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不评比学校如何给班主任压力?”
    [P][SIZE=4]“不评比学校如何给班主任压力?”[/SIZE][/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4]663(k12班风小论坛)[/SIZE][/P][P][SIZE=4] [/SIZE][/P][P][SIZE=4]我刚看完王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其中王老师有提到过,说现在的学校最好取消掉对班主任的评比,那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评比学校如何给班主任压力,要是班主任不作为怎么办?[/SIZE][/P][P][SIZE=4] [/SIZE][/P][P][SIZE=4][COLOR=rgb(0, 112, 192)]663[/COLOR][COLOR=rgb(0, 112, 192)]老师:[/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如果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主要靠“学校给压力”来维持,那也太可悲了。谁给孔子压力?谁给私塾先生压力?事实上文革前17[/COLOR]年,中小学并没有现在这种评比,那时候教师的敬业精神,一点不比现在差,可能总体上还要更好一些。所以,用评比的办法推动班主任工作,未必是一种进步,很可能是有关领导能力不足的表现。因为如果不用班级评比施压,校领导遇到问题就必须具体分析,进行个别指导,这对领导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评比就简单了,只要从哪里趸来一个细化的方案,按项目画对勾就是了,分数高就是好,分数低就是差,根本不用动脑筋分析,这多省心?所以恕我直言,那些评比方案其实是给智商比较低的领导预备的。然而学校这样管理教师,也就训练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于是很自然地,教师就会用同样的方式评比学生,教育从此评比化了。评比的必然结果是被评者越来越被动,也就是越来越不自觉,学生不守纪律者、厌学者越来越多,与评比很有关系。教师的敬业精神,也会随着评比的无微不至而下降,于是就需要更严格的评比来防范,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地方已经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那就和工厂管理打工仔差不多了,如此管理,和防范小偷差不多了,简直是对师德的讽刺。[/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有人可能会问,不搞评比,各班出了问题,怎么办?很简单呀,哪个班有什么问题,和班主任一起研究解决不就行了吗?几个班有相同问题,把几个班主任都找来,一起研究对策,这有什么不可以?[/COLOR]当年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记得就是这样的。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没必要把大家排队比较。排队的本质是借助群体压力,让你面子上过不去,以此逼迫人“抓紧”,细想真是没有意思,把知识分子当什么了!主持评比的人又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工头吗?[/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我反对如今流行的评比,并不是反对教师评价。对教师的工作,当然应该有适时适当的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平,这个定期体检道理差不多。确实不合格的人,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但是这种评估应该由独立机构来做,该机构必须与学校没有利益关联,而且确实是内行。由行政领导搞评比,等于立法者兼执法者,弊端太大。另外这种评比结果不应该公布,也不应该排队,其人自己知道,有关领导知道,就可以了。不作为的教师,不合格的教师,肯定有的,哪个时代没有?问题是,多数教师不是这个问题。谁有问题你处理谁就是了,不能因为有个别教师不作为,就让多数教师陪着他们被监视、被排队,担惊受怕地工作。领导不是希望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吗?哪有因为害怕而热爱一种工作的?因为怕它,所以爱它?没听说过。[/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您参考。[/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SIZE][/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2014[/COLOR][COLOR=rgb(0, 112, 192)],1,10[/COLOR][/SIZE][/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SIZE=9pt][/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SIZE=4]   [/SIZE][/P][P][SIZE=4]663:[/SIZE][/P][P][SIZE=4] [/SIZE][/P][P][SIZE=4]谢谢王老师,在k12论坛逛总觉得中国教育还有希望,因为这里有好老师,其实我们领导就是这种只关注评比的领导,但是我并不埋怨,我知道做什么事是对真正对学生好。一起加油吧,真希望王老师来当我们的校长。[/SIZE][/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4]663:[/SIZE][/P][P][SIZE=4]王老师,我已经在网上买了你的《教育诊疗》,只不过在下周一之前回不来了,我想在下周一最后的一节班会课上给他们做心理测试,比如做早期记忆的测试......