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班有道》读书体会之——钟老师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楼主
《治班有道》读书体会之——钟老师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P][SIZE=4]七夕节那天,收到网上买到的书,惦量着还是先从钟杰老师的《治班有道》读起吧,不想,一读就爱不释手了,直到午夜将之读完,尽管颈椎是疲惫的,眼睛是疲惫的,但心灵却是在跳跃着的,甚至一时兴起,到群名片中查到钟老师的手机号码,想发个短信给她,但太晚了,再说,除感激外,我要说什么呢?说实话,看完第一遍,你要让我说哪里好,好在哪里,我忽然不知道了,正所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但我知道的是它真实,它从教育实践中来,它拥有智慧,并且我迫切需要这种智慧。[/SIZE][/P][P][SIZE=4]那好,化感激为力量,精读再精读,并且要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SIZE][/P][P][SIZE=4]并且,我不怕一慢再慢。[/SIZE][/P][P][SIZE=4][/SIZE][/P][P][SIZE=4]         《治班有道》 读书体会之——[/SIZE][/P][P][SIZE=4]       钟杰老师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逻辑[/SIZE][/P][P][SIZE=4][/SIZE][/P][P][SIZE=4]             第一辑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SIZE][/P][P][SIZE=4]                     1玩人丧德[/SIZE][/P][P][SIZE=4][/SIZE][/P][P][SIZE=4]当遇到孩子们之间有纠纷,尤其是这种纠纷它的过错方是相对明显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时,我们怎么办?学习钟老师的处理方式:[/SIZE][/P][P][SIZE=4][/SIZE][/P][P][SIZE=4](1)在问题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能轻易凭经验下诊断,给自己时间调查事情真相。[/SIZE][/P][P][SIZE=4][/SIZE][/P][P][SIZE=4](2)如果受欺负一方不依不饶,那班主任一定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要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托延处理此事的理由。[/SIZE][/P][P][SIZE=4][/SIZE][/P][P][SIZE=4]  如钟老师说:“[B]你先别着急,老师要把事情弄清楚,周三的班会课上, 一定给你公道[/B]。”[/SIZE][/P][P][SIZE=4][/SIZE][/P][P][SIZE=4](3)多方面全面调查,把握事实真相。抓住事件本质处理问题,最重要点明核心道理。[/SIZE][/P][P][SIZE=4]  特别欣赏钟老师的语言,思想清晰,毫不罗嗦,句句点明要害。[/SIZE][/P][P][SIZE=4]“[B]昨天,凡是在肢体上或着精神上欺负了李改的同学站起来!”[/B][/SIZE][/P][P][SIZE=4](我想虽站起来了,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怎么引导让他们自己知道错了。)[/SIZE][/P][P][SIZE=4][B]我厉声说道:我平生最恨的行为就是“伤自己的兄弟,毁自己的家园”![/B](有情)[/SIZE][/P][P][SIZE=4]“[B]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一个连德都丧了的人,还可以堂而皇之称自己为人吗?一个连志都丧了的人,还有资格来教训别人吗?([/B]有理)[/SIZE][/P][P][SIZE=4][B]今天,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们,我们的班级,绝对不允许有内讧,也绝对不允许以强凌弱!我们需要的是彼此尊重!因为每个人都该有尊严地活着!([/B]回到事件本身总结束,并升华,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老师不点,其实他们可能真不知道错在哪。)[/SIZE][/P][P][SIZE=4][/SIZE][/P][P][SIZE=4](4)大多数的纠纷,双方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因此依据严格的规章制度,双方都需要追究和担负一定的责任。[/SIZE][/P][P][SIZE=4]钟杰老师,对两方的过错都明确地提出来,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无偏颇。[/SIZE][/P][P][SIZE=4][/SIZE][/P][P][SIZE=4](5)强调一点儿,对人可以讲情,但对事不能讲情。要依制度办事,所以出台班规尤为重要。[/SIZE][/P][P][SIZE=4]在此,也将钟杰老师班的班规援引如下:[/SIZE][/P][P][SIZE=4][/SIZE][/P][P][SIZE=4][COLOR=#d52bb3]                  高一(七)班25条课堂军规
1、 座次一经排定,非经允许,不可私自调换;
2、 上课时,依座次入座;
3、 上下课时,由班长或值日生呼“起立”,师生互礼毕才上课或者出教室;
4、 听到老师点名,应回答“到”或“有”;
5、 出入教室不可争先恐后,要依次安静从容地走出去;
6、 上课时,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外出;
7、 听见上课的信号,立即进教室;
8、 在教室内不奔跑,不发出无谓的声音,比如尖叫、大笑、高呼;
9、 做事安静,学习专心,不做本学科以外的事情;
11、要发言,先举手;
12、说话要清楚有层次,举动要谨慎而敏捷;
13、离开座位,要把椅子送进课桌下,不得拖出声音;(放学时)
14、上课的用品要带齐,作业要按时交;
15、课桌面和课本要保持清洁,不得涂抹损坏;
16、因事要离开教室时,要先起立报告,得到教师的许可方可离开;
17、纸屑、铅笔屑等要倒入垃圾桶,不可以隔空丢物;
18、上课时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不妨碍他人学习;
19、遵守作息时间,不可以迟到、早退、旷课;
20、分发笔记,试卷,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依序传送;
21、讲义或试卷如有破损或模糊不清时,于全班发齐后再调换;
22、收发试卷时,不借机发出无关的声音;
23、上课时间不可以睡觉。如确实有病,经医生诊断回家治疗;
