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学生给老师打伞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学生给老师打伞[/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 (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李镇西:学生给教师撑伞,何错之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许多评论充满“正义感”:“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SIZE][/FACE]”“霸气女教师,你摆的什么谱?”“感情你是国家领导人了?”……还有的评论矛头直指撑伞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我得知这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忆我从教三十多年中有没有让学生给自己撑过伞。想了很久,确定我从来没有过。但我并未因此而释然,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我的许多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哎呀呀,太多了。我越想越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幸好以前拍照摄像没那么方便,而且也没有互联网,否则我不知会被“人肉”多少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所谓“后怕”所谓“庆幸”当然不过是调侃而已。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我把学生压在下面,是因为他们也曾把我压在下面——但无论谁压谁,共同的感觉都是“痛并快乐着”;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是因为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家玩,一起包饺子,饕餮之后大家有的洗碗,有的扫地,俨然一家人了,哪还有什么师生之分?去火车站的路上,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当然,如果说学生为老师做事是一种“付出”的话,那我为们的付出也不少。那天我在小学门口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我校附设了一个幼儿园)扛着午休的被子,我赶紧接过来帮她扛上了五楼教室。三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班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突发阑尾炎,我立马背着她直奔医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这事若发生在今天,一个年轻男教师半夜背着一个高一女生,多半会成为别样的“新闻”)。住院部在山上,我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挪动步子,同时开玩笑地对背上的女生吟诵著名诗篇《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直在呻吟的女生轻声回应我:“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我相信,许多普通老师都有一肚子这样温馨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和学生平常在普通不过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同时,还很自然。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的照片。孤立地看照片,如网上所描述:“这位女老师手里拿着扇子,戴着墨镜,全程无表情……”似乎这老师很冷漠,很摆谱。在有些人看来,照片中的老师应该表情亲切,面带微笑,最好双手搂着孩子的肩膀,然而那是摆拍,是作秀——我们很多领导“平易近人”的照片就是这样“摆”出来的,“作”出来的。但这几张照片不是,这是这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横切面。在拍照之前或者之后,也许也有过笑容,有过亲昵,而恰好这个“瞬间”和“横切面”没有——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这不挺好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问题是,上网了曝光了,于是有关部门便“高度重视”了。据媒体的跟进报道——[/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很快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便就此事回应称,经调查,被打伞的老师确认为上海宝山顾村中心校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该局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既然是孩子“自愿为老师打伞”,我就真想不通,这位女教师何错之有?教育局竟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本来应该为教师做主的政府教育部门,竟然将此事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以此“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云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知道,孩子帮老师撑伞,已经是一种“和谐氛围”了。这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小学生帮老师撑伞,多美好多可爱,这会有什么问题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本身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情景,被好事者伤害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位女教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我从这三张照片中,看到的岂止是“比较好”,简直就是没有距离的好。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我这不是主观推断,有该事件最新进展为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错了”,同时流泪说道:“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这段话我读得很感动也很心酸。自己被舆论声讨,还担心着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孩子自愿为她撑伞的原因。[/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一个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那么爱孩子,却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领导批评,被网络示众,被“全民”声讨……我为我们的教师感到一种锥心的痛。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真不知道,从今以后,那可爱的小男孩和这纯真的女教师如何相处?我无法想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但我想对孩子说,你很乖很可爱,继续这样爱老师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我想对女教师说,继续爱着你的孩子吧,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你的教育理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我还想说——[/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那些攻击小朋友“拍马屁”的人,心态是扭曲的,因为他们以自己并不干净的精神世界去揣度孩子纯洁的心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而这几张照片的偷拍者和上传者则是可耻的——什么心理?