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学科教学生活化是有边界的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学科教学生活化是有边界的[/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先生在《教师月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想做什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22222]小学课程,我不要目前这种分科课程。理由很简单,分科是成人的世界图景,甚至还不是一般的成人的世界图景,是一小部分成人的世界图景。用这一小部分成年人的世界图景来教小学生认识世界,是滑天下之大稽。学习是多么有意思的事,但为什么小孩子都没有感受到快乐?不是方法问题,是教学内容问题。这个内容与小孩子感受到的世界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一些有见识的教育工作在探索“主题课程”,就是将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来组织小孩子要学的知识。我认为,主题还是太抽象,各式各样的“主题”,说到底还是成人的解释。我要建设的,是一个“情境化的小学生课程体系”。小孩子遇到的世界,其实是一个个“情景”,我们以这些情景串起我们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带入他们经常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个一个生活情境中,把孩子们要学的知识,隐藏在这些情景中,那会是一个多么生动有趣的世界!这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我的课程世界。[/COLOR][/SIZE][/FACE][/P][COLOR=#222222][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22222]         [/COLOR][/SIZE][/FACE][/P][COLOR=#222222][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22222](《教师月刊》杂志  [/SIZE][/FACE]2016年,第8期  45—46页)[/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李先生认为“分科是成人的世界图景”,似乎成人(少数成人)世界的世界是分科的,儿童的世界是不分科的,愚以为此说不正确。事实上分科不分科与年龄无关,分科不分科是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的差别。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也都是不分科的,即使是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他也不是每天生活在“分科”状态,那是不可能的。分科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人类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和经验,都可以称之为知识,这是广义的知识,它可以不分学科。而狭义的知识是指科学知识,那是必须分科的,没有不分科的科学知识。不分科的广义的知识,可以在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可以不分学科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很自然地,一般没有强制性,也无须进学校去学;而狭义的知识,原则上是必须分科来学习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有一种教育理论,想把狭义知识的学习转化成广义知识那种学法,想把学校里分科学习知识的方法转化成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把教育生活化。我印象里杜威、陶行知等都是这个思路,李海林先生也是沿着这条思路下来的。我要问的是:分科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能用不分科的办法学到手?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有没有边界?积一生的经验,我认为分科的知识要想完全用不分科的办法学习是不可能的,即使“主要”采用不分科的办法也不大可能,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往上,硬要这么做,很可能反而是少慢差费的,甚至是有害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想当初人类早期,分科知识还没有出现,一切都是混沌未开的,有用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那时甚至不需要学校这种机构。这当然也不错,但是人类不可能停留在这个阶段,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越来越专门化,分科日益细密,这才产生了现代社会。现代科学知识分学科,各有各的研究范围,各有一套专门的术语,与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这就是说,你只有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常生活情景,才能进入这个专门的领域,学到有关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理论,就因为它脱离了实际,倘若它与实际生活完全融合,它就不是理论了。即使是小学生,他要想明白点几何知识,也必须学会与生活实际“划清界限”。比如几何中的“线”和“点”,就绝不是生活中的一根毛线和墙上的一个黑点,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要做抽象的思考,完全依靠情境,行吗?你需要脱离具体情景才行。所以学科学习有一个说来奇怪的入门原则,你要“脱离实际”,你要进入一个生活中不存在的知识领域,记住很多生活中用不到的概念,在那里面傲游,用那些概念进行思考。这有点像学习一门外语。学外语最好的办法绝不是在母语情境中学,而是让你目前的生活“断裂”,让你进入另一种语言世界里,学会用一种新语言表达和思考。这是一种挑战,未必舒服,也未必“快乐”,但是需要。[/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所以我认为,把学科教学完全情境化的想法,是一种教育浪漫主义。初衷很好,愿景也很诱人,然而无法实现,因为这等于缘木求鱼,等于在公路上驾船。科学知识不能完全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学习,否则就完全没必要开办学校了。孩子压根不上学,岂不始终处于情境化的美妙境界?何苦用学校来折磨孩子?[/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很理解而且敬重教育专家们的一片好心,他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轻松快乐地长大,高高兴兴地把什么都学到了,可惜,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教育的根本目的绝不只是快乐,快乐是手段,不是目的,若以快乐为根本目的,解散学校才是英明之举。