中的主张与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的论述总结为三句话:“用极致的状态追求极致的境界!铁肩担道义义重千秋,妙手著奇文文传万代。活在当下读书教书写书,展望未来求真趋善近美。”这三句话凝练成一句话那就是:“姓牛爱牛不吹牛,养牛育牛孺子牛。”[/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二)研究[/FACE]“阅读方法”——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准[/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    [FACE=宋体]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教师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主任拒绝读书一害己二害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认真读了点书后,牛瑞锋也开始思考自己的阅读方法了,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总结,自我戏称[/FACE]“牛氏读书心得”。[/SIZE][SIZE=10][/SIZE][/P][P][SIZE=10]牛瑞锋认为读写有三个境界:找我、有我、写我。这三个境界又是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找我”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或者是为自己教育教学操作找到合理的阐释。“有我”阶段,就是比较阅读阶段,在比较中丰富深化自己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在比较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写我”阶段,“阅读为了写作,写作创新阅读”,写的目的升华理解,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彰显独特的自我个性。[/SIZE][SIZE=10][/SIZE][/P][P][SIZE=10]在读物的选择方面,牛瑞锋从三个方面入手:修德之书、视野之书、进业之书。[/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修德之书,他认为有三类:国学、哲学、心学。国学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的书籍,不管是继承亦或是批判,没有认真的阅读系统的思考都是浅薄的。夸张一点说,没有对国学的认真阅读就无法成为中国的名师,当然也就无法成为世界的名师。哲学作品的阅读是教育理性的需要,没有哲学的支撑一切的思考都是荒谬的。心学既指心理学,同时也指[/FACE]“王阳明心学”。不懂心理学知识就无法走进学生,读懂学生。没有对“王阳明心学”的阅读,很难真正理解“知”与“行”的关系,也很难理解真正的“内圣外王”的人格境界。[/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视野之书,这是[/FACE]“无用之用”的阅读,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牛瑞峰喜欢阅读商业书籍和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更是百读不厌。牛瑞锋私下里认为,金庸是最懂传统文化的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进业之书,就是提升自己业务技能的书籍。这类书籍根据教师所教科目的不同应该有所不同。[/SIZE][SIZE=10][/SIZE][/P][P][SIZE=10]关于阅读技巧牛瑞锋是这样进行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从中观的角度说,阅读技巧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处阶段有关系。他把[/FACE]“找我”阶段的阅读叫“杂读”,泥沙俱下“鲸吞”式,此时的就要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先读下去。“有我”阶段的阅读叫“辨读”,去伪存真“吃鱼”式,此时已经有了一定储备,能够进行必要的区分,所以需要将一些糟粕的东西滤掉。“写我”阶段叫“[/SIZE][SIZE=10][FACE=宋体]专读[/FACE]”,[/SIZE][SIZE=10]“[/SIZE][SIZE=10]部部[/SIZE][SIZE=10]”[/SIZE][SIZE=10]深入[/SIZE][SIZE=10]“[/SIZE][SIZE=10]恋爱[/SIZE][SIZE=10]”[/SIZE][SIZE=10]式,此时的阅读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理念,方向明确。[/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阅读中思考教育,在实践中思考阅读。[/FACE]“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用阅读化解心中的戾气,让阅读涵养“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在书籍创造的诗性世界里,实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诗意栖息。[/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牛瑞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升华精神境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牛瑞锋的激情既体现在他对自我精神境界的完善上,更体现在他把这种精神境界传达给学生上[/FACE]——那就是他的班级文化建设。牛瑞锋的班级文化建设逐渐完善的过程,既是自我主体精神完善的过程,也是师“名师”长技逐渐融合的过程。[/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认为:[/FACE]“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是一种消极的文化。”“有自己思想的教师就是‘教育家’,‘教育家’就要系统地思考教育相关内容,也许一开始很肤浅,但时间长了一定有所收获的。”也正是处于这样的思考,牛瑞锋逐渐却确立了“我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教育首先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感染身边的人完善自我。[/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为了更有利于思考的深入进行,他将[/FACE]“我即教育”简要地概括为:[/SIZE][SIZE=10][/SIZE][/P][P][SIZE=10]教育的本质[/SIZE][SIZE=10]——[/SIZE][SIZE=10]自育育人,自达达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教育的方法[/SIZE][SIZE=10]——[/SIZE][SIZE=10]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皆美。[/SIZE][SIZE=10][/SIZE][/P][P][SIZE=10]师德修养[/SIZE][SIZE=10]——[/SIZE][SIZE=10]佛心诗心青灯修炼,爱心善心身后评述。[/SIZE][SIZE=10][/SIZE][/P][P][SIZE=10]专业化成长[/SIZE][SIZE=10]——[/SIZE][SIZE=10]读书教书写书书书不易,想事看事做事事事要容。[/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自我完善就是一种精神的完善。所以[/FACE]“我即教育”的具体化就是做一个有精神的人。具体到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打造有精神的班级,培养有精神的人。[/SIZE][SIZE=10][FACE=宋体]再加上他对[/FACE]“课程”一词的思考于是就有了的第二本专著《打造有精神的班级》的诞生。从七个主题四十九方法详细介绍了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的努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精神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精神孕育另一种精神的过程。[/FACE]“[/SIZE][SIZE=10]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SIZE][SIZE=10][FACE=宋体]。[/FACE]”作为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操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至纯至美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这个精神境界中幸福快乐地成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牛瑞峰有澎湃的激情,有深邃的思考,有艰苦的追求,有旺盛的精力,有对教育对学生赤诚的爱,我相信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他会永远坚毅的前行,永远不会懈怠,永远不会消沉!![/SIZE][SIZE=10][/SIZE][/P][P][b][SIZE=10] [/SIZE][/b][/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ALIGN=center][b][SIZE=10]王振刚:耕耘教育,激情似火[/SIZE][/b][b][SIZE=10][/SIZE][/b][/ALIGN][/P][P][SIZE=10]和王振刚相见、相识、相知由来已久。我退休后,一度曾在天津市关工委主办的《学习创造报》担任编辑。大约在十五年前,一次他带几个学生来报社,我惊讶于乳臭未干的他竟然是老师,他是[/SIZE][SIZE=10]1999[/SIZE][SIZE=10]年走上工作岗位的,见到他的时候他也就二十岁,可是他的执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的几年时常听到他的消息,在教育报刊上时常看到他的文章。[/SIZE][SIZE=10]2009[/SIZE][SIZE=10][FACE=宋体]年,我主编《班主任其实好当[/FACE]——[/SIZE][SIZE=10]44[/SIZE][SIZE=10]位优秀班主任的秘诀》一书,我请天津市南开区德育研究室的粱忠民主任推荐作者,最后确定王振刚是人选之一。从他交上来的文章《我和学生徜徉于浓郁的书香里》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智慧,我又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班主任人才。[/SIZE][SIZE=10]2010[/SIZE][SIZE=10][FACE=宋体]年,我主编《全国知名青年班主任谈专业成长》一书,[/FACE]“全国知名青年班主任”的界定严格,全国有四百余万班主任,其中优秀班主任也有几十万吧,于是我开始艰难的大海捞针的工作。最后确定的标准是,“三有”:一有代表性,二有知名度,三有专著。为慎重起见,我请王振刚把出版的书送来。于是,《工作智慧:班主任成长记录》《快乐玩作文》《快乐写句子》《轻松习作》《轻松写句》《轻松写话》六本书映入眼帘。不到[/SIZE][SIZE=10]30[/SIZE][SIZE=10]岁,竟然出版了六本书,让我感动!让我惊讶!让我叹服!毫不犹豫确定他为天津市的唯一入选者。这期间,我请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每次修改意见,他都虚心接受,认真修改。经我推荐,他成为《班主任之友》(小学版)[/SIZE][SIZE=10]2010[/SIZE][SIZE=10]年[/SIZE][SIZE=10]11[/SIZE][SIZE=10]期的封面人物。[/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振刚,[/FACE]1981年生人,属于“80后”,1999年参加工作,工作刚满十七年,起始学历仅仅是中师,为什么会成为强手如林的南开区的名班主任,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十佳班主任,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所带班曾五次获得市三好班集体。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受邀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4年,经我做序推荐,他出版了教育专著《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所写班主任工作文章入选《班级自主管理100个千字妙招》《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班主任一天的苦辣酸甜咸》等十本图书。2015年,受邀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班主任大会、全国名班主任专业成长高峰论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第二届锦城论坛,分别做大会发言。撰写的200余篇文章发表于全国、省市级刊物。[/SIZE][SIZE=10]2005[/SIZE][SIZE=10]年[/SIZE][SIZE=10]5[/SIZE][SIZE=10][FACE=宋体]月,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小米粒》获一等奖[/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作为王振刚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见证人。我时常想,[/FACE]“[/SIZE][SIZE=10]80[/SIZE][SIZE=10][FACE=宋体]后[/FACE]”的王振刚为什么会脱颖而出?为什么会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切的秘诀何在?[/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读了王振刚的专著《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看到他十七年的征程,看到他坚毅的步伐,看到他的追求,看到他的奋斗,我终于找到了他成功的秘诀[/FACE]——耕耘教育,充满了无限的激情。激情,是什么?激情是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只有在高度专注、高度投入时才会产生的一种状态。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全身心地投入,则需要依靠发自内心的激情。激情是推动教育、推动自己的灵魂。[/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一、他的教育激情源于不断的学习和静心的思考[/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王振刚和许多名师一样,在学习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在实践中成功。[/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1997年6月,王振刚读师范已经一年了,那时候,每天中午他都和同学结伴来到师范学校图书馆阅读杂志,从杂志封底的介绍中,得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暑期出版的杂志上将刊登山东烟台招远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他悄悄地记下编辑部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当即给编辑部汇款,订阅了这一期杂志。他一边阅读,还一边做着批注,在文字间画上了一条条的线,在空白处记录下了点滴的体会与思考。十几年过去了,这一本杂志已经泛黄了,它依旧存放在振刚老师的书架上。[/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从那开始,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做剪报,写批注,摘录精彩片段,实践有效的招式,及时地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和感悟。[/FACE]2002年,他还登录《成长论坛》,成为了论坛版主,阅读网友们发起的帖子,与他们一同交流教育心得,结交了朋友,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与网友们交流的心得,以《成长happy》为题刊登在团中央主办的《辅导员》下半月刊上,足足占了一个页面。他看着自己平时所写的只言片语,都变成了铅字,从心底升腾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成功感。[/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工作以后,每到周末,他常常去的地方不是图书馆,就是图书大厦。利用休息时间,自己购票听讲座,聆听名师观摩课。每次学习之后,他都要写下上千字、甚至上万字的学习感悟。他的专业自觉使他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FACE]2011年,作为天津市的班主任代表,赴武汉参加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活动;2012年,被南开区教育局派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2014年11月,跟随天津市未来教育家代表团,赴南京、澳大利亚学习考察。他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培训中,白天听讲座,考察学校;晚上他还要坐在写字台前,面对着电脑,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收获。[/SIZE][SIZE=10][/SIZE][/P][P][SIZE=10]2014年11月,他有幸来到了澳洲,对那里的教育进行考察、学习。从澳洲回来,他默默地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随着思考不断地深入,他在笔记本中写下了三句话: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存;教育,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教育,是为了人获得发展。[/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在静下心的思考中,他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激情,他也萌生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他还把自己对[/FACE]“读”与“写”的热爱之情传递给班上的学生,师生共读共写,形成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师生在教室里同成长。[/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二、他的教育[/FACE][/SIZE][/b][b][SIZE=10][FACE=宋体]激情源于[/FACE][/SIZE][/b][b][SIZE=10][FACE=宋体]对学生的满腔热[/FACE][/SIZE][/b][b][SIZE=10][FACE=宋体]爱与责任[/FACE][/SIZE][/b][b][SIZE=10][FACE=宋体]感[/FACE][/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每当夜幕降临,工作了一天的王振刚并没有闲下来休息,而是坐在电脑前,为学生编辑《成长》专刊;或者与学生相约在班级博客、学校的[/FACE]APP平台中,与学生交流周记,分享感悟。他还利用休息日时间,和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他们一起走进903路市劳模工作室,感受劳动者的不辞辛劳与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拜访作家,感受作家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振刚说:[/FACE]“我是班主任,我就应该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即便是出差,尽管我们相隔千里,甚至相隔万里,我也要担负起对学生的教育职责。”他去武汉出差,通过电子信箱,他和学生“鸿雁”传书。[/SIZE][SIZE=10][/SIZE][/P][P][SIZE=10]培训期间,王振刚登录电子信箱,一看,满是惊喜。原来是班上的聂博芸同学给他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迫切地读起了邮件中的内容。[/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老师,昨天看了博客中您发的几首儿童诗,感觉很有趣,原来写诗可以这么简单!我也跃跃欲试,在洗脚时,我突发奇想,编了一首小诗如下:[/SIZE][SIZE=10][/SIZE][/P][P][SIZE=10]两只小脚丫,[/SIZE][SIZE=10][/SIZE][/P][P][SIZE=10]在水里欢快地打着水花,[/SIZE][SIZE=10][/SIZE][/P][P][SIZE=10]就像一对小鸭子,[/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闹啊,笑啊[/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咦,怎么没有动静了?[/SIZE][SIZE=10][/SIZE][/P][P][SIZE=10]是小鸭子回家了吧?[/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P][P][SIZE=10]哈哈,自认为还不错。[/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班上还有好多有意思的事,等您回来再细说,期待着您的再次来信![/FACE] ”[/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振刚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用笔与学生倾心交谈。他的学生也把记录当作了自己每天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像王振刚那样用细心地观察生活,真切地品悟生活,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多彩的生活。[/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月里,他几乎每天撰写日记,记录下他对教育的思考,留下成长中的印记。尽管身在南半球,但他的心依然挂念着教室里的学生。虽然他们彼此被大洋相隔,但文字可以漂洋过海,彼此心心相连。他在班级博客中,发起了帖子[/FACE]——《赴澳大利亚的日子》,开启了他和学生的一段美妙的文字之旅。[/SIZE][SIZE=10][/SIZE][/P][P][ALIGN=center][SIZE=10]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晴[/SIZE][SIZE=10][/SIZE][/ALIGN][/P][P][ALIGN=center][SIZE=10]澳洲的交通[/SIZE][SIZE=10][/SIZE][/ALIGN][/P][P][SIZE=10][FACE=宋体]来到澳洲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我们每天住在乡间别墅,距离市区将近[/FACE]50余公里。我们去市里上课要1个小时的车程。[/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坐在汽车里,闲暇无事,我就看窗外的风景。我发现澳洲的交通设施很是特别。从住地乘车不久,我看到路边立有一块指示牌,这是我在国内从未见到过的。一块黄橙橙的牌子上,画有两只黑鸭子,一大一小,牌子下方写有英文词组:[/FACE]CROSSING  AHEAD。我赶紧拿出相机,拍摄下来。我请教了一位老师,知道了英文词组的意思:横越。这块指示牌在无声地告诉所有的司机要爱护动物。[/SIZE][SIZE=10][/SIZE][/P][P][SIZE=10]还有更特别的呢,夜间的高速公路上,也不会开启路灯。这是为什么呢?如果高速路上灯火通明,野生袋鼠就会寻光走上高速公路,给它们的生命带来危险。[/SIZE][SIZE=10][/SIZE][/P][P][SIZE=10]“保护动物”这四个字,它已经走进了澳洲人的心里,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每封书信的下面,王振刚创造性地添加了《创作笔谈》小栏目,写自己是如何创作这篇日记的。他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记日记[/FACE]——日记写什么和怎么写。