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思维迷宫》读书笔记(12)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12[/COLOR])[/P][P][FACE=楷体] [/FACE][/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COLOR][COLOR=rgb(0, 112, 192)]加式追问”[/COLOR]与“减式追问”              [/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第一种哲学方法是追问,虽然追问只是哲学的基本功,但并不简单,尽管每个人都会追问,却不见得都会正确地追问。通常有两类追问,不妨叫做“[/FACE]加式追问”和“减式追问”。[/P][P][FACE=楷体]加式追问就是越问问题越多,不断扩大和增加思考的范围和事物,就好像问题没完没了一样。每个人从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这种加式追问,比如说,为什么要吃饭?因为要活。活着做什么?因为要工作。工作干吗?要赚钱。赚钱干什么?买饭吃……很多人都以错误的方式使用了加式追问,甚至包括一些哲学家也是如此,因此必须掌握好追问的分寸。[/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13页)[/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FACE=楷体]……减式追问与加式追问正好相反,减式追问的目的不是扩大思考的范围和事物,而是不断地给现有的各种看法打折扣,不断削弱我们的各种信念,不断证明我们所确实知道的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以说这种追问是减式的。当思想过度膨胀时,减式追问就比加式追问更为重要。在加式追问中人们常常想得太多,思想时常出界,而减式追问却有着很强的界限意识。在我们头脑中,糊涂想法总是比清楚的想法多得多,在这个意义上,减式追问正适合用来帮助我们放弃糊涂的信念。[/FACE][/P][P][FACE=楷体]减式追问是抓住思想破绽的一种方法……[/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19页)[/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想,我们可以把追问理解成刨根问底地问“为什么”。没有追问当然不行,漫无边际地追问,追问泛滥,为追问而追问,也是不行。所以我们既需要赵汀阳先生所谓的“加式追问”,也需要赵先生所谓的“减式追问”,在该问的地方问个底儿掉,不该问的地方闭嘴。这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困难,没有相当的水平,你根本无法判断什么问题是该问的,什么问题是不该问的,即使你水平很高,对此判断失误也在所难免,所以在另一个地方(9[/COLOR]页)赵先生指出“哲学永远都在开路,开路而行是冒险,但也将带来思想的新境界”。一个冒险者很难事先搞清哪些行动是必须的,哪些行动是多余的,所以无论加式追问还是减式追问,原则上都应该支持,问总比不问强。[/P][P][COLOR=rgb(0, 112, 192)]然而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这里。小孩子都喜欢刨根问底(所以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把家长弄得不胜其烦,斥责之或冷淡之,这是人生追问意识受到的第一波打击。经过这一波打击,孩子的追问意识受到严重挫折,但心气还在,然而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那就是学校教育。学校老师嘴上也许会说欢迎学生提问,然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几乎必定导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为主,各种各样的考试更是把学生彻底锁定为“回答者”而并非提问者,更不用说追问者了。即使学生提问,教师也只欢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只关心教师关心的问题,至于孩子的真实问题,教师不感兴趣。鲁迅小时候就因为追问课外问题遭到老师的冷遇,很受打击。要知道那是应试教育尚不强势的时代,那时教师尚且如此,何况教育已经变态的今日?因此,这第二波的打击,几乎把孩子的追问意识彻底消灭了,只剩下个别的漏网之鱼而已。于是你也就明白现在大学的哲学专业为何备受冷落了,于是也就明白为什么教师培训时学员所提的问题接近百分之百都是问“怎么办”(严格地说,“怎么办”根本算不上“问题”,更不用说追问了)了。没有追问就没有哲学,没有哲学也就没有追问,我们的教育,毁坏了孩子的追问能力,也就把他们的哲学潜能扼杀了,等他们长大之后,若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成了心中只有“怎么办”的“知识搬运工”,然后继续封杀下一代的追问意识。[/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13[/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成年人能保持好奇心的的确不多,要是教师就更少了。我感觉当一个教师对某个问题稍有疑惑的时候,马上会有其它教师正告之。我能隐约感到正告的教师除了所谓的消除麻烦之外,还在维持集体稳定的意思在里面,好象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会有找麻烦的意味在里面。集体有意或无意回避问题的产生,然后其乐融融,务实的教书。由于我的好奇心和一些独特问题被甚至列为奇葩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然也有欣赏和羡慕的),他们自认为成熟,成熟的标志是不问,而我理解那是思维钝化,正因为如此我在课堂特别在意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看似不成立,但我总喜欢思考一下,对任何问题喜欢多问一下这差不多是性格,但从我成长的历程来看,不太被人喜欢,因为提问题本身有不听话的意思,听话的孩子都不问,这种文化习惯也是追问者另类的原因之一。