这么阴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凌宗伟:[/SIZE][/FACE]实然的师生关系下,你还就不能让学生给你做这做那[/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一朋友贴来一篇文字《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我不假思索地回了一下:是,偶丫头做学生的时候还每天会给前来上课的老师准备一杯水呢,给老师撑下伞何罪之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细想一下不对啊,看看那照片,孩子多高,教师多高,还有那个教师的一路表情。姑且不谈教养关系,不谈什么师德师风。就谈谈行走中矮个子给高个子撑伞这件事,有这么简单吗?要是李先生给他的巴马兄在行走中撑伞的话,会是怎样一个奇妙的风景呢?也许李先生是心甘情愿,巴马兄难道也会心安理得?按李先生的行文来看是应该心安理得的。因为他三十多年来的教师生涯“让学生帮我洗碗”,让学生送他去火车站,帮他背包,帮他抱作业本,拿粉笔等等早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他还让学生给他搬家,因为他已经是学生的“老李”、“西哥”、“镇西将军”了。学生心甘情愿啊,以此为荣啊!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就是这个道理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稍微懂一点教育常识的是应该知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儒家伦理上的。父子关系在儒家传统中是属于“天合”。“天合”的父子关系具有不可逆性。在此不可逆性中,儿子要顺从父亲,才符合儒家极为看重的“孝道”。但教育关系是一种临时的特殊的教养关系,这样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与人的对等的关系。姑且不论儒家的这种不可逆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这就是师生之间不存在这种不可逆。尽管孩子给我们做这做那是出于自愿、出于尊重、出于回报。是的,学生出于自愿,为老师做这做那会很开心。但作为成人的教师,是不是应该顾及学生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有碍身心健康。我们是否应该心安理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不错,上海的那位小学生给老师撑伞、我的孩子给老师倒水,李先生的学生给他做这做那,都是出于自愿,但身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敏感一点,是不是要考虑一下为我做这做那的具体对象的身份、年龄等与他们为我们所干的那些是不是力所能及。这恐怕是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反思的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作为当事人的女教师事后的反思,[/SIZE][/FACE]是在这件事中她或多或少是有问题的。她现在担心的是那个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李先生对这位老师的反思“读得很感动也很心酸。自己被舆论声讨,还担心着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孩子自愿为她撑伞的原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自愿”不可替代“力所能及”,不能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年龄和身体因素。[/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李先生与学生的那些交往,就我个人所知,按理是不能的。师生关系一般是不能有私交的,如果是大学里你在这个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他是你老板之类的,那偶尔出去吃个饭啥的没问题。如果李先生与那些给他做这做那的学生有着实质的教学关系的话,这种私交是值得深思的。当然,如果李先生与那些学生已经不存在实质的教学关系,就另当别论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对这件事情本就不应该过度解读,过度的解读无论是站在那位孩子还是老师的立场来看都不是一件好事,过多的舆论关注,只会给当事人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作为教育人,我们需要反思的,恐怕不是谁对谁错,更需要的倒是看看我们自己在处理这特定的教育关系时要注意些什么,而不是抓住一个机会秀一下自己与学生的恩爱,将自己置于某个道德的制高点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原载宗伟在线)[/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1a1ae6]王晓春读后:[/SIZE][/COLOR][/FACE][/COLOR][/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 [/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我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常有青年人给我让座,我在表示感谢之后,一般也就坐下了。但是设想,若一个小朋友让座给我,我感谢之后,会坐下吗?不会。道理很简单,我固然需要照顾,但他比我更需要照顾。同样道理,我如果在车上给一个没病没灾的小伙子让座,他肯定不会接受,而周围的人大概会诧异地望着我。同样道理,一位风华正茂身体状况正常的女老师让一个十岁孩子给她撑伞遮阳,肯定让人觉得不对劲,难道这位老师比十岁的孩子更需要照顾吗?这都是人之常情,无须用什么理论来解释的。有人说这是师生关系好,说不通。师生关系不过是人际关系中之一种,师生关系再特殊,也不能超出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不能违反人之常情。所以,这位老师的做法肯定不妥。我相信绝大多数小学老师都不会安然接受小朋友这种照顾的。怎么好意思!至于这位老师当时到底是什么心态,什么想法,那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咱们不得而知,也不好随便猜测。上纲到师德高度加以分析,似应慎重。我觉得此事与学生给老师倒一杯水、帮老师干点活有所不同,因为那是帮“忙”,老师忙不过来,学生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谁也不会奇怪。此事不同,此事属于帮“闲”,实际上教师比学生处于更舒服的状态,而教师体力明明强于孩子。这不公平,不合情理。对不对?[/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1a1ae6] [/COLOR][/SIZE][/FACE][/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SIZE=12pt],5[/SIZE][/FACE],8[/COLOR][/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3
      • 积分4780
      • 经验53288
      • 文章4693
      • 注册2008-05-22
