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记忆问题(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记忆问题([/SIZE][SIZE=3]3[/SIZE][/COLOR][/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按:[/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人会“记错”,电脑好像就不会,电脑的错误似乎是另一种性质的。人的错误记忆是怎么回事?人梦见的东西,有哪些属于记忆,哪些属于“创作”?这些都是我没想明白的问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2014,6,10[/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海蓝蓝[/SIZE][SIZE=3]2895([/SIZE][/FACE][SIZE=3]班风小论坛[/SIZ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看了一阵风老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阐述有关于记忆方面的内容,觉得很是有趣,我在这里插一些话,比如一阵风老师提到的“大脑中的数据又是如何分类的呢?应该是根据人的理解来分类的。人会把要存储的数据按自己的理解分类存放。分类的原则大致是相关,相近,相似。”这一部分内容,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是属于编码程序,编码首先是从注意开始,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周围的信息是不计其数,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人只能注意到他认为应该注意到的信息,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总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注意,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开始向他们传递某种信息,只有学生意识到了,且也愿意接受你传递来的信息教师的工作才有办法展开,学生接受到老师的信息之后是不可能像电脑那样进行复制保持,他还要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过程和后期的信息提取程序是有很大的关系,编码过程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出一个人智商的高下了,这里高下就反应在一个人对信息编码编的维度。[/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比如“黑”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①学生写:黑板、黑暗、黑人、黑乎乎、黑山、黑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②黑人、黑狗、黑鸡、黑马、黑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③学生写:黑人、黑狗、黑鸡、黑马、黑驴 黑窝棚[/SIZE][SIZE=3]  [/SIZE][/FACE][SIZE=3]黑房子黑森林……[/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们暂时以三个例子作为分析,同样对”黑“进行分析,①②③学生基本上近乎于用组词方式来联想且基本上是名词,这是一种极低的思维,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发现在三个学生中思维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分,①学生对信息编码的维度只有一维,因为”黑板、黑暗、黑人、黑乎乎、黑山、黑水“之间没什么关系。同样这样的编码在词语联想中经常是首尾衔接,比如”黑人人口[/SIZE][SIZE=3]  [/SIZE][/FACE][SIZE=3]口舌 舌头 头部部队……“小孩子喜欢做这类的游戏,为什么喜欢?就是因为不需要太动脑。②虽然也是以”黑“字打头,但我们可以看出,是所写的词语都是属于动物类;而③则有两个分类:动物和地点。这三个学生编码的维度不同,提取信息的难易度当然就不同了,狡兔之所以长命,是因为有”三窟“[/SIZE][SIZE=3],[/SIZE][SIZE=3]三窟比一窟的生存几率提高多少倍我们可想而知。[/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当然,我们还可以对”黑“进行其他的编码,比如”相反“的“白”;或者相关——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或者与 “黑”有关的个人体验故事或者和黑有关的情感性词语或者抽象性词语等等,总之维度越多,体现出来的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越好。有的学生由于维度不足再加上词汇量不足,维度的转换又成问题,写几个词就接不下去,我们经常说这类人是不聪明的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以上说的是记忆中信息的编码方面的一些看法,下边再接着说在记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逻辑”的作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再从按呈现方式来看,图像类信息始终比文字类信息更容易记住,这是人的本能,就在于人和图像比人和文字更亲近。