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关于文化的讨论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关于文化的讨论[/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王晓春按:[/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班风小论坛上有几位网友热心讨论文化问题,发言很精彩。这个问题极其重要,我对它也非常感兴趣,各位的发言我都拜读了,很受启发。因为有些问题我还没想清楚,就先倾听吧。有关帖子我整理了一下,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注意讨论的目的不是最后必须取得共识,讨论的目的是,引起参与者的思考。[/SIZE][/FACE][/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2[/SIZE][/COLOR][/FACE],2[/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990 :[/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思想与人类[/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只有人类才能产生思想,具有思想是人类高于其它一切物种的地方。人类智慧也体现在人类所具有的思想中。如果人类产生不了思想,它的思维能力就一定非常低下,它就很难有创造今天的文明。不能理解人类思想的物种就就一定达到不人类所具有的智慧。如果人类能离开地球造访其它星球的地外文明就一定是这样衡量地外生命的文明程度和智慧程度。[/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然而人类的智慧目前还达不到能普遍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的程度。因此人类创造的思想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垃圾思想或有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各种思想,能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的智慧之人是稀缺之物。甚至有些种族整个都没有这样的智慧。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依赖少数智慧之人所创造的思想所引领的。而大多普通人甚至连分辨判断能力都不足,无法从众多思想中分辨出有价值的思想,这也就给种类低劣思想产品的传播打开的方便之门。于是在一个信息开放的年代,各种奇谈怪论,各种“主义”、“思想”、“理论”、“观点”满天飞,众多华而不实的专著、论文、报告堆成山,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思想对整个人类认识水平及各种行为都有不可替代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思想决定人类的行为水平,思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因此思想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非常欣赏这篇文章的这几句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认为,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想,本文提出的问题重点就是:如何构筑原创思想产生的健康环境,关系到人文传统的延续和国民精神价值的构建。努力坚守学术信念,并将其转化为求真求善的思想创造,为社会、为人类谋福祉,这应该是每一位知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认可本文调查中大多数人的眼光:近六成受调查者最反感学者“游走于政商各界,为权力与金钱服务”; 近半受调查者认为思想泡沫的最大危害是“混淆是非,误导公众”;七成多受调查者认为“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是思想泡沫产生的最大原因。九成多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思想泡沫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照这么说似乎这大多数人应该能避免这些问题。应该说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但还是避免不了要这样。如果自己身处在任何这样一个事件中最后很可能就是自己所发现的这样情况。如果是学者会服务于权力和金钱,如果是听众会被误导会,自己也急功近利,自己的思想中也充斥着泡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轻信,不盲动。凡事都应该认真思考,但要真正做到还是很难。比如:网上消息某种方法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你又如何判断这种说法的真伪。《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是博士,也进了这样的骗局。她自嘲有知识没文化。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要对那么多议论做出正确判断是缺乏条件的。然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凡事都要质疑和批判性思考,那么被混淆的概率就要低的多。再比如。有很多中国人都相信如果你买了一件日本电器就相当于帮助日本造了一件侵略中国的武器,所坚决反对买日本新产品。我会常常问他们这样一句话,如果日本人买了中国的东西会怎样?中国人要不要把东西卖给日本?一下子就让他们不知该如何回答。[/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真伪不能判断,结果的真伪就也很难判断。至于理论就更困难了。特别是新的一些学说。比如这些年流行的心理学,常常把人们的日常行为说的一无是处,好像按照专家讲的一做一切就都变好了。但我很少听见心里专家把一个完全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彻底教育好的,通常是让这些家长和孩子感激涕零,付出几千元后两周回复原状。不是说心理学理论不对,只能说在传播时它有不少注水了,变得充满了泡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只讨论了思想与人类的有关系及如何使个人不让泡沫思想所左右。但如何创造出真正的思想及如何才能使我们社会的思想环境更健康,没有提出什么看法。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教育的思考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SIZE][/FACE]提倡极简朴生活,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一天,第欧根尼在晒太阳,亚历山大对他说:“你可以向我请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赐。”第欧根尼躺在酒桶里伸着懒腰说:“靠边站,别挡住我的太阳光。”我之所以想到这件事,因为想起了一阵风老师提到:“如何创造出真正的思想及如何才能使我们社会的思想环境更健康,没有提出什么看法。”[/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我认为不要过于相信我们社会的某种认为的力量能够“创造真正的思想”,如果真正的思想能够通过人为的有计划地“创造”、批量生产,那么,肯定不属于创造。人的创造性是一种本能的力量,就如人的呼吸那样,我们能做的事情是“别挡住创造者的太阳光”而不是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SIZE][/FACE][/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前天我特地找找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思想家到底是哪些人,虽然不同的资料说法不是完全一致,但还是有许多公认为杰出的思想家,这些人要不生活在乱世——乱世真的是思想家成长的美好的时光,乱世里朝廷自顾且不暇,更没有什么余力来收买思想家们,思想家就自然而然的成长起来。他们这些人要么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是社会底层官吏,也因此有了文化,对于民间疾苦他们又看得明白。如果移到教育来说,这样的人当然是指接地气专家、思想者。这类的专家我认为也几乎是天生的,当然,不是说他一出生就会成为专家,而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不限制他们,他们迟早会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如果晏阳初先生、陶行知先生那个时代也是用分数来衡量他们的工作和教学,我一点都不认为他们会成为教育家。那么,有些所谓的教育家,靠分数搏杀出来的,我倒是很怀疑他们的教育家的含金量,我觉得教育家含金量应该远超教育技工——这一类教育家是自己用太多的功利枷锁把自己给锁住了。[/SIZE][/FACE][/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对于过于糟糕的处境,这些人才整天忙于生计,确实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如果条件过于优越,这些人也有可能沉溺于物质享受,未必有利于人才的出现。[/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之前,许多人认为,农村之所以教育落后,是因为农村老师落后(当然,对这个结论我是不太赞同的——虽然老师是有责任),那么,要改变老师落后的状况,当然就要对老师的培训,把城市老师一些好的经验学过来,我对这个结论就很怀疑。[b]因为现在社会再落后,也不至于像古人那样,连读的书都是靠手抄来的吧,想学习别人经验,网络上搜索一下文字视频都有,国内国外都有,信息条件下,农村和城市的教师进修区别不是很大。