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学生上课积极好,还是消极好?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学生上课积极好,还是消极好?[/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4[/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     [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应该说,那些对枯燥无味的或者无意义的课题表现消极、毫无兴趣的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对这些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视为理所当然,并首先有必要来一番认真的自我反思。而那些无论对什么课题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关心、欲求”(原文标点如此,似有误——王晓春注)的学生在认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维逻辑懒惰的学习者。教师应该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开端是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是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发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互相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互相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热情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SIZE][/FACE]年11月第一版  16—17页)[/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222dd]“那些对枯燥无味的或者无意义的课题表现消极、毫无兴趣的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这么说肯定会遭到有些老师的反对。老师们会说,谁讲课也无法保证课程内容对每个学生都不枯燥,都有意义,若有学生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说他认为这课枯燥、无意义,我拒绝听讲“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老师可怎么回答?这样一来,佐藤先生的理论起的作用就是鼓励和放纵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了。我想,教师读者若这样质疑佐藤先生的理论,也属事出有因,但是我们最好首先看看佐藤先生的说法是否有一些道理。佐藤先生下面一句话说得更清楚一些:“那些无论对什么课题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关心、欲求’的学生在认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维逻辑懒惰的学习者。”佐藤先生说这种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认知上”是不健康的,并没有笼统地肯定这种态度是不健康的。我的理解:[/SIZE][/COLOR][/FACE]上课对任何课题都抱积极态度的好学生,在认知上确实可能有问题,但在非认知领域,在非智力方面,却可能是健康的,比如他们意志力比较强,即使感觉到了课题的枯燥无味,也能以积极的姿态学下去。这种“克己”的态度,只要没有达到“自我攻击”和“失去自我”的程度,我认为就是健康的,不但是健康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的,因为事实上任何一种课程都无法保证它的内容永远不枯燥,永远“有意义”。这样看来,认知方面的心理健康与非智力方面的心理健康未必总是协调的,它们有时会产生矛盾。佐藤先生的观点可贵之处就在于揭示了这种矛盾,提醒教育者注意,有学生不注意听讲,你不要一概看成是坏事,那里面说不定有积极因素,一定要具体分析。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讲台下全都是“渴求知识的目光”,这太理想化了,很可能掺假,而且可能对某些学生的智力有害处。[/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222dd]我们再来看看佐藤先生开的药方。佐藤先生说:“教师应该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开端是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是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发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共度愉快的时光”,“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愚以为这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那个课要上得很有意义,一点不枯燥,而且是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很有意义,不枯燥。否则按照佐藤先生的意见,学生就有权不积极,不热情,不注意听,而这都是“自然的,健康的”。老师们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我想,只有很少的老师能做到,而且是局部地做到。于是师生“共度”的“时光”,就常常无法“愉快”了。所以这个药方也是理想化的,很难落实。还是这样的说法比较实际:“教师应该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不过这里面也有个教学进度问题,考试问题,教学进度是不允许老师经常放慢速度的,考试答案则不允许模糊,否则无法判分。也就是说,即使这个相对实际一些的对策,也不那么容易实行。再说,教师若“摆脱”了“达到快乐目的”的想法,还怎么实现“共度快乐时光”?要知道“共度”是双方都得快乐。[/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Calibri][SIZE=12pt]归根结底,[/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学生上课积极好,还是消极好,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原则上,学生上课当然是积极一点好,但具体到某一个学生就不一定了,需要个案分析。教师该做的,是把课上得有意义,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兴趣,尽可能做到师生互动,对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采取宽容、分析的态度,且注意自我反思,这也就行了。[/SIZE][/FACE][/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2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6[/SIZE][/COLOR][/FACE],18[/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呵呵,有个性。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1
      • 财富2
      • 积分1548
      • 经验56461
      • 文章1403
      • 注册2009-06-10
      [SIZE=4]教师最难控制的是学生积极。消极的度[/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是啊,如何掌控课堂,是一门大学问。[/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85
          • 经验21960
          • 文章285
          • 注册2013-07-02
          [COLOR=#2b2b2b][SIZE=3]教师该做的,是把课上得有意义,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兴趣,尽可能做到师生互动,对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采取宽容、分析的态度,且注意自我反思.[/SIZE][/COLOR]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课堂,不是一颗心的问题,而是心与心交流的问题。[EM14]优秀老师的课堂,在等待;优秀老师的等待,在耐心。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