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版第十期稿件点评之如何让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有效

楼主
中学版第十期稿件点评之如何让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有效
[ALIGN=center][SIZE=3]如何让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有效[/SIZE][/ALIGN]
[SIZE=3][/SIZE][ALIGN=center][SIZE=3]广东东莞市黄江中学 刘思明[/SIZE][/ALIGN]
[SIZE=3]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来到南旧金山联合学区的一所普通小学,对一至六年级共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说是“预测儿童未来发展潜力”。然后,他并不依据测验结果,而是随机抽取了其中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孩子的任课教师,这些孩子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八个月后,当再次进行同样的测验时,奇迹出现了,被说成是发展潜力大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智力明显高于控制组学生,而且求知欲很强,性格活泼,敢于发言,与教师关系融洽。实验表明:被期待者在朝着期待者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这种现象,罗森塔尔借用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也有人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轰动了教育界,无数教师为之欣喜若狂,以为找到了教育的真谛,纷纷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对学生大加赞美和鼓励。但不少教师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并没有大的改变,甚至出现优生骄傲自大、差生变本加厉的情况。皮格马利翁效应怎么不灵了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仔细分析罗森塔尔实验的隐性条件,模仿其形而未得其神。要让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有效,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借权威来造势。罗森塔尔用“假预测”取得“真成效”的第一个秘诀是:给谎言披上权威的外衣,让谎言像真理一样不容置疑。罗森塔尔是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的身份进入奥克学校做实验的。实验之前还向每位教师发了一份智力量表的复印件,称该量表由哈佛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编制。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非言语智力测验量表。测验完后,还煞有介事地叮嘱教师不要向学生透露结果,以免影响实验效度。罗森塔尔通过一系列动作为实验造势,使实验看起来极具权威性。事实证明,他虚构的预测果真对教师产生了强大的心理暗示,并通过教师把积极期待不经意地传递给了学生,而这正是罗森塔尔想得到的。
    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没有罗森塔尔那样的光环,但可以借用权威信息:一是借用心理学知识,二是借用名人事例。现代中学生崇尚科学,那就用心理学知识来包装我们的期待。学生小黄整天只知玩乐,几乎每夜玩电脑游戏到十一二点,白天上课要么睡觉,要么跟人说笑,谁都管不了。有一天,我对他说:“据我观察,你这个人智力非同一般。常人的注意力每十五分钟就会分散,而我听说你的注意力可以维持四个小时。你是不是神童目前还不能断定,但可以肯定你有着惊人的潜力!可你的成绩竟排年级倒数,这是你没把才智用到该用的地方啊。”给他贴上那骇人的“标签”后,他兴奋得两眼放光,立刻坐直了,摆出了一副读书的架势来。当然,要完全转变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曾把一份经过改造的智力量表发给全班学生填写,两天后,我把五个学生叫到心理辅导室,对他们说:“测试结果显示,你们五人发展潜力最大。希望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三年后进东莞中学,六年后进清华北大!”其实我选这五人是另有所图:有两人一直勤奋好学,成绩在年级排前二十;有一人不大用*****,性格外向,成绩中等;最后两人都无心学习、懒惰成性,成绩很差。这次谈话的目的其实在最后两人,之所以把前三人扯进来,是为了增加可信度,并让他们传话,以改变其他同学对他们的看法。谈完后,我要求他们对谈话内容保密。第二周,就有任课教师对我说,某某和某某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上课一点都不吵了,很认真。我窃喜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我平时更喜欢用《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等书中的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告诉他们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学大师卡耐基、文学家沈从文、政治家丘吉尔、数学家苏步青等,都曾经是别人眼中的笨蛋和差生,但他们都通过努力获得了成*****。我感到,讲故事比讲大道理更能打动和激励学生。
    2.凭成*****来证明。罗森塔尔实验成*****的另一个秘诀是实验对象年龄较小,容易受暗示。当时的实验结果显示,一二年级的学生效果最好,但高年级学生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提示我们,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后,进入心理断乳期和青春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此时要让学生相信我们的期待是可以实现的,单凭权威已难以让学生信服,而必须给他证据。什么证据?证明他很优秀,证明他能成*****的证据。但遗憾的是,事实上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成*****,每次考试,总有那么些学生成绩不如人意。经常排名在前的人,能体验到成*****的喜悦,自然信心满怀;但经常排名在后的人,总是品尝失败的苦酒,自我效能感低下,他凭什么相信自己将来会成*****呢?诚然,如果把“成*****”定义为学习能力优于别人,定义为考试成绩排在班级、年级前列,那么的确很难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的滋味,因为“前列”毕竟是小部分。多年来,我们习惯于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突出了少数尖子生,但同时也打击了一大片,致使一些学生意志消沉,最终放弃努力。
    所以,必须改变评价标准,变横向为纵向,变单一为多元。变横向为纵向,就是交给每个学生一把尺子,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变单一为多元,就是抛弃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标准,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社交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评价学生。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的机会,体验成*****的喜悦,增强进取的信心。每次月考后,我要求学生对比上次的成绩,凡有进步的,班干部为他加分,老师在班级大加表扬。没有进步的,也要写出原因,总结教训,确定下次的奋斗目标。每一天都***排专人对全体学生评分,评分项目涉及到学习、纪律、劳动、文体、卫生、礼仪、交友、品德等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有进步都给加分。每周进步最大的个人被评为进步之星,并以喜报形式通知家长。每月按各人得分授予相应的头衔,头衔由低到高分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由于评价是多维的,并且在评价体系中强调了非智力方面,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成*****人士”。