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今天我做了一个初一年男生的自残干预,原先也是有许多问题想不明白,问也没地方问,不过,我认为即使问的话,有许多问题我是比咨询老师更熟悉,而最熟悉的应该是学生自己,所以我就找学生去问,问了之后问题就证实了,就豁然开朗了,没那么复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自杀干预我倒是做过两个案例,自残我倒是从没有做过,看到这个案例的老师和王老师如果有空请抽空点评点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因为以前没遇到学生自残的案例,所以,我一直不敢介入到陈x[/SIZE][/FACE]自残的事件里,因为我不大明白这类案件一般处理的程序,前次问了本市的心理咨询群,可是没人吭声,不过这只不过证实了我对本市的心理咨询现状的猜测,本来想等本周六上心理咨询课(我正在培训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拿去问老师,不过这段时间也也没有把这事情都放下,我尽可能和陈x增加接触,培养感情,在课堂上qq群里表扬他的良好的行为,为真正心理咨询的时候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陈x在qq里也多次发文字给我,有时候问作业[b](他的语文入学成绩是零分,已经好几年都没做作业了[/b]);有时候还会向我问好,要知道他在开学初的时候连说话都说不出来的。我还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是,陈x当时自残的时候心理状态该会是怎么样?我估测过去,他可能觉得某件事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或者他的思维处于混沌当中,自己也理不清楚。[/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可是,昨天又有学生告诉我,陈x[/SIZE][/FACE]又把开水泼在手上了。我想这事情要提早介入,不能等了。可是,让我迷惑的是,陈x在那天晚上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手是被开水不小心烫了,而不是自残行为。不过这事儿不问陈x也是了解不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那么,方案该如何呢?我只能自己设计了,按照正常处理事情的方案是,首先先弄明白在陈x[/SIZE][/FACE]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其次,分析这些事情里的问题,再次,提出解决方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也就是说在三个环节里,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环节如果出差错,那么后边两个问题应该说是白忙。也就是说这个环节用去的时间应该是最多,有时候问题弄明白了,解决方案就水到渠成地产生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把他叫到会议室里来。先看看他的伤口,让我感到高兴的是,陈x[/SIZE][/FACE]现在和我交流没出现多大的问题。首先我确定了[b]陈x第二次手被烫伤是因为不小心,而第一次确实是自残行为。[/b][/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然后我问陈x[/SIZE][/FACE],自残的时候心理感觉是怎么样,果然他的感觉如我猜测,一片混沌没有出路。[/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接着问,你这样的感受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回答说是由他父亲引起的。[/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问了一会儿我明白了,原来陈x[/SIZE][/FACE]那天星期天和他父亲一起到镇上买东西,买了一件东西又买一件东西,然后他爸爸到医院去,陈x问他爸爸为什么到医院去,他爸爸不回答,就算再问他爸爸也不回答。[/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他混乱的语言里我不断的概括判断,我又有些明白了,我问陈x[/SIZE][/FACE],他的妈妈在哪里上班,他的爸爸在哪里上班?关系如何?[/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他的爸爸在家里工作,他的妈妈在附近的一个镇上工作,两个人关系没问题。[/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再问,你当时不见到你爸爸回答,你头脑里想到什么事情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他想到了他村里的一个年轻人死了,他有病不去看就死了。这正如我估计的,他怕他爸爸死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问,xx[/SIZE][/FACE]医院医疗的水平高不高,陈x说不高。[/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说如果你爸爸身体有可以致命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在xx[/SIZE][/FACE]医院里看?[/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又分析了一番,陈x[/SIZE][/FACE]明白了不可能。[/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再问:“如果你爸爸身体有问题,你妈妈会不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先为你爸爸治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也明白了,如果他的爸爸真是有问题,他的妈妈不可能还会在上班。[/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再问,如果他的爸爸真的有问题,他这样自残的行为对他爸爸的病情的解决有为有帮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只能承认没什么帮助相反的身体出问题反而不能服侍父亲也给父母添了另外的烦恼……[/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不用多长时间,陈x[/SIZE][/FACE]明白了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同时也如我估计,他说,他的朋友太少了,而且这些话如果和他们说肯定会被其他人知道的,所以没地方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最后我吩咐陈x[/SIZE][/FACE],如果有什么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有了自残以及其他危险的冲动,一定要在做出这些危险的行为之前先通知我,在qq里也可以,如果老师没上网,直接电话来找老师,如果电话打不通或者老师也没接到,就算晚上十二点直接来找老师也都可以(他是住校的学生,我也住校)。[/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点头答应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为学生提供一条出路,是我在前几年干预一个女生企图自杀时领悟到的,这个学生后来有这个念头也来找我,我帮我舒缓了两下也没事,如果有必要的话,恐怕还要请其他学生多留意他的行为,不过从目前来看,干预效果可能不错,这个必要性好像不是很强,弄不好其他学生对他另眼相待反而不美。[/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次自残干预之我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读了海蓝蓝干预学生自残的文章,感慨颇多。下面分述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首先,我想表达对海蓝蓝老师的敬佩。师者仁心。救人于无形,令人感动。在这里,教师工作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常见的作用类型和范围,已经达到了其可能发挥作用的极致,乃至于说,已经实质性地跨入了心理治疗行业的核心领域里去了。一般地说,很多目前从教者,一般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不能不让人对海蓝蓝老师表达敬服之意。[/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其次,佩服海蓝蓝老师面对干预对象出现相关征兆时出手的果断性和预后良好性。在这里,面对干预对象,谋定而后动,成竹在胸,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而面对干预对象的变化征兆,何时出手,如何出手,什么方式出手,无不具有需要适合干预对象特点的要求,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和方面出问题,都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计的后果。在这里,敬畏生命的直观感觉,就直接呈现成审慎而正确选择手段的问题了。特别是联络感情、互证成因和指明出路,无疑是海蓝蓝老师紧紧抓住并成功操作的三个关键点,让人感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作为局外人,依据海蓝蓝老师的表述,尽管根据预后的良好性小舒了一口气,但是,我还是感觉到干预的一些冒险性。所以,我有一些想法,不知海蓝蓝老师能否帮我分析一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第一,[b]该生自残的内在心理症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锁定为“吓着了”?[/b]所谓吓着了,是我们这里老百姓的一种通俗说法,因为我不清楚该生年龄有多大,但是,从他说一个有病不治的年轻人死了而从而担忧父亲会死的诉说中,我也有此直觉。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分析成因,革除谬见,重树良好心态,如海蓝蓝老师所做,就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该生所讲,是不是其自残之全部成因?其他孩子见过死人或伤人的事件之后,之所以没有他这种负面联想,之所以没有用如他这种自残反应方式以求阻止(对父母的心理绑架?),在这一对比依据中,也许是不是可以提示我们尚需要深入探究下其他因素?比如,类似自闭性的性格,自我无力感的形成,父母一些类似有病不治的不当言行,甚或该生面对你尚未说出的其他更为隐秘而深刻的事情,等等。