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不要“捧杀”素质教育
    [P][COLOR=rgb(0, 112, 192)][SIZE=4] 不要“捧杀”素质教育[/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一阵风990:[/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我记得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雷夫曾就自己的课堂教育做过一个很大的调整,他好象请了个美国科学家来听他的课,可能还比较精彩,但被科学家给否定了,让他吃了一惊。科学家的思路我印象是注重学生探究而非教师精彩讲授,于是雷夫把学生探究和学生自我提升做为重点,以后好象不太重视是否精彩。我不知道雷夫自己对他在中国的课怎么说的,或者说怎样自评的。我看重自评环节,不知道中国的名师有没有安排这个环节,还有,我在网上也没找到雷夫的这节课,不知实际情况好何,但按魏和李的说法,第一,可能很普通。我不知道在一堂课中找亮点,亮点是什么意思(特吸引眼球,特别值得思考,非常具有启性,能造成认识上的冲突,能极大提升学生素质,等等),亮点多的课堂真的好吗?第二,学生对这堂课怎么看,我也是我看重的。总之,雷夫给学生上的一堂课是什么课也不知道,理念先进与否(中美文化差异能否消除?),是否可移植,如何评价课堂,按应试教育的说法,高效不高效,所有以上问题似乎我们自己也还没达成共识。我还对另一个问题感兴趣,如果雷夫在中国教书,能生存否?(当然是不能入乡随俗)我们去美国能教书吗?特别是美国学生可不象中国这么听话,教师能自己象雷夫一样编教材吗?哪个更难些,总不能说在哪里都一样吧,这个差异还应该是很明显的吧。[/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海蓝蓝2895:[/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雷夫在中国教书,能生存否?[/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这个问题现实有一个版本,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教书,就是因为素质了,被客气地请走了。我想,雷夫的命运不会比这好多少吧。我甚至怀疑在李镇西老师学校里能得到多大的生存,虽然这个学校是李镇西老师在主持,但背后的家长未必是“李镇西”和“雷夫”。[/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海蓝蓝2895:[/FACE][/SIZE][/P][P][FACE=楷体][SIZE=4]感谢Yanghaijian[/FACE]老师的夸奖.[/SIZE][/P][P][SIZE=4][FACE=楷体] [/FACE][FACE=楷体]我曾经说过素质教育在我这儿实施比较容易(大致这样的意思)是带有戏谑的成分,我主要是说像我班上学生的成绩不作为主要的指标,或者说基本上不是指标,我只要能保住让学生多拿毕业证书就可以,所以,由于成绩压力没那么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正常,其身心稍微符合教育之道。前一届我带的也是这样的学生,我带的也是这样学生,我就发觉只要不把成绩做为评价,学生各种行为就很正常。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成绩压力([/FACE]不)那么大,大部分老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实现“素质教育”。这也回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教师的质量也不高,素质教育就能落实。这是因为他们走的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快慢之分,而我们走的路属于方向性问题,如果路的方向错了,努力的老师走的更邪,而不努力压榨学生的反而在无意中落在邪道的后边,显得不那么邪。[/SIZ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王晓春读后:[/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两位老师的话很有启发性。海蓝蓝老师说的对,只要不在分数上过分较劲,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比较正常地生活,反之就是病态了。目前多数教师和学生其实都是病号,只不过因为满眼都是病人(社会病了),你是我是他也是,大家见怪不怪,见不怪反而奇怪了,所以正常的教师会被认为是怪胎,“不负责任”,有些正常的学生则会被认为是“没志气”,都是科举思想惹的祸。记得我说过,孔子如果复活在隋朝(科举制始于隋),他可能会反对科举制度,因为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因为大家太习惯应试教育了,所以素质教育一提出来,我们很自然地会把它当成怪物,好像非得修炼若干年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似的,其实素质教育只是教育的本色而已,当然,如果一个人科举意识已经深入骨髓(这种人很多,家长教师官员都不少),那确实需要修炼,但这种修炼与其说是“提升”,不如说是“排毒”。我不知道各位听没听说过“冬仨月”教育。那是解放前,农民子女上不起学,有的农民就让孩子在农闲那三个月去找“先生”读书,无非是认识点常用字,学会打算盘,以后能写个信记个账而已。你别小看这三个月,有不少人因此就变成“识文断字”的人了,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这叫什么教育?这是典型的素质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素质,并无应试目的。我也不知道各位听说没听说过“扫盲班”。那是解放初期,文盲比例极大,于是全国都开办扫盲班,自愿参加,快速识字,结果扫除了大批文盲。那时候有一句名言(是不是歌词我忘了):“识了字,放光明,睁眼的瞎子怎么行”。你看,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只是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典型的素质教育。就连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里受的教育,我觉得可能也是素质教育,因为不考试,也不顾及学生未来是否升官发财。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帮助学生提高素质而已。这些素质教育就是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可见,素质教育只是说的教育本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理想的教育,高端的教育”,把素质教育抬得那么高,纯粹是“捧杀”。现代教育没有办法完全摆脱考试,但考试这种东子有极强的控制性,本来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然而不久考试就反客为主,变成学习为了考试了,于是教育就进入病态。因为现代教育无法取消考试,又因为目前应试病态已经积重难返,所以我给素质教育的定义就成了“不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想完全不以考试为目的,像冬仨月和扫盲班那种教育,惜乎已经没有条件了。海蓝蓝老师说学生无望升学,素质教育反而更容易实行,当然很有道理,这些人摆脱了升学的枷锁,倒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素质上。这也就告诉我们,你要想找素质教育,最好别到重点学校去,也别找名师,因为他们最擅长的恰恰是应试,否则无法走红。[/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有人会说,难道学习成绩好不代表素质高吗?为什么要把学习成绩与素质对立起来?这个问题很有趣,后面咱们慢慢道来。[/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明天就2014[/COLOR]年了,就用此文做新年献礼吧。[/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各位网友,新年快乐![/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201312,31[/SIZE][SIZE=9pt][/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很享受!谢谢王老师的新年礼物!也祝福王老师马年吉祥!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2
        • 经验8175
        • 文章69
        • 注册2011-06-29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步入学习是为了考试。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5
          • 经验1617
          • 文章258
          • 注册2011-01-10
          [P]实际工作中学生特别希望如此,可能许多老师也希望如此对待学习和考试,但学校领导绝对不允许,家长可能有意见![/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