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育诊疗和案例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王晓春说明:[/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愚以为每个想学习个案诊疗的老师都应该读读海蓝蓝老师这篇文章。此文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读书与处理案例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发言与倾听的关系,都有辩证的认识,这些看法有更普遍的意义。[/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             [/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1[/SIZE][/COLOR][/FACE],19[/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海蓝蓝6384 [/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教育诊疗和案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做教育诊疗的主要原因,既不是我们兴趣也不是爱好,虽然兴趣确实也有,主要是我们“需要”,因为我们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时候发现力有不逮,而教育诊疗则能够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利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一)[/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从我的经验来看,学习教育诊疗最重要的事情是做案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有的人认为,看了王老师的书,听了王老师的课,做案例大概没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根据我的经验,王老师的书和王老师的课只不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入门的钥匙,因为王老师遇到的学生虽然多,但也未必囊括所有的大小类型的学生,时代的变化,学生也在变化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100[/SIZE][/FACE]个建议》开篇就说没有抽象的学生,也就是说,最好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做每一个分析,这样的分析才能精确定位。[/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同时,单单读书也容易放过很多真知灼见,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这样的对应的案例,而一旦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那么,我们一些模模糊糊的观点就因为看书而变得清晰起来,或者得到再次强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记得大学时候读的教育学心理学,在刚刚进入教师队伍时基本没用到,而是在教学中隐隐约约地想起大学时候读过这些书,再翻出来看,这个时候才有一点用处。同样,我也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然后不断翻开王老师的书来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涉及的内容。[/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以上说的只是入门,因为你再勤奋,也成不了王老师,王老师也不希望我们成为另一个他,他更希望我们超越他,这样我们教育才会不断进步才有希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对我而言,王老师不仅是技术传授者(技术上受益这是毋庸置疑的),更是一个启发者,我经常对王老师鬼斧神工的思路击掌而叹,琢磨着王老师的思路是什么?王老师这种思想和技术的来源是什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要回答这类问题,就不得不加大阅读量,平常我遇到一些问题,翻阅王老师的书也解决不了,这也得加宽阅读面,而阅读中获得的各种观点,学到的各种措施能不能在实践当中产生效用,也得做案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因此,整个过程就是看书,思考,做案例,再思考,再看书……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案例是中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案例要做多少?这不好说,我就根据我的经验来说说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至少说自己的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一个心理档案,平常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归到一起。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姑且作为案例分析的练习,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案例分析的结论和平常观察学生而产生的结论做对比,一旦不一致,我们就会警觉起来,再次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除了自己班级做心理档案,很多时候,我还收集多个年段学生的心理材料,收材料的趣味性当然比不上分析,但这些枯燥的事情还得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有一次,我怀疑自己分析是否受到和学生比较熟的因素的影响,还到别的学校收集了一个班级的材料,我尝试分析,班主任总体上是比较认可我的分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除了学生作为案例分析,我还收集网络上的材料,尤其是梦的材料,毕竟在现实生活里,大部分人是记不得梦,而网络上则比较多,也有很多的人希望别人能为他们解梦。因此我训练自己对梦的解读主要还是通过网络收集来的梦来做的。我在网络上公开解读的梦,两个月多就解读了大约四百个,这样的训练量也算不少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当然,网络上的梦解读很经常是孤立的解读,因为这些求解梦的人,一旦梦解完了,也就离开了。不过,我有时候会额外为这些解梦的人提供额外的帮助,要求对方提供早期记忆,主要是研究早期记忆和梦的相关性问题,当然,这些额外的帮助主要是治疗方面,所以,我不仅训练了“诊断”技巧,还训练了“治疗”技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所以,我认为做几十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在做案例的过程中,很经常发现“意外”的问题,这就引出阅读这个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这里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要阅读什么书?[/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看书一向都是抱着“拿来主义”,什么书能解决我面临的困境,我就去看什么书,这样由“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点”引导看的书让我们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王老师恐怕也不希望培养教育诊疗的纯理论专家(教育诊疗也不可能是有所谓的理论专家,这和教育诊疗的思想是有严重的冲突),而是有理论修养的实践家。[/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你的问题引导你去看什么书,而你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又会强化你看书的欲望,那么,你在这方面研究就更深入,那个时候,你就有可能会成为这方面能手,比如,你研究梦的解读,你会发现,梦的解读的方法是很多的,但你会在大部分解梦方法有所接触之后,你会发现,有些解梦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你,你可能研究就更深入了。就像我解梦的方法更多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有些解梦师更侧重于感性体验),这和我平常学习教育诊疗形成的理性思维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样道理,图画解读也是如此,实践和个性会引导你去看什么书学什么流派。[/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有时候我看到一些老师案例分析,我可以很明显感觉到是书看得太少,而想得太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看心理学的书也是王老师引导的,有一次,我分析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表现出来比较强烈的攻击。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学生属于一个攻击性很强的人,但是王老师居然却得出这个学生不是一个攻击力很强的学生,这个学生的攻击只不过是为了防御而已。那个时候,我心里涌出很多这个学生这方面细节,一番头脑内斗之后,不得不折服于王老师的分析。接着我就思考:“攻击性防御”是怎么一回事?再接着就是阅读心理学的内容,随后我惊骇地发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心理学书籍里都有很到位的分析,平常我居然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这类人家早就思考过的问题。[/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可能王老师不知道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对我阅读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吧,在此谢过。[/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们阅读多了,这一部分知识积累多了,分析时候思路自然就广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而只是积累多了,就像一个人身边工具多,他解决问题的可以选择的方法自然也多了。一个老师在教育诊疗,甚至可以说是在教学发展上有多大的潜力,大体上可以从他是否有良好的专业阅读而得出结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三)[/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刚才说了案例和阅读,做好教育诊疗,还需要大量的讨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当然,如果我们没做多少案例,没读多少的书,能讨论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呢?自然也只能是“观战”的份儿。这是常识没什么值得讨论。[/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觉得讨论时发言问题还是有值得讨论之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在讨论时比较经常最早发言。懂得少的时候也照样发言不误,懂得少的时候发言,主要是吸引别人对自己的结论说三道四,这个时候最能学到不少的东西,进步特别快。[/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某一方面逐渐懂得多一些的时候,有时候少发言学习到的东西似乎更多,当然,如果你有引导讨论风气或者教学任务,大家都不说那就不要躲了,毕竟把讨论转化为灌输也比啥都不说好一些。[/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我观察到,如果我在解梦的时候不发言,大家各种看法非常多,我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东西,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我发言比较早,大家的似乎很容易被我禁锢住了,同样,那些高手一发言,我思路似乎马上也没了,这样的发言对听众好处好像更多,因为听众会接触到不同于自己的想法,而自己能学到的则不多。同样,有时候我不发言,看那些高手的发言,学习到的东西也不少。[/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虽说各有利弊,但总体上,我感觉发言的收益总体上还是比较大。[/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一个学习论坛,如果人人都把自己装扮得高深莫测,以少发言为能事,这样的论坛看起来好像都挺有面子,但能学到多少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学好教育诊疗我认为最核心的事情是:做大量的案例。不管是整套的案例,还是像我解梦那样零碎的材料分析,没有大量案例打底,是行之不远的。[/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17[FACE=楷体][SIZE=14pt],11[/SIZE][/FACE],19[/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19
      • 经验228672
      • 文章12331
      • 注册2012-12-04
      非常值得学习的文章。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