我惟愿这些猜想是虚妄的,惟愿该生的症结就是如其所表述,但是,作为既然已经对其作出干预的人员,我想,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客观探究内在真实情况,并正确把握这一点,是有必要的。就是说,锁定“吓着了”的症结,虽为之一,但是是否足够,我们不能冒险,需要审慎,需要继续观察和论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第二,干预手段的自选性与该生活动氛围的更新性是否可以更为重视一点?海蓝蓝老师在尊重该生自选性基础上的亲切交流和主动给与出路的做法,是英明的;但是,请其他学生多留意的做法,最后在该生自选的基础上来进行,似乎更为合适一些;因为这类有着自残行为的学生并未是绝对的轻生,其内在目的指向是救父母,而还不是那种厌生性的危重病人。而寻找选择这些留意他的学生,就需要为该生创设多种群体活动氛围,一来转移注意力,二来培养和扩展其生活的社会性,三来为选择留意该生的人选提供观察机会,四来创设为该生自选情绪宣泄人员提供辨识环境。当然,在目前,这些尚不具备的条件下,海蓝蓝老师挺身而出担当这一倾诉对象并作出文中表述的程度,实在令人尊敬。[/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第三,是否联系过其父母?由于不清楚其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清楚其各类亲戚中有无对该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员是否存在,但是,我想,其父母的言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对该生的心理问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尝试性地找其父或其母有着深浅程度把握的一谈,也许,不失为一个有力外援。因为无论如何,孩子毕竟是他们的孩子,一般说来,根子总是在父母身上,而咱们作为老师,毕竟仅仅是老师而已。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一个事实。作为帮忙的老师,替代父母一时一地照顾下孩子,在特殊情况下不是不可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其父母来最后完成其育子任务。当然,如果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根本无法理解和把握这些干预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技巧,那么,我们也需要找他们点拨性地一谈,只是谈的轻重缓急的程度需要把握分寸了。这也是该生贵校毕业后为其父母能够顺利承接对该生进行后续抚育和教育任务所做的一个特殊准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上述想法,敬请指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我感觉自残是一种自我攻击方式。为什么要自我攻击呢?一个是对自己不满,以自己为敌,一个是对他人不满,又无法或不敢攻击之,只好拿自己当敌人来攻击。自我攻击也有其他形式,比如语言攻击,自找苦吃等等,为什么非要用自残的方式呢?这个事我不大明白,可能这种人的皮肤和器官与众不同,他们能从自残中得到某些快感。以上说的自残,不想让别人知道。还有一种自残是“展示”型的,就是自残给别人看,有的是为了获取他人的(尤其是重要他人,心中恋人)同情,有的甚至是为了显示自己“够狠”。[/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自残的应对之策,可以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解决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原因,你最好用其他办法缓解心理压力,不要出此下策。第二个层面则是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其自我攻击的理由和动力,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之。如果问题比较简单,这两个层面可以同时解决。海蓝蓝老师遇到的这个学生,父亲得病可能只是个导火索。可以考虑先帮他找到“非自残的发泄方式”以缓解其焦虑,然后再从容解决他的根本问题(是不是自卑?)[/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仅供参考。[/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1[/SIZE][/COLOR][/FACE],8[/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续[/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看了王老师的文字,我添加了一些材料:[/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学生开学初的时候我发现是一个很奇怪的学生,和我说话的时候动着嘴唇,但却没发出声音来,还好后来随着我和他交往的增加,他能逐渐地说一些话了,只是话不多,我很怀疑,他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具有类似自闭性的性格,根据我的交往,该生并没有强烈的拒绝和我交往,因为他有时候三更半夜还会发信息给我,说明该生有向外交往的欲望,那么,他为什么会找我呢?一般说来,学生找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这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在同学之间发展“友谊”受阻,就像王老师提到的一个疑问,这个学生是不是自卑?我很怀疑这个学生深层的原因就是自卑,他的成绩很糟糕,而且同学提到他的糟糕,他似乎很不在意,这说明他似乎已经大程度低接受了这个判断,因此说他自卑,显然是有的,当然自卑总是伴随着自我无力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根据我的了解,他好像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没做什么作业,他在他的家乡,一个海岛上接受小学教育,这个海岛的教育很奇怪,一个班级就三五个学生,但老师居然教不好,前次我听到一个在这个海岛上教学过的小学老师说,在这个海岛上老师基本上就是没认真教过学生,上课的时候听说学生有时只是围在老师的床边听课,老师课一上完就走了。本来班上的学生要把这位学生同另外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学生一道列为不必交作业的一类,我拒绝了这个要求。因为虽然这个学生我无法在学业上挽救他,但如果在学业上放弃了这个学生,就可以引发学生在心理上一系列负面的反应。[/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要求他写作文,只要写出字来,我都表扬,对于自卑的人,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师的表扬正是成功的重要指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政治地位,也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态,这个学生到最近有时候作文也能写到一张多,最近我又要求他在背诵方面也做一些事。我也只能这样逐步培养他的自信心,也因此他和我的感情可能才逐步深一些。前天我问询的时候,他和我交流的语言的流畅程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甚至前几个星期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每天要写一篇作文,虽然后来只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我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觉得自己有奔头了,对自己开始有信心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所以我怀疑这个学生正是由于自卑,在班级中缺乏地位,缺乏可以交心的对象,这次又加上父亲不肯向他说明到底到医院去干吗,又加上他不是一个很强势有较好的交流技巧的孩子,他的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而无处宣泄,所以就采取了自残的行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如果说更深层的原因我怀疑是这个孩子由于自卑,感觉到自己如果缺乏父母的照顾——比如父亲的死亡,他可能存活不下去,所以,就采取自残的行为。为什么我会提出这个假设呢?[/SIZE][/FACE]因为我看到他对我依赖程度远超一般的学生。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和我都有些像是他的救命稻草。[/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至于他的家庭是否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由于王老师不处于我这样的位置,我不说明王老师就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但我是知道这个村子的情况,虽然不是具体的这个学生的家庭的情况,这个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不可能会超过初中,因为这个村子里读过高中的人我大概都是知道的,他们不大可能理解孩子这样的做法,更不用说为老师提供必要的支持,我也只能等事情稳定下来,打电话给他们说以后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某些话不能提,这点我想他们是可以做到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想更多的事情应该只能是学校去做,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能力,也只有用这个理性才能比较彻底克服他感性上的弱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
        [/P][FACE=楷体][SIZE=12pt][P]
