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学版10期目录

楼主
2012年中学版10期目录
[P][FACE=宋体][SIZE=3]卷首语[/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1[/SIZE][FACE=宋体]  有意义与有意思 /[/FACE] 王维审[/FACE][/P][P][FACE=宋体][SIZE=3]视点[/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4[/SIZE][FACE=宋体]  日常评价中的生命关怀[/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   ——走进班主任研究的异域空间·之六 /[/FACE] 李家成[/SIZE][/P][P][FACE=宋体][SIZE=3]李镇西专栏[/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8[/SIZE][FACE=宋体]  文学与教育齐飞[/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名家论坛[/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10[/SIZE][FACE=宋体] 给青年班主任的20[/FACE]个忠告 / 张万祥[/FACE][/P][P][SIZE=3][FACE=宋体]16[/SIZE][FACE=宋体] 让你的学生口服心服(下) /[/FACE] 陈 宇[/FACE][/P][P][FACE=宋体][SIZE=3]封面人物[/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22[/SIZE][FACE=宋体] 有故事,就精彩 /[/FACE] 张 玲[/FACE][/P][P][FACE=宋体][SIZE=3]治班锦囊[/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26[/SIZE][FACE=宋体] 不妨用点心理学[/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   ——班主任个别辅导模式新探 /[/FACE] 苏 林[/SIZE][/P][P][SIZE=3][FACE=宋体]30[/SIZE][FACE=宋体] 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FACE] 刘令军[/FACE][/P][P][SIZE=3][FACE=宋体]33[/SIZE][FACE=宋体] 篮球,助推班级腾飞 /[/FACE] 蔡焕杰[/FACE][/P][P][SIZE=3][FACE=宋体]36[/SIZE][FACE=宋体]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FACE] 王婉琳[/FACE][/P][P][SIZE=3][FACE=宋体]38[/SIZE][FACE=宋体] 酿造班级好味道 /[/FACE] 陈光辉[/FACE][/P][P][FACE=宋体][SIZE=3]主题活动[/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40[/SIZE][FACE=宋体] 尊重·专注·参与[/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   ——我能“课堂勤参与” /[/FACE] 郑金平[/SIZE][/P][P][SIZE=3][FACE=宋体]43[/SIZE][FACE=宋体] 初中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   ——引导初中生学会36[/FACE]个“我能” / 钟志农[/SIZE][/P][P][FACE=宋体][SIZE=3]心理导航[/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44[/SIZE][FACE=宋体] 校园“lesbian[/FACE]” / 张海燕[/FACE][/P][P][SIZE=3][FACE=宋体]46[/SIZE][FACE=宋体] 大不了不睡 /[/FACE] 邓公明[/FACE][/P][P][FACE=宋体][SIZE=3]教育之镜[/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47[/SIZE][FACE=宋体] 别让学生离我们太远 /[/FACE] 周珊珊[/FACE][/P][P][SIZE=3][FACE=宋体]48[/SIZE][FACE=宋体] 我是个“老班造”山寨“坏小孩” /[/FACE] 龚知栋[/FACE][/P][P][FACE=宋体][SIZE=3]言为心声[/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49[/SIZE][FACE=宋体] 坚持·惜时 /[/FACE] 张爱军[/FACE][/P][P][SIZE=3][FACE=宋体]50[/SIZE][FACE=宋体] 岁月如歌·流年有音[/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   ——写在学生毕业二十年聚会之际 /[/FACE] 孙振建[/SIZE][/P][P][FACE=宋体][SIZE=3]诗化教育[/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51[/SIZE][FACE=宋体] 一张纸的追问 /[/FACE] 晏廷飞[/FACE][/P][P][SIZE=3][FACE=宋体]51[/SIZE][FACE=宋体] 小物件立功记 /[/FACE] 王芬芬[/FACE][/P][P][SIZE=3][FACE=宋体]52[/SIZE][FACE=宋体] 特殊的欢迎仪式 /[/FACE] 杨海霞[/FACE][/P][P][SIZE=3][FACE=宋体]53[/SIZE][FACE=宋体] 欢声笑语一串串 /[/FACE] 吴 英[/FACE][/P][P][SIZE=3][FACE=宋体]54[/SIZE][FACE=宋体] 替“老大”洗手 /[/FACE] 张学亮[/FACE][/P][P][FACE=宋体][SIZE=3]案例评析[/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55[/SIZE][FACE=宋体] 两次不同的借钱故事 /[/FACE] 左小山[/FACE][/P][P][SIZE=3][FACE=宋体]56[/SIZE][FACE=宋体] 网友观点 /[/FACE] 黎 淼 王广安 等[/FACE][/P][P][SIZE=3][FACE=宋体]57[/SIZE][FACE=宋体] 借钱并非教师职责 /[/FACE] 王晓春[/FACE][/P][P][SIZE=3][FACE=宋体]58[/SIZE][FACE=宋体] 让借钱走向程序化 /[/FACE] 张国东[/FACE][/P][P][SIZE=3][FACE=宋体]60[/SIZE][FACE=宋体] 借钱原本不是问题 /[/FACE] 丛 荣[/FACE][/P][P][FACE=宋体][SIZE=3]教育人生[/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61[/SIZE][FACE=宋体] 一个都不能少 /[/FACE] 赵学东[/FACE][/P][P][FACE=宋体][SIZE=3]杂谈琐议[/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63[/SIZE][FACE=宋体] 扶芳藤的位置 /[/FACE] 张雨苍[/FACE][/P][P][upload=4792,0]201210mid.jpg[/upload][FACE=宋体][SIZE=3][/FACE][/SIZE][/P]
