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对于陆局长力挺应试教育的评论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对于陆局长力挺应试教育的评论[/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力挺应试教育,说了很多话,其实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把原来私下议论的话公开了,把原来的窃窃私语大声说出来了。而且陆局长批评的并非真正的素质教育,陆局长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本质上是应试教育的内部矛盾,即公开的、赤裸裸的显性应试教育与暗中进行的、羞答答的隐性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陆局长想把素质教育驱逐出基础教育,其实这就是“中小学打基础,到大学再搞研究”一类论调的翻版。这是幻想。事实上“有应试之事必有应试之心”(如同有机事必有机心),中小学把应试当作核心任务,势必造成学生的“应试人格”(类似权威人格)和“应试思维方式”(类似教条主义),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注意到陆局长似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注意,而这正是应试教育最大的短板。我还注意到陆局长似乎只关心提高寒门学生的社会地位问题,而对他们的真实能力关心不够。从个人角度看,提高成绩确实可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但这并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实力增强。我们现在不但缺乏优秀的尖子人才,而且缺乏优秀的工匠,大家都在追求学历,这显然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不过陆局长的快人快语也有好处,他尖锐地提出了问题,促使我们思考。他对素质教育的批评,让假冒伪劣素质教育不好混了。这有点像那位姓徐的散打选手,约战姓雷的太极拳师,把后者打败了。舆论大哗。注意,最大的输家不会是太极拳术,而是假冒伪劣太极拳。今后的太极拳,会更加干净。我认为陆局长对素质教育的贡献,也在于此。[/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的两篇旧文,仅供参考。[/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SIZE=14pt],5[/SIZE][/FACE],9[/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附录:[/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对待应试的两种现实主义态度[/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考试恐怕是躲不开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有很多弊端,然而用别的办法弊端会更多。我们至今尚未找到更公正、更有效、更合理的选拔人才方法。在可预见的将来,考试是难以回避的;不管我们怎么反对应试教育,应试总还是要有的。素质是软性的,分数是硬指标。我们不能单纯以考分高低判断教育成果,但是如果你自称搞的是素质教育而学生成绩不能提高,家长是通不过的。所以,任何一个教育者,只要他不是空谈家,只要他有责任心,他就必须对应试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然而现实主义不只一种,现实主义是有高低文野之分的。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出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样说太抽象了,我们打个比方。教师不是被人们誉为园丁吗?我们就用种果树来比方。[/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甲乙两位园丁分别承包了两片果园。园丁甲承包10[/SIZE][/FACE]年,园丁乙承包100年。园丁甲大干快上,不改良品种,不改良土壤,狂用化肥,猛施生长素,数年之内,产量剧增。不但大把挣钱,而且被誉为果树大王。然而,果树专家却指出,该程包区土壤正走向板结,水果的品种也在退化,口味一年不如一年。园丁甲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等问题严重的时候,他的承包合同也到期了。园丁乙就大不相同。他也施化肥,也用生长素,适可而止。他注重施有机肥,注重品种改良,注重技术改造,自己还学习大学的果树课程。结果是在数年之内,他的果园产量可观,经济效益也很好,只是没有园丁甲那么“火”。园丁乙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再活100年,现在要为子孙打好基础。[/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两位都是现实主义者,却有高低文野之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应试教育者就像园丁甲,素质教育者就像园丁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试教育者在树“木”,素质教育者才是在树“人”。[/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样说似乎太远了,教书毕竟不是种树,教师也不同于农民老大哥。我们还得再现实主义一点,说到学校里面来。[/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小学一年级数学考试中有一道看图题,上面画着一些火柴,共分4[/SIZE][/FACE]份。前3份每份都有若干根火柴,第4份只画着1根火柴。问题是:“图上共有几堆火柴?”标准答案:“4堆。”同学也都是这么答的。有一小男孩却答道:“3堆+1根。”他认为1根不算“堆。”[/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甲给这道题判错,理由是“从小就要训练孩子按标准答案答题,少出邪的,不然将来考不上好学校。”这当然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乙判对,理由是:“题目有缺点。孩子思维严密,难能可贵。”这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态度,只不过侧重点是在思维能力上。长远来看,对提高考试分数的好处更大。[/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两种现实主义,自有高低文野之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二年级小学生,数学课无论作业还是考试,都不爱用草稿纸,即使是大数的运算,他也用心算。心算的准确率当然不如写出来,所以他考试很少得100[/SIZE][/FACE]分,总是差那么几分。[/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对这个问题也有两种态度。