        [/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续2[/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班风小论坛)[/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粗略地看了下前面的帖子(用手机),补充一个问题,这个孩子自残的频率怎么样,从什么时候开始,频率加大还是减少。[/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另外,我认为班主任非得要处理这类事,可以辅助性运用点心理学知识,但不要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班主任就是班主任,角色不能混乱。就这个案例,当事人可能已经对班主任产生移情,作为班主任可以从安全的角度暂时不理会,做他‘拐杖’。但,这种方法只能救急,双方都容易感情透支,形成畸形师生关系。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 [/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目前我所知道的仅有一次。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 [/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我今年没当班主任了,学生在这样虚弱的情况下,老师对他一些特殊是应该的,而且老师和职业咨询师是有一些区别的,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对象更多的是工作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感情应该是更浓一些——这也是应该的。[/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 [/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王老师提到“考虑先帮他找到“非自残的发泄方式”以缓解其焦虑,”这个问题很好,我先想想看,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这个方法。[/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你好,早上重看了上面的帖子,修正下我的想法:比较同意“自卑”的说法,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在和他一般左右大的时候,当时因为家庭变故,不喜欢学习,成绩也不好,如你前面描述这位同学,思维混乱,迷茫。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但,在我的记忆中,未必真想伤害自己,或真想自杀,而是一种表达,对自己,对父母,对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感觉,如何真伤害成功了,问题或许就解决了,至少会因为我的行为减轻了。[/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所以,我觉得这位同学可能跟我当时一样,将[b]属于自己的和不属于自己的问题混淆,[/b]都向内部归因,包括你讲的他不善言语,估计他父亲和他的关系也有些问题。[/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建议你再调查下,如果我说的有对的成分,可以通过改变他的认知,使他认识到,不是他的责任,过错,他不必自责。他的行为对这些事也无帮助。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王晓春读后:[/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将属于自己的和不属于自己的问题混淆”,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也很有水平。自责如果超过限度,把不属于自己责任的事情也拿来责怪自己,那就很容易形成自我攻击,进而变成自残。这个学生是否有此问题,建议海蓝蓝老师了解一下。[/SIZE][/FACE][/COLOR][/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9[/COLOR][/P][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SIZE][/FACE][P]
        [/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SIZE=4]很好的一个学习案例,谢谢王老师的呈现。[/SIZ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于对干预自残学生案例的再思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改后重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今天上午开学校班子会,但是,我头脑里一直盘旋着自残孩子的影子,并总想弄清楚他的样子。会后,学习了王老师的读后、海蓝蓝老师的材料补充与分析、星辰1553[/SIZE][/FACE]老师的说法与修正之后,引发我对案例做出如下再思考。[/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首先,该生问题如何定位。[/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按照王老师的指点,我认同,自残是一种攻击行为。而造成攻击的因素到底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还是内外兼具的?这,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根据海蓝蓝老师的材料和补充,我认为,有学生自身内部的因素,如不用语言表达,或表达“混乱”,等;有外部因素,如见过有病不治死去的年轻人的刺激,父亲不解释去医院的理由,等;有内外结合因素,如自残时心里感觉是“一片混沌没有出路”等;那么,综合起来看,造成该生有强烈自残倾向的内部动力集聚起来的因素应该看成是内外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既然内心里集聚了如此强烈的自残情绪能量,那么,他采取的发泄情绪能量的可能性攻击方式有几种?这马上就会成为第二个躲闪不过去的问题。王老师的指点,在这里就有了拨云见日的作用。即攻击方式具有内外之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们首先假设该生采取的是对别人(向外)进行攻击,其可能性的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表情攻击,如对别人做出瞪眼性的愤怒表情之类,大家可以想见,这种攻击方式的效益比较小,根据其已经采取了自残这种暴烈的行为来看,愤怒型的表情难以顺畅宣泄其集聚内心的不满情绪,就是说,他自己可能经过这个阶段,但是,不能满足其宣泄愿望。二是语言攻击,如谩骂别人之类,通过海蓝蓝老师的表述可知,他不善语言表达,因此,这种方式虽然也可能尝试过,但是可以得出的结论同样是难以实现其宣泄情绪的愿望。三是肢体攻击,如饱揍别人一顿,按说这种暴烈的宣泄方式应该能够满足其宣泄不满情绪的需要,假设该生是个五大三粗发育比别的孩子早的人,那么,这就应该是其最可能的选择,可惜,海蓝蓝老师未提供这样的描述,但是,根据该生现实中的确采取了自残方式的结果和壮汉完全也可能具有柔弱性格的一般道理,可以推论出两个结论,一个是该生不是个壮汉,或者该生虽为壮汉极有可能具有柔弱性格。请海蓝蓝老师在此点可以提供一下素材。四是社会攻击,如恐怖分子似的为害无辜人群安全的方式,这应该说是最能够宣泄其不满的方式了,可是,按照该生年龄和社会阅历,在其人生价值观远未成为思考核心的时期,周边也无有类似事件的影响和暗示更甚或挑唆,所以,做出这种攻击方式的可能性虽有但是还不是很大。上述是我做出否定其对外攻击的逻辑推演的依据。请大家指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既然现实中该生没有采取对外攻击,而是采取了对自己的内部攻击方式,那么,我们也可以大体上猜测下其对内攻击可能的方式。一是嘲讽自己,这种方式一般用于轻微不满时舒缓自己情绪压力的方式,摇摇头,笑一笑就过去了,显然,这种方式虽然在该生成长史上可能存在过,但是就其目前情况看,远远不能满足其宣泄需要;二是咒骂自己,这种方式比前一种稍重一些,但是程度也很不够;三是扇自己耳光,这种方式开始了肢体自我攻击,但是,程度还未到自残程度,我想,这应该是其很有可能采取过的一种宣泄方式,作为面对初一年级的小孩子的一种选择,这种方式应该说已经很重了,但是,该生为什么没有止步于此?这可是个重大问题,海蓝蓝老师再补充材料里的一个观察和解释在这里可能就具有了合理性:该生“感觉到自己如果缺乏父母的照顾——比如父亲的死亡,他可能存活不下去,所以,就采取自残的行为。为什么我会提出这个假设呢?[/SIZE][/FACE]因为我看到他对我依赖程度远超一般的学生。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和我都有些像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海蓝蓝老师的观察和解释是正确的,那么,扇自己耳光则的确不足以宣泄其生存不了的难受情绪,这样,选择第四种自残方式也就具有了相对合理的依据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警醒性的看到,如果海蓝蓝老师的观察和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假设自残方式不能一次性的宣泄尽其负面情绪,而是随着生活的发展又不断继续集聚负面情绪,那么,其第二次或第三次自残,乃至于第五种轻生性的行为方式也许就会接续性地发生。若果如此,悲剧就无可挽回了;若过如此,海蓝蓝老师及时地正确干预的价值之大就更加令人钦佩和感叹。[/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除了内外攻击,难道就没有中间状态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们回看该生自残时的心里感觉——一片混沌没有出路。这句话,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绝大的秘密,就是该生头脑是混沌的,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找出路。只要有了出路的亮光,他就会根本不去考虑其合理性与否地去抓住,这应该是他作为求生存的人之本能。我们把“没有出路”解读为寻找生存出路的含义,是建立在海蓝蓝老师的观察和解释的基础上的,但是,作为不善语言表达的该生,他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我想,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做下解读,以做假设,并悄悄验证于该生,似乎更为合理一些,也为能更好的干预该生自残行为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这种解读,也许海蓝蓝老师通过与之侧面接触,也许可以更能准确地把握,比我们这里凭空臆测也许要好得多)。而在未作出这种可能性的解读前,我们先回看其“一片混沌没有出路”的话,无论我们做何种解读,只要给出了该生一种“出路”性的希望,那么,该生就很可能只剩无论是非的“混沌”了。而恰恰是这种无论是非抓住希望的“混沌”状态,正好可以使该生处于暂且消弭内外攻击冲动的中间状态。这个说法,不知大家认同与否。