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27、万玮:《向美国学教育》读书笔记(27)
    [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万玮:《向美国学教育》读书笔记([/SIZE][/FACE][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27[/COLOR][/FACE][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FACE][/COLOR][COLOR=rgb(0,112,192)][/COLOR][/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SIZE=3][FACE=Calibri]                          [/COLOR][/SIZE][/FACE][/P][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王晓春[/SIZE][/FACE][COLOR=rgb(0,112,192)][/COLOR][/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教师首先是学习者[/SIZE][/FACE][COLOR=rgb(0,112,192)][/COLOR][/COLOR][/P][SIZE=3][/SIZE][P][FACE=Calibri][SIZE=3][/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学生是空的容器,当他们走进教室,教师负责把知识装到学生的容器中,装满为止,然后放他们出去。这种教育观,利维坚决反对。[/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利维认为,教师首先是学习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向学生展示学的过程,并以身垂范。在利维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那些最成功的项目教学反而是他事先最没有准备并且自身知之甚少的领域,由此,他便不得不和学生一起,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探索。[/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向美国学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FACE]2013年4月第一版 185页)[/SIZE][/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请注意,教师首先是学习者,这种说法绝对不是谦虚,而是一种教学姿态,这种教学姿态,正是我国教师自古以来就缺乏的。[/SIZE][/FACE][COLOR=rgb(0,112,192)][/COLOR][/COLOR][/P][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COLOR=rgb(0,112,192)]孔子可以说是教师的祖师,至少是祖师之一。孔子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但是当他面对学生的时候,当他进入教学状态的时候,他的姿态并不是、或者很少是个学习者,而是一个“教导者”,一个传达真理(传道)者。你从《论语》(《论语》可以看成是孔子学生的课堂笔记)的“子曰”的语气可以看出,那决不是“和学生共同探索某个问题”的姿态,甚至可以说,孔子有些“传达上级精神”的意思,而这个“上级”,就是他顶礼膜拜的周朝。孔子不但教学,连做学问的姿态都是“述而不作”。“述”的意思就是遵循,孔子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传达者”,像列维那种“和学生一起,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的教学姿态,我在《论语》里没有见到。韩愈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教学姿态,他给教师下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传道”也好,“授业”也好,“解惑”也好,显然都不是学习的姿态,而是“促使别人学习”的姿态。韩愈的意思决不是说教师不必好学,事实上韩愈本人就是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只不过韩愈和孔子一样,习惯于把教与学分开处理。也就是说,一旦面对学生,就要摆出一副“我传道于你,我授业于你,我给你解惑”的姿态了。可以看出,这正是中华文化师道尊严的遗传密码所在。这种基因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像一个权威者和完成者(不惑),而不是个探索者(无知才需要探索)。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当然会缺乏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于是你也就明白我们搞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为什么如此困难了。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是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同等的“无知”的地位(利维老师就是这样),而这种教学姿态不但是我们的老师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而且本能上就会加以抵制的,这与他的文化基因相抵触了,面子上就过不去。于是你也就明白我为什么喜欢写读书笔记而且随时把它公之于众了。这是一种学习的姿态,我只是想和网友一起讨论问题,我的文章与其说是反映了我的思维成果,不如说他记录了我思考过程。我不向别人传达什么,我只是告诉读者(无论他是同事还是学生),你看,我正在走路,已经走到这个地方了,如此而已。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学习者,做一个不演戏的未完成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SIZE][/FACE][COLOR=rgb(0,112,192)][/COLOR][/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                      [/COLOR] 2013,11,24[/FACE][/SIZE][/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P][COLOR=rgb(0,112,192)][FACE=Calibri][SIZE=3][/COLOR][/FACE][/SIZE][/P][SIZE=3][/SIZE]
    [ 此贴最后由Judy Lee在2013-11-25 10:15:21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支持王老师的观点。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与学 的认识衔接任务!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与实践!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
        • 经验706
        • 文章10
        • 注册2013-11-24
        学习无止境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