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3c3cc4]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力[/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3c3cc4]——《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10[/SIZE][/FAC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3c3cc4] [/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FACE=Calibri][SIZE=12pt] [/SIZE][/FACE][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王晓春[/SIZE][/COLOR][/FAC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将学校固定于现有状态并使之窒息的,与其说是文部科学省和教育委员会的官僚体制,倒不如说是学校内部同事间的权力关系。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力。如果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打开教室的大门,并且从内部彻底粉碎这种权力关系,那么,学校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SIZE][/FACE]年11月第一版 49—51页)[/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之所以有必要在学校改革的第一年,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是因为必须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判别人的陋习;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只知道按上边的指示行动的陋习;不愿被别人背后指点,用坚实的盔甲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的陋习;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肯向别的老师虚心学习的陋习,等等,一并清洗、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SIZE][/FACE]年11月第一版 49—54页)[/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COLOR=#2b2bd5]“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力”,佐藤先生提出的这个观点,我以前还真没认真想过,看来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有些老师说:“当老师的有什么权力呀,领导支使你,家长曝光你,学生你也惹不起,学生是上帝。”然而事情不是这样简单。俗话称老师为“孩子王”,既能称王,就有一定权力,这点权力离开教室或许就微不足道了,但在这间教室里,恐怕还是有一定力量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我的地盘我做主”即是一种权力心态。此种权力心态,作用也未必都是负面的,但是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害,它会把人一个个封闭起来,互相无法沟通,大家都难以进步,如闭关锁国。确实,我们的老师之间,很缺乏实质性的横向联系,尤其缺乏研讨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大家见面除了闲聊之外,就是必须的互通情况,或者发牢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这里有一个例子。前几天我应邀去一所小学和老师座谈。有一位女老师提问。她说有个男生她教了好几年了,一向很听话,近日迅速退步,还顶撞老师。她显得很生气。我听了以后,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就问在座的老师除了这位班主任之外,还有没有谁教这个孩子。一位男老师站起来说:“我是这个孩子的数学老师,我的感觉与班主任不同,我觉得他在进步。”于是班主任有不悦之色。两位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我当然无法当场判断谁说得对,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劝这位班主任向数学老师细致询问一下情况,以便使自己对这个学生的看法更准确。我就这么做了,可是我发现这位班主任对此没什么兴趣,她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对这个学生的看法。我觉得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态度就是一种封闭的态度。学生在你的课上的表现如何,只是一个角度,他在其他老师那里表现如何,是另外的角度,你多点角度看一个学生,不是更真实吗?然后我就对与会的全体老师说:请各位注意,如果在你的课上有个学生经常不注意听讲,你最好去问问他在其他课上是否也不注意听讲。如果他哪一科都不听,那是一回事,如果他有的课挺注意听,那是另一回事,属于后一种情况你要是断定这个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那就是不准确的,是以偏概全,有些主观了。我这样说,与会老师们表示认同。我经常发现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轻率地给学生做各种结论,把个人的印象即当成事实。这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甚至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滥用了自己的权力(评价权)。你也主观,我也主观,互不沟通,就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佐藤先生说:“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力”,这话挺引人深思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2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Calibri][SIZE=12pt] [/SIZE][/FACE]2015[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7[/SIZE][/COLOR][/FACE],14[/COLOR][/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2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2pt] [/SIZE][/FACE][/P][SIZE=3][/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