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育与习惯”系列(29)
    [P][COLOR=rgb(0, 112, 192)][SIZE=4]“教育与习惯”系列(29[/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一般生活习惯形成和运作的机制相同吗?      [/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王晓春[/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这是我读《习惯的力量》一书的困惑。我发现书中所例举的习惯几乎都是生活习惯,用老鼠做实验,也是走路和吃,虽然走迷宫也算是学习,但属于最低级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我就要质疑:研究这类低级的习惯得出的结论,适用于学习和思维等高级习惯吗?[/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还有一个更难解释的问题。按照《习惯的力量》一书的说法,人的习惯是由大脑下部的“基底核”掌控的,而大脑的上部、外层部分,才是负责思维的地方。这种分工用来解释一般生活习惯说得通,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解释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不好办了。既然思维部分是由上层控制的,它是怎么形成习惯的?形成习惯以后,是像一般生活习惯那样沉到基底核去大家混在一起,还是与一般生活习惯分别储存在基底核的不同部位?一旦成为习惯,它是不是就已经不算活的思维,而变成死的思维,变成固化的“知识”了?可不可以说,所谓知识,就是已经形成习惯的思维(死火)?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它就不大可能是和生活习惯一起堆放在基底核,大脑里应该另有区域专门储存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概念。[/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以上想法比较乱,但我觉得很重要,也许是脑科学至今没有解决、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介入脑科学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凭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在实践中验证脑科学目前得出的一些成果。比如我们可以用相同的办法纠正学生在生活上的坏习惯和学习上、思维方面的坏习惯,如果效果差不多,那就证明两类习惯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可能相同,如果效果相差很远,那就说明,高级习惯与低级习惯可能有不同的形成和运作机制,那就需要进一步探究它们各自的机制了。[/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2014,1,7[/SIZE][SIZE=9pt][/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FACE=楷体][SIZE=4]一阵风990:[/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猜想:[/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一般生活习惯形成和运作的机制相同吗?人的习惯是由大脑下部的“基底核”掌控的,而大脑的上部、外层部分,才是负责思维的地方……既然思维部分是由上层控制的,它是怎么形成习惯的?形成习惯以后,是像一般生活习惯那样沉到基底核去大家混在一起,还是与一般生活习惯分别储存在基底核的不同部位?一旦成为习惯,它是不是就已经不算活的思维,而变成死的思维,变成固化的“知识”了?可不可以说,所谓知识,就是已经形成习惯的思维(死火)?”这些问题只能等脑科学家用实验来回答,但我还是想加入一些我的猜想。[/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大脑是自然进化出来的神奇产物,它遵循最省最巧的设计意图。人脑是上帝的杰作,电脑是人设计出的山寨产品,无论如何也充当不了人脑。但他们的工作原理还是很相似的。[/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首先一种行为可以变成一种模式加以固化,固化的程式是可以存储的,人体的运动四肢的协调全以程式化来保存。使用时只要发一个调用指令就可以了,就像齐步走命令一样可以让人走起来。但人的学习和思维有所不同,它也可以受制于某种习惯,按[b]我的理解思维和习惯是分开的,思维习惯是某种习惯会影响思维本身,但思维本身不是习惯。大脑的思维过程可看成大脑的一种行为,习惯可看成支配这一行为程序化指令,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当大脑要思维时(行为时)会按照习惯的指令去做,这就是思维习惯[/b],只要是习惯还是要存入基底核的。学习和思维的结果一定是要产生变化,也就是学习后要产生一种新知识,新知识可以存储,语言概念都可以存储,只[b]是存储区域在大脑表层特定区域,应该不在基底核,基底核存储的类似于本能一样的行为指令,是人无法意识到的东西,而大脑表层存储语言符号类东西,在使用时大脑皮层要经常用思维来重组才能有意义,应该说表层存储的东西是人意识的基础,人能意识到,每次使用都运用思维。再死也是活的。 [/b][/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学习和思维本身还是让人很费解的。