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韩非子与老子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333cc]韩非子与老子[/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心影自拍(131)[/SIZE][/FACE][/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王晓春[/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司马迁写《史记》,把韩非子与老子写到一起(《老子韩非子列传》),还说韩非之学本于黄老。这似乎有点奇怪。老子主静,韩非主动;老子主退,韩非主进;老子主无为而治,韩非主变法图强;老子主小国寡民,韩非主大一统。正好相反,怎么韩非之学会本于黄老?因此有人就认为这是司马迁的失误。[/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近日我在媒体看到这方面的讨论,很感兴趣,去网上查了查,所获甚少,只好自己琢磨。想来想去,感觉司马迁确实见解独到,只可惜他没有细说。[/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我回想自己读老子和韩非,发现有一种共同的印象:冷峻。老子和韩非都可以几乎毫不动感情地得出结论,有时几乎能到冷酷的程度,这一点和儒家完全不同。儒家总是温情脉脉的,颇有人情味。儒家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是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老子不是,他的出发点是“道”,道是完全不讲人情世故的客观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韩非子的态度也是如此。在韩非看来,最重要的不是人情,不是什么“仁”,而是客观规律。“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韩非子《解老》)你会发现,一个人如果特别冷静,特别客观,他就特别敢说实话,不管这个实话善不善,仁不仁,人们爱听不爱听,于是人们就受不住了,觉得这太刺激了,简直不近人情。这种风格,老子,韩非,王安石等,一脉相承。鲁迅也遭到了这样的命运。[/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我不是哲学工作者,只是哲学的业余爱好者。我感觉韩非子和老子一样,有一种唯物主义倾向。老子的“道”并不是上帝和佛陀那种神,也不是黑格尔那种“绝对精神”,感觉就是一种客观规律。《韩非子·解老》里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叫做詹何的高人坐在那里,弟子伺候在侧。牛在门外叫。弟子说:“这是头黑牛,额头是白色的。”詹何却说:“是的,这是头黑牛,但白色在它的角上。”派人去看,果然是头黑牛而用白布裹着角。韩非子对此评论说:派一个五尺愚童去看一下那头牛,也就搞清了,何必搞詹何这种“前识”(我理解就是预测)?这是华而不实,费心伤神,扰乱人心。你看,韩非很有点调查研究的意思,反对故弄玄虚。我想,毛泽东对法家有好感,这可能是原因之一,法家比较愿意面对事实。在这一点上,韩非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当今这类故弄玄虚的事情又多起来了,詹何之流后继有人。[/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再说思维方式。老子思想充满辩证法,世所公认,韩非子思想也是很辩证的。在他那里,公与私,君与臣,情与法,集权与分权,法与术,法与势,名与暗(公开的规则与潜规则)充满了矛盾,而“矛盾”这个词,也是从韩非那里来的。好像老子更强调矛盾双方的转化而韩非喜欢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韩非子思维能力非常强,既源于老子,也源于他的老师荀子,和孔子不是一个路子。孔子不注重思辨,从狭义哲学的角度看,孔子的思维方式比苏格拉底差多了,黑格尔看不起孔子,与此有关。毛泽东对法家印象较好,对孔子印象不佳,我想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别忘了毛泽东写过《矛盾论》。[/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史公说韩非之学本于黄老,确有他的道理,不是随便说的。当然,法家与道家终归不是一家,这里说的,只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法家与儒家也有内在联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这棵伟大常青树的分支。[/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0[/SIZE][/COLOR][/FACE],15[/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08
      • 经验228504
      • 文章12317
      • 注册2012-12-04
      学习了,谢谢王老师的解读!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