在这一篇日记下面,他写下了自己的创作笔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同学们,当你看到[/FACE]“澳洲的交通”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日记中一定是在表达澳洲的道路交通如何畅快或是多么拥堵,也许你会猜想我要写澳洲人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其实,都不是。[/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你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澳洲的交通》这样一篇日记竟然表达了澳洲人热爱动物的主题。这就可以称得上是[/FACE]“错位”,题目与内容的错位,这本身,就充满着悬念。[/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题目与内容的错位,会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便读完日记,读者依然会深深地沉浸在这种[/FACE]“错位”之中,久久地回味着,回味着。[/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一个月的时间里,王振刚竟然给学生写了二十余封书信,每封书信还配有一篇创作笔谈。书信的内容有澳洲的风土人情、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布置[/FACE]……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教室,在书信中飞翔。正是因为他的内心中产生了对工作的激情,所以他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份激情,无疑是源自对学生深沉的爱和沉甸甸的责任。[/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他的教育激情源于无比强烈而深厚的事业心[/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著名作家路遥说:[/FACE]“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王振刚对教育事业就具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是的,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绝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一种伟大事业。因此,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教育需要乌托邦,需要田园牧歌式的价值追求;教育需要抗争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种种弊端,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激活其野性思维和原始生命力量。为此必得有人将自己摆放在献身乌托邦的祭坛上。”[/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翻开王振刚的教育札记,你会读到这样的文字[/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主任要关怀生命精神的成长,让成长拔节,让生活丰盈,让生命美丽。班主任要着力培育学生身份的意识,独立的人格,自省的品质,包容的情怀,阳光的心态。”“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身份意识: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生的基本准则,应该做学生该做的事,我们要做行为得当、举止得体的孩子。作为学生,必须遵守规则。今天,学生遵守学校、班级规则;明天,学生成为了社会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才会成为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遵守社会规范。这是我们的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反思作为修身的镜子。反思,对于个人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总是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人说,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校也会一次次地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但是,社会不会。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像曾子那样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防微杜渐,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久而久之,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性格中的某些弱点就能及时消除掉,同时,也能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形成良好的修养,从而确保自己健康成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如果没有事业心,或者有事业心却不坚定,不会产生这样深刻、睿智的感悟。[/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由设计一个个活动,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带领孩子们走进雷锋,走进全国道德模范,走进大自然[/FACE]……到现在他开始打造班本课程——日记课程,记录生命。日记,每天所遇到(所做)的事情和感受的记录。日记教育,即班主任以日记交流为平台,实现师生心灵互动,从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其情操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人格趋向完善。[/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本课程的开发,他遵循了五步骤:个性化情景的分析和调查;确定方案;编写初步的文本素材;组织和实施;评价与改善。这项班本课程的研究、实施、总结长达十余年。他制定了班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基本内容、评价方式等。[/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项班本课程也产生了显著的成效与深远的影响力。[/FACE]2014年1月至今,在《小学生作文》杂志上开辟专栏,刊登学生写的周记。打造周记课程,班本教材正在出版中,班本教材学生用书《小学生快乐学写话》《小学生快乐写作文》《小学生快乐写日记》于2016年5月出版发行,教师用书《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于2016年7月出版发行。[/SIZE][SIZE=10][/SIZE][/P][P][SIZE=10]通过建构面向儿童生活的周记课程,王振刚感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拥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继而充盈精神生活,学会自我教育。[/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振刚老师树立了[/FACE]“班主任工作大有可为”的观念,启动了内驱力,增强了主动性、自觉性,保持了教育激情和热情,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实现了这样几个转变——让我当→我要当;让我干→我要干;让我读书→我要读书;让我写作→我要写作;让我买书→我要买书;让我上网→我要上网;让我反思→我要反思;让我研究→我要研究;让我成长→我要成长。这样,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在班主任工作的征途上走得越来越矫健,事业越来越辉煌。[/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振刚在班主任专业化中取得的成绩生动地诠释了这样的道理:[/SIZE][SIZE=10]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整[/SIZE][SIZE=10]个生命去拥抱教育,使自己的灵肉与教育水乳交融;激情就是教师对教育的痴迷达到忘我的境界;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诚挚而火热的心去呵护学生的灵气,去催化学生的创造;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创造谱写教育的辉煌。[/SIZE][SIZE=10][/SIZE][/P][P][SIZE=10]我们欣喜地看到王振刚正在健步走向全市,走向全国,奋力攀登事业的峰巅![/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SIZE=10][FACE=宋体]赵[/FACE][/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FACE=宋体]坡: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开辟辉煌的教育人生[/FACE][/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b][/P][P][SIZE=10][FACE=宋体]我对优秀青年班主任总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对他们,非但没有倚老卖老的念头,反而时时想起韩愈的名言:[/FACE]“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对赵坡这位崭露头角的“[/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80[/SIZE][/FACE][SIZE=10][FACE=宋体]后[/FACE]”,我的敬畏感更浓烈,因为化学教师赵坡创造了青年班主任的奇迹。[/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2010[/SIZE][/FACE][SIZE=10]年[/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6[/SIZE][/FACE][SIZE=10]月[/SIZE][SIZE=10][FACE=宋体]他出版了第一本专著[/FACE][/SIZE][SIZE=10],那一年他仅仅[/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26[/SIZE][/FACE][SIZE=10]岁。今年他[/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32[/SIZE][/FACE][SIZE=10]岁,已经在享有盛誉的教育出版社出版了[/SIZE][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如何说话》、《班主任如何思考》、《班主任如何行动》、《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做[/FACE]“有问题”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实战指南》七本教育专著,其中部分专著被评为“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图书”及“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在当当网上书店,这7本书,都被评为五星级,[/SIZE][SIZE=10]《班主任如何说话》一书好评竟然超过三千条。[/SIZE][SIZE=10][FACE=宋体]赵坡是[/FACE][/SIZE][SIZE=10][FACE=宋体]深圳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一,《中国教师报》[/FACE]2014年“新生代班主任”及“年度人物”,《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等报刊封面人物,蒲公英教育智库2015年“星教师”,坚持以“问题导向,主题研究”为专业成长研究思想,以“接地气,深挖洞”为专业成长研究原则,陆续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报刊发表近百篇文章……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这众多桂冠,岂不是奇迹![/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我是德育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也算是小有名气吧。但是,我的第一本专著是在[/FACE][/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59[/SIZE][/FACE][SIZE=10][FACE=宋体]岁临近退休时出版的。比起赵坡,我自愧不如。我由衷感慨:[/FACE][/SIZE][SIZE=10]初生牛犊也能创奇迹,青年班主任是中国班主任事业的希望。班主任园地拥有赵坡这样青年耕耘者,必定会郁郁葱葱,百花灿烂。[/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为了破开奇迹的秘籍,我特意买全了他出版的书,阅读了这[/FACE][/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7[/SIZE][/FACE][SIZE=10][FACE=宋体]本书。潜心研究后,我自认为破解了他成功的秘籍,那就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FACE][/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赵坡也多次强调思考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实战指南》后记《我的专业发展史[/FACE]——像这样问“为什么”》中,他写道:“在担任班主任的六年中,我逐渐体悟到‘为什么’这句话的奥妙——它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最佳催化剂。……如果每位班主任能把遇到的每一个‘为什么’都解决得清清楚楚,还需要担忧不能早日实现专业成长吗?近几年,我就是通过一些‘为什么’逐步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每一位班主任理应享有的权利;而解决‘为什么’,也是每一位真正热爱教育工作的班主任们理应承担的义务。我们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教育的明天更美好。”[/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赵坡亲笔拟出的《[/FACE][/SIZE][SIZE=10][FACE=宋体]深圳市赵坡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计划》中,也突出了[/FACE]“思考”这个要素。[/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FACE]“[/SIZE][SIZE=10][FACE=宋体]发展方向[/FACE]”一项中,他要求工作室成员“做六爱老班”,“六爱”中的一条就是“爱思考,包括问题反思和自我觉察两方面,其中‘问题反思’是指凡事至少可以问‘什么事情’、‘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思想理念方面)是科学合理的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我能写出完整的预案吗’等问题;其中‘自我觉察’是指真正的成长必须从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开始,因为真正的成长都是由内而外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FACE]“发展思路”一项中,他要求工作室成员要“加强问题意识”。他指出:“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深远,糟糕的教育工作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正鉴于此,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要经得起科学的推敲。如何才能让行动经得起科学的推敲?从各个角度问问题是有效的方式。比如,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目标,我们就可以发问——培养这样的人对人的发展有什么益处?确定培养这样的人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所采用方法的效果如何?你确定工作效果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培养方法?……”他还强调:“一个问题出现后,不少人分析得原因往往是单一的;面临一份工作,不少人眼中只有一种方法;做好一件工作,不少人就认为某种方法就是最好的……事实上,教育太复杂,产生某一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教育问题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很好的,但这并不说明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SIZE][b][SIZE=10]……[/SIZE][/b][SIZE=10][FACE=宋体]工作室特别希望每位成员都能拓宽思维,不要把教育工作简单地一元化。只有拓宽思维,我们才能创造更精彩的世界。[/FACE]”[/SIZE][b][SIZE=10][/SIZE][/b][/P][P][b][SIZE=10]一、[/SIZE][/b][b][SIZE=10]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促他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由于班主任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所面向的教育内[/SIZE][SIZE=10]容千变万化,因而班主任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SIZE][SIZE=10]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养成思考的好习惯。[/SIZE][SIZE=10][/SIZE][/P][P][SIZE=10]怎样走进青少年的心灵,怎样带领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这里面有许多学问。赵坡精心做这方面的学问。[/SIZE][SIZE=10][/SIZE][/P][P][SIZE=10]“班主任如何说话”“班主任如何思考”“班主任如何行动”“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这都成为他思考的主题,也成了他研究的课题,最后他完成了一本本专著。[/SIZE][SIZE=10][/SIZE][/P][P][SIZE=10]在这一个个大的思考课题下,他深入思考了一个个具体细致的问题。[/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如何说话》,他思考的是[/FACE]“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如何说话”“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师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家校交流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SIZE][SIZE=10][/SIZE][/P][P][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   [/SIZE][/FACE][SIZE=10][FACE=宋体]《做[/FACE]“有问题”的班主任》,他思考的是“班主任为什么要坚守教育信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哪里?”“班主任为什么要突破自我?”“班主任如何才能做接地气的科研?”“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成长?”“班主任如何让班会课更具吸引力?”“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的难题”等二十个问题。[/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简直是带好差班的大[/FACE]“百科全书”,我认为这是有关“如何带好差班”这个专题最好的一本书,赵坡用这本书带领读者思考“带好差班的基础”是什么,“带好差班的前提”是什么,“带好差班的关键”是什么,“带好差班的原则”是什么,“带好差班的支柱”是什么,“带好差班的捷径”是什么,“带好差班的法宝”是什么,“带好差班的保障”是什么。这八个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切中要害的。对这八个问题,赵坡分别给出了答案:基础是了解差班形成的原因,前提是良好的心态,关键是关系,原则是有底线有人情味,力量用在刀刃上是支柱,捷径是用清水替换污水,工作越细越好是带好差班的法宝,处理好突发事件是带好差班的保障。[/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站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班主任必须清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必须具备哪些素养?赵坡经过深思熟虑,在《做[/FACE]“有问题”的班主任》这本书里,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美好观念的未来人”,那么这些“未来人”应该具备哪些“美好观念”呢?他归纳出这样八个要素:敬畏生命、彰显正义、追求平等、独立自主、呵护健康、热爱学习、正视权钱、永不绝望。[/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赵坡的思考总是非常深入的。我当年带班时提出过[/FACE]“静、竟、净、敬”的班级口号,只是在这四个字的表明含义做文章。赵坡在带班时也提出“静、竟、净、敬”带班口号,但是他一一做了细化:“净”—净能生美,净可怡情,校园干净,衣着洁净,语言文明,心灵纯净。“静”——静能生慧,静能启智,静心静思,动静有常,心态平静,学习安静。“敬”—敬能生德,敬能生贤,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友爱同学,宽容礼让。“竟”—竟能生优,竟可激能,见贤思齐,力争上游,比学赶帮,友好竞争。(《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SIZE][FACE=Arialundefined.5000pt][SIZE=10]p70[/SIZE][/FACE][SIZE=10][FACE=宋体])[/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赵坡善于思考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他的班主任工作做的风生水起。[/SIZE][SIZE=10][/SIZE][/P][P][b][SIZE=10]二、精于思考,让他保持谦卑的品行,不断前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我说,[/FACE]“80后”赵坡创造了教育奇迹,刚刚“而立”就出版七本颇有影响的专著,就成为全国知名班主任,可以说他已经功成名就,名扬天下。他会不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会不会洋洋自得于桂冠之下?会不会故步自封于已取得的“辉煌业绩”之中呢?[/SIZE][SIZE=10][/SIZE][/P][P][SIZE=10]有趣的是他的爱人在一篇题为《谦卑的学习者》的文章中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写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    “我是赵坡的爱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我眼中的赵坡,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典型特征呢?[/SIZE][SIZE=10][/SIZE][/P][P][SIZE=10]我决定和赵坡结婚的时候,赵坡在一个贫困县的第八中学(民办)工作,他的月工资只有区区一千一百元左右。对于这样一个既谈不上稳定又没有钱的男青年,我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嫁给他呢?[/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一方面,他是一位真正爱读书学习的青年教师,这就算在今天的青年教师群体中,也算是少有的。另一方面,他非常谦卑,这就更难得了[/FACE]——赵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低,自身能力也不差,他有资本表现得‘狂妄’些。但是他没有。