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关于教育创新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关于教育创新[/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宋体][SIZE=12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SIZE=12pt][FACE=Calibri][COLOR=#2b2bd5] [/COLOR][/FACE][/SIZ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魏忠先生在《质疑北京十一学校模式》一文中说:[/COLOR][/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维基百科查世界山著名的教育实践者和理论家,几乎都采用这个词汇educator[/SIZE][/FACE](教育专家),极少使用educationist(教育家)。美国的杜威、意大利的玛丽亚·蒙台梭利、捷克的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德国的赫尔巴特、英国的纽曼,够厉害的吧,全部采用的是educator(教育专家)。[/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为什么同样作为学科,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都能随便称家(ist[/SIZE][/FACE]),而教育就不能随便ist呢?那是因为,在我看来科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是比较容易想出新点子、做出新实践的,而教育领域,确实很难。我们看李希贵的教育实验,很伟大,但是与《音乐之声》的女主角所采用的教育方法相比又有哪些创新呢?再与2000多年的孔子相比,又有哪些创新呢?中国教育不怎么样,花样却翻新的不得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在我看来,教师不需要那么多等级和那么多技巧,更不需要什么特技(疑为“特级”——王晓春著)教师,靠的是两点:一是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二是常识和良心。而我们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教研、教育论文,又有什么真正的实质内容呢?如果有,如此60多年的实践,何以让李希贵那三脚猫似的美式课堂冲击得自信心全无呢?事实上,一个学生好不好,一是看学生,二是看教师,人家两个人的事情,和你教育家何关?[/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有些话比较偏激、尖刻,但其思想很有合理之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教育家和其他各种“家”确实不一样,教育很难有原创的思想,教育的所谓“创新”,其含义与一般的创新也有所不同。我说过,教育是最不科学的科学,最不专业的专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2009[/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年,我在拙著《给教师一件新武器》的前言中,说过这样的话:[/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我们的教育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严重缺乏创造性。[/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如果剥去流行的新潮口号的外衣,实地观察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你会发现,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教师还在用他们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办法教育学生,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具体招数,都没有什么变化。新瓶装的皆是旧酒。让你眼花缭乱的,只是不断改换的包装。[/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教育者真实的创造性体现在哪里?                       [/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这是我多年来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教育是一门缺乏原创性的科学。这主要并不是因为教育家们智商低,而是因为教育本质上缺乏自然科学那样严格的独立性,它的边界比较模糊,而且它(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侧重点是传递、传承某种东西,而不是创造新的东西。这就注定了教育有某种“寄生性”,它必须不断从其他各类学科种汲取营养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也注定了它有某种程度的“滞后性”,教育总是跟在哲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管理学等等的后面,随着人家的更新而变化。教育无法领导科学潮流。从来都是哲学出现了新学派,心理学出现了新学派,文学出现了新流派,教育才会出现新的流派。教育的新流派几乎总是其他学科新学派在教育界的回声。[/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如此说来,教育者岂不注定了根本就没有创新的机遇了吗?教育岂不是与创造性无缘了吗?[/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这正是问题的关键。[/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教育绝对需要创造性,但教育的创造性是另一种创造性,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式的创造性,要的是把各种学科的智慧都“拿来”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服务,要的是是综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教育者应该是最典型的“拿来主义”者,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人,是特别善于整合各种知识的人,是具备自己稳定视角的“杂家”。[/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其他学科的产品是知识,而教育的产品是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影响人、培养人的学问。[/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哲学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心灵是什么,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怎样变成某种人,社会学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文学告诉我们人们在怎样生活,伦理学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做人……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思想资料和思路。没有这些学科做基础,教育就不可能有深度。你连什么是人都没搞清楚,如何教育人?[/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但是,所有这些科学,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现代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孩子社会化。而这,就是教育科学的任务。教育者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这是一种用教育者的眼光吸收一切知识、加以整合与改造的本领,是一种很高级的创造性。[/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魏忠先生说:“教师不需要那么多等级和那么多技巧,更不需要什么特技(疑为“特级”——王晓春著)教师,靠的是两点:一是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二是常识和良心。而我们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教研、教育论文,又有什么真正的实质内容呢?……事实上,一个学生好不好,一是看学生,二是看教师,人家两个人的事情,和你教育家何关?”这话说得有些过火,但抓住了关键。教育制度呀,教学手段呀,教学方法呀,这些东西都有作用,但是具体到一个教师,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你自身的人品和学养,其次是学生的素质。所以我历来主张,不要太在意那些流行的什么模式,更不要盲目追随上级推广的“先进经验”,那些东西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没必要跟着翩翩起舞。当然校长非要照搬,你往往不得不做,你也可能从中学到一些好东西,但你要有主心骨,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千万不要以为用些新招数,自己就一定能达到新境界,那可未必。各种新模式都可能包含有益的东西,可以学习,但不可以迷信和照搬。[/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   2014[FACE=宋体][SIZE=12pt],12[/SIZE][/FACE],31[/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P][FACE=楷体][LINE-HEIGHT=2][SIZE=12pt][COLOR=#2b2bd5]“教育绝对需要创造性,但教育的创造性是另一种创造性,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式的创造性,要的是把各种学科的智慧都“拿来”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服务,要的是是综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FACE][/SIZE][/LINE-HEIGHT][/COLOR][/P][P][FACE=楷体][LINE-HEIGHT=2][SIZE=12pt][COLOR=#2b2bd5]王老师的这段论述非常精辟,道出了教育创造性的真谛。谢谢![/FACE][/SIZE][/LINE-HEIGHT][/COLOR][/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LINE-HEIGHT=32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b]         “教育绝对需要创造性,但教育的创造性是另一种创造性,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式的创造性,要的是把各种学科的智慧都“拿来”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服务,要的是是综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话,王老师说得真实在。[/b][/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LINE-HEIGHT=32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b][COLOR=#090909]         “教师,靠的是两点:一是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二是常识和良心。”二者缺一不可。王老师总结得真到位![/COLOR][/b][/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b][COLOR=#090909]         学习了。谢谢分享![/COLOR][/b][/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