[/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综上所述,该生可能采取外部攻击的四种方式基本上都难以达到其目的或条件不充分具备(除了第三条尚需要了解其体格外),该生可能采取内部攻击的五种方式中前三种程度不够,第五种实施的条件又尚不具备(根据海蓝蓝老师表述仅知道其这一次自残,该生对自残的重复次数还不足以到其轻生程度),而其无论是非以抓住希望的混沌性消弭内外攻击的中间状态在海蓝蓝老师干预前又未出现(那时该生还处在没有出路的焦躁中),因此,该生似乎就惟剩采取自残行为这一种可能性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上述内容就是我的一些再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那个自残的孩子,按我的分析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只有一次行为,按照材料显示:两次开水烫伤,其中第二次是不小心,且后来稳定,没有什么事情。他的自残,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只要家长表明自己会很健康活着,估计问题就解决了。老师如果关注干预太多,可能会起反作用。不要让学生有“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心态。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当时问这个学生,他就是感觉到一片混沌,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一般人遇到烦心而且想不出解决办法的时候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自残行为,比如以头撞墙。“庸夫之怒,以头抢地耳”说的恐怕就是这个,也就是说可能正是找不出出路导致这样的自残行为,他说自残之时,感觉不怎么疼,自残之后感觉有些放松,学生也反映,自残之后这个学生开始向同学要药水纱布。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因为学生就要离开学校,最近一两天可能问不到,这个混淆是有极大的可能,这个学生就是思维能力不高的人,混淆,我觉得和混沌是有一定的关系,他村里一个在我们学校任教的老师说,他的家族就是这样子(他说智力不高,不过我觉得聪明是谈不上,智力不高也是有可能,但弱智是没有的)。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这一点极重要。逻辑虽可如此,但需实证确实如此;在这一点上,实证胜于逻辑。因这很可能是揭开自残内因之源头活水。慢慢来,侧面查。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写完文字后,正好遇到下课,陈x[/SIZE][/FACE]还没回家,我就叫他过来问问,我想了解一下下列的内容,本来关于自卑是很重要的,但这个问题显然很难直接问出来,只能观察。[/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①  [/SIZE][/FACE]心理状态。[/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问:你听到你爸爸不肯向你解释为什么到医院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前次说你想到了你爸爸,那你想到了你爸爸的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想到我爸爸会骗我的事情,以前,有一次爸爸说带我到我的同学xx[/SIZE][/FACE]家里玩,那是读二年级时的事情,我看到了xx他正在折纸飞机,我妈妈拉我回家,打了我。”[/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听不大明白,这中间好像被省略了一些内容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再问:“你为什么认为你爸爸在这件事里是欺骗了你?”[/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问了一会儿明白了,事情可能是这样,当时陈x[/SIZE][/FACE]认为他爸爸说不做作业带他去玩,后来又被他妈妈带回家去打而且还做作业,原因是他告诉家里人没有作业。[/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原来陈x[/SIZE][/FACE]认为他爸爸是一个会骗人的人,他到医院里说是没事,但恐怕是大事。我又问:“你想到你爸爸之后又想到什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我想到了我爷爷。”[/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问:“想到了你爷爷的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爷爷快死的两天和我的伯公在老房子的房间里说话,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然后就死了,死的前两天还是好好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又问:“你当时不是说你还想到你村子里一个年轻人死去了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年轻人快死的时候也不告诉家里人,也不告诉他的老婆,后来就死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还有一个年轻人,吸毒了,被抓取判刑了,但是却骗家里的孩子说他要到国外去,一去就是几十年。”陈x[/SIZE][/FACE]主动说了一个案例。[/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听明白了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骗人”“祸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假设说:“前次老师和你说过,你的爸爸是没事的,你现在还同意我的看法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点点头。我接着说:“今天我假设一下,万一你爸爸真的有事情,你会很担心什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马上接着说:“我很担心我妈妈。”当时具体担心什么我没记下来,大意是担心他的妈妈生活很困难。[/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问:“那你担心你自己什么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回答不出来,我引导说,你不担心你爸爸没了之后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吗?[/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点点头。再问,具体什么困难,陈x回答不出来。[/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他反应的时间和表情内容来看,对于自己以后面临的生活陈x[/SIZE][/FACE]不是很担心,最担心的是他的妈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网友也问到陈x[/SIZE][/FACE]和父亲的关系,陈x说:“和父亲的关系没问题,有交流。小时候跟着母亲的时间会多一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②  [/SIZE][/FACE]是否会再次发生自残行为?[/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严肃的点点头说:“老师,你说的我都听明白了,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我和我的朋友xx做了保证(这个朋友我没听说过,如果是我的学校我恐怕会知道)我也和我的表姐保证过,我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③  [/SIZE][/FACE]关于在学生中设立支持系统的可能性。[/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b][b][FACE=楷体][SIZE=12pt]我问:“你当时在割手的时候,宿舍中有人吗?”我听学生讲述,我做出的判断是有人,现在需要证实一下。[/SIZE][/FACE][/b][/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b][b][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有人,他们都在看他在割手。[/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问:“你平常心里不舒服你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最有效果?”我在估计设立支持系统的最有力最能和他原来的支持系统兼容的策略。[/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我平常遇到烦恼的事情,我就把他写到纸条上。然后看了再想,想了再看了,心里会舒服许多。”我明白了,倾诉的他常用的手法,如果对人倾诉的话效果当然会更好,纸张毕竟是不能互动的。[/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问:“那么你这次不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我怕他们看到我的纸条,等下又出去到处乱说。”[/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你班上有没有比较要好的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没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有没和宿舍班上同学打架?”[/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他们如果没打我,我不会去打他们。”[/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你在割手之前是不是觉得脑袋里乱成了浆糊一般,搞不清在想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点点头说是这样。[/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又问:“你这样的感受在什么事情上也遇到?”[/SIZE][/FACE][/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陈x[/SIZE][/FACE]说:“我在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感觉也是这样。”陈x能做的作业恐怕只剩下作文了。[/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前次老师给你分析之后,你有没感觉对这件事清楚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为什么要追问他和父母的关系呢?