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学小组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学小组[/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夸克7292 (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寒假放假在家,整理自己的著作,其中有关教师专业的书籍中,论述到心理学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心理学要做好辅助工作,从而发挥好教育学的主体地位。[/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此论述较长,所以只摘取其中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心理学小组做法的分析研究如下,敬请各位补充:[/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们可以参考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创立心理学小组并转化问题学生的具体做法:[/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们把在心理学和缺陷学理论方面最有基础的教师组成一个[b]教学法[/b]小组,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对能力较差的儿童如何进行教学的各种建议。这个小组根据医学检查的客观资料进行分析,竭力去查明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特别注意研究儿童感知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分析他们的思维、言语、记忆和注意的特点。我们称这个小组为心理学小组。[b]个别儿童连续几年都处于这个小组的监护之下,没有小组的意见,不允许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儿童今后命运的措施。[/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心理学小组的成员都是具有较高深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b]教师要参加心理学小组的条件是:要能充分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b][/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心理学小组(有7[/SIZE][/FACE]——8人组成,其中包括校医)负责为全校教师参加的心理学讲习班备课。在心理学讲习班上,[b]除了给学生做心理鉴定之外,还探讨儿童智力,道德和情感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b]。近两年以来,在心理学讲习班上主要研究了下列问题:对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晚期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各种手段;词语作为影响儿童智慧、情感和意志的手段;对儿童智慧和情感的平行影响;道德信念的心理本质;对儿童不应采用“强制的”和“坚决的”教育手段;在儿童集体可以讨论什么和不可以讨论什么;学生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多样性;师生的相互关系;如何教育少年儿童控制自己的欲望;怎样激发儿童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学生个人兴趣的鉴定。[/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心理学讲习班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给“家长学校”讲课的一种准备。特别是在有关儿童智力发展有些偏差的问题上(这种情况大多跟家长的身心素养有关),这种准备尤其重要。[/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和青年校长的谈话》P70[/SIZE][/FACE]——71页,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炜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文章后来还具体列举了一个心理学小组转化问题学生的例子:对“知觉迟钝,思维缓慢无力”的瓦连金的转化工作。限于篇幅,在此不引用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这本书来阅读相关内容。况且这个具体的例子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来研讨一些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个人的收获有以下几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一是专业人做专业事:苏霍姆林斯基所建立的这个心理学小组,强调成员必须是“能充分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有较高深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我认为,这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做法。反观我们现在教育界,只要是搞什么小组,组长一定是校长或者校级领导,至于校长或校级领导在不在行,是不是专业人士,那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反正干什么事情,搞什么课题一定要领导挂帅,这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有领导挂帅,万事好商量,没有领导挂帅,寸步难行。我们之所有很多课题做得没有实际效果,就是没有把行政性质和专业性质分开。这是我们要警醒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二是重视身心的相互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所建立的这个心理学小组,一定有校医参与。资料中明确提出:“这个小组根据医学检查的客观资料进行分析,竭力查明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我在苏霍姆林斯基其他著作中,也多次见到过他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时候,有校医帮忙诊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睿智的做法。身体和心理,本来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中医可以通过穴位针灸和服用中药的方式调节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身体的疾病会使精神发生异变,精神问题也可以反作用于身体发生病变。目前学校教育中有关心理和生理的联系和研究太少了。一个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好打瞌睡,教师一般都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稍微好一些的归结为学习习惯不好,很少有教师想到学生既可能是心理问题(厌学),还可能是生理问题,如嗜睡症,如缺乏微量元素等。我看苏霍姆林斯基在处理这一类学生问题的时候,还建议家长晚上开窗甚至让学生露营在室外,这就是注意到学生生理上引起的心理问题。所以把校医吸收进心理学小组,是一个很专业的做法,也是我们所忽视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三是研究的问题全面细致且务实。从资料上来看,仅仅两年时间研究的就有11[/SIZE][/FACE]个问题:[/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晚期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各种手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2.[/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词语作为影响儿童智慧、情感和意志的手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3.[/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儿童智慧和情感的平行影响;[/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4.