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面临中考,父亲去世,我该如何帮助她?(案例)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面临中考,父亲去世,我该如何帮助她?(案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明天就考期中试了,今天中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我班一女生的姑。她告诉我,这个女生的父亲突然去世,不能参加考试了。我说可以,然后询问了一些其他情况。她姑说,娃的情绪状态还基本稳定,她父亲去世的很突然,具体原因没有告诉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班的这个女生,很乖巧,踏实上进,诚实有礼貌,性格偏内向。虽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由奶奶照顾,但她把自己收拾得总是很干净大方得体。在纪律上,从没违犯一次班级纪律;在同学关系上,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很刻苦,虽然数学很不好,每次考试只能考三四十分,但总成绩总在班级中上游,另外作文写的很好,字迹非常工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得知她父亲去世这个消息以后心情非常不好。作为班主任的我在这时想帮帮她,又不知该做些什么。想等她来校后和她聊聊,又不知还说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在学生人生的紧要处,我却束手无策,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煎熬。[/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请专家同仁们给我指点指点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要做什么和发生什么有关系,父亲过世引发悲伤的情感是正常的,人有悲欢离合,这些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不要认为学生不应该悲伤。如果这个女生不悲伤反而高兴,那么,你就要做些什么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如果这样的情感没有一直延续,那是正常的,不要干预,人成长有时候也是需要这些经历,虽然谁都不愿意——你文字中也说到这个女生情绪基本上是比较正常的,那么,你认为这个学生已经恢复比较正常,你为什么却要强调帮助这个学生呢?你在这篇短文里一直强调,这个学生各方面表现很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个学生表现好,而是把这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对于老师,尤其是一个班主任来说,在学生的至亲突然离世后,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者帮助,让他能够比较理性地来看待这件事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你或许并没有认真看我的帖子,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同学,还没有来学校。我现在正在考虑,等她来校后,跟她聊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此外,这两天我通过侧面了解到,这个女生只把自己家里的情况给我班的一个同学,也就是她同桌讲过:这个学生比较内向;她父母没有在一起,是否离异不清楚;她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还要照顾一个智力障碍的人;父亲离世很突然,在她姑给我的电话中,只是说很突然而且在掩饰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想人都得承受这样的事情,但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件很悲惨的事。作为班主任的我,不闻不问,于心不忍。[/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即使不采取干预措施,也应该做些什么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很仔细看了您文字,您也应该看明白我要讲的内容,我意思是说,您还没弄明白这个学生是否需要您的帮助你就提出帮助,您之所以觉得需要帮助,那是您个人的看法,人家未必真的需要您的帮助,况且你在文中还提到她的姑姑还掩饰什么的情况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没道理,那您现在告诉我,她什么地方需要您帮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有一年,一个家长问我,是否多注意一下他的孩子。我说:“对您孩子最好的照顾是不要打扰她,因为她的成绩在班上目前是数一数二,如果我为了您说的照顾,多去找您孩子,可能反而给您孩子一个错觉:我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反为不美。”家长点头称是,这个学生后来也考上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今年,一个朋友的亲戚在我班上,这个学生有些不正常,拒绝和老师交流,和其他的学生交流也不怎么好,没什么伙伴。学习成绩也很糟糕。一个老师对我说:“你不觉得这个学生很有问题吗?”我说:“我知道,但是我不准备去管,等过一段时间再说,等她适应下来,我就可以看出她哪个地方只是一时不适应,哪个地方是真正的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大约过了一个学期,这个学生开始慢慢地适应下来,看见我也没有扭头就走,问话的时候眼睛也不至于都不看我,有时候她也会回答一些话,而且开始有一两个朋友,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她还会呼唤我。我在办公室里,她也会走到门口看看,有一次居然还跟我开玩笑,虽然这个玩笑在她口中一点都不好笑。但确实是进步了,我把这些消息告诉她的舅舅——就是上文的“一个朋友”,她舅舅也非常高兴,说是没想到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但我基本上没有刻意找过这个学生一次半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说了半天,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不要认为做事很重要。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不明原委的情况下介入,反而让事情更加恶化,不做比做更好。比如我提到学生的问题大概只是成长问题,随着成长,这些问题会慢慢地消失,人的自身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有的只是需要时间。当时汶川地震许多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为人所诟病,就是因为本来这些创后应激的伤口已经结巴,来了一批咨询师就揭开伤口再来一次,这对灾区的孩子有什么帮助——恐怕只是对咨询师自己有帮助,他们可以对别人说:“我到汶川那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到底人家是不是需要帮助,那恐怕不是心理咨询师们愿意去知道的事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您文中提到的那个学生问题,至少我从你表达中没看出什么大问题,所谓的有问题,从文字看恐怕只是您的猜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您想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您自己的问题:“于心不忍”导致情绪上的压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感谢您给我的指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您的意思我也明白了。