      值得商榷。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论坛惊现逍遥的风采, 我不是路过!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50446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王老师分析得有道理。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COLOR=#1a1ae6][SIZE=3]“此事不同,此事属于帮“闲”,实际上教师比学生处于更舒服的状态,而教师体力明明强于孩子。这不公平,不合情理。对不对?”[/SIZE][/COLOR][/P][P][COLOR=#1a1ae6][SIZE=3]是啊,如果真的是帮闲的话,那这个教师的做法真的是有点问题。[/SIZE][/COLOR][/P][P][COLOR=#1a1ae6][SIZE=3][/SIZE][/COLOR] [/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206
            • 文章7
            • 注册2012-04-16
            [P]一、我认为王老师分析很对。分析很是中肯。用“帮闲”与“帮忙”这两个特别的词区别学生帮老师哪些不应该,哪些还是可以的……[/P][P]二、我既不支持上纲上线,也不支持偷换情节的分析,没有针对所报道事件分析……[/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什么事都扯上师风师德,有点过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9
                • 经验3420
                • 文章18
                • 注册2012-08-19
                无良媒体不去详细调查,就断章取义,扯上“教师......”故意制造话题。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爱护老师,何尝不可?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公说有理,母说有理。谁的理更有理? 总的来说,小孩子给大人(老师)打伞,的确有点值得商榷。生活中,很多老师,喜欢要学生做这做那。殊不知,这都是不合法的,更不会是值得肯定 的行为吧。老师与学生平等,就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来教。不要自以为是“老师”,学生就要听老师的。这事情,该好好想想。今后,还会有“买饭”“端水”“擦鞋”“提水”等。这些事儿,不反思,还有更好玩儿的事情。但愿,我们不要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老师的生活中看问题,不用学生出力为好。除了学生自己动动手,但是,我们一般都婉言拒绝为好。不然,又要惹得社会好一阵热闹!!!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在成熟。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我始终是做好自己的一个人。也想在这里说几句偏颇话。已经是很好的话题,这个全民新闻记者的社会,谁敢说自己不怕舆论?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害怕,而是需要认真思考。一个老师,尤其是小学生的老师,可能会出现帮助老师打大伞之类的事情。那么,作为小学生,需要给老师做这样的事情吗?就是学生不懂事,做了。老师也应该主动去拒绝为好吧。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老师,不要说自己的大话。我们扎着知识的辫子,站在讲坛,说过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话,谁说的?居然说出来了,就要做到。用小学生的稚嫩小手,撑起的大伞,躲起来,有感觉吗?除了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也是临时的,可能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这么做吧?诚然,这个老师,倘若是临时紧急,有急事,要这么做,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倘若是习惯做法,那可就要商榷了。我们不要惹得学生有话可说,也不要惹得社会有闲话可议论。这时候,我们就要挺直腰杆,做好“自己的事务”。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可能,我们自己没有感觉。而别人却看着。这就是新闻的焦点所在!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学生给老师打伞(续)[/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 (k12[/SIZE][/FACE]教育评论)[/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为这个孩子点赞!为这位年轻的老师点赞!为李镇西点赞!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 :(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学生为老师打伞别被权力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文/[/SIZE][/FACE]谢晓刚[/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近日,一组“学校出游,学生为霸气老师全程打伞”的照片在微博热传,引起网友热议。昨日下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证实“学生为老师打伞”属实,当事女子为宝山区顾村中心校老师,学校已对其严肃批评。(5[/SIZE][/FACE]月6日《新京报》)[/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中国自古就有“天地君亲师”之尊崇,意思就是说人生在世,除了敬畏天地之外还得敬畏父母和老师,延生至今则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无论从字面去理解还是深入剖析,老师在世人心里就是一个解疑释惑、传播文明的使者,再怎么尊重和膜拜都不为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因此,小学生为老师打伞即使有千般过错,也不应该被炒作如此,而其背后却难逃如今大环境下的影响,如为官员打伞、村民背干部过河等事件,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强”与“弱”之间的不平等给予场景,就会不约而同发出一些感慨或纠结,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不问青红皂白,只在乎“有图有真相”的视觉感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孩子择校难、上好的学校更难的教育资源短缺背景下,教师这个职业毫无疑问被蒙上了一层不可触摸的外套。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调个座位、受到老师多点眷顾,而将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到了校园,千方百计拉关系给老师送礼,腐蚀着校园的洁静。随之老师这个传道授业的职业也就被权力化,任你家长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事业有成的商人,在老师面前似乎瞬间变得“卑微”起来。[/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久而久之,民众对于当前国家教育资源不足现状的不满,逐渐成为对老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的积诟,好容易遇到这么一组有图有真相的小学生为戴着墨镜、挎着包、拿着扇子、神态怡然的老师打伞照片,围观、人肉搜索、吐槽亦在所难免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学生为老师打伞到底有多大的罪?[/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经校方初步了解当事教师平时与学生关系较为融洽,这也就意味着当日此老师带着学生们到公园游玩,学生为其打伞很有可能出于尊敬老师的本意,而烈日之下,女老师出于爱美之心从容接受了学生的好意,单纯的师生关系并无任何掺杂的成份,这种感情就跟子女为母亲打伞一样自然、真诚。