追问恰好也是保持批判接受的一种方式,在不能很好回答问题的情况下先保持怀疑,我小时候的很多问题答案是在大学期间才真正自己想明白的,有些甚至是工作后才搞清楚的。我明知别人不喜欢,但又改变不了,就只好继续保持好奇与追问,只是多数时候不说出来,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我问出来的问题,教同一学科的教师都答不上来,这成了一种共识。于是问题越不敢提出,可自己实在有时想和人讨论一下,也很为难。本来有一个和我共同话题较多的教师出去支教了,所以我只好变得沉默了,好在还有书可以看,这也算是所剩不多的一点乐趣了。[/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海蓝蓝2895:[/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到论坛讨论吧,在学校里我一般也不讨论,没人愿意听,他们更多相信习惯的做法。[/FACE][/P][P][FACE=楷体]而且追问会让人家觉得自己是无知的,有被羞辱的感觉。[/FACE][/P][P][FACE=楷体]看书、思考、实践、在论坛上讨论和阅读我觉得收获远大于在学校里教研。[/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看书、思考、实践、在论坛上讨论和阅读我觉得收获远大于在学校里教研。”海蓝蓝老师说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也有同感,也还是想问个为什么?因为学校的教研本意上也是要提高认识,解决问题,为此也得坐在一起开研讨会,或者逐个发言,但不能形成真正的讨论,尤其是不能讨论真问题,不管是对教学上的,或者是管理上的。每当我一多事提出个问题,大家都说对学生而言太难,不易讨论,我会这样说,难道教师就不该比学生多知道些吗?于是问题就摆在那里,等我说结论,好象我提出的问题都有明确的正确的答案一样。其实我也只是个初步想法,一旦我说不知道,那这个问题就结束了。如果这是别人提出的问题我起码给个我的理解,并在会后长期思考以期下次能再讨论一下,但下次教研时往往就永不再提这个问题了。从王老师这里学习之后,常常留意教师的问题类型,发现教师的问题全是怎么办,没有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教研组,甚至教研室,除了对知识点的总结相对还好一些,对教学理念,管理方法等研讨长期滞步不前,这和不能形成真讨论有直接关系。这些年又跟风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形式上的学习大于实质的学习,连静下来想想的过程都没有,教研活动就象黄帝的新装。如果学校不是很好讨论研讨的地方,总归让人难于接受,这件事本身还是让人想找找原因。(我本人是个固执的人,对一些东西不肯轻易放弃,也喜欢钻牛角尖。也喜欢讨论一些脱离实际的形而上学类问题。)[/FACE][/P][P][FACE=楷体] [/FACE][/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读后:[/COLOR][/P][P][COLOR=rgb(0, 112, 192)]学校里、教师之间缺乏讨论的氛围,恐怕各处都是如此。有人说这是因为老师太忙,没时间思考,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证据是当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也没思考出什么来。于是真正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在教师中就会成为异类。这很难办。你若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领导会认为你想入非非,或者说你狂妄,你若闷头不语,又会有人说你行动诡秘,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我的经验是,不要指望什么教研活动之类能够形成真正的讨论气氛,因为研究不研究决定于各位老师的思维习惯,不决定于学校制度,而成人的思维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怎么办呢?若发现同事中有可以讨论的对象,那当然很好,若没有,最好自己看书,上网和同道者讨论,像海蓝蓝老师说的那样。至于对待周围人,我想既不要企图改变他们,也不要傲视他们。要知道人与人不同,各有各的活法,人家那样活着感觉不错(不动脑筋确实有不动脑筋的乐趣),你就尽量少打搅他们,各走各的路就是了。当然,如果有人主动和你讨论问题,不要拒绝。我在网上发言从来不追求点击率,就是这个道理。我希望来我这里发言的老师都是确实想思考问题的人,我早就知道这种人不多,但希望逐渐多起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14[/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不动脑筋确实有不动脑筋的乐趣,这个可能真是这样,因为有时候他们也对我说,像你这样每天想问题累不累?我反过来问如果什么都不想无聊不无聊?我问好几位老师,如果有选择,你们愿选择象人一样活着还是像猪一样活着?他都选择了后者。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而且还有一位更具体的告诉我,他就享受那种什么都不想,看看电视,睡睡觉的状态。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我还问过一位生物教师,人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大脑,人为什么不能像希望的一样变的得更聪明,答案都是因为需要。因为需要所以长了个大脑袋,因为人的聪明已经够用了。不会更多的自动增加。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知识,像人脑这种神经细胞是一种奢侈品,低等动物可能只有几个神经元细胞。因为这种细胞特别耗能,制造难度大,除非特别需要,所以不会多生长。生物进化保持了恰到好处最低给予,好像自动保持奥卡姆原则一样。真感到在冥冥之中若有神在。[/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海蓝蓝2895[/FACE]:[/P][P][FACE=楷体]一方面人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就如生物老师所说的那样,够用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需要太懂脑筋,很多老师管理我都觉得那纯粹是本能的反应(比如生气而不控制,肢体攻击,这些都是比较本能的反应)。