要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对不起,学习是严肃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当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快乐,但那是高层次的智力愉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那种廉价的快感。我感觉目前教育界有一种倾向,把对孩子的尊重推向了极端,变成了迁就和放任。我们的教育有加速温室化的危险。我们竭力给孩子创造一种没有挑战,没有挫折的乐园,使他们的生活像滑滑梯,而不是像登山。分科学习枯燥啊,好吧,咱们不分科了,抽象思维难啊,那好,咱们全都形象化,都变成看电视剧进游乐场一样。这还是学校吗?这不成了“哄孩子”吗?[/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其实李海林先生所说的情境化学习,早就有人设想过:[/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111111][FACE=楷体][SIZE=14pt]1922[/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理想的办法,最好不分学科,无所谓授课与下课的时间,惟令学童的全生活浸润在发生需求、努力学习的境遇里。这个境遇,范围自然很广,不仅为达某一学科的目的而设。可是分析地考查他的结果,则各科的目的无不达到。……一切学科所以有学习的必要,就因为吾人处于必要那些学科的境遇里。担任国文教授的教师呀,你们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固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即为国文教授的奏功着想,也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儿童既处于特设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教师于这个当儿,从旁导引,或竟授与。这个在儿童何等的满足、安慰、当然倾心领受,愿意学习。”这显然是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SIZE][/FACE][/COLOR][/P][COLOR=#111111][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111111]但后来,叶先生观点逐渐变化。到1979[/SIZE][/FACE]年,叶先生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重视调查研究》就是另一个调子了:“特别需要调查与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这些,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个数。”(叶绍钧:《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 摘自《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170页  顾黄初 李杏保 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年11月成都)叶先生此时已是权威,后来的语文教学,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这明显地是向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方向摆动了。[/COLOR][/P][COLOR=#111111][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SIZE=14pt][COLOR=#111111](王晓春:《强调知识体系,还是强调生活?》1999[/SIZE][/FACE]年)[/COLOR][/P][COLOR=#111111][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可以看出,李海林校长设想的小学不分学科的情境化教学与当年叶圣陶先生设想的教学方式如出一辙。叶先生为什么后来放弃了这个思路了呢?值得研究。我觉得原因之一可能是这个想法不现实,很难操作。李校长愿意再试,我们应该支持,但就我个人多年的经验看,要把严密的知识体系都转化成生活情景,难度非常大,尤其是理科。就好象相对论,无论怎么科普,无论说得多么通俗易懂,我们其实也是没明白,只有进入物理那个语言系统,变成内行,才有希望真懂。相对论咱不懂没关系,但是数理化的最基本知识若是整不明白,作为现代人,基本素质就不行了,很多工作你无法胜任。[/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希望各位不要以为我反对情境教学,不是的,我不但不反对,而且很支持。所谓主题教学,综合学习,都是破除学科界限的。我反对的只是对这种教学方式期望值过高,打算把整个教学都改成情景式的,我认为那做不到,会有反效果。情境式教学,一个学期搞一两个题目,我觉得很好。小学一二年级,可以稍多一点。这种课型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做桥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生活进入学科体系,二是有利于克服教条主义,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和习惯,三是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总之,我认为学科教学生活化是有边界的,我们的任务是经过实践,探索这个边界在何处,掌握火候,帮助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6[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8[/SIZE][/COLOR][/FACE],29[/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770
      • 经验111648
      • 文章4599
      • 注册2008-06-19
      [P]我也赞同小学低年级教学不分科,甚至也有过教学生活化的理想化设想。现在读了王老师的帖子,觉得王老师看问题时确实站得位置更高,看得更全面更清楚。王老师的提醒能够让提倡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者们更清醒。[/P][P]王老师的帖子,常常使我的认识提升一个或大或小的层次。这种提升的感觉很微妙,很舒服。[/P][P]感谢王老师!祝王老师身体健康![/P]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302&ID=88842][B]教育长短句[/B][/URL]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107969][COLOR=red][B]走出迷茫[/B][/COLOR][/URL]  [URL=http://www.bzrzy.cn/bbs/b/b.asp?B=304][B]开心一笑[/B][/URL]
      q号:973129322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2b2bd5]靳老师:[/COLOR][/P][P][COLOR=#2b2bd5]     多日不见.您好![/COLOR][/P][P][COLOR=#2b2bd5]                     王晓春    8,30[/COLOR][/P][P]              [/P][P]
        [/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