这些虚拟的头衔在成人看来是可笑的,但对学生却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3.以耐心来期待。罗森塔尔实验成*****的第三个秘诀是实验周期相对较短,复测与初测时间只相隔八个月,容易坚持。而正常的中小学教育周期是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此漫长的时间,指望教师像罗森塔尔那样,通过一次“权威的预测”,就让学生一直信心百倍、不断进步,那无异于天方夜谭。现在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事情是转化后进生,一个班几个后进生可能要占用教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后进生有的属于思想品行不端,自私自利,目无师长,恃强凌弱,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有的属于行为习惯不良,旷课上网,打架滋事,抽烟吸毒,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属于学习困难,基础知识不牢,接受能力不好,厌恶学习,缺乏动力。无论哪种,要成*****转化他们,绝非一次积极期待所能解决的。事实上,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反复性、持久性和艰巨性,远远超出局外人的想像。至于那些品德佳、成绩好的学生,是不是就很省事了呢?不是。他们也会不断地在学习、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出现新问题,包括学习上进入“高原状态”停滞不前的问题,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和干预。
    常有教师抱怨,运用积极期待激励学生,刚开始学生劲头十足,后来就渐渐疲沓懒散了。其实这正是学生的特点,这就是教育的常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正处在剧烈变化和发展中的人。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影响和改变学生,固然要有爱心,还特别需要有耐心,建立在爱心、理智和信念之上的坚强的忍耐之心。只有具有忍耐之心,教师才不会说“这个题目我都讲五遍了,你又做错,你怎么这么笨”,而是再次讲解和再次鼓励;不会说“上周你向我保证不打人,可今天你又犯,我不管你了”,而是再次劝导和再次期望;也不会在经历学生几次反复后,从眼神、语气和肢体上流露出“烂泥扶不上墙”的失望情绪,更不会挖苦讽刺、厉声训斥和大发雷霆。只有具有忍耐之心,才会把“真诚的谎言”重复千次万次直到它变成事实;只有具有忍耐之心,教师才能成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用深情的爱抚和长久的期盼,等来我们每一个教育对象走向新生。
    4.用合力来强化。罗森塔尔实验成*****的第四个秘诀是举全体教师之力,来强化期待效应。罗森塔尔在实验之前就向全校教师宣传了实验的权威性,在所谓的测试结果出来后,又向全校所有班主任发放了班级“特殊儿童”名单,并使每个任课教师知晓本班哪些人属于“特殊儿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全体教师的期待聚拢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由此我们想到,要加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产生,就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不但要统一各科教师的思想认识,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调动家长和学生同伴的力量,使它们协同一致。协同就会强化,不协同就会抵消。
    根据我的经验,有几种情况每出现一次,期待效应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尽弃:班主任昨天还在课堂上热情地鼓励某生“继续努力,你将来一定能考取中山大学”,而某任课教师今天却在检查完他的作业后失望地说“你这个样子别说考大学,我看连高中都危险”;某教师由衷地赞美学生“你总是这样无私地帮助同学,你真是班级的活雷锋”,但该生回到家里父亲却对他说“傻子才去搀和别人的事,以后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够了”;某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你发言积极,声音洪亮,为全班带了好头”,但同伴却在私下对他说“别假正经了,老师哄你两句你就上了天”。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不协调带来的危害,班主任一般能意识到,并且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积极沟通来避免,但最后一种情况往往被班主任忽视。青少年随着身心急速发展,将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融入到崭新的“同辈集体”中,按同辈集体的准则行事,从中寻求地位、尊严和归属感。于是一个学生在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某一反应时,他会同时考虑到同伴的态度和感受。如果教师的价值取向跟同辈集体的相左,那么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背弃同伴而听从教师,这样能得到教师的赞许,但将失去在同辈集体中原有的地位和尊严;要么反抗教师而听从同伴,这样虽然会遭到教师的批评,但能获得伙伴的认可和尊重。教师要想学生不受干扰地按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了解班级中的小集体,及早干预和引导,如找他们聊天讨论,联络感情,尤其要引导好小集体中那个充当领导角色的学生,因为他的威信很大,有时比教师还有影响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是万能的,学生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它肯定是有效的,因为它能极大地唤醒人的潜能,激发人向上向善的动力。
[/SIZE]
1楼
此文分析得太好了,条理清晰,见解深刻,有理论高度也有生活基础,启发很大。
2楼
[ALIGN=left][B]    大多数班主任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是非常熟知的,而且也有好多班主任经常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个心理学效应来从事教育工作。然而更多的人却面对这类似的心理学原理而感动困惑,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在读别人成*****的例子时忘记了例子发生的特殊背景和隐含条件。[/B][/ALIGN][ALIGN=left][B]    [/B][/ALIGN]
3楼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我们心中或说我们的潜意识认为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最好,那么我们就会奔着这个最好去做。很多成*****的老师会很自负的说,一个老师,让他(学生)成,学生就成了,而如果不让学生成,就可以毁掉学生。或者说得有些夸大,可是本来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起的不小,如果教师一心的想成就某个学生,这个学生还是真能成事。
4楼
让“皮格马利翁效应”发挥作用的真正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
5楼
文章很好,但美中亦有不足:1、案例之后的剖析可用概括性语言,以求简洁明了。原文:罗森塔尔是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的身份进入奥克学校做实验的。实验之前还向每位教师发了一份智力量表的复印件,称该量表由哈佛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编制。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非言语智力测验量表。测验完后,还煞有介事地叮嘱教师不要向学生透露结果,以免影响实验效度。可概括为:具体来说,分别是借助大学教授和心理学家的权威身份、哈佛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权威机构、叮嘱教师不要向学生透露结果的语言强化。2、恰当划分段落。第五自然段显得头轻脚重,“现代中学生崇尚科学,。。。。。。”可以另起一段。一家之言,仅供参考。qq121087909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