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关于创新教育
    [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关于创新教育[/COLOR][/SIZE][/COLOR][/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给学生无限可能——细说美国教育》读书笔记(36[/SIZE][/COLOR][/FACE][/B][/LINE-HEIGHT])[/COLOR][/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国内的教育界基本上同意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习如何把老师教的答案背熟,如何应试,以考上高中和大学,于是跟国外(如美国)的学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独创精神,也没有创造力。中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让中国的学生有像国外学生一样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系统地提供基础知识方面,除了个别科目外,一点儿也不比美国差,甚至某些科目比美国要好得多。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学术基础。我认为,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缺乏创新教育,而是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缺乏一个容许创新能力表现的环境和空间;第二,缺乏如何表达创新能力的形式训练。[/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一[/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要让一个学生有创新能力,扎实的学术基础是第一位的。很难想象一个连四则运算都不会的人,如何能在数学的数论领域有什么“发明”和“创造”。美国的公立中小学长期以来没有课程标准,没有考试,老师喜欢教什么就教什么。到了最近几年才出现标准化的浪潮,出现统考,甚至出现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50%[/SIZE][/FACE][/B][/LINE-HEIGHT]以上的公立学校仍然处于几个学生在课堂上造反,老师就无法教书的局面,这在中国的公立学校大概是不可想象的吧![/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在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得并不比美国差。中国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就系统地学习物理和化学,而美国的学生到了高中的第二或者第三年才有化学这门课,而且还不是必修课;物理是高中第三或者第四年才有资格上的课程,很多高中根本就没有开物理这门课!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化学或者物理竞赛的美国学生,基本都是私立中学的学生和几个重点公立高中的学生。大部分的公立学校学生,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竞赛,更不用说去参加了。这跟中国铺天盖地、到处都有的“奥数”教材和训练班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美国的英特尔科学奖,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鼓励中学生在人文科学和理工科学方面创造性的大型奖项。2015[/SIZE][/FACE][/B][/LINE-HEIGHT]年,全美国有三千多名学生寄出他们的论文参加评奖,最后有一千多名入围决赛的学生,其中有三百多名学生是华裔,在这三百多名华裔学生中,竟然超过70%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也就是移民来到美国不到三年的学生)。[/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最重视创新能力的奖项了,可是,入围的华裔竟然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我们总不能说,美国的“创新教育”神奇到这个地步,可以在一年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这些中国来的新移民教成“创新能手”吧?要是真的那么神奇,按道理说在美国本土出生并接受教育的华裔应该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更长,素质更高才对,怎么就赢不了这个重视创新能力的奖呢?[/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假如我们细心研究一下入围的得奖人的论文,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得奖人,很少有人是因生物或社会科学(历史、经济、政治、哲学、心理)方面的研究而入围的。这跟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落后于美国的情况十分吻合。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强,创新能力就强。中国的高中生没有学过经济学理论,基本没有学过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任何哲学思想,没有学过心理学,因此,跟美国的高中生无法竞争,这是不奇怪的。中国的高中生学的生物学知识远比美国的高中生少,实验水平也远低于美国的高中生,自然无法跟人家竞争。[/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二[/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凡是做得比美国好的地方,在美国的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比美国学生强。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学生普遍创新能力仍然是比美国学生差呢?比如,国际的学生工程大奖,中国有几十个学生入围,已经是亚洲最好的成绩了,可是美国却有一千多个学生入围。难道这不能证明中国缺乏创新教育吗?[/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这个结论是片面的。中国缺的,不是形式上的创新教育。[/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首先,中国缺少的是一个容许创新能力表现出来的环境和空间。中国的社会是崇尚集体主义的,任何出格的东西都会被社会排斥。