[/SIZE][/P][P][SIZE=4]王老师,早期记忆的测试应该怎么做?是不是用其中的一个方法测试就好了,还是几种方法一起呢?[/SIZE][/P][P][SIZE=4]注:我的班56人,高二文科班,学生都为乡镇生源,有一半是基础差的择校生,他们大多数的文字基础差。[/SIZE][/P][P][SIZE=4] [/SIZE][/P][P][SIZE=4]海蓝蓝2895:[/SIZE][/P][P][SIZE=4] [/SIZE][/P][P][SIZE=4]首先我建议几种方法都用,彼此印证,才能用这些残片拼出比较立体的人像。[/SIZE][/P][P][SIZE=4]其次,王老师不在我们身边,我们请王老师协助诊疗的学生,他不容易接触到,所以,我建议您还要利用好这个优势。比如,研读学生的作文,研读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关系,其他学生对他的评价,研读你和他们交往过程中各种信息,尤其是异于常人的地方——这就需要你多观察思考了。比如我课间有时候会看,学生一下课他们都干什么事,讨论什么话题,他们谁和谁关系好,关系不好,如果再深入问“为什么”那就触及到观察对象的个性……这些都可能在以后和该生打交道发挥作用。[/SIZE][/P][P][SIZE=4] [/SIZE][/P][P][SIZE=4][COLOR=rgb(0, 112, 192)]663[/SIZE][COLOR=rgb(0, 112, 192)]老师:[/COLOR][/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SIZE][COLOR=rgb(0, 112, 192)]我很赞成您的态度,不埋怨领导,也不盼望来个好领导。你盼了三年,换了一个校长,水平和前任差不多,你这三年时间可就蹉跎了。别管他。商界有句口号叫“闷头发财”,很有道理,我就主张老师们都“闷头进修”,每天不停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才是正经,细水长流,其实也不累。但你若真有水平了,什么领导也无法小看你。这就行了。其实当年毛泽东当下级的时候,就是这么办的,人家在大城市抛头露面,他在山沟里闷头干实事,一点都不在乎人家看得起看不起,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COLOR][/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SIZE][COLOR=rgb(0, 112, 192)]关于早期记忆,建议您告诉学生,早期记忆分析有助于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今后的人生扬长避短,实现自我。所谓早期记忆,指的是你记得住的6[/COLOR]岁眼前的事情(能记住画面和情境的),要特别注意写出当时自己的感觉和心情。如果记事比较晚,最晚可以延长到10岁。不要按时间顺序写,要按记忆的清晰度来写,哪个情境最先从脑子里跳出来,就先写哪个。这种记忆一般是一组,但也有的只是一两个。这不是作文,必须真实,必须是自己脑子里确实记住的东西,听大人说的不算。因为高中生心眼比较多,有人也许会害怕暴露隐私,那就告诉他们,此事只有教师自己知道,不会公开,教师的解读,也只会告诉学生本人,且仅供参考。实在不愿写的,可以不写。早期记忆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但只是渠道之一,海蓝蓝老师说得对,结合其他渠道进行综合分析,效果会更好。[/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P][SIZE=4][COLOR=rgb(0, 112, 192)]                    [/SIZE][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      14[/COLOR],1,11[/COLOR][/P][P][COLOR=rgb(0, 112, 192)][SIZE=4]                      [/SIZE][/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158827
        • 文章593
        • 注册2013-10-08
        [P][COLOR=#0070c0][SIZE=4]“问题是,多数教师不是这个问题。谁有问题你处理谁就是了,不能因为有个别教师不作为,就让多数教师陪着他们被监视、被排队,担惊受怕地工作。领导不是希望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吗?哪有因为害怕而热爱一种工作的?因为怕它,所以爱它?没听说过。[/SIZE][/COLOR][/P][P][COLOR=#0070c0][SIZE=4][/SIZE][/COLOR] [/P][P][COLOR=#0070c0][SIZE=4]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我喜欢!我想99%的班主任也认同![/SIZE][/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SIZE=4]在现在的国情下,要指望校长的素质有多高,我觉得真的很不现实,就算有真正懂得教育的校长,那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吧。作为一位普通的老师,王老师给的建议真的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靠自己努力吧。[/SIZE]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2
            • 经验582
            • 文章118
            • 注册2013-05-06
            [P]评比是刚需,但,怎么挖掘刚需评比的引领力能很关键。[/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