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关于生本教育
    [SIZE=3][/SIZE][P][SIZE=3][COLOR=#0070c0]关于生本教育[/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SIZE=3][COLOR=#0070c0]王晓春说明:[/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我在k12网络学习专区见到了网友好好过发的一个帖子,《什么是生本教育?》。内容是这样的:“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我不知道好好过网友所说的“生本教育”是不是郭思乐教授倡导的那个“生本教育”,但看其内容,可能就是。我于是想起了,十多年前郭教授曾经到我们单位去介绍过他的生本教育思想,我们那里开了一个研讨会。我在会上还做了一个发言,我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发言之后,郭思乐教授没有给予回应,后来我忙别的事情,就把此事放下了。今天见到好好过网友的帖子,我想起了此事,把当年的发言稿找了出来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13,11,15[/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附录:[/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师本·生本·人本[/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评《教育走向生本》[/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晓春[/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读了郭思乐先生《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收获不小。[/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正如郭先生所说:“实际上我们的改革大都不愿触及最关键的部分。”(1)这关键部分之一是课堂教学。近年来,教育界许多人忙着“打外围战”,搞课外活动,做表面文章,或者引进形形色色的理论名词,炒做各种各样的“新模式”,看起来着实热闹,然而对课堂教学却常常“网开一面”,很少实质性的触动,这就给应试主义保留了基本的地盘和根据地,形成所谓“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郭先生是认真的改革者,既有理论的勇气又有实践的智慧,不怕打硬仗,多年来理论结合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真正深入的研究,找到了许多既有理论支撑、又可操作的办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单是这一点,就令人肃然起敬。[/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郭先生这本书亮点很多,灿若群星。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教育对象特点的分析,学习心理的论述,基础知识的重估,生本教育方法论的介绍等等。作者行文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出入自由,流畅生动,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教育界板着面孔的文章书籍太多了,读这种文章往往使我们想起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的老师。有许多都是拉学术语言的大旗做虎皮,包了自己来吓唬读者,有些则是脱离实际脱离出了乐趣,痴迷于概念游戏之中,于是大量的学术泡沫和可吸入颗粒物就被制造出来了。郭先生这本言之有物的书给我们吹来了一股新风,很有利于教育学术环境空气质量的提高。[/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然而对于此书的基本框架,我却有些不同的想法。[/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郭先生认为:“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2)《教育走向生本》整部书就是在这种对比中展开的,在作者看来,从师本走向生本,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对于教育问题,我以为郭先生往“终端”方向想得太多了,而往“始端”,“上端”方向上想得太少了,郭先生对“始端”和“终端”的背景似乎也关注得不够。[/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不错,单就师生关系这个平面来说,我们原来的体系确实像是教师中心,但教师只不过在学生面前有点“威风”而已,似乎还谈不上“师本”,“师本”的提法恐怕是把教师的作用估计过高了。如果我们把“师本”理解成教师主体的话,这种“师本”过去其实并不存在。教师不是“本”,而只是“末”,教师乃是执行上级任务的工具,并非主体。在教育目标方面,他们必须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及格率”、“优秀率”指标,在管理方面,他们要应付各种检查和评比,在教学方面,他们必须严格执行教研部门规定的教学进度、章节过关、教学环节,甚至死板的“知识点”。你不这样讲课,就不能过关,不能评优,不能提高职称,甚至可能下岗。有这样的“师本”吗?[/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郭先生指出,师本体系是“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体系。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是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的吗?粗看确实如此,细想则不然。请往教师上面看看就明白了。我们的教育体系是计划经济式的,它首先不是为了“教师好教”,而是为了“上级好管”而存在的。再说,在这种体系中,教师也并不“好教”,他们虽然可以省点脑筋,但是被各种考试排队搞得焦头烂额,被各种条条框框管得几乎失去了任何自主空间,这种低创造性的、拷贝式的、“体力劳动式”的脑力劳动没有多少乐趣可言,所以教师普遍地很疲惫,很焦虑,谈不到“好教”。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固然苦恼,教师也很难受,大家都不快乐,因为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没有取得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师生处境其实差不多,大巫小巫而已,谁也不是“本”。可见,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作者为了突出“生本”的重要性,过于强调了师本和生本二者的对立方面,而忽视了二者在我国具体条件下(人的主体性不够)的同质方面。[/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作者为了强调生本的重要性,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还是可能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自学’的。……然而,反过来,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就要失业了,不成其为教师了。就此观之,学生与教师的依存关系是不可逆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只有明确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才能使教育纲举目张,使整个体系得到改革。”(3)说得有道理,确实,学比教含义更宽,学之所在未必是教之所在。但这只是从单个的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教与学还是互相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还没有哪一种社会是可以有学习者而没有教育者的,所以郭先生“学生与教师的依存关系是不可逆的”的论断,似乎说得不够明确,有可能造成误解。[/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郭先生下面的论断,我以为就更值得商榷了:“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教师自己如何变得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聪明变得智慧,而这也是现代教育最需要思考的问题。”(4)[/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郭先生眼中的教师,过分职业化了,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化身。正像许多教育者眼中缺乏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学生一样,许多教育专家的眼中,也不见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教师。郭先生在这一点上似乎也未能免俗。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光是在完成他的职业任务,同时也是在生活,在发展自我。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共同的发展,而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发展,是一种互动,而不是单向的活动。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他不是大水桶,不是蜡烛,不是梯子,他的生命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学生,他不能“自我消失”。他是引导者,激励者,可也是学习者,生存者,是学生的伙伴。只有自己不断变得更聪明的人,才能引导别人变得更聪明,只有自己的人性日益丰满,才能使学生人性变得更加丰满。