这跟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不同,在美国,不出格就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美国的高中生用“社会上美女越来越多”的现象来解释进化论也可以拿到80[/SIZE][/FACE][/B][/LINE-HEIGHT]分,在中国的话,作出同样解释的学生肯定不会及格。中国的学生写作文,无论是什么题目,基本的要求都肯定是“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因此,无论老师们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我手写我心”,学生们写出来的东西仍旧是假大空。因为“主题无厘头”、“思想不先进”的东西,老师无法接受。[/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有一年的英特尔科学奖,旧金山有一个来自广州,移民到美国才一年多的高中生入围。他的论文内容是建议修改电磁学的国际单位。他刚接触高中物理,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根本就无法辅导他,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物理老师说了,物理老师马上鼓励他深入研究,并告诉他可以参考什么书,到什么地方找资料,到哪所大学旁听。[/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其次,中国还缺乏让学生正确地、有效率地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的言语形式方面的训练。[/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在提到美国的“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到美国的老师如何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因”、“人类文明的启示”等连中国的大学教授都感觉头疼的东西,好像美国的创新教育就是整天让学生捣鼓论文,做实验,做社会调查。假如中国也“创新”的话,也让小学生做实验、写论文不就得了?[/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其实,对“创新教育”的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美国教师给学生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让学生有什么划时代的发现,而是让他们练习言语表达的格式——如何通过恰当的格式,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标准地、有效率地表达出来。[/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强调除了文学艺术创作以外的所有作品,都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格式表达。读书报告是怎样的格式,研究论文是怎样的格式,定义性议论文、对比性议论文、分析性议论文、反驳性议论文、评估性议论文……各有各的格式,格式若错了,内容无论多高明都不会得高分。[/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然而,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的老师仍然无法接受学生需要言语形式训练的观点,认为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他们忘记了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创作只占教育的一小部分,忘记了学生毕业后写论文或者写一篇可行性报告的机会,会比写首诗歌到报刊上发表的机会多得多。最奇怪的是,中国的老师仍然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感悟”获得的,“悟”出来以后,自然就会表达。[/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综上所述,中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并不缺乏所谓的“创新教育”,缺乏的是容许创新的环境和空间,缺乏的是有效而恰当地表达创新思想的言语形式训练。只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加以适当的言语表达方面的训练,在一个宽松、鼓励创新的环境里面,学生就可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方帆:《给学生无限可能——细说美国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SIZE][/FACE][/B][/LINE-HEIGHT]年第一版 173—177页)[/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333cc]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差,我国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恐怕真的。但有些人以为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门叫做创新的课程,只要我们开了这样一门课,学生就会有创新能力了,这是极不靠谱的想法。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懂创新的表现,他们以为创新只是一种知识或技艺,可以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殊不知凡是能这样传承的东西,都是旧的,不是新的。创新的特点恰恰相反,它必须突破传统,打破传承。也就是说,创新是没有办法教的,我能教会学生的东西,对于他肯定就不是创新了。我没有教过他,他自己搞出来的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才是创新。[/COLOR][/SIZE][/COLOR][/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创新不能教,却可以学。所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学校也好,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创新营造较好的环境和平台,剩下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你也管不了。绝大部分创新都是难以预料的。中国人,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人文环境对创新不利,这一点是学界公认的。中华文化的骨架是儒家和道家,这两家都不鼓励创新。孔子自己就“述而不作”,老子对创新甚至取敌视态度,虽然他自己是创新大家。