[/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道德信念的心理本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5.[/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儿童不应采用“强制的”和“坚决的”教育手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6.[/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在儿童集体可以讨论什么和不可以讨论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7.[/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学生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多样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8.[/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师生的相互关系;[/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9.[/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如何教育少年儿童控制自己的欲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10.[/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怎样激发儿童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11.[/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学生个人兴趣的鉴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以上问题,不只牵涉到学龄儿童的心理问题,对于其教育学问题和人际关系,价值观,兴趣激发,情绪控制都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涉猎,全面而细致,而且这些问题和学生的发展都息息相关,没有一个假大空的课题。这些课题,都是自发地自下而上进行研究,既没有像我们现在的某些课题要进行大型的开题仪式和结题报告,也没有想要利用课题报告套取资金的嫌疑,完全是以研究者内在的动力进行自觉自发地研究。这些研究比目前我们什么什么工程之类的课题大跃进要实在得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四是摆正了教育学的主体地位,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除了以上两年内11[/SIZE][/FACE]个研究课题的佐证之外,资料里面还指出心理学小组“特别注意研究儿童感知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分析他们的思维,言语、记忆和注意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个心理学小组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恰恰是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而是要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分析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且通过专业心理学手段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在后文中对问题学生瓦连金的转化中有所介绍:心理学小组除了建议给瓦连金个别布置作业之外,还专门给瓦连金挑选了一系列训练思维的“图片思考题”,旨在唤醒这个孩子的神经细胞,迫使它们更灵敏地对来自周围世界的信号做出反应。这说明,心理学小组不仅只研究心理学问题,对于脑科学研究也是很透彻,并且没有把眼光只盯在心理问题上,没有一味地通过赏识和激励等心理学手段来简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这恰恰是目前很多心理机构和老师的误区,以为有了兴趣和动力就可以学好),也没有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家长悦纳小孩,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来让多方都接受这个事实(这也是一些心理机构的误区,通过批评家长,降低期望值来麻醉家长和学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所建立的心理学小组可谓是目标坚定,始终以教育学为主体,通过对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为这个问题学生瓦连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最终取得了成功:瓦连金在学校头三年做不了给全班同学布置的思考题,只能做个别作业,但是在四年级,他已经和其他同学一样地学习了,直至8年级顺利毕业,而之前瓦连金给人的感觉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学校继续读下去。[/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五是研究思路科学有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科学的思路是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你不知道原因,就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张口就是“怎么办”。在商量转化问题学生的时候,先说一通学生的“劣迹”,然后问“怎么办”,从来没有想问“为什么”。这种提问方式其实是反哲学的,原因都不了解就想拿到解决方案怎么可能会有效解决问题,就像一个人去看医生还没有了解病因医生已经甩出了几包药一样,这个药,病人敢吃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这个小组根据医学检查的客观资料进行分析,竭力查明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这是行家之言。不查明原因,如何能够对症下药,提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案?在上文中所列举的瓦连金案例中,心理学小组仔细考察了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研究了过去和现在影响他的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最后发现,瓦连金知觉迟钝,思维过程缓慢的原因是小时候生活是与其他小朋友隔绝,母亲和父亲很少跟他讲话,然后孩子跟自然界之间又被高高的篱笆隔离开来。找到原因之后,心理学小组除了继续之前的“图片思考题”之外,对瓦连金进行了更鲜明、更生动、更多样的感知,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了3[/SIZE][/FACE]年的训练,最终取得了成功。[/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六是强调了学术独立:资料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个别儿童连续几年都处于这个小组的监护之下,没有小组的意见,不允许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儿童今后命运的措施。”这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在当今的学校里面,任何一个稍微权势的领导一句话,整个课题小组都要围着转,没有一个课题小组是可以学术独立的。不知道几十年前的帕夫雷什中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至少我们得承认,帕夫雷什中学的心理学小组是可以一心一意地按照自己小组的意见去专业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的,而且学校方面也给予了相应的尊重。这句话对我们是一个警醒,现在的教育,行政力量太大,管理痕迹太重,像这样尊重纯学术机构,给予相应的尊重和自由,给予学术机构如此大的发挥空间的行为,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七是考虑了家长的需求。目前我们大部分学校,没有正规的家长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家长会,而家长会谈的主要是成绩和分数。除此之外,偶尔请一个专家来做场报告,搞点亲子互动就算完成任务了。