或许仅仅是因为“单从图片来看,孩子打伞与教师的行为有些不和谐”,观感上显得有些突兀,刺痛了网民的眼睛,使事情演变到了另一面,最终引发了舆论爆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学生为老师打伞并无不可,不能等同于官员被打伞,更不能带着权力观去看待此事件,在孩子眼里也好、老师心中也罢,这种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和坦然接受的天然情感,我们更应该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师生情,过多的世俗批判和刻意强加,不仅会破坏校园的宁静,更会让出于好意的小学生陷入困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学生自愿为老师撑伞”无损师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5[/SIZE][/FACE]月4日,“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女子表情全程霸气”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经查,网上流传的“疑似老师的女子让一名小学生为其打伞”中的女子为宝山区顾村中心校的一名老师。4月30日,学校组织学生到和平公园春游,起初老师自己撑伞,后来几个学生表示为其撑伞,老师未提出异议。(5月5日 新民网)[/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学校组织春游,学生为老师打伞,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因为有人把照片发到微博上,引来猜测和议论,被认为“损害了教师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地教育部门责成学校对当事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并要求各单位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师德师风教育。[/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对于这样的处理,笔者感到无语,感到悲哀。笔者认为,学生为老师打伞,只要出于自愿,只要不存在胁迫关系,难道不可以吗?难道不正常吗?学生为老师打伞,不正好是学生尊师的表现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关系、工作关系,应当是一种纯洁无私的关系,不应掺杂任何利益目的。学生为老师打伞,老师坦然接受,如果出于双方自愿,不但无损师德,无损教师形象,反而恰恰证明了师生关系的纯洁性。师生之间,就好比父母子女之间,或者朋友之间,孩子为父母打伞,给朋友打伞,难道也关系道德问题,关系形象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虽然不能排除个别或少数教师存在利用教师身份从学生和家长身上谋取个人私利影响教师形象的行为。但必须肯定,绝大部分教师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他们是敬业的,认真的,负责的,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充满了关爱、关怀,充满了奉献精神,始终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竭尽所能保护他们的利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也正因为这样,才涌现出了无数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最美教师。他们为社会树起了教师的光辉形象,向人们展现了教师的高尚风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倡导教师立德树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充分发挥教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实现师生关系必须正常化,这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当然,撑伞事件中,学生是否出于自愿,教师是否进行了胁迫,需要当事教师和当事学生出面澄清,才能平息各种猜测和议论,引导舆论正确发展。[/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  总之,学生为老师撑伞,只要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自觉行为,就是尊师的表现,不但无损师德,而且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张杰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对于那件事,教育局的表态过早了些,记得那几天看微博时,事情经过还没搞清楚,连当事人是谁都不知道,教师局已经表示要进行师德教育了,这种做法其实让人费解,姑且不论对错,最起码事情的真相出来后再作结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实在让人诧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至于学生打伞,得看具体情况,是学生自愿,还是教师强迫的,如果是前者,本无可厚非,有时在车上,还有学生给教师让座的,按有些人的思路,是不是也要进行师德教育呢?我看弄清真相再说。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有什么诧异的,有关教育官员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自己受不受影响,会不会有“上级”说自己没有管理好,并且自己要趁机显示说话的权威,哪把普通教师放眼里。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SIZE][/FACE]:(k12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官员从政治角度来看问题,老师从师生融洽角度来看问题,社会从道德角度看问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很不容易谈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那么,会谈拢到哪个角度,就看谁力量大了,一般说来,官员力量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其实,让大家反感也感觉可笑的是,事情一出,就有教育部门扯上“师德”问题,媒体发难对教师的伤害远远超过她对学生的“伤害”(根本就没有伤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很多时候,一件小事本没什么,而媒体和有关部门的“解读”发酵反而制造了“毒品”,伤害了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何夕: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QQ[/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群里转来的段子,凑个热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一学生为老师撑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路人看到后,愤愤不平,说现在的老师真没师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学生于是将伞撑到自己头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又有路人说,现在的小孩真不懂礼貌,老师怎么教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老师听到后,拿过伞,帮学生撑起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路人又说,孩子一定有来头,这个老师趋炎附势。