就是说人对图比人对文字理解的更好。(不包括特别图像。)[/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个体思维的统一性维持了人的行为的统一性,同时它也限制了人的多重行为(精神分裂就是一种多重行为)。统一性要求人的行为前后一致,逻辑通顺。也要求人表达出来的思想不能互相矛盾。因此无法被更好统一在一个整体中的东西很难纳入记忆之中。这样,不理解的和不相符的都是不容易记忆的,大脑通过屏蔽这些无法存放的东西来维持自身的合理性。”以上是引自一阵风老师文章里的一段话。[/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从思维发展的历史来看,抽象的逻辑思维是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文字就是属于抽象思维的产物,中国人看英文,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学习,是看不懂的,同样英国人也看不懂汉文。而形象的思维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我们一睁开眼睛,世界就以图像的形式来向我们传递信息,不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看到相同的一副图画产生的认知上的差异不会超过文字,小孩子不用旁人教自己就会观察周围的事物,都说明了对图片的观察是比较低级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图片要比文字好理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里我又不得不再重申一下我的论点,逻辑思维只是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人类幼年以及人的幼年,形象思维都是占优势,就如我们早期记忆画面感都特别强,且早期的记忆都伴随着某种强烈的感情。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一阵风老师所言的“统一性要求人的行为前后一致,逻辑通顺。也要求人表达出来的思想不能互相矛盾。因此无法被更好统一在一个整体中的东西很难纳入记忆之中。”说法就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人的行为是否一致其实是没有太大关系,逻辑是否通顺也不是大问题,比如“自相矛盾”的故事里所提示的就是逻辑上存在问题,但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却能“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为什么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借用课标的术语“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来解释应该是可以解释得通,卖矛兼卖盾的生意人,正是由于强烈的想把矛与盾推销出去的心态,导致他不顾逻辑的叫卖。我们看到学生和老师亲近和疏远——多是源于他们对老师的情感上的认可,尤其是年级越低的学生越是如此,有的老师说:“你自己不肯读书想和老师过不去,损失的是你自己”。在逻辑上学生的行为似乎难以得到解释,但在情感上很容易得到解释:因为老师疼爱我,所以我亲近他,因为老师不疼爱我,所以我就疏远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在我们心底深处,能驱动我们的不是逻辑而是情感。如果逻辑能驱动,博弈论则会大行其道,但博弈论显然不容易做到无往而不胜,这是因为人还具有很不逻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如最近王老师的论坛里一个帖子里说到一个女生用自我绑架来要挟父母,而父母却一再顺从。如果从逻辑上看,这一对活宝玩的游戏是毫无意义,只要一方退场戏就演不下去,但情感迷糊了他们的理性的判断,他们在泥潭里痛苦而快乐万分地互相折磨,自残而残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你告诉烟鬼和酒鬼抽烟喝酒有害健康吗?其实,烟鬼和酒鬼早就知道,对于害处是什么,他们恐怕比你清楚,之所以还自残自己,不是逻辑认知问题,而是感情上依赖造成了习惯。不过,我还得补充一下,并不是说“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是唯一的理由,比如生存的需求更是压倒一切的硬性需求,在生存需求之下,人接近或者等同于动物,“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能起的作用当然就非常有限了,还好,威胁到生存的事并不是经常发生的,而对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认同则是经常匮乏的,这对老要学生“记住老师说的话和讲的课”的老师来说,是需要提醒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高记忆的效果,我们优先考虑的是“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系统,同样也是一个人的记忆的动力系统,少了“情感和态度价值观”这个引擎,就算是奔驰、悍马,想跑起来不亦难乎?