有时候看看试卷,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多,像语文那样,只要死读硬背,基本上能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题目,稍微动脑又能解决了一大部分题目。生物的试卷更可笑,画三幅图,一只狮子一只鸡一颗白菜,然后表上ABC[/FACE]让学生选出植物来,居然不是四选一而是三选一。这就是所谓的降低难度。这样的考试,不仅学生考傻了,老师也考白痴了。[/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说学生水平低是描述一种状态,有铺垫作用,可适当减轻教师自身的压力。不能打学生哪有什么办法,好象已经承认没办法了。我想是能力问题限制了教师,就像智力问题限制学生一样,因为有些优秀教师能有效使知识被学生记住而不增加额外作业,只是这种教师太少,这种智慧太少。我提供一个简单办法,多看看真正优秀的教师是怎么做的,要仔细考察,我知道的几个好教师最主要特点不是厉害,也不打学生,代课成绩高,学生喜欢(学校未必高看这些教师)。也有所些优秀是用棍棒的方法得到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简单易学,但风险很大。我想优秀教师每个学校总有个别几个,他们身上一定有独特的地方可以学习。从一个英语教师那里听说,她儿子原来的语文教师作业少,孩子课堂都能学会,成绩好,换了个教师情况一下就变了,作业多,孩子还记不住,积极性也变差了。数学教师也换了,一下孩子开始学不懂了,而且一个班的好多孩子都这样。让她都快抓狂了,听说调走的语文教师是到别处当副校长去了。优秀教师走了,她才体会到教师的巨大差异。我听课中也常有这种发现。[/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Yanghaijian[/FACE][FACE=楷体]:[/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王老师话又让我想起了初中的一次经历,我问物理老师水沸点为什么是100[/FACE]度,为什么加热不再温度升高,老师告诉我这是水的特性,我问为什么水具有这种特性,老师回答不出来很生气,并用手拍打我的头,后来我就不再问任何物理问题了。[/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附旧帖:[/FACE][/P][P][FACE=楷体] [/FACE][/P][P][COLOR=rgb(0, 112, 192)]假作真时真亦假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在《费曼父亲的家庭智育(4[/COLOR])》一文中与这样的话:[/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有人也许会问:我们当老师的几乎每天都用提问和考试刺激学生,为什么学生没有形成提问的习惯?那是因为教师的问题本是“假问题”,教师提问姿态也完全不是要和孩子一起探究,而是“我考考你”。这种教育态势只能固化孩子被动的应试心态,不可能催生孩子独立发问的习惯。再说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很不耐烦,不是嫌学生苯就是觉得他捣乱。教师的意思是,你瞎问什么?把我说的记住就行了,考试时候一丝不差地复现,得个满分才是正经。这种心态,我就称之为“猥琐”,与老费曼的教育理念完全是两回事。难怪老费曼培养出了一个大科学家,而我们只造就出一拨拨的“状元”。[/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一位老师看后跟了个帖子:[/FACE][/P][P][FACE=楷体](搜狐博客)[/FACE][/P][P][FACE=楷体]王老师话让我想起了初中的一次经历,我问物理老师水沸点为什么是100[/FACE]度,为什么加热不再温度升高,老师告诉我这是水的特性,我问为什么水具有这种特性,老师回答不出来很生气,并用手拍打我的头,后来我就不再问任何物理问题了。王老师如果您该如何回答我呢?[/P][P][FACE=楷体]发布者 (http://yhj2009314.blog.sohu.com/) [/FACE][/P][P][FACE=楷体]2011-12-09 06:57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COLOR=rgb(0, 112, 192)]这类事情挺多的。[/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其实这位同学的问题(“为什么水具有这种特性”)倒是真问题,而且问得很有深度,但是教师很反感,硬是把孩子给闷回去了。[/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教师为何采取这种态度?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教师学养不够,被学生问倒了,又不愿像老费曼那样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于是就用发脾气制止学生再问。第二种可能性是,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发出这样的疑问。你记住“这是水的特性”就行了,问那么多纯属有病,不然就是成心捣乱,对提高考试成绩毫无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自己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假问题”的层面,遇到有人提出真问题,他已经很不习惯了,甚至反感了。这等于说:“我不往深处想,也不允许你再往深处想,到此为止!”[/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我不知道这位老师属于哪种情况,或许两种因素都有,但无论如何,客观效果都是一样的——压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阻挡了学生智力境界的提升。或许这位教师还是好心,他觉得学生没必要想入非非,不应该好高骛远。[/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假作真时真亦假。作为教师,整天泡在“假问题”里面,极其适应了,似乎脑袋瓜子也变“假”了,一旦遇到“真问题”,茫然不知所措,本能地要躲避,好像非要把“真问题”都变成“假问题”才能安心。这真可悲![/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再来看陶行知先生下面的话,你就会明白它是多么切中时弊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1,12,9[/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1
