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学习与师徒制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学[COLOR=#2b2bd5]习与师徒制[/COLOR][/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一阵风990 ([/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导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读《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提到要通过练习获得明显进步需要选择一位导师。“有的人知道学习某些事情的最佳次序,理解并示范正确的方式来展示各种各样的技能,可能提供有效反馈,并能够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这些人指导之下激情十足和孜孜不倦的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取得进步。”这样的人就是导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联想到我们学校名存实亡的师徒制。[/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首先在我们学校里能真正当导师的教师人数我认为很少。其次学校里进来的教师想当徒弟的人数更少。导师要能真正发现徒弟的问题并能帮助设计出有效个人特色的改进练习过程,并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能给予徒弟及时反馈,通过这样的练习徒弟能有明显的提高并获得成就感。徒弟有提高的愿望和动机。徒弟有从业的理想----[/SIZE][/FACE]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现在有多种因素制约这一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一,中国教育领域从业门坎特别低,最低门坎就是识字并照着书念。我们上中学时历史地理生物的教师都不是专业学习出来的,整个学校就几个中专加一些名办代课教师,学习地理政治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教师在念书,有时也会在这些课上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二,教育者的职业技术梯度小,技术水平从结果上很难直接看出来,看结果的方式是考试,考试分数作为教育真正的技术评价看起来又不恰当,教育是个以影响为主,长期积累慢慢产生效应的过程,从课堂看差异总是不明显的。这样从业二三年的新教师从成绩上看往往并不比多年的老教师差,甚至可能还要好。成绩通堂是大量课后重复练习获得的。三,评课原本是为促进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水平组织的有益活动。但它很容易从教学评价转移到对人的评价甚至到师德的评价。至今没什么人愿意公开课,没人愿意自己被他人评价。被评价看来不是好事。四,现在虚心的价值观几乎被颠覆了。新教师很少有虚心的,更不愿意听他人的建议。宁愿自己反思,这还算好的,有些连反思也不愿意做。关键是多年的老教师也不敢在新教师面前展示自己。从教研组内交流看,教学上的设计通常都大同小异,没实质上的差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没有参与学校的师徒制。到这里来参与讨论交流。目的当然是为学习提高。王老师明显成了我们大家的导师。我注意到这里常常发言的人都不少读书,读书也是提高一种有效手段。包括像这样的感悟和一些反思。这里常有老师能指出我思考上的不足,理解的偏狭,这就是有效反馈。王老师包括其他老师又能指出更深或更高的理解,这就是指导。导师关键就起指导和反馈作用。这两点在这里都有了,因此愿意学习的人参与这种讨论都会有所进步或很明显的进步。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读后:[/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现在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想应付眼前的工作,缺乏学习的愿望,没有读书和讨论的习惯。有少数人人是想学习的,但他们以为学习就是“接受”,像购物一样。结果剩下的既想学习又会学习的人就很少了。当年我对此曾痛心疾首,后来逐渐悟到,这是常态,历来如此,今后也差不多。我也就不着急了,也就不浪费时间去鼓动那些老师学习了。你要相信,总会有人愿意学习而且比较会思考的,多和这种人联系,就行了。要互相学习,不要师徒等等的形式。一成师徒,必然加入人际关系因素,学习就难以专心了。没有互联网之前,只能看书,现在有了互联网,天涯若比邻,相逢何必曾相识,方便多了。[/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SIZE=14pt],7[/SIZE][/FACE],3[/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4d4db3]郑老师:[/COLOR][/P][P][COLOR=#4d4db3]
      [/COLOR][/P][P][COLOR=#4d4db3]我觉得您说得很有道理,中国人花在人际关系上的精力太多了,这确实妨碍了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COLOR][/P][P][COLOR=#4d4db3]
      [/COLOR][/P][P][COLOR=#4d4db3]                          王晓春  17,8,21[/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