[/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各行各业总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认真做自己的事,一直认真地做,把事情做到极致,而且享受在其中,所以他们不怎么在乎物质的享受……最后就不经意地成为一名专家学者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认为学者和草根还有一个很大不同的地方是,学者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限于“研究”,就像一个发明家那样,他的目的是满足他的“发明欲望”,至于技术推广,那靠的又是另外一些人,这些人就是既明白学者说了什么,又明白市场需要什么,而且自己又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能力,在教育圈子里这一类人就是草根教育者。[/SIZE][/FACE][/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也就是说这类“知天气、接地气”教育者他们并不一定是思想者,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考者”,独创性系统性不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特点,而把学者的思想淋漓尽致阐发出来的正是这些人特点,他们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不过,就算这一稍低的层次的“思考者”我们还是可遇不可求,也是无法批量生产——技术性的人才可以培养,涉及到思想性的人才更是难以培养,顶尖的完全是不可能培养——只能自己去摸索。[b]最好的办法不是为这些人“增加”阳光,而是“缩小你挡住阳光的身体面积”,真正是思想者是对物质需求不高的人,对物质需求高的人不大可能是思想者[/b]——物质的需求会挤占精神需求,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木桶,一个破碗,一地阳光,君王的赏赐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需求,对他们来说,属于多余的东西,也正是有了“君王的赏赐是多余的”的心态,第欧根尼在回复亚历山大托人传话,想让他去马其顿接受召见时候这样回答:“若是马其顿国王有意与我结识,那就让他过来吧。因为我总觉得,雅典到马其顿的路程并不比马其顿到雅典的路程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相反的,现在许多产生泡沫的思想者,他们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只好博眼球,博出位,思想泡沫自然就容易产生,[b]大道本来就是至朴的,满足形形色色的观众听众的水平,满足各种各样的权贵各种各样亚历山大的欣赏水平,不产生泡沫实在是太难了。[/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当我们不想,不特意去培养思想者的时候,我们可能走在创造“真正的思想的思想者”的路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 [/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的话更让我听的明白些。而且与我想法相同的部分也很多。当我们闭上眼睛,无论是放眼世界,还是考量我们身边的人,凡能扰动我们心灵的,都可以说是对我们来说有思想的人吧。蒙田、卢梭、梭罗、托尔斯泰,他们都不认识我,而他们的语言文字却隔着时空影响到我,使人辗转反侧。不过,我的妻子、子女不了解他们,周围的很多同事、朋友也不会经常谈论他们。虽然,我固执的认为,现在的人类文明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他们这些人、他们的思想的出现。也就是说,我认为有思想的人,许多人未必这么认为。谁对?谁错?谁的层次高?谁的低?我认为我想的东西是“真金白银”,可很多人理解我的想法是“泡沫”“臭氧层”。好在世界上真理不只是一条,思想也不只是一种。[/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备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关于思想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有诸种解释,总体而言,他们偏重于思想的外延解释,而对于其内涵,尤其作为支撑思想家存在的思想之内涵的解释,则未免显得单薄。即使有所涉及,也仅仅停留于“引用性”的解释。(百度百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2[/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990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是什么遮挡了思想者的阳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当我们不想,不特意去培养思想者的时候,我们可能走在创造“真正的思想的思想者”的路上。这话说的很有道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是什么遮挡了思想者的阳光?是什么让整个社会急功近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我想最主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功利价值观。与其说是整个社会的也可说是来自于文化传统的,思想者追逐的目标是思想,而不是物质更不是地位,而我们的文化对物质的重视对地位的重视远超过对思想的重视。如果一个人发现了某种有创见的思想和获得了大奖相对比,哪个对周围人影响更大?看看我们的周围,谁会在意你的思想走到了哪一步,大家更在意的是你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因此,不要说思想创见,就读书本身也常常被冠以功利的目的。[/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常有人对你说:读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官,又不能获得利益。官文化及功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有个作家回家乡时家乡人是这么对他说的:你写那些书有什么用,你当上官才能真正帮助大家(大意就是这样)。有时候这类舆论强大到非让你动摇不可的地步,舆论完全能遮挡射向你的太阳。这种价值观影响我们周围每一个人,因此,尽管中华文明有几千的历史,然而它所创造的思想并没有几千年长,特别在有些年代几乎没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和古希腊人对思想的高看相比,中国人通常对思想是低看的。[/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比如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测算的圆周率是非常重要的常数,但并不被当时的中国人所看重。相比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对这一发现要用“百牛宴”来庆贺。[b]中国人只有升官发财才会大举庆贺,至于有什么思想上的发现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西方很多思想能不断的创新发现,我们这里就不行。[/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时到今日,当我们需要思想的时候,需要论文的时候,竟然开始批量生产还要高效生产,既然是批量的高效生产,不充满泡沫是不可能的。比如,各个大学甚至各中学都以自己每年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作用宣传时,谁会认真研究这论文中到底有价值的有几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这种喧嚣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安静下来。安静的,弱化功利的环境才有利于思想者的生存。才有可能让他们思想。而在求数量的今天,思想者最好继续去思想吧,如果贫困潦倒那也是必然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今天的教育界也是这种让人烦的名目众多的检查加评比,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培训,让你连自己好好看书的时间都很少,更别说思考了。因此生在社会如此大变革的年代能让我们体会极大的变化感,各种物质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概念新名词让人应接不暇,然而热闹也常常让人找不到自己,找不到平静的内心,当各种迷雾遮挡内心时,人们看不到阳光。思想者也一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看了视频,确实讲得很有意思。[/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b][FACE=楷体][SIZE=12pt]模式,早期社会可能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是相当主要的,当地域不再成为限制人类活动的时候,当地球逐渐变成一个村子的时候,个人自身特点逐渐成为主要的因素。[/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就像有的学生,我们一看过去就知道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是思考者,因为他们只对具体可见的物感兴趣,对于物背后的各种观念,他们很不感兴趣,如果说是时代特点,[b]我感觉到互联网时代里,人们对文化和情感道德方面变得越来越浮躁浅薄,各方面在广度方面有所发展,但在深度方面却日益缺失,也正是文化情感道德的深度缺乏,导致行为和底线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靠近,稍不留心就会突破底线。[/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到文字和思维的关系,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我总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因为根据心理规律,人们在叙事推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叙述者的影响,人有听故事的本能,而规律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故事,后来我想了想,到底我心里是什么东西在抗拒这个结论呢?