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想起两年以前,那时我带高二一个文科班,我班上的一个男生的母亲出车祸去世了,等这个男生到校后,我也觉得不便于过多地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因为这样的事情确实是需要自己去慢慢接受,慢慢将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的。这个男生也是比较内向的,刚开始看不出什么异样,但过了一学期以后我和同学都能够觉察到这个男生变得更加内向了,基本上不与他人进行交流,总是趴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学习的样子,但成绩越来越差了。我便照这个男生谈了几次话,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高三重新分班这个男生没在我班上。后来学生告诉我,这个本身能考二本的男生只考了一个专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想我如果早一点关注这个男生,多采取一些措施的话,可能不至于到那个地步,至少学业上退的不那么厉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您提到的两个例子和我现在遇到的情况差异还是巨大的,都没有遭受突然的打击,尤其是家庭巨大的变故。您提到的汶川地震的例子,我觉得汶川地震后人们普遍忽视的就是对在灾后对灾民进行心理咨询,以至于灾后半年至一年之间频频出现自杀的事件。《收获》杂志曾刊登了郑立峰先生的心理治疗实录《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从中我们了解到并不是地震灾民不需要帮助,而是需要正确合理有效的帮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身处农村地区,这个女生也是农村的,父亲去世直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家里立即丧失了经济来源,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再者就是心理上的问题,本身她已经承受了那么多的不幸了,再加上这个事件,真不知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能否承受得住。[/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有时人很坚强,再大的风雨也能经受;有时人有很弱小,一颗小石子也会将人绊倒。[/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需要做的就是等这个女生来了,认真细致观察,在确实需要的时候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一定的帮助。但具体怎样帮助呢?自己还是很迷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①我想我如果早一点关注这个男生,多采取一些措施的话,可能不至于到那个地步,至少学业上退的不那么厉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从你上文来看,你对这个学生干预出现问题不是早晚问题,也不是多少问题,而是正确与否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②我的例子主要为了论证行动未必就比不动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③但具体怎样帮助呢?自己还是很迷茫——原因还是在于您不知道她哪里出问题了。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给瓦上霜老师的建议[/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王老师之前说过一句话:我们的问题在于:前几十年对学生管得太多,近段时间对学生帮助太多。这可以供瓦上霜老师参考。在我们的老师的老师时代,教师定位为管理者,所以管得太多,事无巨细,无缝管理,制造无真空状态。到近期后,随着教育新理念的引进,把教师定位为指导者和帮助者,造成教师的空前热心,而教师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又没有配套培训和跟上,造成不敢帮,甚至帮倒忙的现象。比如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有专门针对亲人去世而发展的技巧“化解悲伤法”,但不是普通老师可为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2.[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老师给出了一个个案,因为没有介入出现学业退步的现象。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谈,即使时间倒流,瓦上霜老师也不敢保证自己采取措施介入就一定有效,因为我不知道瓦上霜老师本身的心理学底蕴怎样?采取措施可能会使这个学生成绩进步,考上所谓的二本;也有可能是学生心理出现更大的问题导致辍学。这个话虽然不好听,也无法证实,但是理性分析是有可能的。我们学了一点心理学知道:[/SIZE][/FACE]如果你揭开了来访者的创伤却不能有效化解,其实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学习NLP的时候,事首先会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情况打分,如果创伤达到或超过8分,初学者是不能为这个来访者做治疗的。所以有时候借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是必然的。[/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3.[FACE=楷体][SIZE=12pt]汶川地震的心理治疗问题较复杂,两位老师都讲得有道理,角度不同而已。瓦上霜老师指出要进行心理干预,这是应该的。海蓝蓝老师指出一批又一批的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发展不利,这是很有专业眼光的。所以以后真有什么天灾人祸,国家从这个层面出发,应该做宏观调控,心理师志愿者应该分批分区域进行,不要重复进行心理干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4.[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具体问题,我不了解情况,不好给出建议。钦佩瓦上霜老师的敬业精神,理解海蓝蓝老师的理性分析。如果可能,在淡化之余,可以找一些心灵方面的书籍,有关死亡的心灵探讨,引导学生自悟(该学生作文好,文科偏强,性格较内向,自悟较好),比老师鲁莽形式可能要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以上建议,还请大家指正。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yanghaijian:[/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女孩 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或者是高中?如果是高中和初中,愚以为老师少干预,人有自我调节、修复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我兄弟三个,我最小,在10[/SIZE][/FACE]岁时,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因病去世。打击也没有想象那么大,相反亲戚邻居爱教育我努力学习,体谅妈妈不容易,要懂事听话,说一次两次还听进去了,劝说的多的反而有点烦。失去父亲,当时很伤心,只觉得这不幸的事为什么偏落在我头上呢?爸爸活着该多好啊,心里挺想他的。