有的心理专家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家庭中与父母关系模式的复制或延伸。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和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这个理论,我试着做如下分析,不当处请网友指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关系如何,十分重要,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长、成年的行为模式。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大概分两种类型,和谐稳定型和不和谐不稳定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管教是合理的,父母爱孩子,父母也自爱;孩子爱父母,孩子也自爱。这种关系也是平等的。在这种关系模式中长大的孩子,对人对事有自信,得体,遇到挫折会自然运用亲子关系中习得的方法妥善处理。至少在认知上,不容易出现问题归因不当,将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别人或自己。标志就是这样的人,对人做事举重若轻。[/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父母或其中一方强势,给予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心理专家认为,3[/SIZE][/FACE]岁以前,父母应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或者孩子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得到自由。在这种关系模式中,孩子始终是弱者。这种关系模式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行为上不自信,在一些关系和事件中经常会显得局促,这种亲子关系教会他们的往往是对强者(强于他们就是强者)一味的妥协,对弱者(若与他们)无情的折磨。[b]海蓝蓝老师提到的张*或许就是这类关系模式中长大的。当他找不到比他更弱,而他品性又很善良的情况下,自残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在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更弱的他。只有折磨一个更弱的,他才能平衡自己的关系,平复自己的情绪,甚至获得某种“快感”(关于自残描述中,获得快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另一种不和谐亲子关系模式是,孩子扮演强势角色。父母或一方给予了孩子无私的爱,这种爱是父母忽略了自己的爱,爱到不自爱的程度。典型的,如杨丽娟事件。这里面的父亲,为了让孩子追星,实现梦想,将自己的肾卖掉了。在这种关系模式中长大的孩子,自私、任性,只知道索取。他们不会爱父母,当然也不会爱除了自己的任何人。上述两种不平等,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模式,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培养出不健康的孩子。这些孩子在行为上的标志也很容易辨认,平常的小事,对他们可能形成波澜,经常地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激化问题的矛盾。[/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家之言。[/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的自残真相[/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感谢海蓝蓝老师的有效调查,回看我和网友们以前的分析,基本可以拨云见日了。我觉得现在可以继续梳理下这个自残男生的心理逻辑,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目前材料看,需要明确一下我的看法,即导致该生自残的原因是焦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再调查呈现的材料内容上来看,其焦虑的内容是对父亲骗人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的生命之虞,建立这一焦虑的根基是其生活负面经验简单类比所致——年轻人骗人之后的死亡、爷爷背人说话后死亡、父亲去医院又不解释原因,而一旦父亲去世则母亲生活困难,自感无力扭转这一局面,所以才产生巨大焦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释放焦虑的方式,在材料中看,一是字条上写出来,边看边想可以释放,获得心理舒服和轻松;二是自残,从其表述的自残之后感到心理轻松,可为佐证;三是朋友、表姐和老师的开解,也是其释放焦虑的一个方式,这个方式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助其从认知上弄明白事情原委和如何正确行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该生目前情况看,我认为可以基本放心,他不会去自残了,这不仅仅是其个人如此表述所致,而是其内在逻辑所致,根据在于,一是催动其自残的事实依据已经被认识到了它并不存在,即其真正弄清楚了其父并无生命之虞,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内因点,依据是他自己的话:“对这件事清楚了”;二是外部因素:现实生活中其父并未死去,听进去了海蓝蓝老师的开解性的话和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的行事底数,何况他还向其朋友和表姐保证过(大概他是个讲信义的孩子),这三条是其不会再自残的外部因素。[/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该生未来情况看,我想未必就足可以放心。依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思维方式。[b]该生思维方式具有经验类比的简单性,[/b]这是未来遇到负面经验一旦多起来之后难免旧病复发的根基,而改造这一点又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多引导这个初一的孩子接触生活阳光面起码目前最为重要。二是放松手段。该生寻求心理放松舒服的手段种类过少,这是一个巨大隐患,培养这孩子心理放松的方式最好选择文化含量不高的一些形式,比如跑步、打球、练字之类;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做出适当努力取得适当成效,我想,一旦他重新滋生焦虑之后,那自残危险就会重新发生。三是求助途径。增强这个孩子寻求帮助的技巧和自身的力量感成就感也许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个孩子面对一些他认为巨大隐患产生的焦虑之时,都是别人在主动帮助他,而一个人什么时候产生焦虑别人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因此,教会他届时求助有门,就显得极为重要,否则,其宣泄焦虑情绪的方式也许会习惯性地走上老路——自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们很庆幸这孩子遇到了海蓝蓝老师,也很庆幸该生自残之后及时明白了事情原委而中止了自残,从而也阻断了走向重度焦虑所可能发生的轻生趋势。经过努力和生活磨练,希望该生能够恢复性地走上健康的心理之路。祝愿该生未来一片光明,顺风顺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上述就是我的看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几位老师的发言都相当精彩,对我很有启发。我现在不大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这个孩子要当众自残,这好像有“做给他人看”的意思。这么做是为什么?是表现自我?还是想博取他人同情?还是发出“求救”信号(自杀的人在行动前往往发出求救信号,自觉的或不自觉的)?[/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10[/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P][SIZE=4]通过学习这个案例,对于学生自残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IZE][/P][P][SIZE=4]我觉得,该生当众自残,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就算问他原因,他也许也答不上来。我认为的原因是:该生一直都是班里的弱势者,处于这种地位的孩子总会本能地追求一种价值观、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当众自残这种不一般的行为可以让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而让他的心理得到满足。而他跟父亲的事件也许只是一个导火线,当该生通过自残行为得到教师、朋友、同学等的关注后,他的心理终于得到满足,缓解了他的焦虑。这时,他肯定会保证不会再发生自残行为。但是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次从大家的关注中淡出的时候,我觉得,也许他还会发生类似的自残行为。[/SIZE][/P][P][SIZE=4]   要解决该生的问题,我觉得,该生需要在教师、同学、朋友及家人的引导下,逐渐地让他找到人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行。例如,教师可以给他安排一份类似班干部的工作,让他可以每天都有事情做,而且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能帮助别人。教师也可以安排个别学生主动和他交朋友,让他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找到一份归属感。[/SIZE][/P][P][SIZE=4]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王老师及网友们指正,谢谢![/SIZE][/P]