[/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老师想,算了,俺自个儿用吧,于是自己给自己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路人又说,现在的老师真没爱心,自己有伞,不管学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老师无奈,唉,把伞收了吧,谁都不用总行了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于是两个人谁都不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又有路人说,瞧这对师生,有伞不用,老师越教越傻,学生越学越笨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老师急了,干脆和学生手把手共握一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路人窃窃私语,看,师生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于是,教育局组织各校教师师德学习,主题是:新时期,老师该怎么撑伞?[/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点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张杰: 这是过去抬驴故事的翻版。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麦琪的礼物 :(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这位老师如果生计不存在问题的,应该选择辞职,做其它的事,免得有“师德”在头上晃晃地吓人。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Rank: 6Rank: 6(k12[/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教育评论)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李先生与学生的那些交往,就我个人所知,按理是不能的。有关规定告诉我们师生关系之间一般是不能有私交的,如果是大学里你在这个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他是你老板之类的,那偶尔出去吃个饭啥的没问题。如果李先生与那些给他做这做那的学生有着实质的教学关系的话,这种私交是值得深思的。当然,如果李先生与那些学生已经不存在实质的教学关系,就另当别论了。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给班级和学校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给教师服务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上面这段话有意思。[/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海蓝蓝6384 (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大学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跟小学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很不一样的。用大学的师生关系来解释小学的师生关系是不大妥当的。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袁步华 (k12[/SIZE][/FACE]教育评论)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这次李镇西的辩护经不起推敲。[/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王老师的分析我比较支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20120416fyc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班主任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一、我认为王老师分析很对。分析很是中肯。用“帮闲”与“帮忙”这两个特别的词区别学生帮老师哪些不应该,哪些还是可以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二、我既不支持上纲上线,也不支持偷换情节的分析,没有针对所报道事件分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吃亏是福:(班主任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什么事都扯上师风师德,有点过了。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天问小学姚双 :(班主任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无良媒体不去详细调查,就断章取义,扯上“教师......[/SIZE][/FACE]”故意制造话题。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爱护老师,何尝不可?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黄长贵:(班主任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公说有理,母说有理。谁的理更有理? 总的来说,小孩子给大人(老师)打伞,的确有点值得商榷。生活中,很多老师,喜欢要学生做这做那。殊不知,这都是不合法的,更不会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吧。老师与学生平等,就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来教。不要自以为是“老师”,学生就要听老师的。这事情,该好好想想。今后,还会有“买饭”“端水”“擦鞋”“提水”等。这些事儿,不反思,还有更好玩儿的事情。但愿,我们不要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老师的生活中看问题,不用学生出力为好。除了学生自己动动手,但是,我们一般都婉言拒绝为好。不然,又要惹得社会好一阵热闹!!!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在成熟。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黄长贵: (班主任之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我始终是做好自己的一个人。也想在这里说几句偏颇话。已经是很好的话题,这个全民新闻记者的社会,谁敢说自己不怕舆论?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害怕,而是需要认真思考。一个老师,尤其是小学生的老师,可能会出现帮助老师打大伞之类的事情。那么,作为小学生,需要给老师做这样的事情吗?就是学生不懂事,做了。老师也应该主动去拒绝为好吧。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老师,不要说自己的大话。我们扎着知识的辫子,站在讲坛,说过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话,谁说的?居然说出来了,就要做到。用小学生的稚嫩小手,撑起的大伞,躲起来,有感觉吗?除了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也是临时的,可能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这么做吧?诚然,这个老师,倘若是临时紧急,有急事,要这么做,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倘若是习惯做法,那可就要商榷了。我们不要惹得学生有话可说,也不要惹得社会有闲话可议论。这时候,我们就要挺直腰杆,做好“自己的事务”。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可能,我们自己没有感觉。而别人却看着。这就是新闻的焦点所在!