[/SIZE][SIZE=3](14,6,8)[/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SIZE][SIZE=3]990[/SIZE][/FACE][SIZE=3]([/SIZE][SIZE=3]k12[/SIZE][SIZE=3]班风小论坛)[/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编码首先是从注意开始,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周围的信息是不计其数,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人只能注意到他认为应该注意到的信息,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总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注意”。课堂教学是有意引起学生注意的行为,情景引入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有个专家曾说,情景进入是为了情景退出,最后教学要把学生引到情景后面的知识上去,情景退出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短的时间短的那些学生也一并退出了,如果说现在学生普遍存在什么问题的话,我认为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足够长的时间。以我观察,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较短。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刺激,教学中的情景引入大多以视频,音频,游戏,实验等手段来施加刺激,如果这些孩子从小就在电视电脑前长大,这种刺激的方式就几乎不具有刺激性。而学生对实验的更多表现的是想参与,如果参与不了,有些学生也同样就放弃了对它的关注。引起学生注意的这些常用手段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既不神秘也不特别有趣。这些手段的无效成了一些年轻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伤痛。现在学生在校时间长,课时多,每天多达[/SIZE][SIZE=3]9[/SIZE][/FACE][SIZE=3]节课,至少有一多半课上都要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每位教师都要让学生特别注意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最后学生注意力匮乏也是必然的。早晨第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比,学生普遍要安静,注意力集中程度要高些。注意力带来的是记忆力,注意力匮乏带来的是记忆力匮乏。([/SIZE][SIZE=3]14,6,8[/SIZ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海蓝蓝老师发现的这个问题确实有意思。互相矛盾事物存在在一个人身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种情况真有,因为我就多次发现这种现象。但在这些人交谈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应该说当你告诉他他前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往往很吃惊。目前人们常常关注政治,政治诉求上的矛盾现象更多,这种矛盾多是很间接的。当这两件互相矛盾事情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对立的时候,很多人只盯着一端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当明确了这两件事是矛盾的之后,人们通常会改变对它们的理解和看法。至少不再把这些作为行为的理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在我们心底深处,能驱动我们行为的是情感,是理想,是愿望,是野心。而情感的核心是价值。无论是什么,当人行为的时候人都会尽可保持统一性。价值观就是一种统一的东西,详细分析它可能有互相矛盾之处,但当事人一定以为它是一致的。([/SIZE][SIZE=3]6,8[/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海蓝蓝[/SIZE][SIZE=3]2895[/SIZE][/FACE][SIZE=3](班风)[/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价值观就是一种统一的东西,详细分析它可能有互相矛盾之处,但当事人一定以为它是一致的[/SIZE][SIZE=3].[/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不过有些地方,我们看过去似乎是矛盾,但在当事人那儿未必是矛盾的,比如道德的角色可置换型问题,也就是说,你对我提出的要求,我也可以用这个要求来要求你,在现实当中经常行不通,比如说,我请你吃一次棒棒糖,你不请我,我认为你不够道德。但不愿意请客的当事人未必是这样认为。原因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前提是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但很多人并不认为别人和自己是可以等同视之,自己要比别人更重要一些,就如奥威尔《动物庄园》中猪宣布:“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猪更平等一些。”因此,在他们心里,这是不矛盾的。