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科学”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科学”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SIZE][/COLOR][/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王晓春说明:[/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下面这段文字选自科普作者曹天元接受记者采访的记录。曹先生说:“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对‘科学’概念的教育是极为失败的。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科学’的定义不仅仅只是错误,甚至可以说,和真正的‘科学素养’是完全截然相反的!”在我看来,这个意见符合教育界现状。不过曹先生有一个意见我无法赞同:“如果所有人都能学会用科学方式思考,那么任何争论最终都必定能得到一个双方认同的结果”。愚以为,这种事情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可能出现在自然科学中,而在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方面,此种共识永远不可能达成。为什么?因为利益冲突。[/SIZE][/FACE][/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8[/SIZE][/COLOR][/FACE],10[/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关于科学讨论,之前你曾经提到,希望能够发起一场全民级别的科学讨论,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的科学水准,现在你还是这个观点吗?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你觉得离你这个想法更近了呢,还是更远了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曹天元:这个问题涉及究竟什么是“科学”,正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曾经在文章中说过的那样,真正的“科学”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知识,它实际上是一套“如何得出结论”的方法,或者说思维习惯,我也经常称之为“科学素养”。当然,这套方法中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很多人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科学界或者科普界讨论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至少会在小圈子里引起一些共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但说把它介绍和推广到全体大众中间,我从来都是不乐观的,至少靠“科普”肯定是不行的。所谓科学素养,说白了是一个人的整体思维方式,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三观”。关键在于,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看一两篇科普文章就能够学习和掌握的,它必然需要经过长期和专门的训练,就像打篮球的投篮姿势、写毛笔字的握笔方法,弹钢琴的指法等等,都属于某种“基本功”,你当然可以通过看一些教学片来了解一下,但光是看这些“科普”决不能让你从此学会这些本领。更何况,当一个人成年之后,他的思维方式就基本定型了,这时候你再试图去“纠正”他,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好比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让老一辈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会无功而返。[/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所以,要想在全民中真正普及“科学素养”,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全面开设相关课程,在所有人的思维还没有定型的时候做出引导和训练,使大家最终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可以互相交流的框架平台。不然,凭借现在各人对“科学”这个概念千奇百怪的理解,任何“科学讨论”基本上都会变成鸡同鸭讲,就是双方根本没有任何基础共识。在这种前提下,我认为让大众辩论科学问题,除了提供一个吵架发泄的机会之外,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但很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对“科学”概念的教育是极为失败的。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科学”的定义不仅仅只是错误,甚至可以说,和真正的“科学素养”是完全截然相反的!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信科学”,但科学最核心的观念之一恰好就是“不要迷信”。我们让孩子以为科学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确定无疑”的答案,但真正的科学方法论,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不确定”,而这也正是它和宗教之类思想的最大区别。至于科学思考中所经常用到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概率性结论等等,更加都是我们教育里极度缺乏的东西。[/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所以,这个问题真要扯起来实在太大,在这里也一时说不完。总而言之,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完全不是“科普”所能做到的,归根到底,这个问题出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上,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也不是我在这里所能回答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如果有朝一日,人人都有类似的科学思维,很多问题沟通起来就会简单和有效率得多。甚至曾经有科学家写论文证明过,如果所有人都能学会用科学方式思考,那么任何争论最终都必定能得到一个双方认同的结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各执一词,永无休止。恐怕只有在这个幻想的乌托邦式场景中,“真理越辩越明”才会真正变成现实。http://www.guancha.cn/CaoTianYuan/2017_08_07_421692_1.shtml[/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夸克7292 (k12[/SIZE][/FACE]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1.[/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信科学”,但科学最核心的观念之一恰好就是“不要迷信”。我们让孩子以为科学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确定无疑”的答案,但真正的科学方法论,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不确定”,而这也正是它和宗教之类思想的最大区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2.[/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所谓科学素养,说白了是一个人的整体思维方式,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三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3.[/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如果所有人都能学会用科学方式思考,那么任何争论最终都必定能得到一个双方认同的结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各执一词,永无休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有以上3[/SIZE][/FACE]点可以讨论:[/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4pt]第1[/SIZE][/FACE]点我是赞同的。科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科学最大的特点是承认不可知,承认有很多问题是科学解决不了的。在西方,宗教管不可知领域,提供信仰。科学管可知领域,指导实践,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正因为如此,不管科学多么发达,消除的只是迷信,真正的宗教必将长存。所以一旦迷信科学,持科学万能论恰恰违反了科学精神。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个同行在QQ群内辩论,他坚持不相信转基因的人没有科学精神,我说,恰恰相反,不相信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允许一部分人不相信,允许一部分人观望,允许一部分人先行实验,这才是科学精神。[/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于第2[/SIZE][/FACE]点,我有点不同意见。我认为,科学素养,不单指整体思维方式那么简单,还包括求真精神,包容的态度等。[/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楷体][SIZE=14pt]对于第3[/SIZE][/FACE]点,王老师认为“这种事情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可能出现在自然科学中,而在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方面,此种共识永远不可能达成。”其实在自然科学中也不会达到这种理想情况,科学,本来就是不断证伪的过程,如果达到共识,即意味着没有办法进步了,科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无法达成共识中不断进步。当年有人就中西文化对比举了例子,为什么中国的各个学派,一代代衰弱?儒家自孔圣人,到孟亚圣,再到程朱理学,一代不如一代,道家自老庄起步,后面就没有什么起色;而西方苏格拉底厉害,柏拉图更强,到了亚里士多德,讲出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他打了一个办法,西方科学,就像蒸汽机,一开始只懂蒸汽推动壶盖,后来发明蒸汽机,然后一代代改善,所以才会一代比一代更强。而中国,一开始就建立大一而统的学问,杜绝争议,这样就停滞不前,只能一代比一代更弱。所以,想要消除争执,恰恰违背科学精神。 [/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4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39
        • 注册2012-12-04
        [P][COLOR=rgb(51, 51, 51)][SIZE=8pt]对于什么是科学?个人感觉,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多学生其实是真的没有完全理解,很多人还是认为科学就是正确的知识。[/SIZE][/COLOR][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SIZE][/COLOR][/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