[/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学习必然要调用已有知识,思维伴随学习的全过程,思维运动又要受制于习惯,习惯来自于基底核,学习结束肯定已经改变了某些可存储数据,而且学习过程使思维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大脑神经元及传输网络变得发达而高效了,所谓用进废退,习惯又起了一次作用,如果学习者感到快乐,习惯会变得更稳固。[/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SIZE=4][FACE=楷体]一阵风990[/SIZE]:[/FACE][/P][P][SIZE=4][FACE=楷体] [/SIZE][FACE=楷体]“早期猿人只能在具体的实物操作行动中思维,离开了对具体实物的操作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可见,这种思维活动是与其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交融在一起的。人们所从事的客观物质活动是怎样,其思维活动就怎样,人的思维活动是客观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摘自《思维发生学》。这是语言产生前猿人唯一能进行的思维方式了,没有语言几乎就没有语言之外的思维,这一时期的古猿是看不清楚世界的,其思维能力和人没法比。“人类处于这一时期时,其思维基本上是依附于动作,而不是动作依附于思维。孩子小的时候,一般也具有这个特征。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多动,因为这是启动孩子思维的唯一方式。”当小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还没有语词的时候,思维有可能依附于动作(只是说有可能),但其年龄太小其实也不会有很强的动作能力,小孩子1[/FACE]岁就已经开始用语言表达含义,2岁就有很强的说话愿望了,有时能叽哩哇啦说一大堆,语言思维能力已经很明显了。有个13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神童,据他爸爸说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他就经常教孩子语言,指着冰箱电视上面贴着的字告诉他这是冰箱,这是电视。用语言来培训其思维,应该说是人的优势。现在的小孩子说话都早,还不会走就会学会了说。运动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他生存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是启动思维的唯一方式,还应该说不是好方式,在孩子语言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很容易用动作去表示意愿,这个习惯应该说不是好习惯,大人一般会纠正。好动在学校里从来就不能得到认可,好动变成习惯不利于以后的学习。[/FACE][/P][P][FACE=楷体][SIZE=4] [/SIZE][/FAC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王晓春读后:[/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按我的理解思维和习惯是分开的,思维习惯是某种习惯会影响思维本身,但思维本身不是习惯。大脑的思维过程可看成大脑的一种行为,习惯可看成支配这一行为程序化指令,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当大脑要思维时(行为时)会按照习惯的指令去做,这就是思维习惯,只要是习惯还是要存入基底核的。”一阵风老师的发言非常精彩!比我想的清楚。无论这种猜想是否能够得到脑科学和日常经验的证实,这种猜想总是把我们的思想引向了深入,事实上科学研究都是以猜想为前导的。[/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不过这里还有问题。习惯之所以成为习惯,就在于它是自动化的,无须思考的(通常都是这样看),那么反过来说,只要一涉及思考,它就不是真正的习惯了。如果这个推理的前提和推理过程是正确的,那么所谓思维习惯,可能就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思维习惯”这样一种习惯,思维成不了习惯,所谓思维习惯只是人们思考问题时的常用模式。若不赞成这种说法,你只好修改习惯的定义,认定有些习惯是包含思考的。[/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那么学习习惯又是什么呢?学习习惯指的只是学习的外部行为(听讲,写作业,讨论发言等)吗?包含不包含学生的思维习惯?这些都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我们平日所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说法和做法就都和“没头的的苍蝇乱撞”差别不大了。[/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这种讨论非常好。我们通过这种讨论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很多我们平日自以为很明白的事情,其实根本就不明白,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千百倍。这种感觉对于探索者是欣喜,对于思想懒惰者则可能是沮丧。面对后一种人,我们只能表示歉意,对不起,打扰您的安宁了。[/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2013,1,8[/SIZE][/COLOR][/P][P][SIZE=9pt][COLOR=rgb(0, 112, 192)] [/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