我[b]想到的理由是:无论在希腊还是在中国,对文字的认识也是被垄断的,懂得文字的人应该说是为数不多,这么少的人凭什么会对整个中国人的思维造成了影响?如果说宗教巫术对文化的影响我还稍微认可一些,《易经》不也是从象说起吗?而且和民族历史相比,文字的历史并不算长,和人类的思维发展的历史相比,文字的历史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曾经说新加坡比较容易治理是因为新加坡外来的人多是福建广东,他们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读书人都留在中原,但是福建广东人和中原人相比,他们区别的只是在于闯荡的胆量而不是思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为何人类一思考,上帝马上就发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忽然觉得我们是不是换一个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共性,抽象思维在我们中国不是没有产生,而是中国的土壤并不适合这样的思维成长,在中国,朝廷是一种家庭形态的变异,家庭是朝廷形态的变异,家族也是如此,一个部落一个乡村无不是如此,这样以家长族长以及皇帝为中心的结构最不能容忍的恐怕就是质疑,凡事不必质疑,自有父母领导安排,作为子女下属该做的事情就是维护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固化又进一步强化了这样不允许挑战的文化的基础,所以,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都不欢迎。见花可以落泪,但见花就不必想到花的结构,望鸟可以想的只能是惊心而不是想到飞机,不平的时候再大胆一点想的也只是鸿鹄有大志,要不就剩下鸿雁来宾温情可想了,[b]科学的发展实在不利于维护稳定结构,毕竟科学发展会引起贫富,从而引发中国人最厌恶的“争”,[/b]作为统治阶层,百姓生活好坏,他们吃好穿好还是不成为问题,对科学的支持好处和危及统治阶层利益相比实在是不划算。互联网不先进吗?可许多国家对互联网不是也很忌惮吗?科学变得总是思想变革的先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的不仅仅是生物界的地震,日心说危及的既不是地球也不是太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而科学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抽象思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为何人类一思考,上帝马上就发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因为人类的思考会危及上帝存在合理性合法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准备升任球长的希特勒说:“要控制一个民族,就抢夺他的全部财产,让他变为赤贫,再还他一点点,让他感恩于你;要搞垮一个民族,就禁止他出声,让他变成哑巴,出声的就弄去劳教,或者让他变成疯子;要消灭一个民族,就不要让他思想,把他洗成愚民,像畜生一样世世代代永为奴隶…”[/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按图索骥,我也看了那段视频。有些启发,也挺有趣,但还感觉有点像卖药的。越往后说的越肯定,就越使人怀疑。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以现有研究,早期的人都来自非洲,应该是差异不大,随着迁移,有的到了温带,有的去了寒带,有的在平原(大河流附近)生活,有的在崇山峻岭间游荡。逐渐的,随着环境的不同,生活生产经验自然不同,进化的方向也会有不同,人与人,族与族之间的关系也会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思维发展。从有人类到现在已经几百万年,从有文字到现在不过几千年,[b]我猜想,在真正意义的语言、文字出现之前,文化、思维等的差异已经决定性地产生。文字等其他因素,或者是附会了这种差异,最多是起到了一些辅助性作用。[/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另,中国是世界上同一维度地区中,地形气候最复杂,气温年较差最大,平原面积狭小等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人要怎样和自然相处,人和人之间要怎样竞争,世代的人们,将怎样面对自己的内心。(个体好弱,好自卑,多数却不想承认弱、自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们有民族性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资料(王晓春转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IZE][/FACE]百度百科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英语:Stockholmsyndrome[/SIZE][/FACE];瑞典语:Stockholmssyndromet)又称为人质情结、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当成了敌人。[/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990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中国文化的形成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听课笔记和感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梁冬提出了一个想法:要讲国学最好能对照西学,就像讲男人对照女人一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往往通过对比能让人们比单纯的讲一件事情更清楚。我认可这一说法,对比起到参考系的作用,通过对比能把在一种文化中浸淫了上千年人们所不能觉察到的成因挖掘出来。其实在西学东渐之前,中国人并不清楚自己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征是什么,也从来没有哪位古人特别说过我们的文化有什么特征,当然也不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具有这样一种文化。近期重读《菊与刀》一书,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就特别强调文化人类学家如何从另一种文化视角来解读一种文化,此书除了剖析日本文化特征外还特别介绍了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可见,文化是渗透在生活中的,生活在其中的人对它的熟悉就像鱼对水的熟悉程度一样,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种文化生活中的人发现不了本文化特征就像鱼发现不了水一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那么,我们所谓的国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当然是西方文化侵略到中国文化时,人们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了国学。李零教授说:所谓国学,就是不中不西之学,国将不国之学。我以为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的入侵,估计是不会出现国学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独立学者王东岳提出的前提是:文化是和生活结构相关的。早年文化形成受自然影响比较大,早期文化是面对自然的,我猜天人合一大概就是那时形成的,人的生存和天和地相关联着,越往后文化受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小。这当然是对的,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具体一些:中国文化是在中原一带最早形成的(中原即指河南一带并不算大的一块地儿上)。从地域条件看,封闭、局限,与中原四周往来都不容易。地处温带容易生育,人口多,从农耕开始,耕地少,相对而言人口密度大,生存距离小,人济关系紧张,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业文明下人们如何协调人济关系。农业文明相对要稳定,所以人济关系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人们必须要克制收敛才能集体从事农业生产。仁义理智信的就是在这种文化背影下形成的。为什么在中原这里有农业文明的背景呢?因为中原这里有世界最好的冲积平原,土壤厚而且没有形成大面积森林,很容易在这样的土地上刀耕火种,所以中国的农业文明是全世界最发达最成熟的,在这片土地上也完整的保存了农业文明所产生的中原文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相比希腊文化(西方文化的根源)的形成:环地中海,农业种植不易,与四周交通往来容易且频繁,形成半商业文化,商业往来需要自由,人权,平等,契约等,且不同人群交往时由于语言不同需要用注音方式记录不同语言,于是形成了西方的符号文字,符号本身只表明发音不带意思,因此意思要通过语法逻辑结构来建立,这就是希腊文化特别注重逻辑的原因。逻辑的推演产生了哲学,继而产生了科学。相比而言中国文化所依赖的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表示着不同的意思。字所构成的语句就像一幅幅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思,不需要介词,也不再需要逻辑来推演含意。的确,语言哲学的研究发现有些所谓的哲学问题是语言本身造成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和西文在理解含义时的逻辑结构是相关的。