如果这个女孩如果是小学生,如果过于长时间悲伤,如果过于封闭,还是要安慰一下的,疏导一下的,老师、学生、朋友还是像以前那样自然而然待她,不搞特别照顾,因为亲戚邻居就劝说不少了,说多了反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生活,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会抚平一切的。[/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这个女孩是高一学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也认为这样的丧亲之痛是需要自身用时间去化解的。您的亲身事例,让人动容。但您有兄弟三人,互相之间还能宽慰,母亲即使辛苦也还能支撑起这个家。我班上的这个女生,家里就只有她一个,父亲在世时,父母关系就比较紧张,父亲离世,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母亲可能也会离去,而照顾她的爷爷奶奶年事已大,还得照顾另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我想这样的家庭出了这样的事,真是雪上加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也许做不了太多的事,但从心理上应该用一种主动地心态去关爱这样的同学,至于说什么样的话,采取怎样的措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不应默默无为。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谢谢您的建议。[/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现在确实也存在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帮的太多,而造成“帮倒忙”的情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2[/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当下的教育者要么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要么就是过于贬低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在巨大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教育者应正视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在学生遭遇突发情况之时,应该以一种主动地姿态去关心帮助学生。这种帮助不见得就是心理咨询,也不见得必须要有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难道等这个女生来校后,老师只是无关痛痒地问一声,点点头,微笑一下就行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至于说帮助了可能还不如不帮助的效果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就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能保证进行心理疏导后效果一定向正方向发展。老师更多的是一种关怀,而不是心理咨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们有太多的人有知识,有技巧,就是没有爱心。而当下真的具备心理学素养的老师能有几人呢,更何况是农村学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我觉得在老师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如果这个学生愿意,应该进行一次长谈,进行必要的疏导,至少让学生心理感到老师始终是关注她的,让她的心理感到温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书信的方式进行一些交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3[/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已经在通过知网等方式查找了一些文章和资料,正在学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丧亲之痛“。其中有一些动心值得学习。如您所说确实不能鲁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我发帖后,通过回复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4[/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自悟的方式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但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否则容易使学生走向虚无主义,这是非常危险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心的干预。我说帮助了可能还不如不帮助效果好,瓦上霜老师觉得是一个悖论,我觉得站在理性分析的角度,不排除这种可能,否则瓦上霜老师也不会赞成“帮倒忙”一说,但是这不能反映这个老师没有爱心或者有爱心。《道德经》讲:无为而无不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瓦上霜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处理,外人没有身处其中,很容易瞎指挥。所以我不敢提具体的建议,只是提醒瓦上霜老师能够先了解把握实际的外围情况。比如学生父亲去世的原因学生到底愿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学生姑姑为何遮遮掩掩?比如学生平时遇到挫折表现怎样,心理承受能力怎样?比如学生有没有倾诉的人或者有没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比如学生能够接受的疏导方式有哪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请瓦上霜老师参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瓦上霜老师很有爱心和敬业精神,不过帮助他人的前提是人家愿意接受你的帮助,且此事有疑点,尚不知水深水浅,所以几位老师主张瓦上霜老师不要急于干预,我认为有道理。那怎么办呢?我建议瓦上霜老师对这个孩子给予善意的关注和关心,然后察言观色,若发现她似乎有话要对老师说,可以问她:“你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如果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教师就可以和她深谈了。注意开始一定要多听少说,先搞清情况。认真倾听她的倾诉,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帮助。瓦上霜老师参考。[/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SIZE=12pt],5[/SIZE][/FACE],1[/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我觉得王老师的建议非常实在实用,怎样帮助别人?真的需要先好好观察情况再决定怎样去行动。学习了。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王晓春:[/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感谢yanghaijian[/SIZE][/FACE]老师提醒。《面临中考,父亲去世,我该如何帮助她?》应该改成《面临期中考试,父亲去世,我该如何帮助她?》。[/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5[/SIZE][/COLOR][/FACE],2[/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