              [ 此贴最后由 晨曦中的陈锡 在2015-1-11 16:18:17编辑过 ]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续3[/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自残是某种行为,可能他觉得别人看到也没什么。或许在他认为自残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可纸条写的可能是某种心思,他可能觉得不宜让别人知道。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自残时不怕人看到,却怕写在纸条上被人看到乱传说,确为重大矛盾,只能解释为自残时周边人不乱说,或其思维不周密,这需要海蓝蓝老师继续实证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觉得学生的目的可能不是单一,而是复合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今天我看了他写在qq[/SIZE][/FACE]上的签名的内容:[/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①我要好好学习,学习是为自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②我要好哈学习,学习是为自己,如果小学还没学号,初中要努力,如果中学没学好,长大就完蛋!2015[/SIZE][/FACE]年快乐。[/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③我要好哈学习,学习是为自己,如果小学还没学号,初中要努力,如果中学没学好,这些都不行你就拜拜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昨天和我谈话结束后,他在空间里写了这些话:我的心谁都不懂,1,[/SIZE][/FACE]我不会主动打人。2我不要骗我的人和我说话。3,我谁都不信。似乎和我谈话里的内容有关系。[/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这些话到底蕴含什么信息,也不甚很明确,可能是某个时候的心境的写照,姑且录出。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他空间里的话,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我希望有人等懂我的心,1[/SIZE][/FACE],我想打人,可不敢。2,我不得不和骗我的人相处,但我害怕,你们能不再骗我吗,如果能答应我,我就和你们说话。3,我想要和别人沟通。意思与2大概一样。[/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猜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投射。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第一个我觉得可能是:我不想打人,你们不要逼我。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当众自残内在含义的确证办法及其意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王老师敏锐地指出该生为什么要当众自残的问题后,我才发现这个重要的矛盾性,就是,自残时不怕人看到,却怕写在纸条上被人看到,乱传说。我的初步解释是,可能该生认为自残时的周边人不会乱说。否则,逻辑不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从言行差异角度解释说:“自残是某种行为,可能他觉得别人看到也没什么。或许在他认为自残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可纸条写的可能是某种心思,他可能觉得不宜让别人知道。”[/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觉得,海蓝蓝老师的理解有一定道理。因为初一孩子正是处于逆反性和谋求独立性的时期,有些心理小秘密和想保护心理空间内的小秘密也是正常的,从而不时出现言行背反式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是小孩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但是,问题在于王老师的发问是指向该生是否明确或潜在存在自杀前的呼救意识,这是确定当时孩子处于怎样的精神状态水平的一个指标性的现象。所以,无法大意。[/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确证当众自残内在含义的办法有二,一是逻辑解释,但是,这可以并行存在多种,二是寻求询问包括该生在内的当时所在人员的感受和言行,这是可以得出该生是否在呼救或者是否在博同情或者是否如你解释的无所谓的相对准确结论的办法。我的观点是,逻辑可以如此,但是,尚需实证确实如此。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调查研究分析之后的结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弄明白当众自残的内在含义,意义在哪里?我认为,一是着眼过去。弄明白该生的焦虑曾达到过的程度到底有多高,从而利于准确把握该生的过去;二是着眼现在。根据该生曾经达到的焦虑程度来预判该生目前状态是不是假象,其变化在逻辑上能不能讲得通,从而有利于准确认识该生现状;三是着眼未来。弄明白当众自残的内在含义,可以为将来要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相关措施提供确实的资料支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所以,做一下该生当众自残时的情况调查是必要的。该生认为其当时是脑子中混沌一片。这一点似乎不用在调查了。但是,当时其他人的表现,从而当时形成的氛围特点,以及该生父亲职业是什么(要是杀牲口的就好理解多了),也许可以给我们透露出一些相关消息。[/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大家以为如何?[/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1a1ae6]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 [/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我忽然觉得这个孩子的自残有某种“示威”(防御型示威)的含义。有这种可能吗?[/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 [/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12[/COLOR][/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
                  [/P][FACE=楷体][SIZE=12pt][P]
                  [/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案例)续4[/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再问问学生看看。如何设计提问的问题呢?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向谁示威?他的老爸不在身边,向同学示威,可是在这个事件里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我也只能向学生了解一些当时情景材料了。是醉翁之意吗?可这个学生似乎没这个心计。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2510:[/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这个行为不应是示威。示威一般发生在对抗的环境下,民间好像叫斗狠,示威式的自残不是心理问题。从前文介绍看,这个学生显然是心理问题。心理方面,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介入干预要十分小心,这个问题,远远超过一般教师的能力范围了。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为什么说“示威式的自残不是心理问题”?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我也感觉不是示威,更像尝试寻求关注,或转移视线。当他想把对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时,当他不想让自己的缺点暴露时,他不敢面对别人,还没学会跟自己对话。或许他有说谎的习惯,有逃避困难的倾向。怎么看,像我小时候的感觉。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2510:[/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以前黑帮两伙对峙,各派出一人,这个拿刀在自己胳膊上划一刀,那个也划一刀,这个继续再深划一刀,那个直接把刀插进大腿,这个不敢了,认怂。[/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很多学生争强好胜,为了显摆,为了赢得同学另眼相看,也会做出这种自残行为,但这与你描述的情况完全不符。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没什么担心了,说服教育就行了,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碰到危险,感到恐惧的时候,会有三个典型的反应,叫做身体回应危险的三个反应。一个是迎战(Fight[/SIZE][/FACE]),如果一个危险来了,我们判断危险比我们(力量)小,我们就去打,把它打跑,叫做迎战。如果危险发生在孩子身上,他去打的时候,需要很多力量,其实就表现为愤怒。我们看到他的表现可能是多动,可能是攻击行为,还有破坏公物的行为。但这可能是强烈的恐惧使这些受创伤的孩子用迎战的方式,他们的判断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他不知道当自己这些动作表达出来的时候,可能会受到惩罚。[/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还有一个就是逃离(Flight[/SIZE][/FACE])。当我们判断危险比我们(力量)大,我们打不过,就会逃离。那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情绪会更加鲜明一些,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或者家庭的表现就是退缩或者逃避或者孤立。[/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还有一种情况更加困难,就是不动(Freeze[/SIZE][/FACE]),也叫“装死”。我们判断面前的危险比我们(力量)强大,我们不能打,但如果跑也跑不掉。最典型的就是人面对熊,当你跑的时候他会吃活的,可能装死会好一点,这叫不动,就是冻住了,如在冬天被冻住了一样。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可能更加蔫、麻木,在学校和家里发呆,可能是漠然,可能是关闭自己所有的情绪。你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没感觉。其实“没感觉”就是感觉很强烈,以至于说不出来。还有就是你问他自己的想法,他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这些孩子都是需要被帮助的,而不是被惩罚。