译成中国话时很难理解其逻辑含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这恐怕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和希腊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即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因此中国不会产生希腊式哲学更不会产生科学从思维方式上说是必然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学者王东岳同时还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恰好就在其原始性。中国文化保留了其在几千年前的认识,虽然很落后但更有价值。因为越是原始社会中的人与自然靠的越近,其简单思维和低信息量情况下看到的才是最根本的生存问题。而今天文化发展延伸的结果使人对文化的理解有时就像树叶一样远离文化生活的根本,因此原始文化中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表达生活的根本问题。从某种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为什么是孔子?孔子为什么能成至圣先师?因为说大白话的孔子的思想与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最相适应,与当时中国人的生存格局最相匹配。或者我换个说法,当时的中国人认可了孔子。我猜想如果把苏格拉底放在孔子时代的中国,他想通过对话来找到真理,但也未必有人会理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关于其它一些话题,我想在另一文章中再讨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特别注意:国学和中国文化不是一个意思。)[/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对缺乏逻辑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看了大家的讨论,[/SIZE][/FACE]觉得很好.我心念一动,将我的学习内容发给王老师,王老师给大家一推荐,果然起到了效果,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觉得大家还可以读一下陈嘉映老师写的<<[/SIZE][/FACE]哲学科学常识>>,或者读王老师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里面有论述中西方文化的一些章节,写得很精彩.[/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之所以推荐这些内容,[/SIZE][/FACE]是让大家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我们以前动不动批评有些人缺乏逻辑,我有时候还有点愤概,其实现在想想大可不必.指出来之后,他能改最好,不能改也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弱项.就我们自己,在很多人面前,也是缺乏逻辑的.我们只要多警醒自己,注意逻辑的严密性,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施加一些影响.至于成人,就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提醒后能改最好,不能也不要生气.[/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孔子曰:[/SIZE][/FACE]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自己活得明白一些,[/SIZE][/FACE]就好了.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990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中国文化的演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听课笔记和感悟(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文化是与产生这种文化的人群的生存结构相适应的,这是学者王东岳所提的一个观点。也是很多学者认可的一个观点。不可能产生超越一个群体生存结构和认识能力的超越文化。中国文化从诸子百家到今天的二千多年里缓慢的变化着,其变化总是有着追寻安稳和谐的动机,总是力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追求,这个认识层次是非常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出现是顺应了自然的某种变化,最原始的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自然在创造了某种物种的同时必然也提供给其以食物。当此物种的意识发展超越自然状态时其行为也开始与自然分离,他们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而开始刻意改造自然来顺应自己。他们的食物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而自己制造,此时其行为变得很不自然了。今天的人类就是这样的不自然状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但是最早的中国人还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回到过去似乎是中国人常常向往的。向往本意就是回到过去。孔子向往东周,老子向往氏族社会。[b]每当社会向前进步时,中国人就不由自主的向后看,向后安全,平稳。即使是向前也要慢,因此,稳妥也是中国文化能长久留存的一个原因。[/b]一个善变的文化必然会容易失去其根本,西文文化其实就是这样。如果去考察现在的原始部落会发现,其实这些部落其生活方式及文化礼仪和其千年前的状态几乎是一样的。这样看来,如果完全不往前变化,整个族群将来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世界大环境。中国文化因为过于保守封闭而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世界格局,应该说这种文化对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还是适应的。最后,当西文化入侵时引起了剧烈变化。中国文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的变革所引起的。这种变化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在这百年中中国社会持续不断变化,文化为了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而被动的不断改造,特别是文化革命的改造幅度更大,与大陆相比台湾就少了文革这一块,今天台湾人身上传统的保留看起来更多一些。如果与一个世纪前比较,今天的中国人其文化特征基本上彻底变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但这变化也出现了问题,剔除了糟粕的同时也丢掉了不少精华。这也是中国文化不善变的必然结果,越是不易变的东西,在变化时越容易失去本原。因为它不知道如何变化才是最合适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最重要因素是科学主义的及西文哲学思想的侵入。科学主义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按理说应该并无直接矛盾,因为我们的文化中缺少这种求真的精神和思想。[b]但科学主义物化态度和方法是与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是不相溶的,科学看待世界的方式与传统截然不同,其方法把人与自然割裂开来,把人当作物体来对待,用一系列测量数据来描写一切,包括人的情感态度及人与人的关系,甚至中国人看重的道德品质也要通过量化来体现,这种思路都与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不相符。[/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如果说逻辑导致了西方的哲学,那么,中国就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哲学。今天的哲学说西方话就哲学被中国人理解时的最大障碍。外国人发现中国人无逻辑,中国的确没有“逻辑”这个词语。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我们确实感觉不出来,发现中国人无逻辑是从中国人的对话中反映出来的,即使今天在网络中对话的双方也不注意逻辑。陈嘉映教授说,毛泽东批胡风的文章也是居高临下的,用气势遮盖逻辑上的不足。即便宋明理学按西方思路来看也缺乏说理的逻辑性。中国文化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诸子百家的那几百年,其后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基本上进入中央集权社会,整个社会缺乏诸子时期的平等话语氛围,不平等的对话就不可能通过逻辑来推理,更不可能通过逻辑来找到其它观点的缺陷和不足。这样一种现状持续到了今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目前中国社会的文化仍是个混乱时期。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与如今中国人生存结构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一会儿是鼓吹西方的普世价值,一会儿是宣传各种宗教价值,一会儿又是完全的复古主义,一会儿又是完全的现实主义与金钱主义。与其说是文化价值多元化,不如说是文化价值混乱化。因此,要形成一种与现如今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文化还需要很长时间。也因此,现如今的中国应该是处在历史上最矛盾,思想最混乱的时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中国文化因为过于保守封闭而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世界格局,[/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说实在话,[b]我对这句话的因果有一定的怀疑,到底是中国因为文化保守封闭而不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格局,还是因为中国衰弱而不适应世界格局。