就算在今天,他成了《班主任之友》杂志的封面人物,在赫赫有名的大夏书系和万千教育出版五本教育专著,获得了很多荣誉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谦卑。[/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他是真正的学习者,这让我看到了希望[/FACE]——他是实实在在的‘潜力股’。事实也表明了我当初判断的正确:我们从无事业无钱无房无车等一无所有,已经实现了让我满意的目标;他的谦卑,让我体悟到一个男人在成功后应有的态度,这无疑让我感受到巨大且实在的安全感。[/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综合上述两条结论,我毫不犹豫地嫁给了赵坡。[/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在[/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2016[/SIZE][/FACE][SIZE=10]年第三期《班主任之友》卷首语[/SIZE][SIZE=10]《[/SIZE][SIZE=10]做教师,我有底气吗?》,赵坡写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刚毕业时,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自信自己肯定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讲台站了将近十年,我却越来越觉出自己的渺小,越来越战战兢兢。遭遇‘信心滑铁卢’的我,不断追问自己:做教师,我有底气吗?[/SIZE][SIZE=10][/SIZE][/P][P][SIZE=10]实话实说,我是没有底气的。[/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我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没有底气。[/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底气。走上讲台后,我收获了[/FACE]‘许多’——绝大多数学生的尊敬、多本畅销的教育专著、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深圳市首届最年轻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以名班主任身份到全国各地开展讲座,等等。但是,我自己非常清楚,我遭遇的失败远远比我取得的成功多,我解决不了的问题远远比我能解决的问题多,我使用后才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方法远远比我能熟练运用的有效的方法多……在我的理想中,优秀教师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必定有足够的智慧及科学的方法解决大多数问题。而我,不能。[/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我对自己的教育人格没有底气。[/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FACE=宋体]我喜欢做教师,但是也忧虑做不好教师。育人工作让我感到无比崇高,同时让我感到非常敬畏。这,正是教师身份的荣耀所在。我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观者,也不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自卑者,我就是感到了育人工作的艰难和复杂,同时又感到了自身智慧和学养的不足,这让我害怕我的不当或错误的育人行为会[/FACE]‘贻害’学生。而这,是我万万不想看到的。正是因为这,我才越来越感到自己在战战兢兢做教师。[/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做教师,我有底气吗?’这个问题,将时时提醒我不要有任何懈怠。我相信我会慢慢‘变好’,能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让自己越来越有底气做教师。”赵坡的这种自我剖析深入骨髓,震撼心魄,具有哲学家的睿智。[/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P][SIZE=10]看了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对赵坡的人生追求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赵坡为自己制定的三年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看出赵坡在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P][TABLE=transparent,0,0,426.1000p,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SIZE=10]时限[/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内容[/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备注[/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每天[/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每天都要阅读,阅读的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零散阅读与主题阅读结合起来。[/SIZE][SIZE=10][/SIZE][/P][P][SIZE=10]2.每天约写五百字的教育文字,多为主题式写作,少打零工。[/SIZE][SIZE=10][/SIZE][/P][P][SIZE=10]3.每次到班级都尽可能做到不传播消极情绪。[/SIZE][SIZE=10][/SIZE][/P][P][SIZE=10]4.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非书面也行。[/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周末及假期除外。[/SIZE][SIZE=10][/SIZE][/P][P][SIZE=10]下同。[/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每周[/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每周至少到吴非等著名老师的博客上找些文章来读。[/SIZE][SIZE=10][/SIZE][/P][P][SIZE=10]2.每周至少写一篇符合主题要求的成型文章。[/SIZE][SIZE=10][/SIZE][/P][P][SIZE=10]3.每周至少有计划地找一名学生聊聊天。[/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文章字数可以平[/SIZE][SIZE=10][/SIZE][/P][P][SIZE=10]均到每天的要求上。[/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每月[/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每月至少精读一本书,包括反复阅读。可以写批注,也可以不写批注,率性而为,保证读书时的快乐心情。[/SIZE][SIZE=10][/SIZE][/P][P][SIZE=10]2.每月至少浏览一本书,相信每本书都有价值,哪怕是一句话。[/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反复阅读的量,可以算到每天阅读的量上。[/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学期[/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每学期集中精力实践一个特别关心的问题、方法或思考,并将此定位学期研究主题。[/SIZE][SIZE=10][/SIZE][/P][P][SIZE=10]2.每学期进行一个主题式阅读,要把相关基础书籍读透了,包括教育理论、心理学及来自一线的案例式书籍。[/SIZE][SIZE=10][/SIZE][/P][P][SIZE=10]3.每学期进行一个主题式写作,要求按照框架式写作流程,以突出写作的主题性及思考的系统性。[/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实践、阅读、写作,均要围绕主题开展。[/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一年[/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积聚众多一流专家的大型研讨活动,以保证自己知晓前沿研究话题及与别人的差距,以备后续努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2.每年至少将一个主题研究透彻,如果研究不透彻,可以进入下一年。当研究透彻后,必须将研究成果物化。[/SIZE][SIZE=10][/SIZE][/P][P][SIZE=10]3.2015年的研究主题为高中德育课程,研究点为系统化、可操作、有效果,包括理论解释、方案设计及实践反馈等方面。[/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 [/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两年[/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对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做一次系统梳理,即保证自己基本可以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并熟悉国内呈现出的开展相关基本工作的常用方法。[/SIZE][SIZE=10][/SIZE][/P][P][SIZE=10]2.确立自己的深挖洞式的研究主题或特色主题,并持续开展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方法,力争做出效果。[/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 [/SIZE][SIZE=10][/SIZE][/P][/td][/tr][tr][TD][P][SIZE=10]三年[/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1.确立成熟的高中德育课程体系。[/SIZE][SIZE=10][/SIZE][/P][P][SIZE=10]2.特色主题研究初见成效及影响力。[/SIZE][SIZE=10][/SIZE][/P][/td][TD][P][SIZE=10] [/SIZE][SIZE=10][/SIZE][/P][/td][/tr][/TABLE][P][b][SIZE=10] [/SIZE][/b][/P][P][SIZE=10][FACE=宋体]赵坡曾借用屈原的名句[/FACE]“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心志。我们祝愿赵坡进一步锤炼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的品性,不断思考,永远思考,将更绚烂的花朵奉献给教育。[/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SIZE=10][FACE=宋体]梅洪建:独立特行,创造[/FACE]“奇迹”[/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实话实说,即使梅洪建已经誉满全国好几年,我对他的了解还仅限于他的名字。[/SIZE][SIZE=10]2014[/SIZE][SIZE=10][FACE=宋体]年初,他携带着他的成名作[/FACE]——《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才算真正走进了我的视线,这个书名就让我眼睛一亮,心头一热,于是,我牢牢记住了梅洪建这个名字。[/SIZE][SIZE=10][/SIZE][/P][P][SIZE=10]近日因要写这篇文章,我上[/SIZE][SIZE=10]360[/SIZE][SIZE=10][FACE=宋体]网搜索[/FACE] “梅洪建”,竟然获得近万条信息;在百度上搜索“梅洪建”,竟然获得[/SIZE][SIZE=10]19300[/SIZE][SIZE=10]条信息;这本书到[/SIZE][SIZE=10]2015[/SIZE][SIZE=10]年[/SIZE][SIZE=10]4[/SIZE][SIZE=10][FACE=宋体]月已经是第五次印刷了。[/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于是,我自然而然陷入思索[/FACE]——梅洪建,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班主任,为什么这么红火,誉满全国?他有怎样的“独立特行”,他凭什么可以“独立特行”,他“独立特行”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仔细认真地阅读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走进了梅洪建这位被全国著名班主任、被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万玮誉为[/FACE]“创造‘奇迹’的人”“全国新生代班主任中的佼佼者”的精神世界。[/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一、梅洪建的奇迹[/SIZE][/b][b][SIZE=10][/SIZE][/b][/P][P][b][SIZE=10](一)奇迹之一[/SIZE][/b][b][SIZE=10]—[/SIZE][/b][b][SIZE=10]教龄不长,成绩却斐然[/SIZE][/b][b][SIZE=10]      [/SIZE][/b][SIZE=10][/SIZE][/P][P][SIZE=10]“一个基本上由各班学困生重新组合而成的高二班级,一年后居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出‘[/SIZE][SIZE=10]100[/SIZE][SIZE=10][FACE=宋体]%进本科[/FACE]’的宣言。神奇的是,一年之后,这个宣言竟然成为现实!”万玮的这句话勾勒出梅洪建的 “奇迹”。[/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如果仅凭这几行文字,或许您会不屑一顾,因为[/FACE]“考试匠人”多的是。[/SIZE][SIZE=10][FACE=宋体]可是,当我看到《新校长》杂志执行主编叶凌宇先生对梅老师的[/FACE]“深度解密”的文章《一个差班是如何整体性地变成优班的?》时,我才深刻地相信了“奇迹”。因为这篇文章解密的不是万玮老师笔下的那个班级,而是另一个班级。偶尔带出一个班级,叫奇迹,而能够带出不止一个班级,恐怕就不是“奇迹”俩字所能概括。在叶主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梅洪建对教育细节的关注,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功底,更可佩的是他对教育规律的掌握和对教育逻辑的精准把握。[/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于是,我深信了下述文字的介绍:全国新生代优秀班主任,[/FACE]“培育—发展”班级理念的首倡和实践者,《河南教育》《福建教育》等专栏作者,《班主任》《教师月刊》等封面人物,《新班主任》编委》并先后被二十几家媒体推介,发表文章[/SIZE][SIZE=10]200[/SIZE][SIZE=10][FACE=宋体]余篇,在全国各地开了近[/FACE]2[/SIZE][SIZE=10]00[/SIZE][SIZE=10]场的讲座。[/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仅[/FACE]2016年他在《新校长》发表的《我如何开悟和践行班主任的最高使命》,在《人民教育》发表的《理想的师生关系只产生于理想的教育生态》引起极大反响以及在《河南教育》专栏文章前五期就有四期被封面推荐的现实,证明了他的确是个有着自己学术追求又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年轻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不单德育,他的斐然成绩还表现在语文教学上。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搜狐网称之为[/FACE]“高考作文猜题第一人”;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三维语文”课堂的首倡和实践者[/SIZE][SIZE=10], [/SIZE][SIZE=10]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SIZE][SIZE=10]2015[/SIZE][SIZE=10]年[/SIZE][SIZE=10]7[/SIZE][SIZE=10][FACE=宋体]月出版的《非常语文非常课》是他近年间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他主张从文字入手,感受语言的魅力;从文本艺术入手,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从[/FACE]“由本到意”的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现代语文》等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应邀到全国[/SIZE][SIZE=10]28[/SIZE][SIZE=10][FACE=宋体]个省市做语文教学讲座和上示范课[/FACE]1[/SIZE][SIZE=10]00[/SIZE][SIZE=10][FACE=宋体]多场。他精湛的课堂艺术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誉为[/FACE]“从实践走向理想的最佳明证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难得可贵,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上还是所任学科教学上,梅洪建都是一把好手,都是卓有成绩的名家。[/SIZE][SIZE=10][/SIZE][/P][P][b][SIZE=10](二)奇迹之二[/SIZE][/b][b][SIZE=10]—[/SIZE][/b][b][SIZE=10]出书不多,影响却巨大。[/SIZE][/b][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就我关注的班主任工作而言,梅洪建出版的专著仅仅有《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一本。但是,这本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FACE]“不再瞎忙”已经成为一杆猎猎飘扬的旗帜,一声震聋发聩的呐喊。[/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搜索《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上千介绍、推荐、读后感信息,在当当网上有近[/FACE]1300条评论。许多读者写了读后感。河南扶沟呼宝珍老师就执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忙碌,是目前很多一线班主任的工作常态。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班主任被常态的忙碌所禁锢,把经常误认为正常,心就会在忙碌中沉沦和迷失。读很多教育书籍的过程中,并不真正明白教育文字的魅力究竟有多大,直至今天,我相遇了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他文字的过程,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文字的魅力,原来真有这样一种无声的教育文字,在灵动、飞扬中还可以直抵人的灵魂深处。第一次读梅老师的书,我在撼动中就做了他文字的俘虏。以至于读他书的第一个夜晚,至凌晨三点还不舍得放下,这让做医生的老公很是质疑: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教育之书?会这样吸引家中的数学老师,三天,手不释书,在家,既不好好做家务,把瞌睡也给读没了!”[/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的确,他的这本书发前人所未发,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气息。书中梅洪建提出了一个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问题:忙,忙什么?为什么忙?现实中,我们多少教师以忙为乐,以忙为习惯,以忙为快乐,以忙为常态,以忙为炫耀。在《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的自序里,他开门见山提出一个问题:[/FACE]“忙,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更可悲的是,[/SIZE][SIZE=10] [/SIZE][SIZE=10][FACE=宋体]忙碌之后,教育效果却往往甚微。于是,班主任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忙得好苍凉。只是,我们很少思考:班主任忙得都有价值吗?我们是不是在瞎忙?哲人说,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勤奋就越愚蠢。班主任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路径是否正确,是不是有一种途径可以不让自己瞎忙?[/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SIZE=10]“一个班主任,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可是,我们在教育的宗教情怀道路上走了很远,但在科学精神却少有建树。”[/SIZE][b][SIZE=10] [/SIZE][/b][SIZE=10]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中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FACE]——“我们其实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没那么大。”“改变一个孩子没那么容易。”“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的主人。”“‘动起来’让班级不生事端。”“让孩子时时刻刻动起来。”“让孩子快快乐乐动起来。”“为孩子的成长借取多方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对班主任专业化,他是这样阐述的:[/FACE]“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就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班主任不能站在前面引领,只能俯下身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舞台,提供力量。”[/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更可贵的是,他以[/FACE]“平台搭建”、“动力给予”、“教育借力”和“小本交流”四个支架对应“班主任的工作本位”、“学生发展的需要”、“班级工作的空间拓展”和“沟通最理想的方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立的带班理念体系,也就是他的“培育-发展”带班理念。[/SIZE][SIZE=10][/SIZE][/P][P][SIZE=10]新鲜而独特的教育视角、完整理念体系的提出,应该是他书不多,却能影响极大的原因吧。[/SIZE][SIZE=10][/SIZE][/P][P][SIZE=10]“瞎忙”成为了对班主任工作反思的重要词语,“不瞎忙”成了班主任们的孜孜以求,梅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功劳不小。[/SIZE][SIZE=10][/SIZE][/P][P][b][SIZE=10]二、梅洪建何以独立特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写这篇文章的今天,梅老师给我发来了他的新书《从[/FACE]0到1:带上自己做教师》的自序。他说:“[/SIZE][SIZE=10][FACE=宋体]一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把自己作为成长的独立体,而不是别人经验的附属物。教育走到今天,并不是[/FACE]‘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实践’,相反,我认为今天教育的困境恰恰是源于理念没有真正突破。最大障碍在于少有人具有独立之精神,虽然独立精神整天挂在嘴边,事实还是有意无意地被‘权威’、‘前辈’、‘习惯’等笼罩了。所以,我们往往走在意识里正确却在实践中鲜有建树的路上。教育,需要独立思想。而独立思想的建立需要立足自我实践、自我思考,需要带上自己做教师。这样才可能切近教育的真谛,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生长。[/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我赞同他的判断。或许就是由于他有这种判断,才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吧。