1楼
[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4pt]有故事,就精彩[/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张  [/FACE]玲[/SIZE][/ALIGN][/P][P][/P][P][FACE=宋体][SIZE=3]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称呼一直陪伴着我,丰富着我的教育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面对学生,走进学生,触摸他们的心灵,和他们一起成长,这是快乐的!我愿记录那一个个难忘的班级故事,反思故事背后的得失成败,并将之转化成财富,即一个教育者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教育思想,坚持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践、发展,推动自己成长成熟![/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B]由怕到敬——从这里出发[/B][/FACE][/SIZE][/P][P] [/P][P][FACE=宋体][SIZE=3]成为被告[/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遭遇质疑[/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起而躬行[/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B]由管到理——我们在路上[/B][/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管住“刺儿头”[/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做[/FACE][/SIZE][FACE=宋体][SIZE=3]理出好班风[/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B]亦师亦友——不惮远行[/B][/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触碰“瓷娃娃”[/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B]孩子,别怕[/B][/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李庾南老师在她的《半个世纪:在坚守中超越》一文中写道:“失败中的愧疚,成功中的喜悦,成功中的快乐,五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是我从成人立场走向儿童立场的蜕变过程,是我和学生渐行渐远,走向心灵沟通、‘同唱一首歌’的过程。”我知道,班主任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会留下许多遗憾,或者不可能一次就把事情解决好,这种遗憾、这种“留白”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依然愿意从这里出发,在教育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或深或浅,执著向前,因为,成长是必需的。[/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FACE][/SIZE][/P]
2楼
[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4pt]一个都不能少[/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赵学东[/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人生有很多时刻,我们需要的并非是借助虚伪的神话来打破现实的失落和纯粹,而是宁静地与自己的职责相守。让自己班级里的学生不会由于什么原因而缺席,看来是多么容易,我却把它作为理想来供奉。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写,“瀑布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予了我全部的水。’”[/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一[/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临近暑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要收取书费、学杂费等费用,限期一周(那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那几天,我走进教室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查看谁没有到班。若是哪个学生没有准时来校,八成是因为家里拿不上学费,要准备辍学了。因此,我的班主任工作里多了一份艰难却又重要的任务——劝学。[/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回想起来,学区内的十几个村庄我几乎都跑遍了。自己骑着摩托车按照名册挨家挨户地说服孩子的父母,地方特别偏僻的,还要我父亲帮着带路。[/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这天要去的是一个路途最远的村庄,距离学校二十多里地。我骑着摩托车,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了她的家。她们家缩在山坳里,共有四间房。疏落的木篱笆,还有装点极其简单的旧瓦房,一眼可以洞察这一家的拮据。[/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她和母亲在家。