可能有的人会说,文化保守必然导致落后,我不大相信文化保守会导致中国整体上的衰弱,毕竟文化只是国家强大与否的一个维度而已。[/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总体说,中国在历史上多数的时间里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周边的国家只能适应中国,中国的规则就是世界的规则。就像今天美国那样,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适应美国的各种各样的规则——有道理可讲吗?觉得别的国家流氓就给他几个炸弹,觉得别的国家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制裁。为了对抗美国,欧洲组间一个欧盟来提高和美国谈判时的声音,中国近年来国力有所增加,也要求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组建自己的经济圈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美国说不。这些变化正是国力消长的表现。[/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菲律宾和中国在岛屿上发生纠纷,美国插手进来,菲律宾人说,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巨人在跳舞,我们菲律宾也只能随着他们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在他们脚下躲来闪去,对于菲律宾来说,很明显的无所谓什么保守封闭,而是实力和中美差得太远了,根本没有他讲话的余地,这个舞台上没有他的旋转的机会。就算菲律宾文化先进到可以戴四块手表,和中国争斗都有极大的可能意味着面临着灭顶之灾。[/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强者为王,王最大的权力就是制定规则。前天我聊到王琴杰老师班级的学生时候聊到煤矿挺可笑的用人制度,为什么这么可笑的事情可以存在呢?无他,国企,代表国家,他让自己有极大的上演荒诞剧的权力,这根本不需要符合事实符合逻辑,强者就意味着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取消事实取消逻辑。狼吃小羊的故事就是演绎这个没道理的道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不是讲不清,人家当兵讲的是武力而不是道理,当兵的强项的是武力而不是什么讲道理,只有迂腐的秀才还以为自己没讲清道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吴思说:暴力是规则之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所以我想,如果中国足够强大的,可能是“虚弱”的世界来适应中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有意义的混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也因此,现如今的中国应该是处在历史上最矛盾,思想最混乱的时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对这个观点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认为这个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觉得用“矛盾”和“混乱”来描述有写不大恰当。也只有各种思想在各种论证中交锋,最后才有可以为大家所接受的观点出现。我们我们几个天天在王老师论坛里吵呀闹呀,这是“混乱”?如果说是“混乱”,我觉得也是一种“必要的混乱”、“有意义的混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就像一阵风老师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逻辑,没有逻辑当然就不需要辩论,要辩论的就必然涉及到逻辑,我认为中国是有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强者为王”。只要你足够强大,你说只有公鸡才会下蛋,也会有很多人拥护你的说法,你说,权力最大的人可以有三宫六院的女人,全国人民也会拥护,把自己的女儿源源不断地送到宫里——当然,大部分是活守寡,把儿子也送到宫里阉得不男不女。你不要思考辩论强者说的话,强者的话你只有接受的份。谁见到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对“强者”的合法性进行辩论过,孟子就是因为说过几句不大符合皇帝口味的话,被朱元璋给请出庙去,他的作品也被修改得七零八落,想想看,朱元璋会请孟子过来辩论吗?请君入瓮还差不多。同样的,儿子不能辩论父亲权力的合法性,百姓不能质疑当官权力的边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中国诸子好辩的几百年正好是政治家式微的几百年,诸侯割据,不成气候;欧洲长期以来小国林立,战乱不已,也一样是不成气候。政治上不能形成大一统,当然就没有什么余力也没多少必要去处理知识分子的事,知识分子的事毕竟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b]知识分子被清洗大多是发生在政局比较稳定阶段国家已经统一初期。[/b]另外欧洲政治上就有辩论的传统,政治人物上台都不知道要进行多少场的演讲和辩论,法律也需要辩论,苏格拉底就是通过辩论投票被处死。日常生活中,苏格拉底就致力于教学生辩论,《柏拉图文集》中的内容都是辩论,而我们不需要辩论,所以辩论所必须的逻辑自然为人们所忽略,战国时候诸子要游走于诸侯贩卖自己的观点,所以需要游说也就辩论,也因此战国时许多纵横家言论文字的逻辑性强于其他年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王东岳忽略了运用逻辑的大背景,而拘泥于文字,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2[/SIZE][/FACE],2)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阵风990: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文化会导致国家强大或弱化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说:可能有的人会说,文化保守必然导致落后,我不大相信文化保守会导致中国整体上的衰弱,毕竟文化只是国家强大与否的一个维度而已。[/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其实我在文章中没有说这个问题。但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也是自己感觉很难说清的一个问题。文化先进和国家强大是一样的吗?能从先进的文化产生出一个强大的国家吗?反之,强大的国家会产生的文化一定也强大吗?或者说应该把文化强大与国家强大完全分开。可能我思考的问题都有些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先看几个历史画面。希腊文化是曾是公认的先进文化,但希腊却被马其顿所灭。不过马其顿却接受并传播了腊文化。马其顿强大但文化弱小,它无法从文化上战胜希腊文化。欧洲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蛮族入侵,但没有改变其文化。直到伊斯世界强大后其不同文化才对原欧洲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在来看看东方,诸子百家时期人们思想开放,从文化角度看是个繁荣时期,但中国却是诸候割据状态,整个国家并不强大。汉武帝时期独尊儒家,文化不仅没有发展还有一定退步,但统一的国家非常强大,对外彻底击败强大的匈奴及弱小的越南。蒙古铁骑踏平全世界,但其弱小的文化并未冲击中原文化。清人打败民王朝后中原文化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本色,其实满人并没有更先进的文化来冲击中原文化。所有这些例子中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文化强大并不代表国家强大,国家被征服被不意味着文化被征服。因此,学者王东岳来出惊人之语:先进才要挨打。他的意思明显是指先进文化常被落后文化所侵略。[/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情况很不相同。其文化入侵甚至比军事入侵更利害。日本在西方的侵略之下采取完全西化的态度,也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本土文化,(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后产生了一种文化融合。而当时的中国国家羸弱,但文化却并没有立刻就倒下,但西方文化的压迫和东方文化的退让还是很明显的。梁濑溟老先生是这样形容的:东方化对于西方化步步的退让,西方化对于东方化的节节斩伐!到了最后的问题是已将枝叶去掉,要向咽喉去着刀!而将中国化根本打倒!这些描写是民国十年的事,即1912[/SIZE][/FACE]年。[/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今天已经过了百年了。今天中国人的文化状态中相当多的观念都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了。民主、平等、自由、博爱、人权、法治,等等,这哪一个观念来自传统呢?都不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君臣、父子、夫妇、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这些才是传统观念,才是来自中国文化。[b]仔细考察一下今天的社会最缺乏的不是自由,不是民主,而是传统价值观。[/b]今天的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了,但其文化还处于东西文化的融合状态之中。可见国家强大和文化强大是不一样的。文化先进未必会导致国家强大,国家强大也未必会产生文化的强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没有文化的实力做后盾,国家强大还真是一种土豪式的强大。今天中国人对外的表现常常就是一种缺乏文化的表现。[b]我们输出的是产品而不是文化,因为今天我们的文化状态并没有挖掘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因为我们的文化还没有发展到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的格局中来。[/b](2.2)[/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FACE=arial][COLOR=#333333][LINE-HEIGHT=32px][b]各位老师的讨论非常精彩!欣赏了。谢谢王老师的分享![/b][/LINE-HEIGHT][/COLOR][/FACE][P][FACE=arial][COLOR=#333333][LINE-HEIGHT=32px][b]那天虽然记下了网址,还一直没有去看有关的视频。[/b][/LINE-HEIGHT][/COLOR][/FACE][/P]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5