梅洪建说过这样一句话:[/FACE]“不要盲从任何人,要从自己的判断出发思考、实践,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做证明题的人。”梅洪建之所以成为全国知名班主任,之所以能够独立特行,其原因就蕴含在这句话了。[/SIZE][SIZE=10][/SIZE][/P][P][SIZE=10]但他不是盲目地去证明,而是贴近自身的经验去思考、然后探求,接着他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去实践,去继续完善。这也是他能够构建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面对时下[/FACE]“管理班级”的困境和他工作中的实践,他发现这样几种现象:管理的严格,往往不会出最优秀的学生;管理有时会带来更多教育被动;无论你怎么管理都不可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更是在后来遇到不好的班级,带来师生矛盾激化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教育不是管理。经过多方探求,他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属于梅洪建的概念[/FACE]——班主任的工作本位——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在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上时时刻刻快快乐乐有事可做,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他扔掉了管理,把自由和成长还给了学生。学生也因此获得了自信、锻炼了能力,也取得了高考成功的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因为“有事”根本没有时间“惹是生非”。不管理,效果恰恰更好,“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给与学生事情做”。第一次,他完成了对命题的证明。[/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后来他又继续证明着:教育不是[/FACE]“疾病治疗”而是“不让生病”,不是面的铺开而是点的深入。[/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或许你不赞同他的观点,可我知道他在实践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不少堪称[/FACE]“奇迹”。他的成绩证明了这些思考有实际的意义。[/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更让人惊喜的是目前他正做着这样一个证明题[/FACE]——教育突围,起点不在课改。这是一个大胆也可能更具有突破意义的思考。他认为班级生态变革才是教育突围的前提,只有把班改和课改的壁垒打通,教育才能真正从困境中突围。诚然,这是一个仍需要证明他也在努力证明着的命题。无论正确与否,我愿意为他鼓掌。[/SIZE][SIZE=10][/SIZE][/P][P][SIZE=10]他的证明题最大的特征就是贴近地面。他可以在被很多人视为常识的现象背后发现教育的密码。例如他独创了励志教育的节奏,发现了班本课程的秘密,揭示了整体评价的价值。[/SIZE][SIZE=10][/SIZE][/P][P][SIZE=10]诚然我们可以发现,梅洪建的特立独行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主动思考小心求证,是贴近地面的发现、探究和完善,也是指向未来的教育理想。[/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梅洪建独立特行的背后[/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看到过他在河北衡水中学的一个讲座,主题很特别,叫《潜心教书,用心育己》。讲座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起初不愿意教书,远走家乡被骗搞传销,受尽了苦难。后来虽然教书了还是挣扎着做过生意,两次赔了[/FACE]25万,倾家荡产。直到2007年他才真正懂得“人这一辈子能做好的事情,可能只有一件”。当发现了自己不能做其他而只能教书的时候,他决定好好教书了。[/SIZE][SIZE=10][/SIZE][/P][P][SIZE=10]很多人说,当你一门心思撞向南墙的时候,南墙就消失了。梅洪建就安静地选择了做教师,去撞教育这堵南墙。尽管他年纪轻轻就做到过副校长的位置,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回一个普通班主任,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学术思考与论证。[/SIZE][SIZE=10][/SIZE][/P][P][SIZE=10]很多年轻朋友总是抱怨,其实就是心神没有安定的表现。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梅洪建的经历是可以给年轻人很多启示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第二件触动梅老师的事情是她女儿的事情。请允许我引用梅老师《我如何开悟和践行班主任的最高使命》的一段原文[/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很遗憾,胎儿身上有现在很少见的弓形虫,出生后不是有智力缺陷就是身体缺陷。’医生用充满歉意的手势和语气告诉我们夫妻俩。[/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那是[/FACE]2004年12月份,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传染病研究所里发生的事情。[/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无数个日子我的头顶贴近妻子凸起的腹部幸福地喊着的宝贝难道会有某种缺陷吗?我和妻子木木地走出研究所的大门。就是在即将跨出门口的刹那,妻子的眼睛里放射出一种狠狠的坚毅:[/FACE]‘老公,无论孩子有没有缺陷,我们都要把她生下来,因为她是一条生命,她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言语,我只有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如果她有缺陷,我们就十倍百倍的去爱她,因为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如果没有缺陷,我们就千倍万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上帝对我们最大的恩赐。’妻是一个感性而善良的女子,对于她的每一个决定我都尽力地去支持。[/SIZE][SIZE=10][/SIZE][/P][P][SIZE=10]2005年5月,女儿的健康到来让我的世界里阳光一片。但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一个孩子能够出生是一种奇迹,能够健健康康地出生更是一种奇迹,而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与我相遇甚至相伴几年则是更大的奇迹。所以,我珍视每一个和我相遇的孩子,我懂得了敬畏每一个孩子的生命。”[/SIZE][SIZE=10][/SIZE][/P][P][SIZE=10]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梅老师之所以能够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思考教育,是因为他有浓浓的生命意识,他有浓浓的责任意识。[/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郑州[/FACE]14中一位老师听了梅洪建的讲座后写道:“很多人说梅老师是教育的另类,甚至是教育的叛徒,听了他的讲座,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他哪里是另类,哪里是叛徒?我想说,他是教育最虔诚的信徒。”[/SIZE][SIZE=10][/SIZE][/P][P][SIZE=10]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成长。对事业的虔诚,是生命的虔敬,就是对教育的忠诚。[/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特立独行的梅洪建,似乎有着成为[/FACE]“奇迹”创造者的必然。[/SIZE][SIZE=10][/SIZE][/P][P][b][SIZE=10]四、不是闲话的结尾[/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前几年,我曾经做了这样一件事,把我所阅读的教育报刊中的教育精妙小语摘录下来,分门别类整理成书,我认为这些精妙教育小语是优秀教师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每则教育小语都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甚至会有经一则教育小语启迪而顿开茅塞的乐事,也会产生阅读一则教育小语而衍生出鸿篇巨制的奇迹。每则教育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琢磨,这教育小语构筑的这部书简直就是教育的宝典。我要求徒弟们: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而梅洪建老师无论是专著中,教育论文中,还是讲座中,这样的精妙教育小语比比皆是。有位年轻的班主任把《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中的精妙教育小语摘录了很多。他也曾经把自己日常写下的[/FACE]400多条教育妙语发给我,洋洋洒洒数万言。[/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请允许我借这篇文章引用梅洪建的新奇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妙小语[/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1、螺丝壳里做道场,不是螺丝壳多么狭小,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道心。[/SIZE][SIZE=10][/SIZE][/P][P][SIZE=10]2、很多人在仰视你的时候,那个平视你的人是你最应该感恩的;很多人平视你的时候,那个低看你的人或许是你的导师;很多人低看你的时候,那个仰视你的人,是你最大恩人[/SIZE][SIZE=10][/SIZE][/P][P][SIZE=10]3、人家都说你不能这样干,这样干危险,你应该那样干。你要是听“人家”的你就错了,因为都那样想的结果是,该干的没人去干,不该干的扎堆去干。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前辈”有时不是传递智慧,而是纯粹在平庸的基础上继续扯淡。[/SIZE][SIZE=10][/SIZE][/P][P][SIZE=10]4、孩子本来就不听话,你偏要强调你的班规,不是适得其反吗?本来就不爱学习,你非要逼迫他学习,不是没事找事吗?本来思想就有问题,你非要他做高尚的事情,不是南辕北辙吗?[/SIZE][SIZE=10][/SIZE][/P][P][SIZE=10]5、教育简单粗糙的方法是管理,最愚昧可笑的方法是教导;教育最蹩脚的手段是制度,最高明的方式是放手。[/SIZE][SIZE=10][/SIZE][/P][P][SIZE=10]6、班主任工作不是为了证明你的工作多么艺术,你的爱有多么深,而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以为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就是做让学生意识不到你的存在的班主任,做让学生有事情可做而班级无事可发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P][P][SIZE=10]7[/SIZE][SIZE=10]、在正确的路上走得勇敢叫执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叫愚蠢。在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比我能做什么重要的多。[/SIZE][SIZE=10][/SIZE][/P][P][SIZE=10]8[/SIZE][SIZE=10]、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的理想中的形象来塑造学生的话,你塑造出来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你的不足就会投射到你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SIZE][SIZE=10][/SIZE][/P][P][SIZE=10]  9[/SIZE][SIZE=10]、[/SIZE][SIZE=10] [/SIZE][SIZE=10]一个持续学习、思考和实践老师,能够做出不平凡成绩;而那些满足于当下,[/SIZE][SIZE=10]“[/SIZE][SIZE=10]当一天和尚撞天钟[/SIZE][SIZE=10]”[/SIZE][SIZE=10]的老师只能是每天应付着工作,是不可能出成绩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10[/SIZE][SIZE=10]、如果孩子是一粒种子,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做一片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土地,进而给孩子们成长的动力。班主任无法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但孩子作为一粒种子,向上长是不会错的,所以,给予成长的动力就是班主任服务的方向。[/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做一个有心人,每个人都会了不得。[/FACE] [/SIZE][SIZE=10][/SIZE][/P][P][SIZE=10]创造奇迹或许不是梅洪建的价值,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他成长过程的意义。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需要这样的班主任,青少年欢迎这样的班主任。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具有独立的思考,做有情怀有作为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谢谢书朋老师的祝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SIZE=10][/SIZE][/P][P][ALIGN=center][b][SIZE=10][FACE=宋体]梁岗:[/FACE]“我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专业的班主任!”[/SIZE][/b][b][SIZE=10][/SIZE][/b][/ALIGN][/P][P][SIZE=10]“老师们,你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为什么会选择做班主任’?”我不止一次在青年教师培训会上询问与会的班主任们。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慷慨陈词,激情澎湃的答案,可都没能说到我的心坎上。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强求别人的答案必须和我一致,我自己的答案也只是基于自我的追问而已。出乎意料地,梁岗的回答却让我心头一热:“这是我内心的声音,因为我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梁岗的回答正是我对班主任这一特殊职业需求的答案。后来,我在与梁岗的多次交往中,更加清晰地听到了他内在坚定的声音:“不经意间,班主任工作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我徜徉、沉醉其间,享受着幸福的芬芳,向着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型班主任的教育梦前行。”[/SIZE][SIZE=10][/SIZE][/P][P][SIZE=10]所以,我更加坚定,他内心的那个声音,同时也是我内心的那个声音。我坚定地确信,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确信班主任这一职业是他所选择,而且是正确的无悔的选择。正是有了这份信念,他才拥有了对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自觉,才会一直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才会将自己的教育智慧倾注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梁岗已经成为了一名全国知名的优秀班主任。梁岗是如何做到的呢?据我分析,他有两大秘诀。[/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一、内心抉择[/FACE]——获得班主任的职业认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教师的自我认同呢?我搜索了百度百科,对职业认同的解释如下:[/SIZE][SIZE=10]职业认同[/SIZE][SIZE=10]是一个心理学概念[/SIZE][SIZE=10],[/SIZE][SIZE=10]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梁岗为了获得对班主任工作的职业认同也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SIZE][SIZE=10][/SIZE][/P][P][b][SIZE=10]1[/SIZE][/b][b][SIZE=10]、为了自己获得教育生活的和谐完整[/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工作的第一年,梁岗未能担任班主任,虽然多少有些失落,但基于初入职场,低调为上,开始专心于教学。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自己以及周围老师的教学生活是那么的[/FACE]“窘迫”:终日围绕着如何完成作业,如何提高分数而与学生斗智斗勇,绞尽脑汁想出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做题妙招而已。梁岗不禁自问:这还是教育吗,这是他曾经雄心勃勃想有一番作为的教育吗?曾经对教育的热情在终日遨游的“题海”深处逐渐磨损,成为“应试达人”的力量开始滋生。虽然课堂教学得到越来越多同行和领导的认可,但梁岗内心的纠结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更为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正在逐渐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时最不喜欢的那类“只教书不育人”的老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怎么办?经过长久的观察后发现,班主任这一独特的教师身份充满了魅力。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注学生的情绪、心理、状态,甚至生活。也即他们比科任老师更多地对学生实施了教育。于是,梁岗开始梦寐以求地[/FACE]“想当班主任”,这就是他要做班主任的最初理由。[/SIZE][SIZE=10][/SIZE][/P][P][b][SIZE=10]2[/SIZE][/b][b][SIZE=10][FACE=宋体]、为了自己更有成就感地[/FACE]“活”着[/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我们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召开同学会,被老同学们谈及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偶尔也会谈起,但大多做了班主任的陪衬。有一次梁岗参加自己初中同学聚会,二十几号人想了一个下午硬是没有想起当年的生物老师姓甚名谁,只依稀地记得她轻轻地来,上完课后挥一挥衣袖又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梁岗不禁开始思考是他们的忘恩负义,还是当年生物老师的默默无闻?其实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学生的成长与这位生物老师未真正的交织,她只是一位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梁岗时常思考,多年后他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是否会成为这样的老师?梁岗慢慢地体悟到要在事业和家庭中找到成就感,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还活着。在《积极心理学》(彼得森著,群言出版社)里有一个[/FACE]“写下你的墓志铭”的作业。梁岗思索良久后写下了两则“墓志铭”:一个是写给自然生命的自己,一个是写给职业生命的自己。写给自然生命的墓志铭是:“这里安详地永久的休息着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位好父亲!”这也是他努力经营家庭生活的源泉和动力。他写给教育生命的墓志铭:“这里离去的是一位好老师,好班主任!”梁岗敏锐地觉察到这两种生命其实是相互编制缠绕在一起的,合在一起就是成为一个“好人”。好人总会做好事儿,好事儿成为有意义活着的证明。为了“写下”这样的墓志铭,为了获得完整的生命存在,梁岗决定真正地做好班主任。[/SIZE][SIZE=10][/SIZE][/P][P][b][SIZE=10]3[/SIZE][/b][b][SIZE=10]、为了自己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当教书与育人合而为一,梁岗的内心开始变得宁静;事业和家庭充满和谐,为梁岗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力量在宁静的内心里自然地流淌,就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不必伪装自己,不必强求自己,只有拥有幸福力量的人才能培养出同样具有幸福力量的学生,幸福才能在教室里舒展,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来回交流,这样的教育精致才能让一个教师拥有静等花开的勇气与从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促成者、见证者、记录者。如此,学生和教师才能真正的教学互长,教师的色彩才能注入学生的色彩,相互交织,谱写幸福的乐章。[/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样的精致多么令人向往,这就是梁岗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梦想,这一想法竟然支撑着梁岗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体验:他不再对班主任工作具有恐惧感,相反地充满了期待;他不再装出一副不苟言笑的嘴脸,相反地笑容满面;他不必站在讲台上一个样走下讲台另一个样,相反地学校内外的自己都是真实的自己;他不但没有失去教师的尊严,相反地获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FACE]……这就是对班主任获得职业认同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就叫做“真实存在”。世间恐怕没有感到自己真实存在更能吸引自己成长。[/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二、在做中学[/FACE]——走向班主任的知行合一[/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多的人投入到了名利的追逐中而无法自拔。有的业已成名的班主任,打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幌子,实际为了方便或奖金或成名而努力地[/FACE]“教育”学生。在他们四处宣讲的得意之举里,只有各种控制学生的“兵法”,鲜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照。甚至有的著名班主任,为了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无所不用其极。将班主任作为职业存在的人,就应该不以获取外在名利为目标,真正发展学生生命,由发展学生而发展自己,为自己的职业找到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守在教室里,在师生的互动中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性,才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才能真正的阐释班主任职业之存在。[/SIZE][SIZE=10][/SIZE][/P][P][b][SIZE=10]1、“抱团”带来教育新体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梁岗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参与网络专业团队开始的。如今,网络已经高度发达,借助网络,依靠教育实体、名师团队、媒体论坛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比比皆是。