[/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一则资料。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因为缺乏宿舍学生明确的对于陈x[/SIZE][/FACE]自残的材料,我准备请他同宿舍的两个学生和我聊聊。[/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第二节是自习课,我意外地发现,陈x[/SIZE][/FACE]居然在写日记,他的一个本子上都写着日记,虽然比较短,但是对于他这样一个连表达都有些问题的学生而言,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很高兴,到年段办公室拿了一块糖过来给陈x,别的学生很羡慕,陈x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脸上充满了喜悦我还是能看清楚,这块糖他就不吃了,[b]放在本子前,可能想让大家看,然后认真的写他的日记,他的日记我扫了过去,主要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b][/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学生说陈x[/SIZE][/FACE]小学时就读不好,他们六年级的时候四个人一个班级,还有一个是五年级的,这个地方还是复式教学,真是少见。根据孜x说:孜x三年级的时候就从外地转学回来,就认识陈x他就看到他很少做作业,许多时候不做作业。陈x父亲的职业我如我所估,[b]是一个渔民[/b],许多时候出海打渔,还有一些时候是近海养殖,海边人家生活大多是这样。[/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我问两个学生,陈x[/SIZE][/FACE]留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两个学生第一个回答是[b]“老实人”,[/b]再下去就讲不清楚。[/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问,那个晚上的事情,批评两位学生,为什么看到陈x[/SIZE][/FACE]自残也不制止。[/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两个学生回答的和我原先了解的不一样,他们说:[b]“我也不知道他自残,他不是在宿舍里自残,是在宿舍外面,天那么黑,我们都在里边,看不到。”[/b][/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我问当时的情景,学生说,陈x[/SIZE][/FACE]自残后,手上都是血,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嘴巴也有血,流了很多的血,有的血还擦到xx上——我忽然记起,昨天晚上陈x在“说说”里写,好像是宿舍哪个地方有血,我当时还没注意到,有空要问问。[/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还了解到另外一个异常,学生说:“[b]陈x[/SIZE][/FACE]这次自残是用剪刀,以前他就带着一些工具,比如剪刀、小刀、还有螺丝刀,甚至连葡萄酒的起子也都有的,尖尖的。”学生说他们也帮他拿了一些起来,还有一些已经被他表姐拿走了,[/b]学生告诉我他表姐的名字,我以后还可以顺便了解一下。[/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说实在话,这件事我认为基本上完结了,我不想打扰这个学生,所以我一般只做一些外围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总结一些经验吧。[/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初一男生自残干预现状的分析与后续任务[/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学校教师遇到学生自残事件,该怎么处理?这应该是个小概率事件的处理问题,但是,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而言,却不一定是一个空集概念。所以,干预学生自残事件的程序讨论应该是个有一定意义的话题。[/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认为,正确干预学生自残的程序应该具有如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先阻断自残行为;其次,伤情救治之后或者间隙中要分析自残因素并锁定原因;最后采取措施排除隐患重建健康心理。如果教师难以独自阻断其行为,则要调动各类资源包括师生资源、医务人员和家长资源来共同应对以完成阻断任务;学生中止自残行为后,应视情况带其去医院救治或就地简单救治,同时,应公开或悄悄通知其父母,移交看护职责;如果是去了医院,在出院之后应遵医嘱看护,如无需去医院,则应在其返校后,尽力搞清其自残动因以利阻断复发、恢复心理健康。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正确程序。如果这一程序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往往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因此,不可大意。[/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就陈某自残事件目前情况来看,海蓝蓝老师的干预现状处在什么阶段和水平?这是一件不能不认真分析、鉴别、论断以免因延误时机从而造成突发严重后果的事情。我先说下我的结论,我认为,目前该生自残行为已经暂时基本中止,但是,自残动因不清,复发可能性不明。我之所以这么说的依据有如下几点:一是焦虑说。就是负面生活经验简单类比导致虚妄担忧其父存在生命之虞和其母生活困难,进而导致自残。目前,该生已明了事情原委,焦虑存在根基应该消失,从而自残应该不会复发;但是,该生焦虑事项是否只有其父母之事?目前不确定,从而难以满足完全放心的条件要求。二是关注说。就是该生想引人关注自己而实施自残,现在自残已经实施,师生关注自己的目的现状已经达成,故而自残行为应该中止,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导致自残复发的因素只有关注消失时才会产生,然而,这一说法存在的问题是与该生自我解释(担忧其父生命之虞)不符,故而,难以完全采纳为确信。三是自卑说。就是该生由于自己很看重的某项不足(比如学习失败,这当以其QQ[/SIZE][/FACE]签名内容为证)导致了自卑郁结,实施自残以释放压力,从目前现状看,其已经实施了自残,自言很轻松,教师的交往引导和学习辅导使该生又具有了一定富有成绩感的变化(开始了愿意说话交流和作文能够有所提高),这就一定程度上挖断了其自卑根基,从而其可能性的自残复发就会大大减小,但是,在与老师交谈自残感受与担忧其父生命之虞时却没有充分表现出其自卑性的根本特征,因此,这一因素作为其自残完全动因,依据也不充分。四是示威说。就是该生无论是因为孤僻导致泛恐惧感觉还是就是因为莫名其妙的感觉到了自己周边富有威胁,导致了以自残做出向周围人示威的举动,现在看,其自残示威行为已经完成,且自言很轻松,故可以暂时放心,但是,从其QQ留言内容上看,他“谁都不信”、“不要和骗我的人说话”,说明根基并未除尽,复发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也不一定,因为一时气话也未可知,总之,自残复发富有不确定性。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不是就应该是我开始所说——目前该生自残行为已经暂时基本中止,但是,自残动因不清,复发可能性不明。如果大家同意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作出结论说,海蓝蓝老师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处理自残学生事件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尽最大努力阻断学生自残行为。[/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作为学校教师,处理学生自残事件的第二个阶段的任务,如果能够很容易就锁定原因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完成初步治疗,那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因为教师除了教书也要育人,育人的内涵之一就是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可是,我们看到,就目前来说,该生自残动因并不是很容易地就可以锁定,那怕是说该生就是上述四种原因的复合体好不好,我们也没有足够把握。那么,作为网友,我郑重提出如下建议,作为处理自残学生事件的当事老师,接下来的后续任务,就应该是报告政教处通知家长带去就医诊治,起码应该弄清其动因,阻断其复发。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这一事件的处理的确远远超出了作为一般教师和班主任的能力和业务范围,强不能以为能,一旦误事,不堪设想。当然,也许,我们这里的分析,无论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是多么符合该生实际,甚至该生就是已经决然放弃了未来再次自残的行为和冲动,这也是可能的,而且,这也是我们由衷期望的,但是,不要忘记,作为学校教师,我们无权做出这样的鉴定,这个鉴定,应该由专业的医务部门来下。如果医务部门下的鉴定是回校康复,那我们再遵医嘱进行小心看护,这既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也符合一般处事原则。[/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当然,最坏的情况是,如果事情是我们本来假设的四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该生目前已经稳定,由于我们告知其家长带其就医导致了其他意外情绪波动或自残行为复发,那么,我们的这一建议就会出问题、甚至是事故。所以,作为当事教师,还要结合年级组和政教处以及相关校领导,综合评估一下告知其父母实情后该生的反应烈度为宜。这不是小事,谨慎一点没有坏处。[/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们讨论自残学生事件这么长时间了,虽然至今无法锁定其动因,但是,考虑到自残行为的突发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我不禁产生越来越担心的感觉。祝愿我们和该生都好运。[/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成文之后的话:[/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写完上述内容,发贴后,发现海蓝蓝老师有了新的材料和判断:一是该生不是公开自残,二是不想因自残一事再打扰该生。我的看法是:第一个判断可以否定前面建立在自残公开性基础上所做出的各类推测;第二个判断与我本文主张相悖,我想可能海蓝蓝老师担心我上述所设想的最坏情况的发生,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是否通报其父母带其就医,应该由班主任、年级、政教处和相关学校领导商量之后定夺,任课教师个人最好不要自作主张(当然可以提建议与说明依据),因为这里面有着责任关系。