        • 经验182501
        • 文章3970
        • 注册2014-01-23
        [P][b]改革应有个底线[/b][/P][b]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一直在看王东岳先生关于东西文化的视频,王先生“进步即灾难”提法虽有些偏颇,但我也有同感。[/b][P][b]         从1985年到2011年,我一直在教小学的语文。二十几年,课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书大了,纸厚了,图画有色彩了,所选课文也有了时代气息。但我总是感觉教学要求一次比一次低,原来一二年级的学生写个留言条、请假条,三年级的学生写习作提纲是不成问题的。现在就是三年级的学生,几句通顺的话都很难写出来,格式就更不用说了。[/b][/P][P][b]         “保守是创新的基础”改革把原来课本里基础的留言条、请假条、作文提纲……这些内容都一并改没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b][/P]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关于文化的讨论(2)[/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星辰1553[/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硬教育和软教育[/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看了前面的一些讨论,我有以下一些思考:我觉得教育是不是可以分为硬教育和软教育。所谓硬教育,比如灌输式教育,普通的像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极端的像伊斯兰国恐怖分子让儿童参与对人质的斩首。所谓软教育,像海蓝蓝老师在张同学案例中,她所处的人际关系对她的影响,也就是王老师点评时第一条中提到的“生活体验”。(我以为,生活体验的意义主要在于人处于关系中,当个体努力顺应关系时,教育产生作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有位心理专家说,“大家庭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虐待,而在于感受被否定”。是啊,在封建大家庭中,最可怕的不是大家长,而是帮凶,由帮凶营造的氛围,形成的关系。像红楼梦里,宝玉挨打,旁边人围着哭,说,改了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所以,如果说教育也有害人的功能,我认为,硬教育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倒是那些看不见的,不容易辨识的,不易招致反感的软教育。当然,反之,有益的教育也如此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另,我比较赞同所谓的中国丛林文化的说法,当我到半坡博物馆参观时就有此种想法。我们的祖先或许群居的时间更长,我们的大家庭观念或许延续的太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春节将至,愿那些归家的人啊,是奔向家庭温暖的怀抱,而不是归向大家长的权威;是准备享受那份家庭的亲密,而不是只为了圆一个表面团结的幻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看了大家的评论,[/SIZE][/FACE]心里很高兴,至少说明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求同存异,没有出现不和谐的现象.[/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有人说:[/SIZE][/FACE]再激烈的学术争论也是高尚的.再缓和的人身攻击都是卑鄙的.我赞同。[/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是我很佩服的一个老师,[/SIZE][/FACE]有冷静的理性思考,宽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不过他提出的两个观点我不是很理解:[/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1.[FACE=楷体][SIZE=12pt]认为这个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是百花齐放的时代:[/SIZE][/FACE]我觉得论据不充分.我曾经在<<九句话说尽中国历史>>见到过一个观点:[/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7.[FACE=楷体][SIZE=12pt]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SIZE][/FACE]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纵观历史,[/SIZE][/FACE]是有道理.此时国家稳定,要想做到百家争鸣,可谓难矣.当时国家领导人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马上有人评论:请把笼子里的言论放出来.[b]由此可见,说"最百花齐放",不会有多少人信服的.说思想混乱,倒是反映了真相.[/b]哪怕教育,也是如此.从跟风杜朗口到衡水,到今日风行的走班,翻转课堂,我认为不能说是"百花齐放".[/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2.[FACE=楷体][SIZE=12pt]王东岳忽略了运用逻辑的大背景,而拘泥于文字,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观点我也是不能赞同.[/SIZE][/FACE][b]中国的"强者为王"不能算是逻辑,只能算个推崇和信仰.因为这个信仰,所以不讲逻辑[/b].之前我们讨论过:西方要想落实某个政策,需要辩论.而我国从古到今,只需将一把手游说动心即可.像我们学校的教师培训,都是培训机构能够说动校长,校长觉得好就行,不需要有什么辩论的.所以所谓的"运用逻辑的大背景",是个假命题.[b]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确实能反映出对民族的影响.当初华夏文化专修学校的老师给我们讲座:不能用西方的语音文字逻辑来看待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不要简化,更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否则中华民族就完蛋了.我觉得说得很好.王东岳先生从文字上论述,是一个很好的角度.[/b][/P][SIZE=3][/SIZE][P][b][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个人感觉海蓝蓝老师有时候会太理性,[/SIZE][/FACE]为了批判而批判:[/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例如之前对林语堂先生的<<[/SIZE][/FACE]语言与思维>>的论述:说了半天,似乎觉得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英语老师应该更不把领导放在眼里,鲁迅及其弟子更容易向领导磕头,极权不大可能出现在德国,西方平等意识和权力几乎是天生而不是争取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很惊讶海蓝蓝老师有如此观点,然后我在想:海蓝蓝老师为何有这个观点?我猜想,可能是这段文字引起的:人们有时会想,假如改用拼音文字,改用屈折语,那未中国人对他们的上级还会如此温顺和谦恭吗?我时常感到,如果中国人能够在其语言中多保留一些词首或词尾的辅音,那未他们不仅能够动摇孔子权威的基础,并且很可能早就打破其政治结构,让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出现长期的承平气象,并在其他方面得以稳步前进,发明更多诸如印刷术、火箭之类的东西来影响这个行星上人类文明的历史。[/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只是我想不清楚,温顺谦恭和“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为何在海蓝蓝老师那里划上等号,然后居然还能够反过来类推出“鲁迅及其弟子更容易向领导磕头”,更何况鲁迅受国外影响蛮深(留学以及翻译),以鲁迅先生作为传统文化代表显然不合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至于“极权不大可能出现在德国,西方平等意识和权力几乎是天生而不是争取。”这个推论我也不知道从何而来,我觉得我们都是从历史长河的长时间和概率大小谈的。[b]西方平等意识是争取的,但是和骨子里的性格有关。有人说:大部分中国人,只要还能活下去,就很少会革命。历史上的中国农民起义都是确实活不下去了。中国人谈权利大部分基于生存的角度,西方人谈权利,大部分基于生活的角度。我想说得比较客观。 [/SIZE][/FACE][/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对海蓝蓝老师的另一个回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老师论点:那些游牧民族的创造力是否高还是一个疑问,虽然他们经常迁移,他们用他们的脑子创造了什么重大的文明吗?