网络的[/FACE]“自由化”恰恰增强了教师们交流的“去功利性化”,使得交流与发展更纯粹。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成长最为美妙的地方就在这里,不再觉得自己孤独,时刻从同行者中获得力量。但是,有的老师一口气加入了十几个网络发展团队,每天应接不暇地穿梭其中。成长的能量被不断变化的学习模式或者学习内容耗尽,迷失在了不断闪动的[/SIZE][SIZE=10]QQ[/SIZE][SIZE=10][FACE=宋体]对话框与不断更新的论坛中。梁岗却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的解读。他不是盲目加入,而是自问:[/FACE]“我的专业成长规划是什么?我需要一个怎样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理念、计划、发展如何与自身专业规划契合?”带着这样的自问与思考,梁岗加入了郑学志老师领军的自主教育群,从此开启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人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2、[/SIZE][b][SIZE=10]“阅读”走向教育更深处[/SIZE][/b][SIZE=10][/SIZE][/P][P][SIZE=10]青年班主任如何才能缩短成长周期,以最快速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型班主任呢?或者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在众多成长路径中,梁岗首推专业阅读,梁岗认为专业阅读不仅提升工作能力,更能提升工作境界,这是一个教师从感性到知性最终走向感性与知性融合的过程,也是梁岗跳出按部就班的经验积累成长的秘诀。[/SIZE][SIZE=10][/SIZE][/P][P][SIZE=10]梁岗[/SIZE][SIZE=10]专业阅读的起点不是谁的著作,而是汇聚一线专家的专业杂志。[/SIZE][SIZE=10]15[/SIZE][SIZE=10]年前在西华师范大学学习时,他偶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期《班主任》,随意翻阅了几页,一篇篇充满智慧、哲理、幸福的文章立即吸引了他。与当时在大学里学习的教育类课程不同,这里没有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也不是教育案例的简单陈述,在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中,客观地展现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却不乏深刻与哲理。后来梁岗才发现原来是《班主任》杂志在他心里早早种下了立志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种子。走上工作岗位后,梁岗[/SIZE][SIZE=10][FACE=宋体]就围绕[/FACE]“如何做好班主任”研究开展主题阅读。国内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致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等等一线老师的书籍为他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怎么思维》等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大师的作品提升了梁岗工作的品味与精神境界。最为关键的,梁岗还将专业阅读所学积极运用于实践,申报课题,撰写论文,不仅荣获了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政府奖,所带班级在历届高考中荣获佳绩。[/SIZE][SIZE=10][/SIZE][/P][P][SIZE=10]3、[/SIZE][b][SIZE=10]“叙事”促进师生共成长[/SIZE][/b][SIZE=10][/SIZE][/P][P][SIZE=10]从[/SIZE][SIZE=10]2009[/SIZE][SIZE=10]年开始,梁岗做了一个小课题[/SIZE][SIZE=10]——[/SIZE][SIZE=10]《名班主任的成长路经研究》。为做好课题,他几乎把大夏书社、万千教育、创源图书、尊师坊等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图书专业策划部门出版的有关于名班主任成长经验类图书全部买下。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一线名师都是在用教育润泽生命,用生命润泽教育的人。他们走向成功的路径千差万别,但有他们都善于运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自己的成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每个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效果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这些故事为何发生、怎样发生、结局怎样?都是由当时的人、事、物、背景共同决定,一点点的差异,就会全然不同。尽管我们会发现教育叙事者的故事与我们的故事如此的接近,无论发生的起因、发生的过程,还是最后的结果[/FACE]……但总有不同。所以,梁岗也大胆地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故事。正是有了对自己教育教学故事的记录,梁岗才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班主任。仅从班主任工作角度看,他所取得的成绩就令人瞩目:100多篇文章刊登在《教师博览》《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专业期刊,出版了《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等著作,先后成为《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新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与此同时,梁岗老师还被《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评为“新生代班主任”“2013年年度教育人物”,被《星教师》评为“2015年最受欢迎星教师”……[/SIZE][SIZE=10][/SIZE][/P][P][SIZE=10]拥有了这个秘诀,梁岗才能逐渐从班主任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从经验自然积累的不觉走向创造发展的自觉。梁岗清楚:班主任工作是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舞台,是自己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COLOR=rgb(255, 0, 0)][SIZE=14pt][FACE=宋体]第二辑[/FACE]  [FACE=宋体]不惑之年,夯实精神修炼之旅的根基[/FACE][/SIZE][/COLOR][/b][b][COLOR=rgb(255, 0, 0)][SIZE=14pt][/SIZE][/COLOR][/b][/P][P][ALIGN=center][b][SIZE=10]王君:见自我[/SIZE][/b][b][SIZE=10]  [/SIZE][/b][b][SIZE=10]见天地[/SIZE][/b][b][SIZE=10]  [/SIZE][/b][b][SIZE=10]见众生[/SIZE][/b][b][SIZE=10][/SIZE][/b][/ALIGN][/P][P][b][SIZE=10]一、见自我[/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    [/SIZE][SIZE=10]研究王君,不能不研究她的行走。她从西部的乡镇中学,一直走到了人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别人说,她的经历像一个传奇。王君说,她是在行走中认识了自我。[/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SIZE=10] [FACE=宋体]王君爱步行。在《步行与修行》中,她这样写道:[/FACE][/SIZE][SIZE=10][/SIZE][/P][P][COLOR=rgb(29, 29, 29)][SIZE=10]“工作和生活,都是我们的道场。每天清晨,从迈出家门的第一步起,车水马龙,皆是佛音;脚下步履,均为功课。”[/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便明白了,无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怎么飞速更迭,步行,依旧还是一种魅惑。没有行者哪有修行?最虔诚的修道者,必有步行之修炼。因为步行本身,就是般若,就是彼岸。步行,可以解惑。[/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更加快乐的人。而且,这快乐,越发笃定和温和。[/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调动[/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FACE=宋体],许多困难像太行王屋一样横在面前,任你是愚公,三年五年,也都搬不开。事实上,离开,就意味着再一次把自己连根拔起,意味着改变和放弃。不是没有痛,但痛过之后,心河宁静,有波澜而不再惊。是,不舍不得,不弃不长,许多荣誉,许多待遇,潇潇洒洒,丢了就是。任何外在的东西都可以被拿去,被剥夺,但拿不走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而对于一个一直在步行的生命,快乐的生长,何其简单:只要能教书,能上课,那快乐就源源不断。如果连上课也被剥夺了,没有关系,我还热爱着阅读,热爱着写作,我依旧快乐;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权力也没有了,我还迷恋着思考,迷恋着把一切无字之书转化为生命的能量,快乐依旧如影相随;只要活着,我就有快乐的资本和能力;哪怕连活着的权力也被剥夺了,我也没有了恐惧。这些年来,读《坛经》,读《如何修正佛法》,读《西藏生死书》,我越来越相信,死不是生的结束,而仅仅,只是另外一种活的开始。我相信来世。并且,用今生每一天的喜悦和努力,为来世的幸福做着准备。[/FACE]”[/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SIZE=10]    [/SIZE][SIZE=10]除了爱行走,王君更爱跑步。在《有生的日子天天跑步》中,她写道:[/SIZE][SIZE=10][/SIZE][/P][P][COLOR=rgb(29, 29, 29)][SIZE=10]“我的跑龄很长。[/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15[/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岁以前,身体孱弱。我的小学时代和初中时代体育从来不及格,印象中还动不动就晕倒,是典型的东亚病夫式学生。[/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高二的时候出现了转机。我们文理分班。我终于分到了文科[/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7[/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班。[/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7[/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班农村同学居多。她们很喜欢体育锻炼,而且在大山里练就了非同一般的耐力。我便跟随着她们跑步。这一跑就发现好玩。一跑就停不下来。很快,我的惨不忍睹的体育史就开始被改写。[/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在重庆教育学院,我是最有恒心的学生。每天一大早一到点儿我就到操场练长跑,天天[/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米,风雨无阻,兴趣高得很。在教育学院读了两年书,两年我都代表中文系参加学院的运动会,同时跑[/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8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15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回回第一名,还破了学院[/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15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米、[/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FACE=宋体]米的校纪录[/FACE]……”[/SIZE][/COLOR][COLOR=rgb(54, 54, 54)][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    [/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现在我觉得世界上最美妙最自由的事情,就是被电脑被手机纠缠绑架了一天后,果断停下。换衣服,换鞋子,跑步去!潇潇洒洒,无牵无挂,痛痛快快,恣肆汪洋。一跑起来,天地便在我脚下,世界便在我脚下。生活没有将我吓到,生命重归简单和纯粹。天清月朗,神清气爽。”[/SIZE][/COLOR][SIZE=10][/SIZE][/P][P][COLOR=rgb(29, 29, 29)][SIZE=10]    [/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因为对步行和跑步的热爱,后来出来做老师,王君便自然而然地把长跑当成了班级管理的手段。东溪中学时代,她带领着学生在川黔公路上跑;綦江中学时代,每天下午放学前就是搞全班长跑竞赛,跑完再放学;外语学校时代,晚上[/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7[/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点钟不看新闻联播,而是带领着学生跑步。从最初的每天[/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米[/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到初三的每天[/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米[/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不仅在学校跑,还领着孩子满城市地跑,把山城的大街小巷跑尽。且冠名,叫[/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班级体力长征[/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后来到了京城,到了清华,又带领着一帮小娃子跑起来。动辄[/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3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公里。最厉害的一拨孩子,跑到了云南,重走史迪威公路,翻越高黎贡山,四天时间,[/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10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FACE=宋体]公里[/FACE];还去柴达木高原步行,四天,[/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12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公里。[/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王君说:[/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着走着,弄清楚了以前怎么都弄不清楚的东南西北。[/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方向感越来越强,定位能力越来越强。[/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流浪。[/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一步一步,把焦虑和压力踩在脚下扔在身后。[/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一步一步,把执念和妄想全部放下。[/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着走着,一步一步,走的哪里是路,走的,是自我的解脱之道。[/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蓦然回首,如果说前半生还有得点数,无甚遗憾的话,乃是因为,自己所有的生长方式都是步行式的,手工式的。一步一步走过来,没有哪一步,没有足迹,没有回声。[/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我这样的女子,这样的资质,这样的起点,和步行,天然相契,水乳交融。[/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所以,[/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继续[/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走吧。以步行的方式修行,以修行的心境步行。行行重行行。重行行。[/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COLOR=rgb(29, 29, 29)][SIZE=10]在我的心目中,王君,就是这样一个行者,不,这样一个修行者。工作的变动只是外在形式,最动人的,她用步行的方式对自己内心的修炼才更加感人至深。[/SIZE][/COLOR][COLOR=rgb(29, 29, 29)][SIZE=10][/SIZE][/COLOR][/P][P][b][SIZE=10]二、见天地[/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纵观王君老师的班主任之路,我觉得,那是一条见天地之路。[/SIZE][SIZE=10][/SIZE][/P][P][SIZE=10]1992[/SIZE][SIZE=10]年,教育学院毕业的她被分到了川黔交界处的东溪古镇。这里高山横亘,小小学校蜷缩在大山的腹部,站在连操场几乎都没有的校园里一眼望出去,除了山,还是山。[/SIZE][SIZE=10][/SIZE][/P][P][SIZE=10]工作伊始,王君这个小女子便甩开膀子开始大干。当时她的目标很简单:带出优秀班集体,争做优秀班主任。她的办法也很简单,就一个字:严![/SIZE][SIZE=10][/SIZE][/P][P][SIZE=10]她的行动很有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一是接近军事化的班级管理政策。死[/FACE]“盯”学生,跟班跟到成为了学生的影子。任何年级和学校的例会,她的班必须提前十分钟到。每天下午放学前,班级都要有一次总结会,各个小干部轮番发言,事无巨细,全面汇报,因为她要把全班同学一天的表现搞得清清楚楚。违反了班规的,不得离班,留下来受罚。那时节,她宿舍的小院子里天天留着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孩子,罚背书,罚站,罚跑步,罚扫清洁……蔚为壮观。[/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她在班上强势地推行班级军事化管理,横刀立马,所向披靡。她的[/FACE]“以法治班”事事较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中学产生了“神奇”的效果。课前,只要她的高跟鞋一响起,一楼层的孩子便高叫:“王老师来了王老师来了!”瞬间,喧嚣的楼层鸦雀无声。[/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除了日常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外,[/FACE]“打造铁血团队”还渗透到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她从当班主任第一年开始,便带领学生坚持长跑,还领着一帮孩子骑车长途“跑”遍了整个綦江县。到了市区,嫌学校操场不过瘾,开始带领学生“长征”,足迹遍及了重庆市的各个大街小巷。从开学第一周的每天[/SIZE][SIZE=10]300[/SIZE][SIZE=10]米开始,到初三结束时的每天[/SIZE][SIZE=10]3000[/SIZE][SIZE=10]米,她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体育异常强大的班级,运动会成绩多次超过高中班获得全校团体总分的第一名。体育传奇成为了她的班级的传奇。[/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样的管理方式持续了很多年。凭着激情和[/FACE]“铁血政策”,班主任工作顺风顺水。她带的每一个班都是镇上、县里、市里、省里的优秀班级。她因此评上了四川省优秀班主任。她带的其中的一个班,还成为了重庆市十个“红岩好班级”之一。[/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个时期,她踌躇满志,颇有到中流激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快意。[/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工作过的一个学校,她还赢得了一个绰号:[/FACE]“四大恶人。[/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当时学校有四位教师,对学生极有威慑力。只要他们在,学生无不俯首帖耳乖乖听话。因为这四位教师管理能力超强,学生对他们又恨又爱,故戏称[/FACE]“四大恶人”。她也在其中,是“四大恶人”之一。当时,她觉得这个绰号是无上的荣誉。是,能够管住学生,在当时的评价制度下,以当时认识水平来看,确实是班主任最了不起的本      事。[/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但是,很快,她开始反省那段[/FACE]“激情燃烧的辉煌岁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从农村调到了县城之后,她强硬单一的管理措施便遭遇了来自学生的更为强硬的抵触,被学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一个父亲有背景的孩子的怂恿组织下,班级的各种[/FACE]“黑势力”迅速扭结起来“揭竿而起”,她的班主任“政权”岌岌可危。班级的各种公物莫名其妙地频遭破坏,孩子们的不屑眼神睥睨一切,班委等各种组织日益分崩离析……从来都心高气傲绝不服输的她服输了:在一个晚上泪眼汪汪地向年级主任提出了辞呈。[/SIZE][SIZE=10][/SIZE][/P][P][SIZE=10]当然没有被通过。[/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之后便是痛定思痛的反思和颠覆自我的调整以及咬紧牙关的坚持。这个时期,王君被迫开始研究县城的教育环境,分析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寻找应对干部家庭子女的措施,全方位地改革自己的管理方法[/FACE]……这场和学生的拉锯战几乎让她心力交瘁。到最后,那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还是被收服了。班级管理终于进入正轨。[/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场[/FACE]“战争”对王君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精神涅槃。孩子们的“起义”,宣告了她的乡村教育管理思维的流产和乡村管理模式的终结。从农村到城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得到了珍贵的教训,获得了成长。这时候的王君开始醒悟:靠雷厉风行树立权威人格来工作的班主任,表面上看起来极有力量,事实上还处在班主任的较低境界。做一个“严厉”的班主任,仅仅只是班主任的起点,而不是终点。[/SIZE][SIZE=10][/SIZE][/P][P][SIZE=10]2009[/SIZE][SIZE=10][FACE=宋体]年,王君来到了北京。她遭遇了一个很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级呈现出了和以前带过的任何一个班级都截然不同的学生生态:他们心智发展集体滞后,对秩序、纪律这些我们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习以为常的东西理解不了也暂时做不到。这个班的[/FACE]“淘气”非同小可:孩子们的行为远远偏离规范,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传统“管理”的无能为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君老师向来习惯高标准严要求,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力求在有了完美的秩序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保证之后再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教育创新[/SIZE][SIZE=10]——[/SIZE][SIZE=10]这样做在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这个班的天才小豆豆们对传统路径亮出黄牌:此路不通![/SIZE][SIZE=10][/SIZE][/P][P][SIZE=10]当已经得心应手的教育方法频频受挫,当已经成竹在胸的教育目标体系再无法去指导一个集体的成长时,她又一次陷入了对自己秉承的传统教育理念的迷失之中。