有了网络之后,就更加省心了。搞几个专家视频,把网址发给家长,让家长自己上网观看视频,美其名曰智能化。然而家长是否真看了视频,看了视频后是否真有收获,其小孩的问题是否真的得到了改善,那就不是学校所关注的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学小组确是扎扎实实在做“家长学校”,因为心理学小组也配套建立了心理学讲习班,而这个心理学讲习班,就是给“家长学校”讲课的一种准备。心理学小组发现儿童智力发展的偏差问题大部分和家长的身心素养有关,所以他们对于家长的培训,准备的非常充分。据其他资料显示,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内容涉及教育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龄心理学,个性心理学,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理论”。不但如此,教学也是分层的:学前组(包括未来的父母在内),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至七年级组、八至十年级组。家长学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总计250[/SIZE][/FACE]课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自己都说:“这比任何学院或者大学的这门课程的授课时间走要多得多”。[/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以上归纳的这7[/SIZE][/FACE]点,任何一点的含金量都是很高的,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专业化和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究和实践。如果每一个学校的心理学能够像帕夫雷什中学一样扎实细致科学高效,何愁不能发挥心理学的辅助作用,何愁不能摆正教育学的主体地位呢?[/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王[COLOR=#3c3cc4]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c3cc4] [/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宋体][SIZE=14pt]夸克老师介绍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我感觉我国教育界介绍苏霍姆林斯基的时候,选择性地忽视了其教育思想的科学性,热捧其人文的一面,连篇累牍地说“爱”,鼓吹过分了。夸克老师此文,有纠偏作用,使我们对苏氏理论的认识更全面了。[/SIZE][/FAC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c3cc4]今天大年初一,给各位网友拜年了![/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c3cc4] [/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SIZE][/COLOR][/FACE],28[/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夸克7292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博大精深,不是一个:“爱”字能够说清楚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著作中另一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介绍,摘录如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教育界中,研究型的典范当属苏霍姆林斯基,前面我们在谈爱心型的时候提到过苏霍姆林斯基的大爱,我们很多的教师,都沉醉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爱”中,而忽视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学专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和很多老师用“爱”掩饰自己教育学专业的缺陷一样,我们很多老师也用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爱”而选择忽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贡献。[/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接下来,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都研究过哪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从宏观上来讲,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问题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儿童的道德养成问题,不同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问题、记忆力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问题、阅读问题、家校合作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学生毕业之后的追踪问题等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从微观上来讲,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问题有:第一次教授新教材的问题、批改作业的问题、时间利用的问题、教材研究的问题,后进生研究的问题等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2.[/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研究问题的?以下列举苏霍姆林斯基对“学校神经官能症”的研究和对后进生的研究3[/SIZE][/FACE]个例子加以说明:[/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例子1 [/SIZE][/FACE]:我花了好几年时间研究学校神经官能症。教师的不公平在孩子的神经系统方面的病态反应,有的表现为紧张,有的感到委屈和苦恼,表现为万分躁怒,有的表现为怨恨,有的表现为故意装成(假装)的无忧无虑的样子,有的表现为漠不关心,有的表现为装腔作势,扭捏作态,还有的表现为冷酷无情,有时带有病态的表现(这几位罕见,但不能掉以轻心)。[/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例子2[/SIZE][/FACE]:在35年的时间内,经过我的手教育过共107个孩子,这些孩子我可以有把握地把他们称为能力差的,甚至智力差的孩子(“智力较差”这个说法,是对问题的是指的最确切的表述了)。从5岁到15~16岁(占上述人数的一半),而后又到17~19岁(占上述人数的另一半),我们对这些儿童进行了专门的教育工作。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我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我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在每一个个别情况来说,好像是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最初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后来又加上第二个原因。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过什么病:风湿病、软骨病、脑膜炎等。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种不良的影响------儿童早起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很多情况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后一种状况成了使儿童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例子3[/SIZE][/FACE]:我在课堂上研究过落后儿童的脑力劳动情况,并且同时对天赋好的儿童进行观察。毫无疑问,儿童劳动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记忆。但是,能不能做出结论说首先训练记忆,然后发展智力呢?能不能说记忆是条件,而脑的完善的机能性活动是结果呢?换句话说,能不能先用某种激进的手段来改善记忆,并以此来对智力的发展施以影响呢?