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育与习惯”系列(62)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教育与习惯”系列([/SIZE][SIZE=3]62[/SIZE][/COLOR][/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改变习惯的两种思路[/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奖赏的影响力很大,因为它们能满足人的渴求感。但人往往意识不到在背后驱动我们行为的渴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为了确定是哪些渴求在驱动习惯,就要用不同奖赏做实验。这也许会花几天、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在做出切实的改变时不应该感到任何压力,你把自己想象成数据收集阶段的科学家就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习惯的力量》【美】查尔斯·都西格 著[/SIZE][SIZE=3]  [/SIZE][/FACE][SIZE=3]中信出版社[/SIZE][SIZE=3]  [/SIZE][SIZE=3]2013[/SIZE][SIZE=3]年[/SIZE][SIZE=3]4[/SIZE][SIZE=3]月第一版[/SIZE][SIZE=3]274[/SIZE][SIZE=3]页 )[/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人的习惯是由奖赏驱动的,也就是说,你的某种习惯一定会给你带来好处和快乐,否则你不会自愿地不断重复某种行为。即使是坏习惯,道理也如此。比如吸毒者,求的就是眼前的快感。问题在于,人们常常意识不到是什么样的渴求在驱动着自己的习惯,我们以为那就是“习惯成自然”,无须什么内部力量来驱动。于是我们就把养成习惯和改变习惯都看成了外部的行为——你重复某种行为,就会形成某种习惯,禁止某种行为,就能改变这种习惯。据我所知,我国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是这样理解习惯的。[/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里提供的是另一种思路。无论关于习惯的形成还是习惯的改变,这条思路强调的都是内因。特别是在纠正某种习惯方面,它的办法突出主体性和探究性,很有参考价值。比如某个学生上课爱说笑话。按传统的办法,要加以纠正,那就是讲道理和奖惩。所谓讲道理,就是让他认识到上课说话不对,然后改正,这是道德主义的思路,先分清是非。所谓奖惩,那就是你上课说话减少了,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要是不改,就给予批评和惩罚。总之这种办法侧重于让犯错的学生认识并服从外部对他的要求,而不是侧重让他自己认识自己。新的思路不是这样,它不但承认犯错的学生是主体,而且把他看作一个研究者,帮他探究自己习惯的奥秘,自己想办法改正。比如上课说话,你究竟是出于人际交往的需要?还是表现欲?还是表达欲?如果是出于人际交往的需要,那么创造机会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就有可能减少上课说话。如果是表现欲,则在其他方面多给自己一些表现的机会,也可能减少上课的说话。如果是表达欲,那么多发言甚至多朗读也可能减少上课说话。总而言之,这种思路的重点不在于“认错”,而在于探究“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传统的思路是“眼睛向外”,这种思路就是“眼睛向内”,回看自己,研究自己,而不是简单地“谴责自己,管住自己”。[/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前一种思路让你做自己的管理者,后一种思路请你做自己的研究者,前者是道德思路或者管理思路,后者属于科学思路。[/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不认为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我也不认为后者应该完全取代前者,我只是认为,作为教育者,如果只会第一种办法,完全不知道、不会运用第二种办法,那是不行的,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2014,6,20[/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P][COLOR=#0070c0]“新的思路不是这样,它不但承认犯错的学生是主体,而且把他看作一个研究者,帮他探究自己习惯的奥秘,自己想办法改正。”[/COLOR][/P][P][COLOR=#0070c0]这种思路真的是治本的好办法。[/COLOR][/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人的习惯是由奖赏驱动的”非常有道理!学习了。谢谢分享!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