[/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经过苦苦思索,她意识到,带这样的一个班,如果像以前一样把追求流动红旗,把被评优秀班集体作为首要目标,那么对这群孩子采用的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高压管理。短期效果会是明显的,但是,这样的[/FACE]“管理”会把这个班的个性也“管”掉了,就如在倒洗澡水的时候,顺便也把孩子倒掉了[/SIZE][SIZE=10]——[/SIZE][SIZE=10]而孩子们身上的热情天真甚至冲动莽撞,对于生命而言,都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从长远来看,能够保持这些品性的孩子,如果能够得到智慧的引领,如果我们有耐心不急功近利把孩子塑造成为牟取现实利益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更贴近人性和个性的成长呢。[/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和选择之后,王君避开传统班级教育的近期目标,转换教育重心:回归教育原点,摒弃急功近利,循孩子天性而为,先做好小豆豆们极强极散漫尖锐个性的[/FACE]“消炎”和“调理”工作,再寻找最佳的教育生长点。[/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于是,对[/FACE]“优秀班集体”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她进行了重新解读:秩序井然、中规中矩的集体是好的,但是,也许还有另外的一种优秀集体:他们豪放热忱天真冲动激情洋溢。他们在传统的常规评比中可能暂时不能取得好的分数。因为他们过于天然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暂时没有标准化测试的途径,甚至从表面上看还对传统标准有着破坏力。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破坏力可能就是未来的创造力和生长力。只要遵循规律,导引得法,挺过瓶颈期,这样的集体完全可能树立新的“优秀模式”。[/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终于,王君不再焦虑:不再为没有取得流动红旗而耿耿于怀,不再为在某种比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而失落痛心。她沉下心来欣赏孩子们的[/FACE]“闹”并且冷静理性地分析这“闹”中潜藏的财富,以此寻找教育契机,创新教育活动,耐心十足地陪伴她的“小豆豆们”慢慢成长。她的班级建设,进入了从容淡定的状态,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她意识到欣赏他们的淘气就是欣赏他们的成长。不要急着用太多的规矩去束缚他们去强行改造他们。点拨、等待,再点拨、再等待……绝不拔苗助长,坚信教育是缓慢的事业,绝不能因为高压管理而管掉了孩子的天真天性。要相信孩子们,在如水般自然的引导下,他们会慢慢地接受人类共同遵循的那些合情合理的“规矩”[/SIZE][SIZE=10]——[/SIZE][SIZE=10]那不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从内心真正接受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经历了这样的反思和转折后,王君发现自己最大的收获乃是拥有了淡定的教育心态。不再为了获得传统意义上的[/FACE]“优秀”而致力于“管”,而是心平气和地着力于孩子性格和心性的调养:从教育的源头出发,真正关注教育本身,摒弃功利追求,视学生的点滴成长为教育的珍贵财富。这一段经历让她对以前一些经常宣讲但其实并没有真正领会的教育常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SIZE][SIZE=10][/SIZE][/P][P][SIZE=10]习惯学生的互不相同,真正的教育才会出现。[/SIZE][SIZE=10][/SIZE][/P][P][SIZE=10]制度可以管出规范和高效,但是管不出智慧和幸福。[/SIZE][SIZE=10][/SIZE][/P][P][SIZE=10]“管”是管不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气氛还要更加宽松和开明,才有利于实施培养和影响。[/SIZE][SIZE=10][/SIZE][/P][P][SIZE=10]秩序永远不是第一位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淘气就是有活力,基础差就是有潜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一次教育经历,让王君老师从以前无知觉的教育功利主义者开始转身成为一名教育的人道主义者。到今天,她的带班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FACE]“四大恶人”之一的王君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永远微笑的姐姐”。[/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现在带班,王君还是严格,但是已经不再[/FACE]“严厉”;还是珍惜荣誉,但是已经不再把荣誉当做班级的第一追求;还是要求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但是已经能够关注更多的孩子的爱好需求,而不把长跑作为唯一的项目;还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更能从内心深处关爱弱势孩子并且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他们身上;还是能够让班级井井有条,但是已经不靠“控制”而靠“调控”了……她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改变,学会了在“法”与“情”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学会了因材施教……她从一个为班主任工作“拼命”的人变为了创造班主任工作和享受班主任工作的人。这项职业让她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乐趣并且把这种乐趣传递给了学生。[/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见众生[/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君主要是自己跟自己玩儿,至多,跟学生一起玩儿,跟家长一起玩儿。她以为,带这个班,能影响这个班的孩子、这个班的家长就够了。她有永远是一名乡村女教师的与生俱来的谦卑。[/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班主任工作的精彩让王君迷上了写作。最初的写,完全是情不自禁心之所至。这份职业太让她沉醉不知归路。从自己的网站[/FACE]“写吧”到“教育在线”,再到“新浪”,通过写作,她认识了大批的教育同行,和无数“尺码相同的人”成为了朋友。写着写着,情感更加纯粹,思考渐趋深刻,她慢慢从一个无知无觉的记录者成为了一个有着清醒的探索精神的研究型老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她慢慢发现,她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从她的课里,从她的讲座里,从她的文字里,从她的言谈里[/FACE]……冒出来,生长出来,像鲜花一样开放在她的周围。这些花儿,急切地诉说:因为王君,所以他们在成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君,成为了全国无数青年教师的[/FACE]“昭君姐姐”。[/SIZE][SIZE=10][/SIZE][/P][P][SIZE=10]到今天,民间有了自发建立的研究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的草根团队,越来越多的老师在青春语文思想的感召下走到一起。[/SIZE][SIZE=10]2014 [/SIZE][SIZE=10][FACE=宋体]年,她的先生尹东在网络上建立了语文公众号[/FACE]“语文湿地”,湿地从一个人的死磕硬扛变成一群人的孜孜不倦。她从一个人的自生长,走向了带领一群人走向共生长。[/SIZE][SIZE=10]2016[/SIZE][SIZE=10][FACE=宋体]年[/FACE]“王君青春语文有声频道”在“喜马拉雅”上成立,班主任管理成为了有声频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收听“王君青春语文有声频道”已经成了很多老师最快乐的事情![/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君和语文,和班主任工作,互相诠释,互相成全。[/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君仍然写作,不再为发表,不再为出版,因为她懂得在自我叩问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解决了那么多人兄弟姊妹的困惑。王君说,她渐渐理解了鲁迅的话:[/FACE]“无穷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和我有关。”[/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君班主任生涯正在经历一个奇妙的过程:经由班主任管理工作而见自我,见天地,终至于见众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P][P][SIZE=10] [/SIZE][/P][P][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王国明:[/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SIZE=10]小老师有大情怀,也会赢得大发展[/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      [/SIZE][/FAC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SIZE][/FACE][/b][/P][P][SIZE=10][FACE=宋体]也许是自己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酷爱教师岗位的缘故吧,看见优秀的青年教师就不禁心头发热,眼前发亮;也许是自己不仅当教师还有幸始终担任班主任、一辈子酷爱班主任工作的舞台,即使退休后,又主动担当起培养青年班主任的担子,即使过了[/FACE]“古来稀”的门槛依然没有从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退休的缘故吧,遇见卓越的班主任就不禁热血沸腾,青春涌动。王国明就是让我眼前一亮的青年教师和优秀的班主任。[/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国明是河北省语文学科名师,河北省语文骨干教师,河北省优秀班主任,河北省德育先进个人,保定市名师讲学团成员,保定市优秀班主任巡回报告团成员。保定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涿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成员。[/SIZE][SIZE=10]2014[/SIZE][SIZE=10]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调入北京市育英学校工作。[/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我欣赏她面对荣誉的那份平和与谦逊,更钦佩于她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不倦追寻。她说:[/FACE]“作为基层教师,真切得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者存在着很多的‘不完美’,‘不满意’,而这些问题,有的是大环境所致,有的是我们教育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许多问题我们改变不了,但有时我们努力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世界。而教师自身的改变和成长,对自己是一种提升,对学生来说则是一种福泽。”简单的话语,却能深刻感受到她是一个有追求、有梦想、有教育情怀的优秀老师。[/SIZE][b][SIZE=10][/SIZE][/b][/P][P][b][SIZE=10][FACE=宋体]一、高度[/FACE]——为现代社会培育最优秀的公民[/SIZE][/b][SIZE=10][/SIZE][/P][P][SIZE=10]“不想诉说,小小的我们呀,承载着太多;不想诉说,小小的我们呀,爱得如此执著。我们的双手耕耘着现在,匆匆的脚步却引领着未来。”这是王国明写的《班主任之歌》中的几句,正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有着深刻而高远的认识,王老师带班的目标从来不是考年级第一,也不只是培养出几个高分学生,让多少学生考进重点中学,“为现代社会培育最优秀的公民”才是她教育的落脚点。无论她在偏远的乡村中学,还是调入市里的重点中学,后来又进入首都名校,她都秉承着这一教育理念。她说:“人做好了,一切都会好;心正确了,一切都会正确。”[/SIZE][SIZE=10][/SIZE][/P][P][SIZE=10]而这种观念,在教育环境越发复杂,学生越发难以管理的今天,落到实处并非易事。而王老师则是从一个个教育细节入手[/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敬畏规则”是她给入学的新生上的第一课。她利用暑假自编《公民读本》,精选了《敬畏规则》《海外归来看中国》《小事背后各国人》《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等文章,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给学生打开一扇看自己、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懂得“社会越发展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高[/SIZE][SIZE=10]”[/SIZE][SIZE=10]“拥有自由的前提是高度的自律”这些道理……然后每周班会开设“班级时评”,让他们对班事、校事、国事、天下事进行评论。[/SIZE][SIZE=10][/SIZE][/P][P][SIZE=10]“学会奉献”是她始终如一的教育重点。“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优秀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她常常说的话。她和班干部一起建立“爱心基金”和“爱心基地”。学生们花钱大手大脚,用过的矿泉水瓶随手扔进垃圾筒,她提议让孩子们把瓶子攒起来,将卖来的钱捐进班级“爱心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指定专人管理。从那以后,矿泉水瓶随手乱扔的现象没有了。再后来,不但自己不扔了,见到楼道里、校园里的空瓶子,他们还会拣回来。就这样,捡拾矿泉水瓶就成了她所带班级的一个优良传统,一届一届传承下来。利用这笔钱,他们曾资助给学校里一名得了“白血病”的同学,[/SIZE][SIZE=10]5[/SIZE][SIZE=10].[/SIZE][SIZE=10]12[/SIZE][SIZE=10]地震发生后,他们又把积攒的[/SIZE][SIZE=10]500[/SIZE][SIZE=10]多元寄往中国红十字会,捐给四川灾区;并给涿州市特教中心买了[/SIZE][SIZE=10]200[/SIZE][SIZE=10][FACE=宋体]多斤西瓜,给残疾孩子们送去温暖[/FACE]……他们和涿州市特教中心开展“手拉手”活动,每学期要到“特教中心”看望残疾孩子,给他们带去书籍、衣物,和他们一同表演节目,和他们一起上课……感恩、责任、互助等美德在学生的心田潜滋暗长。[/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而王老师在带领学生做这些事时,自己也一直默默参与着慈善事业。她是涿州市妇联授予的[/FACE]“爱心妈妈”;她为顺平县的山区中学寄去图书;她为西藏的孩子捐献衣物[/SIZE][SIZE=10]……[/SIZE][SIZE=10]她和她的学生一起,将人格的淡雅和馨香弥散开来。[/SIZE][SIZE=10][/SIZE][/P][P][SIZE=10]“分数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当我们专注于学生的品格形成和情商塑造时,我们将不为考试,而赢得考试。”这是王老师内心坚定的信念。教王老师班级的老师都说她带的学生阳光大气情商高,而每次中考她的班级成绩也是遥遥领先。她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保定市和河北省优秀班集体。王老师始终把这些成绩看得很淡,但她最自豪的是她的学生们无论是考入名校,还是进入职高,始终有着昂扬进取和服务奉献的精神![/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二、广度[/FACE]——让脉脉书香充盈学生的精神家园[/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FACE]“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北京十一中的李希贵校长也提出[/FACE]“阅读,是语文的生命”。王国明中师毕业,后来通过自学取得本科学历,她觉得真正给她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的就是阅读。长久的书香濡染出她独特的气质,也赋予了她更加广博的胸怀。所以,她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阅读上,她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读书。虽然在一个网络游戏和“快餐文化”充斥的世界里,这件事做起来有些难,但她始终在做。因为她坚信[/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培养起孩子亲近好书的习惯,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所以,她一直致力于[/FACE]“书香班级”的建设。让书页的芬芳点染孩子的心灵世界。[/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建立[/FACE]“班级图书角”。她带头把家里的书籍杂志带来,然后号召全体同学捐书。不出几日,小小的书架上就“宾朋满座”,热闹起来。于是,大家推选图书管理员,制定出台借阅条例,召开班会,探讨“书香班级”的建设。在农村中学任教时,学校图书馆藏书很少,也没有读书的大环境,加上学校的生源大多是留守儿童,她上的第一课就是教给孩子怎样阅读好书。她把自己订阅的书刊《青年文摘》《意林》《课外阅读》《新读写》《成长读本》《中学生杂志》等刊物带到教室,发给学生每人一本,开启他们的阅读之旅。考试成绩优异的,奖品是书;学习进步大的,奖品还是书。[/SIZE][SIZE=10][/SIZE][/P][P][SIZE=10]“午读时刻”。调入涿州市实验中学后,班里有很多同学中午留校,学校静校时间,就是他们班的“午读时刻”。先是班里的领读员带领大家集体学习《爱的教育》《骆驼样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和《你在为谁读书》《学习改变命运》等励志书籍,然后是同学们的自由阅读时间。可以到图书角借阅,也可以自带书籍。孩子们像欢乐的小鸟一样扑向图书角,选好书后安静的阅读,在书香中沉醉,是王老师最欣慰最惬意的时刻。[/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成立阅读俱乐部。让同学们自由结组,成立班级阅读俱乐部,要求每月阅读一本好书,然后召开阅读体会交流会。[/FACE]“淡淡的文字,淡淡的清香,清香还带着童真与忧伤……”这是王凡思在读完《城南旧事》写下的文字。“那是一个至美至纯的地方,那时一群至真至善的人们……”这是李一平在读完《草房子》后的评价;“那精妙新奇的比喻,那平静如水的文字,仿佛一位朋友在和我平静温和的聊天……”这是陈依萌读完毕淑敏的作品后写下的文字。[/SIZE][SIZE=10][/SIZE][/P][P][SIZE=10]每周三节阅读课。调入北京市育英学校后,学校开展[/SIZE][SIZE=10] [/SIZE][SIZE=10]“[/SIZE][SIZE=10]3+3[/SIZE][SIZE=10]”阅读工程,以“做一个会为自己选书的阅读者”为理念,坚持每周上三节阅读课。这无疑给了王老师更加广阔的天地。她定期上阅读指导课,让孩子们掌握选书和阅读的科学方法,阅读课的地点也并不拘泥于教室和图书馆,也可能在“国学书院”,还可能设在佳木繁阴的“世纪之林”……宽松的阅读环境,充裕的阅读时间,比较系统的阅读指导,让每一个孩子潜沉在书的世界里。[/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同时,她还坚持推动[/FACE]“书香家庭”建设,“晒一晒我的小书房”“和爸爸妈妈同读一本书”,或者邀请家长来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让家校同步,营造最佳的阅读氛围。[/SIZE][SIZE=10][/SIZE][/P][P][SIZE=10]阅读,给了学生一双远行的翅膀,也给了学生一个富饶而充盈的精神家园。[/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三、温度[/FACE]——倾情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很多老师怕做班主任,觉得工作苦累,待遇微薄,还时不时要受些委屈。而王国明却乐此不疲。看着一批批孩子在她的引领下成长,学求知、学做事、学做人,然后放飞他们,看着他们的背影渐去渐远,直到自己目光不及的远方,她的内心就充溢着无比的幸福与自豪。[/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老师是中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渴望着理解,更向往着自由;他们渴望摆脱束缚,但心智又没有完全成熟[/SIZE][SIZE=10]……[/SIZE][SIZE=10]和所有的优秀老师一样,王老师善于观察,善于做思想工作,但她又有自己的独门秘籍[/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一是书信交流。她坚持每学期开学前给学生们写一封信,作为开学的见面礼送给大家。从初一的《梦想,从这里起航》,到初二的《青春,在这里绽放》和《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到初三的《道路,在脚下延伸》和《奇迹,靠自己创造》[/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在信中她和孩子们倾心交流,将自己对他们的希望和这学期班级的发展融于字里行间,寓教育于无形。在班级出现早恋、吸烟、打架等问题时,她总是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后,再给每个当事人写一封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常说:[/FACE]“学生出现问题很正常,我要努力把问题当成教育的契机,让‘伤口上绽放出花朵’。”她在教育案例中曾经记录下这样一个故事:班里有九个孩子要和外班同学打群架,被学校发现后,让他们回家反省。她以《有一种感觉叫心痛》写下了一封长信,我在这里节选其中一部分[/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你们好!你们从我办公室陆续回去,有两天多了。我不知道你们在家里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我只知道这两天来,我的心绪一直不能平静[/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看着你们空荡荡的课桌,想起你们或淘气、或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听见你们倚着栏杆,高声叫着[/FACE]‘老师好!’我的心在隐隐做痛,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种爱恨交织的矛盾,一种刻骨铭心的疼痛!该受到惩罚的不仅是你们,还有我,而且我应该是‘第一人’。一连几天,我都深深陷入自责之中……”在信中[/SIZE][SIZE=10] [/SIZE][SIZE=10],她回忆了他们三年来的进步带给为师者的幸福,重温了他们给老师的承诺。并义正词严的讲明了讲哥们义气打群架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异性的交往[/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信的结尾她写到:[/FACE]“你们无情地在老师的心中划开了一道伤口。好疼好疼!可我会放弃吗?我千百次问自己。可我的答案还是[/SIZE][SIZE=10]……[/SIZE][SIZE=10]不!决不!我不会忘记你们的进步,你们的好!你们的懂事!我宁愿相信,你们只是一时糊涂!而不是本性如此!即使受伤,也要牵起你们的手,一起走!累了,苦了,默默咽下吧!谁叫你们是我的学生,我是你们的老师呀![/SIZE][SIZE=10][/SIZE][/P][P][SIZE=10]欢迎你们归来,没有了你们,[/SIZE][SIZE=10] 161[/SIZE][SIZE=10]班不是一个完整的班级!没有了你们,同学们会不高兴,老师会伤心!