我密切地注视着苏联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力求在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的条件下,在对儿童的实际工作中检验学者们的结论和设想。[/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由以上3[/SIZE][/FACE]个例子可以初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思路:首先是能够长时间持续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坚持不懈地写了32年教学日记多各种问题进行追踪);其次是有锲而不舍的追问精神,力图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三是关注一些理论,力图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研究成果都加以关注;第四是能够积极地创造条件验证。[/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3.[/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实践教育学理论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们先来看他在记忆方面的实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尝试用直接对记忆施加影响的办法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用心理学的手段来影响记忆的尝试归于失败之后,我又想用其他方法来刺激记忆。曾经有一个时期,关于药理学的想法简直是我一点不得安宁。乌克兰的民间医学是几百年间行政,并且并一代一代的悉心保留下来的,它拥有一些能治病的方法:有点方法能够使人记忆更加敏锐,有的方法能够把人的回忆“擦掉”和平息吸取。我在老鼠,海豚,麻雀和我自己身上检验这些方法。[/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们再来看他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所做的实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编了一本专门的习题集,是供给智力有障碍的儿童使用的。解答这些应用题,要求记住一些鲜明的形象,画面和情境。为此,我还制订了一套教学法,这在一篇文章中是无法介绍清楚的。我正在写一本叫做《把智力较差的儿童挽救过来》的书,读者可以从该书中对此做详细的了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看到以上两个实践案例,我首先想到的是:怎么不能用“爱”来描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行为呢?又怎能只用一个“爱”字来描叙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行为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老鼠,海豚,麻雀和自己身上检验这些方法的精神和“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何其相似又何其的高尚!其用心理学手段失败后再尝试用药理学的手段何其地百折不挠!为了差生单独的编写习题集,制订教学法,写书这些教育学行为何其地专业,又怎一个“爱”字了得![/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4.[FACE=楷体][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取得了哪些显性的成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成果,我想我不必多谈。光其教育思想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解读的书籍都是多如牛毛,很多教师在写论文或者参加比赛的时候,动不动就会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只想列举一组有数据的资料,来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行而论道”的高明之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所有107[/SIZE][/FACE]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当中有55人在十年级毕业,25人在读完七八年级后升入中专并受到中等专业教育,17人毕业于职业学校和中等夜校,8人经过培训班后掌握了一门专业。2人由于严重患病,未能按时上完8年级,但是在数年后还是完成了八年制的教育。107人中,有13人受到了高等教育。[/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有玩笑说孔子弟子3000[/SIZE][/FACE],贤者才72人,优秀率太低。我想,相比之下,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些落后学生的转化,会使得中外历史上任何教育者都会自愧不如叹为观止!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来这祝福一下我敬爱的王老师,祝您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COLOR=#2b2bd5]王书朋老师,过年好![/COLOR]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    跟随王老师学了一年的诊断和分析,自己收获的是对教育的更加热爱,从原来的简单的执着到现在的越来越有智慧(我又不谦虚了,希望老王师别介意),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方向,也就是一直这样走着,希望有一天可以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P][P]    只要王老师不怪我自作主张胡乱跟帖的话,我就有成长路径可循了,王老师在慢慢的给我一些思路,也给了我一个方向,从对《静悄悄的革命》的解读,到问题学生和尖子生的分析,还有像美国学习的批判和吸收,我好像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一个世界。[/P][P]    感谢王老师,虽然你我远隔万水千山,准确点说我根本就不知道您在哪住,即使偶尔碰上,我也不知道您的样子,可是,我依然从您那里学到了很多,治学的态度严谨的观点细腻的分析平实的文字,再加上孜孜不倦的坚持和始终如一的人格,让我这个追随者于惊喜中见到了伟岸。[/P][P]    像《论语》中所言及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是越走近越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而自己于走进的日日夜夜中,就像那个海边寻找珍珠的孩子,总会惊叹于自己所撞见的点点滴滴。[/P][P]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征程开始了,我想用这些文字来描绘我的惊喜和感动,把我一年中的思考走一个阶段性的总结,送给我的老师,当做我前行路上的一个台阶,希望我会在今后能够更加坚持的追随,我的老师![/P][P]    也希望王老师不要嫌我愚钝,给我继续学习的机会,再次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
              • 经验5998
              • 文章33
              • 注册2012-02-09
              "心理学"没有价值导向,而教育学是讲价值导向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上的专业性是不用怀疑的,可惜我们一些别有用心的教育者总想偷梁换柱,把很不容易掌握的爱的艺术和教育的技巧,一言以蔽之用爱和尊重了事,但问题是我们越爱教育问题便越多,尊重更是如此。[/P][P]    以为爱和尊重不需要任何的技术,我说的是一些人想当然的爱和自以为是的尊重,他们会错误的认为孩子没教好是以为爱和尊重还不够,这就让一些旁观者迷茫了,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却越来越差。[/P][P]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对前沿技术的思考和借鉴,可以说他不止在学习别人的教育技术,还经常会做出极富个人特色的创新和研读,这让我们看到了有技术的爱和尊重的教育价值,这是教育需要的一个方向。[/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91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