教师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是完全为了工作和学生,这中间还包含了他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否则教师就会变成了一种“工作动物”而失去人格的魅力,结果反而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因为教师自身做出个“自我消失”的榜样,对学生显然有负面影响。现在许多家长不就是这样吗?一切为了孩子,把一切献给孩子,放弃了个人的所有追求和享受,结果换来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自私和无能。郭先生强调“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5),而且把“一切为了学生”确定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我以为都值得讨论。在我看来,学校的教育,不光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教师。让师生都能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才是真正的好学校。道理很简单,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如果我们真的尊重人,真的以人为本,那就不会忘记教师的苦乐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忽视教师的生存状态。我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些地方提出的“学生要减负,教师要加负”的口号就反映了这种无视教师生存状态的思路。有一位小学教师告诉我,他们学校领导不但禁止教师惩罚学生,甚至对学生说话声音大一点都要挨批评,而这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我以为这就过分了。教师不是神仙,做不到像观音菩萨那样,脸上永远挂着慈祥的微笑,他是活人,就有发怒的权利,难道“义愤”这种最正常的积极情感也在禁止之列吗?那样我们岂不是在迫使教师表演假冒伪劣的情感吗?我不是提倡教师发火,我只是说,对教师的要求,切莫不近人情。对教师发脾气和给学生的惩罚,要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否定,否则就会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师道尊严确实是一种不公平,但是我们反对这种不公平的时候,也要警惕另一种不公平。师生应该真正平等,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学生在教师面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应该堂堂正正,轻轻松松,活出真实的自我来。我觉得《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一个比较大的偏颇是:当它处处注意张扬学生个性的时候,却同时把教师抽象化了,虚拟化了,类型化了,静止化了,好像教师都应该是单单为学生而生的教育动物,这也是一种异化。[/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我这样讲,可能有人会以为我是在为教师打抱不平。不是的。我是从整个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在郭先生看来,“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地认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学生,构建生本教育模式。”(6)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关键不是正确认识学生(虽然这也非常重要),而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的生存状态的改变。没有真正的师本,就不会有真正的生本,而没有真正的人本,师本生本,谁都“本”不了。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首当其冲的是教师和校长的主体性。自古以来,我们不是过于“尊师”了,而是从来很少尊重过“人”,教师和学生都很少被当作独立的个人来尊重。一个习惯于被别人设计、控制、计划的教师,必然习惯于设计、控制、计划学生,因为人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他对待别人的方式。所以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根本上说,要从改变教师的自我意识入手。不尊重或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师,并不是因为他自己主体性太强了,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的主体性太弱了。教育思想的偏颇,教育方法的扭曲,本质上是教师自身人性的扭曲。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只是学生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解放,首先是校长教师的解放。未被解放的教师很难解放学生,解放教师是解放学生的前提,因为学生的压力实质是从教师承受的压力的那里转嫁来的。只要你忽略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就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要知道,教师是学生的上游。上游拼命下雨,下游能不出现洪涝吗?[/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所以我认为,在当前,“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口号,比“教育走向生本”的口号更重要。[/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有一次我和两个朋友去参观一所外国学校。参观后其中一位对我说:“我们的教育总是提醒孩子注意别人对你的要求,而人家的教育是首先让孩子认识自我,看来思路确实不同。”我们给教师做工作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告诫教师,你应该正确认识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等等,这些都对,都很好,但这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提醒教师好好认识自我,想想自己该怎样生存,因为事实告诉我们,认识自我是认识工作、认识社会的起点。[/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总之我认为,改革教育体制,以人为本,转变校长教师的自我观念和生存方式,增强其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更重要的突破口。[/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02,9,3 稿[/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02,9,24修改[/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注:[/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18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2)同前书。10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3)同前书。74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4)同前书。197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5)同前书。35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6)同前书。197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7)同前书。202-206页。[/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3
      • 积分4780
      • 经验53288
      • 文章4693
      • 注册2008-05-22
      [SIZE=9pt][QUOTE][/SIZE][b][SIZE=9pt]下面引用由[@王晓春][URL=a.asp?b=914&id=520781]发表的内容[/URL]:[/SIZE][/b]

      [SIZE=9pt]关于生本教育 王晓春说明:     我在k12网络学习专区见到了网友好好过发的一个帖子,《什么是生本教育?》。内容是这样的:“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QUOTE][/SIZE]
      [P][SIZE=4]
      [/SIZE][/P][P][SIZE=4]   我也看过郭思乐教授的这本书,我们学校曾经的老校长的带动下进行过轰轰烈烈的生本教育实验,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看过王老师这篇分析文章,感觉豁然开朗。[/SIZE][/P][P][SIZE=4]   没有解放教师,何来学生何来解放?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理念,生本教育实验注定会以失败告终![/SIZE][/P]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论坛惊现逍遥的风采, 我不是路过!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SIZE=5]王老师的分析站的角度更高更远啊。中国教育界的领导校长等等,他们极度需要好好读读这篇文章了。在很多学校,教师是什么呢,只是领导争取业绩的工具罢了,于是,学生又成了教师争取业绩的工具,结果是:领导笑了,升了;教师和学生都累死了。能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幸福的教育下去的老师真的不多,他们需要不断用自己的智慧来化解现在必须面临的教育困境。[/SIZ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