([/SIZE][SIZE=3]6,8[/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夸克[/SIZE][SIZE=3]7292[/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一阵风老师说:记住的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记忆的内容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关系。这句话讲得比较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诠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SIZE=3] [/SIZE][FACE=楷体][SIZE=3]例如:从学科特色角度考虑;从智能倾向角度考虑;从学习类型考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我接下来提供一个视角:[/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这两天参加培训,刚好讲到人的内感官,其中有一个实验,请一个老师描述自己一次旅游的经历,其余[/SIZE][SIZE=3]3[/SIZE][/FACE][SIZE=3]个人拿笔记录,分别记录和听觉,视觉,感觉有关的内容,就发现了不同老师的描述确实倾向不同,有些老师记忆中的画面,图片场景偏多,如“天空很蓝”之类,有些老师记忆中感觉偏多,如“湿漉漉”,“拥挤”之类,说明记忆的内容确实有取向性。[/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所以,从内感官类型的角度考虑:记忆的选择性表现为:内感官以视觉为主的,回忆中描述画面的比较多。内感官以感觉为主的,回忆中描述自己的感觉就比较多。[/SIZE][SIZE=3](6,9)[/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夸克[/SIZE][SIZE=3]7292[/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一阵风老师的发言也引发我的另一个思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老师提到:人能学会很多很多知识,记住很多很多信息。既使再多信息,存放时它也会被按簇整齐码放在一起,用一个类似于目录的线索把一类数据堆放在一起,调用时也是这样,由一个目录线索牵引出一系列相关数据。大脑中的数据又是如何分类的呢?应该是根据人的理解来分类的。人会把要存储的数据按自己的理解分类存放。[/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老师还有一段话:脑细胞是记忆的物质基础,人脑约有[/SIZE][SIZE=3]1000[/SIZE][/FACE][SIZE=3]亿个神经元细胞,所有记忆就存储在这些神经元之中。但这些神经元的联系不是平面网络,而是立体的复杂和联络方式,每个神经元有成千上万个触手,这些触手与其它神经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联系紧密快捷,有些联系疏远薄弱。所记忆的信息有些长久,有些短暂。[/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而《环球杂志》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记忆并不像摄像机,也不像记事本、相片、硬盘或者其他各种各样具备储存功能的设备。它其实更像一张网,连接着不同的人和事。最近的研究发现,失忆的人同时也失去了把脑子里的事情相互联系起来的能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知识和记忆并不是被分别存储在大脑的特定位置,而是遍布整个大脑皮层。我们在经历一件事时,同时兴奋的脑细胞之间会建立永久的连接,接下来这些连接会让一个脑细胞网络再次兴奋,也就是形成了我们的记忆,新的经历会让脑细胞网络发展出更多连接,让记忆更加丰富,帮助我们学习,但有时也会产生错误记忆。我们记住的,都是经验中能够帮助我们作出预测的那些事情,我们还倾向于记住那些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鸣的人和事。人的记忆是可以不断积累和调整的。记忆的关键在于联想。因为知识来自联系,所以最佳的学习策略是找出不同主题间有意义的关联。[/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其实我感觉一阵风老师的前后两段话有一些矛盾之处,我们习惯认为大脑里面有一个仓库,人学习或经历的内容经人脑接收后存储在这个仓库里,需要用的时候再调出来。以上后两段资料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可能是错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立体网络?我们记忆的内容在这个立体网络里面是如何存储,如何整合,如何调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想:探究出这些问题,或许会促进我们的教学研究。[/SIZE][SIZE=3](6,9)[/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SIZE][SIZE=3]990[/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记忆更像是一张网。首先它可能能帮我回答一个遗留问题,电脑上已经写上信息的地方是不能重复写信息的,人脑中已经存有信息的神经元细胞还能写入其它信息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脑的存储能力就会大的惊人。