我觉得看不到,而他们利用他们快速移动倒是破坏了南方许多文明却倒是事实,他们的胜利不是文化上的胜利而是野蛮的胜利——历史并不都是文明败于更文明,有时候就是野蛮战胜了文明。[/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看海蓝蓝老师对文明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海蓝蓝老师对文明和文化有点混淆。把先进和文明也有点混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当年西方凭借船坚炮利,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破环了我中华民族的文明,按海蓝蓝老师的说法,说是野蛮战胜了文明,也不无道理。但事实是人家创新能力强,把咱们的四大发明火药创新,武器先进,造成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想:[b]我们说的创新能力,创造力,主要是讲能够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所以创新往往和科技联系在一起,[/b]国家专门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展示各种作品,也就是讲创新要体现在用科技创造来应用实际生活。但实物创新首先要思维创新。[b]而这些创新,不一定和文明成正比,文明恰恰是历史的沉淀,和创新没有正相关的关系。我曾经和几个国学先生聊天,谈起科技创新,露出鄙视的模样,说:中国文化不是不能创新,是早就预料到创新会破环环境,破坏地球,所以没有将创新的思想和思路传下来。你看三国时期就可以造木牛流马,造个机器人小意思啦。我们古代一些高人思想交流比现在手机强多了,现代人还要借助手机,古代高人不用任何器材千里传音啊。说得我一愣一愣的,心里只能说:玄之又玄啊。[/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不知道我对创新与文明的理解是否合理。(15[/SIZE][/FACE],2,4) [/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关于文化的讨论(3)[/SIZE][/COLOR][/FAC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国学先生的逻辑应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最近大家在讨论东西方文化,[/SIZE][/FACE]我列举两个事情来说明一下:[/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们校长是教师中对国学研究水平颇高的人,[/SIZE][/FACE]有两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刻:[/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事例1:[/SIZE][/FACE]一件和期末考试有关的事情,我因为期末考试对老师罚款的事事情写了一个建议:[/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期末考试结束了. [/SIZE][/FACE]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阅卷也先进了,不采用红笔批改,采用电脑阅卷的方式.学生考完后,只交答题卡,然后用专门的扫描仪扫描到电脑,将内容分割成不同部分,由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批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学生考试的时候必须填涂自己的考号,[/SIZE][/FACE]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涂黑,扫描的时候就会根据填涂处的碳粉扫描出考号。每一场考试都会有学生填涂错的,每一场考试都有老师受罚。我们学校规定:每错一个,监考老师罚款10块钱。然后我们监考完毕到教务处上交试卷时,学校领导(副校长)说:“还是有很多考号涂错了。要想降低错误,要想XX学校他们一样,错一个号码老师罚款100元。我问了一下,他们这几个学校的错号很少。”我忍不住接了一句:“他们只是权利大一些而已。”,学校领导说:“你说话有点难听啊”。我说:“这个填涂考号本来是学生的事情,责任是他们自己的。这样处理也没有看出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就应该对这些填涂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培训,有时候要交给班主任处理,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到我们改卷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状况:公立学校由于考号填涂错误太多,要重新检查才能扫描。个别公立学校出现4000[/SIZE][/FACE]人次的错误。我们学校领导很骄傲,通知干事发短信表扬全体教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此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的领导为何缺乏智慧和艺术?民办学校的领导因为有点权利,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压住了老师就可以了,所以经常出现学生犯错,老师吃药的情况。表面上看,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负面作用很大,一是对老师不公平,并且有欺压的嫌疑;二是增长了领导不懂脑筋的思维习惯,只讲管理效果不讲领导艺术和智慧;三是降低了学生的责任感,本来有学生承担的责任结果变成老师承担,其实是丧失了大好的教育机会。公立学校的领导没有这个权利,不敢罚款,也不能随便批评老师,一旦尚方宝剑失去,又没有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大面积出问题也是理所当然了。从这一点来看,民办教育,私营企业确实要站优势,国家打破铁饭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对公里学校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错误也是有点纳闷。孔子说人分为4[/SIZE][/FACE]类: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我们公立学校的领导权力小,怎么就不能”困而学之“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难解决。[/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的想法是:从老师的层面看,可以在监考前提前两分钟发答题卡,学生先填涂考号,学生填涂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随后前后两人交换检查,确保无误再发试卷答题(我自己是这样做的,效果也不错)。从学校的层面看:每一场出现错误后,将涂错考号的学生广播通报,并提醒相应的监考老师监督到位,相应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对该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填涂考号的训练。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责任交还了,老师的学生角色清晰了,大家都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们国学校长回复:[/SIZE][/FACE][b]分析得有道理,只是太认真了,有些事情要看淡,所谓的罚款只是提醒注意而已,再往上说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心态平和是第一位.[/b][/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事例2:[/SIZE][/FACE]去年新疆暴徒火车站砍人事件后,我饭堂碰到校长,就建议:新疆暴徒砍人,是因为种族和信仰不同,却以暴力手段去解决的一个事例.联系我们学生实际,有些学生,因为看不惯别人,就纠集一伙人欺负别人,或以各种手段对付看不惯的同学.我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开一个班会,讲讲如何求同存异,如何解决观点不同的问题,如何处理观点不同的同学关系.我们的国学校长回答说:每一个人看同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这只是你个人的想法.[/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中国文化的有些问题确实让人纠结,[/SIZE][/FACE]不和你谈实在问题,和你来虚的,态度还很平和,高度还很高,让你一身劲没处使.一个中层说:每一次你和校长反映具体问题,他都说:你先观一个内心,先不要有情绪,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每一次说话都感觉他高高地审视你,弄得你觉得自己很肤浅.[/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和国学先生谈论具体问题,[/SIZE][/FACE]很累!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关注体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学习了夸克7292[/SIZE][/FACE]老师《国学先生的逻辑应对》的文章,有些感慨。[/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要应对国学校长的逻辑,首先,必须要弄明白该校长的逻辑是什么?否则,问题不明,则解决和应对其问题的办法都会成为无的放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在第一个改进罚款的事例中,国学校长的回应是:“分析得有道理,[/SIZE][/FACE]只是太认真了,有些事情要看淡,所谓的罚款只是提醒注意而已,再往上说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心态平和是第一位。”这个回应的逻辑要点是什么?一是他肯定了夸克老师的分析,认为是有道理的;二是他认为夸克老师的心态不平和,态度太认真。