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这件事,解释为“尊师”,不合适,尊师不是这么个“尊”法。当年鲁迅批评24[/SIZE][/FACE]孝,并不是反对孝顺,而是其中有些例子不合情理,鲁迅称之为“以不情为伦纪”。解释为学生“爱护”老师,属于用词不当。双方自愿,也不能成为一件事是否合理的充分证据,实际上人们做错事多数是自愿的。至于对传媒有些发言反感,对教育局的做法不满,那应该另说,不应和自己的意见搅在一起。你先别管教育局如何处理,也别管他人说什么,你本人对此事的看法要想清楚,说明白。还有反感曝光者的。我想此事中当事人挺张扬的,并非隐私,曝光者恐怕说不上不道德。曝光者动机姑且不论,总之有这样一个“事实”,涉及到教育,我们来讨论一下,对教育有好处。[/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关于“上纲上线”,我还想说几句。我不赞成动辄就拿“师德”说事,因为就此事来说,也有可能主要是心理问题。我反对过度解读,但也反对拒绝解读。这位老师事后说:“我错了。”但她没有说自己错在了哪里。我很想知道她事前事后究竟怎么想的,我认为不管是否师德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一个大人安然接受小孩子给她撑伞遮荫,这是需要有某种心理、某种意识支撑的,一般人做不到这样“安然”。不排除这里面有某种文化基因在起作用,果真如此,就涉及到朝哪个方向育人的问题了,这是教育者的专业,并非小题大做,不能用“反对上纲上线”来阻挡分析。同样,为什么有些教育者会赞扬此事?这也应该是某种意识或心理在起作用,对此他自己可能没意识到,进行分析就尤其必要。以情绪化的意见批评另一种情绪化的意见是没有效果的,要的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2015[/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5[/SIZE][/FACE],12[/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COLOR=#2222dd][SIZE=3]“以情绪化的意见批评另一种情绪化的意见是没有效果的,要的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SIZE][/COLOR][/P][P][COLOR=#2222dd][SIZE=3]多看王老师的文字,可以让人逐渐变得更睿智。[/SIZE][/COLOR][/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学生给老师打伞(续2[/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夸克7292(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2pt]学生撑伞问题评议的思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最近这个学生撑伞问题引起了热议。从李镇西的《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到凌宗伟《实然的师生关系下,你还就不能让学生做这做那》,再到网民的参与互动。我们的论坛也发了引发了这个话题,王晓春老师一如既往的理性评价。[/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和卢姓女司机被打事件一样,在赞成与反对之间可以找规律:赞成打的大部分是开车人,反对打的大部分是不开车的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本次“撑伞”事件中,据反馈:赞成李镇西老师的大多数是教书的一线教师,持反对意见的大部分是教育界以外的。(这只是一个概率调查,不包括特例,如王老师也持反对态度)[/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昨天阅读的时候看到了罗尔斯老师讲正义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无知之幕”,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摘录出来供大家思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无知之幕是我所畅想的一种原初状态,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处于暂时失明的情形。一个站在“无知之幕”后面的人,虽然具有理性和知识,却忘却了自己的地位,条件和喜好。缔约者就在这种状态下建立社会契约,即使走出无知之幕也不再做更改。这样的话,所缔结的社会契约必然会是达成公平一致的协议,必须把各种条件都规定的足以消除那些在交易中占便宜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在任何社会制度背景下都是不可避免的。打个比方吧,当被无知之幕笼罩时,你可能会赞同一部iphone[/SIZE][/FACE]应该一直保持4999元的价格,但是当无知之幕打开的时候,你你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月光族,你估计要懊恼,应该支持一部iphone只售卖500元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为何我会有此观点呢?等我把建构争议社会的基本原则说给你们听。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拥有相等的最大基本自由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与他人享有的自由权利不发生冲突。第二个原则包括两个满足条件,一个是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另一个是在社会和经济上如果有不平等的现象,那么一定要符合出于最不利立场人的最大利益。[/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由此可见:如果具备了这些原则,那么我们就必须保持在无知之幕下,但问题是,这种假设的无知之幕的条件很难实现,换句时髦的话来说:其实这种理想就是“当你忘记自己是谁的时候,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正义,就像《硬汉》里面的老三,糊里糊涂,却做着维持绝对正义的举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罗尔斯《正义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以上论述的是在评价事件的注意事项,除了保持无知之幕,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就事论事,如王老师提到的教育局如何处理,他人如何议论等。极端的做法如卢姓女司机的开房记录都被搜索出来,凸显了我国公民教育存在极大的问题。这些都属于另一个问题,在此就不展开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罗尔斯还提到过: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利益环境之下进行判断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对弱者分配的绝对公平。例如:一个未成年少年飙车碾死了一个三岁宝宝,你可能会强烈地要求法律制裁这个少年,但如果这个少年是你的孩子,你又会怎么想呢?你还认为严惩是正确的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2pt]品读了以上的文字,你对撑伞事件或女司机被殴打事件的评议会有什么改变呢?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夸克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人要超越自己的局限性,很困难。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总是“屁股决定脑袋”,而脑袋却以为那是“自主决定”。一个人要真正做到“脑袋决定脑袋”,没有一番修炼是不行的。[/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b2bd5]       [/SIZE][/FACE]                2015.5.13[/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