如果可以的话,那么神经元的信息写入方式必是奇妙的立体方式。顺着记忆更像是一张网来思考,可能新加入的记忆信息与大脑中以往信息会有重叠覆盖。如果旧的不马上下沉的话,新的和旧的必然要重叠,不可能划界而存。这样一个原本写有信息的神经元细胞上又写进去了新的信息[/SIZE][SIZE=3],[/SIZE][/FACE][SIZE=3]这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理解,任何纳入记忆的信息必然是经过理解和筛选了的,理解本身意味着与另外的信息建立了联系。也就说不能完全孤立存入信息,而每个神经元和其它神经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记忆是成片形成的则是合理的,筛选同样也不是孤立的进行的。[/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知识和记忆并不是被分别存储在大脑的特定位置,而是遍布整个大脑皮层。”“新的经历会让脑细胞网络发展出更多连接,让记忆更加丰富”。记忆过程像是在编织,编织就是通过引线来实现的,丰富的记忆主要表现在丰富的网络上,我把人的所有记忆想象成一种像蜂巢一样的编织品,编织品是多层编织的,每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总有联系,有些联系直接,有些联系间接曲折,连接越多,连接越丰富,记忆状态越好。丰富的记忆代表着丰富的连接。[/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按乔斯坦[/SIZE][SIZE=3].[/SIZE][/FACE][SIZE=3]贾德在《纸牌的秘密》中的说法,人的大脑是需要一个比人自身大脑更复杂的大脑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如果上帝能理解人的大脑,那他一定无法理解他自己的大脑。人能理解蚯蚓的大脑,但蚯蚓自己不行。现存的科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找到真相的方法,但要模拟一个正常人脑至少需要[/SIZE][SIZE=3]10[/SIZE][SIZE=3]万台电脑。根据罗杰[/SIZE][FACE=宋体][SIZE=3]•[/SIZE][/FACE][FACE=楷体][SIZE=3]彭罗斯的《皇帝的新脑》一书中的思想,人脑所产生的智慧是电脑根本无法仿照的。目前,我们所讨论的关于人脑的记忆原理,对人类还[/SIZE][/FACE][FACE=楷体][SIZE=3]是个未解之谜。我们无法理解上帝所创造的人脑它的工作机理,但通过思考讨论我们能对它的工作有所感觉,它要比人所创造的电脑巧妙的多,如果把一个孩子比作一个裸机,他会自己安装操作系统,会自我发展,即使没人教育也行。电脑存储的方式是人能想到的最最巧妙的方式,但和人脑比起来似乎还有很大问题。人自己也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在大脑来实现自己的意图,比如,增强记忆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但由于(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大脑,所以无法入手很好的利用它。即使有人利用的不错,他自己往往也不太了解自己是怎么做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我试图以最一般的方式来理解大脑记忆的过程,只能以类比的方式来思考。比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知识和记忆并不是被分别存储在大脑的特定位置,而是遍布整个大脑皮层。我就感到会不会是他理解错了,因为存放东西是需要地方的,这是常识,如果有人说几个物体可以同时[/SIZE][SIZE=3]A[/SIZE][/FACE][SIZE=3]在[/SIZE][SIZE=3]B[/SIZE][SIZE=3]中,[/SIZE][SIZE=3]B[/SIZE][SIZE=3]在[/SIZE][SIZE=3]A[/SIZE][SIZE=3]中,我就一时难以想象是怎么回事,因为它不符合一般理解。存储信息似乎有也这种感觉,但我还不能确定存入能否并列或叠加存在,如果并列叠加可以的话,我就可以把心理学家的观点改造成我能理解的样子了。即记忆存储更像编织,必须和大脑中的其它信息织在一起,所以它遍布整个大脑皮层,同理,调取这样的信息也一样会牵动整个系统。常常思考的人也一定会使得信息连接在大脑中变得易浮出,整个网络也因为常常思考而变得有高效起来。这同样还能解释为什么记忆有时会张冠李戴,首先这些张冠李戴的信息本来就不是割裂的,是连接在一起的,信息在大脑中是动态的起伏状态,一件事的一些信息下沉和另一件事的浮起信息完全接在一起无法区别了,当事人回忆时把它当成了一件事。把信息以网络编在一起,使每个信息都变得有意义,易调取,但它也容易互相纠缠而无法分清。每个人编织的网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体现自己的理解。这可看成他的特点。([/SIZE][SIZE=3]6,10[/SIZ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海蓝蓝[/SIZE][SIZE=3]2895[/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识别了[/SIZE][SIZE=3]Tet1[/SIZE][/FACE][SIZE=3],该基因具有“消除记忆”的迷人功能。这同金[/SIZE][SIZE=3]-[/SIZE][SIZE=3]凯瑞和凯特[/SIZE][SIZE=3]-[/SIZE][SIZE=3]温丝莱特联合主演的[/SIZE][SIZE=3]2004[/SIZE][SIZE=3]年影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情节类似。