你们带给的刻骨铭心的痛,我会珍藏。当成宝贵的教训,让我时刻记住[/SIZE][SIZE=10]——[/SIZE][SIZE=10]自己还很不称职,自己还没有赢得每一个学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我们都犯错误了,我们一同改吧!让我们彼此帮助,彼此监督,一同走向成功!我需要你们的鼓励,将像你们需要老师的帮助一样!别怪我把这次打架看得太严重!只因为你们在心中的分量很重![/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当这些学生返回学校时,王老师没有过多地指责,只是把书信一一交到九个同学手里,他们读后满脸愧疚,给老师深深地鞠躬,带头打架的小浩说:[/FACE]“老师!错不在您,您已经尽心尽力了,是我们不争气,不能把握好自己。”[/SIZE][SIZE=10][/SIZE][/P][P][SIZE=10]此外,王老师特别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她带领班干部创办了班级的家校联系小报[/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心灵彩虹》,那是学生、家长和老师[/FACE]“三心相会”的地方。每月两期,内容主要有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班级新闻站、交流平台、家长留言版等。班报的创办,在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她曾连续刊载了“欣然面对反叛,做好青春期家长”的知识讲座,使家长受益匪浅。他们在“家长留言板”表达着自己的心声[/SIZE][SIZE=10]——[/SIZE][SIZE=10]“以前因为你的落后,常常批评你,现在我知道从你的角度出发去试着理解你了。我们一同努力,走在改变的路上,妈妈相信你。”[/SIZE][SIZE=10] [/SIZE][SIZE=10]“看了班报之后,我才感到,以前对你关心太少了,你确实长大了,我不应该用老眼光看你了!”学生们也在办报、读报过程中,感受着被理解、被关爱、被宽容的氛围。[/SIZE][SIZE=10][/SIZE][/P][P][b][SIZE=10]四.厚度[/SIZE][/b][b][SIZE=10]——[/SIZE][/b][b][SIZE=10]让积累反思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王国明曾经出版了《做反思型教师》一书,在自序中她曾坦言:[/FACE]“以前工作中遇到难题,总希望有人能指点迷津,有一种‘等’和‘靠’的心理,也觉得做‘科研型、学者型教师’是高不可攀的事,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懒得动笔。后来慢慢地有了反思的意识,有了积累的习惯,在一个个静谧的夜晚,我会用键盘敲击文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SIZE][SIZE=10][/SIZE][/P][P][SIZE=10]1.[/SIZE][SIZE=10]当她的严格管理得不到学生理解时写下的文字:[/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原以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学生会幸福,对学生无孔不入的管理学生会进步,让学生按自己预设好的道路走下去学生会感激。因为,我是过来人,我想让学生少走弯路。我爱学生,那片真心学生会领情!可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个[/FACE]“度”,超过这个度,学生明知道是爱,可体验的却只有是“拔苗助长”的痛苦。[/SIZE][SIZE=10]——[/SIZE][SIZE=10]《给教育留点空白》[/SIZE][SIZE=10][/SIZE][/P][P][SIZE=10]2[/SIZE][SIZE=10][FACE=宋体]、一个女孩,在[/FACE]“我最崇拜的人中”写的是周杰伦,而当时她却要求学生必须换掉。三年后她再次审视自己的行为时,写下了这段文字:[/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若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走进他们的世界。今天的我,绝对不会再重复[/FACE]“昨天的故事”,而且我会和他们一起唱周杰伦的《蜗牛》《千里之外》《听妈妈的话》,并以他的成长经历作为班会的主题……虽然,我还是不太喜欢听他的歌,但我明白必须学会尊重、理解、接纳。自己也曾年轻,也曾有过挺着压力迷恋邓丽君、张蔷的岁月吗?[/SIZE][SIZE=10]——[/SIZE][SIZE=10]《今天,你进步了吗》[/SIZE][SIZE=10][/SIZE][/P][P][SIZE=10]3[/SIZE][SIZE=10]、这是她在观看《心理访谈》节目,看到李子勋老师的目光时写给自己的文字:[/SIZE][SIZE=10][/SIZE][/P][P][SIZE=10]面对李子勋温和的目光,常常想到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每天和孩子打交道,每天被各种应该、不应该的工作,抽得像陀螺一样旋转,自己真的少了一份倾听!自己在说,自己在做,但惟独忽略了一种更美的方式[/SIZE][SIZE=10]——[/SIZE][SIZE=10]用目光倾听,用目光告诉他(她),说吧,孩子,我在听![/SIZE][SIZE=10]——[/SIZE][SIZE=10]《有一种目光是倾听》[/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就这样且行且吟,她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同时她在新浪网上以《在梦想和现实间行走》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SIZE][SIZE=10],[/SIZE][SIZE=10]累计写了四五十万字。这些从心海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不断厚实着她的人生积淀,让她追求着更高的教育境界。《梦想[/SIZE][SIZE=10] [/SIZE][SIZE=10][FACE=宋体]从这里起航》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被誉为[/FACE]“一个班级的精神成长史诗”,《做反思型教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她用文字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SIZE][SIZE=10][/SIZE][/P][P][SIZE=10]读书学习,反思积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她的教育生活因此变得云淡风轻、风景独好![/SIZE][SIZE=10][/SIZE][/P][P][SIZE=10]“教师,对我而言不是一个称呼,也不是一个职业,它是我情之所系,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是王国明对职业的认识;[/SIZE][SIZE=10][/SIZE][/P][P][SIZE=10]“陪学生三年,要想学生一生。”这是王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定位;[/SIZE][SIZE=10][/SIZE][/P][P][SIZE=10]“老师是学生成长历程中‘重要他人’,要对得起讲台下那些澄澈的眼睛!”这是她的自我勉励;[/SIZE][SIZE=10][/SIZE][/P][P][SIZE=10]“在喧嚣的尘世中,当我们能够左右了自己的思想,让它能够抵御风霜雪雨,历尽风尘沧桑,仍然执著于远方时,你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生命与事业也会走向远方。”这是她对专业发展的清醒认识[/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就这样,且行且思,王国明老师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执着而坚定。她立足于基层教育,踏地而行,追寻并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教育世界![/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b][SIZE=12pt] [FACE=宋体]王怀玉:[/FACE][/SIZE][/b][b][SIZE=10]转身,为了更好的遇见[/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认识王怀玉的时间并不长。那是[/FACE]2015[FACE=宋体]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月,在徐州全国班主任会议上。期间郑立平说要引荐一位老师给我认识,那人就是王怀玉。席间方知,怀玉也是一直在班级管理中的坚守者,与我的几位徒弟如郑立平、王莉、钟杰、韩素静等,都很熟识。刚获得深圳市首届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虽然那次见面交流并不多,但她的个人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王怀玉于[/FACE]2005[FACE=宋体]年通过深圳市人才引进计划正式调入深圳市南山区。此前在湖北老家做了[/FACE][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宋体]年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在管理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分管学校教育科研期间,她先后为学校捧回湖北省科研示范基地、湖北省教改先进学校、[/FACE][FACE=Times New Roman]2002[/FACE][FACE=宋体]年成功组织承办了全省小学语文教学现场会等,这在一个普通的县级学校是史无前例的事情。[/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2004[FACE=宋体]年秋,[/FACE][FACE=Times New Roman]32[/FACE][FACE=宋体]岁的她被作为后备干部推荐到湖北教育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脱产进修一年。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王老师却毅然选择舍弃管理职务,[/FACE][FACE=Times New Roman]2005[/FACE][FACE=宋体]年不顾领导挽留和亲友反对,带着[/FACE][FACE=Times New Roman]10[/FACE][FACE=宋体]岁的女儿,只身南下。当前,她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班主任,经常应邀在全国各地做班主任培训交流。她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很多精彩故事值得我们去挖掘。[/FACE][/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一、九年排头兵:从教学到管理的角色转换[/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一名优秀班主任总是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他们有着独特的教育眼光,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强烈的研究意识。王怀玉就是一名典型的研究型教师代表,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始于她上岗初期立足课堂、立足学科的田野式研究。[/SIZE][SIZE=10][/SIZE][/P][P][SIZE=10]1996[FACE=宋体]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宋体]月,工作五年的王怀玉作为年轻的参赛选手,代表全县参加市级小学语文学科竞赛。评课中,市教研员盛赞王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情境教学示范课,王老师身上有国内小学语文情境教育开创者李吉林老师的某些特质。当时全市上下语文都在进行学法指导实验,王老师曾经有些踌躇不定。有了市教研员的鼓励,王老师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情境教学的信心,当年就申报了市级课题,带领学校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研究,[/FACE][FACE=Times New Roman]1998[/FACE][FACE=宋体]年王老师所在学校被特批为全市唯一一所情境教学实验学校,王怀玉也被任命为当地兼职语文教研员。两年后,王老师被教育局任命为学校分管科研的副校长。[/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角色身份的转变,王怀玉开始系统学习钻研科研方法,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她认为要想让更多老师消除对科研的畏惧感,就必须要设法让老师们感受到一线教师的科研是为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而服务的。她选择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为全校老师第一本共读书,在阅读分享中,让老师们认识到[/FACE]“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为了引导老师们把学习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王老师和校长屈万军先生一起进一步琢磨最适合学校老师的科研方法,以[/FACE]“自主、主动”为核心,研究各科学习中学生需要习得的基本方法,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建构了学校整体科研课题构架。广开言路,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再组织骨干教师对问题归并整理,最后确立出各科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阶段性研究重点,进行阶段性攻关(其实就是微型子课题研究),加强过程性记录。[/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这种具体可行的引导,激发了教师群体的研究热情,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王怀玉并没有躺在既有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而是认真梳理出研究中遇到的各类困惑问题。由于她和她所在的学校已经走在全省教改前列,遇到的问题问题一时没有很好的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她感觉个人发展也到了瓶颈期,迫切地学习愿望终于于[/FACE]2004[FACE=宋体]年秋得以实现。[/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一年脱产进修,让她得以深入思考个人前途。王怀玉认为她率直、不愿委曲求全的性格不适合做行政领导,自己的兴趣点在德育研究上,在班级管理上。于是,学习期满,她主动申请辞去行政职务,只身南下,去圆自己的班主任梦。[/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很多人不理解当年王怀玉老师为何放弃仕途而去做一名班主任。真正了解了她的人,就不难理解这是一位在教育研究的路子上[/FACE]“越陷越深[/SIZE][SIZE=10]”[/SIZE][SIZE=10]的研究型教师的必然选择。因为她明白:只有回到真正的教育现场,才有真实的研究和动人的教育生活发生。无论是初出茅庐时的各类教学竞赛的磨砺,还是入道后科研管理身份转换后的适应,王老师始终坚持用研究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去预设、面对每一个教育现场,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追问意义。她曾经在给我的邮件中这样表明心迹:她要在这种追寻中发现工作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SIZE][SIZE=10][/SIZE][/P][P][b][SIZE=10]二.十年磨一剑:从课题到课程的孤独求索[/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相比很多南漂一族,王怀玉老师是幸运的,追梦路上有家人的支持,同时是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南山区,工作和生活基本没有后顾之忧。按照常理,王老师可以安稳度日了。可,王老师偏偏不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她带着从头再来的勇气投入工作,希望尽早适应新环境。[/FACE] [/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她所在的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现已更名为[/FACE]“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以公民教育为特色开展德育工作,要求每名班主任依据公民教育理念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这对于一名刚从内地到深圳刚接收一个全校文明的“双差”二年级某班的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公民教育,对王老师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应对挑战的方法就是学习。那段时间,王老师每天白天是老师,晚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学生,她从学校档案室借阅了学校关于公民教育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上校园网查看学校曾经组织的德育活动,只要是在网上能够买到的关于公民教育的书籍,她[/FACE]“一网打尽”,做对应笔记。[/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两个月的恶补,两个月对班级的了解,王老师找到了在班级实施公民教育的入口:恪守[/FACE]“尊重”底线伦理原则,立足公德意识培养和公德行为养成。针对当时班级学生常规要求不明、自信心不足等现状,以培养学生“自信和自律”作为班级文化关核心,以意识养成为重点,开展序列班级活动,使班风得以较快扭转,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FACE=Times New Roman]2005[/FACE][FACE=宋体]年年底就被任命为学校德育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全校[/FACE][FACE=Times New Roman]1-9[/FACE][FACE=宋体]年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细则的制定。[/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比较多个国家校规和公民教育目标之后,做了[/FACE]3000多份问卷调查,于2006年春季拿出了全校学生行为细则。2007年王老师申报了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底线伦理规训与个人品德养成的关系研究”。这是一个大课题,王老师和课题组成员历时6年研究,终于于2012年4月顺利结题。2013年4月,全面反映王老师课题成果的22万字专著《班级管理新探——小学生基础性品德养成》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期间,王老师还接受“万千教育”编辑的约稿,撰写了另外两本班级文化建设书籍。[/SIZE][SIZE=10][/SIZE][/P][P][SIZE=10]怀玉老师曾把她已出版的三本个人专著邮寄给我。我阅读后,脑子里闪现出一句话:研究出智慧。这些年,我广泛接触一线优秀班主任,阅读过他们的成长故事,也读过很多老师的个人专著。王老师个人著作在数量上不算多,但分量却很重。三本专著反映出[/SIZE][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教育视角的不断拓展:从侧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活动构建,到关注学生基础性品格的养成,再到家校协同教育的探索[/FACE]……逐步深入,逐层延展。[/SIZE][SIZE=10][/SIZE][/P][P][SIZE=10]十年来,王怀玉老师先后主持完成了四项省、市、区规划课题,这些课题研究都是针对当前德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SIZE][SIZE=10][FACE=宋体]专著《班级管理新探[/FACE]——小学生基础性品德养成研究》为例,她在该书的第一章“研究缘起”中写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不得不大量补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我惊喜而又惶恐地发现自己当前所做的课题触碰到伦理学上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与个体品德之间寻找恰当的契合互补与相互促进。这让我看到了本课题的价值,同时也深知自己无论是从理论储备还是从操作实践能力来看,都有力不能及的局限。既然方向对了,我就和成员们从班级出发,找一个小而实的切入口,做一些探讨和力所能及的回答吧。”[/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怀玉正是这样通过扎实的行动研究,逐渐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触碰到了教育的核心问题。这种螺旋上升式的实证性研究,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在[/FACE]2007年立项的省级课题研究中,王老师发现此前校长强调制定规则要指向消极伦理(即细则规定学生不做什么),在具体实施中不太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日常行为规则应重在指导学生怎么做。为了印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王老师继续钻研中外伦理学、心理学等一系列著作,并从[/SIZE][SIZE=10]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找到了理论支撑。[/SIZE][SIZE=10][/SIZE][/P][P][SIZE=10]但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论证态度也曾一度让她遭遇尴尬。她的观点一度不被认可。王老师没有申辩,也没有就此止步,继续默默在学习、实践、反思中穿行。[/SIZE][SIZE=10][/SIZE][/P][P][SIZE=10]6年间,王老师间或整理相关观点,先后发表十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其中2012年11月提交给全国中青年理论工作研究会第21次年会的论文《寓公民教育于班级管理全过程》一文9000多字,被《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选中,全文刊发于2013年第3期,被多家网站转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近年来应邀全国各地演讲百余场。2014年11月,在全国首届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王怀玉正式全面系统地向全国德育专家和与会德育同行介绍了她的四尊班级文化,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坚定了她继续深入探索的信心。[/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最近两年,她致力于德育课程开发,重视家校协同教育研究。她开发的校本课程[/FACE]“博物学启蒙”。正是基于四尊班级文化中“尊重外物”所开设的对应课程。开设两年来,深受学生喜爱,得到了家长大力支持,意外引起了中国教师报课程研究编辑的关注,应邀在教师报专栏介绍,并被评为2015年全国最值得关注的六大校本课程之一。[/SIZE][SIZE=10][/SIZE][/P][P][SIZE=10]十年风雨路,她负重前行,终得凤凰涅槃。人们看到的是她在台上灿烂的笑容,读到的是她深思后行云流水的诗篇。故事背后,那份近乎无望的执着,那份无奈的弹性坚持,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绕不过的坎。成长的路上不拥挤,能登上峰顶,回到教育原点思考的优秀班主任不多,靠的就是如怀玉一样的勇气、信念和行走中获得的智慧和力量。[/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风正一帆悬:从个人到团队的意气风发[/SIZE][/b][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十年磨一剑。而今,王怀玉已完全适应了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快节奏和高要求,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历届学生的爱戴,深得深圳高知家长群体的认同和支持,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个人事迹在《湖北教育》《南粤校长论坛》《班主任之友》等多种媒体杂志上专题报道。