24、下课铃声响后,老师没有发出下课的指令,不可以发出不满的声音以及私自收拾书本离开教室;
25、课堂上,老师没有发出讨论的指令,不可以前后左右说小话。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就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心灵的自由![/SIZE][/COLOR][/P][P][SIZE=4][COLOR=#d52bb3][/SIZE][/COLOR][/P][P][SIZE=4][COLOR=#0f0205]对钟老师文章的解读仍不失有偏颇,望钟老师见谅,由衷感谢您![/SIZE][/P][P][COLOR=#0f0205]
[/COLOR][/P][/COLOR][P][SIZE=4]                                      (波文)[/SIZE][/P][P][SIZE=4]   [/SIZE][/P]
1楼
[P][SIZE=4]2受人之托,忠人之事[/SIZE][/P][P][SIZE=4][/SIZE][/P][P][SIZE=4]有许多孩子,他们心地善良,单纯,可是习惯非常不好,自由散漫,吊儿锒铛,缺乏规范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的孩子不仅令老师无奈,有时父母对之也无耐,那我们又该如何办?且看钟老师的做法:[/SIZE][/P][P][SIZE=4][/SIZE][/P][P][SIZE=4](1)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增强其责任感[/SIZE][/P][P][SIZE=4]班上有个新来的同学,伤了右脚需要照顾,找谁呢?要是我,恐怕是要找一个细心的,会照顾的人的吧!而钟老师不,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一个并不太靠谱的尤玖。[/SIZE][/P][P][SIZE=4]“[B]我把田心交给尤玖,请他帮助田心,我相信他是不会负我所托的,是吧?”[/B]而且钟老师用了征询的眼光。[/SIZE][/P][P][SIZE=4]这个孩子还不太相信自己,但既然老师都这样说了,所以就点头答应了。[/SIZE][/P][P][SIZE=4]可钟老师又补充了一招,让大家做监督,她说,“[B]受人之托”全班同学都接“忠人之事”[/B],这比私下要求多了一层公众舆论压力,做得好,做得坏,大家都能看到。为后面的表扬和批评都做了预设。[/SIZE][/P][P][SIZE=4][/SIZE][/P][P][SIZE=4]而且钟老师想得太周到了,因为本性难易,习惯难改呀,所以他又适时地而且悄悄地让另外一个同学“补位”万一尤玖忘记了还要有人补上。[/SIZE][/P][P][SIZE=4][/SIZE][/P][P][SIZE=4](2)及时观察反馈,并不吝给予语言鼓励,同时就提出进步期望[/SIZE][/P][P][SIZE=4][B]我真没看错人,我对我的眼光历来很有自信!([/B]学生肯定高兴)[/SIZE][/P][P][SIZE=4](提出期望)[B]其实你可以加到班干队伍中来,不过,要先做出事情来给大家看看,只要让大家承认你也是一个能做事,会做事的人,那么,今后我要提你做班干,同学们就不会反对了。([/B]鉴于自己的表现,不会太有自信)[/SIZE][/P][P][SIZE=4](点题)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B]换一种生活方式吧,换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你完全可以自己争取,而且你也有能力争取到。”[/B][/SIZE][/P][P][SIZE=4][B]这样,学生会从心里面产生出一种我要改变的动力,而且仅仅得意于都是的表扬,是的,但凡表扬一定要提出期望。[/B][/SIZE][/P][P][SIZE=4][/SIZE][/P][P][SIZE=4](3)要有始有终,做好总结,在做中学,在做中改。[/SIZE][/P][P][SIZE=4][B]我今天要表扬人……[/B][/SIZE][/P][P][SIZE=4][B]我现在要批评人……[/B][/SIZE][/P][P][SIZE=4]我想这是老师可以预料到的结果,但如果老师仅凭说教,说你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那学生定是无关痛痒的,但有具体任务可就不同了,大家都在看着呢?好的地方,我表扬,错的地方呢,我也肯定要指出啊。[/SIZE][/P][P][SIZE=4]所以这样的教育过程有血有肉,会启发他的思考,而人如果能做好一件小事,从一个小方面加强其责任心了,那么他其他方面的责任心会随之增加。[/SIZE][/P][P][SIZE=4][/SIZE][/P][P][SIZE=4][/SIZE][/P]
2楼
[P][SIZE=4][B]3做自己的主角,当别人的配角[/B][/SIZE][/P][P][SIZE=4][/SIZE] [/P][P][SIZE=4]当有些孩子嫌在班级中担任的官职小,比如小组长,舍长之类的在,在遭遇权利职责范围与班委的重合时,甚至与班委起冲突时,他们是管还是不管,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角色呢?钟老师给了我们一种解释,而且是寓教于故事。[/SIZE][/P][P][SIZE=4][/SIZE] [/P][P][SIZE=4]钟老师说,[B]教育痕迹越明显,教育的效果越不明显。[/B][/SIZE][/P][P][SIZE=4]所以她把此问题放在故事《乔丹与皮蓬》的讲述中。[/SIZE][/P][P][SIZE=4][B]“先有水,而后才会有鱼。没有鱼的水往往是一潭死水,而没有水的鱼呢,也只能是一条死鱼罢了。只有乔丹+皮蓬,才能够创造两个三连冠,也只有乔丹+皮蓬才能够创出72胜10负的NBA联盟历史最佳战绩。”[/B][/SIZE][/P][P][SIZE=4][/SIZE] [/P][P][SIZE=4]所以,学生就会明白:[B]人生没有永远的配角。当需要我们去做配角的时候,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把这个配角做好,因为一个连配角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做得好主角呢?[/B][/SIZE][/P][P][SIZE=4][B][/B][/SIZE] [/P][P][SIZE=4]最终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懂得,在班级中官无大小,只有是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只要是属于自己的任务范围内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但当职责范围重合时,管理无先后,只有发现问题有先后,解决问题有先后,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官小责任不在我”的想法。[/SIZ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