教师甲气愤地指责:“你能得100[/SIZE][/FACE]分为什么不得?太懒!以后必须用草稿纸写,听见了没有?”[/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乙说:“你的心算能力真强。希望你注意力再集中一点,尽量少出错。也可以这样,你平时作业用心算,考试的时候,没有把握的题,写出来。能得100[/SIZE][/FACE]分,为什么不得呢?”[/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两位老师都是现实主义者,都希望孩子得100[/SIZE][/FACE]分。但教师甲是以牺牲孩子的优点为代价提高分数,而教师乙却是主要靠发杨孩子优点的办法提高孩子的分数。多用心算效率高,年级越高越明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显然教师乙的方法优于教师甲。[/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单纯应试型的,一种是素质教育型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再举个中学的例子。面临中考,两位语文老师都在帮学生准备作文,让学生写一些文章,筛选后,反复修改后背下来。到时候学生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叫做“带着作文进考场。”经验证明,是应考的一种窍门。两位教师都这样做。然而,教师甲平时并不重视作文,一个学期做不了二三次,只是拼命让学生做练习题;教师乙平时按量让学生写作文,考试前虽然也让学生背作文,却对学生说清:“这不是学习写作的正经路子,只是一种提高考试成绩的权宜之计。真正提高写作水平,还是要靠多读书多写文章。”[/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上只不过是短暂的同路人。他们只是在面临考试的一个短时间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其实指导思想并不相同。本来他们就不是走在一条路上,再往前走一点,他们又会分道杨镳。搞素质教育的老师,有时为了迅速提高成绩,也会做一些他们自己并不赞成的事,这是一种操作层面上的让步,但他们一定会向学生讲清是非,避免谬种流传。搞单纯应试教育的老师则站不了这么高,在他们眼里,考前背作文,“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不是临时措施。[/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他们都很现实,都在抓分,但显然也有高低文野之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可见“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无区别”论是不对的。有人就这样说:“什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不都得考试吗?我看不出哪是素质教育,哪是应试教育,我就认得分。”这种人显然是走在应试教育的路途上。如果他站得再高一点,眼前就不会是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要区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空讲道理是不行的,一定要举老师们司空见掼而又熟视无睹的例子,说出个-二三来,才能服人。在评价具体的教育行为时,要特别重视教育的过程,不要光看结果。因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在过程中比在结果中表现得更清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在强大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的老师都得做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是有层次的,您在哪一个层次上?                     [/SIZE][/FACE](1998、2、14)[/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著:《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附录2[/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质疑两个口号[/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在某小学听到一个口号:“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立刻联想到了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口号:“素质教育=合格+特长”。[/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两个口号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二元论。[/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是课内课外二元论,“合格+特长”是人的素质的二元论。[/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无非是说,课内的主要任务是打基础,不要过多考虑发展问题,而课外则主要是“促发展”的问题,无法打基础。[/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样就把课内和课外割裂了,把基础和发展割裂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事实上孩子不是这样成长的,他们是“在发展中打基础,在打基础中发展”的,发展和打基础是分不开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你的“打基础”如果造成厌学,那实际上就不是“促发展”,而是在妨害孩子的发展。目前我们教育的弊端正是如此。我们是在用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的“打基础”迅速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反感,使他们在尚未运用这些知识之前就已经恨死这些知识了,或者使他们养成了“记住”这些知识,而不是“运用”这些知识的思维定势,这样,我们在课内已经阻碍甚至破坏了他们的发展,还谈什么课外“促发展”?[/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为什么许多同志对“课内打基础”如此热衷呢?有一个认识原因。许多同志都以为,多学点知识,夯实根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想法是极不全面的。事实上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把双刃剑,弄得好,它会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弄不好,它也可能误人子弟,看你怎么个学法,学哪些东西。