这个在新记忆取代旧记忆时出现的过程被视为达到一个控制甚至完全删除记忆的阶段的关键。[/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进行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表示,如果找到一个增强[/SIZE][SIZE=3]Tet1[/SIZE][/FACE][SIZE=3]基因活性的方法,就可能导致医学进步,例如治疗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患者,把他们的痛苦记忆删除。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他们对[/SIZE][SIZE=3]Tet1[/SIZE][SIZE=3]正常和这种基因遭到破坏的老鼠的学习行为作了比较。他们每次把这两组老鼠放进一个笼子时,对它们进行轻微电击,目的是让老鼠对笼子产生恐惧感。[/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Tet1[/SIZE][/FACE][FACE=楷体][SIZE=3]基因遭到破坏的老鼠对笼子的反应和正常老鼠没两样。但研究人员把它们放回没有实施电击的同一个笼子时,两组老鼠的行为出现不同。令科学家吃惊的是,有[/SIZE][SIZE=3]Tet1[/SIZE][/FACE][SIZE=3]基因的老鼠并不害怕这个笼子,因为它们的痛苦记忆已被新的记忆代替。[/SIZE][SIZE=3]Tet1[/SIZE][SIZE=3]基因遭到破坏的老鼠记忆依然存在,所以受到电击经历的折磨。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安德瑞[/SIZE][SIZE=3]-[/SIZE][SIZE=3]鲁登科说:“它们不能正确地重新学习。它们陷入困境,不能抹去旧记忆。”[/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些研究人员在动物试验后表示,如果他们找到一个增强[/SIZE][SIZE=3]Tet1[/SIZE][/FACE][SIZE=3]基因活性的方法,就可能帮助受上瘾困扰的人和治疗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患者摆脱记忆阴影。鲁登科说:“我们认为增强[/SIZE][SIZE=3]Tet1[/SIZE][SIZE=3]活性最有可能的方法是使用药物,例如一种依然需要我们继续研发的活化剂等。”([/SIZE][SIZE=3]6,10[/SIZ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夸克[/SIZE][SIZE=3]7292[/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老师说:顺着记忆更像是一张网来思考,可能新加入的记忆信息与大脑中以往信息会有重叠覆盖。如果旧的不马上下沉的话,新的和旧的必然要重叠,不可能划界而存。这样一个原本写有信息的神经元细胞上又写进去了新的信息[/SIZE][SIZE=3],[/SIZE][/FACE][SIZE=3]这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理解,任何纳入记忆的信息必然是经过理解和筛选了的,理解本身意味着与另外的信息建立了联系。也就说不能完全孤立存入信息,而每个神经元和其它神经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记忆是成片形成的则是合理的,筛选同样也不是孤立的进行的。”[/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我感觉一阵风老师的“匪夷所思”可能在于对“网的理解。一阵风老师理解的是一张平面的网,我感觉把这个记忆系统理解成一张立体的网络可能就更好接受一些。“一个原本写有信息的神经元细胞上又写进去了新的信息”,这个新的信息不是写在原来的神经元细胞上,而是立体地写在原来神经元的旁边,他们之间又是通过一张立体的网来连接的。然后,同类信息分布在这张立体网的某一个位置,所谓的提炼就是把这些信息的共同点找出来并放大成为一个点,其余的相关信息围绕这一个点遍布在这个立体网络的某一个小区域;所谓的编码就是就是把一些杂乱的信息分类到这个立体网络的各个不同区域,每个不同区域有对应的脑神经控制,如音乐信息由对应的音乐脑神经控制,数字信息由对应的数字脑神经控制。所谓的思考就是对不同类的信息进行网络的连接。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都在这个立体网络的深层,也就是心理学讲的潜意识,我们最近记忆的,需要记忆的,感兴趣的在这个立体网络的最外层也就是大脑皮层,最外层的最活跃,也容易调动和发生连接。记忆力好的也就是网络各个点连接顺利的,记忆不好的就是网络的某些点不是很流畅。从这个角度考虑,只要解决了网络上个点之间的连接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智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FACE=楷体][SIZE=3]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SIZE][SIZE=3]6,10[/SIZE][/FACE][SIZE=3])[/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P]记忆真是太奇妙了。记忆总是跟情感联系在一起,你的情感投入得越深,记忆就越真切。学习了。谢谢分享![/P]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