她母亲见到我,快速起身,放下手中的活。不过,那强装出的热情中难掩无奈和焦虑。听她母亲介绍,家里共有三个孩子,哥哥已经上中专了,还有一年多毕业工作;妹妹还在上小学。哥哥的就业更迫近,妹妹连初中大门都没进呢,夹在中间的她,自然成了最应该做出牺牲的那个人。她坐在方凳上,一言不发。[/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不过,她母亲倒是个很通达事理的人,她很为难地说:“我们家五口人,光交集资就得一千多块,他爸爸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就等着入秋卖了核桃和粮食再说吧。”困难是如此的现实,这种情形下,我向她母亲承诺可以帮助孩子,希望和他们一起努力,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回校后我向学校说明情况,学校决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帮她减免一部分,剩余的可以延期上交。后来,我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直接帮她垫付了。[/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她终于又可以回到学校了。或许是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本来成绩就不错的她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也很优异,而且在生活中表现出与这个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和坚强。她成功地考入重点高中,现在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颇为巧合的是,两年后她的妹妹又分到我的班级。不过,她的妹妹没有经历过那种中途被辍学的尴尬,一方面她哥哥已经就业,家庭经济状况渐有好转,另一方面用她母亲的话说,“即便有困难,我们也要自己私底下想办法克服,省得让赵老师再跑。赵老师说过,他们班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都要一起到毕业。如果再让孩子回家来,赵老师还是会来找我们的。”他们姊妹俩一样地争气,都顺利地考入重点高中和大学。她们姊妹俩毕业后,她们的母亲拿着一封信到学校感谢我,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没有赵老师的话,或许孩子现在就只能在家里种地,当野孩子了。”这位艰辛的母亲边说便抹眼泪。我收下了信,因为这是最珍贵的“荣誉证书”,里面写着“人心”二字。[/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或许,城里的老师永远没有机会体会绕村入巷劝学生上学的辛酸,他们同时也失掉了一次直面心灵的机会。那么多次家访的经历,也让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家庭——有冷脸相对的,有无奈哭诉的,也有牢骚满腹的。然而,这些家庭暂时的不幸是相似的,就是经济上的困难。不过十几岁的孩子若是不能接受教育,从此开始盲目的人生,才是更大的不幸。在农村,这样的不幸更容易降临到女孩身上。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最弱势的孩子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慰藉,而那些挣扎在生活底线上的家长们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点醒。[/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二[/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每年军训结束后,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汇报表演,学生家长都要来校观看。所以每个班主任都异常地重视,都想打响班级活动的第一炮。学生们也个个充满期待,都想在会演中一展风采。[/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在进行方队彩排的时候,我们班的教官和我商量:“班级里有两三个体型特别胖的学生,到会操表演的时候别让他们上了。他们的动作和班级整体不合拍,免得为班级拉分。”教官本无恶意,他只是更在意结果罢了。[/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一幕幕画面:那几个胖胖的学生站军姿时努力保持立正姿势那吃力的样子;他们在训练跑步时大汗淋漓的样子……同样的动作,他们需要更多的体力和意志力。或许,没有谁比他们更渴望收获成果。[/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我不是不在意成绩,毕竟全班学生都付出了那么多汗水。但是,班级还有很多机会去赢得荣誉,若是将这几个学生置于被忽略和遗忘的角落,他们内心的落寞和痛楚何时才能平复呢?于是,我和教官交换了想法:“肯定不行,除了确实因身体原因不能上场的学生外,其他的都必须参加。”这不是一次竞技比赛,而是一场属于每个孩子的表演。同样经历了七天的磨砺和训练,坐在场下的学生若只能做别人表演的观众,这对学生是种多大的否定,对家长又是多大的刺激。[/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方队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我们班的“怪阵”私底下提出了异议,当然也有对成绩的担忧。训练休息期间,我和学生们围坐在操场上,和他们聊天。我问学生们:“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掌,哪个指头最短?”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大拇指最短,它离着其他手指头还那么远。我接着问道:“那么我们平时夸人用哪个指头呢?”并让学生不用大拇指握住拳头,感受一下。学生们都说没有大拇指感觉使不上劲。我对学生们说道:“五个手指头不论长短,都是手的一部分,少了哪个也不行。我们的班级也是这样,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部分,一个都不能少。”学生们其实已经明白我的用意了。[/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会操表演那天,学生上场前我给他们鼓劲:“我们是所有班级中最强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要互相鼓励,共同努力,把我们班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说这话的时候,就有学生扭头看了看队伍里的那几个胖同学,用目光向他们传递了鼓励和信任。