您没看见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刻苦“打基础”的人终于“打”成了书呆子吗?他们在所谓“打基础”的过程中养成了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坏毛病,强化了某些死知识,钝化了能力的发展,把自己害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潜意识里起作用的重要因素——考试。教师心知肚明,“打基础”是要考试的,是可以考试的,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业绩”,而“促发展”则是不考试的,难考察的,比较遥远的,和自己的“业绩”关系不大密切的,因此,于是大家就难免有意无意地强调“课内”要“打基础”,因为反正课外的时间比课内少,抓住课内,考试就好办。可见,“课内打基础”的真实内涵多半就是“课内搞应试”,是不知不觉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发出的“心声”。现在有许多学校就真的是按“课内搞应试教育,课外搞素质教育”的二元论思路在办教育,只不过他们不公开这样讲而已。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应试主义的习惯势力多么顽强和灵活,它能改头换面,也可以让出一点地盘,但守住自己的根据地是毫不含糊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合格+特长”也是这么回事。这种提法也很巧妙,它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很好的:我承认特长,我接纳特长,你还能说我对素质教育态度不积极吗?但是仔细一想,这种“让步”同时又起着“隔离”的作用——特长归特长,特长毕竟不是“合格”,你得先“达到”我的“合格”,再谈所谓“特长”。至于什么是“合格”那可就要由我来解释了。何谓“合格”?考试“合格”也,我于是保住了应试这个根据地。[/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这样讲,一定会有人以为我是只要“特长”不要“合格”,我的意思不是这样。孩子是活人,在他身上,“合格”和“特长”不是两个东西,而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办法分开,不能搞二元论,而且,“合格”不“合格”,也不能光看考试分数。许多家长拼命让孩子学钢琴,考级,上奥校,争奖牌。为什么?为的是当个“特长生”,中考高考好加分受照顾。可见,“合格”也好,“特长”也好,都是“应试本位”的口号,真正搞素质教育,是不会从这个角度提口号的。请把“合格+特长”的口号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的口号比较一下,就知道谁是素质教育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与“合格+特长”这两个口号的思维方式,除了上面讲的二元论以外,还有一点,我把它叫做“增补主义”。[/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增补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面对新思潮,面对新要求,我不在转变观念上真下功夫,我保住自己旧思想、旧方法的“根据地”,再此基础上,做一点“点缀”,“增补”点“新东西”给你看。比如你说现在教学太单调了,我就搞点课外活动,你还能说我不落实素质教育吗?但是课内我是不改的。比如你强调创新能力,我就开一门“创新”课,你也没法再说我不重视创新了,但是,原有课程我还照样讲,其教学方法是否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就不管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原有面貌不变(打基础)的前提下,“增补”一个“课外”的“发展”。“合格+特长”,其实就是在保证原有应试教育“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增补”一个“特长”。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发展”和“特长”总算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这样一来,也可能有个副作用——把素质教育倡导者的嘴堵住了:“你看,我不是已经搞素质教育了吗?”[/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增补主义”是很厉害的一招,是一种相当狡黠的、披着改革外衣的保守主义。但是我这样说是对事不对人的,搞“增补主义”的不少同志是很好的人,十分敬业,十分真诚,他们对素质教育只能认识到这个水平,于是就这样做了。但是“增补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确实很可恨,必须加以警惕。有人说现在“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其实许多地方“搞”素质教育也挺轰轰烈烈的,但你去看吧,大都是那种“增补”的东西。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还是在那里静悄悄地,扎扎实实地用传统的、往往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办法在进行教学。而且每“增补”一样新东西,都在实际上反而增加了师生的负担。有人说,搞教学改革不能老这样用“加法”,应该提倡用“减法”,我觉得很对。[/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课内能“以发展带动打基础”吗?当然可以。其实人之初的发展模式就不是“先打基础后发展”,而是“以发展带动打基础”。婴儿总是东张西望,幼儿总是问这问那,不用谁给他“打基础”他就要发展,他也能够发展。他看到了东西,听到了声音,通过向大人询问知道了许多事物的名称、性质,这些就成了他的基础知识。今日的发展就是明日之基础。所以,真正的火车头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孩子发展的本能和愿望。[/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学校里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有一个中国孩子到英国去读小学,他的英语水平当然很不高,他的老师的办法就不是急于强调“打基础”。老师问这孩子:“你在中国最爱读什么小说?”孩子说:“《三国演义》。”老师说:“太好了!你能把这部小说用英语写出来吗?我会让你向同学介绍这部中国小说的。”这孩子写了一个月,他的原有基础当然不够用,但他积极性很高,因为老师调动了他的表现欲和民族自豪感,最后,他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许多文法毛病,但是他的英语水平、基础知识却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他的发展的愿望带动了他的基础知识的提高。