          • 经验8512
          • 文章314
          • 注册2013-12-13
          真理越辩越明,讨论是学习的最好方式。然而,我不止一次地觉得在周围找个能与自己讨论的人是多么的难。这与教师所处的环境闭塞,与外界接触机会少,缺乏必要的刺激是不是有关系。由于长期如此,教师的好奇心就一天天消减,最后便墨守成规了,在狭小的圈子里看,他们认为一切就是这样,一切不过是这样,一切理应是这样,一切我都知道。如果有讨论的机会,也是一些生活琐事,有时候还只是一般的信息交流,真正谈业务的几乎没有。有老师说,通过读书来自己求得疑难问题的答案。我想,正如你到大都市里要通过在街道上行走遇上一两个知己故交一样,实在是渺茫啊。我觉得,管理者采取有效的举措让所有教师都愿意学习,有精力学习,有较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以此走一条曲线教研的路线,是不是可行。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FACE=楷体]海蓝蓝2895:[/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一阵风990 [/FACE]发表于2013-12-15 14:15 [/P][P][FACE=楷体]不动脑筋确实有不动脑筋的乐趣,这个可能真是这样,因为有时候他们也对我说像你这样每天想问题累不累?我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以前一个老师告诉我,他班上的一个学生,诗歌明明已经能背诵了,但是测试时候不写,说是动脑子麻烦,宁愿不及格之后抄写十遍还是五遍。[/FACE][/P][P][FACE=楷体]思考耗能极大,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一般人是倾向于不动脑的,这些知识在《思考 快与慢》一书中提到。我当时想到了第四节学生听课效率降低,可能正是生理是自我抑制的保护,最主要的原因是肚子饿了,书中提到补充葡萄糖有利于思考。[/FACE][/P][P][FACE=楷体]这也是我平常对胖子的学生很是绝望的原因,大部分胖子可能特别注意能量的储蓄,不愿意支付,不仅不爱运动也不爱思考,这一类学生似乎精神需求特别低,整天就是为吃而操心,似乎马上就要发生饥荒了。[/FACE][/P][P][FACE=楷体]我班上几个胖子都属于这一类,之前教的学生,胖子中这样类型也是特别多。[/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海蓝蓝2895:[/FACE][/P][P][FACE=楷体]yanghaijian [/FACE][FACE=楷体]发表于 2013-12-15 17:21 [/FACE][/P][P][FACE=楷体]王老师话又让我想起了初中的一次经历,我问物理老师水沸点为什么是100[/FACE]度,为什么加热不再温度升高,老师 ...[/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呵呵,我更悲惨,我读高中的时候,把学校分的一本语文资料里我不懂得的问题摘录10[/FACE]道出来问老师,没想到,老师和我共同讨论出一题,而九道题则老师也不知道,之后就认为我是有意为难,并且毕业之后对我还是耿耿于怀,最近十年左右才好一点。真是窦娥冤,是学校给我的资料。[/P][P][FACE=楷体] [/FACE][/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读后:[/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海蓝蓝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COLOR]那些喜欢思考问题的学生并非一时半会培养出来的,他们可能从很小就有这种素质,会不时显露出来,就像泉水冒出地面一样(参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当老师的就要留心发现这种学生,尽量帮助他们,至少不压抑他们,而当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不要以为这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不过起了一些帮忙的作用而已。教师只是外因。[/P][P][COLOR=rgb(0, 112, 192)]还有一个问题是胖学生问题。我们一般都会看到胖学生在生活习惯上的共同点,比如贪吃,不好动,爱睡觉等等,海蓝蓝老师注意到,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可能有共同点,这非常有趣,值得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专题,也有现实意义,因为胖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家长教师都很头痛。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减肥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应对之策?海蓝蓝老师的思路,可能很有价值。[/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感觉海蓝蓝、一阵风等几位老师都已经具备了研究素质,很希望各位自选一两个真实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拿出对策。这对教育事业,对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都很有意义。[/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16[/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