[/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伴着嘹亮的号子,我们班上场了。那几个胖胖的学生的动作确实和班级方队不是很协调,但是他们几个都紧绷着脸,每个动作都在很努力很认真地完成,远远看去,还真有几分可爱。会操下来,他们几个脸上都冒了汗。我冲着全体学生大声说:“我们班每一个同学表现得都很好,非常到位和精彩。”学生们兴奋地鼓掌。[/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我们班最终得了个“精神文明奖”,我不认为这是个安慰奖。或许,我们的表现还不够完美,但是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班级在表演,在一起努力,没有抛弃和放弃。这是我最想要的褒扬![/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三[/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近期,学校要承办区级大型教学观摩活动,有不少外校老师要到我校借班上课。我班被选作授课班级,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的时候,他们可兴奋了,都十分期待去见识那“大场面”。活动前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因为会场空间的原因,只能派三十名学生,其他的由班主任安排在教室上自习。”我一听就懵了,这意味着什么?若是如此,不管给学生什么理由,他们势必将承受落选的打击和伤害。[/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说实话,我没有具体的标准去裁定哪些学生该去,哪些学生该留。按成绩排名,抑或按照平时表现?为什么这样的活动也非要拿把尺子划分三六九等呢?我无法想象,那些在活动当天被留下的孩子心中会有怎样的波澜和酸楚。[/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当然,我也理解组织者的难处。想必会议当天会有很多老师来听课,组织者要为远道而来的他们留一席之地。然而,若是用牺牲学生感受为代价,去为听课者换取更宽裕的空间,这是绝对不对等的置换。我想好了,要么全上,要么都不上,一个都不能少![/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我向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学校领导也理解我的用心,告诉我只要能够解决座位问题就行。我说,没问题,只要多给学生一排座区就够了。活动当天,我给学生重新排位,充分利用了座区的空间,学生们终于都坐在会场了。学生之间虽然比平常挤了点,但是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和授课教师一起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主办方来说,课堂的完美效果是他们最关注的。没有完整,何谈完美?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能够让全班学生们都坐在这里,让每一颗充满期待的心灵都不被轻视和伤害,享受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和空间,是不能推卸的职责。[/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教育要不得半点虚浮,其他的东西看得太重了,“人”字就会看得轻。作为班主任所做的这一切,都不会被记作成绩写在功劳簿上,但我依然乐此不疲,或许为了保留学生通往未来的一丝希望,或许是为了保全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做这些,很值得。[/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稼轩初级中学)[/FACE][/SIZE][/P]
3楼
[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4pt]不妨用点心理学[/FACE][/SIZE][/ALIGN][/P][P][/P][P][P][ALIGN=right][FACE=宋体][SIZE=3]——班主任个别辅导模式新探[/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苏  [/FACE]林[/SIZE][/ALIGN][/P][P][/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班主任发现后将其叫到办公室谈话。当学生不配合时,班主任自然地提出要通知家长,而这个学生一听到这就一下子冲出办公室,然后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剪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情绪激动,大声地要求老师、同学走开。一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就这样引发了轩然大波。在此后的交流中,我们才了解到这名学生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是因为他的父亲比较暴力,老师告状后就会把他往死里打。学生感觉无路可走了。[/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常见,班主任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越来越不知如何是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此时,不妨用点心理学,充分尊重学生,以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讲究交流的艺术,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最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班主任自己还能再懂点心理辅导的知识,知道使用心理辅导的方式来与学生交流,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沟通无效、引发冲突的状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帮助自己摆脱教育面临的困境,获得更好的自我效能感。[/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FACE](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与价值。