从生存角度说,孔子和老子的态度自有其高明之处,但从发展角度说,这种态度是有害的。我印象里最鼓励创新的倒是法家和墨家。儒家道家尚古不崇今,眼睛往后看不往前看,法家与此不同,法家主张往前走。中国历代的革新者往往推崇法家,不是偶然的,他们从这里能找到思想资源。于是你也就明白文革中为什么要“评法批儒”了。中国人要稳定的时候就会把孔子老子请出来,而要革新革命的时候,就会亲近商鞅、韩非子[/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方老师说:“中国的社会是崇尚集体主义的,任何出格的东西都会被社会排斥。”有这个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尚同不求异,这对创新精神杀伤力很大。一个人有点不同于他人的想法,不用等别人反对,他自己先就惭愧了,这还怎么创新?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法家在这一点上好像还更严酷。中国人至今有随大流的习惯,从众心理很厉害,就是这么来的。和他人保持一致,别出幺蛾子,最安全。毛泽东正是准确地抓住了这个特点,什么都搞群众运动,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负面作用,负面作用之一就是对创新不利。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个人活动,虽然创新也需要团队合作,但真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最出色的个人,因为头脑作为思维器官只能单独运转,无法“联合思维”。西方国家主张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并不能保证独立思考,但与独立思考关联比较密切,我国倡导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并不注定压抑独立思考,但集体主义确实容易压抑独立思考。[/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还有就是考试。考试可以说既是创新的朋友(提供知识支撑)也是创新的敌人,而在中国,后者通常是主要的。谁都知道,要想得高分,你千万不要创新,你要向标准答案靠拢。创新是冒险的事情,创新意味着与失败为友,考试恰恰不能冒险,要用最稳妥的方式把分数拿到手。一个人从小经历过无数考试,就把他的思维方式固化了,他会习惯于躲避危险,习惯于看上级脸色行事(考试就是看人脸色,按别人要求做事的活动),他会失去好奇心和探索欲,即使有聪明才智,也被窒息了。所以我说过,学校里必须有点“非应试”的东西,我们看一个教师的素质,这是一个重要标准。有些教师明知道做事对应试没有用处,只要这些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欲,他就去做,这种老师更懂教育,素质更高一些,尽管他的考试成绩未必数一数二。[/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至于方老师说的文章格式问题,我认为那是科研的基础训练。我国很缺乏这种训练,学生作文写的多是四不像的将来用不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完全不是探究的路子。让学生知道写研究型的文章怎么个程序,怎么个写法,这很重要,小学就应该学。[/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我还有一个感觉,在创新方面,我国理工科的人才比文科知识分子高出一筹。中国文人没出息的太多,对西方思想过于迷信,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蹒跚而行,还觉得自己高国人一等。语文界这种现象也比较突出,语文老师常常是最能侃的,也是最没溜的,实质性的创新很少。[/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创新是个大题目,这里只是一些初步的感想。[/COLOR][/SIZE][/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B][/LINE-HEIGHT][/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B][/LINE-HEIGHT]2016[LINE-HEIGHT=150%][B][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1[/SIZE][/COLOR][/FACE][/B][/LINE-HEIGHT],3[/LINE-HEIGHT][/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4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39
      • 注册2012-12-04
      [b][LINE-HEIGHT=21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宋体][LINE-HEIGHT=2][SIZE=14pt][COLOR=rgb(51, 51, 204)]“还有就是考试。考试可以说既是创新的朋友(提供知识支撑)也是创新的敌人,而在中国,后者通常是主要的。”[/FACE][/SIZE][/LINE-HEIGHT][/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P][b][LINE-HEIGHT=21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宋体][LINE-HEIGHT=2][SIZE=14pt][COLOR=rgb(51, 51, 204)]是啊,的确如此,希望以后可以有改善。[/FACE][/SIZE][/LINE-HEIGHT][/COLOR][/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创新的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的环境和空间,二是有效而恰当的表达新思想的语言形式训练,这是方老师提出来的,据他说这都是中国所缺少的,制约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我们正在创建,而语言形式的训练却越来越少。[/P][P]    王老师又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给出了第三点,也就是我们国家的所提倡的思考方式有限制创新的嫌疑,而第四点就是教育和考试所起到的负面作用,把创新压缩到了口头环节,所以文人比较擅长于坐而论道。[/P][P]    我是对这四点深深赞同的,我们没有足够宽松的环境,而言语的表达方式训练的不足又直接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集体主义是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空间进行发展的,最糟糕的就是教育和考试了,这些和创新能力最接近的地方恰是制约创新发展最厉害的节点。[/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