[/FACE] [/SIZE][SIZE=10][/SIZE][/P][P][SIZE=10]2015年7月,通过了严格评审,获得了深圳市首届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王怀玉名工作室挂牌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迎来了数十名市、区优秀班主任的追随,最终形成了一名由12名精英成员和10名优秀学员组成的活力团队。工作室本着以“基于学生成长、立足班级建设、促进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以“实践、阅读、写作”为抓手,立志打造一支勇于创新、活力四射、卓有成效的班主任精英团队。半年来,王怀玉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开展地有声有色,后期工作规划明确,研修内容具体,职责明确,队员们意气风发。[/SIZE][SIZE=10][/SIZE][/P][P][SIZE=10]“独行快,众行远。”时下,这句话更有现实意义。带领一个团队稳步发展,与一个人执着向前,有着天壤之别。这不仅考验着领队人的能力、魄力,更取决于她的胸怀与气度。[/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怀玉工作室工作进展顺利,规划明晰,团队凝聚力强,与王老师的个性魅力直接相关。初见王老师,你总会被她的热情、爽朗所感染。她真诚、阳光,善于分享,尽力为工作室成员搭建各种成长平台,她的言行深深激励着工作室的成员们。[/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说自己也是因为在团队参与中学习着团队建设,在团体互助中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她坚持书写了[/FACE]8年的个人博客([/SIZE][URL=http://blog.sina.com.cn/liushuiwubowhy][COLOR=rgb(0, 0, 0)][SIZE=10]http://blog.sina.com.cn/liushuiwubowhy[/SIZE][/COLOR][/URL][SIZE=10][FACE=宋体])上已经积累了[/FACE]1000多篇原创博文,访问量达到30余万次,也让她结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育挚友。博友们相互勉励,坚持纸质阅读,坚持书写教育随笔。王老师说正是在与各地教育同行交流互动中获得灵感和动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怀玉说,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FACE]“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你跟谁走;一个人走,可能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十年来,她先后参加了多个各种民间学习组织。早在2007年,她就跟随新教育网师学习;其后,她又主动参加中青会等各种高规格会议,通过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近几年,网络上民间学习团体组织迅速壮大,王怀玉也先后多次自费参加团队学习交流。目前,是全国知名优秀班主任组织“8+1”工作室核心成员,领衔工作室十大课程之一“家校结合”项目研究;2012-2014年,作为广东省李楠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2014年3月,她被南山区教育局聘为南山区德育兼职教研员,在南山区班主任尖峰论坛中担任主持人和首场主讲人,广受好评;作为东莞市家庭教育促进委员会授课专家,她的历次讲座深受家长欢迎,在网上主动解答家长各类问题,深得家长信任。[/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是什么支撑着王老师?是热忱,一份对教育执着的爱和热忱。王老师说每次互动,她不只是在付出,同时也是交流碰撞着学习提升着自我。王老师的热情与无私影响着周围的人。因为工作室成员人数受文件限制,她所在学校有十多位班主任自愿作为工作室[/FACE]“旁听”人员,不在乎有无“名分”,主动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SIZE][SIZE=10][/SIZE][/P][P][SIZE=10]工作中,王怀玉总是充满热情和激情;生活中,王老师则始终保持着宁静与平和。正是这样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让她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用一颗真诚的心,努力实践真教育,享受着教育的真幸福。正是这份阳光积极心态,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怀玉依然充满年轻与活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怀玉时常感叹:生命本是一场来之不易的遇见。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她庆幸在人生中段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及时转身。她珍惜与每一个学生、每位家长、每个班级、生命中每个人的遇见。精彩的班级生活,丰富的人生阅历,点燃了她的生命激情,她在一路追寻中,遇见了更美、更好的自己。[/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P][ALIGN=center][b][SIZE=10]王秀菊:用文化确立灵魂的高度[/SIZE][/b][b][SIZE=10][/SIZE][/b][/ALIGN][/P][P][SIZE=10]    [/SIZE][SIZE=10][FACE=宋体]我与王秀菊老师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全国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结缘与结识的。我记得,她当时很专注地听我的报告,在报告会的交流环节,她能虚心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她那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沉静中蕴涵着生命的激情,谦和中渗透着修养的底蕴,追求中实现着专业的高度,谈吐中散发着精神的芳香。她跟我谈她的班本课程,谈她的成长教育,谈她的课程建构,谈她的班级文化[/FACE]……从她的心灵深处流溢出的安静和宁静,让我感到这是位有力量的老师。后来,在以文会友的交往中,这种印象日益加深。我感觉王老师是一个让精神不断散发芳香的人,一个不断自我否定曲折前行的人,一个不随流俗淡定从容的人,一个廓清迷茫在水一方的人,一个不信谗言清醒敏感的人,一个坚定执信勇敢行动的人。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高兴与自豪![/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SIZE=10]再后来,我得知王秀菊老师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王秀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广东省生命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智库专家,珠海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SIZE][SIZE=10]“班级主题文化构建第一人”,[/SIZE][SIZE=10]“成长语文”倡导者和实践者,出版个人语文学术专著《成长语文——王秀菊语文课程新视野》和班主任学术专著《班级主题文化构建》,参编《小学主题教育36课》等12本书,在《人民教育》等省部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全国各地做班主任培训讲座和语文教学讲座200余场,被聘为《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签约作者,被《新课程研究》等杂志聘为智库专家,《教师博览》等杂志封面人物,《轻松作文》、《阅读》等杂志专栏作者,写下教育随笔300万字,主持《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儿童国学分级悦读研究》、《班级主题文化构建》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是一位不断成长的学术型的工作室主持人。[/SIZE][COLOR=rgb(255, 0, 0)][SIZE=10][/SIZE][/COLOR][/P][P][b][SIZE=10]一.用成长确立生命的长度[/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成长,生命的唯一见证。”“成长是精神发育,成长是知识增加,成长是人格健全,成长是胸襟开阔,成长是品德养成,成长是学业增加,成长是身心健康,成长是兴趣保持,成长是个性舒张,成长是特长彰显。”“教育即生命的成长。”[/SIZE][SIZE=10]她[/SIZE][SIZE=10]“以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关注教育中的生命[/SIZE][SIZE=10]。[/SIZE][SIZE=10]” “成长是生命存在的生态和教[/SIZE][SIZE=10][FACE=宋体]育的终极目的,成长是生命的唯一见证。[/FACE]”“成,在《说文解字》中为‘就也[/SIZE][SIZE=10]’[/SIZE][SIZE=10],与[/SIZE][SIZE=10]‘[/SIZE][SIZE=10]长[/SIZE][SIZE=10]’[/SIZE][SIZE=10]合意,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恰恰描述的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成长即生长,是按照生命发展的规律自由地生长;成长即长成,是学生身体和精神的不断长成。[/SIZE][SIZE=10]”这是[/SIZE][SIZE=10]杨再隋教授为她的《成长教育》所题的字。成长,生命历程的本色。王老师仍在路上,以自我成长的心态来眺望远方。[/SIZE][SIZE=10][/SIZE][/P][P][SIZE=10]“[/SIZE][SIZE=10]在路上,我会珍视每一次被我自己称为灵感的感动,集腋成裘。这些感动丰富了我生命历程的沿途风光,让我感受生命的不虚此行。[/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老师追求的是教师生命的成长与专业的成长相融,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家长成长同步,从而打造成长共同体。[/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老师是根植一线的老师,她本身就是不断成长的。她所主持的工作室,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她一直在自我成长,自我突破,她能当选为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的理事和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就是她不断成长的结果。[/SIZE][SIZE=10][/SIZE][/P][P][b][SIZE=10]二.用文化确立灵魂的高度[/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王老师主持广东省德育创新重点资助项目《班级主题文化构建》,这种省教育厅资助十万经费的项目,全省只有三十项,这可见王老师深厚的科研研究功底。[/SIZE][SIZE=10][/SIZE][/P][P][SIZE=10]我们在她的《班级主题文化构建》一书中,能感受到她用文化来濡染、浸润、氤氲、熏陶,用文化来确立灵魂的高度。[/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是个真性情的人。她认为,独处是一种生命的佛性,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察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享受生命的葳蕤与蓬勃。有一天,她去聆听来自北京的古琴大师王鹏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在闭目静听中,物我两忘,进入轻微淡远、中正平和之意境。当天写下了题为《生命的禅修,雅乐的体悟》的日记,于是生发了她做班级主题文化的想法,她写道:[/FACE]“琴者,心也!最美妙的旋律是由心生发的。心同,吟同,那才是最自然的音乐。恬淡平和,关注心灵,用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去体悟生命,方能进入禅的状态,这时,宇宙空间的某种情感或氛围所形成的磁场,才能引你进入一种极致的状态,这时,你超级安静,物我两忘,顺应本心,回归童真,生命在瞬间升华,你浸在这种融合静谧里,感受着气息与身体的共鸣。这时,自然与我融和,心灵和着生命,奏出爱的和弦,天地归一,生命更加通透与圆融。[/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还有一次,王老师主持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儿童国学分级悦读研究》,在容闳书院开题。容闳书院是个古色古香的经典书院,为了与环境相谐,开题那天,王老师特意穿上了一件她喜欢的古典旗袍,以便与当时的氛围相搭。结果,王老师发现,那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嘉宾,女生一律旗袍,男士多是一身唐装。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王老师由此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为什么去听音乐会的人都那么彬彬有礼,甚至连拍照都要把手机调到静音?为什么进入古色各香的容闳书院,女生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穿上旗袍?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啊!当我们进入五星级酒店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调低了说话的声音,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当我们进入温馨雅致的咖啡厅时,不由得淑女起来,诗意盎然了,这都是因为文化的影响啊!这坚定了她做班级主题文化构建的决心。[/SIZE][SIZE=10][/SIZE][/P][P][SIZE=10]王老师[/SIZE][SIZE=10]“[/SIZE][SIZE=10]从文化结构的五个基本维度入手来研究:本原存在、空间形式、时间进程、活动组织、审美发展。这促使她从进化论、价值论、主题论、活动论四个层面,对文化哲学进行理性思考。[/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FACE]“研究一个班级的孩子赖以生存的教室以及他们在校内外的一切跟班级文化构建相关的因素,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就是研究一个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必须是特色文化,有共性,又有班级的个性,是班级个性的、特色的,跟学校整个文化融合在一起的。”[/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是以主题的形式做班级文化,以主题建设的形式来做班级管理。于是,她的班级主题文化构建[/FACE]“就是从规范性、个性化、序列化、整体化、系统化方面,以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为基本内涵,打造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融的集体共同遵守的班级共同体文化。”[/SIZE][SIZE=10][/SIZE][/P][P][b][SIZE=10]三[/SIZE][/b][b][SIZE=10].[/SIZE][/b][b][SIZE=10]用课程确立知识的深度[/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是每一位教师的自主舞台。王老师注意用课程确立知识的深度。她所打造的[/SIZE][SIZE=10]“小三国”班本课程,既有内容和分[/SIZE][SIZE=10][FACE=宋体]量,又有经过和步骤,通过阅读、讲授、学习、作业,以及考核、讲义等深入做下去。通过戏剧考核、故事考核、行为考核、活动考核、内化考核、生成考核,将[/FACE]“小三国”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做下去。[/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是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的理事,也是脚踏实地的课程论专家。她所构建和实践的[/FACE]“‘小三国’班本课程”,融会了“成长语文”和“班级主题文化构建”,扎根在班级课堂的沃土里,对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借鉴参考意义。相信王秀菊老师在以后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探索的相互砥砺中,一定会奉献出富有特色的小学“小三国”班本课程的原理、方法、案例与视频与同行们分享。[/SIZE][SIZE=10][/SIZE][/P][P][SIZE=10][FACE=宋体]在她的引领下,孩子们讲三国故事,学三国歌曲,赏三国诗词,析三国人物,演三国剧本,研三国兵器,绘三国服装,唱三国戏曲,品三国战争,孩子们就在情趣盎然的课程学习中,从微课程,走向教育的大世界。在这里,孩子们一年发表作品一百多篇,孩子们个个有生气,有灵气,有才气,斗志昂扬地创作班徽,演唱班歌,忙得不亦乐乎。教室成了童话中的幸福家园,[/FACE]“小三国”主题深入人心,“小三国班”也数次登上华娱卫视,《新班主任》、《少儿国学》、《当代教育家》、《德育报》、《中国教师报》、《珠江晚报》等十多家媒体做过报道。[/SIZE][SIZE=10][/SIZE][/P][P][b][SIZE=10][FACE=宋体]四[/FACE].用写作确立生活的宽度[/SIZE][/b][b][SIZE=10][/SIZE][/b][/P][P][SIZE=10][FACE=宋体]王老师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她的笔下,一切皆诗意。她去东莞可园参观[/FACE] [FACE=宋体],于是,她的微信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FACE]“进,亦可;退,亦可;仕,亦可;隐,亦可;上,亦可;下,亦可。可,是一种境界;可,是一种理想;可,是一种状态;可,是一种追求;可,是一种隐逸情怀;可,是一种灵魂归宿;可,是一种自然禅心;可,是一份回归心态。无可,无不可。凡事只要抱定这份可,时时心灵自由,心态平和,心情愉悦,心境澄明,在这种可境里,自由,自在,自然,自发,自觉,能激发出一个人更大的创造力,成就更圆融的通透人生。”[/SIZE][SIZE=10][/SIZE][/P][P][SIZE=10]她去听音乐会,于是,生成了如下的文字:[/SIZE][SIZE=10]“[/SIZE][SIZE=10]只有心中诗意盎然,春意才能自指尖汩汩流出。只有琴心合一,方达圆融之境。艺术的表现力,从来就不是纯技巧,它,应是你发自肺腑的自然流泻。那强大的力量与速度所营造的,是疾风骤雨;那徐徐展开的,是和风细雨;那委婉诉说的,是心灵的呓语。艺术的表现力,在于它所营造的情境场、氛围场、情绪场,当所有的精湛演奏技巧,化为丝丝入扣的深情倾诉,化为发自肺腑的浅吟低唱,化为婉转低回的心灵回归,我们,便从演奏中,获得了一份圆融的慧力,一场精神的旅行,一份学识的涵养,一次心智的成长。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亦然。它是无痕的,丝丝入扣的,化技巧于艺术的,融技法与无痕的,这是课堂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她清晨走进教室,于是,笔下生成了如下的记录:[/SIZE][SIZE=10]“[/SIZE][SIZE=10]缔造幸福教室,首先要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心中有诗意,一切皆盎然。让每个孩子每天都对教室充满期待,每天醒来最想做的就是赶快融入教室,那就要这教室里流动着别样的东西。流动着什么呢?首先,是一种包容的情怀,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善意,关心与呵护,包容与接受,这会让孩子找到一种归属感。[/SIZE][SIZE=10] [/SIZE][SIZE=10]这种归属感是基于班级平等、博爱、互助、友爱等基本理念之下的班级共同形成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是由孩子们自主发现,自己倡议,自觉遵守的,是活动共情,制度共建,情感共鸣的过程。心中有自在,一切皆创意。给予孩子温暖的观照,守望,凝视,才会有发自灵性的智慧之光和温暖情愫的涌动。[/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她带孩子们去秋游,于是笔下又汩汩流出了如下的诗意:[/SIZE][SIZE=10]“[/SIZE][SIZE=10][FACE=宋体]万物霜天竞自由。今天,带孩子们来到横琴海洋王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浸在海洋文化里,孩子们各种尖叫,各种疯狂,各种卖萌,忽然想到,如果我们的校园也打造成如此天然,如此本色,如此原生态,孩子们也能像今天一样,怀着好奇,自由探索,不断寻宝,那么,孩子们的每一天都将浸润在诗意里,都将不由自主地与大自然无痕融合,无缝对接,他们的生命将是自觉地探索,自由地挥洒,自发地体验,自在地舒展,那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孩子们[/FACE]‘呼啦’一声就散了,各自像小风哨一样,飞向自己向往的空间去,坐完了海底互动船,感到不过瘾,那就再坐一次,再一次领略火山喷发的壮观;看完了5D城堡影院,那就再选择体验一次,反正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功夫。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课程,也设计成海豚转转车、雨林飞翔、跳跃旋律、超级激流,那孩子们就可以在自我选择的挑战中,获得生命的成长,精神的拔节,心灵的飞跃;如果我们能把所学的知识也打造成海豚湾、海象山、白鲸馆,那我们的孩子就会乐此不疲地留恋其中,得意忘形。当孩子们慨叹今天大开眼界的时候,那就是一个课程成功的最好见证。为了梦想,我们别丢了一颗童真的心,一颗诗意的心,一颗好奇的心。只有像蔓草一样,不断滋生我们的创想,我们的生命才能不断获得滋养……[/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她在家聆听古琴曲,于是,写下了如下的文字:[/SIZE][SIZE=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SIZE][SIZE=10]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好的曲子,绝对是一味自我疗愈的良药,它带给我们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身心灵的通达。曾在现场聆听过王鹏老师演奏这支《渔樵问答》,今日再听,别有滋味。它就像一幅徐徐打开的一幅写意山水画,看去清寂,孤冷,实则清风明月,流水潺潺。白发渔樵,泛舟独钓,我们读到的可能是一份孤独,一份寂寥,一份清冷,而渔樵婉转诉说的,却是一份不肯媚俗的清气,一份不屑流俗的清高,一份不羡热闹的安然,一份内心丰盈的旷达。青山脉脉,与我会意;绿水悠悠,为我知音。高山为我昂头称赞,绿水与我心灵唱和。秋月春风,点缀着属于我自己心灵的每一方晴空。我自安然独享这这一份静谧。滚滚长江,奔流东去,时间终将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英雄。浪花淘尽,千古风流,我自执一壶浊酒。一架琴,一壶酒,一段通透人生。清亮,舒缓,渐至悠长,昂扬,恰如我们点燃的这柱香。袅袅沁入你灵魂的,是舒展,是萦绕,是袅袅,是若有若无的生命的节律。不以己悲,独享安详,渐渐激扬,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人生苦短,自当活出自己的境界,活出自己的灵性,活出自己的雅致,活出自己的朗朗星空。静寂中孕育着力量,沉淀中等待着丰厚,淡然中蕴蓄着深度,舒缓中期待着激越。安然享受生命中的每个时期,当激越复归于平静,当绚烂走向素朴,当繁华去尽真淳尽显,我,安然享用生命的别有洞天,笑谈过往,云淡风浅。回归生命的原生态,认识自我,丰富自己,滋养自我,成长自我,于是,简单亦丰富,素朴亦深刻。物随心移,心随乐转。生命圆融,舞动翩然。[/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SIZE=10]   [FACE=宋体]秋香百花后,御寒梅卿前。王秀菊老师一如菊花,不争芳百花,只耐寒独放,实现内外澄澈、净无瑕秽的理想。用文化确定灵魂的高度,那文化背后,是一颗诗意栖居的自由心灵。[/FACE][/SIZE][SIZE=10][/SIZE][/P][P][SIZE=10]秀外慧中中西合璧说中庸之道,[/SIZE][SIZE=10][/SIZE][/P][P][SIZE=10]菊淡如水水长山高看水天一色。[/SIZE][SIZE=10][/SIZE][/P][P][SIZE=10] [/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