在此将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SIZE][/P][P][FACE=宋体][SIZE=3]一、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二、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三、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四、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上述四个阶段既可以作为一个完整辅导模式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分开来单独应用到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中,而且四阶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交错,彼此结合。这种谈话的确会费时多一点,但是往往能马上见效。它不仅仅关注学生表象的问题,更注重深入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够有效地避免问题的不断重复出现。从长期来看,反倒是节省时间。当班主任在使用中感受到了这一模式的价值,进一步地主动实践,那么必将带动学校德育走向深层。[/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浙江绍兴县实验中学教师,我刊七、八期专题《新班主任工作手册》“认同我们的职业”特邀撰稿人)[/FACE][/SIZE][/P]
4楼
[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4pt]日常评价中的生命关怀[/FACE][/SIZE][/ALIGN][/P][P][/P][P][P][ALIGN=right][FACE=宋体][SIZE=3]——走进班主任研究的异域空间·之六[/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李家成[/FACE][/SIZE][/ALIGN][/P][P][/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不久前认识了Ted[/FACE]。他在上海工作了两年多,现在回到了纳什维尔,想继续学中文。于是我们开始相互学习中文和英文。他的中文说得真不错,对中国既熟悉又友好。在一次聚会时,他说起对上海生活的怀念:“中国人太好了!开始时我只会说简单的中文,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我的中国话讲得很好;这样,学习中国话就充满乐趣了。”[/SIZE][/P][P][FACE=宋体][SIZE=3]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实的体验。对于能说一点中国话的外国人,中国人一般是不会吝惜鼓励和赞美的,而这种直接而积极的评价,会极大影响交往的双方。[/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在美国的大中小学里,我倒是更多体验到美国教师、学生相互间的鼓励与赞美。在课堂上,教师非常频繁地用“真棒”“很好”“好极了”等等评价语;教师的观点呈现出来后,也往往会问“有问题或评论吗?”此时,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往往会首先得到教师的认可,如“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这是个好观点”等等。[/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在我就美国学生的外语学习访问USN[/FACE]的黄老师时,她也特别强调:美国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得学生更为积极,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理性、表达自己的情感。[/SIZE][/P][P][FACE=宋体][SIZE=3]曾有个可能会被我们视为“笑话”的事实:美国学生参加OECD[/FACE]组织的PISA测试,事实上成绩相当糟糕;但测试时有道题,请学生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测试成绩,结果美国学生的自我评价名列世界第一。[/SIZE][/P][P][FACE=宋体][SIZE=3]在来美国之前,我真有点把它当成笑话,而现在,我笑不出来了——因为,无论是对于美国学生的个体、教育,还是这种文化,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它已经展现出的力量,并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思维与文化。[/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本文关注的,不是非常规范的评价体系、制度,如考试、成绩报告单、家长会等,而是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日常评价。它随时随地会发生,以语言、行为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有着明确的评价者的认识与理解。在教育情境中,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日常交往中,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相互评价,不同于评优、学期总结等专门的评价活动。[/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一、神奇的唤醒[/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二、全然的融通[/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三、自觉的历程[/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重视日常评价,渗透生命关怀,绝非易事;但也同样会滋养教师的生命智慧,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而且,更是学生生命成长所不可缺失的阳光、空气和水。[/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P]
5楼
[P]祝贺各位老师!学习了![/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