[/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上述看法,仅供参考。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关于自残学生[/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提供的新资料:两个学生回答的和我原先了解的不一样,他们说:“我也不知道他自残,他不是在宿舍里自残,是在宿舍外面,天那么黑,我们都在里边,看不到。[/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以上资料推翻了“当众自残”的有关推论和猜想。[/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赞成海蓝蓝老师的做法:说实在话,这件事我认为基本上完结了,我不想打扰这个学生,所以我一般只做一些外围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总结一些经验吧。[/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之前就认为这个自残行为属于偶然,小概率事件。学生只有一次行为,且没有复发的迹象。关注过多反而将他的注意力引到“自残”行为上,要纠正他的行为,就要否定他通过行为获得的既得利益。所以,海蓝蓝老师说的做“外围工作”我觉得很好,默默观察,不要在有大的举动,可设法转移该学生的注意力。[/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老师的建议可供思想上参考,战略上不宜轻视,但战术上可无为而治。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我觉得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带这个学生去就医的必要性不是很强,即使严重到需要就医,我相信家长也不大可能带他去就医。[/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其次,我相信家长可能已经知道,因为她的表姐知道了这件事,他的表姐和这个学生是同一个村子的。[/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至于“应该由班主任、年级、政教处和相关学校领导商量之后定夺”是不理解我们学校的说法。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点评:[/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学校该对学生父母负责,而不是没有监护权表姐。“相信”与"事实"有距离。我觉得由班主任有条件地委婉传达给其父母在法律层面上看还是有必要的。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自残干预反思[/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老师在对讨论的归纳和拓深方面能力很高,这次关于干预自残学生的归纳也表现了这些特点,我从我的角度做一下总结。[/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① 是选择适当的介入时间。适当的介入时间包括对当事人的情况以及自身情况的估量以及对事态严重性和后续性的估量。如果事态后续结果不是恶化,那么,教师应该给自己更充分的是时间来做早期的评估以及准备,因为一旦介入随便退出可能造成更为不良的后果,老师应注意对事件保持正常的心态,不把焦虑传染给学生,一般情况下,自残是不会发展为自杀,自残的行为主要目的是情绪宣泄之类,自残之后当事人心情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从而抑制了事态的恶化。[/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② 在介入的早期,教师要不断地收集当事人的各种相关的信息,一方面的直接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一些外围的信息,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有些信息的价值在某些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还没能呈现。介入初期最重要的任务是终止自残行为继续发展的势头。并提供至少一条支持、减压通道,这些支持减压通道必须是为当事人认可的。[/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③ 在介入中期,教师需要分析学生自残更深层的原因,在介入早期终止行为之后中期要力求化解引发自残的各种深层次的诱因,引导学生培养更强大的心理力量,培养自我克服类似问题的能力。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一项工作,而且在这个阶段可能许多假设未必能得到适当的验证,但我们也不必有太多的顾虑,毕竟老师提出的大多方案即使不对头,也属于无害的药方,只是效果大小而言。[/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④ 介入的后期。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恢复正常的生活,教师在远处保持不即不离的距离观察,观察介入中期工作的效果。[/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可能存在的问题:[/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学生的自残案例示范价值:[/SIZE][/FACE][/P][P][FACE=宋体]
                  [/FACE][/P][ol][li][SIZE=12pt][P][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从严重程度来看,这次学生自残的还不算严重,学生求生的意志是相当强的,因此其行为马上被终止是有一个良好的前提。[/SIZE][/FACE][/SIZE][/COLOR][/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②  [/SIZE][/FACE]这个学生自残这是自残的各种原因中的一种,不同的自残原因和方法差别应该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自残行为还应该涉及家长配合问题。那么,常见的学生自残的引发诱因是否可以归纳。[/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③  [/SIZE][/FACE]自残是否和自杀那样具有哪些可见警报特征。[/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点评:[/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谢谢版主富有价值的辛勤调查与反思性总结。自残诱因与征兆归纳应建立在详实案例积累基础上。纯逻辑推演较空。可惜,我也无此类相关案例. [/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好,谢谢你的提醒,目前班主任还不知道这么一件事,就算知道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她打电话恐怕她都说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知道其中的原委,所以也只能我去继续完成这件事了。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点评:[/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辛苦你了(在通报自残事件上以不惹学生反感为底线)。班主任还不知道?能力不足虽可有人代劳,但不履行职责是不应该的。  [/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谢谢您的提醒。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具体的案例,能给学习型教师以启发。但只有上升到一般规律,才有可能为大多数教师受益。比如,埃及人丈量土地可能有很多案例,但是只有当几何学出现,才能被广泛学习使用。[/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所以,大量的分析案例,经常的反思总结,一些规律会一点点呈现出来。[/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大家继续努力啊!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SIZE][/COLOR][/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同时讨论好几个问题,我有点眼花缭乱,有的都对不上号了。那个张×([/SIZE][/FACE]女生)的案例,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和思考(近日家里事情也比较多)。麻烦海蓝蓝老师把有关张×的帖子集中到一个帖子中,我来拜读一下,我现在已经乱套了。[/COLOR][/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自残这个孩子,我目前还没有搞清楚是怎回事,但我觉得海蓝蓝老师的思路是正确的,对策也比较谨慎,参与讨论的老师,可能也都有收获,反正我是受启发不少。新发现的一个细节是这个孩子“以前他就带着一些工具,比如剪刀、小刀、还有螺丝刀,甚至连葡萄酒的起子也都有的,尖尖的”,而且有些被他表姐拿走了。他表姐是不是对他更了解?因而加以预防?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做正确的诊疗。同时我们做任何结论时都要留有余地,因为随时都可能发现一个新线索,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或修正[/SIZE][/FACE][/COLOR][/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            2015[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14[/COLOR][/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b][FACE=楷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b][/SIZE][/FACE][/P][/SIZE][/li][/ol][P][FACE=宋体][COLOR=#2b2bd5]
                  [/COLOR][/FACE][/P][P]
                  [/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