这位英国教师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动态的,不像我们许多教师,把基础知识看成静态的、现成的、固定的东西。(见《素质教育在英国》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SIZE][/FACE],9版)[/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种办法在我们国家能实行吗?能,因为中国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外国孩子笨。我的一个朋友小郝,作为一个家长,非常积极地介入学校教育。她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她就主办了一个《娃娃周报》,欢迎学生投稿,一句两句话也登出来,然后发给全班同学看,语文也老师配合她,常常在课上朗读这些孩子的作品。这大大刺激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学生投稿非常踊跃。到了二年级,小郝进一步发动学生搞“科研”,写“课题报告”,在“娃娃论坛”(一种学生、家长、教师都参加的研讨会)上宣读。家长帮助孩子们搞课题,都很热心。我见到的孩子写的论文题目有《蝴蝶是不是有毒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中国人民大学交通情况调查》等等。这很像“探究式学习”。据语文老师说,这个班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平行班。你能分得清这些文章和研究报告哪部分是“基础”,哪部分是“发展”吗?你能说清这些成果属于“合格”还是属于“特长”吗?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这样做,再大一点的孩子还有什么可说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就可见,真要搞教改,真要推进素质教育,采用“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和“合格+特长”的思路是不行的,这其实都是“两张皮”,“外加一勺油”的办法,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的味道。[/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需要的是转变观念。观念转变了,你对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发展”,二者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合格”,什么是“特长”,二者的关系如何,都会有崭新的看法。这时候,才谈得到素质教育。[/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01[FACE=宋体][SIZE=14pt],4[/SIZE][/FACE],9 [/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著《走向素质教育的境界》(此书未出版)[/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陆局长的言论,文字比较长,网上很好查,我就不附在里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4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39
      • 注册2012-12-04
      [P][LINE-HEIGHT=150%][SIZE=4][LINE-HEIGHT=150%][COLOR=rgb(43, 43, 213)][BGCOLOR=white]“在强大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的老师都得做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是有层次的,您在哪一个层次上?[/BGCOLOR][/COLOR][/LINE-HEIGHT]”王老师这句话真的发人深思啊。做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也许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一种比较合适的理念吧。[/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SIZE][/FACE][/LINE-HEIGHT][/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4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39
        • 注册2012-12-04
        [SIZE=4]有学者提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最大弱点是模糊、混乱、僵化。”“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也许正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者具备这样的思维缺陷,才导致我们对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一直都没有一个真正的清晰的认识,也无法真实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吧。王老师作为一名难得的智者,在上文中已经为我们阐述得比较清晰了,谢谢![/SIZ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读有所思:[P]    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提升应试教育的质量,让孩子在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发展,应试教育是一种窄化的生硬的教育,这种教育只能是一个孩子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丢掉自己所可能达到的幸福程度。[/P][P]    对了,在应试里说幸福是没有根据的,就像是在和一个顽固的人说开放和改革,我们必须把这些情况进行一些合理的提升,我一直认为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是一种提升,他是的教育这个极好的事物更加的符合孩子和生命了。[/P][P]    他也给了教育者一些自我改变的机会,进入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职业倦怠和教育失误将减少很多,而职业的幸福感和专业化程度都将随之提高,进而将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达成。[/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7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