言外之意是别较真。这是以态度挂帅兼以认识挂帅来阻断你的意见。[/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在第二个求同存异班会讨论建议的事例中,国学校长的回应是:“每一个人看同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这只是你个人的想法。”这个回应的逻辑要点也有两点,一是认为千人千面,众口难调统一;二是用这只是你个人的想法来传递不采纳的意见。意思是人们的认识总会是不一样的,你个人的认识不能成为大家的想法。这是在用认识有狭隘性来阻断你的意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在第三个其他中层反映具体问题的事例中,国学校长的回应是:“你先观一个内心,[/SIZE][/FACE]先不要有情绪,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以情绪挂帅和追问反映问题者所存目的来阻断问题解决的意见。[/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综观这三个事例中校长回应的特点,可以看出,[b]以态度挂帅、认识挂帅、情绪挂帅和逼迫建议者自我反思为手段来阻断所提意见,是其常用手法。这位校长所存问题的症结,可能是躲避解决问题。[/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所以,作为交谈者,在与该校长交谈中,要学会死死抓住到底解决不解决和到底如何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来追问之,我想,这,应该是与之交谈者驱散其所设置的各类障碍烟幕的有效手段。用这个问题来追问,与之交谈,感觉到很累人的,就不再是老师,而该是校长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而作为该校长本人,则应该反思,自己设置各类障碍来阻断建议者的意见,目的到底何在?是真的为了建议者的自我成长?还是为了掩盖自己解决问题的无能?还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博学善思?。。。。。。无论是哪种可能,不可回避的是,任何玄虚理论,必须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旨归,否则,一文不值。[/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因此,对该校长的建议是,既然咱拒绝了人家的意见和建议,那咱就要拿出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为富有实效的办法来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如果咱这么做了,人家才会从心底佩服咱,说,校长就是校长,人家有更为高明的办法,怪不得当初拒绝咱的建议呢。如果咱手中本来就没有这些金刚钻,怎么办呢?那咱就放下架子,虚怀纳谏,这不丢人;要知道,以不能为能才丢人,而且会丢大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上述看法,仅供参考。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班风小论坛)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学习了夸克7292[/SIZE][/FACE]老师《国学先生的逻辑应对》的文章,有些感慨。[/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b][FACE=楷体][SIZE=12pt]我个人觉得国学最好应用在修身上,而不是治国上,一个人年龄大了,自然容易变得圆滑起来,人家校长未必想解决什么问题,官场一句话:能摆平就是有水平,他们想过的只是自己心平气和的日子。而大家想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摆平人际关系,目的不一样,做法当然就有很大的差异。[/SIZE][/FACE][/b][FACE=楷体][SIZE=12pt](2,6) [/SIZE][/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王晓春读后:[/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关于文化问题,受到网友的启发,我每天都在思考,有可能写一个短文系列,把我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本来我打算说得系统一点,看到了夸克老师这个案例,忍不住要评论,那就别管系统不系统了。其实系统不系统主要不在表面,有些人文字似乎很散乱,其实思想是很系统的,咱们虽然做不到这种程度,也可以试试。[/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此案例中的这位校长是怎么回事?愚以为很简单,他对夸克老师说的话,压根就不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在进行人际关系博弈。也就是说,他此时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所谈论的问题本身,而是说话的人。关注体验老师和海蓝蓝老师都看穿了这一点。[/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其实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极其常见的,我们在讨论“为什么我们听不懂别人的话”(话题由冰山老师提出)的时候就谈过。我当时说过这样的话:[/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你会发现国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其关注的重点往往不是问题本身,只是问题之外的“人际关系”。我发言其实不是在讨论那个问题,而是在帮一个人,或者反对一个人,或者保住自己的面子,或者贯彻某个领导的意图……总之其发言的本意都在“意在言外”,弦“内”之音只是一个由头,一个话茬,一个平台。我说过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此种现象正是关系社会在人际对话中的表现。一阵风老师说此事与我国自古缺乏公开辩论有关,我同意这种说法。“文革”中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按说有助于改变民风,可惜那时的大辩论几乎都是“大批判”,也就是说,我在发言之前先已断定你是错的,我是对的,剩下的只是千方百计证明我对你错。后来电视节目上的所谓大专院校辩论会,也搞这一套。这本质上不是讨论和辩论,而是先“选边站”,然后耍嘴皮子。于是你就明白我们近代科学技术为何落后了,因为科学技术的讨论需要一种超越人际关系的中立态度,不管人际关系,唯真理是瞻,我们缺乏此种习惯。[/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我感觉这位校长对夸克老师说的话,也是意在言外,他实际上是在表明对夸克老师本人的一种态度,而不是对夸克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对话双方是在分别自言自语。我年轻的时候冒过多次这种傻气,说完了心里还纳闷对方的回答怎么文不对题,是不是自己没说清楚?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人家的态度很清楚,是我自己没整明白。以后我就学乖了,一言不发,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好不自在。还有个例子。有一次一位老师在大会上问一位名师,说我见到了有的人对您的批评,觉得有一定道理,您怎么看?这位名师答曰:文革中有些大字报批判我,也有一定道理。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名师的办法和夸克老师所在校校长的办法如出一辙,就是躲开具体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这种办法在管理方面或许有用,但对专业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因为经过这种“交流”,双方对问题本身的认识都没有丝毫进步。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专业水平难以提高了,因为我们的心思都用在人际关系上了。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关系的,不信你看先秦诸子百家,其关注的重点几乎都是人际关系,儒家尤甚,只有老子和庄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些思考,还有墨子,也有一点,都没有成为主流。韩非子关注的也是人际关系,但他有股“傻劲”,只要认准了是事实,就不顾一切地说出来,不管好听不好听。王东岳先生说他“天真”,我很赞成。韩非子不油滑,结果不但丢了性命,还挨了两千年的骂(当然他也有偏激之处)。我们浸润在这样狡猾的文化传统中,要排除人际关系干扰专心面对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看网上的发言,很少有真正就事论事的,虽然大家嘴里都标榜“我就事论事”,生活中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班风小论坛这个栏目,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做得好一点,大家能够比较专心地讨论问题本身,而不是老琢磨人际关系。这也就是我喜欢在此处讨论问题的原因。[/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Calibri][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Calibri][SIZE=12pt],2[/SIZE][/FACE],6[/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P][COLOR=#2b2bd5][SIZE=3]“以后我就学乖了,一言不发,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好不自在”[/SIZE][/COLOR][/P][P][COLOR=#2b2bd5][SIZE=3]学习了,谢谢![/SIZE][/COLOR][/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